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

2.

3.

二、

GB0137

GB/T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三、

1.

2.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

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场地。

4.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

过程。

5.敏感目标:指污染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引用水源

保护区以及重要公共场所等。

6.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

层。

7.关注污染物:根据场地污染物特征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和

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8.

9.

10.

11.

12.

13.

14.

15.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会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水平,包括致

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

16.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根据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包括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

平,采用标准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17.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者转化场地

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18.场地修复目标:由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

19.修复可行性研究:从技术、条件、成本效益等方面对可供选择的修复技术进行评

20.

21.

22.

23.

24.

25.

26.土壤环境本底值:土壤环境本底含量的统计量,通常以土壤环境本底含量的某一

分位值表示。

四、场地环境初步调查项目建议书格式

1.项目概况:

1)背景。

2)场地基本情况:位置及面积;用地历史及现状。

3)潜在环境问题识别。

2.作范围与实施方案:

1)工作范围。

2)实施方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3.项目进度。

4.

1)

2)

5.

6.

五、

1.

1)

2)

3)2017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市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

方案》自2017年起,将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作为土地便用划拨、出让作价出售及租凭的前置条件,经调查评估确认符合项目用地土壤环境治理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不符合项目用地土壤环境治理要求的地块,须治理与修复后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用地程序。

4)2017年12月,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印的《关于城市更新实施工作若干问题的处

理意见二》深规土规2017年3号:经评估符合规划用途要求的地块才能进入用地程序,相关调查评估报告、设计方案,均需通过专家评审在环保局备案后,作为城市更新用地审批的申请材料。

2.背景。

1)用地及历史情况:

A.

B.

2)

A.

B.

3.

1)

1)

任务:

a)

b)

2)

A.第一阶段

a)资料收集:自然环境信息、场地信息、入地利用信息、周边信息、生产制作及附

属设施、场地各类槽罐、管沟、废弃物堆积等,政府相关通告等。

b)现场勘察:污染痕迹、气味、植被损害、地面及墙壁、屋顶污染情况。

c)人员访谈:对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进行考证确认。

d)污染初步分析:无污染编制报告,有污染,进入第二阶段。

e)编写报告。

B.第二阶段

a)土孔多喝点监测井位置确定:开始现场工作前,举行一个项目启动会,目的确认

开孔位置、进出场事宜、了解场地内地下情况。

b)布点要求: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M2不少于3个点,大于5000M2不少于6个点。

c)

d)

e)

f)

g)

h)0.2M

深度由工程师确定,扩井作业,水量要大于井容量的5倍。洗井一倍水后,测PH、导电率、温度,3次偏差低于10%表示稳定可采样。洗井后24H采样。用水量不少于3倍。

i)地下水采集要点:深度应在地下水位线0.5M一下;如发现密度比水小液体,则

采集含水层顶部样品;如发现密度比水大时,则采集底部或者不透水层顶部样品。

地下水总监测点位数不少于3个。

j)测量监测井:

地下水井建井及采样要求一览表(广州标准)

n)分析检测:检测项目不得低于总样品数的50%。检测实验室其检测能力应达检测项目的70%以上。具有CMA资质。

o)检测方法:国标或地方标准。或用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不得采用其他方法。

p)质量控制,QA质量保证,QC质量控制:清洗采样设备,防止交叉污染;加入10ml 甲醇保护剂,装入5g样品至40ML棕色瓶中;文件登记,可追踪查看;土壤平行样2个,水样平行样2个,空白样1个。空白样不少于总数10%,平行样不少于5%。

q)计算偏差和精度:所有样品都有编号、名称、时间、参数;按照规定执行;时间满足;质量控制符合标准。

r)

s)

4.

a)共

六、

1.

1)

2)

3)

控制值计算等。

4)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风险

控制值。

2.调查评估要点:

1)调查范围:疑似污染地块的边界范围。

2)布点要求:布点要求: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M2不少于3个点,大于5000M2不少

于6个点。涉嫌污染区,400M2不少于1个点,其他区域1600M2不少于1个点,地下水6400M2不少于1个点。

3)检测项目:保守原则,可能存在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会转化或降解均考虑纳入检

测。

4)水文地质和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地块土层结构、地下水位、地下水垂向水力梯度、

5)

3.

