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宋英春(1970—),男,黑龙江讷河人。城市经济处处长,主研城市经济。

[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精神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齐齐哈尔做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明晰产权方向、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实现政策、宣传造势力度和处理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等,为“走廊”建设做出新贡献。

标签:哈大齐;工业走廊;对策研究

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进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规划建议,确立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主攻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建设五个开发区和一个物流系统。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6.17平方公里,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制造业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及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昂昂溪中俄国际贸易园区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中期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建设集内陆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工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综合开发区。江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初步规划为具有居住、贸易、金融、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新区。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

(二)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6年9月末,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完成“七通一平”7.92平方公里。土地整理有序开展。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启动区面积为20.25平方公里,通过收储、征用、租用等方式,已经完成土地整理面积9.23方公里,占启动区面积的45.6%。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开展定向招商和社会融资,累计引进到位资金62.1亿元。

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

摘要: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每个区 域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为合适的主导 产业;密切的区域合作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内在要求,目前, “走廊”各区域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经济合作的水平不高,这已成 为“走廊”进行区域经济整合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区域内各行为 主体对区域合作前景的前瞻性认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区域合作。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区域分工;区域合作 2005年6月,国务院确定了“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经济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进一步提升哈大齐工业走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整体实力,是关系到“走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认真 研究区域经济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到“走廊”各区域走访调查,对“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优势、目标、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达成共识: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实现“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未来的发展中,这一问题是 实现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对哈大齐工业 走廊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初探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分 工与合作问题。 一、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整合的动力源 区域分工亦称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 表现形式。区域分工从单个区域的角度看,表现为区域生产专门化,即各地区 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它实际上是生产 力“趋优分布”规律下,人们为获得各种区域利益而出现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必然选择过程。也就是说,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各区域根据自己的优势 进行劳动地域分工,当劳动地域分工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区域专业化部门[1]。因此,地域分工的产生源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区域的比较优势,二是规 模经济。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并能形成规模经济,客观 上存在区域分工的条件。因此,在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每个区域应该在所在的经济和行政区域的坐标上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行合 理的区域分工,确认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为合适 的主导产业。 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区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电站成套设备、飞机、燃气 轮机、汽车等高加工度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具有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 聚核心的实力。因此,其产业发展应以建设我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装备工 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逐步成为综合性的产业 发展中心。 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区域辖5区4县,是“走廊”南部城市带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近年来,大庆市石油、石化工业稳步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段整体规划(全文)

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段整体规划 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哈大齐地区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规划(2005?2020年)的批复及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栗占书同志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调研结束时的讲话,肇东市人民政府对肇东段132.5 平方公里的重度盐碱地进行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建设规划。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为目标,以高新技术和优化产业结构为动力,坚持项目立区、科技强区、开放活区,充分发挥肇东市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重点发展好粮食生化工程项目、医药生物工程项目、农副产品开发项目、新型建材产业的开发项目,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把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段开发建设成为区域产业的主导区、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优化资产、扩大资本总量,大力发展非国有制 经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 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以产业链发展关系安排项目,发挥区域废弃物的资源优势,扩大区域内企业的产业链条,使肇东市的物流、能源按着模拟自然生态运行,形成循环、企业共生网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资源集约利用,实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绿色 再造技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 型之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能源、水和土地等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通过市场引导生产要素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创造公正、平等的市场

哈大齐工业走廊统计数据

2006年哈大齐工业走廊统计监测主要指标汇总表 指标名称2006 计量单 位 合计哈尔滨 齐 齐哈 尔 大庆 安达 肇东 一、园区规划及进展情况 园区规划总面积平方公596.7 195.5 62.3 244.4 94.5 已启动面积 里 平方公74.3 33.7 7.9 24.7 8 计划项目数里 个822 162 125 482 53 其中:已开工项目个352 105 19 189 39 从区域外引进项目个239 30 18 146 45 二、园区企业情况 计划入区企业数个789 203 125 408 53 已入区企业数个385 120 19 193 53 投产企业数个156 21 7 113 15 三、科技开发与集团入住情况 园区科技开发经费支出力兀1216.3 5.1 1151.2 60.0 0 园区入住企业集团个10 3 1 4 2 其中:外资个 1 1 0 0 0 中外合资个 0 0 0 0 0 民营个 5 2 0 1 2 四、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累计) 1 、投资项目 项目投资额亿元200.98 93.17 39.29 36.33 32.19 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亿元34.37 23.57 0.94 6.42 3.44 资 企业项目投资亿元166.61 69.60 38.35 29.92 28.75 2 、工业企业生产 工业总产值亿元117.00 42.20 16.36 50.24 8.19 销售收入亿元119.77 42.20 17.69 52.69 7.19 利润总额亿元14.66 8.26 1.44 4.38 0.58 税金总额亿元 4.64 1.14 0.90 2.33 0.28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在哈大齊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由于“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管理观念的落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成为“走廊”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地方政府必须转换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达到振兴“走廊”经济的目的。 标签:哈大齐;工业走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长期以来,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制约了各地方政府效能的发挥和绩效的实现。纠正角色错位,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是当前走廊上各地方政府强化自身效能,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国家地方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地方政府职能是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地方政府职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地方政府职能会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向上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方政府职能也开始向经济化、社会化方向转变,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己成为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其目的在于使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促进其发展。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其职能也要向经济化、社会化方向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过程中,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也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职能转换的问题。其职能转换的内容应该包括: 1.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者 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是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为辅助的多层次的职能机构体系。中央政府统揽全局,负责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是被调控者,相对于本地域内的部门、企业和市场等又是调控者。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生产力水平极不平衡,各地区经济状况千差万别,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应该是在国家统一决策、计划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地方性的决策,制定地方性的计划、政策和法规等。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宋英春(1970—),男,黑龙江讷河人。城市经济处处长,主研城市经济。 [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精神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齐齐哈尔做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明晰产权方向、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实现政策、宣传造势力度和处理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等,为“走廊”建设做出新贡献。 标签:哈大齐;工业走廊;对策研究 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进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规划建议,确立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主攻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建设五个开发区和一个物流系统。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6.17平方公里,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制造业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及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昂昂溪中俄国际贸易园区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中期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建设集内陆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工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综合开发区。江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初步规划为具有居住、贸易、金融、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新区。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 (二)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6年9月末,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完成“七通一平”7.92平方公里。土地整理有序开展。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启动区面积为20.25平方公里,通过收储、征用、租用等方式,已经完成土地整理面积9.23方公里,占启动区面积的45.6%。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开展定向招商和社会融资,累计引进到位资金62.1亿元。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对策研究 [摘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 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各种优势,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优势;对策 2005年3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新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又一战略举措,是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入手,用区域发展带动全面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为核心和以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哈大齐工业走廊辖区面积总和为1167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4% ,总人口1758.4万,占全省人口的46.1%,而哈、大、齐三市的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六成以上,可见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我省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丰富、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的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作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走廊”建设为动力,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本区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对策,进而全面推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完善 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中心,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区域的交通枢纽、经贸中心。本区域交通设施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俱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其中,滨州铁路与俄罗斯铁路相接,可直通东欧和独联体各国;在公路方面,哈大齐三市之间高速公路基本贯通,基本上形成了以大庆为中转的两小时交通圈;2005年7 月5日,齐齐哈尔对俄罗斯航线正式开通,形成对俄罗斯经贸和文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本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设施,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土地面积广阔,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巨大,开发的成本低,便于大规模较大建设用地项目的布置。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水资源丰富,有全国第五大、东北地区最大的尼尔基水库,有一江九河,贯穿全境的嫩江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无污染河流之一,生态环境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