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当请当地法医参加。医疗单位或者病员家属拒绝进行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在医患双方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当进行尸检,哪一方拒绝尸检,影响到对死因的判断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仅仅依据举证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判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51号令发布

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尸检建议书

为了明确患者的死亡原因,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及其附件《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暂行规定》、《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尸体解剖检验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院方建议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在7日内,由北京市具有尸检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尸体进行解剖检验。

Laws of autopsy in the United States

1.Who determines whether an autopsy is performed?

A medical examiner can order an autopsy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next-of-kin. Deaths that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dical examiner or coroner include all suspicious deaths, and, depending upon the jurisdiction, may include deaths of persons not being treated by a physician for a known medical condition, deaths of those who have been under medical care for less than 24 hours, or deaths that occurred during operations or other medical procedures.

In all other cases, consent must be obtained from the next-of-kin before an autopsy is performed, even at academic institutions or hospitals. The next-of-kin also has the right to limit the scope of the autopsy (for example, excluding the brain from evaluation or limiting the procedure to examination of the abdomen).

2.WIKIPEDIA

A forensic autopsy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 and manner of death. Forensic science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ces to answer questions of interest to the legal system. In United States law, deaths are classified under one of five manners:

Natural

Accident

Homicide

Suicide

Undetermined

In some jurisdictions, the Undetermined category may include deaths in absentia, such as deaths at sea and missing persons declared dead in a court of law; in others, such deaths are classified under "Other". Medical examiners also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time of death, the exact cause of death, and what, if anything, preceded the death, such as a struggle. A forensic autopsy may include obtaining biological specimens from the deceased for toxicological testing, including stomach contents. Toxicology tests may reveal the presence of one or more chemical "poisons" (all chemicals,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can be classified as a poison) and their quantity. Because post-mortem deterioration of the body, together with the gravitational pooling of bodily fluids, will necessarily alter the bodily environment, toxicology tests may overestimate, rather than under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the suspected chemical.[9]

Most states require the state medical examiner to complete an autopsy report, and many mandate that the autopsy be videotaped.

Deaths that must be reported to and investigated by the medical examiner's or coroner's office can vary by state and may include those that have occurred:

Suddenly or unexpectedly, including the sudden death of a child or adult, or the death of a person who was not under the care of a doctor at the time of death.

As a result of any type of injury, including a fall, motor vehicle accident (MVA), drug overdose, or poisoning.

Under suspicious circumstances, such as a suicide or murder.

Under other circumstances defined by law.

In some of these deaths, an autopsy may be required, and the coroner or medical examiner has the legal authority to order an autopsy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deceased person's family (next of kin). If an autopsy is not required by law, it cannot be performed unless the deceased person's family gives permission.

Why It Is Done

An autopsy is done to:

Determine as precisely as possible what caused the death. This can sometimes give family members information about diseases or conditions that they also may be at risk for developing.

Confirm or exclude a disease diagnosis made before death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n autopsy also may be done to help understand how a given disease progresses o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for that disease.

Document the presence of a disease that was undiagnosed before death.

Collect sample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for possible genetic testing. This is generally done only after discussion with the deceased person's family.

Collect evidence and information in criminal cases.

Help health departments or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identify and track a disease or potential public health hazard (such as a suspected contagious disease or contaminated drinking water).

Why is the autopsy rate declining?

Beginning in the 1950s, hospital autopsy rates started falling from an average of around 50% of all deaths to 10% in the late 1990s. Currently, the rates are even lower at non-academic hospitals. In 1970, the Joint Commission for Accreditation of Hospitals dropped the requirement that a hospital needed an autopsy rate of 20% to be accredited.

Family factors: Certain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ir doctors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50 year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specialization, managed car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house call." Physicians no longer are "family doctors" and do not have the same rapport with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s in past years. This change in the basic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ay make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obtain consent for an autopsy.

Concerns over disfigurement of the remains or delays in funeral arrangements may prevent a vast majority of families from consenting to an autopsy. In reality, however, the visual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removal of tissues and organs f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an be completed in a few hours. Furthermore, there are no visible external changes that would preclude an open-casket funeral servic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and certainly at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there is currently no charge to the family. More recently, though, some institutions have started to charge and private autopsies at the request of family members that are performed outside of the hospital may cost several thousand dollars.