1)

2)

3)

4)

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管理规范

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管理规范 编制说明 一、编写过程 本规范由史方、张瑞成、黄彭、丁毅共同完成,杜邦专家王春艳博士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 编制小组经过多次内部讨论和修改于09年4月15日形成初稿; 4月16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环保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对初稿进行了研讨,根据讨论意见再次修改完善形成目前的送审稿。 二、内容框架 本规范分为6大部分,具体如下: 1. 范围和应用领域 2. 参考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5. 管理要求 6. 管理系统 三、主要内容 本规范对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的适用领域、应用范围做出了明确描述。 本规范对安全环保部、各职能部门及企业的职能部门、直线组织和员工的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规范对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的法规遵从性、管理方案制定依据以及相关作业人员职责提出了原则要求。 本文件的使用和修订仅用于中国石油的业务活动

提出了制定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管理方案的内容及要求。 四、本规范与杜邦管理标准的差别及说明 在职责上,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审核,在杜邦审核由直线组织负责。 偏离管理的权限不同。杜邦的偏离授权在总部HSE中心,本规定将偏离控制分两部分,制定标准时的偏离控制权限在总部安全部门,执行过程中的偏离控制权限在企业安全部门。 五、提请审议事项 1、由于对杜邦标准体系和中国石油HSE文件体系及其结构等背景不够了解,文件的编制在如何把握上存在较大难度,需对本文件进行明确定位。 2、对于参考文件,原杜邦标准和导则所涉及的?废弃物最减量化管理和处置?、?化学品的处理?、?事故调查?、?工艺、火灾和环境事故报告?、?审核?、?事故分析报告?、?场所内、外事故的应急响应?、?应急预警?管理规范(程序),项目组是否已经或将要转化采用,本规范按原文引用是否合适。 3、杜邦原标准中术语和定义较多,建议进行简化,只关注需要重点突出或可能引起歧义的概念即可。 4、规范应是对某个活动或运行做什么、怎么做、应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提出要求并作出规定,但原杜邦标准中解释性和描述性内容较多,建议调整或删减。 5、对偏离的管理,杜邦是由总部HSE卓越中心进行控制和认可。本规范考虑实际情况,总部安全环保部门只控制企业制定相关程序时的偏离,实际操作中发生的偏离由企业安全部门和主管领导控制,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现象。 《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管理规范》编制组 2009年4月17日 本文件的使用和修订仅用于中国石油的业务活动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集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集 编制时间:2018年12月

案例一某地下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1项目背景 项目地点位于某市低山丘陵区村庄内,2015年5月,当地村民发现自用大口井地下水疑似受到污染。经当地环保局调查,调查区部分点位地下水中氯化物、氨氮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标准。村民大口井北侧分布有1家洗煤厂、2家稀土抛光材料有限公司、1家盐酸厂。2016年11月起,受当地环保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该起地下水污染事件展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图1项目区示意图

2评估目的 本次损害评估工作旨在查清地下水污染源,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的因果关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提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建议,估算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费用,为后续刑事诉讼、行政处罚、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3评估思路与程序 评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a)第一阶段——污染源调查和损害确认 b)第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c)第三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 4基线确定及损害确认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环办政法〔2016〕67号)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2018〕46号)中规定的基线确定原则,因无法获取历史数据,采用未受污染环境行为影响且与调查区处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相似现场,即“对照区域”数据确定基线。以指标值超过基线20%为判定依据,确认调查区2015~2017年间地下水受到损害,指标主要涉及氯化物和氨氮。 5因果关系判定 5.1污染源识别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论文题目 环境工程 系部 环境工程11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地下水污染 (3) 地下水污染修复 (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抽出------处理技术 (4) 生物修复技术 (5) 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 (6)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几种主要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比如,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等。 关键字:地下水污染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技术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水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一。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将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地下水污染修复 广义上看,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地下水污染预防是人类处理污染的三种方式。地下水污染预防是指从源头上使用不至于产生污染的理想设施或环境友好材料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控制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在污染物被释放到环境之前,捕获或改变污染物的结构形态,达到净化目的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修复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先释放到环境,然后再实施净化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修复代价及其昂贵。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第一类是最简单、最便宜的修复方法,即自然修复法或称被动修复法,其依赖于自然的过程作用,包括生物降解、挥发和吸附。 自然修复的机制很复杂,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特征极其多变。 第二类最简单的应用型修复技术是挖出土壤并将其运往适宜场所处理的技术。 第三类地下水主要修复技术包括地下水的抽出------处理系统和土壤的气相抽提系统等。总的来说,最常见的地下水修复系统是抽出------处理系统。污染的地下水通过生产井得到修复。在地表使用吹脱、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或其他方法来处理废水。若存在碳氢化合物,则可能需要油水分离器。通过注射井或由表面排水处置过的废水可能会再次回到含水层。已有经验表明对于地下水污染物的去除,抽出------处理系统效果明显。然而这种修复方法,代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 2. 3. 二、 GB0137 GB/T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三、 1. 2.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 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场地。 4.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 过程。

