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工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思路(附图)

弱电工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思路(附图)

弱电工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思路

如果把数据中心比作一个“人”,则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构成了数据中心的“器官”,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就是这个数据中心的“神经脉络”。本文就针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和一般设计来说。

01

正文

01

网络分区与等保

一般情况下,本着灵活、安全、易管理的设计原则,企业都会对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设备进行分区。通常情况下,数据中心都会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的网络结构,核心用于所有流量的快速转发,而汇聚则是在每个网络分区上,担任网关的功能。一般来说,数据中心的网络分区中,每一个区域会根据预期的流量和服务器的数量,分配不同的业务网段。同时,在一些等保要求较高的区域,还会设置防火墙这样的安全设备,来控制进出这个区域的流量,如下图所示:

“等保”是等级保护的简写,在设置数据中心服务器区域的时候,不同业务的服务器的等级保护是不一样的。比如后台存储,带库,数据库这些服务器的等保和Web、前端、APP的等保就不一样。而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防火墙的功能,就是用来划分“等保”,同时用来控制不同等保之间的互访。那如何更好的来理解这个“等保”的概念呢?

在目前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中,要考虑到不同等保之间的流量控制,又要考虑到在设计路由的时候的简便和快捷,目前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几乎都会采用旁路的方式来部署,再配合汇聚交换机上的VRF来控制流量。

02

数据中心网络分区的方式

分区的划分方式有以下三种,不同分区方式各有优缺点,通常结合使用。

A.按照服务器类型分区

比如x86服务器、小型机、刀片机、大型机、虚拟机进行分类。完全按照服务器型号分类的话,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某个企业小型机被大量使用,而大型机几乎没用,就会导致小型机的网络区域流量巨大而大型机这个区域闲置了。所以,现在的数据中心,几乎看不见如此分配区域的情形了。

B.按照应用层次分区

比如Web、APP是前端服务器,而数据库、存储、NFS这些是后端服务器,所以把前端服务器放在一个区域,后端服务器放在一个区域。在有些企业的数据中心,也确实是这么分区的。比如,所有的Web服务器放在“综合业务区”,把数据库就放在“生产管理区”(你也看出来,连区域名字都起得那么“模糊” )。如此分区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因为前端服务区域和后端服务区域不在一个等保内,前端服务区域直接面对办公,后端区域则为前端区域服务,如下图所示:

这种区域的设置方式的好处是便于分开管理,但是坏处也是运维起来屁事太多。比如,前端新上线了一个APP,后端需要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此时系统运维人员就要找网络运维人员,请他们在后端区的防火墙上开通相应的安全策略。考虑到前端和后端对接也有诸多非网络的问题,加上前端和后端之间又有防火墙的“阻碍”,所以一旦前端和后端的通信出了问题,网络运维人员就很容易“被背锅”了。

C.按照应用类型划分

例如核心服务,公共服务,办公区域,隔离区域,开发测试区域进行划分。这种分区的好处就是,一个“功能业务”的前端服务器和后端服务器都在一个等保内了,在前端和后端对接的时候,网络运维人员不至于因为防火墙策略的原因而“背锅”。但是这样划分又会显得网络规划有点“混乱”。对于一些对前期IP地址规划不太重视的管理员来说,可能会对前端服务器和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规划带来些麻烦。比如,给核心服务器区的IP地址段是10.114.128.0/21,在这里有10.114.128.0/24---10.114.135.0/24,整整16个C段。但是对于不严谨的管理员来说,可能会让10.114.128.0/24做前端的IP地址,10.114.129.0/24做后端的IP地址,这样的话,前端和后端的IP地址段就“交叉”了。如果遇到一种极端的情况,在多级数据中心使用MPLS V.PN网络对接,让前端和后端的流量“分流”时,这种前端和后端IP地址段一“交叉”,分流就会显得极其麻烦。综上所述,每一种分区的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也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区。

03

数据中心常用网络架构

A.扁平化组网

对于功能单一,服务器数量小于300台的小型数据中心来说,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两层式的扁平化组网。也就是汇聚设备担任网关,接入设备就是一个二层设备,打通二层通道的功能。对于扁平化的组网,也分为比较传统的VRRP+MSTP,和“堆叠+链路捆绑”两种方式进行组网设计。第一种就是VRRP+MS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比起第一种非常传统的MSTP+VRRP的架构,第二种“胖树”结构,则是当前数据中心扁平化组网的常用结构。它的思路是:汇聚交换机必然堆叠,接入交换机按需堆叠,所有冗余链路必须捆绑,形成一个“胖树”状结构。它的优点就是,既保证了设备的冗余性,提升带宽性能,也能从根本上防止二层环路。但是,要实现设备的堆叠,这个对硬件有要求,所以,这种“胖树”状结构的组网,成本比起第一种来说要高不少。

B.三层组网架构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功能多样,且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场合,就会采用标准的三层架构。在这种组网方式中,交换核心区是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枢纽,核心设备通常部署2-4台大容量高端框式交换机,可以是独立部署,也可以通过堆叠技术后成组部署(但是考虑到核心和汇聚之间都是三层连接,且堆叠有一定裂开风险,所以一般核心都会采用独立部署的方式,即核心之间只和汇聚之间有互联,核心之间无互联)分区内的汇聚层和接入层通过堆叠实现二层破环。下图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当前主流的数据中心三层组网架构图:

