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表

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站长能力模拟测试(标准答案二)解读

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站长能力模拟测试(标准答案二) 判断题部分 (每小题 0.5 分,共 20.0 分) 第 1 题. 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树种。()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2 题. 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按防治的实际面积和作业面积分别统计。 ()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3 题. 征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权由省级人民政府行使。()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B 第 4 题. 人工林达到同样成材标准所需年限比天然林短。()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5 题. 专题性报告的标题要明显反映出所报告的专题事由,由“事由” 加上“情况报告”或“报告”字样组成。()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6 题. 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受让方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B 第 7 题. 对于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经县以上人民法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B

第 8 题. 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生活因子法。()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B 第 9 题.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没有变。()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10 题. 林火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以导致一些生物死亡,并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但小面积的林火或低能量火, 有时对森林更新、生长发育还有促进作用。()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11 题. 一个科学的统计指标,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要有科学的统计指标概念;另一个是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12 题. 林业行政复议程序可以由林业行政复议机关依职权而主动提出。 ()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B 第 13 题. 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是为满足林业基层单位进行造林、抚育、采伐设计需要进行的调查,其调查范围一般是森林小班或 具体某一山头地块或作业地段。()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第 14 题. 占用或征用林地未被批准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天内将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如数退还。() A. 对 B. 错 标准答案: A

浅谈《森林法》的修改

浅谈《森林法》的修改 一、现行《森林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体现林业基本法的作用 《森林法》的林业基本法地位在法学界都认可,可实践上,《森林法》并没有发挥作为森林资源法律体系核心法律的基本法的作用。 森林,从生态学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的,以树木或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个群落生态系统,包括林地、树木、其他林地植物和栖息的动物。从植物学讲,森林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的,以树木或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我国《宪法》第9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外。”现行《森林法》在立法上采用的是《宪法》中的“森林”(即“森林资源”)的概念,但在具体规定上却只着重指木材生产,1998年的修订虽然增加了“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原则规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以及对林地、野生动植物等内容却并未作规定或只是简单的提及,采取另行立法的办法。 立法程序上,《森林法》由人大常委会立法,没有确立其在国家森林法律体系中作为“基本法”的地位,涉及森林的许多内容只能由国务院制订行政法规来规范。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及法律,《森林法》应有自己完整独立的法律体系,应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森林法》应高于其他森林单行法,理应由人大立法。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由人大(而不是常委会)制定基本法律是《森林法》立法的必然要求,否则对于《森林法》这一“基本法”衍生和具体化的下位法,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在客观上出现了与母法森林法“平起平坐”、“不分高低”的现象,或只能由国务院制订行政法规,影响其实施效果。 (二)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 我国现行的所有林业法律法规,其指导思想仍然是如何“经营”与“收获”,或者如何保障“经营”与“收获”,除了为数极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_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六项中有关条款外,其他所有涉林法律法规的主题仍然是“木头”林业,倒置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这突出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森林资源的定义上。 (三)缺乏森林生态保护的制度 森林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受观念局限以及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指导,建立在传统林业理论基础上的现行《森林法》本质上就是一部木材生产促进和保障法,其制度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实现森林的经济价值而设计,考量的是如何保障木材供应。这种倒置生态与经济关系的立法理念反映在制度规范中,就是对于森林生态保护制度的严重忽视。虽然《森林法》也有一些森林保护方面的规范,但也只是从维持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出发,防治森林火灾、病虫害和禁止毁林事件的发生,关注的重点是林产品的产量和经济利益,而并

解读《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

解读《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登记办法》)是国家林业局的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作出具体规定,目的在于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操作程序,拓宽林业融资渠道,防范金融风险。于2004年5月2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森林资源资产,是林业行业所拥有的一笔最大资产,是林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登记办法》第二条规定: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是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利人不转移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将该资产作为债权担保的行为。《登记办法》重点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范围、抵押登记的具体程序、登记部门职责、变更登记、续期登记、登记注销、登记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登记办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 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实行登记制度的法理和法律依据 森林资源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它的物权变动不仅与个人利益直接有关,还与社会利益息息相关,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实行登记制度并作出专门规定,是其资源特性和法律的共同要求。 《担保法》第34条规定:抵押人依法有权处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可以抵押。

