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温开照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400)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民族文化如民间工艺、民族歌舞、语言文字等面临消亡。民族文化的保护要通过寻找文化与经济的契合点、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来进行,民族文化的意义在于能为全球生态保护、改善人们温饱解决后空虚无聊提供良方。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温饱解决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发展。但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丰富多彩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让它们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面临危机的表现

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前者主要指衣、食、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承载着各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与风情,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东西,自己的特点,各个民族的特点都很明显;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祭祀活动等等,如侗族的大歌、苗族的舞蹈、藏族的宗教。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都面临消亡的危机。下面举几个主要表现:

(一)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产品及其手工技术走向消亡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少数民族地区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制造相比耗力耗时,成本太高而没有竞争力,没有年轻人愿意做而找不到传承人并走向消亡。“资料记载,贵州民间产漆器的地区清末至解放前泛指毕节、大方、德江等10地。现在仅大方县还保持有漆器生产,与原来生产的地域相比我省蚕桑技术的保存只占40%。不仅如此,原在威宁等5个县分布均匀的民间开采铜矿技术现在全部消失。此外,桐梓的井盐、毛毡,遵义的油绸,仁怀的沙酒,赤水的竹篦和先炳生铁锄,思南的丝线,安顺的皮革器和牛皮毯,雷山的石印,黎平的树皮布,安龙的龙溪砚,铜仁的葛布和麻布,兴义的三清镰刀等项目都已消失。贵州传统工艺中濒临失传的项目就更多了,比如,沿河的土家族乐器,盘县的雕版印刷,贵阳的雄精雕等。省博物馆传统工艺课题研究组初步调查统计,贵州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项目占15.6%,已知失传的项目约占5.6%。”[1](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化面临危机

1、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魂,是少数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了多样的民族风情,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伴随的西方强势文化的飞速传播、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的危境。许多学者

云南政协委员石锐呼吁加大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力度,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语言,那它的精神文化也将丧失,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力度应该加大。”“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有十五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如白族、纳西族、傈僳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彩。但近几十年来,云南十多种民族语言正面临濒危。”[2]在广州举行的“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大、复旦等内地各高校和香港的40多名学者共同发出紧急呼吁:保护我们国家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现在,全国会讲满语的人只有150个了!”……“1992年,我们到潮州一个畲族聚居村调查,发现320个村民中只有6个人会讲他们民族的语言——畲话。当我们去年再去的时候,会讲畲话的只剩下3个人了,另外3个已经过世。估计再过几年,就没人会讲这种民族语言了。”“中国已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有120多种,目前是每一到两年就会消亡一种。”[3]2、少数民族歌舞等难以传承

经济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的传播,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民间歌舞賴于生存的环境改变了,民间歌舞等艺人的老化,很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打工的少数民族年轻人有些受到强势工业与消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自卑感,认为是落后的东西,思想上行动上有抵制,言论上有贬低,歌不会唱或不再去唱,舞也不会跳,渐渐的便完全失去和抛弃了传统的民族歌舞,致民族歌舞后继乏人。

“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以广西巴根屯为例,会唱传统民歌的只有11人,而能唱全的不足3人。甘肃省永靖县政协主席马永清说,青海、甘肃两省少数民族除了花儿的传统演唱方式和演唱环境保存得比较完整外,其他传统民歌的演唱已经没有了,特别是一些记载着民族历史的民歌。四川音协表演艺术部主任赵小毅说,在四川的演艺舞台,民歌的份额正在减少。至于民间,偏远地区的原生态民歌尚没有遭到冲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一些距离城市较近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正在减少。九寨沟著名的南坪民歌现仅有8人能演唱大多数曲目;羌笛演奏者亦不超过10人;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者只有数量刚好够的4人,且年龄最小的都已50多岁。其他地方,如江西、贵州、东北等地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4]

