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

水解酸化池计算书

1.1设计基础数据

1.1.1设计规模

本工程建设总规模为4.0万m3/d,一期建设规模为2.0万m3/d,设2组,单组处理能力为1.0万m3/d,Kz=1.49。

1.1.2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2设计计算

1.2.1尺寸计算

池容V= Q·HRT(平均停留时间HRT取7h)

=10000÷24×7

=2916m3

有效水深h取5.5m,则单格池子表面积为;

A=V/h

=2916÷5.5

=530m2

设池宽L取24m,则池宽B=A/L=530÷24=23.02,

取B=24m;

则水解酸化池相关设计参数为:L=24m、B=24m;

V=24×24×5.5=3168m3,HRT=3168÷(10000×24)=7.60h。

1.2.2上升流速核算

v=Q/A=V/(H·HRT)=H/HRT

=5.5÷7.6=0.72m/h(符合要求)

本设计单体:单组水解池酸化池有效容积为3014.4m3,水力停留时间7.24h,上升流速0.76m/h。

符合规范要求。

1.2.3配水器

采用配水器分级均匀配水,各格水解池的配水器采用DN300的玻璃钢管分别与混凝絮凝初沉池出水管相连。经二级配水器分出四根DN200的玻璃钢配水管分别与三级配水器相连,经三级配水器采用DN75的PE管进行均匀配水。

1.2.4出水收集计算

出水采用钢板三角形堰,设三角形堰板角度为90°,堰上水位深度为0.022m,则:

单齿流量q=1.4H2.5=0.0001005m3/s,

齿个数n=Q

/q=1.49×10000÷86400÷0.0001005

max

=1716

则共设16条三角出水堰,每条长18m,每条堰设齿119个,单齿宽150mm,靠池壁一侧堰板宽75mm,核算三角出水堰长L=150×119+75×2=18000mm,总齿数n=119×16=1904个。满足设计要求。

超高h取0.5m。

1.2.5排泥泵选型计算

(1)扬程计算

泵站最低水位:302.15m ;

储泥池最高水位:309.30m ;

静扬程:H st =309.30-302.15=7.15m 。

L=105m,i=0.03472

沿程水损Δh=105×0.03472=3.65m

局部水损:∑h=0.2Δh=0.73m

富裕水头取1.5m

水泵扬程H P = H st +Δh+∑h=7.15+3.65+0.73+1.5=13m

(2)流量计算

参照初沉污泥计算:

012500.5100001000(1)1000(197%)1000P C Q Q P ηρ

??==--?=41.7 m 3/d 其中0C =250mg/L

沉淀效率η=50%;

规模为Q=10000 m 3/d

含水率P 1=97%

污泥密度ρ=1000kg/ m 3

当产生泥量在0.5h 内排至浓缩池, 水泵流量为41.7/0.5=83.3 m 3/h 本设计取Q=100 m 3/h ,同时控制两组水解酸化池不得同时排泥。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案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案 一、各类指标参数 1、理论运行控制点:水力负荷(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浓度、污泥回流、B/C。 2、日常主要检测指标:进出水流量、进出水COD和BOD、DO、污泥浓度、PH、SS、SV30、氨氮和总磷总磷(如有要求可检测)、水温(如有要求可检测)、微生物镜检。 3、主要涉及的设备材料:进出水泵(自流方式此项没有)、污泥回流泵、潜水搅拌机或其它同功能推流器、填料。 4、主要涉及的水质监测设备(如无在线检测设施时可参照): 1) 实验室物化检测设备见附件检测方法中设备要求 2) 涉及到的电子检测设备:流量计、便携式DO检测仪、COD测定仪、氨氮和总磷总磷测定仪、温度计、微生物镜检设备。二、调试前准备 以下各项在无特殊情况下均为同时进行,无主次之分。 1、项目水检测: 1)主要摸查现场排水情况,主要包括现阶段排水量、满负荷排水量、排水周期、各车间或者工业单元排水点、降雨等天气对于排水的影响。

