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

陈邦泽;杨晓波;郭霖蓉;曹海龙

【摘要】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博物馆内部点云,并在此基础上用3ds Max 建立博物馆三维模型、进行材质贴图、灯光、摄像机和烘焙等工作,随后将模型导入VRP实现交互式虚拟博物馆系统的开发.馆藏文物用手持式非接触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加工处理后得到真实的三维数字文物模型.为保证效率和效果,利用LOD算法对建立的复杂模型进行简化.所设计的虚拟漫游场景,用户不仅可身临其境从多个视角观察整个场景,并可通过键盘、鼠标和距离触发观赏博物馆中的文物,实现了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交互性良好,沉浸感强,可多角度、多种方式、多人称自主漫游博物馆并可近距离观察研究馆藏文物.%In this paper,the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interior point cloud of museum.And on this basis,3dS Max is used to establish a 3-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museum to complete texture mapping,baking and so

on.Then the model is imported into VRP to develop an interactive virtual museum system.Cultural relics are collected and scaned by using hand-held non-contact 3d laser scanner,and then processed.The true 3-dimensional digital cultural relic model is then established.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he LOD algorithm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model.In virtual roaming scene designed by us,user can observe personally on the scen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can also watch the cultural relics through the keyboard,mouse and distance

trigger.Artificially interactive computer control of virtual scene is realized.System interaction is good,holds strong sense of immersion,multi

angle,multi way,multi person autonomous roaming Museum,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an be observed at close range.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17(036)005

【总页数】5页(P84-87,173)

【关键词】虚拟现实平台;三维模型;细节分层;虚拟现实;交互

【作者】陈邦泽;杨晓波;郭霖蓉;曹海龙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生成的虚拟仿真系统,用户借助一些设备与之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视、听、触觉等的感受和体验。这种系统可是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的虚拟展示,也可是一个构想的虚幻世界。虚拟现实平台(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VRP)是由中视典公司独立开发的一款虚拟现实软件。

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的构建分为馆体的构建、馆内设施的构建、馆内文物的

三维数字重建和交互式虚拟漫游等。馆体的构建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博物馆内部的点云,并在点云的基础上通过3ds Max进行建模。3ds Max不仅具有强大的建模和材质贴图功能[1],而且还能完美地与VR_Platform进行兼容,这些使得交互式虚拟漫游系统得以实现。

为实现博物馆虚拟现实系统的逼真效果,首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博物馆内部进行扫描得到博物馆的真实尺寸点云数据,同时对博物馆内部细节进行拍摄高精度照片,以建立真实模型所需的材质贴图库。馆内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也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在点云数据的基础上利用3ds Max进行馆体三维模型的建立。模型制作完成后将3D模型导入VRP平台,进行界面设计和脚本设置,从而实现交互漫游的目的。系统设计流程见图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无接触、主动地、高密度、高精度、快速而有效地获取激光点云( Points Cloud),基于激光点云的重建技术在文物保护、古迹还原、建筑监测、虚拟漫游、数字化城市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目标建筑物进行全面的立体扫描,从扫描仪内部射出的高频率激光束射到建筑物上获得建筑物表面上的点的空间位置坐标,通过多站点测量得到一系列点云,各站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重叠区域,然后通过软件对多站点的点云进行配准,从而得到建筑物全部的完整的空间信息。本文利用Trimble TX5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本校博物馆的内部进行了扫描。经过配准拼接删除噪点之后得到博物馆的内部完整点云,见图2。

3.1 在3ds Max 中建立实体模型

由于场景较大,在建立模型时可将博物馆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建模,然后再将这些模型合并拼接起来。实际制作中将博物馆分为展厅、走廊、楼梯三部分分别建模,最后这三部分模型合并到同一个3ds Max文件,并按照点云显示的位置将它们摆放拼接,如此完成整个场景的模型构建。

(1) 馆体的构建。将博物馆的内部点云通过其他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之后导入3ds

Max,以点云为参照勾勒出博物馆的俯视轮廓,并将轮廓线挤出得到墙体,并将

其封口得到房顶。所建模型见图3。

(2) 馆内设施的构建。以走廊和楼梯部分的构建为例。走廊两侧是木制的吊顶,将走廊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在线层级选中走廊顶部两个长边进行连线分割成多个方格,选中相间隔的多边形分别进行挤出,完成吊顶的制作。楼梯和扶手的制作,首先画出一节楼梯台阶的侧面,参照点云进行挤出,并将其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复制出合适数量的台阶;然后在顶视图用线画出扶手轮廓,在其它视图调整扶手高度,将其设置为“可渲染”样条线,调整半径与点云数据大小匹配。楼梯和扶手部分见图4。

3.2 馆内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

文物的三维数字重建采用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来进行,使用的是Artec Eva 3D便携式三维扫描仪,Eva不需要对物体贴标记,不需要电磁跟踪,也不需要校准。在获取完整三维数据的同时,获得逼真的表面纹理,扫描系统自动完成纹理映射操作[2-4]。扫描处理后的馆藏文物三维模型之一如图5所示。按照博物馆中文物的实

