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航天馆简介

哈工大航天馆简介

哈工大航天馆简介

哈工大航天馆全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位于大学校园内,是中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馆。该馆始建于1986年,经过多次迁址和扩建,如今展陈丰富,规模逐渐扩大。航天馆室外建有“卧震苍穹”航天主题文化园,展示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东风二号地对地弹道导弹、资源号返回舱等大型实物展品。哈工大航天馆以开展科普教育、激发爱国热情为宗旨,面向不同受众,通过专题展览、主题参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深入中小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活动。近年来,哈工大航天馆分别被授予首批“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普示范基地”等称号。

综上所述,哈工大航天馆是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航天主题展馆,也是向社会公众开展航天国防教育和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场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同时,学校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信息、机电、能源、材料、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等领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解决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内一系列创新性好、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始终保持航天特色,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主动承接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4年和2008年,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卫星一号”和“试验三号卫星”,创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一路情天——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20年。哈工大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我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经过86年的建设,哈工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结合,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研究型全国著名重点大学。哈工大的学科建设以航天特色为主,突出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校以学科划分为21个学院(系),设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147个硕士学位点、81个博士学位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哈工大还创办了深圳研究生院、威海校区,建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现在哈工大已经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生42,695人,其中本科生30,901人、研究生11,794人。学校具有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和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他们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硕果累累。学校有专任教师2,948人,有教授809人,副教授1141人,其中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22人(含双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长江学者”20人,有博士生导师636人。他们中许多人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与学者,有几十人担任国家高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或专家组组长。2005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额达10.7亿元,在科研规模、水平和经费上均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学校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总结评估中,哈工大综合评价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哈工大历史上就是一所国际化、开放性的学校,曾以俄式、日式模式办学。改革开放后哈工大的国际影响更为深广,并与美、英、法、德、日、俄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主办学术会议和进行科研合作。哈工大还是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

某同学准备报考哈尔滨大学的航天航空专业研...(1)

1.某同学准备报考哈尔滨大学的航天航空专业研究生,需要检索复习资料比如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入学考试题目、招生简章、相关大学本专业最新资料, 及本专业的就业前景. 2. 专业内不同导师的各自简历、发表文献、科技成果、申请的专利信息 及国家级科研课题。 3. 如需要去该大学复试,请检索该城市和大学的电子地图,以及具体的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选择检索工具 1.中国知识网CNKI. 2.维普 3.百度 4.搜狗 5.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网站 6.读秀网 检索途径 本课题采用主题(关键词)及分类途径相结合。 电子地图检索 电子地图检索结果

确定检索词 百度搜索——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检索结果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主页,点击“2011年招生简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考试大 [ 2010年8月31日] 字号:T | T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的领导,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硕士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院校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这类考生通过初试后需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且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招生专业目录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 2010-8-30 23:39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中小】【我要纠错】 2011年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招生学科目录与招生计划 专业检索 报考航天航空专业:院系:航天航空学院;专业:飞行器与工程设计专业点击查询 专业简介检索结果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简介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战略导弹总体设计专业,文革期间停办,1990年根据国家航天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恢复专业招生,1991年根据国家教委专业设置的原则,更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1959年至今该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21届毕业生,成为国防重点专业。 本专业是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在的飞行器设计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航空宇航博士后流动站。

哈工大详细历史介绍

选择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理由 首先,哈尔滨工业大学绝对是一所一流大学,并且具有一流的研究生院,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名气和实力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历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很低调,下面是一些国家重点大学享受的待遇,大家可以看到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国家首要的重点: 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确定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大学(2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5月创建,理工科为主) 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为主)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步骤、有计划第培养新国家的建设干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学校制度、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学习苏联的,而且是用俄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聘请了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办讲习班。从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间,共聘请苏联专家861人,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在高等教育部担任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家的首重高校,好的教师都集中到这里了。 二、19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19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通大学 四、“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五、 1984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六、首批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14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七、“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高校(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开放式、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威海市和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同时,学校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

中国航天馆活动方案

展开科技翅膀放飞航天梦想 ——走进中国航空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简介 1.选择航空博物馆作为社会实践基地。 中国航空博物馆(China Aviation Museum)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馆、亚洲最大的航空珍品荟萃地。坐落在北京昌平大汤山脚下,1986年建馆,1989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占地70余万平方米,馆藏270余架飞机、99架国家文物飞机、近万件航空文物,是集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军事主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跻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馆标——歼12 2.选择中国航空博物馆作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优势。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示了新中国空军诞生、成长、壮大的奋斗史,展示了国防科技的历史、现实