刚才的拓扑图中,各个大区域之间的防火墙采用了旁路的连接方式。防火墙采用旁路连接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可扩展性,并且可以兼容动态路由。而这种结构,要想实现核心—汇聚—接入之间的流量进入防火墙,就需要使用VRF在汇聚交换机上隔离路由了。所以,VRF在这个地方,起到的作用是隔离路由,起到一个“化旁路为串联”的作用。本文的难点,也正好是汇聚交换机上使用VRF时,这个业务流的逻辑图如何画出。实际上,我本人在刚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花了一段时间来理解这个VRF和旁路防火墙之间的关系的。下面我可以简单为大家说一下划业务流的方法。所谓“单一等保”,实际上就是汇聚下方的所有业务网段可以直接访问,流量无需经过防火墙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只需要一个VRF,把汇聚—核心和汇聚—防火墙之间的流量隔离开即可。物理连接图如下:

由于汇聚、接入,包括防火墙做了双机或者堆叠,所以在此时可以将汇聚、接入先暂时画成单个设备,这样物理结构就不会太复杂了。

然后,去掉汇聚层设备的图标,用一个方框来代替。在方框内部添加两个小方框,代表两个拥有独立三层路由的虚拟设备,与核心连接的是全局路由,与接入连接的是VRF路由。然后,防火墙上“画出”两条线,分别与“全局路由”小框和“VRF”小框互联。防火墙与汇聚连接的两条线,可以是不同的物理接口,也可以是不同的子接口。如下图所示:

最后,去掉汇聚层设备位置的大方块,将防火墙“塞”在“全局路由”小框和“VRF”小框之间,这样,一个单一等保级别的,化旁路为串联的流量图就完成了。

两个等保级别,这就要求了两个等保级别内的业务在互访时,流量需要经过防火墙。这里你就要记住:一个等保一个VRF,不同等保级别的流量要放在不同的VRF内。在画双等保逻辑流量的时候,采用的方式和单一等保逻辑流量的方式是一样的。第一步,仍然是把双机结构改成单机结构,所不同的是,防火墙和汇聚之间,需要画三条线。总之,汇聚下面有N个等保,汇聚和防火墙之间就画N+1条线。

然后,去掉汇聚层设备的图标,用一个方框来代替。在方框内部添加三个小方框,代表三个拥有独立三层路由的虚拟设备,接入层交换机换成两个,分别代表等保1的接入和等保2的接入。

然后,去掉大方框,将防火墙“塞”在“全局路由”小方框和“V RF-1”、“VRF-2”小方块之间,先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构:

最后,将两个等保“VRF”的小方块,分别连接在防火墙的两边,这样,一个双等保的化旁路为串联的业务流逻辑图就画好了,根据标注的接口编号和规划的IP地址,就可以写配置脚本了。而且串联的逻辑图画好以后,也立刻能够知道静态路由该如何规划了。记住一点:“全局”、“VRF-1”、“VRF-2”上标注的接口,其实全是汇聚交换机的。

记住这个方式,以后遇到旁路防火墙,下面有N多个等保的业务流,也可以按照这个方式去照葫芦画瓢了。

04

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中心承载的业务越来越多,新业务上线越来越快。为了满足业务的需要,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将逐渐向具备弹性、简单和开放特征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演进。A.弹性弹性是指网络能够实现灵活、平滑扩展以适应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弹性扩展包括设备级、系统级和数据中心级的扩展。设备级弹性扩展:网络设备需要具备持续的平滑扩容能力。例如接入交换机可以提供25GE/40GE的接入能力,核心交换机能提供百T以上的交换容量,高密度的100GE/400GE接口等。系统级弹性扩展: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支持更大规模的二层网络。例如提供X万台10GE服务器接入的能力。数据中心级弹性扩展:数据中心互联网络要能够支持多个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实现更大规模虚拟机跨数据中心迁移。B.简单简单就在于要能够让网络更好的为业务服务,能够根据业务来调度网络资源,例如要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和IT资源的统一呈现与管理,能够实现从业务到逻辑网络再到物理网络的平滑转换等。C.开放传统网络的管理维护是封闭的,独立于计算、存储等IT资源。网络开放以后,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环境,使网络设备可以与更多的SDN控制器、第三方管理插件、虚拟化平台等协同工作,从而打造更灵活的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最全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最全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的数据中心网络环境。 1. 设计目标 - 提供高性能:确保数据中心网络的传输速度快、延迟低,以满足企业对快速数据访问的需求。 - 提高可靠性:采用冗余架构、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等技术,确保数据中心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提供高灵活性:允许快速部署、扩展和调整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量和功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 架构设计 2.1 核心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是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组件,负责处理网络流量的路由和转发。建议使用高性能、可靠性强的核心交换机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高负载需求。同时,使用冗余设计和热备份,确保核心交换机的高可靠性。 2.2 边缘交换机 边缘交换机是连接不同数据中心设备之间的关键节点。建议使用具有高端口密度和可扩展性的边缘交换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设备数量。同时,边缘交换机需要支持多种数据中心网络协议和性能优化技术,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 2.3 路由器和防火墙 路由器和防火墙是保障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的重要组件。建议使用高性能的路由器和防火墙设备,以确保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采用双活设计和冗余配置,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2.4 负载均衡器

负载均衡器可以平衡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流量,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建议使用具有智能调度算法和可扩展性的负载均衡器设备,以确保网络负载均衡和应用程序高可用性。 2.5 网络监控和管理系统 网络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数据中心网络的状态和性能。建议使用集中式的网络监控和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并提供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的功能。 2.6 光纤布线和物理拓扑 在数据中心网络布线中,采用光纤布线可以提供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同时,在物理拓扑设计中,采用冗余环路和多路径设计,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3. 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