5.敏感目标:指污染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引用水源 保护区以及重要公共场所等。 6.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 层。 7.关注污染物:根据场地污染物特征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和 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8. 9. 10. 11. 12. 13. 14. 15.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会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水平,包括致 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 16.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根据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包括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 平,采用标准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地下水修复技术

地下水修复技术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许多国家已采取或正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得地下水修复技术成为现在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 地下水的主要修复方法包括: 原位修复: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法(MNA)、渗透性反应强(PRB); 异位修复:抽出处理法(P&T) MNA 优点是污染物最终能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无须人为介入、不会涉及到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费用低廉、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 缺点是进行长期监测并负担相关费用、时间很长;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的水文和地球化学条件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曾经稳定化了的污染物重新发生迁移;对修复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含水层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场地特征复杂化;生物降解的中坚产物可能比原来的化合物更毒。 P&T 抽取处理法(Pump and Treat,P&T)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传统经典方法,从污染场地抽出被污染的水,并用洁净的水置换,同时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对抽取处理系统的监测作为修复措施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直接使用,或者回灌以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需要长期监测和维护。而且,一旦抽水停止,污染物浓度又会升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透水性反应墙法(Permeable ReactiveBarrier,PRB)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抽取处理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广泛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它具有能够较长时间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RB PRB是一种原位被动修复技术,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一般安装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通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设施。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各种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 根据PRB反应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反应墙。 1.化学沉淀反应墙 2.氧化—还原反应墙 3.吸附反应墙 4.生物降解反应墙 5.PRB的结构形式 PBR 1.抽出处理修复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 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与评估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与评估 土壤与地下水监测与评估要求 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应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工作,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建设并维护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记录并保存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果、编制自行监测 年度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根据各设施信息、污染物迁移途径等,识别企业内部 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一般包括但 不仅限于: a)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或生产设施; b)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贮存或堆放区; c)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转运、传送或装卸区; d)贮存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罐槽或管线; e)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或排放区。 重点设施数量较多的自行监测企业可根据重点设施在企业内分布情况,将重点设施分布较为 密集的区域识别为重点区域,在企业平面布置图中标记。 企业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自行监测内容及依据 监测 内容/ 依据 土壤地下水 监测点位设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土壤环 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监测指标参照排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等管理文件的要求执行,或根据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确定。 监测频次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等管理文件有明确要求的,排污单位周边环境质量监测频次按照要求执行。否则涉重金属、难降解类有机污染物等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地下水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检测技术监测技术包括手工监测、自动监测两种,排污单位可根据监测成本、监测指标以及监测频次等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监测技术。 采样方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应充分考虑相关排放标准的规定、排污单位的排放特点、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高低、所采用监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干扰等因素。监测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所执行的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方法。选用其他国家、行业标准方法的,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包括检出下限、精密度、准确度、干扰消除等)需符合标准要求。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或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不能得到合格测定数据的,可选用其他方法,但需做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主要特性参数的可靠性。

地下水修复技术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许多国家已采取或正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使得地下水修复技术成为现在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 地下水的主要修复方法包括: 原位修复: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法(MNA)、渗透性反应强(PRB); 异位修复:抽出处理法(P&T) MNA 优点是污染物最终能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无须人为介入、不会涉及到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费用低廉、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 缺点是进行长期监测并负担相关费用、时间很长;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的水文和地球化学条件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曾经稳定化了的污染物重新发生迁移;对修复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含水层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场地特征复杂化;生物降解的中坚产物可能比原来的化合物更毒。 P&T 抽取处理法(Pump and Treat,P&T)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传统经典方法,从污染场地抽出被污染的水,并用洁净的水置换,同时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对抽取处理系统的监测作为修复措施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直接使用,或者回灌以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需要长期监测和维护。而且,一旦抽水停止,污染物浓度又会升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透水性反应墙法(Permeable ReactiveBarrier,PRB)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抽取处理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广泛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它具有能够较长时间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RB PRB是一种原位被动修复技术,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一般安装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通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设施。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各种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概况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概况 (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相关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按照污染成分可以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按照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场地污染、农田污染、矿区污染和油气田污染等。 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很大不同:①隐蔽性:大气和水污染较为直观,但土壤污染需通过仪器设备采样检测才可以确认;②滞后性:土壤中含有污染物,不会很快显现,国际经验表明一般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③累积性:长年累月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起作用。除人为排放外,大气沉降、土壤本身的背景值比较高,都会使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 基于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交互机理,需要在治理土壤污染的同时治理地下水

