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做合一”是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它符合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模式。经过多次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实践、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模施,可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增强学生和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单片机;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

一、单片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单片机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它涉及多门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该课程培养学生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以往的单片机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单片机系统结构为主线,从单片机硬件组成、特殊功能寄存器、存储空间、单片机指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接口原理及扩展等方面来讲解。老师授课以讲解为主,涉及抽象概念和复杂电路时,学生就难以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特别是近几年的单招学生更是如此。而单片机课程涉及其他课程内容较多,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理论课和实验课不协调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操作技能很难掌握。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时远多于实验课时,并且理论讲解和实验课的时间不对应,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该知识点。然而大多数实验课都是验证性的,很少有主动设计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整体设计能力和工程开发意识。

3.缺乏较好的单片机项目化教材

现在大多数院校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采用C51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程序结构清晰、可读性好、便于移植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单片机教学。单片机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均有各自的理论体系,通过项目引入的方式将两大知识理论体系融入具体的项目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没有编写比较好的项目化教材。

4.软件教学和硬件学习的问题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9-12-16T15:45:56.9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李先军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李先军(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成都龙泉驿区 6101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中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言阅读;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307-01 1前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困境,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这些都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有必要根据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 2将新颖的阅读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 通过教学导入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新颖的课程直接导致到教学当中,将学生导入到阅读情境之中,让学生更加全身心进行阅读【1】。例如,在阅读文章《影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教学小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影子的变化规律,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将各种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进行展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学会在阅读当中进行思考,不断提升其开展阅读的效率。 3创造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 通过增设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其中,更进一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安排,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情境,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让学生直接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将各种抽样的语言描述为各种具体的行动,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参与性【2】。例如,在进行素材“青蛙跳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青蛙蹦蹦跳跳的场景,并和学生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青蛙每上一个台阶,就可以利用课件来展示一个比较难的词语,就如同青蛙跳级一样,让学生在学生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4将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有效结合起来 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围绕语文教材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并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丰富的语言能力来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限于教材内容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拓展阅读的空间,多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积累。例如,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非常多的古诗词,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教材,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很快掌握基本的生字、生词,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古诗词的具体含义,不断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为以后开展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5不断增强阅读当中写作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多一些的练笔机会,让其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物有所用。在小学阅读题材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名家名篇,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积累大量的优美词语,这可以为作文写作,能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可以直接将文章中积累的能力,转化直接写作的能力。因此,在平时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机会,通过不断进行改写、仿写、扩写,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作者原文初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及时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这要求学生应该学会对文本进行细读,能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意思,对文章低词语和细节进行细心的体会,对文章的关键描写处进行细细地揣摩,从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慢慢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对于每一个作品的阅读,都不能脱离出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文章,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尊重和接受写着的初衷【3】。我们这里所说的多角度分析,并不是超出文章的凭空想象,而应该有效和当时作者的生活年代背景有效联系起来,否则分析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相关作品的阅读前,有必要对作者的年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简单介绍,并对文章中出现的事物进行简单介绍,这会让学生更容易对文章的表达进行理解。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在阅读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合理对阅读教材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测试框架:语文考试改革的重要着眼点[J]. 叶丽新.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4):22-23. [2]面向小学生的国际阅读素养评价理念和分析——基于PIRLS2011与NAEP2009的比较[J]. 罗丹. 文教资料. 2013(25):37-38. [3]PIRLS评价内容及其对小学阅读课程变革的启示[J]. 郑飞艺,童志斌.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3(03):57-58.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CADCAMCAE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17854242.html, CAD/CAM/CAE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作者:戴晟王金芳高玉新方淳方志刚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7期 摘要模具CAD/CAM/CAE课程教学中构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 CAD/CAM/CAE工程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处理、解决模具工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CAD/CAM/CAE;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模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7-0060-0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特点,将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以这些具体的教学项目为中心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一种以项目为主体、职业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模具CAD/CAM/CAE项目驱动教学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主动探究活动,学习新知识,并应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完成指定项目,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CAD/CAM/CAE技术分析和解决模具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模具CAD/CAM/CAE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CAD/CAM/CAE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模具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已成为现代模具技术的核心和重要的发展方向[2]。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如何充实教学内容,培养能够熟练应用CAD/CAM/CAE技术的模具专业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模具CAD/CAM/CAE技术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仍采用 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性,没能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无法跟上CAD/CAM/CAE技术的发展,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对CAD/CAM/CAE认识有所欠缺,教学中以CAD为主,把讲解某1~2种软件的使用作为首要任务,片面追求软件的使用花样,而忽略CAD/CAM/CAE本身的精神实质[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CAD/CAM/CAE应用能力普遍不强。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教学项目的选取

