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李晨瑶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吉林

长春130021)

〔关键词〕分化性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5-1094-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5.103

通讯作者:陈光(1961-),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甲状腺外科研究。

第一作者:李晨瑶(1986-),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甲状腺外科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约占甲状腺癌的90%,包括乳头状癌(PTC )85%,滤泡状癌(FTC )10%和Hurthle 细胞癌3%。近10年来DTC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PTC 在DTC 病理类型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升高。DTC 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颈部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FNA )和病理学手段。手术是公认的治疗DTC 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因DTC 具有细胞分化好、恶性度低、生长缓慢预后好等生物学特性,经手术切除后多能长期生存。目前我国甲状腺癌的诊治规范尚未出台,对DTC 手术的甲状腺体切除和淋巴清除范围,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1DTC 首治处理

1.1

DTC 初始治疗的目标

(1)准确的术前分期(包括彩超

及AMES 平分等)是治疗DTC 患者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

〔1〕

。(2)切除肿瘤原发灶及其扩散至甲

状腺包膜外的病变组织和受累的颈部区域淋巴结,首次根治性手术对预后影响至关重要

〔2,3〕

。(3)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

症,手术范围和术者熟练程度均会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术中确认术后要行放射性碘(RAI )治疗,或远处转移部位RAI 治疗的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5)最大限度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合适的手术方案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RAI 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 )抑制及外照射只是辅助作用。(6)行甲状腺全切后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 )是预测肿瘤复发的敏感指标。1.2

DTC 的手术方案

对于低风险单病灶位于甲状腺内的微

小PTC (肿瘤直径<1cm )且无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或加峡部切除。如有下列情况,包括:(1)肿瘤直径>1cm ;(2)肿瘤对侧腺叶存在结节;(3)有局部或远处转移;(4)患者有头颈部放疗史;(5)患者一级亲属有DTC 病史;(6)高危患者;(7)双侧叶微小癌;(8)术后要行RAI 治疗者。应考虑行甲状腺全切同时行治疗性或预防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FND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体清扫范围为甲状软骨以下、胸骨切迹以上、颈总动脉内侧区域间的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如中央区有阳性淋巴结时需进一步探查侧颈区(Ⅱ-Ⅴ区)考虑行侧颈区域多功能保留的

FND 或选择性清扫(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SND )。可降低复发率。对于肿瘤较小(T1,

T2)非侵袭性的低危病人且术前及术中(包括术中密切观察及术中超声检测)未发现阳性受累淋巴结时可考虑腺叶切除而不行预防性区域FND 。对于双侧甲状腺多中心PTC 伴中央区及双侧颈区淋巴转移的病人应行扩大手术,包括一期甲状腺全切中央区(双侧)FND 和单侧FND 以及二期的另一侧颈区的FND 。

临床资料证实20% 50%的DTC 及20% 90%的PTC 有颈部淋巴结受累,约90%患者有微小转移,而术前超声检出率

约20% 90%。Podnos 等〔4〕

通过对9904例PTC 研究得出如

下结论,如果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年龄超过45岁提示预后不佳,无淋巴转移的PTC14年生存率82%,有淋巴结转移的

PTC14年生存率79%(P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而扩大手术范围可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Bili-moria 等〔5〕的一项包括50000名PTC 患者的研究发现甲状腺

全切除明显改善肿瘤直径>1cm 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Hay 等的2444例首次治疗和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低风险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也可降低复发率

〔1〕

。Shrime 等

〔6〕

统计分析相关文献的14920例低危DTC 病人发现甲状腺全切者20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半甲状腺切除者。

术后根据病理及免疫病理诊断,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AJCC /UICC )TNM 分期会更客观准确并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分类系统包括AGES ,

AMES ,CAEORTC ,NTCTCS 等对判断预后及进一步治疗有较大帮助。低危组的特征:(1)所有肉眼可见肿瘤均被切除,无局部或远处转移;(2)附近组织结构无肿瘤侵犯;(3)肿瘤不是侵袭性组织学类型如高细胞,小岛状,柱状细胞,无血管侵袭;(4)如已行