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层面,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2所示。

弱电工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思路(附图)

弱电工程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思路 如果把数据中心比作一个“人”,则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构成了数据中心的“器官”,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就是这个数据中心的“神经脉络”。本文就针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和一般设计来说。 01 正文 01 网络分区与等保 一般情况下,本着灵活、安全、易管理的设计原则,企业都会对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设备进行分区。通常情况下,数据中心都会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的网络结构,核心用于所有流量的快速转发,而汇聚则是在每个网络分区上,担任网关的功能。一般来说,数据中心的网络分区中,每一个区域会根据预期的流量和服务器的数量,分配不同的业务网段。同时,在一些等保要求较高的区域,还会设置防火墙这样的安全设备,来控制进出这个区域的流量,如下图所示:

“等保”是等级保护的简写,在设置数据中心服务器区域的时候,不同业务的服务器的等级保护是不一样的。比如后台存储,带库,数据库这些服务器的等保和Web、前端、APP的等保就不一样。而在数据中心网络中,防火墙的功能,就是用来划分“等保”,同时用来控制不同等保之间的互访。那如何更好的来理解这个“等保”的概念呢?

在目前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中,要考虑到不同等保之间的流量控制,又要考虑到在设计路由的时候的简便和快捷,目前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几乎都会采用旁路的方式来部署,再配合汇聚交换机上的VRF来控制流量。 02 数据中心网络分区的方式 分区的划分方式有以下三种,不同分区方式各有优缺点,通常结合使用。 A.按照服务器类型分区 比如x86服务器、小型机、刀片机、大型机、虚拟机进行分类。完全按照服务器型号分类的话,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某个企业小型机被大量使用,而大型机几乎没用,就会导致小型机的网络区域流量巨大而大型机这个区域闲置了。所以,现在的数据中心,几乎看不见如此分配区域的情形了。 B.按照应用层次分区 比如Web、APP是前端服务器,而数据库、存储、NFS这些是后端服务器,所以把前端服务器放在一个区域,后端服务器放在一个区域。在有些企业的数据中心,也确实是这么分区的。比如,所有的Web服务器放在“综合业务区”,把数据库就放在“生产管理区”(你也看出来,连区域名字都起得那么“模糊” )。如此分区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因为前端服务区域和后端服务区域不在一个等保内,前端服务区域直接面对办公,后端区域则为前端区域服务,如下图所示: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数据中心网络架 构设计是建设高效、稳定的数据中心的前提。本文将从物理架构设计、网络拓扑设计和安全设计等方面,探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关键 要素。 一、物理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的物理架构设计是建立可靠的硬件基础的关键。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物理架构设计要点: 1.服务器机架布局 服务器机架布局要考虑服务器的部署密度、散热和管理便捷性。通常,机架会按照持续、满载使用率的需求进行规划,并在机架前后设 置空间以保证足够的通风。 2.网络连接布线 网络连接布线是数据中心物理架构设计的关键。通过合理布线,可 以减少网络延迟和故障,并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连接。此外,还应 考虑额外的备份连接,以应对网络故障。 3.冗余供电和电源管理 数据中心必须保证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为此,应设计具备冗余 供电和电源管理的物理架构。冗余供电可以通过双路供电、备用发电

机等方式实现,电源管理则可以通过电源监测和智能节能等技术来提 升效率。 二、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拓扑设计是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核心。下面是几种常见的 网络拓扑设计: 1.传统三层架构 传统三层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主要负责数据 中心内外的连接,汇聚层用于集中管理和处理流量,接入层与服务器 直接相连。这种架构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数据中心。 2.超大型数据中心架构 超大型数据中心架构采用扁平化设计,多个核心交换机通过高速链 路相连,服务器直接连接到核心交换机。这种架构具有高吞吐量和低 延迟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 3.软件定义网络(SDN) SDN通过将控制层与数据层分离,使得数据中心的网络管理更灵活、自动化。SDN架构可以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提供更高的可 伸缩性和可编程性。 三、安全设计 数据中心的安全设计是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系统免受攻击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几项常见的安全设计要求: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2019年7月

目录 1建设背景 (4) 2项目目标 (4) 3需求分析 (4) 3.1业务需求分析 (4) 3.2其他需求 (5) 3.3网络架构支持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考虑 (6) 4网络详细设计目标和需求描述 (6) 4.1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6) 4.2网络架构设计需求 (7) 5网络架构详细设计 (8) 5.1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8) 5.2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9) 5.3广域网架构设计 (10) 5.3.1数据中心互连核心骨干网架构 (10) 5.3.2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互连 (10) 5.3.3广域网链路容灾设计 (11) 5.3.4数据分流策略 (12) 5.4数据中心网络核心架构设计 (13) 5.4.1数据中心业务区架构设计 (14) 5.4.2WEB区架构设计 (14) 5.4.3外联区架构设计 (16)

5.4.4办公互联网区架构设计 (18) 5.4.5运维管理区架构设计 (19)