课外阅读基本课型教学模式

东台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课型教学模式东台市第一小学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1) 第二部分各课型教学模式及操作说明 (2) 第一节读物推介课 (2) 第二节读中交流指导课 (2) 第三节成果汇报课 (4) 第三部分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5) 《汤姆.索亚历险记》推介课教学设计 (5) 《乌丢丢的奇遇》读中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6)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案设计 (9)

第一部分基本课型概述 一、依据不同分类标准的课型划分 依据文本体裁,可分为诗歌阅读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赏析课、读写课、诗配画欣赏课、诗歌阅读链接课等;故事阅读课,基本课型有故事复述课、赏析课、表演课、续编课、画故事课等;小说阅读课,基本课型有小说赏析课、名著导读课、表演课、创编课等。 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可分为读物推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推荐课;方法指导课,基本课型有读书笔记指导课、阅读方法专题指导课等;交流赏析课,基本课型有诗歌、故事、小说的赏析课;成果展示课,基本课型有诗歌诵读课、故事表演课、读书知识竞赛课、读书演讲课等。 依据文本蕴含的主题分类,可分为母爱类主题、爱国类主题、诚信类主题、友情类主题等。 二、基本课型的确定 1.课型划分的交叉与融合 李政涛教授指出,“课型划分的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维度之间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课型都可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有时为了使课型分类更为简洁清晰,“可将其划分为基本式课型和变式课型”。 我们尝试着将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指导课课型进行分类,由于划分的基点不同,分成了三大类,但是这三大类中其实是有交叉的,比如经典诗歌指导课课型中也可因教学形式的不同再划分出经典诗歌推荐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而经典小说指导课课型也可由于主题的不同选择划分出诚信主题的、勇敢主题的、成长主题、爱国主题的等等课型。另外每一大类下的小类还可划分得更为明晰,于是就有了上文中各类课型下的基本课型。因此课型的划分其实是既有交叉又是融合的。 2.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我们认为可将依据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读物推介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这三种课型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 (1)三课型的涵盖面广 以教学活动方式分类的三种课型,可以涵盖以文本体裁及主题内容划分的几种课型。 (2)三课型可体现一篇文章及整本书的阅读过程 一般地说,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或一部经典作品,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即读物推荐,引导学生认识经典,注重读书方法的点拨;交流赏析,师生、生生互动,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提升阅读的品位,让思维产生碰撞;成果展示,用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分享阅读的喜悦之情。

“学讲方式”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

时间:2016.10.10 地点:阶梯教室 浅析新课标视域下“学讲方式”教学模式 主讲人:张珊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和时代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学讲方式是目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就对“学讲方式”教育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论述了新课标视域下“学讲方式”教学模式。 为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现代教育全面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讲方式”,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其表述上来看,毋庸置疑它是一种和新课标完全吻合的“教学方式”。关于这种学讲方式的“理论依据”、“学讲内容的理解”、“学讲环节的设计及原则”及“实施学讲方式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讲方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著名世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应该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主动的去认知。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积累自己的知识,不应该是教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的一个过程。当然,每个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形成其他人是无法代替的。据此,“学讲方式”强调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

探究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这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突出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中的主动性。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活动家马洛斯和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们关于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好地诠释了“学讲方式”教学观点和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智慧和潜能,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他们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潜能,当合适的条件具备的时候,人的智慧、潜能都可能发挥出来。教师就应该积极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的“学讲方式”来创造条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也是“学讲方式”较有力的理论支撑之一。陶行知先生依据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认为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认为: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学讲方式”实行以“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使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刍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 二、学讲方式的内容理解 (一)我们要理清“学讲计划”与“学讲方式”区别

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是时代主题,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样的思想、途径和方法来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而教学思想、途径、方法最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中国教育的重大变革在相当程度上要通过更新教学模式来落实。从实践上讲,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素质为宗旨,这对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应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方向。而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否则教学模式的创新就失去了意义,而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会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材和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学习观的基础上的,即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而新型教学模式应更着重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诉我们,学习地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全理按排,变讲授课为活动课,给学生提供