和未来。20多年来,中国航空博物馆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提高国防意识、普及科技知识、促进对外交流、推动旅游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与积极的作用。 航空博物馆是开展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和进行大型社会活动的理想场所。有航空特点的夏令营、冬令营、军训活动等年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热爱航空、热受人民空军的青少年。航空跳伞、航模表演、遥控飞艇和舰队船模型等活动,以及航博球型影视厅放映的航空题材的影片、录相片等吸引着广大观众。航空博物馆曾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空军精神文明建标兵单位”,并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决定以《展开科技翅膀放飞航天梦想》为题,继承与发扬中国航空、航天精神,了解航空、航天知识,深化我校“体验式教学”的特色教育活动。 二、课程资源分析 1.基地资源的教育教学课程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发展到校外、融入到社会活动之中,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几年我国的航空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参观航空馆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的又一极好契机。 航空博物馆占地50余公顷,有两座规模宏伟的展厅-洞库展厅和露天停机坪展厅举办“洞内、露天航空装备展”。 洞库展厅是利用七十年代开凿的储机库改造的,宏伟开阔,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要陈列着我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珍贵飞机:初教-5,结束了中国不能造飞机的历史:歼-12,是我国完全自行设计的新式歼击机;运-5,曾将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 露天展厅主要陈列着世界各国制造的各种飞机,如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涡轮螺旋桨动力装置的英制“子爵”号运输机,还有其它各类飞机精品。除此之外馆内还设有“发动机系列展”、“珍品展”、“航空照相设备展”、“救生防护装备展”、“毛主席座机展”等陈列。馆内共有100多种型号的200多架飞机,还有地对空、雷达等航空展品共6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规模如此之大的航空专题博物馆,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中国航空史的缩影,也是飞行器的博览会。 2.教育教学价值

参观哈工大航天馆有感

参观哈工大航天馆有感 今天由郭老师带领我们大骨班的学员到哈工大航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见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 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技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并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实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 当我们走入航天馆时,有2名航天学院的学生正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学生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讲解员讲解道,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关于神舟系列,解说员介绍说,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实验型飞船,着重考核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三号是神舟二号的改良型;神舟四号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五号搭载了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行21小时38分钟;神舟六号在两人多天任务、轨道舱功能使用、航天员安全性、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良,并搭载两名宇航员。 通过今天的参观与学习,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要学习航天员的精神,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临床院:秦正巍 哈工大报讯〔研究生记者团吴广东孙浩/文李凯/图〕畅游工大历史之河,聆听工大奋斗凯歌。为了使新入学的研究生尽快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统一组织了2010级研究生于9月1-3日分院系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和航天馆。 研究生新生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来到哈工大博物馆,感受着百年建筑散发出的沧桑情怀与人文精神。伴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参观了一楼7个校史展厅,共同重温了哈工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我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的重大奉献;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二楼专题展厅,共同熟识我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和知名校友,并了解学校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哈工大所具有的荣耀革命传统。 哈工大航天馆是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新生参观过程中,航天馆讲解员生动地介绍了航天馆的珍贵实物,并配以深入浅出的知识,让新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认识。“今天来到这里,不但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共建的国家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学校成为中国近代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全国学习前苏联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大学之一,此后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以适应国家需要、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形成了以航天特色为主,拓宽通用性为准则,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的历史传统,汇聚、培养了以两院院士为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中青年骨干为代表的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学校实施了“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计划”,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以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和发展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科研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同时,学校还广纳海内外贤才,聘请境外兼职博导、合约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他们中80%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在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平。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科学园、实验中心、体育馆(场)、活动中心、游泳馆等各类设施齐全,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条件。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国防、航天优势,紧密结合工业、

哈尔滨大学简介

哈尔滨大学简介 第一篇:哈尔滨大学简介 哈尔滨大学简介 哈尔滨大学位于哈尔滨市景阳街5号,于1983年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创办、并经黑尤江省人民政府和原教育部先后批准、备案。是一所综合的地方职业大学。 哈尔滨大学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四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学科门类多样,专业设置强凋灵活、针对、实用;坚持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原则。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哈尔滨大学在省、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学校设有6个系、21个专业。1992年有5个系、9个专业招收新生。 除普通专科班以外,学校设立了夜校部。根据地方需要,开设了中文、档案、金融、财会、政治、外语等专业,还办有各类大专专修班和短期培训班。目前,各种层次在校生达27 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00人,夜校部在校生19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每学期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工厂聘请一些教授、专家、学者来校任课,其中高、中级职称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80%。 学校拥有价值约1400万元的近2000台件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建起了计算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和食品分析、建筑测量、材力、物理、化学等10几个实验室。图书馆现有藏书10余万册,国内外期刊杂志1000余种。编辑出版了《哈尔滨大学》校报。 哈尔滨大学重视与国外同类院校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几年来,先后与美、英、丹麦、日本等国的一些院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增进了文化交流,促进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校八年来,哈尔滨大学为哈尔滨市培养了普通专科生1500余人,

