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圣雄甘地”教学设计

许连生(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圣雄甘地》一课属于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先驱”部分。《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本课设计在完成《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侧重对甘地本人的挖掘,其中更突出对甘地活动和思想的挖掘。甘地的思想(又被称为甘地主义)内涵广泛,包括哲学思想、政治理想、经济思想、斗争策略等内容。

“非暴力思想”对当代中学生仍然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因为其中高于政治理想(民族独立、自由)之上,对大爱的追求(民族和解、感化敌人等)是年轻一代生活哲学中所欠缺的;既抗争又妥协的斗争策略也是当今年轻一代生活哲学中所欠缺的。

2.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对中外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他们对印度文化有一定了解。他们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高一对政治、经济模块有系统的学习,能够正确理解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关系。他们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特定的情景里能够初步理解比较难懂得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甘地一生的主要活动;

2.通过体验相关活动感受甘地思想的精深与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点】解读甘地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教学难点】

1.从历史的角度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2.正确领会甘地非暴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新课程下的讲授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3分钟)

教师:投影《甘地像》

设问:你从老人的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预想结果:爱。

思维引领:我个人更多地看到的是爱。圣雄甘地心中有大爱,他又用爱的方式去追寻爱。就让我们追寻甘地的足迹,感受圣雄大爱。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凝练主题。

环节二:抗争(20分钟)

1.青年时期参加反对种族歧视斗争

教师:投影一组图片,结合图片讲述甘地青年时期的斗争活动。

①身--英国求学--南非工作

②与反抗种族歧视斗争

③暴力思想形成

设计意图:给后面高潮阶段铺垫预热。让学生理解伟大思想形成是有其历程的。

过渡:20世纪初甘地回到印度,他依然感受到殖民统治的残暴。

2.中年时期领导人民用非暴力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①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

播放英国殖民军队屠杀印度人民的视频(节选影片《甘地传》)。

设问:你有什么感受?预想结果:残忍。

再问:你认为民众为什么不还手?预想结果:惧怕殖民者的残暴。

思维引领:他们信奉甘地的非暴力理论,“你不还手真理和神就站在你一边。”

设计意图:在特定的历史氛围里感受人物活动,理解非暴力斗争的真谛。

②印度人民的非暴力抗争

投影非暴力斗争的资料,播放自制海盐运动中非暴力抵抗视频(节选自影片《甘地传》。

设问:你对这段视频你又有什么感受?

预想结果:印度人民很勇敢或者殖民者很残暴又或者印度人很傻。

再问:你怎样理解印度人民的非暴力抗争?

预想结果:

结果一:非暴力斗争是一种智慧的斗争,因为它用小的牺牲赢得大的胜利。

结果二:非暴力斗争是一种愚蠢的斗争,放弃自卫换不来殖民者的妥协和让步,相反会造成人民的牺牲和痛苦。

思维引导:

从政治层面上讲“非暴力”是一种斗争策略,它是一种对残暴统治的和平斗争。它可以给统治者在经济、政治乃至道义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压力,迫使统治者做出让步,最终实现斗争目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它可以使斗争成本降到最低。

从哲学和道德层面上看“非暴力”是体现着以友爱为核心的思维方式。用行为去感化他人,最后赢得他人理解是常用的行为模式,争取自己的利益但也不想伤害他人是他们的理想。我认为其中蕴含着的爱是一种大爱。

设计意图:非暴力思想是本课的难点与精华。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做铺垫,为感悟非暴力做铺垫;用师生对话、小范围讨论、教师的思维引领逐步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这种用材料营造情境、用思维互动激活智慧、在教师引领下的“小坡度提升”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

③斗争胜利

投影资料印巴分治的图片资料,介绍印度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设计意图:结合投影资料介绍印度人民胜利成果,简洁明了,效率高。

