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果和法国文学

雨果和法国文学

雨果和法国文学
雨果和法国文学

雨果和法国文学

吴岳添

维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今年是他诞生200周年。法国把今年命名为“雨果年”,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等18家文化机构,于今年1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这些都充分表明雨果至今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雨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的:1.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2.他在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和重要作用;3.他的作品在政治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浪漫主义是法国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雨果以他的剧本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用理性压制感情、只歌颂王公贵族的清规戒律,提出了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进行对照的审美原则,使爱情压倒了理性,最终推翻了古典主义的统治地位。他的浪漫剧《欧那尼》在1830年上演的时候,拥护古典主义和支持浪漫主义的两派观众在剧院里大打出手,史称“欧那尼事件”,这就是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27岁的雨果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的领袖。此后浪漫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可以说19世纪的其他流派都是由浪漫主义派生出来的。例如巴尔扎克和斯丹达尔等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原来都是浪漫主义者;就连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左拉,他早期和晚期的小说也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正因为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交替更迭、各放异彩,19世纪的法国文学才为人类的文化宝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著和精彩的篇章,而如果没有雨果和他领导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

浪漫主义戏剧在40年代盛极而衰,于是小说代替戏剧成为浪漫主义的主要体裁。法国浪漫主义的小说有四种类型:1.雨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小说;2.大仲马的通俗小说;3.乔治·桑的田园小说;4.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四类小说各有特色,但是以雨果的小说最为重要。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虽然拥有最大量的读者,但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高,只能算是优秀的通俗小说。乔治·桑和凡尔纳的作品以理想或幻想为主,与社会现实关系不大。只有雨果怀着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试图用人道主义精神去拯救世界,才创作出了《悲惨世界》那样的杰作,赋予了浪漫主义文学以新的生命力。所以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兴起和繁荣,与雨果本人在创作上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雨果创作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的作品配合了现实的政治斗争。从卢梭到萨特,凡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作品,都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更不是为了消遣而写作的。这些作家之所以创作,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至少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雨果早期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830)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叙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的故事。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街头卖艺,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对她心存邪念,指使圣母院里奇丑的撞钟人卡西莫多劫持了她,结果她被弓箭队队长费比斯救出,并且成了他的情人。弗罗洛出于嫉妒,乘他们幽会时刺伤了费比斯,并且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使她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怀着爱慕之情,在行刑时把她抢救到圣母院里藏在钟楼上。弗罗洛在再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官兵去行刑。卡西莫多出于义愤,把弗罗洛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自己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墓地自尽。小说在政治上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和黑暗,抨击了封建司法制度

的不公和残酷;在艺术上则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弗罗洛心如蛇蝎,而外形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善良高尚,人物性格的夸张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雨果后期的作品与现实的结合更加紧密。拿破仑第三复辟以后,他被迫在国外流亡了19年,在流亡期间写出了《小拿破仑》等珍贵檄文,以及《惩罚集》、《凶年集》等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动人诗篇,吹响了反对专制统治、歌颂光明和进步的斗争号角,从而成为法兰西不朽的民族诗人。而他历时16年才完成的巨著《悲惨世界》,则完全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人公冉阿让由于偷了一片面包而在牢里被关了19年,出狱后在宽大为怀的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下改过自新,改名为马德兰。他发财致富后乐善好施,当上了市长,并且拯救了沦为妓女的女工芳汀。这时警方断定一个小偷就是冉阿让,他为了不连累别人就挺身而出,在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被捕,芳汀因此惊吓而死。后来冉阿让利用抢救一个海员的机会假装坠海死去,在经历了无数苦难之后,他终于把芳汀的私生女柯赛特抚养成人。小说通过对穷人苦难的真实描绘,对社会的黑暗和司法的不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和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正如他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的。”惟其如此,《悲惨世界》才堪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才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雨果的创作道路长达60年之久,几乎贯穿了整个19世纪。他在生前出版了19卷诗歌,身后又经人整理出版了6卷,总共约有22万行、1000多万字。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共有300万字之多。他写了9个剧本,还有10多卷政论、随笔和游记。因此在法国人的心目中,雨果是一位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而我国读者则与法国人相反,往往认为雨果是一位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因为一方面,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介绍雨果的小说,他的《悲惨世界》早在“五四”时期就译成了中文。解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笑面人》等小说都被再版或重译,《悲惨世界》不仅有好几个译本,还有电影和电视剧在我国上演,因此他的名著在我国读者广为传诵、人所共知。另一方面,雨果在诗歌和戏剧方面虽然成就卓著,但是中译本很少,再说诗歌和戏剧的读者本来就比小说的读者少得多,所以雨果在我国被认为是个小说家是并不奇怪的。