131

I 治疗,在治疗后的第

一次全身放射性碘扫描(RxWBS )过程中未发现甲状腺床外

的131

I 摄取;中危组特征:(1)初次手术发现有肿瘤镜下侵入甲

状腺周围软组织;(2)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残余物消

融后的全身放射碘扫描(RxWBS )检查中发现甲状腺床外的131

I

摄取;(3)侵袭性组织学类型或有血管侵犯。高危组特征:(1)肉眼可见肿瘤侵犯;(2)肿瘤未完全切除;(3)有远处转移;(4)术后发现Tg 浓度超标。

对于甲状腺全切的患者术后应行RAI 消融术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抑制治疗,高危组TSH ﹤0.1mU /L ,低危组应在正常值下限(0.3 0.5mU /L ),未接受RAI 者应在0.1 0.5mU /L 。术后通过定期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 ),颈部彩超及RxWBS ,来监测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如有阳性发现则进入DTC 的再次处理阶段。甲状腺全切术后首剂RAI 治疗

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

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 文章目录*一、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1. 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2. 甲状腺癌手术后的饮食3. 甲状腺癌术后能否要孩子*二、治疗甲状腺癌的错误方法*三、甲状腺癌手术需多少费用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 1、甲状腺癌手术方法有几种 1.1、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低度恶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做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激素和碘治疗。 1.2、滤泡性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碘治疗。 1.3、髓样癌以甲状腺全切除和颈区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方式,残留病灶放射治疗。侵犯范围广,可做姑息性手术以解除压迫,缓解症状。 2、甲状腺癌手术后的饮食患有甲状腺癌的患者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食物的搭配,多吃一些有助于病情,并且好消化的食物,例如小米、蒌蒿、甜菜根、馒头、大麦、凉粉、葵花子仁。忌食香菜、泡椒、红辣椒、葱白、啤酒、白酒、花椒等刺激性的食物。 如果患有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后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抗甲状腺癌作用的:茯苓、山药、香菇、猴头菇、无花果、海参、海带等食物,并且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柿饼、芦

笋、薏米、甲鱼。 3、甲状腺癌术后能否要孩子如果对于甲状腺癌在手术后,在检查后,对于女性的输卵管还有就是自己的子宫,生殖器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话,是完全可以要一个小孩的,甲状腺癌症一般是不会遗传的,所以对怀孕没有什么影响的。 治疗甲状腺癌的错误方法癌症是一类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疾病,化疗药物有“细胞毒”和促进分化作用,所以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促进分化,从而治愈癌症。 但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也会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对人体造成损伤;同时化疗会抑制患者免疫功能,这反而助长了癌细胞的生长;多次化疗、反复刺激,会加剧癌细胞的耐药性,降低化疗效果,一般化疗6次后效果就很差了。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化疗有严格的疗程和剂量规定,使用时不能过于相信化疗的抑瘤奇功而擅自加量。比如乳腺癌术后,一般情况下6次化疗就达到目的了,超疗程使用,患者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反而明显下降,有些体质较差的出现了“一边化疗,一边扩散、转移”的情况。更有一些患者盲目追求大剂量、多疗程治疗,结果导致了“瘤去人亡”的悲剧。 因此,化疗并不是“多做几次化疗更保险”,我们要科学地认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精编WORD版

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 碘-131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什么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碘-131进行“去残”治疗? 颈部神经血管非常丰富,甲状腺组织与神经、血管及甲状旁腺的解剖关系密切,外科手术常常难以完全切除所有的甲状腺组织,残存的甲状腺组织可能存在甲状腺癌复发的隐患;由于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具有多灶生长的趋势,因此在残存的甲状腺组织中可能存在残余的甲状腺癌病灶,碘-131可以找到体内的残存甲状腺组织和残存的甲状腺癌病灶,通过碘-131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β射线摧毁残余的甲状腺组织及可能存在的肿瘤病灶,通过这种“去残”治疗,达到预防和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为什么碘-131也能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 甲状腺能生产甲状腺激素,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备物质之一。碘-131与碘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口服后也能被甲状腺选择性摄取。绝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如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也保留了摄碘功能,因此,在正常甲状腺组织被去除之后,这些甲状腺癌细胞就能摄取碘,利用碘-131所发射出的射线,可以有效地消灭局部及远处转移病灶中的肿瘤细胞,达到预防及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哪些治疗? 大多数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治疗历经“三步曲”:①甲状腺全切术;②碘-131治疗;③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经过碘-131治疗与仅采取手术治疗的病人相比,其复发及转移的几率明显降低。