际摆放位置,把得到的馆藏文物三维模型导入展厅中并调整好它们的位置。

3.3 简化三维模型

为了同时兼顾效果和速度,对于大型场景在建立模型的时候要严格控制模型的数量和面数,另外为了在VRP 提高虚拟现实系统的实效性,导入其中的模型不能设计

得太复杂[5-7]。在将3ds Max中的模型导出到VRP中时可根据导出时显示的信

息对模型进行及时调整,可以将底层的面和重叠的面删除、尽量减少模型的分段数、合并同类模型文件等方法对模型反复进行优化调整[8-9]。另外,还可采用细节分

层(Level of Details,LOD)技术优化虚拟现实场景[10-12]。LOD是Clark 在1976 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为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模型建立多层次细节模型,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相应的层次,当物体处于较远位置时可选用较粗的层次模型显示,相

反离视线较近时则选用较精细层次模型显示,从而达到实时简化模型但又保持良好的视觉效果的目的。

3.4 材质贴图

要制作出精美的模型还要为模型添加上材质帖图,只有添加了材质贴图的模型才会更加逼真自然。3ds Max具有强大的材质贴图功能,不仅可通过图片为模型加上贴图,3ds Max中还有程序贴图,通过算法生成贴图。

在采集数据时要对博物馆内部细节进行精细拍照,并用PS等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加工处理,调整其色彩、光线、透明度等符合场景真实性[13]。添加了材质贴图的对象为了方便修改调整材质需要为其添加UVW贴图修改器。

为了同时兼顾效果和速度,对于特别复杂的对象可以建立粗模型,细节部分通过贴图来体现,如此建立的模型既保证了效果又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3.5 灯光的布置

光线是画面视觉信息与视觉造型的基础,没有光便无法体现对象的形状、质感和颜色。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灯光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不同光源类型的物体,通过为场景打灯光可以增强场景的真实感。3ds Max自带各种灯光另外还支持Vray灯光,VRP也同时支持这两种灯光。在整个博物馆场景的灯光布局中,走廊的灯光以目标聚光灯为主要光源,并对灯光位置、数量和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预期效果;展厅的玻璃展柜过目标聚光灯做出射灯效果,以便在墙上展现出细腻的射影效果,再在厅内添加适当数量的泛光灯来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3.6 刚体动画的制作

本系统要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所以需要设置多个刚体动画。选中一个文物对象,点击自动关键点,在0 帧设置关键帧,然后在其他位置不断设置关键帧,对文物对象进行旋转、移动等操作,将刚体动画进行保存,设置ABC 组并以VRP_文物名命名[14]。

3.7 烘焙贴图

烘焙主要目的优化场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烘焙灯光贴图后场景中的灯光即使被删除,场景也还会有强烈的光照和阴影效果。由于要将3ds Max中建立的博物馆模型导入VRP中,烘焙时需要注意:① VRP只支持Complete Map和Lightinh Map这两种烘焙方式的贴图;② 烘焙的贴图大小应根据对象实际大小进行调整尺寸;③ 烘焙后的贴图不能重名。

将3ds Max中建立的博物馆模型导入VRP中,并进行相应设置。

(1) VRP中场景的优化。烘焙后导入到VRP中的博物馆场景还需要对模型位置、大小、重叠等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有模型破损等情况还需要回到3ds Max中进行修改。另外在VRP中还可以对场景中的材质、纹理和阴影效果进行调节。比如

3ds Max中玻璃材质在VRP中无法显示透明效果,就要对玻璃进行单独修改,使其具有透明、反射和折射等真实效果。如有必要可将一些贴图在PS中重新进行修改、调整,以达到更逼真的效果。

(2) 交互界面设置。交互界面的主要功能是制作导航图、功能按钮、菜单,当用户鼠标移近按钮并单击时会触发相应的脚本事件,如选择相机、音乐开关、博物馆知识的文本介绍、动画播放等。VRP界面设置分为初级界面和高级界面。

(3) 碰撞检测。VRP具有高效快捷精确的碰撞检测算法,为场景中的虚拟模型开启碰撞检测可以避免人物角色穿墙而过等现象,以实现更加真实的仿真环境。因此在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中,对于场景中的建筑墙面、桌子、摄像机、玻璃等各类设施都开启碰撞检测。

(4) 漫游系统。VRP中的漫游方式主要有沿固定路径的漫游和自主式漫游两种。固定式漫游就是在场景中沿一条固定路径进行漫游,相对较为单一;自主式漫游用户可以在场景中自主漫游,自由度较高,可多角度观看,用户体验更加充分。在场景中创建骨骼动画,从角色库中选择人物模型添加到场景中,对骨骼角色进行缩放调

整到合适大小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动作库中为骨骼角色添加站立、行走、交谈等需要的动作,创建相机跟踪虚拟角色进行漫游。可以添加的相机有角色跟踪相机、行走相机和角色控制相机,以此来实现多种方式的虚拟漫游。