1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服务,提供高效、安全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并能够快速、灵活地响应新环境下的公司业务的开展,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规划和建设。本次网络规划主要在考虑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到五年内的业务发展需求,总体目标是按照“双中心”的业务发展指导建设一个能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高性能、高扩展性及智能化的网络基础架构,以支持业务长期、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2项目目标 网络建设应按照“双中心”建设需求,对数据中心内部根据功能类型进行分区块建设,并重点考虑核心业务、关键业务、网管运维之间的业务高速转发、业务安全隔离等需求。当前建设方案重点考虑的分区需要有:DMZ区、运维区、服务器区、外联区、核心交换区、广域网互联等分区。 3需求分析 3.1 业务需求分析 目前主要业务分为生产和OA两大类;生产业务包括核心及相关外围业务,OA是核心业务之外的业务,主要是办公网业务、业务管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非核心业务。生产业务和OA业务部署在数据中心局域网不同的功能区域,物理隔离。 由于未来业务环境的变化,主要的业务需求包括: 业务变化的需求–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投产对网络的灵活响应、快速的部署响应及支持能力都有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并需要降低对现有应用带来冲击。 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数据和用户–要求具有高扩展性网络架构,灵活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同时需要平衡功能和成本,以求能够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满足突发业务的传输与用户访问的需求 特殊应用对网络的要求–特殊应用如多媒体应用、Call Center等对网络延迟、传输能力等有要求,必须予以考虑,以保证网络服务质量。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处理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为 了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数据,企业选择建立数据中心网络,以便于 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数据中心网络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处理 和存储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存储需求。本文 重点探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部分:数据中心网络概述 数据中心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数据的网络系统。数据中心通常部署在大型企业、互联网公司或云计算服务提 供商中。数据中心网络的结构通常分为三层:接入层、聚合层和 核心层。 接入层是数据中心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入口,主要是为企业内部 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聚合层是用来把接入层的流量汇聚到核心层,同时把核心层的流量分发到接入层。核心层是整个数据中心网络 的中心枢纽,也是企业的数据中心的高速通道。 第二部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在设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性能主要指网络的带宽、延迟和吞吐量。带宽表示网络传输

数据的速率,延迟指数据从发出到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吞吐量指承载的数据流量。 2. 可扩展性:数据中心网络的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增长的需求。这意味着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增加或减少带宽、存储和计算资源。 3. 可靠性: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因为其中的数据往往是企业关键业务的核心。可靠性包括高可用性和容错性。 4. 管理性:数据中心网络的管理要求简单、高效,方便运维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 第三部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实现 在实现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数据中心网络实现的关键,通常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负载均衡器、防火墙等。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可编程性和灵活性。SDN架构中各个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管理和调整。 3. 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和存储是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服务器直接与网络交互,存储则通过存储网络连接到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指南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指南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在企业和组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良好设计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可以提 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本文将介绍数 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指南,包括物理网络设计、逻辑网络设计和安全性考 虑等方面。 1. 物理网络设计 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中,物理网络设计是一个关键的方面。以下是 几点建议: 1.1 网络架构拓扑 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物理网络架构包括三层结构、融合结构和超融合结构。需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数据量来选择最合适的网 络架构。 1.2 网络设备选型 选用性能稳定的网络设备。在购买网络设备时需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 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另外,对于关键业务应尽量采用冗余设计,确保高可 用性。 1.3 网络布线和机房设计 合理规划网络布线和机房设计,防止电源、散热、安全等问题对网络正 常运行造成影响。在机房设计中,需要考虑供电、机柜布局、机房空调等因素。

2. 逻辑网络设计 逻辑网络设计是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以下是几 点建议: 2.1 虚拟化技术 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 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虚拟交换技术,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高速互联。 2.2 逻辑网络划分 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安全性要求,划分不同逻辑网络。可以采用虚拟 局域网(VLAN)技术、多租户虚拟化(MTV)技术等实现逻辑网络的划分。 2.3 交换与路由设计 在逻辑网络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交换和路由设置。交换设备应满足高 性能和低延迟的要求,路由器需要支持灵活的路由策略和可靠的数据传输。3. 安全性考虑 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中,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下是几 点建议: 3.1 防火墙设置 在数据中心的前端和后端都需要设置防火墙,以保护网络不受到未授权 的访问和攻击。 3.2 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指南:常见模型与最佳实践(九)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指南:常见模型与最佳实践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扮演着企业信息管理和存储的关键角色。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设计对于实现高效、安全和可扩展的数据传输至 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模型以及相关的最 佳实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一、传统三层架构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通常采用三层模型,即核心层、聚合层 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处理大量的数据交换和路由功能,聚合层连接 核心层和接入层,而接入层则是终端设备与数据中心网络之间的接口。 在设计传统三层架构时,可以考虑以下最佳实践: 1. 使用模块化设计: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如路由、交换、防火墙等。这样可以使网络结构更清晰,易于维护和管理。 2. 采用冗余设计:为关键设备和链路提供冗余,以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不可用性。 3. 合理规划IP地址:在设计网络时,要预留足够的IP地址空间,并合理规划地址分配策略,以便于管理和扩展。 二、Spine-Leaf架构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传统的三层架构 已不能完全满足高性能和低延迟的需求。Spine-Leaf架构则提供了一