2)与甲方协调,将日常水质监测设备就位。在带泥调试之前,将进水水质检测完毕,其中包括COD、BOD、PH、SS、水温、氨氮和总磷总磷,以及本项目其它主要去除指标。 2、与甲方协调确定污水处理站调试结束后的运行人员,并进行一些前期相关培训。 3、对本项目设备设施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建议用清水进行试车。 4、联系接种污泥,以确保污泥接种前进场。再联系时,要充分考虑余量,以防突发事件时无污泥可用。 5、与甲方单位协调,确定所需公用工程的情况,包括水、电、蒸汽(如有要求)等。 三、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 总的原则为源污泥的活性再生,水质的适应,定向提升负荷驯化。 1、种泥选择原则: 1) 本项目如有污水处理,原有污泥接种为最优选择。 2) 可选择附近相近生产的企业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3) 可选择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4) 以上都没有,则要选择没有重金属、毒性,且生化活性相对高、进水COD、BOD低于本项目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培养。

水解酸化池计算

3.3水解酸化池 3.3.2预去除率 表3-2 调节池预去除率表 3.3.3池体积算 最大设计流量:Q max =180.5m 3/h 1.有效容积V :V=Q max t=180.5×5=90 2.5m 3 t :停留时间,取 5 h 。 取池有效高度H=5.5m ,其中超高0.5m ,则有效水深h=5m 。 池面积2V A= =180.5m h 取池宽B=7m ,则池长A L==25.8m B 2.上升流速校核:h 5 v= ==1m /HRT 5 h (在0.8-1.8m/h 内) 3.3.4布水配水系统 1)配水方式:本设计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为了配水均匀一般对称布置,各支管出水口向下句池底约20cm ,位于所服务面积的中心。 查《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实例》其设计参数如下: 管式大阻力配水系统设计参数表

2)干管管径的设计计算 Q max =0.05m/s 去干管流速为1.4m/s,则干管横切面积为: 20.050.0361.4 Q S m v = == 所以管径0.214mm D ==m 取D=220mm 校核:22 440.05 1.32/0.22 3.14 Q Q v m s S D π?= ===? 在1.0~2.5m/s 范围内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选用DN=350mm 的钢管 3) 布水支管的设计计算 去布水支管的中心间距为0.45m ,则支管的间距数为18400.45 n ==个 支管数为(40-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78根 每根支管的进口流量0.116 0.0014978 q = =m 3/s 所以采用管径为DN30mm 的布水支管,则流速为 22 q 440.00149v= 2.09/S 0.03 3.14 q m s D π?===? 介于1.5~2.5m/s 之间 每根支管的长度为:140.52 6.522 B d l m --?= == 4)出水孔的设计计算:一般孔径在9—12mm 之间,本设计选取12mm 孔径的出水孔。出水孔沿配水支管 中心线两侧向下交叉布置,从管的横断面看两侧出水孔德夹角为45°。又因水解酸化池的横切面为35m 2,取开孔比为0.2%,则孔眼总面积为:22800.2%0.56S m =?= 又因为配水孔眼为 12mm,所以单个孔眼面积为 2 2 53.140.0107.851044 i d S π-?===?m 2 所以孔眼数为 50.5671337.8510-=?个,每根管子上有孔眼 7133 91.578 =个 取92个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

水构筑物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专业: _____ 环境工程 _________ 班级:环工1211 ________ 题目: _____ 水解酸化池 _______ 指导教师:黄勇/刘忻 姓名: _______ 姚亚婷_________ 学号:1220103136 _________ 2015年1月3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1水解池的容积 (1)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1) 1.3配水方式 (2) 1.4堰的设计 (2) 1.4.1 堰长设计 (2) 1.4.2 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2) 1.4.3 堰上水头h1 (3) 1.4.4 集水水槽宽B (3) 1.4.5 集水槽深度 (3) 1.5进水管设计 (4) 1.6出水管设计 (4) 1.7污泥回流泵设计计算 (5)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1.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 V K z QHRT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3; K z——总变化系数,1.5; Q ---- 设计流量,Q=130m3/h; HRT ——水力停留时间,设为6h; 则水解酸化池容积为V K Z QHRT =1.5*130*6=1170m3, 水解池,分为2格,设每格水解酸化池长18米,每格的宽为6.5m, 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5m,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8*6.5*5=585m3 设超高为0.5m,则总高为5.5m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H=5.5m;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如下: Q V H

