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年人手足口病症状

成年人手足口病症状

成年人手足口病症状
成年人手足口病症状

成年人手足口病症状

*导读: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儿和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有成人抵抗力较差,在照顾患儿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传染。那么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儿和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有成人抵抗力较差,在照顾患儿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传染。那么成人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呢?

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是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那么成人手足口病症状跟婴幼儿有什么区别吗?成人的抵

抗力要比婴幼儿强很多,免疫系统也较完善,因此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也没有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家有幼儿的家庭,不只孩子回到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成人回到家后也一定要洗手洗脸,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孩子。有些身体抵抗力实在是比较差的成人,手心和掌心会出现一些小疱疹,严重的话会伴有发烧的情况。但是大人治愈起来也比较快,一般吃药三天左右疱疹就会消退,只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控制,忌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基本就没有其他问题。

此外,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手足口病是具有传染性的,除了提高自己的抵抗力之外,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如果外出回家一定要及时洗手。不要吃生冷的食物,流行病期间最好减少外出。做好预防工作远比病后病急乱投医要重要。

总之,儿童手足口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是比较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毕竟免疫系统没有成年人的那么强大,所以家里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一定要及时就医。成年人虽然也能很快恢复,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最好也是能够到医院检查一下,避免耽误病情。

11个月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

11个月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小儿手足口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下面由为大家带来10个月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的文章,欢迎阅读! 10个月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小儿手足口病是什么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眼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宝宝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染上该病后,宝宝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饮食传播 手足口病的致病原因是肠道内的病毒,所以饮食传播是主要的扩散方式之一。被污染的水、不卫生或变质过期的食物都有可能将细菌不断扩散,引起宝宝感染。 飞沫传播

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的一些分泌物,几个小宝宝靠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传播开来了。 接触传播 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健康的小宝宝接触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让细菌有机可乘。 手足口病的爆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存在地域性,而在时间上也是四季都有可能,不过在夏秋交替的阶段更为频发。不过该病可能散发也可能爆发,传播速度非常快。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家里可以备抗菌消毒的空气净化剂。 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宝宝的营养,增强抵抗力。督促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习惯。家长还应将宝宝的餐具、玩具等用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尽量避免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防孩子与患儿亲密接触。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食用母乳的宝宝也会得小儿手足病,因此哺乳的母亲喂奶前要清洗乳房。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护理1 孩子的日常用品要注意消毒,尤其是和进食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能放过。 2 只要宝宝没发烧,户外活动是可以进行的,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地方非常适合患病的孩子去散心,但是尽量不要去人多或者是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版

卫生部等3部门关于印发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管发〔2012〕76号 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 /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第七条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缺课追因等工作,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用具、餐具等物品和活动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第八条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关班或关园 附表: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

附表 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 一、集体单位或社区基本信息 1.单位或社区名称及地点: 1.病例数个,发病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分布于个年级个班,年龄范围岁至岁 病例临床类型:①普通例②重症例③危重例④死亡例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 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三、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 手足口病易感染人群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 最易感染发病的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成人差;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仍较差,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发病的风险:成人大多以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免疫力较差的成人也会像儿童一样发病。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肤症状和儿童相似,有些症状甚至比儿童会更严重。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地区分散,主要在农村地区。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触到的人。 2、经消化道传播 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经手—口传播病毒。 3、经呼吸道传播 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达到较高浓度时,就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4、医院交叉感染 收治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报道。 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 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职务: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无疫苗可预防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疤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案例

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案例 发表时间:2013-05-10T16:04:55.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程志杰[导读] 我院通过应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支持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 程志杰 (阿荣旗人民医院儿科 162750)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88-01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以婴幼儿多见,累及皮肤粘膜,多数病例从手足、口腔、臀部、肛周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传染途径为飞沫及粪口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型)为主[1]。传染性强,严重者常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应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支持疗法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手足及皮肤疱疹散在性分布,小水泡呈圆形或半圆形,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症状③,少数患儿合并支气管炎及肺炎。其中男30例(54.29%),女22例(45.71%),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岁,所有患儿都有发热,手足、口部均有疱疹,部分患儿臀部有疱疹,按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非重症手足口病,都无并发症。采用随机设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0.3ml/(kg.d)静滴,利巴韦林10mg/(kg.d)静滴,维生素B、维生素C、小儿氨基酸支持治疗,连用7天。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0.3ml/(kg.d)静滴,利巴韦林10mg/(kg.d)静滴。两组根据病情给予退热药,开喉剑喷雾剂,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分析 采用u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判定治疗72小时后判定疗效。1)显效:治疗72小时内体温正常,疱疹结痂,无新鲜皮疹出现;2)有效:治疗72小时体温基本稳定,疱疹结痂,但仍有散在皮疹出现;3)无效:治疗72小仍有发热,皮疹为结痂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2.2 两组疗效比较(例,%) 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总有效率 观察组 26 16 8 2 66.6% 92.3% 对照组 26 10 10 6 50.0% 76.9% 注:两组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病毒性传染病性传染病,患儿和健康病毒携带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被病毒传染的手、毛巾、玩具、奶瓶等物品引起感染,也可通过空气(飞沫)近距离接触患儿被感染。本病以婴幼儿多见,夏秋未好发季节。临床特点是从发热起病,一般37.5-38.0℃,发热1-2天后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水泡,或出现口腔溃疡粘膜疱疹,部分患儿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或疱疹性咽峡炎,口腔溃疡疼痛、流涎、食欲减退。少数患儿可持续高热,出现并发症,表现为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爆发性心肌炎、循环衰竭等严重临床征象,可危及生命。本病应与水痘、脓疱疹、湿疹等疾病相鉴别。 由于本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尚无特异高效治疗方法,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加强对症支持疗法。我院通过应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支持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能够加快合成人体免疫球蛋白,从根本上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产生防御功能。维生素B2能够促进细胞的发育和再生,加快口腔内、唇、舌的炎症消退。维生素C有利于组织创伤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氨基酸的代谢,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所以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更应该使用支持疗法,加快机体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治指南(2008年版).2008-04-30.