二、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危机的原因

(一)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处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民生活较困难。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工业化生产,政府的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及经济方式发生改变,这些地区交通的日渐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与较发达地区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逐渐增多,人民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发展工业,发展经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商人主导人民包括少数民族人民的消费方向,生产出丰富的产品使以前饱受缺食少衣的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相应就会重视不足。现在忽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会引起文化的消亡

而出现断层,过了一段时间后对物质的欲望厌倦时,再寻找民族精神文化就会无处可寻。

政府因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衡量官员的政绩主要是所在地方的GDP,对要花钱的民族文化保护肯定积极性不高,致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比较少,保护措施不够到位。如专家韦兴儒谈到:贵州省每年用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仅有60万。[5]

(二)学校教育未能承担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责任,有时反而促进民族文化的消亡

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也是应试教育,对与升学率无关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教育不重视,没有把传承民族文化列入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也少有传授民族文化这方面的,有时甚至把民族文化看作是落后的东西,或多或少有所贬抑。

韦兴儒举了个例子:岜沙村上过初中的易会计曾这样告诉别人,“只要9年制义务教育一普及,我们的'后棍'(椎髻)就完了”!因为初中得到县城去上,保留这种发型会被人嘲笑,易会计自己就有这种被人嘲笑而剃发的经历。[6]“民间文化大多凭借口传心授,以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一旦没有继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7]

(三)在强势消费观念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文化观念的弱势

少数民族文化在以商人主导的强势的消费文化面前显然居于弱势,受到西方为主的观念的围攻。少数民族同胞走出家园、视野开阔以后,面对一些强势文化的包围,面对以财富来衡量人的价值的主流价值观,许多人逐渐缺乏或失去自信心, 产生了自卑感,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民族民间文化是落后的东西。人们大多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价值,在满足人们精神追求中的重大价值,也没有看到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持全球生态平衡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及其意义

(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1、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我国有?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独特的风俗风情等对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灵山秀水的生态环境,在一些沿海发达地方不容易找到,少数民族地区有。这些为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提供了条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深入在如下方面进一步探索:

(1)把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融合进行

增强少数民族经济意识,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好如何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文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把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把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

合理开发旅游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使现代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社会契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会给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如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等。但合理的科学的开发旅游也能促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

到发掘、保护,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经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细致分析、科学规划、适当管理,可以使现代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社会“嫁接”,使其越过工业化过程,而直接进入符合生态理念的后工业化社会。[8](2)把文化开发与文学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形式结合起来

开发更多的少数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原生态音乐、舞蹈,制成电影、电视等产品,。

2、学校教育要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社会上要宣传民族文化保护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要从教育入手,要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土壤,必须使民族民间文化进入课堂,特别是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相关的课程在民族地区坚持双语教育制度,把民族歌舞作为教育的教学内容。云南政协委员石锐建议:“恢复被取消的少数民族语言专业,在民族地区坚持双语教育制度;建立云南民族语言数据库,对云南濒危的十多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护;尽快收集濒危民族语言的有声资料,对它们进行保存和深入研究;重视研究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化交流和发展问题,让跨境民族语言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桥梁。”[9]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宏开教授提出:“成立中国语言资源联盟,通过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保存和抢救。比如,可以用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此外,还应该用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对语言进行保存。”[10]

继续推进民族民间间文化的普查整理工作。由日本政府资助,由中国民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组织实施的“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歌保护行动”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采访了10个民族的235名歌手,录制民歌385首,录音42小时,录像57小时,后期制作50分钟宣传片和长达420分钟的民歌精选片。考察组对当地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民歌储藏、少数民族民歌的流传方式、歌手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为丰富和充实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也为充分发掘中国民歌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次考察采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力合作,按照科学的田野调查方式,采用现代视听技术,记录、整理时采取了民族语言、汉语、英语、国际音标标注和互译的方式。…保存了歌手演唱时的原始风貌,…便于科学研究和大范围的交流。”[11]

