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

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

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
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

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

摘要:日本俳句延绵至今已四百余年时间,而在我国兴起的小诗运动前后不过几年光阴,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笔者试图从二者的形成,情感内涵,审美性,时局变迁等方面对俳句的延绵与小诗的式微做出比较,简要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形成情感内涵审美性时代变迁

一.形成

1.俳句

俳句作为日本常见的文学形式出现,至今已四百多年,但它的起源可以追随到和歌。从较早的和歌演变到平安时代短连歌,长连歌,再到室町时代的俳谐连歌,最终才形成了俳句这一固定的诗歌形式。

俳句的历史可谓渊源流长,并与日本的传统诗歌一脉相承,它继承了和歌中对自然的赞颂,对瞬间景物的感悟,并在松尾芭蕉的影响下,改变了俳句的写作态度,它不仅是诙谐滑稽的产物,更应是认真严肃的思考下写出的作品,更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情”,从寥寥十七字中表现出一种闲寂与禅境。

2.小诗

小诗是中国20年代兴起的诗歌变革运动中的一种新诗体,它多以三五行为一首,破除旧诗词的格律束缚、没有固定的格式、无固定韵调的完全自由的现代诗歌,在1921年至1924年之间,达到顶峰,随后慢慢式微,停滞。

松尾芭蕉俳句选录

松尾芭蕉俳句选录《蝉》 静寂蝉声入岩石。 《别离》 与君之别蛤蚌分离我行迟迟秋亦逝 《旅途》 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 《小虫》 小虫漂泊一叶舟何时靠岸头 《古池塘》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音响。 《小蚊》 陋室无长物,小蚊款嘉宾。 《落花》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飘洒落樱花瓣。 《春雨》 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竹林》 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怀古》

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道旁朝颜花》 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银河》 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厌子之人》 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春归》 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最上川》 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牵牛花》 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富士之风》 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日光》

好辉煌,浓淡绿叶映日光。 《江户》 草庵辞旧主,从此居中多倩影。 《千住》 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福岛(信夫)》 田间倩人影,犹如陆奥信夫衣,我心已缭乱。《笠岛》 欲往笠岛行,无奈五月梅雨泥泞道。 《小松》 彤彤夕日虽无情,凉爽又秋风。 《敦贺》 月清清,照亮海边银一片,游行多艰辛。 《悲歌》 坟墓也震动我的泪声似秋风。 《借宿》 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秋日》 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奈良古寺》 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芒鞋》 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病中吟》 飘游旅次病中人,梦徘徊荒野林。 注:芭蕉五十一岁,死于旅途中的大阪,临终前,还“切望于风雅”,留下这最后的名句。 《拜盲圣鉴真》 新叶滴翠,来拂拭尊师泪。 《犀川》 月明如昼,门前涌入潮头。 《深川冬夜有感》 舟橹打浪声,冰凝愁肠寒夜泪。 《野马四吟》 金屏画古松,蛰居过冬。 注:野马即志田野坡的号,《炭包》的作者。四吟是四人的联句。 《瓦匠》

日本古典俳句选

日本古典俳句选 那么短的句子,那么长的意境。三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如此精髓,便是日本俳句了。下面是分享的日本古典俳句选,一起来看看吧。 渔线秋风水一泓(与谢芜村) かなしさや釣の糸吹く秋の風(与謝蕪村) 山是夕阳野是黄昏的菅芒(与谢芜村) 山は暮れて野は黄昏の薄かな(与謝蕪村) 愁不断步上山冈花草也是荆棘(与谢芜村) 愁ひつつ岡にのぼれば花いばら(与謝蕪村) 拾落穗漫步向向阳的方向(与谢芜村) 落穂拾ひ日あたる方へあゆみ行く(与謝蕪村) 旅中患疾梦犹在枯野游弋(松尾芭蕉) 旅に病んで夢は枯野をかけめぐる(松尾芭蕉) 古池蛙跃入水的涟漪(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松尾芭蕉) 菊花香奈良古寺众佛光(松尾芭蕉) 菊の香奈良には古き仏たち(松尾芭蕉) 唇齿含北风萧萧(松尾芭蕉) 物言へば唇寒し北の風(松尾芭蕉)

秋已深四下竟是无措人(松尾芭蕉) 秋深き隣は何をする人ぞ(松尾芭蕉) 瓜的土壤受朝露污的滴落散开而寒(松尾芭蕉) 朝露によごれて涼し瓜の土(松尾芭蕉) 静听蝉声磨入岩心(松尾芭蕉) しず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松尾芭蕉) 如何如何哑然花间吉野山(小林一茶) これはこれはとばかり花の吉野山(小林一茶) 几人阵雨中跑过濑田桥(内藤丈草) 幾人か時雨かけぬく瀬田の橋(内藤丈草) 白露残梦 现世虚幻 喻之皆太长 ——和泉式部 (郎君来会,才逢又别,譬如朝露,因赋此歌。) 春风无情吹落樱 梦醒依然意难平 ——西行法师:梦中落花 愿在花下死 如月望日时 ——西行法师 (杂歌。如月望日,指阴历二月十五日,满月,正是樱花盛开时。)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谐创作的影响_以松尾芭蕉作品为例

