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

【篇一: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体会2010年5月7日,司党支部组织全

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西柏坡地处太行

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我们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朱德、周恩

来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

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

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

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

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

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

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

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

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

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

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

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

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

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

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

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

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

三大战役。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

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

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

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

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

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

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

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

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

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

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

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告诫全党,“务

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

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

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

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

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

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

人民。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

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

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

子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

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

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

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

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

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

济政策。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

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在西柏坡期间,党中央、毛主席准确判断斗争形势,抓住全国

革命形势一片高涨的机遇,

及时调整原先的解放战争进程预测,积极进取,加快战略反攻,大

大加快了中国革命进程,在最短时间内打败了蒋家王朝,最大限度

减小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

带来的伤痛,使国家尽早进入经济恢复和建设阶段。当前,我们国

家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

遇,同时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

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

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发扬敢斗敢胜

的西柏坡精神,切实增强

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而不

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

不可因循守旧,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特别是革命和建设的重大

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

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

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

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对

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推进新民主主义干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

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

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我

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我们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

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

平,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资格的危险。学习必须有良好

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发扬创新精神,落脚点要学以致用。坚持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

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一天的参观结束了,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西

柏坡之行。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又重温

了历史,重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史,再次感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谢党支部组织这次活

动,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党的发展史,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

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向老党员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

务人民,忠诚于党,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二:参

观西柏坡有感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

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

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

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经

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

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

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

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

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

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

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

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

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

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

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

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

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

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

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

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

于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

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

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

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

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

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篇三: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体会成学胜

2012年11 月 23日,我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党总支组织的革命

圣地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学习。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

功绩,感受体会西柏坡的精神,学习了很多东西,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那叱咤风云、

瞬息变迁的战争岁月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中国革命,使这片沉寂

的土地卷起了滚滚热浪,

掀起了巨大的时代波澜,就在这个的不起眼的村落,演出了威武雄

壮的历史?大剧?:1947年

3月,国民党、蒋介石在全国进攻解放区的计划落空之后,为了挽

救其垂死的命运,在军事

上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

党中央、毛主席于1947

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我军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

26日,枣林沟会议决定,

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率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共中央工

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1948

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的决定,这样刘少奇、朱德、

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先后来到了西柏坡。党中央、毛

主席在这里召开了历时两

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彻底废除

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剥削制

度,实现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还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

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从此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并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建立新中国的蓝图和构架。中共中央在西柏

坡的伟大实践,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

想和

精神,对我们现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在中

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创业精神,是我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我

党历史责任感和庄严使命感的生动体现,是我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的集中体现。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

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

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

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

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

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

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

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

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在这片故居平房的背后,有幢稍高并大许多的敞屋,原是当年中央机关的

大伙房,这就

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这个也是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却揭开了中

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一页。

毛泽东用他那巨人般的声音及时地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袭击我们党和革

命队伍的主要危险。他形象地比喻,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预言式地

昭示人们:建立新中国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如今传遍大江南北,警示着

六千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两个务必?,就是在这里响亮地发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含意隽永、铿锵有力的

预示和嘱托,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座闪烁着巨光的灯塔,一下照亮了

新的历史航程。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处在历史转折关头,谨慎的领袖们敏锐意识到健康的党内生活,将

是永远保持党组织战斗力和革命事业兴旺的?孵化器?。就在七届二

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

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

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

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

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深邃和凝重!1949年的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也就是被毛泽

东称为进京?赶考?的日子。

当年早春的西柏坡,满山的柏树变得翠绿,村里村外杏花绽放。毛

泽东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

时后,没睡多久就醒来,用膳后即迈出了进京的历史步伐,他对身

边的周恩来及其他人风趣

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

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

退回来!?毛泽东斩钉截铁

地回应:?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毛泽东对西

柏坡的告别辞,也是一代

伟人凝视久远、力盖千钧的历史叮咛!2003年的春天,胡锦涛总书

记重游西柏坡,重温了西

柏坡的故事、轶闻、伟人的报告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书记即兴

发表了演说,向全党同志

发出了牢记?两个务必?的教导。当我们面对胡锦涛总书记在这留下

的照片和讲话的文字时,那个关于?