加大宣传在开发中更好地保护文化的力度,让当地群众知道文化创造利润,动员全社会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这就是在开发中利用文化,在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这样文化的保护利用就能结合得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就能落到实处。

3、政府要更深入了解文化对经济的极大与持久的推动作用,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力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创新和持久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创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整个国家的和谐相处,减少社会发展的成本,逐步增加文化保护的投入,加强民族文化的研究力量,推动民族文化保护的进一步立法进程。

(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1、少数民族文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精神会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部分地区解决了温饱

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仍有不少贫困地区,但大多也解决了或正在解决温饱问题。国家统计数字可以较好说明人民生活的改善:“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5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10万人。”[12]解决了温饱的人民大众追求什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认为:以往建立在温饱未解决之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临最严酷的挑战,温饱解决后的空虚,如何填补生活意义的真空成为人们的大问题。两股力量在力争填补这个空白,其一是商人,通过推动消费并营造以消费为核心的人生观;其二是理论家。[13]快乐哲学派认为人们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快乐,人们要追求快乐填补空虚。如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不是有钱就一定快乐,不是一切经济举措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14]改善空虚的办法是使精神充实起来。郑也夫回顾历史上提早获得物质满足的贵族走过的道路,认为出路不过两条:堕落或者升华。前者,依赖于性、药物、毒品上瘾;后者,开发深度游戏,在棋牌、艺术、科学探索等游戏中追求心灵的丰富。[15]…游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依赖。它是良性的刺激;…是可持续的刺激。[16]

少数民族文化如歌舞等精神文化是改善温饱解决后空虚的良好资源。民族歌舞有这些特点: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歌舞,品种繁多,风格鲜明;民族人民参与度高,人数多,进入门坎低;可抒发人们的感情,减轻人们的忧愁与空虚,获得精神的满足。这些特点完全符合良好游戏的条件,它可为人们提供良性、可持续的刺激,改善人们在解决温饱后产生的空虚状况,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少数民族文化另外还有一个非常优越的文化优势是: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处——人民生活简朴快乐,大多喜欢歌舞,能够以很少量的资源消耗获得极大的快乐。按经济学的说法是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快乐满足,符合生活经济原则。这是较发达地区做不到或者说是遗失了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稀缺资源,也使少数民族地区为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了很大贡献。应该充分肯定并大力宣传少数民族的这种优秀文化,提倡生活经济原则,对节约资源,减少消耗,使人民以较少的成本得到较大的快乐,对克服商人提倡的消费文化,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维系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某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的因素被舍弃,被新的社会文化所改造,这很正常。但各少数民族应增强文化自信心,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强化自己的文化特色,使自己的文化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包容外来文化,与其它文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人们提供快乐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日陷危局--权威专家韦兴儒访谈实录.贵州新闻网.2006-5-2.

[2]云南政协委员:加大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力度,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2007-02-28。

[3]会讲满语只剩150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急需保护,中国发展门户网

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2007年02月28日。来源于《广州日报》2005年4月28日。

[4]联合国组织抢救中国民歌,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chinese/minge/523039.htm。

[5][6][7][8]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日陷危局--权威专家韦兴儒访谈实录.贵州新闻网.2006-5-2.

[9]云南政协委员:加大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力度,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2007年02月28日。

[10]会讲满语只剩150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急需保护,中国发展门户网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2007年02月28日。

[11]联合国组织抢救中国民歌,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chinese/minge/523039.htm。

[12]中国网,2006 年2 月28 日。

[13]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

[14]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15]物质不能支撑可持续牛逼——记者罗敏对《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作者郑也夫,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u/49ccddcf01000986。

[16]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3。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少数民族文化月活动方案

