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一、填空:(10分)

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

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清朝

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 B 蝴蝶装 C 包背装 D 洋装

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

A 汉书艺文志

B 隋书经籍志

C 隋书艺文志

D 四库全书总目

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

A 《七略》

B 《别录》

C 《汉书》

D 《世说新语》

四、名词解释(20分)

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著作。

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五、文献阅读(2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

六、简答题(10分)

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

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

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

(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3)九分法。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

(4)七分法。《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

(5)四分法。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

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名。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6)五分法。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别立丛书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七百八十九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

(7)六分法。从二零零四年起,山东大学杜泽逊受国家清史委员会委托,主持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相当于艺文志。考虑到清后期西学东渐,译书甚多,借鉴晚清一些书目的做法,拟定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西学部、丛书部六部分类框架,也是从学术发展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

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

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

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

1,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韩非子? 有度》)

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史记? 六国年表序》)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_____。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

___________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 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 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类书;2,善本;3,讹、脱、衍、倒,;4,伪书;5,理校

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

1,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 隐公十一年》)2,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 食货志》)

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

1,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孟子? 离娄上》)

2,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史记? 晋世家》)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现实意义。

2,试简述检索纸质文献书目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填空

1,典籍;贤才 2,《诗》;《书》;《礼》;《易》;《春秋》 3,刘向;浏歆 4,汲冢周书 5,《金刚经》 6,《通典》;《通志》;马端临 7,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 8,青铜器;商周 9,总集 10,1899

二、名词解释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 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 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三、文献标点

1,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2,

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

理由:《论语》原文:“子之所慎:斋、战、疾。”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

理由:《乡饮酒礼》为《仪礼》篇目名;工即乐工。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理由:符、法冠为二物,符即信符;法冠为御史等所戴之冠。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

理由:奈何意即如何。

四、文献翻译

1,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独自控制四海之内,聪明多智的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

2,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纪》传下来,又不写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

纸质文献检索方法:

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我国最早使用“索引”者为1917年林语堂在《科学》杂志发表之《创设汉字索引制议》,不仅论述索引之功用,且阐述了索引与学术演进的关系,称:“近世学术演进,索引之用愈多,西人治事,几于无时不用索引以省时而便事。”

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A: 筆者弟弟好讀書,時撰詞評,廣引前人著述。上個月無意間跟他聊起,平日他是怎樣檢索文獻的,他告訴我都是朋友幫他找的。清人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說過,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塗,方能得其門而入。自己學不好文獻學,在學問一塗,難說立足,老倚仗別人哪行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撰此文的初衷。B: 弟弟之愛徒近日讀《漢書》和《後漢書》,數次問我某段某字何解。我每每查閱後都發現跟他所指字相異,蓋是訛字。當時就將張之洞在《書目答問》裡的告誡予之:“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要解決古代文獻之編纂、傳鈔、流傳、真偽、註疏等問題,必須學習文獻學。譬如甲骨文獻,研究學者從中初步總結出商周詞彙、語言和音韻體系,解開了不少上古史的疑團。如今大家所見的字典、詞典、《XX校證》、《XX全集》、《XX舉要》、《XX註疏》、《XX集釋》、《XX箋注》、《XX評傳》、《XX鉤沈》……乃至婦孺皆知的《唐詩三百首》,皆非藉助文獻學功力而不可為之。如果你覺得它沒什麼用,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它;如果你覺得你的專業不會用到它,那是因為你不了解你的

專業。儘管不是誰都能成為文獻學專家,卻沒有哪個領域不會接觸、運用到適於自己領域的文獻學知識。

据我粗浅的理解:文献学是一个工具属性偏强的学科。它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点:整理资料和甄别资料。如果广义的讲,任何学科的研究其实都离不开文献方面的功夫,即使是理工类学科,你在确定一个课题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地研究资料整理,例如前人的研究方法、角度,现阶段已经确定的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是搜集资料的方面。而甄别也是文献学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书摊上经常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老子》、《论语》这些书籍,相对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书社,这一类书籍无论是备查还是待读都不可取。这种情况在古人那里也是存在的,明代书商经常干这一类事情。并且,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气叫“拟古”、“仿作”,他们的初始目的可能并非作伪,只是练习或者竞赛。但因为时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不能分辨,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文献学的知识来进行甄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这类情况如“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二十四诗品”,至今仍在争论