Clinician factors: Most physicians are generally uncomfortable requesting an autopsy because it is not an easy or pleasant task. If, in addition, a physician feels that a family questions the care that their relative was given, the physician may be reluctant to request an autopsy that might prove that the care was indeed incorrect.

Many individuals in medicine feel that modern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autopsy outdated or obsolete. With modern imaging studies and laboratory test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autopsy is unlikely to reveal any conditions that were not detected clinically. The accuracy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research studies. These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in 20% to 40% of autopsied patients, there were important, treatable conditions that were detected at autopsy that were not diagnosed clinically. This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diagnoses is probably the most compelling argument for continued efforts to revive the autopsy as the "gold standard" in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Pathologist factors: Some doctors expres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an autopsy if the pathologist does not provide answers regarding the case. Unfortunately, an autopsy does not guarantee that the cause of death, for example a heart arrhythmia, will be identified.

Autopsy pathology is a vanishing subspecialty, which, for the most part, has been relegated to a secondary posit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most of the pathologist's activities revolved around the autopsy. Since that time, laboratory medicine and surgical pathology (examining tissue biopsies from living patients) have become the major activities of practicing pathologists.

In addition, the autopsy is not one of the favorite activities among the majority of pathologists. For many pathologists, an autopsy is an extra burden with no compensation during a busy day.

医疗事故管理办法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持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医疗单位、私人医疗院所和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均适用《办法》和本细则。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在京医疗单位诊疗护理地方病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按《办法》和本细则处理。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办法》中规定的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 本细则所称医务人员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含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下同),以及医院指派的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 第四条属于《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的情形和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医疗事故: (一)在对主要病症的治疗过程中,病员潜在性、迟发性疾病突然发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住院病员神志清醒,发生自伤、自杀的; (三)住院精神病人在正确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难以防范的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的。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 第五条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 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为责任事故: (一)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二)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 (三)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四)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五)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六)不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七)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八)不按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宪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 刑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管理规定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警车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

卫生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七单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概述 考点1 概念和构成要件(4方面); 第二条(概念)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构成要件:(补充) 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客体: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主观方面:过失 客观方面:行为和伤害间直接的因果关系 处理的原则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考点2 医疗事故的分级 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考点1 因抢救未及时书写病历补记时间6h; 考点2 医疗事故报告(两种) 科室负责人报告→医务处→院长 需要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过失行为: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考点3 尸解时间 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考点4 医疗事故处置中患者的权利 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首先明确几个问题 1.医疗事故鉴定向谁申请?卫生局?医学会? 2.谁来鉴定?卫生局?医学会? 3.不服鉴定咋办?

指导案例10号货物采购适用法律错误采购活动违法

XX体系采购项目投诉案 关键词货物采购/适用法律错误/采购活动违法 案例要点 政府采购法有关招标文件编制、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制定、招标信息发布、评标专家抽取、中标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定均不同于招标投标法。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主要适用于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货物、服务。政府采购工程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货物、服务通过招标方式以外的方式采购的,和与工程建设不相关的货物、服务的采购,都应适用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定。与工程建设不相关的货物和服务的采购未依照前述规定执行,而依据招标投标法执行的,属于适用法律错误,违反了政府采购法第二条第一款和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第六十四条 《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0号)第十九条 基本案情 2004年10月29日,采购人C委托代理机构A就该单位“XX体系采购项目”(以下称本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有关仪器设备。B公司参与投标。2004年12月1日,代理机构A发布中标公告。B公司对中标结果不满,向采购人C和代理机构A提出质疑。 2004年12月21日,B公司向财政部提起投诉。B公司认为:1.B公司投标产品是该类产品中最好的品牌之一,其以最低价投标而未中标,没有合理解释。2.招标文件中无具体评标方法、打分标准、计算公式。3.中标公示应包括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而未包括,不符合法定标准。4.招标文件技术要求规定的“免保养,无需更换泵管、管路及气瓶”具有排他性,属于歧视性条款。5.中标人在其他项目的投标中,相同产品的价格比本次投标报价低。 代理机构A称:B公司所投产品的一些技术指标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是XX体系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应遵照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开展。