式中: A HRTA HRT 上升流速(m/h); Q 设计流量,m3/h ; V 水解池容积,m3; A 反应器表面积,m2; HRT——水力停留时间,h,取6h; 则v=5.5/6=0.92(m/h) 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0.5 ~1.8m/ h ,符合设计要求 1.3配水方式 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200mm,均匀布置在池底,位于所服务面积的中心。 1.4堰的设计1.4.1堰长设计 取出水堰负荷q' =1.5L/(sm)(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式中:L——堰长m; q 出水堰负荷,L/(s m),取1.5L/(s m); Q'--- 设计流量,每格流量为0.018m3/s; 则L Q -M0 12m,取堰长L 12m。

水解酸化池调试方案

水解酸化调试方案 本方案主要按照各类指标参数、调试前准备、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项、突发事故异常状况的解决对策等五个大方面进行制定。 一、各类指标参数 1、理论运行控制点:水力负荷(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浓度、污泥回流、B/C 2、日常主要检测指标:进出水流量、进出水COD和BOD、DO、污泥浓度、PH、SS、SV30、氨氮和总磷总磷(如有要求可检测)、水温(如有要求可检测)、微生物镜检。 3、主要涉及的设备材料:进出水泵(自流方式此项没有)、污泥回流泵、潜水搅拌机或其它同功能推流器、填料 4、主要涉及的水质监测设备(如无在线检测设施时可参照): 1)实验室物化检测设备见附件检测方法中设备要求 2)涉及到的电子检测设备:流量计、便携式DO检测仪、COD测定仪、氨氮和总磷总磷测定仪、温度计、微生物镜检设备。 二、调试前准备 以下各项在无特殊情况下均为同时进行,无主次之分。 1、项目水检测: 1)主要摸查现场排水情况,主要包括现阶段排水量、满负荷排水量、排水周期、各车间或者工业单元排水点、降雨等天气对于排水的影响。2)与甲方协调,将日常水质监测设备就位。在带泥调试之前,将进

水水质检测完毕,其中包括COD、BOD、PH、SS、水温、氨氮和总磷总磷,以及本项目其它主要去除指标。 2、与甲方协调确定污水处理站调试结束后的运行人员,并进行一些前期相关培训。 3、对本项目设备设施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建议用清水进行试车。 4、联系接种污泥,以确保污泥接种前进场。再联系时,要充分考虑余量,以防突发事件时无污泥可用。 5、与甲方单位协调,确定所需公用工程的情况,包括水、电、蒸汽(如有要求)等。 三、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 总的原则为源污泥的活性再生,水质的适应,定向提升负荷驯化。 1、种泥选择原则: 1)本项目如有污水处理,原有污泥接种为最优选择。 2)可选择附近相近生产的企业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3)可选择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4)如以上都没有,则要选择没有重金属、毒性,且生化活性相对高、进水COD、BOD低于本项目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培养。 5)另外湖泊底泥、各类粪肥或化粪池的底泥也可以用于接种污泥,但各类污泥中均不应当有太多的砂子。 以上种泥选择后,培养难度是依次增加的,所以必须与甲方单位和相应部门沟通好,以免拖延工期。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编号:SM-ZD-71033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 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本项目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平流式隔油池(全套图纸)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 设计》 设计计算书 班级:环工1221 姓名: 学号: 设计题目:平流式隔油池(共壁)日期2016 年1月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二、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 Q =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 s 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淀池选取的流量≧100 m3/h)每位同学可选取一个流量下的某个构筑物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中要选取上述不同构筑物的典型水力停留的时间和负荷,得出相应构筑物的有效容积,考虑合适的构筑物座数,按第二条中的要求,选择一座或一组构筑物进行设计绘图。 设计相同构筑物并采用同一型式者应选用不同的设计流量。 2、构筑物池壁厚用200-300mm,池底用300mm,渠道、隔、挡板壁厚用100-150mm;走道宽700~800 mm;进、出水管道视构筑物及设计流量大小采用