种更适合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Spine-Leaf架构中,每个终端 设备都直接与Spine交换机和Leaf交换机相连,形成一个全互联的网 络结构。 在设计Spine-Leaf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最佳实践: 1. 选择合适的交换机:Spine交换机需要具备高性能和低延迟的 特性,而Leaf交换机则需要支持大量的连接和灵活的扩展能力。 2. 选择合适的协议和路由策略:在Spine-Leaf架构中,因为每 个终端设备都直接连接到Spine和Leaf交换机,所以需要选择适用于 该架构的路由协议和策略。 3. 高密度数据中心互连:Spine-Leaf架构适用于高密度数据中 心的互连,可以支持大规模的虚拟化和容器化应用部署。 三、软件定义网络(SDN) 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集中式控制的网络架构,通过将控制平面与 数据平面分离,提供了更灵活、可扩展和可编程的网络资源管理方式。 在应用SDN架构时,可以考虑以下最佳实践: 1. 虚拟化网络功能:利用SDN可以实现网络功能的虚拟化,如虚拟化交换机、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等,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 灵活性。 2. 安全策略的灵活应用:SDN中的集中式控制平面可以提供更精 细的安全策略管理,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和应用安全策略,从而提 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性。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企业和组织都需要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网络以支持业务的高速发展。因此,如何设计和优化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成为企业和组织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介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常见的设计模式和一些优化技巧,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网络。 一、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数据中心网络的目标是提供高可用性、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的服务,主要原则如下: 1. 分层设计:数据中心网络应采用分层设计,将不同的网络功能划分到不同的层次,并将每一层次的网络功能分别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上。这有助于降低单个设备的负载、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2. 后向兼容性:网络建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应该考虑到后向兼容性,避免频繁更换硬件和软件,从而减少成本和风险。

3. 可扩展性:网络的规模和负载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即能够快速、灵活地 加入新的设备、服务和应用程序。 4. 可管理性:管理一个复杂的数据中心网络是一项大工程,因 此网络架构应该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此外,还应该具备自动 化和智能化的功能,以减少人工管理的工作量。 二、常见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模式 1. 三层架构:三层网络架构通常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连接各个汇聚层,汇聚层连接各个接入层。三层架构的优 点是易于扩展、高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缺点是性能较差,有一定 的延迟。 2. 两层架构:两层网络架构通常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 与接入层通过交换机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的汇聚层。两层架构的 优点是具有较低的延迟和高性能。缺点是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相 对较差。

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设计与扩展方法

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设计与扩展方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 杂性不断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数据中心网 络的架构设计和扩展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数据中心网 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常用的扩展方法。 一、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可靠性和冗余性: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以确保 数据的连续性和可用性。冗余性是实现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 过多路径、冗余设备和链路来避免单点故障。 2. 可扩展性:考虑到数据中心的扩展需求,网络架构必须具备 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层次化架构、模块化设计和可替换的 硬件组件来实现网络扩展。 3. 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支持大量的并发数据流和高速数 据传输。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和优化的路由算法是确保网络性能的 关键。 4. 简化管理:数据中心网络的管理复杂度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因此网络架构设计应该尽可能简化网络的管理。自动化配置、集中式管理和可视化工具可以减少管理的工作量。

5. 安全性:数据中心网络必须具备强大的安全性能,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安全防护设备和策略、加密通信和访问控制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设计方法 1. 三层架构设计:三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方法。它将数据中心网络划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数据中心内部的高速互联,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网络聚合,接入层连接服务器和终端设备。这种架构设计能够提供高性能和可扩展性,并且支持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2. 无阻塞网络设计:无阻塞网络是一种能够提供完全互联的网络架构。在无阻塞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经过其他节点的干预。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拥塞和延迟,并提供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网络传输。 3. 软定义网络(SDN)设计:软定义网络是一种通过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的架构设计方法。它使用集中式的控制器来管理整个网络,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和管理。SDN能够提供灵活的网络编程和配置,支持快速的服务部署和调整。 三、数据中心网络的扩展方法 1. 横向扩展:横向扩展是通过增加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数量来增加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量和性能。这种扩展方法相对简单,可以

园区弱电工程设计方案

园区弱电工程设计方案 园区弱电工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网络、安防、通信等方面的设施与设备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规划。以下是一个1000字的园区弱电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某园区的弱电工程设计,包括网络、安防、通信等方面的设施与设备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的规划。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安全、便利的弱电系统,满足园区内各种网络、通信和安全需求。 二、网络设计 1. 网络架构:园区内部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核心层用于连接上层网关、边缘层用于连接各个楼宇,接入层用于连接楼层内的网络设备。 2. 网络设备: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保证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时考虑设备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3. 网络拓扑:园区内部采用星型拓扑,各个楼宇通过光纤、双绞线等方式连接到核心交换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联。 三、安防设计 1. 视频监控系统:园区内各个关键区域和楼宇采用高清摄像头进行监控,采用数字视频录像机进行录像,保障园区的安全和秩序。 2. 门禁系统:园区内各个楼宇设置刷卡门禁系统,通过卡片验证的方式进出,保证园区的出入口安全。 3. 报警系统:园区内设置烟雾报警和防盗报警系统,一旦发生

火灾或者盗窃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通信设计 1. 固话系统:园区内各个楼宇内设置数字话机,通过公共交换机进行互通,实现园区内部和外界的通信。 2. 无线网络:园区内设置Wi-Fi网络,提供无线上网服务,覆 盖各个楼宇和公共区域,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上网。 3. 数据中心:园区内设置数据中心,用于集中存储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 五、其他设计要求 1. 弱电线缆:园区内的弱电线缆采用优质线缆材料,使用合适的规格和规范的布线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防雷措施:园区内设置防雷系统,包括避雷针、接地等设施,保护弱电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3. 接地系统:园区内设置统一的接地系统,确保各种设备的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六、项目总结 通过对园区弱电工程的设计方案的规划,可以实现园区内网络、安防和通信等设施与设备的高效、安全的使用。此设计方案将为园区提供一个便利、快捷的弱电系统,满足园区内各种网络、通信和安全需求。