文昌航天科普馆简介和观后感

文昌航天科普馆简介和观后感 文昌航天科普馆简介和观后感 文昌航天科普馆是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的一座科普展览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窗口和科普基地。馆内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航天器模型和实物、火箭发射场的模拟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了解航天科技的机会。 馆内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从中国航天的起步阶段开始介绍,包括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载人航天飞行的历程等。观众可以通过模型、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到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史。 除了航天器模型和实物的展示外,馆内还设有交互式展览区域,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航天任务的各个环节。例如,观众可以模拟操作火箭发射的过程,体验到火箭升空时的震撼和激动。此外,还有模拟太空行走的设施,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在宇宙中漫步的奇妙感觉。 观后感: 参观文昌航天科普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展览馆的精心设计

和丰富的展品,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展览馆中,我特别喜欢那些模拟操作的互动区域。通过模拟发射火箭的过程,我仿佛亲身体验到航天员们在发射前的紧张和激动,火箭升空时的震撼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强大和磅礴。 此外,模拟太空行走的设施也是我难以忘怀的体验。在设施的帮助下,我仿佛置身于宇宙中,看到了壮观的星空和神秘的星球。这种亲身感受让我更加着迷于宇宙和航天科技,也更加理解了航天员们的勇敢和奉献。 总的来说,参观文昌航天科普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不仅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我相信,在中国科技的推动下,航天事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的探索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航天科技馆研学活动方案

参观航天科技馆研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航天科技馆是我国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展品和先进的科普教育设施。为了增强学生对航天知识的了解和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我们计划组织一次参观航天科技馆的研学活动。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 活动地点:航天科技馆 三、活动内容 1. 参观航天科技馆展区 (1)航天历史展览区:介绍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里程碑事件和重要成就,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2)航天科技成果展览区:展示我国航天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3)模拟航天体验区:提供虚拟航天模拟器、航天飞行体验装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航天科技的魅力。 2. 参加专题讲座和科普活动 (1)专题讲座:邀请航天科技馆的专家给学生讲解航天知识,深入了解航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科普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航天科技实验,如水火箭实验、

重力实验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参观航天馆外景点 在参观航天科技馆之后,我们还计划前往航天城附近的航天馆外景点,如北京航天城标志性建筑、航天城公园等,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更多关于航天城的知识。 四、活动安排 1. 上午9:00:集合并进行活动介绍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讲解。 2. 上午9:30-11:00:参观航天科技馆展区。 3. 上午11:00-12:00:参加专题讲座。 4. 中午12:00-13:00:午餐时间。 5. 下午13:00-15:00:参加科普实验活动。 6. 下午15:00-16:30:参观航天馆外景点。 7. 下午16:30:活动结束,解散回家。 五、活动费用和注意事项 1. 活动费用:每位学生XX元,包括航天科技馆门票、专题讲座费用和午餐费用。 2. 注意事项: (1)请学生携带学生证和雨具,以备不时之需。 (2)活动期间请学生遵守纪律,保持队形,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示。

航天馆研学活动方案策划

航天馆研学活动方案策划 一、活动背景 航天馆作为一个科普场馆,吸引着许多学生和公众的关注,通过航天知识的传播,能够增 强公众对航天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 队合作意识。为了进一步推广航天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计划组织一次以航天 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参观航天馆,学生能够了解航天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知识,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将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 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中会设置一些探索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 1. 参观航天馆 时间:上午9:00-12:00 内容:学生将参观航天馆的各个展览区域,了解航天历史、航天器材、太空探索等方面 的知识。导游将介绍不同展区的内容,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 航天知识讲座 时间:下午2:00-3:00 内容:邀请航天科学家或相关专家为学生讲解航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让学生 对航天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团队合作任务 时间:下午3:00-5:00 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团队合作任务。例如,设计并制作一 个简单的火箭模型,测试其飞行性能;或者合作完成一个模拟太空任务的小型实验,如团 队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可飞行的太空舱,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 四、活动安排