2018年最新环境法律法规清单

NO 最近环境法律法规大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6修正)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5)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6) 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10修正) 7 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2015) 8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2009) 9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通知 (2010)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 11 关于拆迁活动是否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问题的复函 (2010) 12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问题的复函 (2011) 13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的公告(2016)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18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一条适用有关问题的复函(2016) 19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2012) 20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2010) 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 (1996) 22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2003) 23 关于实行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 (2010) 24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 25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014)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2015) 27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2014) 28 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 (2004) 29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 30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2012) 31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32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 33 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2013) 34 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的函 35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HJ617-2011) 36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37 关于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等四项《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配套文件的通知 38 关于印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的通知 39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

四川省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了实施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和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的处理,必须遵守《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医疗单位和医学教育、科研单位应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技术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积极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 第五条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功能障碍的; (二)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的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三)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的; (四)主要因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而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六条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有下列失职行为所致的医疗事故,为责任事故: (一)擅离职守,贻误诊治和有效抢救时机。 (二)对急、危、重病员不积极抢救,随意转院、转科而贻误、丧失有效抢救时机。 (三)对不能诊治的疑难病症或不能胜任的技术操作,不按规定请示上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报告不按规定及时处理。 (四)手术中违反操作规程,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错伤其他组织器官,或遣留器械、纱布等异物在病员体内。 (五)助产中不认真观察产程进展,违反助产原则和操作规程。 (六)麻醉中选错麻醉方式、部位,用错麻醉药物、药量。 (七)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引起严重感染或严重交叉感染。 (八)诊病用药违反禁忌或过敏试验规定。 (九)药剂工作中配错处方,发错药物,标错用法、用量。 (十)护理工作中违反查对等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按规定交接班,或不遵医嘱,护理错误。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考试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称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2、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3、医疗事故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日起最长赔偿 ___年,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___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___年 4、疑似输液、_____、 _____、_____ 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 _______ 保管。 5、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___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___日。 6、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如实告诉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_______,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_______提起诉讼。 二、选择题。 1、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属于()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2、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加以注明。 A、3小时 B、6小时 C、9小时 D、12小时 3、下列内容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但不包括:() A、医嘱单 B、化验单 C、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D、住院志 4、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地大国际私法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

地大国际私法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地大《国际私法》第四章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在本章中我们要学习国际私法特有的一些制度:识别、反致、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内容的查明。通过学习,帮助我们建立起国际私法的思维模式,明确适用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并学会理论分析的方法。本章内容重在理解,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基本概念。 ◆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先决问题的解决 一、先决问题的含义 先决问题(Preliminary question)又称为“附随问题”,是相对于冲突法中的“主要问题”而言的。它是指确定涉外民事案件中主要争议或主要问题的准据法时,必须首先解决的独立的从属性争议。 二、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先决问题的准据法确定目前在各国的国际私法实践中没有一致的作法,在理论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另一种主张则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 第二节识别 一、识别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私法上的识别(Qualification),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和问题进行定性和分类,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识别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内容: 其一,对有关的法律事实或问题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 其二,是对冲突规范本身的识别,即对冲突规范“范围”和“连接点”中的有关法律概念进行解释。 识别制度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过程中正确地适用冲突规范,正确地确定适用于特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识别在客观上还具有另一个作用,即识别实际上具有限制和解释内国冲突规范,从而限制或排除有关外国法适用的作用。 二、识别的依据 识别的依据指依何国法律或何种法律观念进行识别的问题,是识别问题的关键所在。概括起来有下列不同主张:1、依法院地法;2、依分析法学和比较法学的方法; 3、依准据法; 4、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依据进行识别。 “二级识别”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戚希尔首先提出来的,并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识别依其作用可以分为“一级识别”和“二级识别”两个层次。“一级识别”是指在准据法确定之前对争议事实所作的识别,其依据一般是法院地法,其任务仅在于将争议问题纳入恰当的法律范畴或者将事实归入恰当的法律关系类型。“二级识别”则是指在准据法业已确定之后所作的识别,其依据是一级识别已确定的准据法,其目的在于准据法的最终定界和适用。 第三节反致 一、反致概念和分类