《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和车辆、设备等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对不动产实行登记制度,采用登记成立主义的好处是: (1)物权发生变动的时间容易确定; (2)不动产抵押合同经过登记,具有了公开性、普遍性的特征,使抵押权产生了对世性、排他性的效力,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国家公权力的有效保障; (3)利用不动产登记的公开告示功能、普遍告知功能,告诫第三人(即可能被抵押权人排斥的其他债权人)抵押权设定的事实,使第三人得到法律的保护。 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抵押,有利于促进其合理流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森林法》第14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森林法》第15条规定了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途径和限制条件。 二、关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的具体范围 《担保法》明确涉及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的只局限于林木抵押,实际上此非本意。 《森林法》第15条,森林资源资产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 《登记办法》第3条规定,可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为商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及解读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好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林地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本《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纲要》是指导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本《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保护利用现状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林地总面积30378.1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6%;森林覆盖率20.36%。林地中,有林地18138.09万公顷,灌木林地5365.34万公顷,疏林地482.2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32.63万公顷,苗圃地45.4万公顷,迹地(含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709.61万公顷,宜林地4403.54万公顷,林业辅助用地101.36万公顷。 专栏一不同时期全国林地状况和森林覆盖率 2007)确定的林地、部分园地、部分建设用地、部分未利用地,下同。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

2019-新森林法处罚条例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新森林法处罚条例 森林法是调整人们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森林法处罚条例,欢迎大家阅读! 新森林法处罚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并通知有关地方政府。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 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 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 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第五条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 第六条国家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第七条国家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依法减轻林农的负担,禁止向林农违法收费、罚款,禁止向林农进行摊派和强制集资。 国家保护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承 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第八条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以下保护性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 持或者长期贷款; (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森林管护工作总结范文

森林管护工作总结【一】:森林管护工作总结 森林管护工作总结 我于*年*月被评定为森林管护高级工。平时工作中,在**和**林业站的领导下,在各党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学习并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条例》等国家林业法规政策,切实加强对**区域森林资源的保护,遏阻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生态安全,为**区域林区的社会稳定、生态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管护任务及责任区情况 几年的森林管护工作中,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对管护范围内的森林和林地都采取了定时、不定时的交叉管护。根据交通、地理、森林分布等情况做了针对性的管护,并长期保持对各个范围内专职护林员和兼职护林员的工作联系。 二、森林管护方面 (一)宣传贯彻执行《森林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齐抓共管,提高了广大林农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乡、村、社各个交通要道、路口、车干道、沿公路岩石及农户房侧书写森林管护宣传标语180余条,在重点林区参会100余次,有效地宣传了防火条例、森林管护、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认真落实发放一年一度的护林防火户主通知书,张 贴县政府护林防火戒严令,切实提高全民防火意识。认真贯彻森林防火“两项制度”。在巡山护林工作中,无论是村、社、农户还是田间地头,走到那里就要宣传到哪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将违法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在巡山护林过程中及时发现滥伐木材、无证运输、无证收购、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并积极依法处理。督查一年一度的木材采伐,有效地制止了违法行为,做到了依法护林、依法兴林,维护了林区和谐。 三、积极完成林业站指派的其他工作 在巡山护林的同时,积极完成**林业站安排的退耕还林地补植、天保工程育苗、造林工作。 四、存在不足 由于**区域内森林面积广泛、林间交通不便,森林管护难度较大;另外,由于管护人员

林业法律法规

2012.07.27 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 杨全胜 一、林业行政执法设定依据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颁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17号 颁布日期:1984年9月20日 实施日期:1985年11月1日 修订日期:1998年4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颁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9号 颁布日期:1988年11月8日 实施日期:1989年3月11日 修订日期:2004年8月28日 另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二)行政法规 1、《植物检疫条例》 颁布机关:国务院第98号令 颁布日期:1983年1月3日 实施日期:1983年1月3日 修订日期:1992年5月13日 2、《森林防火条例》 颁布机关:国务院 颁布日期:1988年1月16日 实施日期:1988年3月15日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19日 3、《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颁布机关:国务院(第46条令) 颁布日期:1989年12月18日 实施日期:1989年12月1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颁布机关:国务院(第278号令) 颁布日期:2000年1月28日 实施日期:2000年1月29日 5、《退耕还林条例》 颁布机关:国务院(第367号令) 颁布日期:2002年12月14日 实施日期:2003年1月20日 另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条例》等。 (三)部门规章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颁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第10号令) 颁布日期:1996年10月14日 实施日期:1996年10月14日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颁布机关:国家林业局(第2号令) 颁布日期:2001年1月4日 实施日期:2001年1月4日 (四)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收取林权证工本费和林权勘测费的复函》 颁布机关: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1】43号 颁布日期:2001年6月19日 实施日期:2001年6月19日 二、林业行政执法事项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征收 (五)行政确认 (六)行政裁决 (七)行政给付