2008年第4期(总第110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 inorities(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No.4 Aug.200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3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 谐创作的影响 ———以松尾芭蕉作品为例 ●伍毅敏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禅;俳谐;顿悟;闲寂;物我;幽深玄远;极静;极动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8)04-0103-03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①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 禅,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其意译为“思维修”或“定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禅宗,即佛心宗。早在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中国的禅宗便开始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自此,禅宗才正式在日本打开了局面。之后,在镰仓幕府的扶植下,禅宗的影响迅速扩大,给日本文学及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启发和影响。 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俳谐,是日本韵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从记纪歌谣、长歌、连歌、俳谐连歌等日本韵文学的诗体形式发展而来,繁荣于日本江户时代。俳谐有特定的格式,它由发句和付句构成,发句为五、七、五的音数律,付句为七、七的音数律;或后者为发句时,前者则为付句。 在俳谐发展史上,有诸多有名的俳人及流派,如松永贞德开创的“贞门”,西山宗因创立的“谈林派”等,但松尾芭蕉的出现,把俳谐创作推向了顶峰。 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开创的“蕉风”,使俳谐从过去所谓放逸、机智、谐谑的游戏文风中解脱出来,升华到具有“寂(さび)”、“怜(しをり)”、“細(ほそみ)”等艺术特征的“纯文学”阶段。他的俳谐作品,形式看似简单,却常常透出一种幽雅深远的诗风。笔者认为,这与禅宗思想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关联。 在此,笔者拟以其作品为例,从禅文化角度对日本的俳谐文学重新进行解读。因此,我们姑且先从“禅”的特征谈起。 一、“禅”的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一)“禅”与自我 在佛教的宗派中,很多是主张依他力的辅助始得成佛,而禅宗讲求的则是完全依靠自我的力量。在禅门里有一警语:“念佛一句,漱口三天”。禅师们认为成佛见性是自家的事,靠别人帮忙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具足,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 (二)“禅”与知识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 301 3收稿日期:2007-12-15 作者简介:伍毅敏(1977-),女,广东湛江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日语教研室主任、讲师,中山大学日本文学硕士 。

高级日语 上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17课 音 翻译 试译

ダウンロードした後、すべての内容が見える。 都市自不必说,就连在日本的乡村,也缺乏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寂静。 在都市或在街市,假若希望求得深山内的静寂,沙漠中的无声,那大概是不可能的吧。不过,哪怕一处所在,片刻功夫,这样无声的空间与静寂的时间也不可得,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倘若在他国的话倒是有的。比如教会,清真寺,公园。正午时分的片刻光阴。抑或默祈的时候。可是,比世界上诸民族都更加热爱寂静的日本人,反而完全地被寂静所抛弃了。 日本人到底有多么热爱静寂呢,举出个例子话我大概要回想起万叶集里这样的句子:“风过疏竹音,入我夕阳门。”晚风吹拂,竹子响起微弱的树叶摩擦的声音。作者大伴家持正是侧耳倾听着这样的寂静。被这种被微弱的声音所吸引的心,是日本人所特有的。 他国的人即使听到了“蛙跃古池声”,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感触。但这样的声音,日本人却世世代代地玩味不已——不是因为发出了声音,而是因为其中的“寂静”。“拢山蝉鸣噪,或恐渗岩中”芭蕉听这样的蝉鸣,然后贴切了用一句“此乃悠然耳”作为俳句的前五字。 所谓静寂不是说完全无声的状态。声,以音响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出来,注入时间与空间中。声之为声,恰恰要画在“静寂”这张画布之上。同样,所谓的静,也是正是因为声音响起才得以成就的。水沸声支撑起茶室的沉静,悬桶的水声衬托了庭院的闲静。秋虫的鸣叫唤来了秋夜的清寂,炭火的火爆声催生了冬日午后的静谧。这样“声音”与“寂静”调和的地方,才是日本人爱居的空间,欣享的时间。