在写作的同时,雨果也把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付诸行动。1861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后,他发表了著名的抗议信,愤怒地谴责了侵略军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他呼吁赦免公社战士,开放自己在布鲁塞尔的住所供社员们避难。正因为如此,雨果才在法国人道主义传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中世纪的人文主义精神使人们摆脱了神权的桎梏,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应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法国大革命则是实践这一理想的尝试。雨果倡导的人道主义,正是继承了这种进步传统,并且通过罗曼·罗兰等作家继续传之后世。在今天的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还在为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等最基本的人权而斗争,雨果所说的贫穷使男人道德败坏、饥饿使女人堕落的状况,还远未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雨果毕生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进步的现实意义,依然值得发扬光大。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当然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作者:吴岳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南欧拉美室主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任风/翻阅背影的日子/烛光将记忆/摇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阳/便凝重了教师魂…… 曾经怀着对远方神圣的热切向往,为了朝拜远方那心目中的圣地,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他们,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们,犹如辛勤的农夫,钟爱自己的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无私奉献。 我永远忘不了读大一时的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工程课。那天我们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预备铃响了,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天声并没有停下来。这时,有同学注意到进来了一位杵着双拐的人,背着笔记本点脑,正微笑着看着我们,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他就是我们的老师?不会吧!几个比较捣蛋的男生在后排嘀咕着。前排的几个同学赶忙跑上前想帮他把笔记本电脑接过来,并上前搀扶他,可是他笑笑拒绝了。他走上讲台,并没象我们所想的那样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讲台边,这时候教室里已经是鸦雀无声了,“大家好,我叫王峰,从今天开始将由我为大家讲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他广博的知识,流利的讲解很快就吸引了我们,而且在两个小时的授课中他没有一分钟是坐着的,一个健康的人站那么久也会很累,不要说是一个没有双拐就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残疾人。每次上课他都准时到教室,无论刮风下雨。由于他不方便写黑板,他都是在电脑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课都要背一个沉甸甸的笔记本电脑,有的时候还要加上一个投影仪。他给我们上了两年的课,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讲过课。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同学。后来我们还知道,他是思科网络学院的负责人,计算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云南省优秀青年教师,我们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他也让我们感到惭愧,一个残疾人能够取得这样得成就,我们却连他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他时,他只是轻轻地笑了笑。——我承认,王峰老师是我最为尊敬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一位老师。 ——从王峰老师身上,我读懂了“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用言和行诠释了“教师”这两个字的全部含义。 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于寂寞是成熟的标志。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

外国文学史—中世纪文学

一串明珠于世 ——谈谈对中世纪文学的认识中世纪文学曾经是一串被世人遗落的明珠。19世纪以前,中世纪文学一直被西方的学术界所忽视,人们普遍认为那个经济停滞、政治反动的十个世纪的文学仅仅是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一个低谷,是一个缺乏光彩,没有灵魂,附庸于神学的傀儡。直到19世纪早期,浪漫派作家们在哥特文化中看到了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才得以重新挖掘,重新被世人认识,它的文学精神与文学价值才得以大放异彩,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串曾经遗落的明珠——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时间划分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首创,随后才得到欧洲各国学者的广泛采用的。这个词起初含贬义,指的是西欧历史上从公元5世纪的罗马文明瓦解,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那段缺乏光彩的十个世纪。现在,在一般的史学著作中,中世纪的意义大致相当于文明社会的封建制时代,它的时间上讫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进一步区分又可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至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在西方的文学史中,中世纪文学一般只涉及上述前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不包括最后一个阶段,因为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社会也由此开始。伴随着封建社会产生的是各对立阶级的出现,封建地主阶级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另外,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欧洲多种文明,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18-模块一-文学史(五)