少数民族文化月活动方案 1、活动背景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民族风俗浓厚,非常富有历史色彩,他们的住房、服饰、食品、节日、风俗都非常具有特色。 2、活动宗旨 通过展示哈尼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中教信仰、生活习性,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承载傣族民俗风情,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同学们课外生活,让更多同学老师认识、了解哈尼族人民的生活我系特举办此哈尼族文化月活动。 3、活动主体 本次哈尼族文化月活动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完成,前期主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达到预热,让全院师生了解活动概况,中期通过活动展演、长街宴等一系列活动向大家展现哈尼族风貌,让更多同学了解、认识哈尼族,后期则是哈尼文化讲座,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哈尼族民族风俗及历史文化。

活动地点:经济管理学院喷水池广场 活动时间:11月14日----28日 活动对象:文华学院舞蹈系学生会及全院师生 4、活动负责人 主办单位:文华学院舞蹈系团支部 策划承办单位:舞蹈系学生会 协办单位:单位 邀请单位: 赞助商:优习网、大学生精英论坛 5、五活动宣传 (一)宣传部 时间:11月14日(星期三)进行张贴海报、挂横幅、礼仪拿着展报游动、小规模游街、发卡片+传单+歌伴舞蹈等宣传。 地点:1、三栋教学楼一楼两个楼梯口、二栋教学楼一楼、男女生宿舍一楼、食堂门口张贴哈尼海报 1、经管学院喷水池处设点进行舞蹈、卡片、传单宣传 2、学院外商业街、校内球尝食堂门口进行礼仪游动宣传 3、到时得现场进行拍照 (二)外联部 负责联系一些商家,更大范围的宣传我们学生会,拉到些赞。 6、活动开展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的是我前次发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民族的内部问题>的帖子能够被板主通过.其实我很担心,担心我们的板主给不予通过.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心理,说真的,我们真应该放下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了,尽管这需要我们的很多勇气,但这是必须的,为了整个民族的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必须得走出这一步也是必须要清醒认识到的.至于我前篇帖子中的回复说真的我很失望,完全没有一个人能清醒的对这件事情进行思考,而是想当然的自我辩护.我是生在西部的一个小城边上的.我10年走过了很多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跟维回族等主要少数民族的地方,也在那里生活过不少的时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电视的宣传上看到,但实际问题并不那么乐观,民族矛盾重重,隔阂很深,对于说对待少数民族现代文化上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去帮助,去扶持,去大力的扶持.这点在新疆这个跟整个伊斯兰世界有着很深渊源的地方,其本民族的现代文化的传播跟发扬更是需要去帮助,这更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整个中国对于伊斯兰世界的国家战略. 大都知道,在整个伊斯兰世界今天在世界上的命运是悲哀的,由于在历史上和西方文明的对立,使得现在伊斯兰世界被排斥,被边缘化.再加上中东的丰富资源招惹了列强对于控制中东的一系列的各种干预跟控制掠夺.阿拉伯世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们位于整个欧亚大陆的结合点上,资源地区上,到战略要地上.所以的这些才造就了今天的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悲哀.有压迫就有反抗,于是各种反抗活动由此开展.恐怖主义只是种被压迫方最后无奈的表现方式.但我们得看到,随着911后,恐怖主义被各种人加以利用,现在变成了各种分裂分子的手段,从西藏打砸事件到新疆的袭击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有着国外势力的鼓动和帮助,也有着我们自己内部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30年,东部地区发展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程度,但实际上西部这些少数民族多的地区经济几乎没取得多少进步,但实际上西部有着大量的资源.但这些资源是国家开采,跟当地人没多少直接关系.今天巨大的贫富落差在东西部地区的对比上显现的非常明显也让人震惊,关于这点我给大家讲个我家乡多年国家支持西部的太阳能上说起,当时,当一个加拿大技术人员来到山区的村庄时他震惊了,他说,在改革开发20年中国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东部给了我个错觉,但今天我看到的让我震撼,这里的人竟然还都诸葛亮时期的茅草屋!!我不知道大家住过茅草屋没有,也不知道大家去过那些茅草屋的村庄生活过没有,但我想说的就是,他们的资产就是这茅草屋跟一匹马就是全部的家当.后来这个加拿大人说了这话后的1年后吧,当地政府是把所有那些地方的房屋改建瓦房,政府出资一半.不过有点事情我很不解,沿国道的地方的房屋全是建的很不错,也是强制那样建造的,但不在公路旁边的房屋那很抱歉,一边看着去吧,由此可见我们的形象工程是多么的可怕,进步说,就算你帮这些人把房屋建好了又能怎么样?那样的房屋的一半资金对于这些农民来是或都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你没在根本上解决这些人的根本问题. 话扯的远了,我认为,当我们把西部文化特别的维语的流行音乐扶持成一个大家熟悉的文化时候,这就成了个样板,这些对于整个被边缘化的伊斯兰现代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当这些文化在我们的国家能被大家近距离的看到,去欣赏的时候,我们就成了把这种文化让世界看到的一个窗口,这对于被西方排斥的阿拉伯国家将是个感情上的希望,因为有人去看他们,去欣赏他们.这样我们的新疆伊斯兰的民族就形成了种自豪感,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更多的伊斯兰国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信任我们,在感情上接受我们,认同我们.这样一来,新疆本地的少数民族因为被接受被关注,有着这种自豪感而对分裂分子再想有所作为也将会失去很大的生存土壤,而我们把这些问题处理好而又对我们对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在很多事情上有着这种新疆少数民族跟伊斯兰的渊源,又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去影响整个伊斯兰世界.这对于我们当初在西部大开发的初衷上是一致的.当初我们的设想的实践之所以困难重重的根本问题上就是我们没有取得跟这些国家的很多交流跟联系,虽然金钱利益能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正文 一、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少数民族文化演讲稿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钢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英国大诗人拜伦 也说过: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那么,知其现在,探索 未来,让我们追溯一下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历史吧! 上古时期,在埃及、中国、巴比伦、印度、波斯, 农业首先得到发展。冶炼技术,使人类从青铜时代进入 铁器时代。雅典奴隶制的建立,使古希腊创造了光辉的 科学文化,古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建立了横跨三 大洲的帝国。中国高举文明的火炬进入封建社会。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后,什么年代开始出现文化与文 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从构建文化的生物性前提着眼, 生存于晚更新世(距今四万至一万年前)的智人,与现代人在智慧上已无质的差别了,即作为构建文化的思维能 力行为意识能力,在四万年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生 物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类在掌握最复杂的现代科学时, 仅仅动用人脑全部智力中的一小部份,也就是说人类智 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可利用范围。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比 智人更早的尼安得塔人(生存于二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和早期智人(生存于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他们的智力虽低于现代人,但是在较大程度上动用其有限智能时,创