但是文明在进步,为了追上文明进步的节拍,静寂和我们反而疏远了。日本的都市,日本的农村,可以倾听“竹叶微响”的地方还有吗?——哪怕只有很少的地方,哪怕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可以恣意沉湎于寂静中的时间和空间。 正相反,我们所谓的文明,是用噪音代替了寂静。我们所谓的文化,不过是用扩音器将“风过疏竹”肆意地增幅罢了。日本的农村,为了生活方便建造了各种设施,以后也将继续建造更多。可是只有一点:“寂静的空间”除外。现代日本文明,仅仅是对制造静寂无能为力。 不,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根本没有想过要造就。因为被认为寂静的空间就是空白的空间,浪费了的空间。如同自然厌恶真空一般,现代的日本人讨厌静默。何止是讨厌,甚至是恐惧。所以只要有稍微安静的场所,就必然用噪音塞满。 这武器就是扩音器。地铁站,路口,公园,胡同,茶馆,饭店大厅,大学校园,乃至寺院,今时今日没有不存在噪音的所在。连岩石都能渗入的“寂静”的力量,已经渐渐从日本社会中,以文明之名而被放逐了。这样人们才能从无声的恐惧中被拯救,从静寂的不安中走出。 好了,只要能放下心来就行了。在所有的地方都加上噪音,怎么样?肯定不寂寞了吧。就这样,人人都被噪音淹没,并在其中休憩,安眠了。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热衷于制造声音,我们自己其实任何一种“音”都没有真正在倾听。即便想听,也听不了。那么,我们的周围,到底有怎么样的生活的声音呢? 偶尔,人们会怀念在黎明传到耳畔的卖纳豆人的吆喝,或是傍晚豆腐房召唤顾客的喇叭声。但是,说到底,人们所真正怀念的并不是吆喝或喇叭,而是通过倾听这种生活的声音所产生的宁静的乡愁。就是现在这样代表了宁静的乡愁声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夏目漱石 三十五首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东京人。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 留学英国。东京大学讲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发表小说《我是猫》 ,一时声名大著。同年辞教职,加入朝日新闻社。翌年发表自称俳 句小说的《旅宿》有脱离世俗、心境澄清的趋向。这种情趣,常反 映在俳句、汉诗、绘画上面。他热心写俳句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 在松山中学任教中,其时与正冈子规过从甚密,直到明治三十年(18 97)所写的俳句,数量颇多。他和子规是同龄人,曾受子规的影响, 注意子规所倡导的写实,但也发展自己浪漫气氛与洒脱畅达的特色。 子规曾赞其俳句雄健、真诚。夏目漱石后来写作俳句的热情减退, 从事创作小说,名作《明暗》是他的绝笔。新年福寿草花

开在光琳屏风注:福寿草乃日本特产。花黄多瓣,为贺春增添气氛。光琳即尾形光 琳(1658-1716)日本名画家。春马夫歌声处, 白发对暮春。注:小说《旅宿》载此句,指寂寞山村老太婆,几经岁月数着过路的 马。惟然耳边声, 春风吹马铃。注:广濑惟然是江户时代前期俳人松尾的门人。句写登山之后,景象 寂寥。似以惟然自况。春寒幕树, 挂着子季子的剑。注:春秋吴国季札给逝世的徐君赠剑的故事。人死转生鹤, 高洁又清和。注:此句有评论家认为浪漫幻想的离俗的格调,几乎不见能和它比拟 的秀句。粥味滴滴香, 春入胃肠。注:作者患胃溃疡,在伊豆修养圭疗养,病情好转,才得进粥食,有 苏生的喜悦。虻虫藏在茶花里, 正将落地时。注:此句抓住瞬间的感触,轻小的虻虫,伏在沉甸甸的山茶花蕊上行 将落地。谁住梅花从里, 幽幽的灯光。注:句写梦幻的诗境,如见《源氏物语》的画卷,充满着古典美。伫立抬头看,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第21卷——No.2. 2005 Vol.21. 收稿日期:2004-11-28 作者简介:郑宗荣(1975-),女,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禅宗思想与诗歌一直有着很深的因缘关系。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俳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俳句蕴涵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炼含蓄的禅宗思想。 关键词:禅宗;日本文学;俳句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5)02-0027-04 一、禅宗思想与诗 禅学是印度佛教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的产物。印度禅讲无我无心,以形式上的坐禅为主,行数息观,静心息念。所谓“禅”,是梵文“禅那”(Dhy āna )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一种旨在修定的方法。定,是“心一境性”或“专一所缘”,意思是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使心宁静,不受干扰。[1]随着禅的发展,人们声称禅的目的是传达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从而清除了堆积在禅的建设者的教义周围的一切表层的见解。所谓“表层的见解”,可以说是以民族心理的特殊性为基础的那些东西以及仪式、教典等等。禅要直接见到佛陀的精神。构成佛教的真髓的东西是般若(大智)和大悲。依靠般若,人可以超越现象的表现,见到事物的实在。若得到般若,我们能洞察生与世界的根本意义,而不单单为个人的利益和苦痛而思考、烦恼。若得到般若,大悲会自在地发挥作用,它将使“爱”不受利己主义的妨碍,恩泽万物。[2] 惠能开创的禅宗,脱离了印度禅学无穷无尽的有关本体的逻辑推论,以及厌世的生活态度和苦坐的禅定方式,变为真正中国式的禅宗了。禅宗对中国文化最大的影响来自六祖慧能“顿悟”的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在惠能眼里,外部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理解与认识全靠个人的慧根,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禅宗的这种认知哲学,与诗歌美的内蕴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之处。在禅的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首先发生了变化,向着静、幽、淡、雅,向着适意澹泊,向着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雪景寒林、寒江独钓、幽涧寒松,不但是写意画家喜爱的题材,也是诗人迷恋的意象。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描述山间景象:“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生与死在诗人看来无非都归于空灵。胡应麟说这首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4]在这样一种对人生的一切境遇不生忧乐心态的影响下,诗美最终趋于宁静、恬淡、超脱,自然的万物不过是诗人心灵的幻化,是他们传达个人感受、解脱自我精神枷锁的工具而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5]在禅的世界里,不仅山水田园诗歌吟唱着舒缓的歌谣,整个诗的文化也都充满了空灵的禅气。 自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以后,中国的禅宗便不断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 荣西(1141—1215年)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兴禅护国论》一书中。其基本哲学思想和中国禅宗一