我国森林法价值理念的历史嬗变与森林法的修改-世界林业研究

第24卷第4期世界林业研究Vol.24No.4 2011年8月World Forestry Research Aug.2011 我国森林法价值理念的历史嬗变与森林法的修改* 张兰王世进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价值理念是森林法修改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森林法所要促进的价值以及价值实现的立法选择。伦理观的更新是森林法价值理念变迁与发展的价值先导。我国历次森林法的价值理念均是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确立为森林法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森林法价值理念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并进而统领森林法的修改。 关键词:价值理念,环境伦理观,历史嬗变,可持续发展,森林法修改 中图分类号:DF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241(2011)04-0013-06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Value Idea of Forest Law in China and Amendment of Forestry Law Zhang Lan Wang Shijin (Research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Law,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The value idea is the core issue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the forestry law is amended.It decides the value that the forestry law shall promote and decides the legislative choic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The renewal of ethics is the guide to value for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alue idea of forestry law.The value idea of the previous forestry laws in China are all based on the ethic of anthropocentrism.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ethic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 forestry law with new guide to value.The value idea of forestry law in China should realize the historical shift and then guide the amendment of the forestry law. Key words:value idea,environmental ethic,historical evolu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amendment of forestry Law 我国森林法自实施以来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现行森林法的价值理念与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的价值理念之间存在根本冲突。 1森林法价值理念与环境伦理观 法的价值理念是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也是法的根本出发点。它是关于理想中的价值追求的系统理论和表述,这一理想中的价值追求需要通过具体法律制度以及司法程序予以释放、体现和实现[1]。森林法的价值理念就是关于理想中的森林法价值追求的系统理论和表述。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法律的存在本身,而是借助于法律追求和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法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法的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指人们想通过法实现的一定愿望。森林法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对于森林法价值追求的要求,体现了人们期望通过森林法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这种价值理念进而通过一定的立法技术体现于森林法的具体制度设计中,乃至对森林法的实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价值理念是统领森林法的根本观念,决定了森林法所要促进的 *收稿日期:2011-02-01 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环境法史研究(FX0910) 作者简介:张兰(1978-),江西理工大学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E-mail:yiong711@https://www.doczj.com/doc/9a18076572.html, 王世进(1965-),江西理工大学教授,法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

第十一单元 《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十一单元2学时 主要知识点:《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手段:讲解自学 第四节矿产资源保护法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 矿产资源,是指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矿物质富集物,是自然资源的一种。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有的甚至短缺;二是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分选冶炼困难;三是地区分布不均,且很多矿产处在开采条件极为困难的偏远山区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不易开发利用;四是人均占有量低,有些矿产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浪费和破坏严重。我国矿产资源的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十分注意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便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保护法主要由《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煤炭法》、《煤炭生产许可征收管理办法》、《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等组成。 二、矿产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 (一)探矿、采矿权问题 《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1.探矿权、采矿权的取得和保护: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但是,已经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在划定的范围内为本企业的生产而进行的勘查除外。 2.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 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国家对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费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予以减缴、免缴。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3.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有限制转让: 《矿产资源法》规定了探矿权和采矿权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转让: (1)探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矿产资源的采矿权。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 (2)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而需要变更采矿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 除了上述两种情形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允许进行转让,更不得倒卖牟利。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过程中的保护管理制 1、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制度。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森林法讲解

虹桥镇机关干部 2013年3月份学法资料 《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讲解 一、《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了解《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出台的背景及出台的目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立法精神。法,本身是政策的条文化和法制化,体现的是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森林法》主要体现的是国家保护和发展林业的经济政策。一个时期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有其相应的环境条件和历史背景。1979年制订《森林法(试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适应计划经济制定的林业管理政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森林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6年以后就不断地有人提出要修改《森林法》。到了1989年,全国人大对《森林法》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后认为,需要对《森林法》进行修改,到1993年,原林业部开始筹建《森林法》修改小组,1994年正式运作。但是在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森林法》修改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98年4月才完成,历时近五年。原计划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完成的立法任务,到第九届全国人大才完成。 ㈠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工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出台