我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简要流程 1、下述甲状腺癌病人术后应进行131I治疗:Ⅲ和Ⅳ期(TNM分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年龄小于45 岁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大多数年龄大于45岁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选择性Ⅰ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特别是那些肿瘤病灶多发、出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或血管浸润的患者;侵袭型病理类型的患者(高细胞、岛细胞或柱细胞类型); 2、术后四周或停用甲状腺激素、低碘饮食四周以上; 3、复查近期(一个月内)甲功生化2+3;甲状腺球蛋白(Tg); 4、复查近期肾功+肝功、血常规; 5、行131I全身显像(该项目需预约,一般于每周二服药;于周三行131I全身显像); 6、核医学治疗医师对病人进行问诊、查体病历书写; 7、剂量制定,全科讨论,上级医生审核。 8、交代治疗的利弊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需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8、每周二入西院观察室入院两天,星期四上午开始服用甲状腺激素(如优甲 乐、甲状腺片等); 9、服用治疗剂量131I一周后行131I全身显像。 10、治疗后两个月复查甲功生化2+3+Tg,门诊随诊。

甲状腺癌的护理体会

甲状腺癌的护理体会 1 概述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是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我国上海市1960年发病率为1.02/10万,1972年为2.panjk/10万,1978年已升高对3.80/10万。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统计,两院於1975~198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患6432例,其中甲状腺肿瘤4363例,甲状腺癌占435例,为甲状腺全部肿瘤的10.1%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2.58,以年龄计,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与一般癌肿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较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腺癌占绝大多数,而源自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仅占1%。乳头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 2 病因 具体确切的病因目前尚难肯定,但从流行病学调查、肿瘤实验性研究和临床观察,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遗传因素约5~10%甲状腺髓样癌有明显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等闰,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2.2碘和TSH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ermil;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甲状腺癌,冰岛和日本是摄碘量最高的国家,其甲状腺癌的发现率较其他国家高。这可能与TSH刺激甲状腺增生的因素有关。实验证明,长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和癌变。 2.3其他甲状腺病变临床上有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些甲状腺病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肯定。以甲状腺腺瘤为例,甲状腺腺瘤绝大多数为滤泡型,仅2~5%为乳头状瘤;如甲状腺癌由腺瘤转变而成,则绝大多数应为滤泡型,而实际上甲状腺癌半数以上为服头状癌,推测甲状腺腺瘤癌变的发生率也是很小的。 2.4放射性损伤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实验证明131Ⅰ能使甲状腺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可见放射线一方面引起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分裂,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在临床上,很多事实说明甲状腺的发生与放射线的作用有关。特别令人注意

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上的肿瘤疾病。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颈部前下方,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叶下部的峡部组成。颈部前方最突出的部位是甲状软骨,它的下方与环状软骨相连。峡部位于球状软骨下方,它的下缘相当于第4气管环水平。甲状腺两叶紧贴气管两旁,从峡部向上到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区域,向下达锁骨水平。左右两叶后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下方。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病理学上一般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类。 1、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局限于甲状腺区域,以锁骨上,少数病例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部分病例可出现甲状腺峡部上方的哨兵淋巴结肿大,可能有约50%的患者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少部分病例通过血行途径转移,主要为肺部转移,可在肺部形成几个肿瘤结节或使整个肺部呈现雪花状,患者可荷瘤维持相对正常的肺功能10~30年,成为甲状腺切除术后体内甲状腺素的唯一来源,导致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病。远处转移还可发生在骨等处。 2、甲状腺滤泡状癌 滤泡癌发展也比较慢,特点是血行播散快,多有远处转移,可到骨组织及肺,由于其组织细胞学近似甲状腺滤泡结构,可具有吸碘功能,因此,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甲亢,吸131I率升高,晚期肿瘤发展较大时,还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可靠指标是血管和包膜侵犯,以及发生远处转移,可完整切除病灶的病例约为1/2~2/3。 由于甲状腺滤泡状癌较多侵犯血管,可以发生局部侵犯和经血道远处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发生颈部和纵隔区域的淋巴结转移较少,约为8%~13%,其他脏器,如脑,膀胱和皮肤等也可累及,较少出现成骨性改变,可有利于口服核素碘后,通过内照射进行放射治疗,甚至可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中国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外科部分)

