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六戒 ,做人准则

曾国藩六戒 ,做人准则

曾国藩六戒 ,做人准则

曾国藩六戒做人准则

①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②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③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④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⑥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曾国藩谈做人准则】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本文是关于成功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

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曾国藩作出过不同的评价。然而无论是谁,只要认真读过《曾国藩家书》,就不得不叹服他那深邃的、极具特色的家教思想和家教实践。这些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在各种新思想交织碰撞的时代,对我们保持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乃至建设和谐社会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家训家风传家宝 严谨的家训和淳朴的家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曾国藩深谙此理。他将治家之方提炼为“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将其不喜欢的东西概括为“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注:指补药、保健药之类)、不信僧巫”,还将自己立身处世治学做事的体会归纳为“八本”、“三致祥”:“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八字”、

“三不信”、“八本”、“三致祥”就是曾国藩给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训。他认为“无论治世、乱世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他谆谆告诫诸弟子侄谨记家训。曾国藩将家运、家风这些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物,以便子弟操作。他善于从家务劳动入手整饰家风,即使富贵及顶时,亦告诫子弟切不可丧失乡间以勤俭治家的根本。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他“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二、爱之以德不姑息 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门大学问。曾国藩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子女“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对子女“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就是爱之以德;如果给子女“丰衣美食,俯仰如意”,就是爱之以姑息。而姑息之爱,使被爱者“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他说:“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对子女爱之过度,娇惯、迁就、姑息,就成为溺爱,“爱之反而害之”。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赠元发弟放言 作者:黄庭坚 (宋)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八慎 一、慎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二、慎行。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三、慎微。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四、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五、慎欲。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气节,从而享有堂堂正正和幸福快乐的人生! 六、慎友。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慎初。“勿以恶小指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面,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曾国藩:为啥有人到了四十岁仍旧一事无成,须知成大事者要六戒

曾国藩:为啥有人到了四十岁仍旧一事无成,须知成大事者要六戒! 中国自古就有三不朽的说法,这三不朽便是立功,立德,立言,然后再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实现这三点的如凤毛麟角,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人,他也被成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一生处世练达,世事洞明,并且身体力行,躬行勤勉,最终为人垂范!曾国藩一生做人、为官、处世始终遵循着六戒,这六戒也是最适合中国修身处世成就大业的标准!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这一戒是戒凡事不能做的太满,太满就容易物极必反,应当凡事当留有余地!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就是这个道理!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人生便不会有太大的挫折!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一戒讲为人之道,每个人都经不起道德上的考量,正所谓人无完人,曾国藩在道德上也不是毫无瑕疵的,但做人应该从良善之处着眼,不因小恶而挂怀,对别人于自己的恩情应该矢志不忘,永记于心,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多是从不了解引起的,背后说人之短,不是不可以,需让人之道,人前过分夸耀自己,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会招惹厌恶,所谓君子之德,应当怀瑾握瑜,不露人前,遇事自明!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许多人在利益面前是经不起考量的,所以有钱的事情要谋求大家的利益,一个人独吞便容易招惹怨恨,做大事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有独断之能,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有些人天生奇才最终却归于平庸,有的人才智平庸,却最终成就不凡,却是为何?还是因为谦虚与勤勉!平凡的人,不努力,最终肯定会更加平凡,有才的人,又往往恃才傲物,不去努力,最终成为凡人! 曾国藩的六戒人生手写真迹作品实木装裱可摆可挂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做事情,才学能力和机遇都是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这样,许多事情是靠天意注定的! 所谓,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 寡而不可众 2016-03-25政商阅读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当你负债累累时

当你负债累累时,领悟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才能“东山再起” 当一个人负债累累的时候,人生处于低谷,身上身无分文,想要“东山再起”,就应该“和气生财”,“勤劳致富”,坚持人生的方向和做人的原则。如果负债累累,但不思进取,也没有做人的原则,那么失去别人的帮助,也失去翻身的机会。要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成大业的,唯有借力使力,才会“众人拾柴火焰高”。 当你负债累累时,若要东山再起,须悟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曾国藩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其后代也“能人辈出”。他坚持“和以治家”、“勤以持家”。在他众多家训中,他总结的“人生六戒”,对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人,很有帮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的意思是说,“一直可以获得利益的事情,不要做,所有人都争夺的地方,不要去”。 当你负债累累的时候,是最弱小的时候,如果还有和别人争夺,那么只是“以卵击石”,最后被人任意踩踏。即便有的事情,是利润很高,但你争不过别人,那就只能学会放下,等你有实力的时候,再和别人“一较高下”。 一个人穷了,说话都没有人听;当你富有的时候,说什么都是“真理”。人穷的时候,留下力量去慢慢积累财富,哪怕是从打工族做起,都可以积累一点点财富。 不争,是学会示弱,是保全实力。不争,是“蛰伏”,是在沉默中做大做强。不争,是退守一边,冷静思考,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就忽视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一点点恩怨就忘记了别人的恩惠”。看人要看长处,别看短处。别人对你的好,要牢记于心,不能在别人落难的时候,来一个“落井下石”。 当你负债累累的时候,正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如果你这时候,还“挑三拣四”,那么对不起,别人不会帮助你,只是会慢慢疏远你。要懂得“别人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不要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激。当和你交往的人,都知道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就愿意帮助你,让你成为他们以后的朋友,可以携手同行。 当你负债累累的时候,别抱怨社会,不要看什么都不顺眼。你负债累