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

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 导读:本文日语里有什么很美的词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日语里有很多很美的词,那么到底是哪些词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语里那些很美的词 意境: 侘寂(wabisabi):指一种经历岁月的洗礼,古朴而寂静的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幽幽余韵。 幽玄(Yuuken):日本古典文学艺术理念之一,隐藏不露,笼之于内,有一种关乎宗教、哲学的观念的神秘性和超自然性;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带有与隐微荫翳相伴的寂静;表达一种深奥难解,虚无缥缈之美。 空蝉(utsusemi):遁入无我之地,灵魂出窍的状态。 走馬灯(soumatou):词源来自汉语“走马灯花”,指有影绘装置的旋转灯笼。夏的季语。多见于形容过去的场景在脑中辗转徘徊,记忆暧昧朦胧的样子。 天象/日期: 三日月(Mikatsuki): 指阴历初三夜的月亮,或者是在这日前后两天的弓形弯月。特别指阴历八月初三的月亮。歌手绚香曾作同名曲,

传唱甚广。 朧月夜(oborotsukiyo):春天月色朦胧的夜晚。有自古传唱的同名歌谣。 星月夜(hosidukiyo):即使没有月亮也有满天繁星的夜晚。特别在远离闹市的郊区,夏天夜晚常常能看到满天星宿。 待宵(matsuyoi):农历8月14日,等待次日满月的夜晚。 季节/气候: 名残雪(nakoriyuki):冬春交接之际,似化未化的雪。 花筏(hanaikada) :落下后铺满水面的樱花,犹如粉色的小舟一样摇曳。 桜吹雪(sakurahubuki):樱花被风吹落,像雪花一般飞舞的场景。 花信風(kasinhu):春夏交际之时,告诉人们百花将开的风。就像带着花的信一样。 薫る風(kaoru_kaze):夏天从嫩绿中吹过,好像带来绿色香气一般的风。 木漏れ日(komorebi):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投下的点点金色,随着微风缓缓摇动。 蝉時雨(semizigure):夏天众蝉鸣叫,好像雨声一般。只要在日本度过一次夏天,就不会忘记那些在每个树木林荫的公园都会响起的夏日乐章。 夕立(yuudachi):夏日傍晚骤降,洗去炎热的雷雨。在俳句中是夏季的季语。

松尾芭蕉的俳句

松尾芭蕉の俳句 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今三重县上野市)。 俳谐总集《芭蕉七部集》(1736至1741年间出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芭蕉俳谐风格的变化和发展。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的作品被日本近代文学家推崇为俳谐的典范。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盛赞芭蕉是《万叶集》以后的“最大诗人”。至今,他依然被日本人民奉为“俳圣”。 俳句选 绵绵春雨懒洋洋, 故友不来不起床。 * 疲惫不堪借宿时, 夕阳返照紫藤花。 * 大竹林里明月光, 间闻杜鹃声感伤。 * 往日兵燹之地, 今朝绿草如茵。 * 炎炎赤日当头照, 萧瑟秋风席地梳。 * 奈良秋菊溢香馨, 古佛满堂寺庙深。 *

古池冷落一片寂, 忽闻青蛙跳水声。* 昔日雄关今不见, 秋风掠过竹桑田。* 芒鞋斗笠, 春夏秋冬又一年。* 飘游旅次病中人, 频梦徘徊荒野林。* 春雨霏霏芳草径 飞蓬正茂盛。 * 古池塘呀, 青蛙跳入水声响。*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 蚤虱横行, 枕畔又闻马尿声。* 新叶滴翠, 摘来拂拭尊师泪。* 犀川

月明如昼, 门前涌入潮头。* 今夜三井寺, 月亮来敲门。 * 深川冬夜有感 舟橹打浪声, 冰凝愁肠寒夜泪。* 茅舍买水 偃鼠喉润冰苦水。* 病中吟 旅中正卧病, 梦绕荒野行。 * 野马四吟 金屏画古松, 蛰居过冬。 * 开炉时, 瓦匠渐老鬓霜白。* 为某人折冥福 泪滴发烫声, 埋火将消冷。 *

乘此扫除日, 木工修理自家棚。 * 雪朝之鸟 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蝉 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银河 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枯树之鸟 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仲秋之月 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厌子之人 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古池 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明月 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日本俳句中有没有唐魄

日本俳句中有没有唐魄 俳句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短的诗。俳句古称俳谐,至近代始称俳句,一般认为其产生于室町时代(1336-1573)的中期以后。其源发于边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中的唐魄,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俳句中的唐魄介绍俳句作为世界上独特的短诗形式,表现日本人民在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产生的心灵感受,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精华。 松尾芭蕉俳句赏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 扑通一声响。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春雨霏霏芳草径, 飞蓬正茂盛。 绵绵春雨懒洋洋, 故友不来不起床。 晚钟钟声渐远,

