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盟协议 《货物贸易协议》相关知识

东盟协议 《货物贸易协议》相关知识

《货物贸易协议》相关知识

1.关于《货物贸易协议》

2004年11月,时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东盟十国的经济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全面拉开了帷幕。

《货物贸易协议》是规范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降税安排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的法律文件,共有23个条款和3个附件,主要包括关税的削减和取消、减让的修改、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保障措施、加速执行承诺、一般例外、安全例外、机构安排和审议等内容。

2.自贸区产品的分类

除已有降税安排的早期收获产品外,其余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大类。在正常产品中,产品又分为一轨产品和二轨产品两类。两者的共同点是最终税率均为零,区别是二轨产品在取消关税的时间上享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敏感产品中,按敏感程度不同,产品又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两类。两者的共同点是最终税率可不为零,区别是一般敏感产品要在一段时间后把关税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而高度敏感产品最终可保留相对较高的关税。

3.什么是正常产品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谈判采取的是“否定列表”(negative list)方式,凡是没有列入敏感产品清单的产品均视为正常产品。因此,在中国-东盟自贸区

框架下,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正常产品。《货物贸易协议》详细规定了正常产品关税减让的模式,其中,对东盟新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协议所体现的一项重要原则

4.正常产品的降税

(1)降税步骤:对中国和东盟老成员,正常产品自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2010年1月1日将关税最终削减为零;对东盟新成员,从2005年7月起开始降税,至2015年将关税降为零。

(2)降税的起点税率:《货物贸易协议》将产品按其降税起点税率的高低进行分类,每一类都遵循一定的降税模式,最终将关税降为零。与中国和东盟老成员相比,东盟新成员的产品分类更细,降税更为平缓,从开始降税到取消关税的时间也较长。

(3)二轨正常产品:二轨正常产品的降税模式与一轨正常产品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在按降税模式降到5%以下时,可保持不超过5%的关税,在比一轨正常产品更晚的时间降为零。对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应在2012年1月1日取消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对东盟新成员,应在2018年1月1日取消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

5.什么是敏感产品

敏感产品是各方出于国内产业发展考虑,需要进行保护的产品,因此其最终税率不为零。《货物贸易协议》规定,敏感产品按其敏感程度,分为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中国对东盟十国提出一份敏感产品清单,同时适用于十国;

东盟十国则分别针对中国提出各自敏感产品清单,其中所列的敏感产品只适用于中国。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各方按照其各自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敏感产品。我国提出的敏感产品主要包括大米、天然橡胶、棕榈油、部分化工品、数字电视、木材和纸制品等;东盟国家则提出了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部分纺织品和服装、钢材、部分家电、汽车、摩托车等敏感产品。

6.敏感产品的限制

敏感产品要受到两个指标,即税目数量和进口金额的限制。也就是说,敏感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一定税目,同时一方敏感产品所影响的进口额也不能超过该方进口总额的一定比例,但协议同时也对东盟的新成员做出了特殊安排。各国的敏感产品上限如下:中国与东盟老成员:不超过400个六位税目,进口额不超过进口总额的10%(以2001年数据为基础);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不超过500个六位税目,不设进口额上限;越南:不超过500个六位税目,不设进口额上限,但越南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敏感产品进行一定幅度的关税削减。

7.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是确定产品"身份"的标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原产地规则以“增值标准”为基础。《货物贸易协议》规定,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税率。早期收获产品由于以农产品为主,基本上采用“完全获得”标准。少数特殊产品,如纺织品、羊毛制品等,采用了加工工序、税号

改变等其他原产地判定方式。

8.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使用的是不同于WTO原产地证书格式的E表(Form E),在我国由国家质检总局及各地的检验检疫部门颁发,凭此证书可以在通关时享受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优惠关税。

9.《货物贸易协议》保障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是进出口贸易的“安全阀”,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货物贸易协议》规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适用WTO的相关规定。但在保障措施方面,为保证各自的国内产业不受到严重冲击,协议规定了自贸区的保障措施,允许各方在必要时采用。

10.中国-东盟自贸区保障措施的主要内容

由于来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的进口激增,使某一产品的国内生产部门受到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时,一缔约方可以启动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产品提高关税。但为避免滥用保障措施,协议同时还规定了各缔约方使用保障措施的限制性条件。其一是,就具体产品而言,保障措施可使用的期限为从该产品开始降税之日起到完成该产品降税的5年内;其二是,一次实施期限不得超过3年,且延长期不得超过1年;其三是,实施保障措施的税率不得高于该产品采取保障措施时的最惠国税率;其四是,自贸区保障措施不得与WTO 保障措施同时使用。