作家谈曾国藩

作家谈曾国藩:本色是文人军事家是被逼出来的 66岁的唐浩明被誉为曾国藩的“隔代知己”,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曾国藩》蜚声海内外。谈起曾国藩,唐浩明快言快语,如数家珍。 从一个假设谈起 记者(以下简称记):曾国藩和马克思处于同时代,曾国藩1811年生,1872年去世,马克思1818年生,1883年去世,一个61岁一个65岁。你能设想一下,如果他俩相见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唐浩明(以下简称唐):哈哈,这完全是假设。曾国藩是体制之内的,马克思是体制之外的,他们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的东西,都对人类、对社会负责任,都有一种很伟大的道义精神。曾国藩很年轻就进入体制内,37虚岁时他已经做到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放到今天也很少见。何况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论资排辈,要求更严格一些。 记:体制内更内敛一些,体制外更反叛一些,马克思要推翻旧世界,曾国藩要维护旧世界。 唐:曾国藩是卫道,是信,他不怀疑,朝廷他不怀疑,孔孟之道他不怀疑。假设曾国藩在体制外的话,说不定他也对朝廷怀疑了。有可能就成洪秀全了。马克思则相反。 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对历史人物比较一下,能打开思路。 唐:他们还有更大的一个差别是文化上的差异,一个是东方一个是西方嘛。 记: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唐:我个人认为,若跳出事功政治的圈子,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曾国藩,可能更准确一些。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齐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几于完美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陶铸人的精神世界、规范人的外在作为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助曾氏,来形象具体地了解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是灰色的,鲜活的人才具有永恒的魅力。我想,这便是十多年来,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曾国藩”久热不衰的真正原因。 本色是文人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曾国藩处世六戒 从政八经 做人六准则 交友八交九不交

曾国藩处世六戒从政八经做人六准则交友八交九不交 张再坤 2015-10-22 07:03 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立下三不朽的功勋。《曾国藩家训》更是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一、曾国藩处世之“六戒” 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二、曾国藩“从政八经”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3、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 4、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5、沉默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方法。 6、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 7、可以得罪忙人,但不可得罪闲人。 8、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三、曾国藩“做人六准则” 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5、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四、曾国藩交友之“八交九不交” 八交: 1、胜己者; 2、盛德者; 3、趣味者; 4、肯吃亏者; 5、直言者;

6、志趣广大者; 7、惠在当厄; 8、体人者。 九不交: 1、志不同者; 2、谀人者; 3、恩怨颠倒者; 4、好占便宜者; 5、全无性情者; 6、不孝不悌者; 7、愚人者; 8、落井下石者; 9、德薄者;