花香慢慢弥漫上来 “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生于伊贺上野。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芭蕉在贞门、谈林两派成就的基础上把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个性的庶民诗。他将以前以滑稽突梯为主、带有游戏成分的俳句提高到严肃的、以追求诗的意境美的作风上去。芭蕉的诗风可以用“闲寂风雅”四个字来概括。 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过闲寂的独特表现力来产生艺术的风雅美的:“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扑通一声响。”这首俳句描写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四周闲寂的静与青蛙跃入池塘的动完美的结合了起来。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静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会恢复平静。表面上是无休无止的静,内面却蕴含着一种大自然的生命律动和大自然的无穷的奥妙,以及作者内心的无比**。飘溢着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韵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这首俳句了有了明显的生活气息,但是那股子闲寂依旧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芭蕉还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抒情美文:爱如蓝

抒情美文:爱如蓝 导读:爱如蓝 浅夏的风轻轻地拂过脸颊,深呼吸,我似乎嗅到了的花香、还有新雨过后泥草的芳香。满树满树的槐花一串串缀满枝头,空气中流淌着清香的味道。一朵花的开放,一树翠绿的长成,生活的美好,是在我们的等待中,一点一点接近我们。借一场花事,让心在大自然中隐居,与花草树木相亲,与明月清涧相邻,看时光沿着欢快的小溪叮叮流淌。 清晨,一米阳光柔柔的挤进我的窗台。院子里的小鸟儿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在约我去陌上看花,去山涧听溪。诗意的季节,总会怀着诗意的念想。穿过细雨的温润,走在浅夏的风中,将浅浅的烦忧摊开,听一曲曼妙的音符,穿透时空,让笔下的墨香渲染着婉约情愫。 初荷映素心,不语诉真情。用一颗清风洗过的尘心,把内心深处的丝丝眷念,谱成一首淡雅芬芳的诗篇。折流云为笔,研落红为墨,在花香里铺开素笺,在温情的季节里,描绘光阴赋予我们的美好。 每一天,我都微笑着,遇见更好的自己,我的心是一座城,藏有春的花朵,夏的绿叶,秋的落红,冬的白雪,还有那些来自岁月的点滴。 如果,用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每一份感动,来品味这如诗如画的夏天,心湖深处定会绽放出清雅的蓝莲花,那么,我们前行的路上就会风清月白,碧水涟涟……

园子几朵蓝色的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即便阴沉沉的天空没有一丝蓝的色彩,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蓝色的钟情与向往,记得故乡原野上那些盛开的野兰花,记得奶奶头上的那个褪了色的蓝围巾,记得第一次去海边,那一望无际的蓝…… 诗人蓝朵说,蓝是生命绿的延续,是天空,是大海,是一个人的心胸。蓝,是一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思念,我期望生命如蓝,我渴望爱如蓝,蓝色,带着一点儿忧伤,也深藏着希望,我在蓝色的爱里,让灵魂得到救赎。 看过日本俳句里的一句话,说蓝色为深渊色。“牵牛花,一朵深渊色。”读来好美,小小的牵牛花何尝不是平凡朴素的美,那是一朵落在尘埃里的蓝色,一朵落在深潭里的蓝色。那是自然的色彩,如山涧蓝般的在心底煜煜生辉。 喜欢一个人走在河边的小路上,遥望还是一望无际的绿,绿如蓝,那是爱的期冀,是生命的色彩。浅夏的风絮絮的吹来,像蓝天写给白云的诗句。清清的河水,听懂了风的叹息,想象着在河那边的芳草地里,有悦耳的箫声飘过天边的心际。驻足于野蓝花的岸上,相信那花香,就是有情人在月夜思念的呼吸。 喜欢浅浅的思念,喜欢淡淡的回味,那些馨怡而朴素的时光,有栀子花残留的暗香,温暖着内心的柔软和眷恋。我会在安静的午后,静静地想念,那些写过的诗句,那些一起走过的盈欢,都是岁月赠予我的美丽。缘,多么美好的相遇,我会把你珍藏在心里,一直,一直。

日本俳句

日本俳句、和歌对小诗派的影响 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上世纪初叶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形式多样化探索的结果。 中国小诗运动在1921年至1925年曾盛行一时,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由于小诗派不少作者脱离时代,诗作没有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直白浅露,1925年后,小诗逐渐衰落。 小诗的定义可以界定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讲究韵味,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表现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人生的哲思,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生动形象,细腻有味,诗意隽永。 小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言简意赅。小诗是一种短诗,从规模上讲,它限制在一个诗节,五行以内。它要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模要求的短诗就是小诗了,小诗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特征要求。 第二、讲究音律,韵味悠长。小诗要讲究音律。只有讲究音律,才能使小诗产生音乐美,才能韵味悠长。这个要求,不仅表现在韵脚上,