1. 时间:活动预计为一天,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 2. 地点:选择本地的航天馆作为活动举办地点。 3. 参与对象:活动面向中学生,每个学校推荐一支由20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 4. 报名和费用:学校通过邮件向组织者报名,并支付每人100元的活动费用,用于交通费、导游费和讲座费用的支出。 5. 人员安排: - 组织者: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 导游:负责带领学生参观航天馆,并进行讲解。 - 讲座嘉宾:邀请航天科学家或相关专家担任讲座嘉宾,给学生讲解航天知识。 - 指导老师:每个学校派出一名老师负责带领学生参加活动,协助组织者的工作。 五、活动意义 通过参与航天馆的研学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航天科学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在团队合作任务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与交流,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活动后的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效果评估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估,从不同维度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今后活动改进的参 考依据。 七、活动预算 1. 餐饮费用:根据活动时间安排提供午餐和下午茶,预计每人50元,共计1000元。 2. 交通费用:根据学校所在地距离活动地点的远近,计算每人的交通费用,预计每人40元,共计800元。 3. 讲座费用:根据讲座嘉宾的要求,支付相应的讲座费用,预计500元。 4. 导游费用:根据航天馆的要求,支付导游费用,预计500元。 5. 其他费用:包括活动物资和证书制作等费用,预计500元。 总预算:2800元。 八、活动宣传

航天馆观后感

航天馆观后感 航天馆是一个让人沉浸于宇宙探索的地方,它不仅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还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航天馆里,我不仅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更感受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一进入航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史。从最早的卫星发射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从阿波罗计划到中国的神舟飞船,人类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历史的回顾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接着,我参观了模拟太空舱的体验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模拟太空舱的设施十分齐全,让我感受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孤独和挑战。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航天事业的不易和宇航员们的勇敢与坚韧。 此外,航天馆还展示了各种航天器模型和太空探测器。从最早的卫星到现在的火星探测器,这些模型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同时,通过观看太空探测器的视频和图片,我也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参加了一些互动活动。比如,我尝

试了模拟火箭发射和卫星控制的操作,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乐趣和挑战。这些互动活动不仅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兴趣。 总的来说,航天馆是一个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它不仅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还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参观航天馆,我不仅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乐趣和挑战,还激发了我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兴趣。我相信,航天事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人类将在未来的探索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关注和学习航天知识,积极参与和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共同探索和开发宇宙的未知世界。 最后,我要感谢航天馆的工作人员们。他们为我们的参观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热情的服务,让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同时,我也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和参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哈工大社会实践报告

哈工大社会实践报告 哈工大社会实践报告【1】 20xx年“航天行”暑期社会实践 (赴航天二院实践团实践汇报) 院系 :航天学院 学科 :航天科学与技术 姓名 :陈浩 电话 :123456789 地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楼808室 20xx年7月30日—8月1日,我们来到位于首都北京西三环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参观与实践,从而为下一步的毕业工作等事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航天二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二院肩负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发展我国导弹武器装备事业的成功之路,部分导弹武器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院缔造了中国导弹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个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完成了我国第二代和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发明专利和第1号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我国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和回收雷达的研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二院共完成了十几个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定型,并批量生产交付陆、海、空、二炮等各军兵种及外贸用户。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大典上,多型装备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二院下辖单位24个,含1个总体部、8个专业研究所、3个综合制造及总装厂、6个服务保障单位、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上市公司、个控股公司。建立了满足空天防御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需要的专业技术体系,在武器系统总体、导弹总体、精确制导、雷达探测、目标特性及目标识别、仿真、军用计算机及软件、地面设备与发射、先进制造、计量与校准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研发区、生产制造区、外场试验区、教育培训区、民用产业园区配置合理的科研生产试验布局。