以后,对林地管理力度已经达到了同耕地同样的管理力度。也就是说,对耕地的管理力度严到什么程度,林地的管理也严到什么程度。耕地最严厉的政策也就是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占一造一”,也就是占一亩耕地,必须造一亩耕地。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减少一亩林地,同样,用地者也必须恢复一亩林地。这充分反映我们国家对林业的高度重视,正如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讲的那样,是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来对待的。 ㈡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改善我们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根本大计。这样说,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了。这里有几个数字,可以充分说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是我国每年由于各种生态灾难(包括水涝、干旱等),造成的损失都在2000亿元以上。2000亿元相当于我们国家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按1999年数),损失严重。二是我们国家有近1亿人生活在黄河这条“悬河”之下,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悬河?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的河床不断增高,人们也就不断加高堤坝,很多地方堤坝的高度已高出地面近10米。每年仍在以10厘米的速度增加,就像人们头顶上顶着一盆水。在这个1亿多人口的区域,其产值要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一。黄河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成灾了,如果黄河成灾,比长江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因为长江两边有很多山脉或丘陵地带,可

新修订《森林法》知识问答试题及答案

新修订《森林法》知识问答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的法律。 1. 新修订的森林法,自 2020 年()起施行。 A 、 5 月 1 日 B 、 6 月 1 日 C 、 7 月 1 日 ( 正确答案 ) D 、 8 月 1 日 2. 新森林法专门增加植树节的规定,明确每年()为植树节。 A 、 2 月 12 日 B 、 3 月 12 日 ( 正确答案 ) C 、 4 月 12 日 D 、 5 月 12 日 3. 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

通知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 、 15 日 B 、 30 日 ( 正确答案 ) C 、 60 日 D 、 90 日 4. 新森林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 A 、目标责任制 B 、普法责任制 C 、林长制 ( 正确答案 ) D 、河长制 5. 新森林法规定,()主管全国林业工作。 A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 正确答案 ) B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C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D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6. 新森林法规定,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以及林地上的林木,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代表同意并公示,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依法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A 、三分之一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一以上村民 B 、三分之一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

四年级语文法制渗透点完整版

四年级语文法制渗透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四年级语文法制渗透点 1~4语文·四年级 第11课/去年的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法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的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设疑解惑,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讲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答:听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各抒己见。 3、你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吗? (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 4、小组合作交流。

(1)如果让你来设计这篇课文的结局,我们应该怎么设计? (2)针对课文的这个结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17课/长城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期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旅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利用多媒体激发情感,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远看长城的录像,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播放学生登上长城的录像,不仅可以欣赏长城的壮美景观,还可以让学生回想起自己登上长城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情感。 2、网上搜索,了解人们是怎么样评价长城的。 3、引导学生明白: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 4、拓展内容:说说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文物古迹保护的怎么样把你对“文物保护,从我做起”这句话的理解,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自考经济法概论试题讲解学习

1.第9题 甲公司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后,乙公司将出租给甲公司的一台设备通过管理人取回。乙公司所行驶的权利是( ) A.出租权 B.别除权 C.追回权 D.取回权 答案:D 2.第10题 依照证券法的规定,证券承销期最长为() A.30日 B.60日 C.90日 D.180日 答案:C 3.第11题 根据水法的规定能够,下列水资源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A.江河中的水 B.湖泊中的水 C.某村水塘中的水 D.地下水 答案:C 4.第12题 甲、乙投资设立丙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万元,约定两年内缴付出资完成。甲、乙首次合计出资最低限额为() A.1万元 B.2万元 C.3万元 D.4万元 答案:C 5.第13题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B.被胁迫支付贿赂也是商业贿赂行为 C.回扣不是商业贿赂行为的典型形式 D.折扣不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答案:D 6.第14题 下列物品属于产品质量法上的产品的是() A.矿产品 B.农产品 C.手机 D.房屋 答案:C 7.第15题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不包括( ) A.保护交易安全

C.维护消费者利益 D.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 8.第16题 以下属于以合同成立是否需要实际交付标的物为标准的合同分类是( ) A.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B.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C.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D.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答案:D 9.第25题 关于产品缺陷的民事责任,正确的说法是() A.产品责任以过错为要件 B.责任形式包括人身伤害责任和财产损失责任 C.诉讼时效为二年 D.生产者和销售者一般负连带责任 答案:B,C,D 10.第26题 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经济法律事实包括()。 A.经济合法行为 B.经济违法行为 C.自然事件 D.社会事件 答案:A,B,C,D 11.第27题 凡属下述情况之一的货物任何企业不得出口()。 A.危及国家安全的 B.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C.文物 D.劳改产品 答案:A,B,D 12.第28题 税收具有()等特征。 A.强制性 B.有偿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答案:A,C,D 13.第29题 股东的权利主要包括()。 A.表决权 B.知情权 C.选举与被选举权 D.分红及转让出资权 答案:A,B,C,D