11.《货物贸易协议》数量限制和非关税壁垒

各缔约方不应保留任何数量限制措施,非WTO成员的缔约方也应逐步取消其数量限制。同时,各方应尽快确定其仍保留的非关税壁垒,并逐步取消。这一规定对于切实保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自由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2.《货物贸易协议》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货物贸易协议》第十四条中,东盟十国明确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体,并且承诺对中国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反倾销替代国定价条款)和第十六条(特殊保障措施条款)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保条款)。这一规定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不仅为我国企业在自贸区内争取了公平和公正的贸易竞争环境,而且也对推动世界上其他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3.《货物贸易协议》与WTO规则的适用

在技术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和知识产权协议等方面,各缔约方应遵循WTO的有关规定;其他协议中没有被特别提及或修正的WTO多边货物贸易条款,在被修正后应适用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还就自贸区的透明度标准、加速降税安排、一般例外、安全例外及有关程序和机构性安排做出了规定。

14.《货物贸易协议》文本的文字效力

《货物贸易协议》于2004年11月29日在万象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

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字同等作准。

15.我国企业进口东盟受惠货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是优惠贸易协定项下进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制,必须填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等优惠贸易协定项下进口货物报关单。

二是ACFTA货物进口时必须向进口地海关提交东盟成员国指定政府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书(FORM E)。如原产地证书为非指定政府机构签发或非FORM E 格式,所申报货物均不能享受东盟协定税率。

三是根据ACFTA原产地规则,享受东盟协定税率进口的货物须符合直接运输规则。“直接运输”是指《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项下的进口货物从某一东盟国家直接运输至我国境内,或者从某一东盟国家经过其他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境内运输至我国,但途中没有经过任何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境内。

ACFTA货物进口时必须向进口地海关提交东盟成员国政府指定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书(FORM E)。如非指定的政府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或非FORM E 格式的原产地证书,所申报货物均不能享受ACFTA协定税率。

如进口企业在申报环节已申明享受东盟优惠税率,但尚无法提供原产地证书,或海关对证书真伪存在疑问,需进行专业认证、核查,海关将对该货物实行“凭保放行”措施,向企业征收一定保证金后放行货物,待相关程序完成后,再进行“退保”或“保证金转税”等操作。该措施既有效保障了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也使企业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16.自贸区直接运输规则

根据ACFTA原产地规则规定,享受自贸区税率的进口货物须符合直接运输规则。“直接运输”是指《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项下的进口货物从某一东盟国家直接运输至我国境内,或者从某一东盟国家经过其他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境内运输至我国,但途中没有经过任何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境内。

进口货物运输途中经过非ACFTA成员国境内(包括转换运输工具或者作临时储存)运输至我国,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从东盟国家直接运输:(A)仅是由于地理原因或者运输需要;

(B)产品经过上述国家时未进行贸易或者消费;

(C)除装卸或其他为使产品保持良好状态的工作外,产品在上述国家未进行其他任何加工。

为了加强对经第三方转运享受优惠协议的进口货物的监管,海关总署以[2003]第78号公告规定,对经过转运的进口货物,进口申报时须向海关交验转运地国家(或地区)海关出具的未进行加工的证明文件和自优惠贸易协议成员国起运后换装运输工具的全程提(运)单,经过香港或澳门换装运输工具的优惠贸易协议项下的进口货物,其未再进行加工的证明文件则由中国检验(香港)有限公司或澳门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签发。

17.我国原产货物出口东盟各国注意事项

对于我国原产货物出口东盟各国享受优惠,我国海关的通关管理要求相对较少,只要符合有关原产地规则取得原产地证书并如实申报即可顺利出口通关。货物在东盟各国的进口通关,则须根据东盟各国海关的管理规定。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

(1)必须取得我国政府指定部门(国家质检总局及其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专门用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证书(FORM E)。

(2)符合直接运输规则。如果经过非中国-东盟成员国的第三方中转,进口申报时须向海关交验转运地国家(或地区)海关出具的未进行加工的证明文件和自优惠贸易协议成员国起运后换装运输工具的全程提(运)单。