曾国藩人生

曾国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水木然 04-01 14:44畅销书作家 关注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 他曾创下九年十升的官场奇迹,是清朝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 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01 第一戒: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翻译: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情,就要考虑是否要终止;别人都在争的地方,就不要去了。 说: 前半句是说人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幻想着一件事会一直得利,万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长。 凡是都不会例外,所以如果一件事一直获利,那么衰败或者亏损的时候就要到了。这时候务必保持清醒。 后半句说的是保身之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一定是危险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烦或者祸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观察形势,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前半句是说人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幻想着一件事会一直得利,万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长。 凡是都不会例外,所以如果一件事一直获利,那么衰败或者亏损的时候就要到了。这时候务必保持清醒。 后半句说的是保身之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一定是危险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烦或者祸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观察形势,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02 第二戒: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翻译: 不要因为别人的小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说: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缺点,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忘记一个人的恩情。 孔子不喜欢管仲,说他奢靡浪费,太看重排场。 但是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没有管仲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我们还都是披头散发的野人呢。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这才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 在谈及湖南省所出的杰出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然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创湘军,镇压杨洪,开出清朝中兴的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对于汉人出生的他来说,能在满族统治的天下创下这样的丰功伟绩,实属不易。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关于这位伟人的出身之道,又被后来者赋予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蟒蛇转世,有祥瑞之兆。关于转世之说并没有考证的必要,倒是在其少年时期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曾国藩一生继承了他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人们常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成功地女人。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常常有两个女人的身影。一个是他的妻子或女友,一个则是他的母亲。曾国藩从小在全家的期望中成长,他发奋读书,二十二岁时考取了秀才,次年,又考中了举人,最终高中进士。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抓住了历史提供的机遇,实现了自身质的飞跃,把自己由守制京官变成了一个带兵之人。曾国藩的墨绖从戎印证了唐鉴写给他的那句话“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另外曾国藩在组织和缔结制度上也颇具智慧,在初办团练的名目招牌上字字斟酌,且其通权达变,善于打擦边球。在帮办团练的事务上,曾国藩一上来就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从而抓住了症结,他的政治眼光确实比清政府和同时代的官僚高出许多。当时的帮办团练大臣有四五十个之多,而独有他能通权达变,赤地立新,最终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无非从两个字入手:制度。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局限也在于这两个字。他只能在大制度中的小制度上面作文,要写一篇更宏大的文章,他的笔就嫌小了。 在整合人才资源上,曾国藩也独有一套。曾国藩幕府人才之盛,与曹操很有一比,即使不如曹操,至少也超过孙刘。这个两江总督的帷幄,当世之人谓之人才渊薮,能入其帐下,甚至有胜过中进士入翰林的荣耀。曾国藩收留鲍超、申名标一类的人物,可以看做是他学曹操,尚通脱,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表现。鲍超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虽然过去在德行上稍亏,也算曾国藩没有看错人。但申名标出身盗贼,虽后来立了一些军功,但贼性不改,败坏军纪,收申名标算是曾国藩看错了。但曾国藩招贤又不像曹操,曾国藩重视人才,在选择人才时强调德才兼备。其培养出的左宗棠、李鸿章、杨载福、彭玉麟、鲍超、赵烈文、薛福成、容闳等都是难得的人才。这与其慧眼识人、礼贤下士密不可分。

曾国藩的为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的为人做事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在学问和功业方面的成就,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为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一转眼,我们相识了五年,伴着雨声,又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想起深夜你因为害怕而让我陪你聊天时的喜悦,就这样一条短信两条短信直到你不再回复,直到你已睡下我才安心;想起那时你的一句熄灯了没有热水洗漱,我便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拎着一保温瓶开水走过几个站台,就为了送给你一份温暖,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一丝丝温暖;想起毕业那晚你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拥抱着说再见,那些的画面历历在目,去永远的飘在了身后。毕业了我们俩来到了同一个城市,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班里只有我们两个来了这里,你每天忙碌着工作,我在陌生的校园继续深造,很久一段时间没有了联系,也没有了相聚,很想知道你的生活是怎样的,直到有一天因为一个同学出差路过我们才有了再次相聚,你的笑容依旧那样甜美,我们还是那样的熟悉。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曾国藩经典语录

曾国藩经典语录 篇一:曾国藩经典100句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曾国藩:成功男人必六戒

曾国藩:成功男人必六戒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四大名臣”,谥“文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立言:成功男人必六戒,读懂六戒,就能学到自律之人的强大,学会为人处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能够获利的事情不能做,大家争先恐后想到去的地方不要去。老子曰:“持而盈之, 不如其己”。 前半句说的是万事万物不能贪求过多,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被长久获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就一定会陷入骗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后半句说的是为了利益大家抢着去争执、争斗的地方不要去,容易给自己添麻烦招惹是非,甚至招来祸患。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看到别人小的缺点就看不到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忘记别人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只要做事就一定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 点小错误,个人的一点小恩怨,就把对方全盘否定,忘记别人的恩情。为人处世时不能感 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的人,不 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会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患的种子。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其 实是在掩饰自己内心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嫉妒别人的长处。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大家都渴望得到利益,如果独占利益而不与别人分享,一定会招来怨恨,惹来祸患。一定 要和有主见的人谋划事情,谋求大事的人,要有非同一般的格局、眼光、心胸和气度,看 准的事情下定决心直接做就是,如果和别人商量,只会惹来麻烦。如果别人格局和眼光低下,心胸和气度狭小,一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的谋划,只会动摇你的意志。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普通人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最忌讳“懒”字。有才华的人可能稍作努力就能轻易成功,但容易骄傲自大,甚至自负,这样的人一定会失败。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人生六戒五勤 曾国藩

人生六戒五勤曾国藩 人生六戒五勤——曾国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

足。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 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六戒五勤

曾国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和珍视。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这是曾国藩为后世留下的锦囊劝诫,不啻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紧密结合今天的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具有指导性极强的现实意义。它告诫无数后人:你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预判。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人心趋利避害。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带来后患,结果就是通常说的独利则败。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真知灼见的几个人一起讨论,而不要听众人的泛泛之论。正如古人所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也类似于今天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是曾国藩批评一些心量狭窄的人说的话。评论别人短长,不如认识自己。自卑的人,往往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丧失前进的信心,这固然不好。骄狂的人,往往更多的看到自已的长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目空一切,裹脚不前,这更不好。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意思了。

曾国藩:成大器者必六戒

曾国藩:成大器者必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