环节三:和解

过渡:投影图文资料,介绍印度的多民族、多教派国家状况。

1.教派冲突不断

投影图片,结合图片介绍教派冲突情况。

2.调节教派冲突

投影图片,结合图片介绍甘地为民族和解调节教派冲突。

70多岁的甘地为弥合教派分歧、消除民族矛盾奔走各地,付出了极大艰辛,他用爱去感化同胞,放弃暴力,走向和解。1948年国内三大教派签署和解协议。

3.甘地遇刺身亡

投影图片、播放视频,介绍甘地遇刺身亡情况。

设问:看到这悲壮的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预想结果:痛心、不解。

思维引导: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很多:坚持、伤痛甚至生命。善良的努力有时候也不一定被所有人理解,被所有人接受。

环节四:遗产(6分钟)

过渡:甘地离我们而去已有几十年了。他给印度人民留下的政治遗产是民族独立。他给人类留下的精神遗产也是博大精深,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今天我们抛开教材、不谈局限,我带着大家解读一下甘地的思想。

遗产:投影文字资料,结合文字资料介绍甘地留给我们的遗产。

概括起来说。一个理论:甘地主义;一种力量:道德感化;一种策略:崇尚非暴力又不能拘泥于非暴力。一个启示:非暴力具体到日常生活就是尊重和宽容他人。

设计意图:对抽象难懂的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是最佳策略;引导学生崇敬古人,敬畏先哲。

环节五:结束(6分钟)

1.播放安放甘地骨灰的视频,结合资料讲述。

非暴力的思想随着甘地的离去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对爱的追寻、对善的追寻、对美的追寻不会停步,因为人类需要它们。

2.带领学生朗诵泰戈尔的诗。

【作业】(1分钟)

以组为单位以“甘地与非暴力”为主题制作一个留给后人的时间囊,相约50年后可以打开。

题目:《孩子们,我想对你说》。

初中音乐《彩云追月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彩云追月》 执教人: 教学设计: 一、伴着《渔舟唱晚》的旋律,开始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曲的美。 1、欣赏完,老师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渔舟唱晚》是由古筝演奏的。老师问:“古筝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学生答:“民族乐器”。老师问:“除了古筝,你还了解我国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有二胡、琵琶、笛子、萧、笙等等。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国的民族乐器,今天老师又为同学们带来一件乐器, 你们认识吗?”接着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扬琴的知识,并现场为同学们演奏一曲《彩云追月》,同 学们很感兴趣,这样利用扬琴导入课的开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欣赏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先完整欣赏一遍,欣赏前提出问题(1)乐曲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乐曲分几段?欣赏完让学生回答。 4、分段欣赏,欣赏第一段时提出问题:乐曲里有哪些乐器的音色?欣赏完让学生回答,老 师评价及总结。 欣赏第二段时与第一段做对比,它与第一段比较,旋律有什么变化?欣赏第二段时,你能 想象到一幅怎样的情景?欣赏完后让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及总结。 把一二段连起来再听一遍,让学生随音乐划拍或身体随音乐律动,更好的感受音乐带给我 们的美。 5、欣赏第三段,老师讲解:“最富有动感的是第三段,乐器间应答似的对话仿佛云和月的 嬉戏,时明时暗,忽上忽下、意趣盎然。 二、欣赏完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介绍曲作者任光及创作这首乐曲时的背景。 三、学习歌曲《彩云追月》: 1、朗读歌词,老师范唱第一段。 2、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随歌曲拍四四拍子,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并注意歌曲的速度。 3、让学生随琴用”噜“音模唱老师弹出的旋律,提醒学生发“噜”时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4、随琴用“哩”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5、填词演唱歌曲一遍,并拍节拍。 6、学会第二段结束句,前面的旋律与第一段一样。 7、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节奏的唱法与拍法,演唱歌曲前半部分时拍节拍,演唱后半部 分时拍节奏。让学生完整随琴演唱一遍,老师评价,指出优点与缺点。 8、歌曲的艺术处理,A 段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A 段时用圆润连 贯的声音演唱,以突出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美。B 段是A 段派生出来的旋律,它比A 段更加 委婉动人,每小节都使用了切分节奏,曲调使人产生心潮澎湃的激动情绪,所以我们在唱 时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9、随伴奏音乐,老师指挥再次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四、音乐活动:把学生分三组,打ft乐器组、合唱组、器乐演奏组,给同学们准备时间,然后 老师用扬琴伴奏,师生合作演奏《彩云追月》,使课的气氛达到高潮,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的效果及场面。 五、欣赏《花好月圆》与《彩云追月》从情绪与速度作比较。欣赏完请学生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民乐合奏曲《彩云追月》,并演唱了由此改编的歌曲。我们的民 族音乐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它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喜欢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将 来成为传承者,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最后让我们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4章“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节尤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1) ●新课导入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 朱木拿河畔。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 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 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墓后是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 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罗摩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英雄,被认为是印度教中保护之神毗湿奴的化身。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然而,每逢节假日,便吸引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甘地为印度历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被称为“圣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印度国父。 ●教法案例 本节课教材分三个框目讲述了圣雄甘地为印度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的一生。 关于“倡导‘坚持真理’学说”一目的讲授,建议教师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甘地简介。这个问题把握五个关键点:①出生:甘