航天展馆活动策划方案

航天展馆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概述 航天展馆活动是为了庆祝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提升公众对航天科技的认知,促进 科普教育,弘扬航天精神而举办的展览活动。本次航天展馆活动将包括主题展览、科学讲座、科技互动体验、教育培训等多个环节,旨在打造一个全民参与、普及科学知识、增强 科技创新意识的全方位航天科技盛会。 二、活动目标 1. 提升公众对航天科技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2. 促进科学素质的提升和科普教育的普及; 3. 弘扬航天精神,推动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4. 打造一个互动、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展览活动。 三、活动内容 1. 主题展览: 1)航天历史展览: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图片、文字、模型等形式呈现; 2)航天技术展览:展示中国航天的技术成果和应用,如火箭、卫星、航天器等; 3)航天知识介绍:设置知识普及板块,通过图文、视频、互动展示让公众更深入了解 航天知识。 2. 科学讲座: 1)航天专家讲座:请航天专家就航天科技、航天器应用、航天器制造等方面进行讲解,提供更深层次的航天知识传播; 2)科技创新讲座:邀请科研机构、企业专家就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等话题进行讲解,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3. 科技互动体验: 1)航天模拟体验:设置航天模拟体验装置,让公众体验航天模拟飞行、宇航员训练等 互动活动; 2)航天器模型制作:通过工作坊形式,引导公众制作航天器模型,增强动手能力和科 技创新意识; 3)航天VR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4. 教育培训: 1)青少年科学夏令营:组织青少年科学夏令营活动,通过航天科普讲座、实践活动等 形式,提升参与者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认知; 2)学校合作项目:与学校合作,开展航天科技教育培训,提供航天知识的教育资源。 四、活动推广与宣传 1. 市场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社交平台、官方网站等途径宣传活动,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2. 合作推广:与科研机构、科普教育机构、航天企业等合作推广活动,拓宽宣传渠道; 3. 定向推广: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如青少年学生、科技爱好者等进行定向宣传,提高活 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活动执行与组织 1. 活动时间:确定合适的时间,尽量选择节假日或周末,方便公众参观; 2. 场地筹备:选择宽敞的场地,如展览馆、科技馆等,提供展示和互动所需的空间和设施; 3. 人员组织:组建活动策划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负责活动的筹备、执行和服务工作; 4.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支持、赞助商合作、门票销售等方式筹集活动经费。 六、活动评估与总结 1. 活动评估:收集公众反馈和意见,对活动进行评估,了解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2. 活动总结: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七、风险控制 1. 安全风险:在活动场地设置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等措施,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2. 交通风险: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好交通组织和引导工作,确保公众安全顺利到达活 动场地; 3. 突发事件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应对。 通过以上的航天展馆活动策划方案,可以为航天科技的普及推广和科普教育提供一个有趣、互动、教育性强的平台。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果,提升公众对 航天科技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也激发科技创新的意识和热情,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做出 贡献。

哈工程航天工程系简介

航天工程系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工程系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是以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为主,联合其它院系的部分教员,在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原址11#楼重新组建的。自从组建以来,“二系”一直是她不变的称呼,随着国国民经济的改革和调整,“二系”的内涵和名称也在不断调整,从军工系、导弹工程系、发展到目前的航天工程系。 本学院是哈军工解体后,哈船院组建的第一批院系。1972年开始招收学员,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三十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本科生、研究生4000余人。他们大多活跃在我国航天、船舶、国防建设等各条战线上,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的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负责人,涌现出了包括200余名教授、研究员等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知名专家,培养出了若干名多种型号杀手锏武器的总设计师、大型船舶的总设计师以及我国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为我国的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航天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76人,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26人,高职人员占教师总数的52.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13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教研室 1、教研室概况 教研室含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71年,是

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航天工程系的一个重要专业。从1978年开始招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专业的主要特色 专业的主要特色是为海军服务,研究舰载导弹,水下导弹和水面、水下发射技术。未来发展前景是依托我校“三海”优势,发展和研究隐身反舰导弹、水下火箭和水下导弹等。使之成为我国海防导弹的研究基地。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我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从事海防型号导弹的科研和教学的优势,曾完成多项与航天部、船舶工业总公司有关的科研课题,并有较多的技术储备。 3、已完成的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 (1)1971—1975年承担了当时国防工办下达的“71-81”空舰弹的设计任务,并完成了模样弹的试验。 (2)目前正与某基地联合研制海军急需的“超低空超音速靶弹”,现已完成了方案论证工作。 (3)开展“超空泡水下导弹”研究,并已完成初步的试方案论证,准备开展小型的水下超空泡体试验工作。 4、正在承担的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一般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研究; (2)爆炸载荷作用下复杂结构破坏机理研究。 2)省部级项目: (1)共架发射装置及装舰技术研究

中国著名大学的发展简历

以下中国著名大学的发展简历 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确定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大学(2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5月创建,理工科为主) 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成立,文理科为主)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步骤、有计划第培养新国家的建设干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学校制度、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学习苏联的,而且是用俄语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聘请了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办讲习班。从1949年到1959年的10年间,共聘请苏联专家861人,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在高等教育部担任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国家的首重高校,好的教师都集中到这里了。 二、1954年首批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首批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外汇贫乏,物资有限,如果想要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把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底子最好的几所大学去。这里的重点,指的是工作重点,“重点“还并非学校本身的性质。 三、1959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高校(16所)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通大学。 四、“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 在资金有限的年代,如果对70多所大学平均用力,大家谁也强不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五、1984年正式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六、首批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14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七、“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高校(15所)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界试图和世界一流大学缩小差距的一次努力。“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