模块一-文学史(五) 语文学科知识 8.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诗剧《浮士德》。 9.雨果《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敲钟人卡西莫多。 10.司汤达《红与黑》(于连) 司汤达,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有《红与黑》《巴马修道院》。司汤达在《红与黑》的艺术手法上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2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 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 全书”。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贪婪吝啬 《高老头》——面粉商人高里奥 12.狄更斯《双城记》 狄更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 13.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 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 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

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当时,欧洲反法联盟军有16万人驻扎在法国境内,这些占领军时常劫掠和屠杀居民,直到1818年才撤走。因此,法国人民身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占领军的双重压迫,不得不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继续革命。在整个复辟时期,法国经济很糟糕,与同期英国相比,法国工业发展很缓慢。1830年七月革命后,法国的工业革命才大规模地展开。到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大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英国而居于第二位,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830年的七月革命结束了一个时代,七月革命所产生的七月王朝,废除了路易十八的宪章,制定了宪法,确立了最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把政权从地主手里夺来交给了资本家,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830年,资产阶级终于实现了它在1789年的愿望。 所以,从广义上说,直到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

法国文学史课程习题

“法国文学史”课程习题 第一章中世纪文学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是多种文明与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 2,《罗兰之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 4,骑士故事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特点何在 5,《小故事诗》、《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的内容和特点。6,《巴特兰律师》的艺术特点。 7,为什么说维庸是第一位近代诗人 8,四位记事散文作家的作品内容。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思考题: 1,试论人文主义思潮的实质。 2,《巨人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龙沙和杜贝莱的诗歌创作成就何在 4,《随笔集》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古典主义文学 思考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2,从《熙德》看高乃依剧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伪君子》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何在 4,《寓言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何在 5,《诗的艺术》有何艺术主张 6,从《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看拉辛悲剧的思想艺术特点。

7,《致外省人书信》和《思想录》的思想艺术特点。 8,“古今之争”的实质何在 第四章启蒙时期文学 思考题: 1,试析启蒙文学的内涵 2,《波斯人信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3,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有何特点 4,《修女》的揭露了什么为何说《拉谟的侄儿》是辩证法的杰作5,试论《新爱洛依丝》的爱情描写。 6,《费加罗的婚姻》的反封建内容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思考题: 1,浪漫主义的思想艺术特点。 2,斯塔尔夫人的文艺理论贡献何在怎样理解勒内的世纪病 3,《湖》和《狼之死》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试析《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5,《基督山伯爵》的艺术特点。 6,《康素爱萝》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7,谈谈缪塞的诗歌和戏剧创作成就。 8,如何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奈瓦尔对后人的启发何在9,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有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 思考题: 1,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和特点。

悲惨世界读后感雨果著作

悲惨世界读后感雨果著作 最近这个星期,我读完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悲惨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1 在国庆里,我读完了著名的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书中描绘了一个个饱受着他人的歧视和冷傲,渐渐失去了自身的信心与活下去的期望。小说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冉阿让这个人物,小说讲述了他悲惨的一生,其中,我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善良的主教收留了冉阿让,并一再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帮忙他重新捡回期望。 “您来得正好!我真高兴再看见您。您为什么没有把我送给您的那对烛台和餐具一齐带走呢?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冉阿让的表情绝非任何语言能够形容。” 这一段,我看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他懂得冉阿让的心境,同时,我也看出了贫穷可怜的冉阿让是多么的悲惨,反映了当时冉阿让的灰色的心理。而之后,冉阿让在主教的熏陶下,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善良,越来越诚实,越来越和蔼可亲······从此,他的身影在法国革命战场上、教堂里······处处可见,他用他