地出生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②求学:在英国留学,学习法律。③从业:学成回国后,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④斗争:在南非处理案件中,对于种族歧视有了切肤的体会,转而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之路。⑤结果:迫使南非当局通过了《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的文件。 (2)甘地的学说。①消极抵抗:此处要重点讲清楚此口号被更换的原因——容易发展成暴力,从而突破“非暴力”的限制,表面上看是口号的失当,深层次上体现出“非暴力不合作”的一定的局限性,反映出甘地作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阶级局限性。②“坚持真理”。此处要讲清楚这一口号的原因和内涵。当时印度主要有两种宗教,一种是印度教,一种伊斯兰教,无论信奉哪种宗教,都信奉的是一种神灵。甘地宣扬真理就是神。 因此,只要信教就需要信奉真理。甘地进而阐释了真理的内涵——“五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爱敌人,特别是“爱敌人”的内涵体现了显著的“博爱”思想。在这种解释之下,殖民者应该爱印度人民,因此印度的自治和独立是合理的;印度人民也应该爱殖民者,因此,通过暴力反抗的手段达到自治的做法,也违背了博爱的内涵。由此,既给印度人民制定了目标,也规定了手段,其实也是规划了一种束缚,体现了理智性和局限性。 关于第二目“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讲授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资料(主要是甘地的两幅图片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本目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1)背景:一战期间,通过同英国合作争取印度独立的尝试失败。(2)概况:三次大

《寂寞》教案

《寂寞》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展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提供阅读情景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

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184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n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梭罗是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阿基奥科楚科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车桑库克和培诺伯斯科特河的东支。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 二、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以“寂寞”为题,那么“寂寞”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 2.作者真的寂寞吗?为什么?(从文中找出) 3.对于这种“独处”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情感有变化吗? 4.过独处的生活而不觉寂寞,是因为大自然的缘故,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 第2课 圣雄甘地

课下提升演练 [达标检测] 1.甘地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学说。下列对“坚持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弱者的武器②是强者的武器③强调可以使用暴力手段④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甘地政治斗争的有关内容。①③是“消极抵抗”的内容,②④是“坚持真理”的内容,故选B项。 2.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自主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 B.实现印度的棉布自给 C.促进了印度的种棉业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 答案 A 解析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文明,这一思想对于号召、组织群众起来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起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 3.甘地曾说自己犯了“一个像喜马拉雅山那样大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答案 C 解析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的斗争手段,反对武装斗争。1922年2月,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超出了非暴力的界限,印度人民与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他下令停止运动。故选C项。 4.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答案 C 解析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A项排除;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言的,排除;单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D项叙述错误;故选C项。 5.“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抑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平”“印度和巴基斯坦”,可知该事件是指甘地为了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故选D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我所知,我们的斗争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并不是因为印度正在为自己的解放而战,而是因为我们为争取解放而采取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不曾为历史上有过记录的任何民族所采用。 ——甘地《论非暴力》材料二