3-2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 3-2-1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 下述情况下,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①出现与结节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经压迫症状等;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膈内;④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考虑有癌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观察一年以上体积增大50%⑤因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强烈要求手术者可作为手术相对适应症。 推荐:良性甲状腺结节符合以上适应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2-2 病理确定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术式 在彻底切除甲状腺结节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根据结节的数量、分布、是否合并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依次考虑采用甲状腺肿物切除、部分切除、腺叶切除、次全切除、近全切、全切除术式。常规保留术侧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定义: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指仅切除甲状腺内肿物,而保留其余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术式;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物及周围部分腺体,而保留剩余正常腺体的切除手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仅切除病变一侧腺叶,而保留对侧腺体及峡部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次全切除即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只保留>1g的甲状腺组织或后被膜; 甲状腺近全切除即切除几乎所有甲状腺组织,只保留喉返神经入口处<1g的组织; 全甲状腺切除即切除所有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组织残存。 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此术式应慎重使用,建议仅限于甲状腺双侧弥漫性病变、术中难以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且术者具备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留手术技巧。

内镜甲状腺手术因其拥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可作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手段之一。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常用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径路有:胸骨切迹上径路、锁骨下径路、前胸壁径路、腋窝径路及其它径路。但目前内镜甲状腺手术在美观和手术微创性上尚不能达到完美的平衡,建议优先选择micotin手术等手术创伤小的径路。 3-2-3 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后,应观察手术并发症(如出血、、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年甲状腺手术量超过100例)的医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经验较少者明显降低。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因此有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伴有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者更易发生。因此,术后应当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及时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推荐:建议由经过良好的专科培训或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 推荐:手术后发生甲减的患者应进行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约占85%,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约占10%,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占3%左右。一般来说,PTC和FTC的分期、预后均相似。DTC的某些组织学亚型容易发生甲状腺外侵犯、侵袭血管及远处转移,这些亚型包括PTC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以及FTC的广泛侵润型等,总体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合理的危险分层,细化外科处理原则,不可一概而论。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C),此类肿瘤容易出现大范围的肿瘤坏死以及肿瘤细胞核有丝分裂,临床生物学特点

肝胆外科李云玖提醒甲状腺癌重在专业化、规范化治疗.

肝胆外科李云玖提醒:甲状腺癌重在专业化、规范化治疗 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甲状腺癌近十年来的发病率呈直线飚升,在女性及沿海地区的检出率尤为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已成为中国女性第3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尤其在沿海地区更为高发。 全程导医网采访了徐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专家李云玖,李云玖表示,事实上甲状腺癌并不可怕,在规范的临床治疗中,它的治愈率是很高的,一般在80%,甚至更高。但是目前规范化程度在国内不高,导致甲状腺癌诊治中存在较多误区,影响患者愈后恢复及生活质量。 甲状腺瘤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占内分泌系统肿瘤90%以上,而且甲状腺肿瘤偏爱年轻女性。除了该病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该年龄段女性处于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旺盛时期,容易发病。年轻女性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大、晚育及人工流产等导致内分泌紊乱,容易受到癌细胞的侵袭。由于病程缓慢,相当一部分甲状腺瘤病人没有什么感觉,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被发现。 李云玖介绍,为了抵御甲状腺肿瘤的侵袭,应学会甲状腺的自我检查,通过镜子用手指轻压颈部前面气管两侧: 一是注意甲状腺肿大的形状。肿大的形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呈蝴蝶形,多见于甲状腺炎及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另一类是在甲状腺的某个部位出现一个圆形肿块,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包括甲状腺癌。 二是注意肿块的大小。如肿块超过2厘米应及时治疗。三是注意肿块的光滑度和软硬度。单个结节肿大,但表面光滑、均匀,较软者可能为腺瘤;单个结节肿大,表现不光滑,较硬,呈实体感者,应疑为癌肿。四是注意肿块的生长速度。如短期内生长加快,应及时治疗。五是注意肿块周围是否可触及淋巴结。若在甲状腺周围颈部能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则应迅速就诊。 甲状腺癌其他的预防方法介绍: 甲状腺癌应该如何预防?李云玖分析,日常预防甲状腺癌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女性朋友,要注意避免应用雌激素,因它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的作用,需要警惕。 (2)甲状腺癌应该如何预防?预防甲状腺癌还要注意日常饮食问题。专家表示,甲状腺癌患者应吃富有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吃肥腻、香燥、辛辣之品。 (3)预防甲状腺癌,朋友们还要注意日常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甲状腺癌应该如何预防?专家指出,甲状腺癌患者还要注意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最新甲状腺癌晚期治疗方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得不到恰当的治疗,等到人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患者的甲状腺癌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发展到了晚期,治疗上面就会增加了一些难度,对于晚期的治疗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关注,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甲状腺癌晚期最新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癌发展到了晚期,癌细胞多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很多患者和家属也在求医的路途上走得也比较艰辛,如去国外求医,吃进口药,尝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等等,期望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患者和家属也要知道,癌症的治疗上,每年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层出不穷,对广大癌症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面对五花八门的新药物和新疗法往往不知如何选择,且有些治疗方法和药物具体治疗效果如何很难考证,患者难免走弯路和有病乱投医,最后导致人财两空,晚期甲状腺癌往往病情比较严重,体质较差,建议不要盲目,还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于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不应该只注重杀灭癌细胞,看肿瘤是否缩小等问题,而应该看晚期生活质量是否有提高,生命是否能延长。在甲状腺癌晚期的治疗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优势,既能辅助治疗,起到防止复发和转移,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也能单独作用于患者,起到改善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体质差,年龄偏大,多发转移,有恶病质的患者,更适合采

