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总结

[全]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总结

[全]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总结
[全]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考点总结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3、教育的构成因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矛盾。

4、教育的本质属性四: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5、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个体发展功能。

6、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包括:神话起源学说(朱熹,最古老),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于本能);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7、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没有阶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中国在夏代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9、西周的教育内容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稷下学宫;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实行科举制;宋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八股文;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10、雅典:培养少女心和谐发展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培养强悍的军人。

11、中世纪的西欧教育体系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内容为“骑士七技”。12、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

13、《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lei),藏息相辅等。

14、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1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轮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佳偶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18、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泛智”思想;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启发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

19、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提出“教育心理学话”。

20、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1、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做中学”。

2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3、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返利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4、我国著名教育家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家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5、生产力的发张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6、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佳偶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再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2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8、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9、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30、教育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劳动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省的继承性、自身质的规定性。

3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三个动因论:内心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

3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从什么到什么)、阶段性(年龄阶段+特征)、不平衡性(速度)、互补性(个体内部)和个别差异性(多个个体相比)。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具有可塑性)、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34、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和“社会本体论”(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两种对立观点。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4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这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42、各国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学制。

43、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44、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45、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设计形式,课程可以分为学科磕碜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古德铼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46、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7、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48、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但不是唯一课程资源。

49、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50、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包括泰勒的目标模式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泰勒被称为“课程理论之父”“教育评价之父”。

51、安排课程表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52、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53、新课改总目标(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4、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5、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6、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57、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中心工作。

5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59、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我国首次使用班级授课是在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60、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

61、复式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62、特朗普制由美国教育家特朗普创立,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相结合,被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63、设计教学发由杜威首创。克伯屈改进,以生活为主题为中心组成综合性的学习单元。

64、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6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6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6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8、班集体的发展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69、班级管理的模式有班级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7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7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72、班会具有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一般分为: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

按照活动形式,班会的活动形式可分为体验型

形式、讨论型形式、表演型形式、叙事型形式、综合形式等;按照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可分为日常主题形式、政治主题形式、阶段性主题形式、节日性主题形式。

73、课堂纪律的类型主要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以及自我促成的纪律。

74、课外活动的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组织形式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活动,其中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75、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本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7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职业的角色的多样化。

77、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等特点。

78、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79、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

80、福勒和布朗吧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已成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81、教师期望效益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革马利翁效应。

82、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83、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学反思方法有: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8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85、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8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长性。

87、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力努力)、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力)。

8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以往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满,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89、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幽默。

9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型冲突。

91、人格的特征是独特、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92、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93、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94、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原则(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95、家庭的教养方式包括: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

96、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服从-认同-内化。

97、“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98、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察学习为主,其理论依据是替代强化。

99、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100、奥苏贝尔吧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儿童早起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101、前摄抑制是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学的信息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面所学的内容对先前学的信息的影响。

102、过度学习以150%为最佳,效果最好。

10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儿童多动症,儿童厌学症,儿童强迫行为,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网络成瘾。

104、品德的形成过程依次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05、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从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14个第一

1、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2、《大教学论》

西方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

3、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康德

第一个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

5、《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

6、冯特

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7、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8、识记

记忆的第一个环节。

9、艾宾浩斯

第一个对遗忘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0、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1、房东岳

翻译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廖世承

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3、比纳—西蒙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1905年。

14、知识获得

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三、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那些人和事

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

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

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11.布卢姆——掌握学习

12.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1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14.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

15.斯金纳——程序性教学

16.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17.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18.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19.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

2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1.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论

2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3.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26、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27、贾德――经验类化说

28、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

29、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

3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1、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2、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3、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35、班杜拉――榜样示范

36、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

37、沃尔朴――系统脱敏法

38、布卢姆――掌握学习——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39、戴尔――经验锥形图

40、罗森塔尔――“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反应”。

41、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划分为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42、波斯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43、耶克斯、多德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形曲线)

44、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四、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师德总结