进城赶考?的故事,仍然在进行?考试?之中。当我们离开了西柏坡,坐在飞驰于现代化

铁路的火车上,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咛,哺育了千千万万具

有钢筋铁骨的战士,至今

还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战斗着;历史和现实也无情地告诉我们,

那些视西柏坡的嘱托为?

耳旁风?而背叛事业的匆匆过客们,已经或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我们穿越历史的

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

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我要和疾控中心全体

党员们一道,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扬西柏坡精神,充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祖

国的预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篇四:西柏坡

之行心得体会西柏坡之行心得体会姓名:仇晓华专业:海洋地质学号:200728006812050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是文

化悠久,环境郁静的革命老区。走进西柏坡,

我既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朴实和热情,又深切体会了什么是西柏坡

精神。这个小山村有它的实力和魅力,这里有领袖们的旧居,七届

二中全会的旧址,三大战役

曾在此运筹帷幄。它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

后一个指挥所,作为当时

进京的跳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见西柏坡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

一页,作家阎涛曾用“新

中国从这里走来”来概括西柏坡的伟大作用和意义。当年刘少奇率

领的中央工委选择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

群众基

础好,当党中央五大书记汇合西柏坡成立华北人民政府的时候,这

里的气氛已经是空前的高

涨,因此才会让西柏坡的火炬照亮了华北,照亮了全中国,辐射到

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在这

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也铸就了一种“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凝聚和

体现着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永不停顿的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

它的核心精神就是“两个务必”。1949年3月5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

届二中全会上,当时中

国革命正处于全面胜利前夜,毛泽东主席在会上语重心长的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停止艰苦奋斗的脚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

个政党,如果骄傲情绪盛行,

享乐思想弥漫,就会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而逐步沉沦下去;而艰苦奋

斗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优良

传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我们都晓得。因此,西柏坡精神在

现在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

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很多,在国际形势复杂,国内艰苦的进行现代

化建设的严峻形势下,

我们更要发扬西柏坡精神,以这种精神来面对我们遇到的困难,才

能克服一个接一个的难关。

在艰苦奋斗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西柏坡参观毛泽东等人

的故居时,我发现他们当时的生活用品多么简单,住的房子也不大,家具很少,一般只有床、桌子、椅子、衣橱等基本的家居,

有的甚至是缴获国民党的。原来当时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运筹帷幄的,这不得不让

我敬佩。老一辈革命家在当时清苦的生活条件下能带领群众取得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

学习和发扬的精神。领导人这样艰苦奋斗,必得民心,群众的革命

尽头一定很足。这样,艰

苦奋斗使得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胜利之后也要不骄

不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严防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这一点尤其有现实意义。打

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就

是因为很多人放下了警惕,生活趋于安逸,再加上现在的复杂环境,很容易受到腐蚀,这也

是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腐败。再巍峨的支柱,有蛀虫的吞噬,也会倒塌;千里之堤

也会毁于蚁穴。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目无法纪,这些腐败现象

的事例实在数不胜数。如

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心目中的享乐主义大肆

蔓延,浑然不知艰苦奋斗

为何物,甚至有些党政领导虽然表面上大谈艰苦奋斗,心中却早就

视之为文物或者只是拿去

要求别人而已,而把艰苦奋斗的传统扔到了一边。还有些人,不仅

为其官不谋其政,而且不

以人民公仆自居,摆官架,高高在上,完全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抛到脑后。

所以,在现在这个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仍然要发扬西柏

坡精神,永不停顿的建功

立业,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涵的西柏坡精神,已成为我们党保持

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振兴中华

的强大精神力量。有的人

认为,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这些都是用来要求领导人和党员的,这

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它

没认识到,西柏坡精神是所有人的精神,并不是某个人的精神,而

是万众一心革命奋斗不怕

困难的精神,它的核心精神“两个务必”是其中最概括和有指导意义

的精神。艰苦奋斗并不

是只对领导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取得成绩之后保持

不骄不躁,依然不停止艰

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个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