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网络架构主要采用三层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然而,这种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用户需求。因此,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一、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概念 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分层网络架构。与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它的设计理念更为灵活和可扩展。新型架构将网络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可以通过SDN集中控制器进行管理。同时,新型架构还支持多租户和虚拟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隔离。 二、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特点 1. 高可扩展性:新型架构支持分层设计,网络规模可以轻松扩展。此外,使用SDN技术可以实现灵活配置和快速部署,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 2. 高可靠性:新型架构采用了多路径路由和链路状态协议等技术,避免了单点故障,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同时,集中控制器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并进行自动修复,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 3. 高安全性:新型架构支持虚拟化技术和多租户隔离,能够有效保障不同用户的数据安全。此外,集中控制器可以对网络中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减少了安全威胁。 4. 高可管理性:新型架构采用SDN技术,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对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这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 三、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实现

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实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网络拓扑设计、SDN集中控制器的选型与部署、网络安全等。 1. 网络拓扑设计:新型架构的网络拓扑设计应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设计。 通常采用的网络拓扑包括花瓣网络和背包网络等。 2. SDN集中控制器的选型与部署:SDN集中控制器是新型架构的核心,它对 整个网络的管理和控制起到关键作用。选型时应考虑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部署时,需要注意集中控制器的位置和网络拓扑的结构。 3. 网络安全: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采用多层安 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隔离、安全监测和流量控制等。 四、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应用场景 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云计 算数据中心等。此外,还可以应用于大型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需要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行业。 五、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杂度 将不断增加。因此,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实现和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未来,新型架构将更加注重网络的可编程性、自动化和智能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总之,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具有高可扩 展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等特点,实现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来,新型架构将更加注重网络的可编程性、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据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精品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解决 方案 1.概述 如何更好地运用数据资产,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使业务不断成长,成为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IT基础架构,实现信息系统的高可管理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高可扩展性,保障业务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传递。 数据中心内放置核心的数据处理设备,是企业的大脑,综合布线作为其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成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为数据中心构建安全、高效、统一的物理基础平台,是数据中心布线的核心所在。 数据中心的布线系统,需要有效支持3代有源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数据中心需要能够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单体文件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样,选择一套先进的布线系统是及其有必要的。其将确保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无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本身。 2.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本布线系统需符合以下标准: ISO/IEC 11801(国际布线标准,1995年7月) ANSI/EIA/TIA 568A(北美布线标准,1995年) CENELEC EN50173 (欧洲布线标准,1995年8月) 《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设计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支持各种通信和信息系统的运行,主要支持弱电应用系统的线路需要,合理布线系统对于实现公司信息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满足数据中心机房信息系统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要具有以下特性: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且实现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 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在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管理和使用; 扩充性: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 标准性:满足最新、最高的国际标准(如1995年通过的国际标准:ISO/IEC 11801、欧洲标准:EN50173等);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4.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4.1中心机房整体规划 某某保险公司数据中心机房面积约1668平方米, 数据中心机房是整个某某保险公司信息处理的“心脏”,是全公司通讯网络中心,为保证中心机房承担的各项任务24小时不间断地正常运行,必须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因此,安全、先进、实用是设计的第一个原则。

27个智能化行业的弱电系统架构图

27个智能化行业的弱电系统架构图 27个智能化弱电行业解决方案,每个行业截取了一X系统架构图,学习系统架构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了解这个行业的智能化弱电工程到底包含哪些子系统呢?具有非常大的学习价值。 正文: 这27个系统架构包含智慧工厂、智能家居、智慧大厦、智慧医院、购物中心智能化、行政服务中心智能化、机房工程、办公楼智能化、学校教学楼弱电系统、商业综合体、商住楼弱电系统、体育场馆弱电系统、文化艺术中心智能化系统、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幼儿园弱电系统、智慧城市、智慧环保应急方案、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园区、智慧展厅、智能小区等. 这是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是基于RFID技术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RFID电子标签在工厂中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大家在以后的项目中肯定会遇 到,

智能家居系统组成,现在智能家居需求量非常大。 这个是厂房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方案,这个涉与的系统就比较多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这个是大厦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由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X系统、综合布线、公共广播系统、能源管理、机房工程。 这个是医院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大家都知道系统智能化系统都是通用性的,基本上所有的医院都会上一样的系统,所以医院具有参考价值。 这个是购物中心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案,项目规划设计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机房工程。

这个是行政服务中心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共计19个子系统。 这个是机房搬迁工程,设计思路 甲级办公楼智能化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包含通信自动化、消防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安保自动化、办公自动化,5A系统。 这个是学校的一个教学楼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方案,里面涉与到的会议系统、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都是学校弱电工程特色系统。 这个是一个智慧酒店的系统拓扑图。 商业与住宅的工程,智能化弱电系统,比较常规的系统,具有代表意义。 这个是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系统非常多,而且有很多我们不经常接触到的子系统。 文化艺术中心的弱电系统架构。 五星级酒店智能化弱电系统,系统众多,设计思路比较好。 幼儿园的弱电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比较简单,也非常实用。

弱电安防--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师应有的思维结构(附思维导图)