弱小的肩膀、粗糙的双手,抚摸街边受伤的小马、解救嗷嗷待哺的孩子珂赛特,他渐渐懂得了许多完美的品质。 我沉默了,我很气愤、也很悲痛,气愤当时的人们,当时的环境那么的不公平,人们那么的势利,悲痛那么多可怜的人们是多么悲惨,他们丝毫不懂得爱心、善良的意思,命运的不一样使他们活得下贱,气愤当时世界的不公。比如:芳汀、冉阿让、珂赛特······同时我也体会了人心毒恶,比如:德纳第夫妇等,在他们的外表下,藏着毒恶的心,悲痛当时的世界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贫穷的人一向活在世界的最底层。我也更加深深体会了什么是“悲惨的世界”。 如果我们人人都怀有一颗善良、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每个人,不管是谁,他们都是人,没有贵贱之分,我们不应当歧视他们,只是物质上的不一样使他们在人们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地方,但我们始终要明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比有钱、有权利更重要。 悲惨世界读后感2 暑假我读了妈妈给我买的《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国人。我看完后回想一下,故事的资料、情节都十分感人,催人泪下。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语专业申请材料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备案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学校主管部门:河北省教育厅 专业名称:法语 专业代码:050204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学位授予门类:文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申请时间:2013年7月 专业负责人:姬生雷 联系电话:03 教育部制

目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

⒉学校基本情况表 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

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简述学校定位、人才需求、专业筹建等情况)(无需加页)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外语学部成立于2004年,是我院最早设立的学部之一。学部坚持“明德、修身、爱国、求真”的治学思想,形成了“厚基础、保质量、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外语学部现有英语、日语和俄语三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2300余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强,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往非常频繁,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需要专业语言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需求量增大,而法语作为世界上除了英语之外的第二大重要外国语言,已经引起了中国高校和青年学生的极大重视。教育部最新统计在全国各门类本科专业中,法语专业的初次就业率排名前10。人们习惯把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都视为“小语种”,这让选择学习法语的学生比学英语的学生少很多,就业竞争自然就小了。加上法语自身并非“小语种”,全世界约有亿人讲法语。出于历史原因,法语在五大洲通用,同时她也是联合国的通用语种,特别是非洲许多国家还把法语当作官方语言。加之法国文学、电影、时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巨大,法语在官方应用十分广泛,法国与中国的友谊最深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往非常频繁,未来社会急切需求能熟练运用法语并深谙西欧社会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各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人数还不能满足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法语一直是我院英语专业学生选修的第二外语,为了支持学生考研,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十分重视法语课程的教学,选聘优秀教师进行小班授课,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实用。经过10余年的努力,现有法语教师9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也具备了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各类省厅级科学研究项目7项,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此外,学院计划未来三年继续引进法语教师,为法语专业的开设打下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我院英语、日语和俄语专业都已经有较长的办学时间,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英语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河北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工程,并与瑞思学科英语、北京ABC教育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日语、俄语专业也积极开拓实践基地。通过与社会紧密接轨,学部有效地将教学、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

西方文学史考题

西方文学史考题 1,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思想性 2, 简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 3, 启蒙主义文学特征 4,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5,普希金被尊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请在“奠基”,“开创的”意义上谈他对俄国文学的贡献。 6,莫泊桑,契诃夫均为短篇小说大师,试分析二人创作上的不同特点,简述二人对西方短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 7,俄国作家()常被视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 A屠格涅夫 B托尔斯泰 C陀思妥耶夫斯基 D契诃夫 8,称典型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恩格斯 B别林斯基 C巴尔扎克 D高尔基 9,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小说《当代英雄》中描写了“多余人”的形象是: A叶甫盖尼.奥涅金 B毕乔林 C罗亭 D奥勃洛莫夫 10,以《高老头》为例谈谈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11,简述《红与黑》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 12,雨果的《九三年》中革命军司令郭文私自放走了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其原因是 A.朗德纳克是他的叔祖父 B.朗德纳克因救小孩而被捕,共和国不应该处他死刑 C.政委西穆尔登是他的老师,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D.同情叛军,对共和国不满 13,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塑造的马卡尔·杰武什金是 A.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B.正面的优秀人物 C.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 D.革命民主主义者 14,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15,法国最早写"忧郁病患者"的浪漫主义作家是() A.雨果 B.史达尔夫人C.缪塞 D.夏多布里昂 16. 拜伦最突出的思想特征是() A.主张博爱和人道 B.主张民主和人道C.崇尚自由和叛逆 D.主张博爱和感化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阅读答案(2014年全国大纲卷)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阅读答案(2014年全国大纲卷)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D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法国大革命,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下面是分享的法国大革命的特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得法国持续了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短短的三年就土崩瓦解,这段时期的法国经历着一个史诗级的转变。而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法国大革命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点。法国大革命特点一,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底层的人民联手进行反封建的战斗。在法国的封建时期,资产阶级虽然赚取着大量的金钱开设工厂,却在政治上毫无权力因此在经济上受阻。而底层的劳动人民,同样不但要背负着沉重的税收,同时也毫无政治上的权力。所以法国的资产阶级就利用这点,将劳动人民拉到己方阵营,一同进行反抗。 特点二,完全的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光明正大的以政治路线进行斗争。当时以自由、平等作为旗帜进行反抗,开始提倡科学、无神论等思想一次打击当时属于法国社会最上层的天主教。 特点三,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革命;革命的爆发直到最后的结束,就像是一把扫帚,彻底扫除了封建主义的垃圾。它将封建主义的特权、贵族、制度完全废除,为法国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了广阔的前景,并且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的统