彩云追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民族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过程中,感受幽淡的夜幕下,云月追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初步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在欣赏、歌唱、探究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并充满感情地歌唱。 3、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并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重点:能尝试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切分节奏、波音、倚音的唱法,及美好的歌唱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入欣赏 1、欣赏舞蹈《彩云追月》。 提问:(1)看完这段舞蹈体会到怎样的音乐情绪? (优美、抒情) (2)哪一幅图的意境更适合表现这段音乐? (课件出示太阳和月亮) 2、出示课题: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舞蹈的乐曲叫做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彩云追月》) 它是由着名的作曲家任光所写。乐曲的旋律舒缓优美,把人带进了“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意境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感受作品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生欣赏,提供学生选择的答案:节奏:平稳的多变的自由的 情绪:雄壮的抒情的活泼的 速度:中速稍慢较快) 三、新授歌曲 师:如此美妙的乐曲旋律深深打动了词作者王付林,他主动为旋律配上了歌词,于是便诞生了歌曲《彩云追月》,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着。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演唱的《彩云追月》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演唱《彩云追月》,学生回答问题。 (思念、离愁、盼望亲人相见)

师:说的真好,歌曲描绘了作者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愿望,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愿再听一遍歌曲,同学们轻声跟着用“嗯”哼鸣模唱,找出你认为较难的乐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找出切分节奏,装饰音,波音来共同探讨) 1、课件出示6 i 6 5 3 5 | X X X XX X | 翘首遥望 (请几个同学试着唱唱看,唱的好的同学可以请他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唱,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2、讲解切分节奏: X X X (板书画W和切西瓜方法,强弱用西瓜的重量引导学生,最重的那个音就是切分音) 3、出示:6 i 6 5 3 5 |(同学们分男女两组第一条旋律) 3 5 3 2 1 2 |(请个别同学尝试唱第二条旋律) 生跟琴跟师反复练唱。 4. 出示波音6 5 5. 出示倚音 5 3 (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波音的正确演唱方式,并请同学先自己尝试唱唱看) 6. 师范唱乐谱,同学轻声尝试跟唱。 7. 学生轻声跟琴尝试带入第一段歌词,师领学生跟唱。 8. 给学生时间熟读第二段词,自主学唱第二段词,学生熟读期间,师可以在前面轻声的弹旋律。 9.分2—4大组,分别跟琴唱第二段词检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 10.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处理 师提问: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比较好呢? (深情、优美) 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声音来演唱吧! 生:(充满感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五、拓展延伸 师:一首经典的老歌寄托了人们多少深情的盼望,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被许多音乐艺术家们再度创作、传唱着。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其他版本的《彩云追月》,想一听为快吗? 1、欣赏高胡演奏的《彩云追月》,并试着画一画旋律线,体会乐曲的旋律。 2、欣赏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该曲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并用丰富的的和声手法使音乐更加饱满、感人。 六、总结下课: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6课娜塔莎学案含解析 新人教版 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6课 娜塔莎 作品导读 课文《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第二卷。《战争与和平》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法战争为主线,揭露了俄国首都彼得堡以伐西里为代表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的贪婪与卑劣。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兴奋、激动与焦急,舞会上与安德来公爵相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被所谓的爱情燃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娜塔莎,根本听不进朋友的劝告,甚至不惜和朋友翻脸。节选内容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他人、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性形象。 课前自主学习 1.记字音 (1)官邸.(dǐ) (2)花翎.(líng ) (3)勋绶.(shòu ) (4)砰.然(pēng ) (5)迸.流(bèng ) (6)皱襞.(bì) (7)怯.场(qiè) (8)憎. 恶(zēng ) 2.识字形 (1)? ???? dān 耽搁虎视dān dān 眈眈 (2)????? jiàng 绛红xiáng 降服 (3)????? huàn 涣散huàn 焕然一新 (4)????? 蔷wēi 薇安huī徽 (5)????? 茶liáo 寮liáo 燎原liáo 潦草liào 镣铐 (6)????? 惊huáng 惶彷huáng 徨辉huáng 煌huáng 蝗虫 (7)????? 功xūn 勋yǔn 殒身不恤yǔn 陨落 (8)????? bǔ哺育胸pú脯 3.辨词语 (1)掩盖 掩饰 ①四行树枝叶相连,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 的巷子。 ②用他那老一套的傲慢的神情 他的窘态。 (2)耽误 耽搁 ①早告诉我一声儿,多大点子事,还值得 到这会子。 ②我在花园里头 久了,太太晓得会骂我的。 辨析:(1)掩盖:强调把物体盖在下面。掩饰:多数是用在人思想、情感上较多,具有伪装的意思。掩饰除了不让人发现事实的意思之外,还多了迷惑他人视野的意思。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0:第2课 圣雄甘地