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师应有的思维结 构(附思维导图) 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在设计院是不太受重视的,一般电气设计都是强弱电兼顾,能把弱电这块做好做精的设计师非常少,很多都是以套图为主,对于技术发展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经常有让人啼笑皆非的过时设计。 但是有一点好,设计院出品的弱电图纸肯定满足规范的要求,画法也规范,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实弱电设计师也不止存在于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厂家也都有设计师,但是职责和任务各有不同: 施工单位的设计师:相对来说说工程经验丰富,侧重于深化设计,而且由于目前的行业情况,其实大多数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也都是出于他们之手。做的图纸一是对施工的指导价值较高,二是技术较为先进。 缺点:不规范,很多施工单位的设计师其实不是科班出身,能画图能做方案,但是不重视对规范的符合性,图纸语言也不是那么的正规。尽管设计的思路很好,但有时设计评审就是通不过,原因就在这里。 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看设计方案是否正规,就看他的设计依据,引用的标准是否是现行规范,反正我是经常看到还有92年95年的规范出现在2020年的方案里,这明显很扯淡了。 还有个缺点,就是施工单位出的图纸代表了其公司的意志,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设计的图纸,因此会挖坑,或者有

大量过饱和非必要的工程量,这点是由其地位和性质决定的,无法避免。 厂家的设计师:侧重于本厂的设备和系统,PPT做的华丽至极。也经常为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设计师输送炮弹。 方案就是三板斧:架构+功能+设备参数。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要看厂家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缺点:挖坑更多,尤其是在设备参数上挖的坑,深不见底。 思维导图 设计思维导图 上图是我做的弱电设计师的思维导图。 重点解读 1、明确设计目标 说是明确设计目标,其实是说要对自己设计的东西有个明确的定位。都知道设计是有深度要求的: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深化设计 要明确自己的设计是哪个阶段,设计深度要匹配,这个可以参照国家规范: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 其他要明确的包括:行业、系统、项目的概况等。不再赘述。 2、了解需求

数据中心网络及安全方案实施细则

一、数据中心网络及安全方案实施细则 1.1. 网络布线建议 1.1.1. 走线方式的选择 数据中心机房走线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下走线 下走线是将强电线缆和数据线缆部置在高架地板下,如下图所示: 此种走线方式机房整体简洁美观,但不便于后期的线路维护,早期有较多的中小型机房采用了此种走线方式。 2.架空走线

架空走线是从天花板上悬挂配线框,实现强电、光纤和弱电的分层部署,如下图所示: 此种走线方式可以很好的规避线缆间的电磁干扰,走线密度也可以做得较高,适合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机房,但对机房的层高有较高的要求。 3.上走线 此种走线方式是在机柜顶端架设走线槽进行布线,如下图所示:

这种走线方式是目前中小机房的主流走线方式,后期维护方便。 对于上述三种走线方式,其优劣时对比如下表所示: 综合多方面考虑,结合数据中心机房的建筑要求,建议采用上走线方式!

1.1. 2. 网络配线方式 机房布线方式也有三种:直连式布线,分布式布线,POD 方式布线。 1)直连式布线 ●特点:网络机柜独立排列,服务器机柜直接通过布线 连接网络机柜 ●优点:适合小型数据中心,或者小型业务区域,结构 简单,容易实施 ●缺点:不适合大型数据中心或业务区域,服务器密度 增高后会造成电缆重叠,容易拥塞,不易维护2)分布式布线——列头柜布线

●特点:网络设备列头柜汇聚,列头柜连接到服务器机 柜,由列头柜上行连接到网络核心机柜组 ●优点:分布式列头柜设计,没有线缆重叠,连接线缆 短,传输性好,网络层次性好,容易扩展,成本低、管理方便,空气流通性好,便于散热。适合于中、大型数据中心。 ●缺点:当服务器机柜列很长时,末端机柜距离列头柜 太远,难以实现接入。 3)POD(Point Of Delivery)布线——机柜组布线

机房弱电工程设计方案(DOC)

机房弱电工程设计方案 机房弱电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机房监控系统、机房门禁、机房配电线路布线以及防雷和接地系统。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为机柜与机柜之间、机柜服务器与信息终端之间、机房内部与机房外部之间通信的互连提供了一个高速连接的平台,使信息能够准确、髙速地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设备以及各种通信设备之间传递, 以数据信号传输为主,语音信号传输为辅,并可兼顾其他弱电信号的传输.布线系统分为非屏蔽布线系统和屏蔽布线系统。 1.非屏蔽布线系统设计的要点 1)A、B级和C级机房的辅助房间、支持区的布线配置,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中规定的其他工作区配置进行设计. 2) 为保证主机房(数据中心、运营商网络、云计算)的网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A、B 级机房的交换机和服务器链路(设备线缆、跳线和配线设备)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并留有备份;其数据传输率为万兆或十万兆。 3) C级机房的交换机和服务器链路(设备线缆、跳线和配线设备)采用多模、单模光缆或六类4对(8芯)对绞电缆,并留有备份;其数据传输率为千兆或万兆。 4) 承担语音业务的主干子系统采用(类或五类4对(8芯)对绞电缆. 5)配线机柜安放的具体位置要方便开启,便于以后的扩充及维护。 6) 线缆放人机柜中要防止电磁场对布线系统的干扰,机柜要接地。 7〉布线系统中线缆要用同一特性阻抗线缆;光缆要用同一芯径、同模的光缆.