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主编的。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

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

5,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

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

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___________为主,词典以训释___________为主。

8,古代版本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古代避讳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___________、敦煌史地和___________。

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___________(总主编)等编纂的《___________总目提要》。

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_____部。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别集; 2,政书; 3,十通; 4,影印本; 5、蝴蝶装

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四,阐述题(本题10分)

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文献学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宋末元初著名学者______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________。 2.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________。 4.别集的编排体例有____、____、____三种。 5.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______。 6.我国历史上的“三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属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的作品总集。() 2.藩刻本质量精良,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3.校勘的目的是改正古书中的错误。()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某书作某”,则可推知所用校勘方法为对校法。()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鲍廷博的“老屋三间,赐书万卷”。()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 1.文献学: 2.丛书: 3.善本: 4.敦煌学: 5.佚书: 四、简答题:(6分×5=30分) 1.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4.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 5.简述伪书的价值。 五、论述题:(10分×2=20分) 1.试述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___________。 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________。 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典文献讹误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误:(2分×5=10分) 1.《全唐诗》属断代的不加选择的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2.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3.书帕本一般学术价值较高。()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本某下有某字”,则可推知该文献讹误的类型为脱文。()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毛晋的“开卷一乐”。() 三、名词解释:(4分5=20分) 1.总集: 2.单行文献; 3.工具书: 4.版本鉴定; 5.辨伪: 四、简答题:(6分×5=30分) 1.在古典文献传抄方式的变革中,印刷方式的出现有何意义? 2.简述总集的文献价值。 3.比较类书和政书的异同。 4.造成脱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校书的条件和态度。 五、论述题:(10分×2=20分) 1.试述古籍辨伪的主要方法。 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学习文献学的必要性。

文献学专题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 《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 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 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 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 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 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 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文献学试题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大纲 标签:历史分类:史海沉钩2008-01-22 16:07 上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绪论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弄清“文献”一词的出现语境,它的早期、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变化。 2.掌握“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内涵,弄清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以及构成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弄懂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历史文献学》课的重要意义,即在搜集、运用史料方面应获得怎样的能力。 第二章至第三章这两章的内容作一般了解。 只记住:牛弘的图书“五厄”论、胡应麟的图书“十厄”论(此在第三章内)。 第四章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认真区别历史、历史学和历史科学的不同含义。 2.懂得“史料”是指的什么;掌握真正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即历史科学研究,需要充分详细地占有文献史料,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真正弄清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它是为历史研究提供信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是历史科学的一个辅助学科;历史科学则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它们之间服务、依托,促进作用,是不可互相替代、不可或缺的关系。 中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简史(课件中的安排顺序是1——6章) 第五章先秦两汉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孔子整理“六经”的成就(具体哪“六经”),记住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 2.刘向校理国家图书的程序、特点及其贡献,区别《别录》与《七略》的体例内容,及其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3.班固所编撰的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的体例、成就与影响。 4.郑玄注释了哪些经典,记住:郑玄开创了历史文献传注学的新时代。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掌握图书四部分类法从产生到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2.重点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注释上的特点,以及在历史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 3.记住唐代文献学家陆德明和颜师古在校勘学上的成果分别是《经典释文》和《汉书注》。 4.重点掌握我国现存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的体例,及其在著录、分类、大小序等方面的特点和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5.记住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唐代学者刘知几的史学专著叫什么名字,以及它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七章两宋元明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 1.“类书”的定义,重点记住宋代官修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和明代官修类书《永乐大典》各自的内容、体例和文献价值;南宋王应麟私纂类书《玉海》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2.掌握南宋历史文献学家郑樵在目录学理论和分类学上的贡献。 3.了解《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是什么性质的著作。 4.了解朱熹在文献考证、注释上的主要成果。 5.掌握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图书著录的解题特点及其长处。 6.弄清什么叫“丛书”,以及丛书在学者阅读,保存古代文化和古籍流传等方面的作用。