第2课圣雄甘地 1、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 A.反对封建统治 B.反清复明 C.反满兴汉 D.反对民族压迫 3、凯末尔就任总统以后说:“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 A.废除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彻底收回被列强窃取的国家权益 C.为国家建设赢得稳定的环境 D.采取措施将国家引入现代化轨道 4、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 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C.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使运动停止 5、有人这样描写印度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有宗教家的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材料中的“他”是()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甘地 D.华盛顿 6、甘地曾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甘地选择了非暴力的方式,可见他() A.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B.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认识到英帝国的强大 D.认识到暴力和非暴力相结合 7、1942年7月,印度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并宣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音乐《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情绪,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视唱曲谱并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学习并掌握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较熟练、准确的视唱出歌曲的曲谱 教学难点: 掌握切分节奏的强弱特点,引导学生运用于歌曲的演唱中,能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旋律 1、听赏一段旋律 2、教师:这是我国著名的一首器乐作品《彩云追月》的片段,正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很多作词家纷纷为他填词,今天老师想为大家演绎一首由王付林作词家创作的《彩云追月》 教师范唱《彩云追月》第一段。 教师:这首《彩云追月》的歌曲表达了王付林作词家思念远在台湾亲人的心情。 3、学生熟悉旋律

教师:下面我们随着琴声来用“lu”轻声哼唱,来细细体会这首歌曲所带来的那种思念的情绪。 二、掌握切分节奏 1、教师:真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来看看它的曲谱,有谁告诉我《彩云追月》的曲谱中主要有那几个音? 学生回答 它的曲谱中主要有1,2,3,5,6这五个音,也正是这五个音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这首《彩云追月》也正是一首五声性的音乐作品。 2、下面我把这几个音重新排一个顺序,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这一段旋律,听完之后,发生了什么改变? 教师范唱: 6 1 6 5 3 5 6 1 6 53 5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第二种好听?(因为有节奏的出现) 3、出示6 1 6 53 5 教师:在这段旋律中出现了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重音放在了第二个音。加强了旋律的流动感,就像思念的潮水,潮起潮落。我们试着体会一下。 教师再次示范,学生模仿。(加上动作) 4、出示:3 5 3 21 2