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学会生活: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书本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应试,而新型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地理课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将不局限于地理教材,而赋予地理教师更大程度上的选择空间,可以在教学中引进新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科学发展成果,便整个地理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发展性。同时我们应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拓宽地理学习和应用的领域,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地理,运用地理,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地理”的意识,才能让地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使地理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学会关心:地理和其它学科一样,都要为学生生命价值与生命尊严的实现,给予一种人文关怀。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仅仅是知识的交流,而新型教学模式更看重是生命的对话与沟通,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以关心和爱心,试想一个没有爱的教师、没有爱的课堂怎么能培养出充满关心、充满爱心的学生;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问题,关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是自然孕育了人类、发展了人类,没有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文明,我们应该尊重自然、

阅读教学模式

“激合展结”四部曲 ——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是教师高效的讲解,更多的是指向学生高效的学习,指向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的最大化发展。 而在城关区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参与,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激----合--- 展----结的四部曲教学模式。 一、激 在学习中,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

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华少年》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骄傲——中华少年”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实践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研究计划 我校承担的崇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在我校所有领导的有效指导下,在所有课题组老师的不断努力下,该课题已经完成了前四个阶段的研究,顺利进入了第五阶段。现将课题研究第五阶段的计划制定如下: 一、时间:2010年9月——2010年12月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服务。遵循课题研究的规律,以国家级、省、市、区级课题研究要求和精神为指导;让课题研究为教师教育教学一线实践服务,为课程整合服务,为提高学生能力服务。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阶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教科书解读能力的基本经验和模式。 2、通过本阶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收集与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3、全面总结第一轮研究试验,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四、本阶段课题研究主要工作安排 1、学期初,学校课题组召开学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研究上学期的课题研究情况,布置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 2、继续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3、所有课题组老师按照本阶段课题的研究计划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相关活动。 4、学期末,指导课题组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典型案例、专题经验论文。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行动研究 泸水县老窝镇中学杨金香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认真探究其中原因,这与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重词句操练,轻语篇理解;重阅读结果,轻过程指导;侧重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培养,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定相关。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在阅读任务的设计方面有了一定改进,但大多采用隐性训练。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这样的过程性。课程标准五级对阅读技能的目标描述:(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课堂教学模式

罗龙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讲座时间:二零一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主讲人:钟莉地点:五楼阶梯教室 一、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概念不一,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趋向一致,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基础。教学模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所赖以建立的系统教学理论或思想,即建立各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其深层次内隐的灵魂和本质,它是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特征。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成的教学目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创立,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将推动其存在的意义。下辈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 3、操作程序。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达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但也要明确,教学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不应该把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当作束缚教学活力的教条。所谓的“教学有法,教学无定法”指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环境、时间、空间等,也可称为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任何教学模式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只有在这些条件得以具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最佳方案时,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每种教学般都有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教学模式的目标、程序和条件不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 上述几个因素在一个教学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各因素之间不同形式的、有规律的联系形态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基础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础和依据,它对其他因素起着决定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引导和制约着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是这些因素得以发挥作用的指针,尤其规定着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教学条件是教学模式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能够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对教学操作和师生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或重组,进行反馈和监控,确保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遍有效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教学模式。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紧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