文献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2、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二、文献的整序和典藏 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三、文献的载体 1、甲骨文献:系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价值:①语言文字学价值,为人类提供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②殷商史研究价值 2、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价值:①语言文字资料,有助于认识古汉字的全貌,研究演变过程,推究古意;研究韵学②释读及考订传世文献的佐证③古史资料 2、简帛文献:中国文字的载体可分为硬材料或软材料。硬器分为石器、陶器、铜器、甲骨上。用毛笔蘸墨写在竹、木、帛、纸上,轻便易得,纪念性文字多用金石类,记录文字多用简帛类。竹简过于沉重,不便书写。 价值:①佚籍复出,丰富古文献的内容,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和资料。②考校释读传世古籍③历史资料宝库④文字学资料⑤书籍制度史实物 3、石刻文献:价值①文学价值②史料价值③文字学和书法价值④经学和宗教史料 4、抄写与雕版

文献学专题试卷

-日-- - - - -月- - - - - - - - -年-- - - - - - - -:- -间- - -时- -试--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 -专-- 线 - - - - - - - - - - - - - - - -)-- 点--学-- 教封 -(- - -院-- - - - - - - - - - - - - - - 密名- -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学- -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110 分钟共100分) 年级:2014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文献学专题》 试题类别: A (A/B/C)考试形式__闭卷_(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复核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 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 .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 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 楷书、草书、隶书 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 .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 .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 .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 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 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 《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 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 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 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5.在版本内容结构中,是出版者的专用标记,刻印 堂号等。 6.“衍”是古书中常见的错误,即比原文多出字句,凡是原稿中 误增的文字,称为衍字、衍文,也叫。 7.“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册府元龟》 2.经折装 3.“十三经” 4.书耳 5.书根 第

文献学试题

课堂习题第一单元:历史文献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古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档案文书《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刘向刘歆合本子注《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晁公武陈振孙《集古录》《金石录》《通鉴考异》版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卢文弨顾广圻《留真谱》伪古文尚书伪孔传《易图明辨》《校雠通义》二重证据法诗史互证层累造成古史说《校勘学释例》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六分法四分法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正史纪事本末载记地方志政书金石术数杂家小说家别集总集误衍脱倒校法四例辨伪《古书真伪及其年代》辑佚二、简答1、古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种类?其中哪一类是主体部分?请略作说明。 2.、古籍是指什么?有人说“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也是古代的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 、甲骨文是什么时期的文献?发现于什么时代?青铜器铭文主要使用在什么时期?这二类文献在学术研究上有什么价值?4、敦煌叶鲁番文书主要有一些什么内容?对于学术研究有什么价值?5、试为古文献学做一个简单的定义。6、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由封建国家进行的文献整理发生在什么时期?是由何人主持的?有什么具体成果? 7、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是什么?是以此前何人何书作为基础?在图书分类方面有什么特点?8、刘向、刘歆父

子在文献整理方面有什么贡献?他们的工作大体有哪几个步骤? 9、中国古代影响最大使用最久的图书分类法是什么?大体产生于什么时期?现存最早的这种分类目录是什么?在学术史上主要有什么价值?10、宋代主要有哪几位学者在目录学上做出了贡献?现存宋代两部著名的私修藏书目录是什么?在学术上有什么价值?11、为什么说在宋代校勘学日趋成熟?这一时期有哪几部有代表性的校勘学名著?12、金石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门学问是在什么时期发展成熟的?请举出这一时期两部最有名的著作及其作者。13、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哪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有什么具体成果?14、《四库全书》主要有哪几个基本来源?当时对搜集到的图书分为哪几种情况?分别采取了什么处理办法?15、请举例略述清代学者在古书辨伪方面的成就。16、修《四库全书》时主要从哪一方面利用了《永乐大典》?取得了什么收获?17、章学诚在文献学上主要有什么贡献?18、百年来学术界在传统文献领域的扩展方面有什么进步?请举出二位在这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学者及其主要贡献。19、百年来古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什么作用?20、古文献学主要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还有哪些学科与它关系密切?21、请列出《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和隋代以后通行的四分法图书分类体系的大类名称,并简述后者对前者的改进。22.、四分法经部中的“四书类”是指哪四书?是何时何人将它们编在了一起?“小学类”包括哪三属?分别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科?23、四分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期末考试试题卷A