分子,个人的进步总会为

社会进步贡献或多或少的力量,而社会进步了,个人也会受益,这

是个体和整体的互相作用。

每个人都应该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新中国虽然从西柏坡走来,那段

时间已经成为可歌可颂的

历史,但是,西柏坡精神并不过时,它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

年的革命家和群众在西柏坡艰苦奋斗,以西柏坡精神取得了伟大的

胜利,如今的我们,

在即将回到所里进行研究,开始自己真正的研究生工作阶段的时候,我不禁也想到,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西柏坡精神,铭记当时的革命

家和群众的艰苦奋斗

的生活。回到所里之后,要不怕困难和艰苦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取

得成绩也不能骄傲,遇到

困难也不能气馁。遇到困难,就想想当时革命家在西柏坡的艰苦卓绝,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

境下尚能坚持不懈,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下,遇到困难更不

能轻易放弃。西柏坡之行让我充分感受到西柏坡精神的巨大指导意义,感谢所里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篇五: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公司党组织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从北京出发,

踏上了去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的路途,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群山环绕中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太行山

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经过多

年建设,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多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在导游带领下,我们顺次参观了领导人故居及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

命历史纪念馆里,在

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

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

【篇二: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2016年7月2日清晨,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踏上了西柏

坡红色之游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革

命圣地西柏坡。

首先,我们在导游讲解下,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

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

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

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全体成员在雕像前合影留念,站在雕像前仿

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

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

的灯火。二层结构的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

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

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

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曾经年轻的面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默默诉说着西柏坡光荣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随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

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

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

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

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

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

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

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

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

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

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

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

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

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

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十几

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

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房间中召开决定

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

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

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永久

感召着一代代后人,必将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我们

也荣幸地

在这圣地进行了合影留念。

走在今日西柏坡平坦的旅游大道上,看着眼前碧波荡漾、水光潋滟

的西柏坡湖,背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

益彰,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与刚刚参观过里面的历史形成鲜明的

对比,每一位到来的人都感受颇深,更懂得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

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参观

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中时

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

实的行动。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

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感受、去思考。西柏坡是神圣的,如今的西柏坡

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堪

于日月争辉的,在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的同时,我们被它经过

历史沉淀的精神所折服。走进西柏坡,从陌生到熟悉,继而油然而

生一种崇敬之情,对圣地的无限神往,那是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立下

的赫赫功勋,也为西柏坡的那种精神。西柏坡点燃燎原的革命之火,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象征。离开西柏坡,心久久难平,用心回首,遥望心中的圣地,它还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遥望的

目光。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

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

载的永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在。

【篇三: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

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

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

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

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

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

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

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

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

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

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

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

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

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

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

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

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

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

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

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篇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篇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1) 西柏坡是我党五大革命圣地,我向往已久,这次终于成行,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坡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受益匪浅,主要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通过对西柏坡这段历史的再学习,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经历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但都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才使我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行动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 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贯彻“八项规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严肃地告诫全体党员,“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

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两个务必”,是谆谆的教导,更是长鸣的警钟,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就必须时刻牢记于心。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市也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办法。“八项规定”与“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渊源关系。继续牢记“两个务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党员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每一名科级干部,都要为兼善天下而自觉履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强富美x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为之奋斗。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际,按照市委x统一安排,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大寨、冉庄、白洋淀等地方参观学习。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怀这黄土地孕育的不朽精神和壮丽诗篇,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一路上参观了西柏坡、大寨、冉庄、白洋淀等地方,回顾几天的学习,颇有收获。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感悟)

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西柏坡,一个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地方、一个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的地方、一个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地方。 2016年7月2日,在分公司党群部组织下,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一个交通不怎么便利的小山村,但由于它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中国的革命在这里走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就这样一个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却因曾承载着新中国诞生前那段布平凡的历史而引人注目,永久的载入史册,成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吸引着后人了解她、关注她。也正是这座小村庄,令毛主席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总指挥部;在这里实现了“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前例。 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分公司11名共产党员进行了宣誓仪式,支部书记***同志带领大家进行入党誓词宣誓,然后依次汇报宣誓人。大家都喊得铿锵有力,仿佛回到了解放战争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那种意境。宣誓后大家都感觉意气风发,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 通过这次预备党员入党宣誓活动,进一步激励预备党员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无论在