BB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近期全国各地都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例,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请各家长理解和配合,请加强幼儿的个人卫生,不要带小孩到公共场所玩耍,如有不适,及时带小孩到正规的医院诊治,以下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手足口病的病征: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股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疾病传播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提醒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提醒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提醒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不要喝生水,多喝白开水;不吃生冷食物; 3、家长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认真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清洗、消毒; 5、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6、注意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 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

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学校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工作得到规范地落实,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手足口病疫情和疑似手足口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教师或校医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学校了解情况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体委办和镇防保站报告。 1.同一班级,1天内有1例手足口病或者疑似手足口病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 2.个别学生出现发热、收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应大力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对本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检查。 二、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晨检应在校医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疱疹、腹泻、呕吐、抽搐等手足口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手足口病病人时,应及

时告知校医,校医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同时,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做到手足口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学校校医与教导处应妥善组织、安排好学生每年体检,建立并完善学生健康档案。 长春岭镇第二中心小学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症状图片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斑丘疹图片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一、人员培训 做好人手足口病知识全员培训工作,对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机构防保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的重点为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控指南》、《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 离和防护,标本采集、运送与存放等知识。

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好发哪些人群1. 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2. 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3.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二、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三、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好发哪些人群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而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小于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最多可达到21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2、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

传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动物。患病动物的血液、皮肤黏膜分泌物、唾液、尿、粪、乳汁均带有病毒。大多是通过直接和患病动物接触或挤乳时,病毒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发病,偶可通过食用受染的牛乳、乳酪、牛油或其他乳制品被感染发病,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头也可感染。 3、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幼儿园防手足口病案例

案例名称:家园配合预防手足口病 背景:冬春交替,又到了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因此对孩子进行卫生教育向家长进行相关预防幼儿传染病宣传指导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和积极的配合,我们进行了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指导工作。 实录一: 总部小五班因为手足口病关班了。我们马上告知了家长这件事情,并且向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帮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特征、对孩子产生的危害、传播途径以及对观察和预防的方法。家长都表示要好好重视观察、采取措施避免孩子传染手足口病。 实录二:我们有一个班级qq群,我们每周会在群里发关于如何预防幼儿传染病的文章,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形式,这样家长有兴趣看也容易看懂。每天对于缺勤的孩子及时的和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缺勤的原因。 实录三:周末放学的时候,我们提醒孩子们让家长把被子带回家洗晒,大多数家长都带回去了。有几个家长说上星期拿过了,今天就不拿了。我耐心地提醒他们:“最近传染病高发,天气转暖,孩子出汗多,被子吸收了汗液容易滋生细菌,及时洗晒被子能减少病菌感染,同时孩子睡觉也会更舒服。”听了我的话,家长们都把被子带回家去。 反思: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重视,也离不开家园之间的合作。面对幼儿传染病有的家长会过分紧张;有的家长觉得无所谓,只是小毛病而已也不一定会传染到;还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应当。只有让家长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对待。我们采取宣教专栏、QQ群、家园交流个别沟通等形式随时做好家长咨询与宣教工作,加强对家长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们进一步认识了手足口病,加强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家园配合共同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版)PDF.pdf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 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模型分析

手足口病模型分析 康慧燕王玲娜陈姗姗周红娜胡佩佩 (上海大学理学院) 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类带有出生和死亡的手足口病的SIR模型,计算了模型的阈值 R,通过数值模拟以及与近几年传染手口足病的儿童患病人数的拟合估计出0 模型中的参数。而且近几年手口足病对应的 R都是大于1的,即疾病至少爆发 一次,与数据显示的结果一致。说明我们的模型是有效的。 关键字:传染病,SIR模型,阈值 1 引言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6],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普通病例多为急性起病,并伴有发热、口痛、厌食等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有接触传播、接触病人接触过的毛巾、玩具等。感染者分为染病者和隐性感染者,疾病流行期间,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包括染病者、隐性感染者。 我国全国各地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流行此病,并且我国不少地区都有死亡病例的报导。1981年,我国在上海发现手足口病,很快北京、河北、天津、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