A汉书艺文志 B隋书经籍志 C隋书艺文志 D四库全书总目 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着作的是(A)。 A《七略》 B《别录》 C《汉书》 D《世说新语》 四、名词解释(20分) 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着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着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着者、书名和着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着作。 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五、文献阅读(2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 六、简答题(10分) 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 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 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 (1)古籍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查找方便;二是总结学术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文献学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2古典文献学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科目代码:544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各方向、其他专业各方向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文献阅读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共10分;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l、被动 2、异体字 3、偏义复词 4、阴阳对转 5、娘日归泥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在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渤海左右郡岁饥。 饥: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 3、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袭: 4、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详: 5、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 节: 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舍: 7、数罟不入氵夸池,鱼鳖不可胜食。 数: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9、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弊: 10、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 三、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词性和用法(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l、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 2、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是: 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 4、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汝: 乃: 四、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举例说明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2.简要说明象形、指事和会意的区别。 3.举例说明区别词和词组的方法。 4.写出黄侃古韵二十八部的名称,并把它们按阴、阳、入三类分类。 五、阅读下面一段带古汪的文章,并回答问题(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刑范正《刑与形同范法也刑范铸剑规模之器也O郝懿行曰刑与型同范与范同皆铸作器物这法也杨注 非》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火齐得谓生孰齐和得宜考工记云金有六齐齐才细反》剖刑而莫邪已《剖 开也莫邪古之良剑》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谓刮去其生涩磔厉谓磨淬也》 剥脱之砥厉之则蠡刂盘盂刎牛马忽然耳《蠡刂割也音戾蠡刂盘盂刎牛马盖古 用试剑者也战国策赵奢谓田单曰吴干将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盂盘盂皆铜器犹弗刂锺无声及斩牛马者也 忽然言易也〉 问题 1、根据注释解释“齐”、“剖”、“剥脱”、“蠡刂”的词义(4分) 2、根据注释把原文(不包括注释)译成现代汉语。(4分) 3、郝懿行与杨惊对“刑范”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6分) 4、注引《战国策》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六、把下面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15分,共3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背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 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稿稿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觖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也,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 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2、公孙杵臼程婴者晋大夫赵朔客也晋赵穿弑灵公赵盾时为贵大夫亡不出境还不讨贼故春秋责之以盾为弑君屠岸贾者幸于灵公晋景公时贾为司寇欲讨灵公之贼盾已死欲诛盾之子朔偏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贼臣弑君子孙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君不闻是无君也———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公孙

文献学复习试题

文献学复习试题 文献学复习试题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 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_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 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 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 2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 4 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 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

文献学试题库

xxxx文献学习题库 一、填空: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二是指______。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 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和 ______的一切载体”。 3,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与____三方面内容。 4,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6,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____异传,整齐 ______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7,西汉____和______父突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8,东汉著名学者______著有______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9,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0,魏晋之时,何晏著______,王弼的______、《老子注》,向秀、郭象的______,______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11,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 12,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____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13,唐代史书注释最杰出者为颜师古的______。

14,唐代以注释《文选》著称的学者为______;唐代关于《文选》另有吕延济等______注本。 15,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撰著名史论著作名为______。 16,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 (868)刻印之______。 17,北宋初编纂有______、______等著名的大型类书。 18,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____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19,宋代著名的私编目录有晁公武的______和陈振孙的______。 20,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郑樵的_____和______的《文献通考》。 21,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______,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______(学术笔记著作)。 22,宋元之交,文献学家胡三省的代表作为______。 23,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 24,明代学者胡应麟的文献学成果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一书1 中。 25,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有一部著名的学术考据笔记______。 26,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____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27,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_____。 28,章学诚的______为刘知几《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库.doc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库 Collected by oneself Mistakes are unavoidable For reference only In case of error Please correct me! Thank you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 bank Fill in the blanks: One The word "Literature" has two meanings at first One is that The two refers to the Two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promulgated in 1983 stipulates that" general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 "Literature" as "all have the record carrier” "China encyclopedia" is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 as records and the carrier”