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按照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游西柏坡心得体会

游西柏坡心得体会 -------许志琴 2011年7月2日清晨,伴随着几丝凉意,阵阵小雨,吕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一行44人,踏上了西柏坡之游的旅程。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盘旋,一路上环境优美风景无限,不时的有小雨袭来,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放松的心情,也为我们的西柏坡之旅增添了许多光彩。一路上我们歌唱着我们的祖国,经过八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首先,我们在导游讲解下,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

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随后我们参观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当时这里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机关的食堂,至今上面还保留着当时做饭时的天窗,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食堂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永久感召着一代代后人,必将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我们在会址前集体宣誓,也荣幸地在这圣地进行了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全体成员在雕像前合影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2016年7月2日清晨,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踏上了西柏坡红色之游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首先,我们在导游讲解下,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全体成员在雕像前合影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的灯火。二层结构的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曾经年轻的面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默默诉说着西柏坡光荣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随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

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房间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

“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红色之旅有感

“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红色之旅有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革命老区的生活气息,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两校区学生处、校团委、各院系学生工作书记一行26人,于2011 年7月12日至14日赴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邢宝君全程参与了教育活动。作为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红色之旅。 在西柏坡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瞻仰了五大书记雕像、西柏坡纪念碑,并在这里着重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重温了入党誓言。当我们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言的时候,内心不由的生提起一种庄严、神圣、奉献的精神。 西柏坡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 在中共中央旧址,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当时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机关的食堂,至今上面还保留着当时做饭时的天窗,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正是在这简易的食堂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永久感召着一代代后人,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 西柏坡是神圣的,如今的西柏坡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堪于日月争辉的,在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的同时,我们被它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神所折服。走进西柏坡,从陌生到熟悉,继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对圣地的无限神往,那是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立下的赫赫功勋,也为西柏坡的那种精神。西柏坡点燃燎原的革命之火,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象征。离开西柏坡,心久久难平,用心回首,遥望心中的圣地,它还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遥望的目光。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在。高山仰止的西柏坡,永远丰碑的西柏坡! 离开西柏坡,我们第二站来到了位于保定市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聆听了冉庄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身临其境体验了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它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37年,日军队对华北平原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血案。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冉庄的群众开始挖筑藏身洞,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以十字街口为中心,由4条主干线和24条支线,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篇一】 西柏坡是我党五大革命圣地,我向往已久,这次终于成行,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坡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受益匪浅,主要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通过对西柏坡这段历史的再学习,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经历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但都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才使我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行动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 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贯彻“八项规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严肃地告诫全体党员,“要求全党

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两个务必”,是谆谆的教导,更是长鸣的警钟,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就必须时刻牢记于心。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市也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办法。“八项规定”与“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渊源关系。继续牢记“两个务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党员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每一名科级干部,都要为兼善天下而自觉履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为之奋斗。 【篇二【小雅文库】】 3月18日下午,我们第37期进修班学员在河北省社院首先参加了王树臣教授所作专题辅导,随后现场参观了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辅导内容翔实、实例生动,馆藏器物丰富、积淀深厚,使全体学员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初期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进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吧。 篇1 我不止一次去过西柏坡,因为我就居住在石家庄。近日又到西柏坡参观学习,我对西柏坡的印象太深了。致所以人们仰慕西柏坡,是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个平山县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斗争,敢不敢于胜利,成为党面临的生死考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果断地把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战,连续并交错导演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成为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礼”。我怀着对“老革命家”的好奇与崇敬,坐着会议提供的大巴车,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西柏坡。 如今的西柏坡不仅仅是“新中国”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这里也是新中国颁布土地大法的所在地。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等五