适用法律法规获取制度(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适用法律法规获取制度(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适用法律法规获取制度(新编版) 1、目的 确定本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安全因素的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渠道,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确认及更新管理。 3、管理职责 3.1办公室是法律、法规获取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及时汇总更新与本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文件资料,负责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等文件资料的确认、宣贯、组织实施以及跟踪工作。 3.2安环部负责获取及更新与本厂相关的安全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文件资料。

3.3质检部负责获取及更新与本厂相关的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文件资料。 3.4其它部门负责获取及更新与本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文件资料。 4、工作程序: 4.1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范围如下: 4.1.1国际公约; 4.1.2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 4.1.3浙江省安全法规、规章、标准; 4.1.4台州市安全法规、规章、标准; 4.1.5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可包括: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等,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医药行业设计规范,及相关方有关安全的要求等。 4.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获取 4.2.1安环部应经常与省、地市、县市级安全部门保持联系,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试题(2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医疗事故的是 C A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B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C 药物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后果 D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的支付原则 D A 医疗机构支付 B 患方支付 C 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D 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 3、凡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进行尸检,并告知家属。尸检应在死后( C )以内;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或者对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不服的,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均可在接到结论或者处理通知书之日起 ( B ),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A:10日内 B:15日内 C:20日内 D:25日内 5、内科医生王某,在春节探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产妇临产,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王某遂协助产妇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 王某行为的性质为(D ) A.属于违规操作,构成医疗事故 B.属于非法行医,不属医疗事故 C.属于超范围职业,构成医疗事故 D.属于见义勇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E.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医疗事故 6.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 C )级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7、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 D )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A:3日内 B:5日内 C:8日内 D:10日内 8、属于医疗事故赔偿的,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 B ) A:20年 B:30年 C:40年 D:50年 9、属于医疗事故赔偿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 B );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

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浅论行政执法依据适用问题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各级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等法律规定,一个合法、合理的执法行为(本文讨论的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因此,行政执法中适用执法依据是否正确,是决定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关键之一。 一、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含义 行政执法依据适用,是指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执法机关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同具体的行为和事实联系起来并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判断和决定的活动。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范围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当然的行政执法依据,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家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以法定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另一类则是间接的行政执法依据,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发布的除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应当以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行政机关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能否成为行政执法的适用依据?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在制定机关的法定权限内,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制定依据,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并且不与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立法精神相抵触,而是上位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应成为行政执法适用的依据。 二、行政执法依据适用中的问题 行政执法中适用依据应当正确,这就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了应当适用的依据和具体条款,而且处理的性质、程序和程度等,符合依据有关要求。适用执法依据错误,直接带来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带来行政复议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的结果,而且会损害国家法制统一和法律的权威。笔者多次参加行政机关组织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通过案卷评查,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法依据适用上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适用了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这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超越本机关的法定职权,适用了本机关无权适用的执法依据。如文化市场行政主管部门适用了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依据,作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职权法定是行政执法中一条重要原则,适用了无权适用的依据,属于典型的适用依据错误。同时,这也是行政越权的一种表现。 (二)适用执法依据性质错误。主要表现为:应适用甲依据却适用了

标准与法律法规试题(按章节)

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购买QMS、EMS、OHSMS 认证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性关系 试题(按章节) 第一章: 一、判断题(正确:T, 错误:F) 1、与政府机构的协议、与顾客的协议等。属于“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概念中的“其他要求”(T) 2、对GB/T28001-2011 4.2条款审核时,应关注受审核方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相关性和适宜性进行了定期评审。(T) 3、GB/T24001-2004标准要求:在产品设计中不应考虑产品本身中环境因素(F) 4、审核EMS/OHSMS 4.6管理评审时,审核组应寻找客观证据并判断:组织在管理评审中是否输入了合规性评价的结果。(T) 5、GB/T28001-2011标准中“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这一要求,相对于GB/T28001-2001标准而言,不是新要求。(F) 6、某厂采购瓶装氧气由合同方负责送货。该厂说:“合同方都知道应该轻装轻卸,也从没发生过事故,所以我厂可以对其不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F ) 7、根据对ISO 9001(DIS稿)的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定期评审(T)。 8、根据风险管理理论: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T). 9、ISO 9001(DIS稿)中,“非策划的变更”。既有外部环境、也有内部条件的变更。关注变更及时调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T). 选择题: 1、对于GB/T24001-2004 4.3.2a)条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识别适用于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 (B)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 (C)、识别适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 2. 组织应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对不同法律法规要求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定期评价的频次可以有所不同。 (B) 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的频次应该一年一次。 (C) A+B。 3. 在GB/T28001-2011标准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组织须遵守工作场所活动的人员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教学设计