森林法法律法规

环 境 与 资 源 保 护 法 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摘要: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森林资源保护旨在促进森林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或物种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护性措施.我国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较早,从1963年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保护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森林保护法体系,本文从森林法、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近年的修订情况三方面阐述了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on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LIU Chong (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 Chemistry Engineering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Abstract The forest resource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forest and the organisms in which they grow. The con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quantity of forest,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r propagation of species,and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and benefit of forest. A series of laws on con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have been consistently published since 1963 and established the law system .The article is related to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onserv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from three aspects concluding laws,regulations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laws.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稀缺,世界各国都在自然资源立法方面不断改进,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森林保护条例》,1973年农林部发布了《森林采伐更新规程》,1979年《森林法(试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成为我国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部专门法律,调整有关林业生产建设领域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个人之间林业经济关系,以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为目的,是国家组织、领导、管理林业经济的有力工具,属于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组成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解读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解读 新修订森林法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一起来学习新修订森林法。一、森林法的修订思路和基本制度 新修订的森林法在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从1998年森林法7章扩展至9章,条文数从49条增加到84条。在修改总体思路上,把握国有林和集体林、公益林和商品林两条主线,建立和完善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主要有: 一是森林权属制度。按照明确森林权属、加强产权保护的立法思路,根据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国有林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森林权属”一章明确了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确定了国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行使主体,规定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资源流转的方式和条件,强调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等不同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是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按照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立法思路,修订后的森林法将“国家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首次作为基本法律制度写入“总则”一章。同时,还在“森林保护”“经营管理”等章节,对公益林划定的标准、范围、程序等进行了细化,对公益林、商品林具体经营制度做了规定,体现了公益林严格保护和商品林依法自主经营的立法原则。 三是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实行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立法思路,修订后的森林法规定,在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林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加强保护;将党中央关于天然林全面保护的决策转化为法律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科学预防、扑救以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明确了人民政府、林业等有关部门、林业经营者的职责。为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形成了占用林地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审核、临时占用林地审批、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审批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体系。 四是造林绿化制度。按照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立法思路,修订后的森林法强调了科学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对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应当封山育林的地方,组织封山育林,对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生态修复的耕地,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在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的同时,应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优化林种、树种结构,鼓励使用乡土树种和林木良种、营造混交林。造林绿化离不开各行各业、公民的广泛参与,修订后的森林法将“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写入法中,并鼓励公民通过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造林绿化,进一步丰富了履行植树义务的方式。同时,根据森林城市建设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修订后的森林法规定统筹城乡造林绿化,推动森林城市建设。 五是林木采伐制度。按照既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又要充分保障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思路,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修订后的森林法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基础上,规定重点国有林区以外的森林采伐限额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经征求国家林草局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国务院备案。回应实践需求,完善了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范围、条件和申请材料,规范了自然保护区林木采伐和采挖移植林木管理。强化了森林经

森林法讲解

森林法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森林:指具有一定面积的共生的乔木,是一个以树木人主体的生物群落, 也是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林种:指根据人工林在同民经济中的不同效益划分的林分种类,分为(五 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3、乔木:指高3 米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大乔 木为20米,小乔木为10—20米,小乔木为10米)。 4、四旁植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一切空地上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5、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林地面积与土地面各之比,比值越大, 说明森林数量越多。(我国是15%左右,世界平均为26%) 6、生物多样性:每时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有生命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约150万种,植物30万种。 7、薪炭林:即以获取薪柴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工林的产量高, 轮伐期短,燃烧性能好的刺槐、麻栎、旱柳、沙棘等乔、灌木。 森林法内容 森林法述: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活动者必须遵守森林法规。 森林法产生背景:“人五”期间形成林业法规的主体框架,《森林法84年4 月审仪修改》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强化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措施,维护了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有重点林区林权证书的发放,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转让,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公安机关,森林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政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界等做好相应的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森林法》概要: 1、《森林法》的特点:(1)空向效应:中华人民。(2)调态对象:森林、林木培育、采伐及经营管理。 2、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为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森林分类(五类):(1)、防护林;(2)、用材林:生产木材、竹材;(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油料、调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风景林、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区、风景林名胜古迹的环保林. 林权的种类: 林权的概念:指森林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证国家重点林区的再国务院授权林为主管所)。 种类:(1)、所有权;(2)、使用权(可转让但必须改变其用途)。 林权的法律规定:即第①最上方 林种划分:(1)、森林;(2)、林木;(3)、林地 森林(按功能划分):(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1)和(5)是不可以转让使用权的;(2)、(3)和(4)是可以转让使用权。 使用权转让:(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采伐林、火烧迹地的林地;(4)、国务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