治。 法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特点,则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势头之猛,行动之迅速;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统治者,给予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势力的沉重的打击。 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一七八九年七月,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法国大革命重创了当时的君主制,使得法国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形成了民主思想。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君主制度对穷苦人民的压迫,致使人民决定反抗,以推翻“吃人”的君主制度。法国大革命虽然经历了五年,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却十分巨大。从对法国国内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这次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二是大革命使得法国的君主制度瓦解,人民形成了民主思想,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三是这是大革命是资本主义胜利的第一次起义。 从对世界而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次大革命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革命,共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而是这次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使得欧洲的封建主义地位受到威胁;三是这次大革命使得资本主义思想在欧洲其他国家得到传播,各国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思想;四是这次大革命为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一个引领性作用,鼓励了各国的劳动人民。因而这次大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影响。法国大革命是下层阶级反抗君主以及贵族阶级压迫的表现,大革命也使得法国的封建主义的地位受到威胁。

法国文学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中世纪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 论述: (不完善)1.试分析《罗兰之歌》中罗兰的形象: 2.骑士抒情诗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1.歌手为下层贵族,吟唱於宫廷,又叫宫廷歌手,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家,在早期,这类诗产生於奥地利多瑙河一带,以未婚女子为歌咏对象,写她们素朴的表情,有较浓的民间色彩,被称为爱情的春天。到中期,在外来影响下才充分表现骑士诗的特点,对女郡主的贤德美貌加以赞美,写骑士为之倾倒而不顾一切地追求,但又不能不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所限。到晚期,这种千篇一律的格式和矫揉造作的诗风又得到扭转,诗人们重又歌颂真挚的爱情。 2.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影响: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姓名的诗人有数百之多,但存留的作品很少。这些诗歌多半表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比如著名的“破晓歌”就是描述骑士与贵妇人幽会之后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13世纪初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1a Pléiade)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P.de Ronsard,1524—1585年)和杜贝莱(J.du Bellay,1522—1560年)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论述: 1.试析《巨人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思想:1.《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2. 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 艺术特色: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拉伯雷《巨人传》从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话般的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有时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广大读者的厚爱,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决不是一不纯粹的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这部作品虽然表面看来“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1789年原则(法国大革命)