一、依法执教。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树立新的课程观,实施素质教育;自觉参加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学校;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二、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时间里不干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迟到早退;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在职进修,树立优良学风,该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因村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团结协作。弘扬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讲究沟通艺术,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不搞不正之风,不搞小团伙、小集团;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成为学生的表率,自觉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 八、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九、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乐于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完成。 十、积极参加有益扩大学校影响,有利学校声誉与形象的社会活动。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啊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啦! 距离2018下教师资格笔试仅剩 37 天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期为11月3日。 ?儿童权利公约: a.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b.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记忆口诀: 两个尊重无利益 ?教师职业素养: a.身体素养; b.心理素养; c.能力素养; d.知识素养; e.道德素养。 ?记忆口诀: 身心能知道,爱不爱职业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口诀: 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学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布鲁纳: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记忆口诀: 纳米结构(认知结构)是科学家发现(发现学习)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 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 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记忆口诀: 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口诀: 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口诀: 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幼儿园教资简答题必背考点 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2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它的基本方面不可能受到像教育这样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考点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运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品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至一岁或一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至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至五六岁) 考点4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考点5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6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

一、素质教育观 (一)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用发展眼观看待学生,提倡过程性评价)(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转换 ①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③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④由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③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禁止性行为)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性行为)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廉洁从教)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2、与家长:尊重、沟通、理解 3、与同事:协作、理解 4、与领导:尊重、支持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1、班主任工作内容 2、班主任具备条件 C:\Users\61967\AppData\Local\MyEclipse Professional 2014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总结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要点总结 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一般说来包括包括六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一种以身体的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交际工具特点: (1)以视觉形象为信息载体(2)丰富的表现能力(3)较强的感染能力(4)表意的模糊性 3、怎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应有一个集体奋斗目标 (2)积极组织学生参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3)实行民主管理 (4)要注意强化感情 (5)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 (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 4.转化后进生应遵循的原则 ** (1)扬长原则(2)对事不对人原则(3)潜移默化原则(4)合力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偏爱后进生原则 5、课堂提问有哪些基本环节?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应包括设计、发问、控制(评价)等诸多环节 6、怎样合理的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7、什么是态度?态度与品德形成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般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8、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9、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材料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正确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它机构,能够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记住必过科目一!

、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 评价内容多元化。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 材料: 周末, 我带学生去旅游, 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 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 欢迎的 “调皮大王” ,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刺中也有美丽 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 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 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 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 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 平时不受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 我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必备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 —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 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 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①尊重学生个 性发展;②关注学生心理变化;③注 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④家庭 与学校相结合;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朋友的角色 4.研究者的角色 5.管理者的角色 6.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主创劳动长吸复”) 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长期性和间接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5.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延续性:指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和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指教师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不重要)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 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注:此章节重点看书,重在理解及练习真题、不用背。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综合素质题型(总分150) 一、选择题:(29*2=58) 二、材料分析题:(14*3=42) 1)职业理念的角度(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老师的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老师的行为 3)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两问,一是某字词句的含义,二是结合全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或文章整体主旨。 三、写作(50分):一般不少于1000字。 考点一: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考察方式: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考察方式: 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每时每刻都在体现 考察方式: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延续性和广延性: 考察方式: 时间:延续性——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空间:广延性——课堂、办公室、家访 5、长期性和间接性 考察方式: 长期:滞后性、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 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 6、个体性和社会性: 考察方式: 劳动方式:个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 劳动成果:群体性——众多老师的共同影响 考点二:教师观 角色转变: 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考察方式:· 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2、建设者与开发者: 考察方式: 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 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反思的研究者: 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4、社区型开放教师: 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 总:总体评价 分:原理+分析材料 总:怎么做 (3)答题技巧 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于材料本身。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 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

2020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考点: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经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也是每年必考点之一)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单选)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简答)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④民族文化传统 ⑤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三、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伊里奇 四、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英法德)、单轨学制(美)、分支型学制(前苏联)。 五、我国学制发展(人制定,鬼实施,丑男女,戌美国)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现代学制。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中小学实行“六、三、三”三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2016上)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