位伟人庄严的雕塑铜像。再眺望柏坡岭的青松翠柏,环视四周,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水库,往水库西面仰望过去,是云霄连绵的太行山脉。实际上西柏坡是在群山怀抱之中,易守难攻,进可直插华北平原,退可坚守太行群山,其山地的险要令人会想到从井岗山、遵义、延安到西柏坡这一黎明的曙光——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沿坡而下走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它由一圈白色的围墙围着,静立其中的一座座低矮的素墙灰瓦土坯房、小土窑式的厢舍横屋以及古老的磨盘石碾、防空洞都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些农家小院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间间简陋朴实;转行至一座不高的土坯大屋里,内中排着破旧整齐的桌椅,它就是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旧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曾在此描绘,对中国共产党人“约法三章”的两个“务必”告诫在此发出;再行至那一座土坯长型农舍中,那里排放着的三张大桌,它就是指挥百万大军的军委司、政、后勤机关……,目睹着旧址中残旧的床床凳凳、桌桌椅椅、油灯电话等生活办公用具真令人简直不敢相信,它就是主人身居陋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步出旧居大院,踏入依山而建的展览大厅,从那一幅幅历史的照片、图片、战役图以及那土枪、土炮、战利品、模拟战场等一系列实物的生动介绍,会使你置身其境中的心灵被强烈震撼而心潮难平,令你

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日,公司党组织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从北京出发,踏上了去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的路途,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群山环绕中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多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导游带领下,我们顺次参观了领导人故居及西柏坡纪念馆。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时期的民政事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作为一名正在学习阶段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体会 2010年5月7日,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西柏坡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 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 我们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 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

西柏坡之行感想

“西柏坡之行”感想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 2010.11.30日公司组织员工集体去西柏坡学习参观,当天早上驱车四个多小时,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小山村,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几位我党老一辈领导人的故居旧址以及遗物照片。我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具,清贫而节俭的生活,当我看着那一件件为人们的手稿和先烈的遗物,读着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文字,倾听着解说声情并茂的解释点评时,我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听着导游的讲解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西柏坡精神于毛主席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两个务必”的核心是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它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现实工作中去,有助于我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受作为执政党所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西柏坡精神”给于了我巨大的启发,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就必须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把本职工作做好;作为青年团员,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

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参观西柏坡感想心得(精选多篇)

参观西柏坡感想心得 参观西柏坡感想心得 周六,我参加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到西柏坡参加“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这是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活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既是一个组织者我有幸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西柏坡”革命圣地,说它是我的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有些夸张,但它的确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它的特殊地位,我也多次想去看一看。看看革命领袖战斗过的地方。旅游的地方虽然不多,红色旅游的地方也去过一些地方。每一地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感触,在这里对革命领袖的敬重,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却更加的强烈。 西柏坡地域虽小,却成就了建国伟业。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在方圆仅有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座落着十几间的简陋农舍,看似极不起眼的村庄,因为有毛主席党中央的存在,成为了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的指挥中心。 西柏坡的条件设施极其简陋。如果拿它和普通的农家相比没有什么两样,但让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首脑所在地就极不寻常了,几间茅舍即做办公室,又做休息室。办公室里摆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电话、茶具是其工作条件的全部,寝室内一张床几件常用衣物足矣。室内是他们费寝忘食的工作所在,《中国土地法大刚》出于此,而屋处磨盘旁、楸树下,是他们几位领导商讨军国大事的露天会议室。三大战役的蓝图绘于斯。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原因何在?其实答案就蕴于此。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个永恒不变