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有非常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病人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根据晚期患者的年龄大小,所表现的症状,体质,之前的治疗方法等辩证论治,对症用药,可改善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有效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甲状腺癌晚期最新治疗方法的介绍,甲状腺癌晚期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实现治愈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建议患者也不要听信一些广告,还是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才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平稳对治疗效果也会有很好的作用,会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更好恢复,平时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多吃一些,尽量保持饮食清淡。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就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得恶性肿瘤,也就是头颈部最为常见得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得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得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得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得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得85%~90%,而PTC与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得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与,预后较好。ATC得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得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人群得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 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syndrome)与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得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与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得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得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与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

甲状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近几年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老年和幼年是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发病比较多见。甲状腺癌这种疾病也是不容小觑的,一经发现应该及时治疗。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总得来说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的治疗等,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都会问,治疗方法这么多,哪一种治疗方案才是最佳治疗方案呢,其实甲状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哪一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的。如临床分期、所表现的症状、年龄、体质等,适合自身的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甲状腺癌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而且多为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那些未出现扩散、转移的早期患者。手术治疗能够通过对病灶的切除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创伤性大,易复发,因此在手术之后一定要及时巩固治疗,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放化疗也是甲状腺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但目前的治疗水平上无法彻底清除机体内癌细胞,易复发,临床发现,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其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辅助手术、放化疗,单独作用于患者也是可以的。 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同时还能够扶助正气、调整阴阳,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中医治疗癌症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甲状腺癌,适用于各个时期的患者。该疗法通过患者服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 以上就是甲状腺癌治疗方案的介绍,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应该知道,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的,不能盲目,专家介绍,除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病魔,有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

甲状腺癌的化疗

甲状腺癌的化学治疗 甲状腺癌对化学治疗的敏感性及疗效不及核素碘及放射治疗,大多只能起局部缓解作用,单药治疗的疗效更差,特别是对核素碘及放射治疗不敏感者,可用于甲状腺癌综合性 姑息治疗。对晚期甲状腺癌或未分化癌可试用环磷酰胺。 毛霉素(manumycin)为法尼基(famesyl)-蛋白转移酶抑制药,常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如paclitaxel)联合用于治疗未分化性甲状腺癌。 近年来开始试用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可能是治疗甲状腺癌(主要是髓样癌)的一种新途径(如抗CEA放射标记的抗体)。 有人试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甲状腺髓样癌,有一定疗效,化疗药物与免疫 调节药合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抗癌效果。 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化学治疗:对核素碘及放射治疗不敏感,或有手术反指征的进展期DTC,特别是伴肺,化学治疗有一定疗效,治疗伴心力衰竭,有效率为17%,但无1例显效,有效率达26%,其中11.6%获显效,2年以上生存率达10%,5%患者停药后仍存活。 Burgess等(1978)单用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甲状腺癌53例,2/3有效,肿块稳定或 缩小,生存期延长,尤以分化型及髓样癌较敏感,未分化癌的疗效较差,中位有效期8个月,生存期为17个月,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 ②髓样癌的化学治疗:大多数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较好,但约有20%病人进展迅速,出现 远处转移,预后欠佳,即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肿瘤,如多柔比 星(阿霉素),特别是多柔比星(阿霉素),疗效可达15%~30%,单药治疗的疗效不及联合用药,而且肝。 Wu用长春新碱(1.4mg/m2),qd×2静脉滴注,每3~4周1疗程)治疗伴肺,4例有效,其中2例血清降钙素及肿块均见明显下降及缩小,持续达14~19个月,有效率57%,其中28%显效,仅有轻到中度的消化道症状,少数(2/7)中度血象减少。 Petursson治疗1例20岁髓样癌伴肺,用链佐星(链脲霉素),先以链佐星(链脲霉素) (500mg/m2)qd×5,多柔比星(阿霉素) (60mg/m2)每3周静脉注射,每6周疗程,待肺部转移控制后,改用达卡巴嗪(氮烯咪胺)(250mg/m2)和氟尿嘧啶(5-Fu) (450mg/m2)qd×5,以 后再用75%量,每4周1疗程,结果肿块缩小,持续达10个月,治疗后21个月最终因肺 部病灶复发而死亡。