比较以教为主的教学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的异同以教为主的教学又称为传统式教学,即我们由来已久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目前我们最常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以教为主的教学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讲座上,纷纷被不厌其烦的提及,并逐渐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中学课堂上。 什么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什么又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两者是相关的兼容的,还是对立的呢?那种模式更适用于我们的中学课堂呢?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式教学,是出现在我们日常绝大多数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各国教育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研究、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精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的传授和习得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能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学习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准确分析;然后规范地阐述教学目标,进而针对学习目标的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最后,能够对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我们看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其焦点在“教学”上,非常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设计和完成教学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教师的主导、监控下完成。这样的教学保证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在我们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取得“教学成绩”的不二法宝。 但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我想我们更应该直视传统式教学的缺陷,尤其是在当前畸形的教育评价思维作用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我们看到在以教为主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受到老师的主导、监控乃至遥控的,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好比是一个受老师“把玩”的弹簧,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ACTIVE阅读教学模式介绍 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TESOL教授Neil J. Anderson编著的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积极英语阅读教程》,第二版包括预备级和1~4级五个级别)是一套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词汇学习技能为特色的英语教程。 那么,什么是ACTIVE reading 呢?其实,ACTIVE reading是Anderson 教授倡导的一种阅读方法(an approach to reading),它包含以下六个部分,ACTIVE正是这六个部分的首字母: A =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 (激活先前知识) C = Cultivate V ocabulary (培养词汇学习技能) T = Think About Meaning (思考理解意义) I = Increase Reading Fluency (提升阅读速度) V = Verify Strategies (运用阅读策略) E = Evaluate Progress (评估进度与质量) 这个阅读(教学)模式是符合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的,因而操作起来也是最自然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该教材每单元有2篇课文,每篇课文有明确的阅读技能和词汇学习技能训练项目,如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训练Predicating和Antonyms,第二篇课文训练Scanning和Irregular Past Tense Verbs。每个单元开头有个Getting Ready(一般是提供几个问题供讨论)单元最后还有一个Real Life Skill训练。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改所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文章从五方面来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语文;更新;模式;促进;兴趣;空间;技能;创新能力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都成为 当代教育的方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 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教育,尊重了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练。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 方面,他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在生活的说明方面,他主张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先生拿做的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而不做, 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 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这种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正是新课改所大力提倡的。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了“教学做合一”,受益匪浅。 1.更新了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 法子,即“事是怎样做的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样做”。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 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 你服从的师生关系;不再求全责备,要允许学生有异议,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 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老师的话或老师的个人喜好而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表现。教师应主动地和 学生去沟通,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想法;在课堂上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改变了课堂传统教学的模式 传统教育的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把自己单方面的认识、理解和教参内容一股脑 儿倒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 充分思辨的时间、充分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钻 研的兴趣与热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消磨殆尽,形成了等分析、等答案的 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浅谈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模板.docx

浅谈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浅谈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芙蓉区大同小学陈瑶 在科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怎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 造就 21 世纪的优秀人才?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段重要讲话 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 达的灵魂。显然,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才是 素质教育的归宿。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民族素质这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奠基工程,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传统阅读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语文基本功的主要训练场。阅读教学课时最多。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最要紧的和第一位的是加大阅读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不少教育专家都认为:“目前,高效率的语文课很少。”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我们就应对传统阅读教学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以便破除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 努力改革阅读教学。 传统阅读教学是从50 年代起就在前苏的教育学家凯洛夫和叶希波夫的教育理论 影响下形成的。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接受了“组(组织教学)一复(复习旧知)一新(传授新知)一巩固(巩固练习)”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教 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中,“传授新知”是中心环节,教师要讲深讲透,字词句段篇要面面俱到,“组织教学”和“复习旧知”也为这一环节做准备,“巩固练习”即让生作业,巩固掌握所学的新知。我认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用了几十年,因它是经过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师、专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有大量的专著和教材问世,曾推动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它具备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科的性质和文章的价值,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讲读、理解,重视复习旧知,巩固新知,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里掌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自主、高效、快乐”的“六步教学”课堂 一个理念: 构建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 一、为什么要构建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谁也代替不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高效率,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学习的快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要求(轻负担高质量)。 二、什么是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 1、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的特征 独立性:摆脱依赖,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 能动性: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 有效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化学习过程。 三、透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的有效性。 主要课堂教学流程(约35分钟) 激趣导入拓展探究收获分享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研究兴趣。 目标导航:即出本节课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快乐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中,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接着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再让学生谈谈自已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进行汇总后再进行第二次引领,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目标引领再次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循环,也就是带着学生到文本中走个来回。 质疑解惑: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学生提出课后探索的要求。

达标检测:通过相关测试题,来检查一下学生当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 拓展探究: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去进一步地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项认识: 1、求知是孩子的天性; 2、表现是孩子的需要; 3、好动是孩子的特点; 4、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五个提倡: 1、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 2、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3、让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4、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5、让学生多一点参与的广度。 六大误区: 1、实行问答式教学 2、走形式,无实效 3、目标模糊,方向偏离 4、无引导、引导不力, 5、放散牛、无政府主义 6、部分代替整体,观众+演员 总之,我们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特点、爱好、特长、不足等,明确学生的动机,服务和满足学生的需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一方面要真正实施民主化教学,做引领者、合作者,在关键时给予点播与指导;另一方面要敢于放手,敢于向自我和传统挑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最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