还表现在小诗内部的节奏感上,这就要求小诗创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第三、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生动形象。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是小诗的重要特点。小诗拒绝空洞的呼喊,拒绝单纯的词语的堆砌。如果连一个深刻刻画的意象都没有,这样的诗不是小诗。小诗用意象构造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诗情画意。 第四、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小诗通过意象刻画、意境营造以具有音乐美感的三五诗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感,寄寓诗人人生的哲思,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读一首小诗,就是一程情感共鸣的心灵感动之旅,就是一程心智触动的心灵感化之旅。 季羡林先生在198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本,“为什么独独新诗不发达呢?介绍到中国来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长篇、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有一点,古代俳句数量颇多,但是几乎一首日本新诗都没有。在日本本国新诗歌也不受到重视,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新诗人,这个问题不是也同样有趣而值得探讨吗?” 在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中,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新诗(白话自由诗)不是不发达,重要的著名的新诗人很多(如北村透谷、岛崎藤村、北原白秋等),译介过来的日本新诗也不少,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曾大量地翻译过日本新诗。仅在1920年,周作人、郑伯奇、郭绍虞等人就分别翻译并发表了贺川丰彦、生田春月、崛口大学、石川啄木、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白话新诗。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作为俳圣,其地位跟我国诗圣李白一样。他的俳句可谓是句句入心。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松尾芭蕉,一起来看看吧。 一、茅屋有感:长夜充耳闻,风打芭蕉雨打盆,辗转梦难寻 二、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 三、蝉声:寂静似幽冥,蝉声尖厉不稍停,钻透石中鸣。 四、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五、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六、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七、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八、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九、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十、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十一、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 十二、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十三、飘游旅次病中人,频梦徘徊荒野林。 注:以上罗传开译 十四、雪朝之鸟: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十五、蝉: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十六、银河: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十七、枯树之鸟: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十八、仲秋之月: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十九、厌子之人: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二十、古池: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二十一、明月: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二十二、道旁朝颜花: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二十三、樱花: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二十四、春归: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二十五、旅途:旅途今卧病梦见在荒原。 二十六、小虫:我室蚊虫小宜哉待客人。 二十七、最上川: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二十八、牵牛花: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二十九、富士之风: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三十、蝉声: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三十一、春霞:掩映春霞里无名山也奇。 三十二、今秋已十霜,却指江户是家乡 三十三寂寞里,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或: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或: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三十四、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三十五、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日本俳句

(一)音频 日本俳句朗诵、中文字幕日文拼音 (二)日本俳句简介 1.定义: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 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从音频中我们可以听出,这是对偶的诗句,这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2.连歌与俳谐(起源): 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3.特点 俳句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季语。(ppt上举例但不用念出来,一带而过)但也有一些无季语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4.代表人物: 俳谐三祖: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松尾芭蕉——谢芜村与小林一茶。(图片) (三)日本俳句名家介绍——松尾芭蕉 (四)俳句和中国诗歌的对比 1.内容对比 2.格式体裁对比 3.联系与发展 创新:刚才的那首芭蕉的《古池》(青蛙噗通)娴熟的运用了以声显静的文学手法,可以说是日本俳句文学的一个重大创新;其二,引禅入俳也是其一大创新,,与中国唐宋时期佛教盛行有很大关系。宗教思想作为最高层次的文化对中日两国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第三,日本诗人写生活情趣的俳句增多,意在雅俗共赏,贴近百姓,恐怕与中国市民文学的倾向不无关系。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隋唐时期便开始的文化交往。俳句更是文化上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和创新以及文化交流的价值。

日本俳句PK中国唐诗沈文凡教授的专业阐析

日本俳句PK 中国唐诗沈文凡教授的专业阐析 | 编者按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工夫,包罗面很广,其中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诗国江西”开办之初,即有此志,经较长时间的策划,现在,方向基本明确。今后,我们将着力推出与诗词关系较密切、以传统文化信息量较大为特色的文章。对我们支持很大的吉林大学古代文学博导沈文凡教授近年出版《唐诗接受史论稿》(论文集)一书,余恕诚教授在序言中评价其“为唐诗接受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为后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资源” ,田恩铭教授撰文认为其该书对于唐诗接受史研究空间作了三个维度的拓展,其中第二个维度是效拟模仿研究,第三个维度是域外唐诗接受研究。这恰好与我们的期望高度吻合,为此我们约请沈教授授权“诗国江西”选推部分专文。沈教授慷慨地允诺并惠寄来原文。首先推送的是沈文凡、陈晓雷合撰《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一文(收入《唐诗接受史论稿》271—280 页)。日本俳句深受唐诗影响,但又与唐诗面貌迥别,读此文可大大拓宽我们的视野。原文是纯文字版面,我们选配了若干图片,图片源自沈教授朋友圈。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作者/沈文凡陈晓雷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打开唐人的诗卷,会看到各种丰富的思想在闪现着灿烂的光芒。同时,唐代这种辉煌的成果也深远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而日本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风俗