甲状腺癌早期的5大症状

甲状腺癌早期的5大症状 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通常是经体检发现。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或出现淋巴结转移,可能在颈部触及无痛性包块。如果肿瘤侵犯神经,可能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如侵犯气管可有憋气、咳嗽,侵犯食管可能有吞咽不适等症状。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还有一些少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及甲状腺鳞癌等。通常分化型甲状腺癌多见,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在病变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有: 1、注意甲状腺肿大的形状。甲状腺肿大的形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呈蝴蝶形,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及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另一类是在甲状腺的某个部位出现一个圆形肿块,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也包括甲状腺癌。 2、注意肿块的大小。肿块若呈弥漫性肿大或多发性结节性肿大,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一般良性肿瘤或囊肿的单个结节直径多在2厘米左右;直径超过2厘米时,应疑为甲状腺癌。 3、注意肿块的光滑度和软硬度。用拇指及食指仔细触摸肿块表面。表面光滑一致者,多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表面不很光滑者,由甲状腺炎的可能性大;呈单个结节肿大,但表面光滑、均匀者可能为腺瘤;单个结节肿大,表现不光滑,呈实体感者,应疑为癌肿。 4、注意肿块的生长速度。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呈缓慢增大,病程可达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良性肿瘤及囊肿病程可为数月至数年;甲状腺癌的肿块增长明显,速度较快,可在十几天或一、二个月内明显增大。 5、注意肿块周围是否可触及淋巴结。若在甲状腺周围颈部能触摸到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则应高度怀疑是甲状腺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指南· 1?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2019年2月第13卷第1期Chin Arch Gen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 February 2019, Vol. 13, No.1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 )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ATC ),其中PTC 最为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 和FTC 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 ff 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 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 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 ATC 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 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③DTC 、MTC 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 [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 )、Carney 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 )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 )]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 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 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严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 ),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ATC 发生较早。MTC 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 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3.侵犯和转移:(1)局部侵犯:甲状腺癌局部可侵犯喉返 神经、气管、食管、环状软骨及喉,甚至可向椎前组织侵犯,向外侧可侵犯至颈鞘内的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或颈总动脉。(2)区域淋巴结转移:PTC 易早期发生区域淋巴转移,大部分PTC 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颈淋巴转移。PTC 淋巴结转移常见原发灶同侧、沿淋巴引流路径逐站转移,其淋巴引流一般首先至气管旁淋巴结,然后引流至颈静脉链淋巴结(Ⅱ-Ⅳ区)和颈后区淋巴结(Ⅴ区),或沿气管旁向下至上纵隔(Ⅶ区)。Ⅵ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随后依次为颈Ⅲ、Ⅳ、Ⅱ、Ⅴ区。同时,PTC 淋巴结转移以多区转移为主,仅单区转移较少见。Ⅰ区淋巴转移少见(<3%)。少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有咽后或咽旁 淋巴结。 (3)远处转移:肺部是甲状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甲状腺癌也可出现骨转移和颅内转移。DTC 较ATC 或分化差的甲状腺癌出现远处器官转移的可能性低。 4.常见并发症: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DTC ,生长相对较缓慢,极少引起并发症。MTC 因分泌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患者顽固性腹泻,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ATC 生长迅速,可引起重度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三)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常规检查:甲状腺癌实验室常规检查的目的是 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有创 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等检查。甲状腺癌患者通常可伴有钙、磷和镁等离子的代谢异常,血清钙、磷、镁水平测定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评估。对需要将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抑制到低于TSH 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 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妇女),根据医疗条件酌情评估治疗前基础骨矿化状态并定期监测;可选用血清钙/磷、24 h 尿钙/磷、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测定。 2.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肿瘤标志物检查:(1)甲 状腺激素检测:包括血液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hyroxine ,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游 离T4(free thyroxine ,FT4)和游离T3(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以及TSH 的测定。TSH 检测是明确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初筛试验,临床普遍将TSH 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要依据。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特别是甲状腺癌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均应检测血清TSH 水平。在需要应用甲状腺核素显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1.001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_李树春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s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for metastatic disease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10,17 patients met study criteria.Age,gender,histopathology,clinical findings,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analyzed.Result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the initial disease manifestation in 3 cases.While in the other 14 case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recurrent disease.Primary subsites included nasopharynx (n = 4),eyelid (n = 4),forehead (n = 2),paranasal sinus (n = 2),cheek (n = 2),tongue (n = 1),submandibular gland (n = 1),and unknown (n = 1).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tumors we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9 patients,malignant melanoma in 3 patients,adenocarcinoma in 3 patients,olfactory neuroblastoma in 1 patients,and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in 1 patients.Pathologic findings showed grade 3 or 4 in most of the patients,and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substantial associated cervical metastases.Of the 17 cases with follow-up information from range 7 to 120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disease,the mean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5 months and 34 months respectively.And the overall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was 22.5%.Conclusions:Metastasis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Despite combined treatment modalities,long-term survival remains poor.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parotid lymph nodes is warranted during the neck dissection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ubstantial cervical metastasis.When intraparoti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detected,total parotidectomy and multidisciplinary adjuvant therapy should be conducted.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和预后的关系 和预后的关系 李树春 董慧蕾 李振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沈阳,11004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各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摘要]] 目的 [摘要 目的 方法 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借助于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系。方法 方法 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三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结果 长期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