(3)进口国海关的其他要求。

18.什么是“早期收获计划”

“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启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此项计划是根据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实施的。尽管当时我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树立建立中国-东盟东盟自贸区的信心,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因此,“早期收获计划”也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货物贸易领域的试验田。

19.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的例外产品和特殊产品

在谈判中,一些东盟成员提出,将《海关税则》前八章的全部产品按早期收获模式削减和取消关税有一定困难。为体现对这些国家的照顾,双方商定,这部分有困难的产品可以作为早期收获计划的例外产品(ExcludedProducts),不必参加先期降税,但也不享受其他成员对这些产品上提供的优惠关税待遇。东盟中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和越南提出了部分例外产品。

双方在谈判中还发现,有些东盟国家税则前八章中的产品与我国的贸易较少,或者贸易利益不完全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与这些国家分别进行双边磋商,将一些前八章之外的产品也列为早期收获产品,称为特定产品(Specific Products)。这样,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分别提出了咖啡、棕榈仁油、椰子油、肥皂、无烟煤、焦炭等特定产品。按照2005年税则,中国与印尼之间的特定产品有16个,与马来西亚之间有20个,与泰国之间有2个。特定产品的优惠关税只在中国与提出特定产品的东盟成员间相互适用,而中国与其他东盟成员之间仍适用WTO最惠国税率。随着谈判的深入,新加坡决定加入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之间特定产品的降税安排,文莱也宣布基本上加入这些特定产品的降税安排。至此,双方对早期收获产品的范围达成一致。

20.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产品降税模式

由于各种早期收获产品的现行实施税率不同,而按照规定,这些产品的最终税率却均要为零。为保证降税进程更为平稳,双方商定,将早期收获产品按其在2003年7月1日的实施税率分成三类,按照不同的时间表进行削减和取消关税。同时,为体现对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4个东盟新成员的照顾,各方允许它们以较慢的速度降税,享受更长的过渡期。各国的具体降税模式如下:(1)中国和东盟老成员中国和东盟中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5个老成员的早期收获产品按照其分类服从如下的降税模式: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为10%,2005年1月1日削减为5%,2006年1月1日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5%但低于或等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

1日削减为5%,2005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为0。

菲律宾由于在2005年4月才决定参加“早期收获计划”,因此其早期收获产品不需进行前期降税,而应在2006年1月1日全部降为零。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老成员早期收获产品的降税进程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完全结束。

(2)越南。越南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4年开始降税,但可以享受多两年的过渡期,至2008年取消全部早期收获产品的关税。其具体降税模式如下: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20%,此后每年削减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6年1月1日削减到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3)老挝与缅甸。老挝和缅甸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09年取消全部关税。其具体降税模式如下: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20%,2007年和2008年每年削减6%,至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8年1月1日削减至5%,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5%,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4)柬埔寨。柬埔寨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10年取消关

税。其降税模式如下: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20%,此后每年削减5%,至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8年1月1日削减至5%,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5%,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

21.进口织物占成品离岸价格的53%,能享受自贸区优惠关税吗?

例如,中国某企业生产的登山帐篷,生产中所用进口材料是美国产的防紫外线材料的成匹的织物,经裁减、缝纫等工序制成,出口至马来西亚,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的53%。

问:(1)产品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完全获得品”?

(2)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规则的本地增值比例标准是多少?

(3)产品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呢?

答:(1)该产品由于采用进口的织物,明显不是完全获得品。

(2)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规定,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税率。

(3)可以。一方面,用于产品生产的进口材料是成匹的织物,经过裁减、缝纫,被制成帐篷,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标准;另一方面,进口织物的价值占制成品离岸价的53%,未超过60%,产品也符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区原产地规则》的百分比标准;因此,产品可以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22.进口羔羊在中国饲养大,能享受自贸区优惠关税吗?

例如,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羔羊,在中国饲养大,从其身上获取粗毛后经梳理出口至文莱。问:(1)产品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完全获得品”?

(2)产品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呢?

(3)如果当初羊羔是从中国国内购买饲养大的,能否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答:(1)该产品不是完全获得品。

(2)在《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清单中,有“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饲养的羊、羔羊或其他动物获得”,产品符合这一标准,可享受关税减让的优惠。

(3)如果当初羊羔是从中国国内购买饲养大的,产品就属于“完全获得品”,能够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减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