水解酸化池池体和出水堰设计计算

水解酸化池池体和出水堰设计计算 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 QHRT K V Z =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 3; z K ——总变化系数,1.5; Q ——设计流量,m 3/h ;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3 45655.1m V =??= 印染废水中水解池,分为4格,每格的长为2m ,宽为2米,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3m ,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6m 3,4格的水解池体积为48m 3。 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m H 4=;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 系如下: HRT H HRTA V A Q = = = ν 式中: ν——上升流速(m/h ); Q ——设计流量,m 3/h ; V ——水解池容积,m 3; A ——反应器表面积,m 2;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67.06 4h m ==ν 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h m /8.1~5.0=ν ,ν符合设计要求。 3配水方式 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 ,均匀布置在池底。 4进水堰设计 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s m h m Q /00035.03600 4/53 3 ' =?=; 4.1堰长设计 取出水堰负荷)/(2.0' m s L q ?=(根据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7.1m s L ?)。 '' q Q L = 式中:L ——堰长m ; ' q ——出水堰负荷,)/(m s L ?,取0.2)/(m s L ?; ' Q ——设计流量,m 3/s ; 则75 .12 .01000 00035.0' ' =?= = q Q L m ,取堰长m L 2=。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水解酸化池运行方案 一、水解酸化池运行原理 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不同。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工业废水,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二、水解酸化池处理过程 1、厌氧生化处理的概述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厌氧生化处理过程: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1)水解阶段 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 发酵可定义为有机物化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乙酸阶段

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甲烷阶段 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2、水解酸化分析 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巨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在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例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质酶水解为短肽与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水解过程通常较缓慢,多种因素如温度、有机物的组成、水解产物的浓度等可能影响水解的速度与水解的程度。 酸化阶段,上述小分子的化合物在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发酵细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严格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的组成取决于厌氧降解的条件、底物种类和参与酸化的微生物种群。 三、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培养 酸化水解池污泥培养比较慢,主要保证营养物均衡;水解酸化池污泥考虑接种其他类似造纸厂的生化污泥,或是逐渐的将好氧池内的剩余污泥定期的排入水解酸化池,采用此方法接种的污泥所含的微生物能较快的适应环境,缩短驯化周期。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环境要求及影响因素 1、pH值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书(免费)

免费的 目录 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1) 1.1水解池的容积 (1) 1.4.1堰长设计 (2) 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2) 1.4.3堰上水头 h (3) 1 1.4.4集水水槽宽B (3) 1.4.5集水槽深度 (3) 1.4.6进水堰简略图 (4)

1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1.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 QHRT K V Z =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 3; z K ——总变化系数,1.5; Q ——设计流量,m 3/h ;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345655.1m V =??= 印染废水中水解池,分为4格,每格的长为2m ,宽为2米,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3m ,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6m 3,4格的水解池体积为48m 3。 1.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m H 4=;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如下: HRT H HRTA V A Q === ν 式中: ν——上升流速(m/h ); Q ——设计流量,m 3 /h ; V ——水解池容积,m 3; A ——反应器表面积,m 2 ;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67.06 4 h m == ν 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h m /8.1~5.0=ν,ν符合设计要求。 1.3配水方式 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 ,均匀布置在池底。 1.4进水堰设计 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s m h m Q /00035.03600 4/533' =?= ; 1.4.1堰长设计 取出水堰负荷)/(2.0'm s L q ?=(根据《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7.1m s L ?)。 '' q Q L = 式中:L ——堰长m ; 'q ——出水堰负荷,)/(m s L ?,取0.2)/(m s L ?; 'Q ——设计流量,m 3 /s ; 则75.12.01000 00035.0''=?==q Q L m ,取堰长m L 2=。 1.4.2出水堰的形式及尺寸 出水收集器采用UPVC 自制90o三角堰出水。直接查第二版《给

水解酸化池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设计任务 第二节设计目的 第三节制药厂废水基本概况 第四节任务分析 第五节工艺流程 第二章工艺流程概述 第一节工艺原理 第二节结构 第三节工艺特点 第四节实际应用 第三章设计计算 第一节设计参数

第二节计算过程 第四章补充部分 第五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总结 第七章致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设计任务 该制药厂废水水质情况如下: 表1 制药厂废水水质情况表 废水流量Q2500m3/d 进水水质出水要求要求去除率COD6000mg/L120mg/L98%

BOD53000mg/L60mg/L98% SS2500mg/L200mg/L92% PH 6.0—8.0 6.0—9.0不需要调节 出水要求:处理后废水排放达到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二级标 第二节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本课程所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设计的内容以及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并使所学习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知识进行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是让学生针对给定的处理工艺,选择相应的参数计算,绘制工艺图,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能力。 第三节制药厂废水基本概况 制药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多属于结构复杂、有毒害作用和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许多废水呈明显的酸碱性,部分废水中含有过高的盐分。由于制药企业一般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产量,故排放废水的波动性很大;若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不同产品时,所产生废水的水质、水量差别也可能很大。 制药废水可简要地归结为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即COD浓度一般大于2000mg/L、可生化性指标BOD5/COD值一般小于0.3的有机废水。考虑到制药废水可能残留某些药物成分等有毒害物质,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0.765 m/h,有效水深为6.5m。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3/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2.4m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3。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 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 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的,而污水站SBR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在考虑到后续好氧处理的能耗问题,水解酸化就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了。