造出文化也是有可能性;加上早期文化适应面小,专用 性高,所需智能数量上亦相应较小这一情况,在早期智 人时代已有文化产生,并有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产生,这是十分可能的事情。 我们明白了文化的产生这一点,读者在本文将处处 碰到文化一词,但是却不能将它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 化相混淆。 文化这个概念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内涵极为丰富。 对它的解释和定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修订,目前倾向 于用下述定义去阐明民族学所讨论的文化,即文化是人 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 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 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规范总和。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干1871年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第一章中,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给文化下了描述性的 定义,即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获 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合体。 国内学者肖前、陈志良把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实质 与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是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doc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世代繁衍,相互交融。然而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秀山的发展和稳定,构建美丽和谐的新秀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

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现状 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与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引起原有文化形态的改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活跃,这种各民族的深入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间在文化上的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而现在正在推动的城镇化进程,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也给少数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标签: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

少数民族文化(配图)

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服饰文化 段艳冰 2013.11 【少数民族简介】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 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满族过 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 的是旗袍。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 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蒙古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蒙古靴。男子穿 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维吾尔族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领、无纽扣褂子,外系腰带。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 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 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 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 居区。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 服装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 高尚、神圣,故朝鲜族自古有 "白衣民族"之称。 回族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宁夏为主要聚居区。男子多带小 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壮族 人口最多的民族,主 治区。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妇女的服装端庄得体,朴素大方蓝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 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 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 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 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黎族 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服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的贡献。 服饰