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难 点、 教具、时间分配、教法等教学引入: 学生代表的医疗见闻报道 (案例——播放视频) “谁动了我的右腿?”——一场离奇的医疗事故 4月20日,江西景德镇乐平市6岁女童小颖在乐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左腿矫形手术。手术后,小颖的爸爸戴胜亮掀开裹在女儿腿上的被单后,发现小颖原本无需手术的右腿被打上了厚厚的石膏,左腿却毫发无损。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医疗事故(Malpractice)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Medical staff)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1、必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2、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3、责任在于过失 4、必须有符合规定的损害程度 5、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6、过失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见闻报道2分钟 播放视屏案例5分钟 举例提问 此处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判断是否符合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

三、医疗事故处理立法现状 1.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2.2002年4月4日国务院制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2002年7月31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四、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规定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6种情况,即医疗机构可以免责的事由。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五、医疗事故的分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1.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判断是否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如:青霉素皮下测试引起的过敏反应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宪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刑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管理规定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警车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二级建造师法规习题错题积累附详细解答

年-二级建造师--法规习题错题积累-附详细解答

————————————————————————————————作者:————————————————————————————————日期:

77.下列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并用的有()。 违约责任是指履行不符合约定或者不履行,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A.赔偿损失与继续履行 B.继续履行与解除合同 C.定金与支付违约金书上明确说了不可以并用 D.赔偿损失与修理、重作、更换 E.违约金与解除合同 【答案】ABDE 【解析】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19、下列关于违约责任承担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继续履行与采取补救措施,一般不被同时适用合同解除后可以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装等 B.继续履行与赔偿损失,可以同时适用这个只能靠理解了 C.采取补救措施可以与违约金同时适用可以看到 D.赔偿损失与违约金可以同时适用 E.继续履行与定金罚则不能同时适用 40.甲施工单位由于施工需要大量钢材,逐向乙供应商发出要约,要求其在一个月内供货, 但数量待定,乙回函表示一个月内可供货2000吨,甲未作表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供货合同成立 B.该供货合同已生效 C.该供货合同效力特定 D.该供货合同未成立 【答案】D 【解析】乙的回函对标的数量做出了实质性变更,应视为新要约,甲未作表示,即没有发出承诺,故合同不成立。 79.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国内仲裁而言,人民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包括( )。 A. 约定的仲裁协议无效 B. 仲裁事项超越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C. 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D. 原仲裁机构被撤销 E. 申请人死亡 【答案】ABC

医疗事故处理细则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处罚规定细则 一、成立医疗事故争议管理委员会 二、医疗安全责任划分 三、组织部门及职责 四、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赔偿责任人赔偿比例规定 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的,取消学科带头人或首席专家资格。凡是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进行经济补偿的,按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争议)原因,经医疗事故争议委员会认定后,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按下列比例处罚。凡因领导管理不当,年度内一个单位(科室)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两起以上,三级以下事故三起以上的单位(科室),将给予直接领导及科室负责人撤职和主要领导降职的处分。 (一)医疗技术事故(医疗技术事故争议):指虽未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但因技术水平和经验限制而造成医疗事故争议的。例如: 责任人按以下比例承担:一万元(含一万元)以下承担5%;一万元至五万元(含五万元)承担3%、五万元至十万元(含十万元)承担1%,10万元以上承担0.5%。例如:赔偿20万=500元(一万元以下)+1200元(一万元至五万元)+500元(五万元至十万元)+500元(十万元至二十万元)=2700元。 科主任按以下比例承担(副主任参照主任标准执行):十万元(含十万元)以下承担1%;十万元以上承担0.5%。例如:赔偿20万=1000元(十万元以下)+500元(十万元以上)=1500元。(如责任人为科