一期水解酸化池土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2) 1、工程简介 (2) 2、工程地质情况 (2) 3、工程特点 (2) 二、方案编制依据 (2) 1、参考呼和浩特市金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6-DK-DE-003。 (2) 2、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图纸 (2) 3、选用规范 (2) 三、土方施工 (3) 四、土方施工方案 (3) 1、技术准备 (3) 2.施工准备 (4) 3、土方开挖方案 (5) 五、文明施工措施 (6) 六、应急预案 (6) 七、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9) 1、项目组织机构图 (9) 2、项目主要组成人员构成 (9) 3、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10) 八、劳动力计划及主要设备材料的用量计划 (11) 1、劳动力计划 (11) 2、主要设备计划 (11) 九、施工部署及进度安排 (12) 1、施工准备工作 (12) 2、施工组织及进度安排 (12)

十、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2)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13) 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3) 2、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设施的安全保护措施 (13) 十二、文明施工措施及环保措施 (13) 1、文明施工管理 (13) 2、环境保护管理 (14)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简介 拟建一期水解酸化池位于金桥污水处理厂院内东北侧,现场东侧为污泥脱水泵房、贮泥池,南侧为细格栅间及曝气沉沙池,西侧为工业污水储水池,北侧为现状道路及绿化带,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及设计单位提供的结构施工图,水解酸化池平面尺寸为53.0m×37.9m,占地面积2008.7㎡,池深6.7m,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地面式矩形水池,基坑为整体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 1.9m,水解酸化池东侧设提升泵井,平面尺寸为7.3m×4.5m,占地面积32.85㎡,下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筏板基础,上部设吊车棚,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C15;底板C30.P6;墙体C30。P6,F200,顶板C30,F200;设备基础二次浇筑C20。 2、工程地质情况 参考呼和浩特市金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6-DK-DE-003)内蒙古地矿地质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2016.05地层情况: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地勘报告建议,第二层粘土层在5.5m 以上含有大量有机质物,不适宜作为基础持力层,因此本工程以细沙3层作为持力层,地基需采用级配砂石进行换填处理,本工程典型基底标高为1039.20m,细沙3层顶标高约为1036.0m,平均换填深度约3.0m,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3、工程特点 3.1根据图纸设计标高要求,基坑开挖后,若粘土2层不含或含少量有机质物,经地勘单位确认,可以作为持力层,则换填至该层标高;根据现场测量,从第二坐标点引入现场标高,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83m,换填级配砂石深度约为3.0 m,因此开挖总深度约为 4.83m;基坑东侧为污泥脱水泵房、贮泥池,南侧为细格栅间及曝气沉沙池,西侧为工业污水储水池,北侧为现状道路及绿化带。根据现场勘查,新近地下埋有污水、给水管线;沿基坑边缘西北侧、北侧、东侧各有一条管线需要移位,西侧基坑内有一口管井需废除,此施工范围处于湿地,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地下水,若出现地下水,首先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在基坑周边四角及中部设置集水坑,用水泵抽水,排入就近的市政污水管道;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密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范规定要求,才能保证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3.2 工程地质特点:本场地土质面层高低不平,厂区内道路较多,水电管线纵横交错,施工难度较大,土方开挖时需用机械破碎部分混凝土路面;混凝土路面以下场地回填土较厚。 二、方案编制依据 1、参考呼和浩特市金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2016-DK-DE-003。 2、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图纸 3、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某禽类屠宰场废水加工工艺设计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南京工程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 某禽类屠宰场废水加工工 艺设计 院系: 康尼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班级: k环境131 姓名: 曹峰马明星周峰陈敏 王珏 学号: 2401311( 21 41 1 31) 指导老师: 张长飞郑凯