七、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迫切需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少数民族文化总体发展状况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的地方。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只有各民族文化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才能繁花似锦、春光满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添砖加瓦。 第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文化是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宝贵资源。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第三,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的繁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入侵而巍然屹立、屡经离乱而保持一统、屡经磨难而自强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拥有兼收并蓄的文化包容性和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第四,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

浅析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 摘要: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我国统一政治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级文化,这些亚文化又相互构成一种相对于汉族政治文化而独立存在并有突出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体系。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正在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研究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 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进程、维护地区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社会产生了全方位影响, 这种影响自然也波及到少数民族及其政治文化。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 传统社会形态表现得较其他地区更加突出, 因此,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一、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涵义界定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一个派生性概念,它的涵义源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阿尔蒙德1956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历史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他们对法律的反应。”由于它能够准确和真实地展现公民、政治组织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 体现民族国家政治变迁的内在思想轨迹, 就成为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工具而被广泛运用。 我国学术界致力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者们在借鉴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传统理论,对政治文化进行了界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可以称为广义说,即把政治文化泛化为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综合; 第二种可以称为狭义说,认为政治文化仅指政治心理方面的政治取向; 第三种可以成为居中说,把政治文化看成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综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它们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历史塑造的差异,创造出各具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院:创新实验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081 姓名:朱旭 学号:17608014 内容摘要:中国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发生了多次冲突与融合,满族,蒙古族,鲜卑族,契丹族,藏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激荡,铸就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关键字:冲突与融合,满文化,蒙古文化,鲜卑族文化,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有绝大多数,其他的民族都被称为少数民族。从古至今,中国大部分王朝都是被汉人统治,而且汉人的文化一直以来都远远比少数民族发达。 在个别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王朝中,该民族与汉族文化发生着冲突与融合。 一、满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中,最繁荣的无疑是满人统治的清朝了。那么,在清朝,满文化与汉文化是如何冲突的呢? 十七世纪,汉族人口为八千余万,满洲民族人口只有三百余万,满洲人以绝对少数人口统治一个有着绝对多数人口的文化深厚的古老帝国,有随时被消化掉了的危险,当然十分恐惧,所以满族统治阶级提出“崇尚满洲”的治国原则,大兴“文字狱”,将对满清有反抗思想的知识分子赶尽杀绝。。“文字狱”真实地反映当时满族贵族对汉族的民族情感很敏感,内心也是惧怕汉族的民族情绪高涨。在行政管理上,满清政府尽管也使用汉人,但是不敢赋予汉人以实权,甚至在思想内心深处对汉族官员处处揣测和提防。 满清政府还通过重修或编写文献典籍,淡化汉民族意识。清政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提出:“凡宋人之于辽、金、元,明人之于元,其书内记载事迹,有用敌国之词”者,在《四库全书》中要“夷之改彝,狄之改敌”。精神思想上的禁锢和文化意识上的阉割,导致汉民族的许多知识分子要么整天埋头在传统的八股文、科举之中,专心致志从事考据,在古书堆里当不需要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学者”。 满清政府要求汉族在服装式样、礼仪方式甚至一些生活习俗上放弃汉族传统而沿用满洲传统。顺治初年,满清政府下令汉民与满族一样蓄发,易衣冠,概从满洲制,由束发留辩改变民族习俗入手在精神上征服汉人。满清政府还强调学习满文满语,将汉文官名、城邑名一律改用满文。 满清政府在压迫汉族人民,扼杀汉文化的同时,满文化也在与汉文化进行着不知不觉的融合。 文化典籍的翻译,是满族吸收汉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八旗制度的时候,就重视在汉族的文明宝库里寻找自己民族缺乏的文化科学技术。他重视将汉族的文化典籍翻译成满文,设置了翻译汉文的翻译机构。入主中原后,1651年在科举考试中设立翻译科,应考者限于旗人子弟,雍正元年设立翻译乡试,乾隆4年开始举行翻译会试。 满人学习汉家经世谋略,仿汉制建国家政权。满族八旗与汉军八旗朝夕相处,满汉之间早已相互影响。而汉族儒生士大夫入仕清廷,更是满族吸纳汉族文化重要途径。 满汉民族驻防杂居,文化习俗相互影响。满族入关,八旗分兵把守泱泱中国国土,满族形成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满族与汉族在杂居中逐渐吸收和顺应汉民族的文化习俗,汉族也同样受到满族的影响。 满族学习和研究汉族文化取得杰出成就。由于满族的乾隆皇帝爱好汉族民间的皮黄演唱艺术,在北京举办戏园子祝寿,通令徽班进京,形成中国今天的国粹---京剧艺术。满族上层学习汉族文化形成了一种风气,《啸亭杂录》记载:当时“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浒传》、《金瓶梅》以为把玩”。