8) 当线缆铺设在隐蔽通风空间(如吊顶内或地板下)时,线缆易受到火灾的威胁或成为火灾的助燃物,且不易察觉,故在此情况下,应对线缆采取防火措施. 9) 机房布线系统与本地公用电信网络互联互通时,主要考虑对不同电信运营商的选择和系统出口的安全.对于重要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置的网络与 配线端口数量应至少满足两家以上电信运营商互联的需要,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选择电信运营商.各家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线路应采取不同的铺设路径,以保证线路的安全. 2。屏蔽布线系统设计的要点 1)为防止电磁场对布线系统的干扰,避免通过布线系统对外泄露重要信息,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光缆布线系统或采取其他电磁干扰防护措施(如建筑屏蔽)。当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应保证链路或信道的全程屏蔽和屏蔽层可靠接地。 2) 屏蔽布线系统的线缆、连接硬件、接插软线或跳线等应选择屏蔽的线缆。 3)屏蔽布线系统的其他设计要点与非屏蔽布线系统设计的要点相同.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机房监控系统不仅对机房供配电系统(分为一次配电、二次配电)、不间断电源(UPS)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瀨水检测系统等环境设备具有完善的监控和控制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融合了机房的管理措施,对发生的各种事件都结合机房的具体情况给出处理信息,提示值班人员进行操作,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实时语音电话报膂,实时事件记录,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的负担,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理清事件关系,实现机房可靠的科学管理. 机房监控的目的在于保护机房内IT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在事故发生之前

最完整的弱电机房屋建设设方案

最完整的弱电机房建设方案 2016-10-20 前言: 弱电机房和消防控制室的建设一般都是我们系统集成商实施,标准的弱电机房方案到底有哪些?需要从哪里考虑设计呢?本人比较长,建议收藏后仔细研究 正文: 一、机房环境设计指标 环境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指标 依据相关要求和用户系统的具体情况,本设计的机房环境条件按A级考虑。其设计指标如下:主机房区域(开机时)温度:23±1℃ 相对湿度:40%- 55% 温度变化率:<5℃/h 并不得结露 洁净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于或等于0.5μm 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 二、照度设计指标 主机房平均照度:≥500Lx

功能房间平均照度:≥300Lx 应急照明照度:≥30Lx 疏散照明照度:≥5Lx 三、电气设计指标 供电类别:按一类负荷供电 静电电位:≤1KV 接地电阻:≤1Ω 零地电位差≤1V 三相负荷不平衡度≤20% 四、噪声、电磁干扰、振动指标 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噪声值≤65dB 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无线电干扰场强≤126dB 磁场干扰环境场强≤800A/m 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500mm/S2(电子设备停机条件下) 五、主要技术方案和组织实施措施的详细描述 1、土建装修建设方案 Ø设计要求 装修需要满足防火、防水、防静电、防尘、防盗、防噪音、屏蔽需求。 Ø地面装修说明

距中心机房地板铺设高度为0.3米,为强弱电管道预留空间。机房地板采用优质600X600全钢耐磨抗静电地板,在支架下边刷导电粘和漆,在地板下边UPS空调等重型设备区域加固,并做散立支撑,分载设备承重问题。 Ø吊顶装修说明 数据中心机房所有天花全部采用微孔铝合金金属板吊顶,顶配套主龙骨,次龙骨,龙骨采用40X4角钢支撑。梁、顶做 防尘处理。 Ø隔断墙体装修说明 主机房沿柱体之区域间的隔墙采用12mm双层防火玻璃隔断,中间安装防火隔音棉,并进行防火处理,耐火极限不低于 0.5h,满足防火规要求。该隔断墙形成一道外围参观通道。白天无需开启正常照明即可满足机房照度要求,节能环保。其余墙面隔断采用砖墙。 Ø墙体装修说明 机房各功能区的防火区,基层面板安装铝塑板,填充防火棉,机房其他区域设置双层白色铝塑板饰面,并根据现场装修尺寸做分缝安装,并按照接地要求对铝塑板做接地处理。按照机房环境要求,机房墙面进行隔音、防火、屏蔽处理,墙面刷高档乳胶漆。 Ø门窗装修说明

一套完整的弱电机房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一般弱电工程常用必备资料

一套完整的弱点机房综合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这个系统设计方案如何做?现在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包含哪些东西呢?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的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哦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 1.1项目概述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等构成的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一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基于集中管理监控模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技术手段,其监控对象是机房内动力设备及机房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对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维护支持手段的建设,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和机房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网络维护水平,实现机房从有人值守到少人或无人值守,促进机房维护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房综合管理系统旨在解决机房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问题,监控内容包括机房动力、机房环境、安防及IT设备的监控,主要监控对象包括:UPS监测、配电仪表监测、配电开关监测、防雷器监测、蓄电池监测、精密空调监控、新风机监控、温湿度监测、漏水监测、气体监测、门禁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消防监测、IT设备监测等。

1.2设计原则 高度自动化:自动采集机房环境参数和运行状况,在统一的平台下进行展现给用户,通过声光结合手机短信、电话语音警等多种手段,实现故障的自动预警、警告和必要的故障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表格图标等多种方式提供给用户,为机房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高可靠性:监控系统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能在恶劣的机房环境下(包括机房出现故障的情况下)365天*24小时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5万小时;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做到不漏报不误报;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高扩展性和技术先进性:监控系统必须考虑到现有的监控点及今后可能需要不断扩充的需求,单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较低的扩展成本且不受监控点的限制。监控系统,除与本厂家的现场监控单元连接外,还应提供开放性接口,供不同厂家设备连接。监控系统应预留多种对外接口,能向上级集中监控平台提供监控软件的所有监控数据及报警信息,其中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库接口、TCP/IP接口、webservice接口、SNMP trap接口等。 高兼容性:监控系统必须符合国际工业监控与开放式的设计标准,必须保证能与目前主流的机房环境设备相兼容;软件硬件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