目录 目录 第1章屠宰废水的现状、处理方法与工艺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屠宰废水的处理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l.2.1 好氧生物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厌氧生物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工艺流程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原则、范围与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方案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设计水质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废水处理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格栅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设计参数的选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格栅的间隙数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院废水处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1、复习和消化所学课程内容,初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和技术资料的运用; 3、训练和培养污水处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及绘图的基本技能; 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和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南昌市某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三甲医院,设有住院部和门诊部,现有病床位280张(按300张设计),每天排放废水量为300m3,废水排放一般集中在早上7点到10点。废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 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必须严格控制医疗废水的排放。因此该医院拟建立污水处理站,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体工艺,对医疗污水进行生化和消毒处理,出水标准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进水水质情及执行相关标准见表1: 表1: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注: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消毒接触时间≥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在2-8 mg/L,采用其它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废水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综述 1.1我国医院废水概述和特点 医院污水的性质指医院产生的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医院产生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动物房、同位素治疗诊断、手术室等排水;医院行政管理和医务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单身宿舍、家属宿舍排水。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1)医院污水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 2)医院污水中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 3)牙科治疗、洗印和化验等过程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 4)同位素治疗和诊断产生放射性污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产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体内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 1.2生物接触氧化法简介 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氰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能配合JBM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水解池计算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生物厌氧处理主要依靠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将其大致分为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等3个连续的阶段。见下图: 第1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它主要由一些兼性厌氧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厌氧消化球菌、大肠杆菌等先将大分子、难溶解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易溶解有机物,然后再渗入细胞体内分解成易挥发的有机酸、醇、醛等,如甲酸、乙酸、低级醇等。 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H3,除了提供合成细胞物质的氮源之外,还要在水中部分电解,生成碳酸氢铵,具有缓冲废水pH值的作用。 第2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1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为乙酸和氢气,在降解有机酸时还产生二氧化碳。 第3阶段为产甲烷阶段,在完全无氧的条件下,甲烷菌将低分子的有机酸或低级醇进一步分解转化为甲烷。 水解酸化即将厌氧工艺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的厌氧水解,水解酸化工艺是不完全厌氧法的生化反应,水解酸化菌为优势菌种,考虑到产甲烷菌与水解酸化菌生产速度不同,在反应构筑物中利用水流动的淘洗作用造成甲烷菌难于繁殖。应尽量降低废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解酸化细菌更适于繁殖。 水解酸化处理技术是针对长链高分子聚合物及含杂环类有机物处理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水解酸化菌可将长链高分子聚合物水解酸化为可生化性更强的有机小分子醇或酸,也可以将部分不可生化或生化性较弱的杂环类有机物破环降解成可生化的有机分子;提高污水中有机污染物BOD5/CODCr值,从而改善整个污水的生化性。 水解酸化的优点为: A、正常条件下,经过2-4天的生化反应,所用时间短,无需大容积的消化池,能脱除废水COD的15-25%。COD降低了,也减少了对氧的需求,降低供氧负荷,同时减少了由于综合N、P营养物缺乏而在废水中投加营养物质的量。 B、使不溶性的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的有机物,将难生化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如醋酸甲酯在水解酸化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醋酸与甲醇:BOD/COD小于0.3的原废水经厌氧处理后其BOD/COD值提高到0.4~0.5,从而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池有池体和布水系统组成。生物的厌氧发酵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性衰退阶段及甲烷化阶段,固体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水解酸化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时间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作为生物接触氧化的过渡单元,水解酸化池启动后,污水由布水系统进入池体,由池底向上流动,经细菌形成的污泥层和填料层时,污泥层对悬浮物、有机物进行吸附、网捕、生物学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时也得以澄清。填料层的设置为提高水解酸化池污泥层的稳定性及微生物量起到积极作用。水解酸化工艺主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精选文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 m/h,有效水深为。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3/h,水力停留时间按,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3。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 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 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 的,而污水站SBR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成果 完成一个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典型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较完整地绘制该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纸。 可选择下列构筑物中的一项进行设计和绘图。也可在征得教师 同意后,自选其它构筑物进行设计。 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②平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③竖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④斜板沉淀池(共壁合建) ⑤平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⑥平流式隔油池(共壁合建) ⑦推流式曝气池(两组共壁合建) ⑧接触氧化池(3格以上串联,或2组并联) ⑨水解酸化池(共壁合建) 每个同学设计成果为其构筑物工艺施工设计图纸l套(若干张),提交设计计算书l份。 三、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Q s=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