主任只按责任人处罚标准,不重复处罚) 主管领导按以下比例承担:十万元(含十万元)以下,承担0.5%;十万元以上,承担0.25%。例如:赔偿20万=500元(十万元以下)+250元(十万元以上)=750元。 (二)医疗责任事故(医疗责任事故争议):指玩忽职守,不负责任、脱岗、漏岗、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等,造成医疗事故争议的行为。例如: 1、对危重病员,片面强调制度、手续,不负责任地转院、转科或不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以致贻误、丧失抢救时机的;未按照首诊负责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而引发医疗事故争议的。 2、诊治工作中,明知病情疑难而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的;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的。 3、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器械、纱布等异物在病员体内,或不按操作规程而错伤重要器官的。 4、护理工作中,查对错误,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医嘱,护理不当或其他违反制度和操作规程的。 5、用药过程中,违反药物禁忌或药物过敏试验等使用规定的。 6、药剂工作中,配错处方,发错药,写错用法,贴错标签,毒、限、剧药无明显标签或制剂含量错误,以及其他违反操作规程的。 7、检验、放射、电诊、胃镜、彩超、病理等其他非临床部门,漏报、错报检查结果,验错血型,发错血,拍错片等。

行政适用法律错误若干问题探讨(一)

行政适用法律错误若干问题探讨(一) 关键词:行政法规范/行政案件事实/不当结合/法律责任 内容提要:行政适用法律错误是瑕疵行政行为的一种,应当与行政违法行为、行政不当行为相并列。行政适用法律错误主要表现为行政法原则与行政法规则、行政单选规则与行政多选规则、行政法上位法与行政法下位法、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法条款项的适用错误。行政适用法律错误使行政权游离于立法权,使法律行为背离法律事实,使行政主体否定行政客体,使程序规则超越了实体规则。适用法律完全错误的行政行为无效、适用法律主要部分错误的行政行为无效、适用法律次要部分错误的行为予以部分撤销、适用法律微弱错误的行政行为予以变更或补正,这些方面应当是主要思路。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概念最初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描述是这样的:人民法院对于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应当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行政机关重新作出行政行为。而在后来制定的《行政复议法》中,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拓展,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拓展为适用依据错误,这个拓展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在学界有不同认识,1]但二者总体上讲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的概念。行政适用法律错误在我国应当是一个实在法上的问题,但是,这个概念在法治实践操作中的不确定性使其内涵长期处在探索之中,相关国家机关并没有对此作出司法解释或行政解释。因此,从理论上探讨行政适用法律错误就显得十分必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撰就本文,拟对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界定 行政适用法律错误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将法律规范的规定与相关的案件事实作了错误的结合,从而使行政行为存在较大瑕疵的情形。 1.行政适用法律错误发生的空间在具体行政行为之中。当我们谈到法律适用的概念时,我们所针对的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在其作出抽象行政行为时,也存在对有关法律规范的运用问题,如当行政主体制定一个政府规章时可能要对规章之上位法进行考量,甚至要根据规章的上位法确定规章的具体内容,但这个分析与考量的过程不被认为是适用法律的过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理解,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关于法律理念的传统逻辑,因为依这个传统逻辑适用法律要有三个元素2]:一是适法者,即适用法律规范的主体;二是案件事实,即在法治实践中发生的案件及其由案件构成的客观事实;三是法律规范,即有关实在法的规则和所设计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不存在法律适用的原因就在于其没有相关的案件事实作为支撑。 2.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最终表现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瑕疵。行政适用法律错误中的关键词无疑是“错误”二字,这个错误并不是行政主体头脑中的错误判断或对法律精神的错误认识,当然,这样的错误认识可能时常地存在于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中。行政法上所关注的适用法律的“错误”主要体现于具体行政行为的瑕疵上,如果没有具体行政行为的瑕疵,即便有行政主体对法的错误认识亦不可以构成适用法律错误。进一步讲,在具体行政行为不存在瑕疵的情形下,适用法律错误的概念就无法展开讨论。 3.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实质在于行政案件事实与行政法规范不适当的结合。行政案件事实是指发生于行政管理领域由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而引起的具体行政案件,它包括行政相对人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乃至于实现行为的主观要件,等等。法律规范则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适用的法律、法规等有法律效力、调控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违反法律的案件事实必须受到法律规范的作用,正是违反法律的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的结合使执法机关完成了行政的社会矫正过程,并进而实现了法律上的理性化。然而,一旦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作了错误的结合,则可能使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放大与扩张,由行政违法变为违法行为。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本质便是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被错误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适用法律错误在行政违法行为中有一定的递进性,这也是诸国尽可能在行政救济制度中解决行政适用法律错误的根本原因。