Three The most classical literature mainly includes , and three aspects Four According to the load Confucius in the collation of "Five Classics" (i.e. , , , , ) contributions It also set a good example for the later literature arrangement Five Qin Shihuang thirty-four years events spread to the pre Qin literature has greatly destroyed Six Sima Qian, a great historian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corded 〃Shi Ji〃 Take the 〃Co Jue Yi Zhuan But the practice of z,language neatly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finishing Seven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试试题卷A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考 试试题卷A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书取代。 A经折装 B蝴蝶装 C包背装 D洋装 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A汉书艺文志 B隋书经籍志 C隋书艺文志 D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着作的是(A)。 A《七略》 B《别录》 C《汉书》 D《世说新语》 四、名词解释(20分) 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着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着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着者、书名和着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着作。

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 五、文献阅读(2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 (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 六、简答题(10分) 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 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 2,作业典藏散佚 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 (1)古籍分类的目的,一是为了查找方便;二是总结学术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山东师范大学文献学试卷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专业:考试科目:文献学 试题类别:A卷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__________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__________书写的文献。 2、《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__________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3、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__________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 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4、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5、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__________。 6、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7、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__________。 8、张之洞__________为近代目录名作。 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__________,藏本谓之__________。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 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 10、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__________。 11、明胡应麟__________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姚际恒 __________、万斯同__________、康有为__________均为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 12、金石文献包括__________文献和__________文献两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甲骨文 2、通典 3、定本 4、考信录 5、集解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 2、试简述判别善本不主要方法。 四、阐述题(本题15分) 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 五、实践题(每小题15分,计15分) 臣等謹案周易註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輔嗣山陽髙平人官尚書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蹟具三國志本傳所註惟周易上下經又别作周易略例傳明宗旨後東晉太常潁川韓康伯始續註繫辭説卦序卦雜卦四傳隋書經籍志以王韓之書各著録 故易註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繫辭註作三卷新舊唐書載弼註七卷則合略例計之今本十卷則併韓書計之也考王儉七志已稱弼易註十卷孔頴達周易正義亦合王韓為一書則其來已久矣(《四庫全書總目·易類一·周易註》) 请将上段文字以简体抄写并加现代标点。

文献学专题试卷

文献的版本: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10分钟共100分) 年级: 2014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文献学专题》 试题类别: A (A/B/C) 考试形式__闭卷_(开、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白居易编写的(《白氏六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明代 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毛晋有、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5.在版本内容结构中,是出版者的专用标记,刻印年代、地点、姓名、堂号等。 6.“衍”是古书中常见的错误,即比原文多出字句,凡是原稿中无而在传写刊刻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字、衍文,也叫。 7.“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册府元龟》 2.经折装 3.“十三经” 4.书耳 5.书根

10月四川自考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20XX年10月四川自考《文献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略) 二、多项选择题(略)三、名词解释(12分) (一)缩微文献:即缩微复制品。它以感光材料为载体, 利用摄影技术将手写或印刷型文献缩摄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胶套。缩微文献体积小、存贮容量大,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和检索。但必须借助于阅读机才能阅读。 (二)笔画法:以汉字笔画的多少为排列次序的方法。 (三)索弓I:是将书、报、刊中的资料加以摘录,按 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组织,并注明出处和页码,以供检索的工具。 (四)手册:手册是汇集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的基本 知识资料,有系统地加以编排,以备随时翻检的工具书。手册有多种异称,如指南、便览、大全、全书、概览、要览、宝览、必备、必读、须知、百科、总览、入门等。 四、简答题(24分) (一)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有哪些? 答: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有四种,即直接检索法、

间接检索法、追溯检索法和循环检索法。后二种是检索文献的基本方法,其中间接检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2.名录包括哪些? 答:名录按其内容可分为机构名录、人名录、地名录以 及其他事物名录。其主要功能是以简要文字,准确及时地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与商品生产、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关最新消息,便于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3.计算机检索系统包括哪些? 答:系统软件的种类:(1)各种系统服务程序; (2)各种语 言处理程序;(3)操作系统;(4)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软件的 主要功能:(1)简化程序设计;(2)简化使用方法; (3)管理计 算机资源;(4)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5)发挥扩大计算机的功 能及用途。 五、论述题(30分) (一)论述社科文献检索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 答:1、基本功能:(1)信息加工功能原生文献:如 专著、论文、科学报告等派生文献:书目、索引、文摘、 年鉴、百科全书、综述等(2)信息存贮功能人类存贮信 息三种方式:大脑、实物、文献(3)信息交流功能 2、社会功能:是指社科文献信息在交流和传递中所发 生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