(浙江专用)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时圣雄甘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时圣雄甘地 【学考报告】 考点一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b) 【自主学习】 1.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年) (1) 原因 ①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甘地发动了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②英国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2) 内容: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⑶结果 ①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②暴力事件不断发生,1922年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年) (1) 原因 ①主观方面: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客观方面:英国当局制定颁布了食盐专营法。 (2) 内容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③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④有的地方或者举行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⑶结果:殖民当局被迫释放了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亦停止不合作运动。 3.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⑴原因: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_ (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合作探究】 要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典型事迹 史料1930年,甘地带领群众步行至海边,亲自煮海水取盐,运动举行整整24天,步行 约390千米,甘地亦趁势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自己一贯“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张。该和平抗议活动,获得印度不少民众支持。 思考 史料反映了印度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食盐进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了高潮。 【活学活用】 1. (2017 ?浙江杭州七校联考)一战期间,甘地给英国的印度总督写信说,“在帝国的紧要关 头,我愿让印度将其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供品奉献给帝国”;1919年11月,甘地提出了对 英国的“不合作”主张。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上述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 国大党被取缔 B.家庭纺织运动的开展 C.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D.食盐专营法的颁布 解析1919年11月,甘地提出了对英国的“不合作”主张。促使甘地对英国态度发生转变 的直接原因是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领导的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答案C 2. (2017 ?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 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 A. 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 B?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全国通用)2018-2019版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2课圣雄甘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圣雄甘地 [目标导航]1. 了解甘地早期的生活经历,分析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产生的原因。 2.掌握非 暴力不合作的具体措施,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征和作用。 3.通过甘地一生的主要事 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 .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 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印度教家庭。 (2) 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 青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 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 (2) 运用“坚持真理”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 在韭暴力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⑷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以“坚持真理”为核心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派、各种 有利于把印度各阶层、各教 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史论要旨]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 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 ②直接原因: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 (2) 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 制英货。 (3) 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3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原因 ①主观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客观原因: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⑵概况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有的地方或者发生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⑶结果 ①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②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2) 内容:甘地明确提岀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岀不合作的号召。 (3) 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 ?甘地的其他活动 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直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思维点拨]

彩云追月教案

彩云追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四拍子的指挥 图示;学习四分休止的前休、后休并能准确应用;能够准确的发声并能准确的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及其第二声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葫芦丝演奏直观而迅速的吸引学生进入课堂;通过发声练 习中的连音和顿音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的连音和休止;通过柯达伊节奏、使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几个特殊节奏型;通过字母谱提示学生快速并准确的学习两个声部的演唱;通过弹一部唱二部、弹二部唱一部使学生能准确的合唱;通过教师对歌曲的改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歌曲进行再度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唱的过程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诗 画般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增进民族文化意识、热爱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喜爱合唱艺术。 二、教学重点 1、齐唱、合唱的定义与区别。 2、四拍子指挥图示。 3、重复记号 4、四分休止 5、歌曲的合唱 三、教学难点: 歌曲二声部的合唱。 教具: 多媒体、钢琴、葫芦丝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首乐曲叫什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温馨和团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或者乐曲呢?例如:《在银色的月光下》、《月之故乡》、《月亮代表我的心》、《千千阙歌》、《彩云追月》、《月亮之上》《荷塘月色》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彩云意指仙人驾着彩云,寓意是仙人驾着五彩祥云奔向月宫,歌曲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的月宫仙境。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任光 2、初听歌曲,问:歌曲速度、情绪、拍子是怎样的?并复习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为歌曲划拍子)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复习齐唱合唱。 3、复听歌曲小组讨论并为歌曲分段 4、发声练习:注意连音和顿音的演唱区别。 5、A段学唱,关注学生两拍前附点、大切分以及四拍的演唱是否准确。 6、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学唱B段的两个声部。加入字母谱辅助练习。 7、师示范唱二部、弹一部,让二部学生与琴合唱。反之师唱一部、弹二部,让一部学生跟琴合唱。 8、分别用琴给学生找到各自声部的音、师指挥并帮唱。 9、全曲演唱 (三)、拓展与活动: 1、师将改编的陶笛版《彩云追月》为学生演奏。 2、自己改编歌曲的艺术形式,提示可以是独唱、舞蹈、配乐朗诵、器乐独奏、情景剧等等! (四)、小结 今天我学习了齐唱合唱版的《彩月追月》,复习了4/4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以及合唱的定义。学会了演唱彩云追月,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我们的家乡宜昌,在外不要忘了故乡和亲人!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五、板书设计 ⌒连音线▼顿音 x. x| x x x|

圣雄甘地教案

《圣雄甘地》教案 一、教学要求: ㈠基本要求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1915创建“非暴力抵抗基地”、 1919年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 1930年领导“食盐进军”、 二战期间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㈡发展要求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三维目标设计: ㈠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㈡、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半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课堂教学: 导入: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风头的人物是传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 具体而言,甘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简略处理) 1、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3:第2课 圣雄甘地