的真理。因为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与人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所以才明白人民所想,群众所愿,才能众望所归,才能顺应民意,那天下的得失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让我感触特别深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简陋仍是其特点,重要更是其特色。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六届二中全会的会址座落在中央大院西侧一所白色的较大的房子里,那是中央工委时期的一个大伙房。会场是伙房听起来可笑吧。但它却布置得朴素庄严。主席台是一张普通的长条桌,上面铺着粗线毛毯,主席台上方挂着两面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照片,两边墙上是八面鲜红的党旗两边是记录的方桌,下面是代表的坐席,除了几张沙发是专门给前线将领们的专设座外,其他座席均是人们自带的座具,没有主次排位,没有前后排名,只是按与会的前后座定。因为时过境迁,讲解员的讲解不能含盖全部,因为本人文笔所限,不能全述全貌。还是让我们看看门口镌刻的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会议作出的6条规定吧:“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我觉得这六条能说明一切。在此,我也想提醒一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些憾颜? 感触还很多,不过我从中也发现在这里有些似乎不和谐的地方。一名貌似主席的人的讲话让我感到有些许的不舒服,他们竟用领袖来创收了!还有某位在世的领导的文物也让我看了颇有微辞。 还是让我引用黄震老将军的一句话吧:“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席教导我们要把进京赶考的试卷答好。其实答案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因此,目前,我们更要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两个务必在今天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新的指导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篇二: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9月25日,第一期党性修养培训班进入西柏坡,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上瞻仰了五大书记的铜像,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相关文字资料,了解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所部属的战略及其成果,深刻理解了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参观了党中央在西柏坡办公的旧址,深深的被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所感染和震撼。在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后,深刻体会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内涵,想到当时的情形,对比今天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我受益匪浅,更使我理解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职责。 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规律的深刻借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历史,历代王朝无一不是经历了盛衰循环的周期。抗日战争结束前,毛泽东同志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对”,表示我们党找到了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开创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光明坦途。“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从诞生那天起,就特别重视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解决“四风”问题、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温“两个务必”、牢记“两个务必”,既是在传承一种革命传统,也是在倡导一种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两个务必”,加强作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是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艰苦奋斗也必然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既是一种崇尚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是一种不畏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乐于清贫,苦己为民,是理智的生活,智慧的人生,是幸福快乐之源。 在物质短缺的时代,我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以此把小家做成大业,从贫困迈向小康,其中贯穿着一种奋发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 2021年10月5日,们怀着对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限敬仰和怀念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我的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作为党员,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且又是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西柏坡。 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途,我们到达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村西柏坡,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住所、了解了他们的衣食住行、重温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学习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寻觅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过这次西柏坡之行,我的精神有了极大的升华。 这次我们的行程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后我感受颇多,尤其是进行了党的再教育后,我都党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同时增强了我的党性。 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里,展现给我的是院落中的石碾、斑驳的木椅,简朴的农家院,展示了开国领袖的高风亮节的生活作风。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在西柏坡传唱了五十多年的民谣感动地令我热泪盈眶。

在这里,毛主席所做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平列的六条规定高高悬挂,他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也涵盖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时代要求。这就是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于西柏坡召 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所指出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历史的今天,按照这种精神要求审视自己,我觉得最主要的要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锲而不舍。我应该用西柏坡精神不断激励自己。

西柏坡之行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河北西柏坡红色纪念地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河北西柏坡红色纪念地心得 这个暑期我们社会实践小组——赴河北西柏坡红色之旅圆满地完成了社会 实践的实践任务,在实践的准备阶段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更是照着原本的计划去实施,最后整个实践过程令小组所有成员都很是满意。 在准备过程中,由于我们组是由五个女生组成的,对整个实践地点不算很 熟悉,所以在旅途中出现了一点小差错,但经过我们大家的齐心协力和相互理解,最终都很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的实践任务主 要就是:1、在不同景点针对不同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再回收。2、参观西柏坡红 色纪念地的相关场馆,体会曾经征战岁月的艰辛,然后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这 来之不易的生活。3、从这次实践中得出自己体会,对生活及人生有不一样的感悟。 西柏坡是革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地点,1948年5月26日,毛主席和他 的战友们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了平山县的西柏坡,在这里,炎黄子孙的精英们 运筹于山坳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宣告 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这里,共产党员人发布“五一”宣言,许多民主人士、 无党派人士汇集共产党员麾下,孤立并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在这里,当蒋 介石、傅作义调动十万大军,企图偷袭中共中央首脑所在地西柏坡时,毛主席 指挥若定,处险不惊,三篇新华社广播稿吓退蒋傅十万骑兵,上演了一场现代 版的“空城计”,在这里,召开了极其重要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新中 国的路线、方针、政策。西柏坡记录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光辉 事迹,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个不眠的夜晚都是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一幅幅场景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展示地很是形象,不仅有文物的展示,更有历 史场景的雕像还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