1789年原则 筱敏 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至今被认定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这是因为其形式的激烈,赋有风暴的气势,符合“革命”一词内里的叛乱、摧毁一类的词义。一个时代需要有一个象征,人们为自己选择的象征物通常是明艳的、通俗的、戏剧化的。人们喜欢为历史虚设一个舞台,看历史被编撰成离奇惊险场景弘阔的情节剧在那里上演。1789年7月14日那些擂鼓呐喊的人们,摇旗冲锋的人们,砍断铁链放下吊桥的人们,一拥而上捣毁一座专制的罪恶象征物的人们……至今日,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记得住埃利、于兰、杜里奥等等这些勇敢的名字了,尽管他们当初英雄一般在舞台中心穿过。然而稍纵即逝。一切都是无从把握的,没有个人的意义,他们的英勇因叠合在一起而构成一幕历史场景。这一突发事件本身,也并不具备改变整个社会内部生活的力量。使这一暴力场景具有了特殊意义,从而得以穿透历史的,是1789年的精神背景。 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 但是,这种书写绝对不是1793年式的书写。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中描写过一种书写方式:国民公会会议大厅,这个“曾经是国王的舞台,现在变成了革命的舞台”的地方,在主席台的一边,站着一只黑色的木框,里面镶着《人权宣言》,宣言中上下分页的地方,绘的是一条模拟的王杖!台座后面矗立着一只高大的罗马仪仗钺,仿佛是言论自由的守卫者。……这样一种书写方式,自然离断头台就不远了。何况这个装饰权威的宣言,已经由1793年修改过了。 而第一代的革命者拉斐德门,在起草《人权宣言》的时候是绝不依凭王杖和罗马仪仗鉞的,也绝不可能把他们崇仰的天赋人权枷入具有威慑力的黑木框。 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潘恩在为天赋人权辩护的时候,指出:阿基米德关于机械功率的话可以适用于理性和自由。他说,“如果我们有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1789年原则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我所理解的革命,是人类中的先驱者,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生存支点的过程。没有光,也没有上帝引路的云柱或者火柱,他们还带着世代承袭下来的枷锁。想到这种情形我不能不心生崇敬。那些启蒙思想家;那些在森严的等级制中申说平等,申说自然权利的社会哲学思辩;面对不可更易的王权,宣称人民主权;面对千年蒙味,诉诸理性;面对惯于免冠下跪的臣民,呼唤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那个为托克维尔称之为“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一切都在沸腾;每时每刻都有一本政治小册子问世”。 多少个世纪以来,平民在公共事物的舞台上连片刻也没有出现过,假如说他们也还存在,那就是成群地聚在台下,充当仰望、欢呼、拥戴圣主的角色,只具有极粗略的统计学意义,没有个人的面孔。现在,他们自己走到舞台上来了。当皇上按数百年的礼仪登上王座,盛典开始,第三等级一反旧例,毫不迟疑地像皇上、僧侣、贵族们一样也戴上自己的帽子。当朝廷下令关闭三级会议的会场,并在那里布满了军队,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却列队转向露天的空地,

《王子遇上王》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王子遇上王》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当自己够坚强够独立,内心将涌现一股股喜悦的清流,快乐出发,快乐前行,将滋润整个心田,让内心绿荫满处,力量,勇敢! 今天我读了《骆驼王子》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次大迁移中,只有野骆驼成功迁移了。迁移中它们爱惜小骆驼,让小骆驼为它们繁殖,延续骆驼们的生命。这种行为一直保持到了现在。然而在现在的一个群族里有一个叫骆驼王子的小骆驼,群族里的大骆驼都特别疼爱它,但这种爱变成了溺爱,让骆驼王子变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骆驼。虽然骆驼王子有俊美的外表,坚挺的驼峰。但是遇到战争时,它只会退缩。当别的骆驼需要帮助的时候,它也不伸出援手,已致它的母亲也含泪离开了它。最后它为了享受安逸的生活,放弃了自由。最终他变成了一头平凡的家骆驼。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去花园玩,看见了一个4、5岁的小孩,他跑着跑着,没有看见脚下有一块石头,就被那块石头给绊倒了。他的妈妈一看他被绊倒了,急忙跑过去,把他扶了起来,好像一点也不想让他自己坚强,独立的站起来。 这件事情和骆驼王子的事情万分相似,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小孩应该早早的独立起来,多动脑,多动手,长大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坚强独立,不是刚愎自用,而是在了解别人,相信别人,理解别人的不易后,慈悲的怜悯,温柔的体恤。此时内心会因静下而感恩力量,而自己也将因此相信美好,内心美好,世界也随之呈现出美好! 第二篇:小王子读书笔记 开始好好的阅读这本书,不是作为童话书,而是作为一个知心者来读。读完后,想了好多,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未来。我,将往何处去? 请问,对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那么在乎别人的目光,以至于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在东摇西晃地走路,一心只想着终点冲刺? 千年之前,吴越王钱廖对自己的爱妃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有些人大可以乘缆车,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我也可以选择一步步的攀登,且行且赏,最终也可以到达山顶,并收获了一路的风景和好心情。 “我知道有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的绅士。他从来不去闻闻花香,不去看看星星,他从来没有爱国一个人。在他的心目中,除了数数字外,没有做过

法国文学流派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