等方面有意地借鉴中国的先进思想,在文学方面,日本的俳句也汲取了唐诗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等,同时二者的差距也是显著的。作为世界上最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俳句对世界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就像唐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一样,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以唐诗和俳句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来探求中日诗歌所体现出的差异。 1 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中日交流非常频繁,也就给两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气象,中国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加速了日本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唐代社会繁荣的景象,吸引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其它周边国家纷纷效仿,于是,为了更加直接地学习唐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成果,日本政府决定派出遣唐使团赴唐,其中也包括留学生、学问僧等。他们抵唐后,“一方面致力于考察唐王朝的典章制度,以之作为有助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的‘他山之石' ;另一方面则如饥似渴地吸收唐王朝的灿烂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及音乐、绘画、舞蹈、诗歌等各种文学艺术。”(肖瑞峰《日本汉诗发展史》)其目的不只是为了寻求解决军事争端的方法,也不只是为了获取直接地经济利益,而是以汲取唐朝的文化为他们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从公元630 年至894 年的约260 年间,日本先后共任命19 次遣唐大使,其中两次任命后因故未能成行,一次为迎接遣唐使回国而派遣的。‘迎人唐使' ,三次为送唐朝使节回国派遣的‘送唐客使' ,每一次使者的人数不同,多者往往数百人。”(沈文凡《日韩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在唐代的诗歌创作》)遣唐使大多是选拔擅长诗文的好学之士充当,其中晁衡(即阿倍仲麻吕),由于汉文化修养很高,加之善于刻

日本的耳朵部分

日本的耳朵(部分)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是芭蕉的名句。不用说,这首俳句的主角是音响。可是,如果这是“扑腾”或“扑通”一声,就太没有情趣了。这像从这首俳句去联想青蛙跃水,碧波荡漾的绘画一样,很可笑。我们的感性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被污染了,用这种浑浊的感性来享受这首俳句是很滑稽的。 这样说吧,我们不必一定要看见古池或青蛙,有一个世界是只属于耳朵的。青蛙跃入水中的声音,短暂的余韵。耳膜追寻那若有若无难以捕获的音响,最终与一片无限静寂相遇。这片无限静寂是缺不了“古池”这个词的。 芭蕉的耳朵还产生了【万籁闲寂蝉鸣入岩石】这样的俳句。能听到蝉声“入”岩石的耳朵一定是与众不同的。蝉大概是油蝉或樱蝉。夏天在山中听到它们高声鸣叫,这是绝对称不上“万籁闲寂”的。可是,等你习惯它,就像习惯自己的耳鸣一样时,你就再也不会在意这一片嘈杂。无意中,夏蝉的噪声远去,静寂在四周展开。只是,当你有意去思想这片静寂时,蝉声立马会出现并贴近你的耳膜。只有熟知这种“无意”和“有意”、“远”和“近”,我们才会被【万籁闲寂蝉鸣入岩石】这样的句子压倒。芭蕉的耳朵实在的捕捉住了这种远近感,他的耳朵还区分出了凡人听不到的蝉鸣在岩石上的丝丝回荡。 从这些俳句里我们可以窥视到芭蕉是怎样感受声音的。我们这些喜爱芭蕉的人通过这种感受,开始和日本旧来古时的耳朵对话。这是一只能够沉浸在某个声音里的耳朵,或者说是知道闲寂的紧张感的耳朵。这只耳朵和产生现代音乐的欧洲耳朵,还有爱好打击乐激动回响的东方耳朵迥然不同。它具有某种独自的感性。 这种感性可以从梵钟里找到佐证。多山的日本,钟声像雾那样漫过山谷,带着漩涡被吸入无限的空间。庙里的僧人,在那钟声即将消失的瞬间,敲响另一声。这里,节奏是缓慢的;我们欣赏的,不是钟被敲响的那一刻,而是响后的袅袅余音。 精通欧洲事物的友人户田邦雄说,欧洲各地教会敲钟的方法和日本不同。经他提醒,我也在电影里看到了几回,他们是手抓绳子像爬在上面一样敲钟。他们的动作很敏捷,有时一个人要在几根绳子之间来回穿梭敲响许多钟。因为钟有不同的音阶,耳朵必须时刻注意那敲响的瞬间。 话说回来,青蛙入水、蝉声等等,自然的声音往往是单一的。当然,也有像【芭蕉秋风木桶雨声夜】这样包含着多种声音的俳句。即使这样,芭蕉的耳朵也并没有被秋风(台风)剧烈的声响所俘获。它听着的是雨水滴在木桶里的声音。可以说,那是 一只动中取静的耳朵,或在多样中独喜 单一的耳朵。而且,这种对单一的追求是那么的彻底,有时就像芜村的俳句【春海终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俳句和和歌都是日本文化的精髓,相当于古诗词在我国的地位。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从长短区分】 一般认为以575的形式写成的是「短いほう」,以57577作成的是「長いほう」。而“长的”那种就是短歌。 在古代日本,和歌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特别长的称为「長歌」,有些57577形式的和歌比长歌要短,所以称之为短歌。但是后来长歌就渐渐衰落了,只剩下短歌流传至今。 俳句和川柳是相隔几个时代才出现的。短歌虽名为“短”,但是和俳句、川柳相比,字数还是挺多的。也就是说,文末音节是77形式的就是短歌! 【看有没有季语】 短歌可以从字数上看出来,接下来就说说俳句和川柳怎么分吧。最常用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诗歌里有没有“季语”。 所谓“季语”,就是指代特定季节的词语。句中带季语的就是俳句了。可以说,季语是俳句的灵魂,而对于短歌和川柳则是可有可无。季语所代表的季节是五季:春夏秋冬和新年。翻看一下《岁时记》就能知道各个季节都有哪些季语了。 但是季语有千百种,想一眼就认出来也不容易,所以得多加留意。