第2课圣雄甘地 基础巩固 1.“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A.华盛顿 B.拿破仑 C.甘地 D.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真理和爱”的作用,否认了强权和暴力。这正符合甘地“坚持真理”的思想,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故C正确。 2.“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的这套非暴力理论最早形成于() A.英国读书期间 B.南非工作期间 C.一战结束后 D.二战期间 答案B 解析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萌发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并且受到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开始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故选B。 3.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 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 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所认为的“印度的力量”是指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与“印度的力量”无关。 4.1919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导火线是()

A.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B.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C.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答案A 解析英国人的暴行让甘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与反动,B、C两项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D项导致甘地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5.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有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之内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答案C 解析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的斗争手段,反对武装斗争。 6.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A.组织了“食盐进军” B.提出“回到纺车去” 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 D.号召民众进行绝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甘地反对西方的工业生活,希望社会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基于这种认识的主张甘地提出“回到纺车去”,开展家庭纺织运动。B项与题意相符。 能力提升 7.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印度出现盐荒 答案A 解析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引起人民不满,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自

八年级音乐 第16课时《彩云追月》教案教案

第16课时《彩云追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听《彩云追月》广东音乐,学生进教室。 导入:节奏练习 认一认:——“切分音”及“切分节奏” X X X X X 用加了连线的切分音节奏配上词语念一念 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歌词意境:——诗朗诵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新歌教学 1、学生听赏《彩云追月》FLASH。感受歌曲。 2、选择:节奏——平稳的情绪——抒情的速度——稍慢的 3、用LU哼唱边唱边找切分节奏学生回答,点出方块底色 4、看着歌谱,把这些地方唱一唱,跟钢琴 5、听范唱(童声)开口默唱,注意范唱声音 6、跟琴直接唱老师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单独唱一唱 (老师发现有XX地方,表现的还不好,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表现的更好,我们把XX

再来唱一唱) 波音,倚音更加表达出激动的情绪,跟教师模仿一下 7、跟琴完整演唱带着情绪,注意声音 处理歌曲 1、比较法,讲解切分节奏在本课的作用 师:在这首歌曲,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老师用两种不同的节奏来唱一唱(第一乐句) 大家来听一听,哪种节奏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6 16 53 5 …… 6 1 6 53 5…… 2、在长音处加上切分节奏,用BONG带着音高演唱 注意:1、用手指尖轻轻敲击掌心,根据音高将手势放在“高、中、低”三个位置 2、声音轻轻的 3、节奏平稳 4、速度不要越唱越快 3、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唱一唱 4、完整演唱 最后,让我们在深情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课时2圣雄甘地学案

学案2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印度教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 (2)运用“坚持真理”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在非暴力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教材互补] 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民版) 深化探究 材料甘地认为,“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们不能砍掉别人的脑袋强迫他改变信仰,不能用枪弹穿透别人的心脏来强行灌输仁爱之心。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 思考(1)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核心。 (2)结合甘地的人生经历,说明甘地非暴力思想有哪些理论来源。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甘地认为暴力斗争的缺陷是什么,非暴力斗争有何优势? (4)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圣雄甘地教案岳麓版版选修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政治家 第11课圣雄甘地 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成长—思想—实践—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

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其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二)讲授新课 一、青年甘地 1、生平简介: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2课《圣雄甘地》同步测试(含答案)

圣雄甘地 一、选择题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经济思想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官职头衔 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国货物 C.拒绝上英国人办的学校 D.拒绝给英国殖民当局服兵役 2.右图反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这一运动涉及的范围有( ) ①政治②教育③经济④宗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3.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 A.“手摇纺车”运动 B.阿姆利则惨案 C.食盐进军 D.“文明不服从”运动 4.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停止充分体现了( ) A.时代的要求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5.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6.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7. 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的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8. 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有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之内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 9.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