为什么晚期甲状腺癌不能用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女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因能够直接将肿块切除,短期内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手术一直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是很多患者的首要选择,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多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那为什么晚期甲状腺癌不能用手术治疗呢? 面对甲状腺癌,很多患者都认为癌瘤就是瘤子,切掉就行了,即使病情进入晚期也想要手术切除,甚至有的患者被医生告知无法手术治疗时,却秉着能切多少就切多少的态度,坚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甲状腺癌虽然短期疗效快,但并不适合每个患者,手术只能切除仪器可检测到的肿瘤,但检测仪器的精确度却有局限性,发现不了一些微小的转移病灶,因此导致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块,术后患者体内还有残癌。 袁希福老中医曾言:“肿瘤是一个肿块,但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肿块。甲状腺癌本质上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肿块长出来只是现象,它要长出来,有它长出来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各种致癌因素共同导致体内的内环境以及脏腑各方面功能失调,失调了一天、十天、一年、两年没事,可五年、十年……这样长时间下去,往往就不行了,可能就会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癌肿。”“我们都知道一些木头上会长出木耳,而肿瘤就与木耳极其相似的。虽然可以轻易地把木耳从木头上摘掉,但只要天阴、下雨,湿度、温度合适,在一场雨过后,你会发现木耳还是会长出来。手术切除肿瘤亦是如此,所以,要想长治久安,就不能仅着眼于局部治疗,还要调理人体的内环境。” 对于甲状腺癌晚期患者来说,如果不能手术千万不要勉强,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损伤机体,导致病情加重,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治疗方法。甲状腺癌晚期通过放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建议在放化疗的同时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提高临床疗效。另外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甲状腺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薛光,男,65岁,甲状腺淋巴瘤,河南洛阳人 2013年10月,薛光被确诊为甲状腺边缘淋巴恶性肿瘤,医生说这种病的发病率非常小,在全国仅有几例。进行一次手术后,薛光一点声音都发不出了。医生建议化疗,家人采用高达20800元一支的美乐华为其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