的污染,才能有效完成相应地块的污染修复。《土壤污染防治法》首次将“水土共治”的理念在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应当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还应当包括污染类型、污染来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主要污染物状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公众健康风险或者生态风险;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修复方案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 (2)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的发展状况 ①国外土壤修复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发生一系列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环境事故,如因有毒废料长期堆放污染土壤而引起大规模民众健康问题的拉夫运河事件和时代海 滩事件等,上述事件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公众对土壤污染的广泛关注。为应对发生的环境事故,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又称《超级基金法》),该法案确立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规定不同当事人承担历史上被污染场地的治理责任;向石油、化工等巨头征收化工税,用于清理泄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垃圾场。此后,美国政府通过《超级基金修正与重新授权方案》、《小规模企业责任减轻和棕地振兴法》等一系列修正和补充性法案对污染场地管理相关法律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与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她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与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与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与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与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

(完整word版)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土壤修复工程程序及修复技术概述土壤污染常见修复技术 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 1、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4、联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污染土地评估主要包括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场踏勘、布点与采样、样品检测与分析和风险评估。 2、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 3、施工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详细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和污染土壤清理。 4、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 后附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目录 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 (2) 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2) 1.2现场踏勘 (3) 1.3 布点与采样 (4) 1.4 样品检测与分析 (5) 1.5 风险评估 (6) 2 第二阶段修复技术选择 (7) 2.1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7) 2.2 修复技术筛选步骤 (7) 2.3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 (8) 2.3.1工程修复技术 (8) 2.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8) 2.3.3 生物修复技术 (11) 2.3.4 联合修复技术 (12) 2.3.5 小结 (12) 3 第三阶段施工管理与运行 (13) 3.1 详细修复方案制定 (13) 3.2 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 (13) 3.3 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14) 3.4 污染土壤清理 (14) 4 第四阶段后续监测与评价 (14) 4.1 监测原则 (14) 4.2 监测工作程序 (15) 4.3 修复效果评价 (16)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2017年发展综述

5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8.11 权威发布 Official Announcement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 2017年发展综述 张娟1,邢轶兰1,李书鹏1,郭丽莉1,王艳伟1,刘阳生2,胡钟莘莘2 (1.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摘 要:概述了2017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整体情况及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技术发展情况、行业设备和材料经营状况等,提出了行业发展的特征及主要问题,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设备;行业发展;骨干企业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8)11-0005-16 1 2017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1 国家政策和法规出台情况 生态环境部2016年12月颁布,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将拟收回、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土地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用地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土地用途变更为上述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用地,重点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对暂不开发的污染地块,开展以防治污染扩散为目的的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 2017年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国土资发〔2017〕2号),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保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建成6亿亩,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补充耕地2000万亩,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改造开发60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 2017年9月,生态环境部、农业部联合公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主要用于指导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和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农用地土壤优先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办法》的制定有助于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控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公众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为《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工作提供支撑、推动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相关产业及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7年12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作为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案,该法的出台将完善污染土地风险管控的法律体系。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的意义在于:一是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风险管控等总体思路下,根据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二是根据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特殊性采取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提出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阻断土壤污染影响大众生活)和污染担责(谁污染,谁治理)的三大对策。 注:文中所涉及的全国性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对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一是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和野外大田试验进行实测模拟分析,二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来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受影响的程度降为最低。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途径,研究者分别从表层土、含水层及非饱和带 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污染物在表土层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表土层污染物主要有无机废物污染及有机废物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上述各种污染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重金属、化肥和有机农药方面的研究受到农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学者们对于污染物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附、迁移、转化、归宿和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且污染物的种类、污染途径、污染物与环境各要素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对各种类型的污染必须分别研究。 1.污染物在表层土中迁移转化研究由于表层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使得各种污染物在其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考虑到表土层比较薄,国内外大多都采用黑箱模型来描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内部机理的研究成果较少。如美国的Jury(1971在砂土中拌盐用灌水入渗淋溶试验观测溶质在均匀土壤中的迁移规律;Jaynes(1991在野外进行了漫灌条件下Br - 离子的示踪试验;Ellsworth(1996在露天试验场进行了微区试验,研究了Br - 、Cl - 、NO 3 - 随水流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运移规律。近年来,土壤学家借助于室内外模型试验,正在确定土壤的环境容量,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表土层的灰箱模型研究,如Geng等人将氮循环过程看作“灰箱”,进行土壤地下水系统的氮循环迁移模拟,并在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应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由3个子模型构成,分别模拟硝酸盐迁移过程中各个环节,即土壤中氮循环和硝酸盐渗出量模型、硝酸盐从土壤到含水层的迁移量模型、以及二者的耦合模型。 2.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缺乏和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工程措施,污水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可利用的氮、磷等多种养分,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长期利用这种污水进行灌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可在土