比如说, 像「髪洗う」(夏)、「猫の恋」(春)这样晦涩难懂的季语就有很多。要分辨出季语可是相当有难度的呢。 记住了,有季语的就是俳句! 【上班族or好茶?】 来看两句575的诗歌: ①「宝くじ当たれば辞める」が合言葉 ②水切りは銀河を走る小石かな 读过之后,你觉得哪句更为幽默诙谐呢? 实际上,①句是第25届上班族川柳大赛的冠军作品,②句是在第22届好茶新俳句大赛中获得文部科学大臣将的作品。 明白了吧?惹人发笑或带有讽刺意味的就是川柳,反之则为俳句。而这两个大赛也是知名度听过的,日本人也喜欢称之为「サラリーマン川柳」和「お~いお茶俳句」。 在找不出季语的时候,可以从有没有笑点或者幽默讽刺这些方面去入手。 一言蔽之,搞笑的就是川柳! 知识拓展和歌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歌人

日语100个常用语法

1.~ます、~ました、~ません、~ませんでした、动词+ます、名词、形容词+です 2.名词(时)+に 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面接助词“に”,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不以数字表示的时间不用接“に”。 注意:助词“に”后面必须接动词,不能直接接“です”。 3.名(场所)+ヘ行きます去~ 来ます来到~ 帰ります回~ 当谓语表示向某一地点移动的动词时,用表示场所的名词接助词“ヘ”来表示其移动的方向。 4.疑问词+も~ません 表示全面否定疑问词代表范围内的事物。 疑问词:どこ(ヘ)、だれ、なに等 5.名词+を+他动词 助词“を”表示他动词得目的或对象。 6.名(场所)+で 表示动作的场所。 7.“なん”和“なに” (1)后面所接单词的第一个发音为“た”、“だ”、“な”行时,用“なん” (2)后面接量词或相当于量词的词汇时,用“なん” (3)除(1)、(2)外,用“なに” 8.动词+ませんか 9.动词+ましょう 在积极劝诱及邀请积极响应时使用。

例:ロビーで休みましょう。 10.名(工具、手段)+で 表示动作的手段和方法。 例:はしでごはんを食べます。 11.名(交通工具)+で乘~ 表示交通手段和方法。 例:電車で行きます。 12.(1)名(人、公司、国家等)+に+名+をあげます给~ 貸します借~ 書きます给~写~ かけます等给~打~表示给与对方~。 例:会社に電話をかけます。 (2)名(人、公司、国家等)+に+名+を習います从~学习~ からもらいます 等从~得到~ 表示事物及信息的出处。 例:わたしは会社から時計をもらいました。 13.もう:表示“已经~”的意思。 まだ:表示“还没有~”的意思。 注意:“まだ”的句子谓语不能使用表示过去了的事情的动词。 14.い形容词(い形) 全部以“い”结束(“い”前面音节为“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的音) 15.な形容词(な形) 以“い”以外的音,或“え段”的音加“い”结束。 例:静かな、有名な、きれいな、嫌いな

【电子书必备】《台湾-半半微型诗》

【电子书必备】《台湾-半半微型诗》.txt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电子书必备】《台湾-半半微型诗》 《暮》 (一) 春色从矮墙跳了下来 追着黑猫 消失在巷口一盏亮起来的眼睛里 (二) 一朵朵夏天匆匆飘过 留下落日 沉浮在咖啡杯里 《晨阳》 乃浓缩成一朵艳红的扶桑花 竹篱笆上晒着 春 《夜的小巷》 有一只猫的眼底还有一只猫的眼底还有…… 孤寂复制的孤寂涨满一颗小小的 春 《炼》 别让他们把我给烧过头了 让春天还能找到 灰烬里几粒可以发芽的文字 《无诗的夜晚》 关掉文字的灌溉 诗乃枯 萎如垂在树梢的暗月 《春晨》 草绿了花开了鸟儿叫醒了一堆阳光 整条小巷都已押了韵 诗,还没起床 《乐山大佛》 江水流过蝉声流过美丽的朝代一个个流过 一尊大佛 从我眼底静静流过 《春天早晨》

阳光睁开一个个露宿草尖上的梦 慵懒的花 蜷在眼底不愿醒来 《春雨》 不写诗的天空终于软化了态度 开始播种 用绵绵的明细体 《瑜伽》 山路一呼一吸一呼一吸 心,随着返乡的花香 柔软成春天 《画家》 把天空画成脚 花画成鼻子 其余的留给眼睛扮成春色 《今夜星光灿烂》 抽掉你藏在鼻孔的大提琴抽掉你的桨让你的梦 搁浅在我的臂弯 《宣纸》 一张全开的日子 没有山山水水 没有落款 《熬》 就捡些带木的字来烧吧 寒夜漫长 或许能烧出一些温暖的诗来 《拆危楼》 对付一首老诗不必 晓以大义,不必引经据典 轰然倒塌的历史从来不长尘烟 《听溪》 情愿曲成一湾柔情 躺在你怀抱 细数夏日午后的呢喃 《喝茶》 遁入蝉声里 静观 夏日如何在茶壶里翻滚 《打不开中微论坛》 逃过病毒吞噬的诗句 一一在博客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