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与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分别在雍正、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6979231.html,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梦倩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 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多层次 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我国在云南实行了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同时它也面临着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威胁。比如说旅游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资源保存,使得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旅游也可能会使得该区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而使得该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题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学校:南开大学 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管理(MPA) 指导老师:高永久 学号: 2220090459 姓名:王海岩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在民族发展历程中积累形成的一种精神,它能形象、具体、真实地反映在这个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特点、民族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丧失。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会对民族关系造成不良的影响。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贵州民族报20041202第3版 记者:感谢;住先生接受采访。贵州是中国多民族居住的省份之一,李主任是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官员,分管民族文化,请您先介绍贵州省少教民族语言的现状。 李明金:先介绍一下贵州省的大体情况。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语言丰富、民族文化异彩纷繁、民族风情独特浓郁的山_区内陆省份。全省共有9个州、市0地,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另有25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以上;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7个;全省总人口387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1626.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 从民族语言来看,我省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是全国民族语文工作面较广、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民族语言多属于汉臧语系,主要有臧缅语族、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其中:属汉臧语系苗瑶语族的语言有苗语、瑶语;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毛南语、仫佬语;属臧缅语族的语言有彝语、白语和土家语等;属汉臧语系而语族未定的有畲语和仡佬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有蒙古语和满语。总的来看,贵州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保留较为完整,因而被语言学界称为民族语言的“富矿”省,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民族使用两种以上语言。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情况较为普遍,在17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回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仍保留和使用本民族语言。苗、布依、侗、彝、水等民族还有本民族文字。在全省16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本民族的语言为第一交际语;有500多万人不通汉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半通汉语的有200多万人;民汉语兼通的有200余万人。这是对贵州民族语言状况的一个总体概括。 记者:在对贵洲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有一番认识后,那么政府在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教育发展上作了那些工作? 李明金:根据贵州各民族的实际和遵循“自愿自择”的原则,我们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苗、布依、侗、彝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双语文”教学和推行民族文字扫盲,全省开展民族文字推行的县由开始的几个发展到53个县市,学习民族文字的农村扫盲点6000多个一学习人数达450,000多人;开展“双语文”教学的学校1000余所,学生60,000多人,加上不同渠道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600,000多万人。用民族文字编译的课本、读物和工具书及报刊100余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民族语电影译制片360多部。民族语文正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广播影视等领域。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扶贫攻坚和两基攻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继承和宏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协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一的积极作用,深受民族地区学校和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及好评。 记者: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请介绍贵州在这方面的情况。 张和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敕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中,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除彝文曾作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而通行于“古西南夷”地区并传承下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文献及其近年发现并正在组织抢救的水族的“水书”外,其它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少数民族的发展受到极l大的限制,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优秀传统文化等只能靠口耳相传,因而导致失传、讹传的现象比较严重。民族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少数民族群众智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受尽了没有文字的痛苦。使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不能跨越时空界限,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