卫生部《关于〈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

卫生部《关于〈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若干问题的说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位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单位,各部委卫生局: 为了正确理解《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各项规定,根据各地贯彻执行中提出的问题,我部起草了《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现发给你们,供内部参考。实施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及时报我部医政司。 附件:关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说明 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后,各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有待明确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医疗事故的概念 有关医疗事故的概念《办法》第二条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个规定,认定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下列五个条件: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因诊疗护理工作是群众性的活动,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还应包括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2·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两种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过失与故意的属性根本不同,医疗事故

属于过失,不是故意。此外,尚有因技术水平和经验不足造成的技术过失,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过失有所不同,在实践中有加以区别的必要。 疏忽大意过失:是指在医疗事故的姓中,根据行为人相应职称和岗位责任制要求,应当预见到和可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到;或对于危害病员生命、健康的不当做法,应当作到有效的防范,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做到,致使危害发生。如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规章制度和履行职责,对危重病员推诿、拒治;对病史采集、病员检查、处理漫不经心,马虎草率;或擅离职守;或遇到不能胜任的技术操作,既不请示,也不请人帮助,一味蛮干;或擅自做无指证和有禁忌症的手术和检查等,而造成了对病员的危害结果。 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病员导致危害结果,但是轻信借助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有利的客观条件能够避免,因而导致了判断上和行为上的失误,致使对病员的危害结果发生。 构成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双重特点。 违法性:在医疗事故中主要是指违反诊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这此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大家都在实践中遵循的。但违法并不等于犯罪,这点要正确的理解

行政法案例【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撤销行政行为】

[2003-11-21](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撤销行政行为)((2003)岩行终字第58号)(长汀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与林建荣) 一、判决书: 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03)岩行终字第58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长汀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住所地长汀县环北路旧机场。 法定代表人林锦兆,该队大队长。 委托代理人王仁标,男,1973年5月20日生,汉族,该大队交管股负责人,住长汀县汀州镇东门街横岗岭6号。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林建荣,男,1973年12月7日生,汉族,长汀县新桥镇人民政府干部,住长汀县汀州镇中心坝变电站路5号。 委托代理人饶如清,男,1972年9月3日生,汉族,长汀县汀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上诉人长汀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以下简称长汀交警大队),因被上诉人林建荣诉其作出撤销机动车驾驶证决定一案,不服长汀县人民法院(2003)汀行初字第4号行政判决,向本院 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3年8月13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长汀交警大队的委托代理人王仁标、被上诉人林建荣及其委托代理人饶如清均到庭参加诉讼。2003 年9月1日因法律适用问题请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本院以(2003)岩行终字第58—1号行政裁定书裁定本案中止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上诉人长汀交警大队于2003年1月24日对被上诉人林建荣作出汀公交管(2003)撤字第020号公安交通管理撤销决定书,内容为:因林建荣于2002年10月16日违章,超过三个月未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根据公安部《交通违章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决定撤销林建荣机动车驾驶证。 原审认定,2002年10月16日,原告林建荣驾驶二轮摩托车,在长汀县大同黄屋新村路,被被告长汀交警大队的执勤人员查获未带驾驶证,原告虽出示驾驶证复印件,但未被执勤人员认可。原告在被告填发的闽公交行知字(2002)第1605023630号公安交通违章现场记录及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