SC-EM-SMP-002 土壤与地下水

标题Title 土壤与地下水 Soil and groundwater 章节Section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文件编号Document NO. SC-EM-SMP-002-01 颁发部门 Issued Dept. 安环社责部Health,Safety,Environment 生效日期DateEffective 年月日 版本Version 01 复印件号Copy NO. 复评日期DateRe-evaluation 年月日 页码Page Page 1 of 4 注:除非以上空白处以受控文件章注明,否则此件为非控制件。 Note: Not a controlled copy unless the above space is filled with seal of controlled document. 文件审批 职责Responsibility 部门 Dept. 姓名 Name 签名: Signature: 日期: Date: 起草人: Prepared by 安环社责部邵磊 审阅: Reviewed by 安环社责部陈枫 安环社责部审阅: Reviewed by HSE 安环社责部总监姚敏 批准: Approved by 顾爱宏 文件分发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部门份数企管部 1 安环部 1 / /商务部 1 财务部 1 / / 生产部 1 质量部 1 / / 工程部 1 研发部 1 / / 物管部 1 XXX车间 1 / /

01 文件类别Document Type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页码Page Page 2 of 4 1.目的Purpose 为避免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在项目前期规划时就采取可行的、有效的治理、防护措施;其次,与土壤和水体污染有关的设备、设施在前期规划、服役期、末期各阶段加强管理、监督、检查,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制订本程序。 2.范围Scope 本程序适用于江苏恒润制药有限公司与此有关的部门。 3.职责 Responsibilities 部门/人员职责 安环社责部负责本程序的监督管理。 工程部在设备设施维修过程中应做好防护处理以防止设备设施内部介质的渗漏。 生产部负责所属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点检,并做好记录,若发现设备异常(跑冒滴漏)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维修。 4.定义Definition 4.1 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有关的设备、设施:是指在其内部存在一些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液态介质,独立的、固定的或在固定地点使用的设备设施,且在存储、加注、运载、生产及处理等过程中可能由于这些液体的渗漏而污染环境,尤其是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

上海XXXX公司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背景调查与评价报告

上海X X X X公司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背景调查与评价报告

上海高桥爱思开溶剂有限公司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背景质量调查与评价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二○○五年十二月

上海高桥爱思开溶剂有限公司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背景质量调查与评价 项目负责: 编写人: 审核人: 总工程师: 总经理: 提交单位: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二00五年十二月

目录 1 调查项目的来源及要求 (1) 2 调查区概况 (2) 3 调查工作的部署和实施 (4) 3.1监测与评价项目的选择 (4) 3.2调查采样工作的实施 (6) 4 土壤和地下水的分析和评价 (11) 4.1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背景值监测结果 (11) 4.2土壤和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 (19) 4.3土壤和地下水评价结果 (24) 5 结论 (28)

1 调查项目的来源及要求 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我国第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大型经济联合体。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位于浦东新区的东北部,临江近海,水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公司主要产品有汽油、航空煤油、润滑油、柴油、石蜡、合成橡胶、有机化工原料、合成塑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公司下属有一座原油加工能力为1130万吨/年的炼油厂、4座化工厂和1座17.5万千瓦的自备电厂。现有职工1.15万人,其中专业管理人员3000余人,包括200名高级专业人员。2002年固定资产达107亿元,销售收入162.2亿元。 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投资30多亿元,兴建了炼油新区、化工新区和“煤代油”热电工程,共建成了20多套新装置,并实施了数百项技术改造措施。“九?五”期间又投资了40亿元,新建和改造炼油、化工装置,使主要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进入21世纪,公司又投资新建、改造了一批装置,以提供“绿色”产品,同时积极参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设。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SK Corporation合资成立上海高桥爱思开溶剂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年产6万吨溶剂装置,该溶剂装置的工厂用地为原高桥石化化工事业部的原ABS装置用地。为了了解该块生产用地在新装置使用前较为确切的土壤和地下水的背景资料,以分清建设用地前、后使用者之间的污染责任及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特委托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上海高桥爱思开溶剂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溶剂装置场地内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一次调查、采样测试和评价工作,以了解调查区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的背景值情况,并提交水土背景调查和评价报告,为本建设项目的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