(5) 添加交互脚本。① 为虚拟角色绑定相机设置角色移动速度、添加重力等参数,并为虚拟角色动作名称进行修改以便添加脚本。② 为按钮修改名称并添加脚本,如音乐的播放、相机的选择、角色动作、动画播放等。③ 双击展厅中的文物,在视窗右侧点击动作按钮,开启“距离触发”,设置触发距离,选择触发物体为虚拟角色,单击“进入时触发动作脚本”,弹出脚本编辑器,然后选择“插入语句”,找到动画命令最后点击播放刚体动画,并编写脚本。这样就完成了文物动画距离触发的命令。系统为文物进行了自动虚拟展示的设计。根据系统交互需要,利用VRP 对文物模型进行了距离触发设置,脚本如下: 角色靠近时动作触发: 播放刚体动画,vrp_文物名,2,0,1; 角色离开时动作触发: 停止播放刚体动画。

(6) 编译独立执行Exe文件。在VRP中预览虚拟场景的效果达到预期效果后便可输出exe文件。exe文件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VRP环境,当然也可把交互式虚拟漫游系统发布到网上。最终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

交互式博物馆虚拟漫游系统真正实现了人与虚拟场景交互,让用户有了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的真切的感受。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进行鸟瞰、俯视和第一、第三人称自主漫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全方位展示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近距离观察馆藏文物;利用虚拟现实系统,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游览博物馆,获得与真实的体会;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观看馆中的宝贵文物,既不会对文物有损伤,还可做更深一步研究。这项工作为探索西藏文化数字化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Tel.:136****6609;E-mail:****************

【相关文献】

[1] 贺金鑫,赵庆英,韩秀梅,等.火山喷发地质过程的虚拟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35(1):65-67.

[2] 张珮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文物修复中的运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17(2):36-38.

[3] 李涤尘,邱志惠,宁军涛.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方法探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17(3):12-16.

[4] 孙虎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与实现[J]. 河南科技,2012(10):54-54.

[5] 黄婳.基于3ds Max与VRP 镂空植物效果制作[J].现代计算机,2014(5) : 38-41.

[6] 马浩,马静波.虚拟现实VRP 深度交互实例精解[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132-137.[7] 王富伟.基于3dsmax 和VRP—Builder 平台的数字校园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 95-96.

[8] 陈莉,赵一鸣.基于VRP 的研究性虚拟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 : 68-71.

[9] 王正盛,陈征.VRP10 /3ds Max 虚拟现实制作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12-18.

[10] 郝筱松.虚拟现实中三维模型简化技术[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1] 杨崇源,张继贤,林宗坚.虚拟地形场景绘制中的LOD 实时算法[J].测绘学报,2001,30(2) : 133-139.

[12] 臧新锐.虚拟环境中大范围三维地形模型简化方法研究与实现[J].遥感信息,2007(1) : 81-82.

[13] 唐小惠.基于3dsMax和VRP的虚拟校园技术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7):46-50.

[14] 马思群,李莎莎,杨巍,等.基于3Ds Max及VRP 的高速列车VR 系统设计[J].计算机仿

真,2013,30(1) :1-4.

点云模型的三维重建与应用研究

点云模型的三维重建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点云模型成为了三维重建和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物体表面的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重建,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复杂形状物体的数字化,以及对三维场景的建模、分析、运动重现等应用。 一、点云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点云数据获取技术主要包括激光扫描、结构光扫描、摄影测量等方法。其中,激光扫描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获取物体表面形貌信息的技术,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接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文物保护、建筑测量等领域。结构光扫描则是利用投影仪和相机成像的原理,通过获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斑图案进行三维扫描的一种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适用于小尺寸物体的扫描。摄影测量则是通过多极影像的测量和配准,获得三维场景中点云数据的一种技术。 点云数据的处理包括点云的去噪、采样、配准等,其中配准是点云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点云数据中的每个点都包含有其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的坐标信息,因此需要对采集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坐标系配准才能将其重建成完整的三维模型。另外,点云数据的去噪和采样可以有效地去除点云中的噪声和冗余点,减少数据量和计算量,提高点云重建的速度和精度。

二、点云重建算法 点云重建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曲面拟合、光栅化、体素化、多视 角立体匹配等方法。其中基于曲面拟合的方法将点云表面看作具 有高阶连续性曲面的空间对象,利用最小二乘法等优化算法对曲 面进行拟合,从而重建物体的表面。光栅化方法则是将点云数据 转换为光栅图像进行显示和处理,包括三角化、照度计算、光线 追踪等技术。体素化方法将点云数据转换为三维体素网格,并对 体素网格进行采样和处理,通过切割、填充等方法生成表面三角 网格,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的重建。多视角立体匹配则是利用多 张视角的图像数据进行点云重建,基于双目视觉、三目视觉等技 术对图像进行匹配,最终生成三维点云数据。 三、点云重建应用 点云重建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三维建模、产品设计等工业领域, 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地形分析、医学影像重建等领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点云重建可以实现对建筑、雕塑、文物等 珍贵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文化遗产复原,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地形分析方面,点云重建可基 于采集的地形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貌分析、洪水 分析等,用以支持地图绘制和水利规划等领域。医学影像重建方面,点云重建技术可由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生成3D解剖模型,可用于手术规划、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设计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R(增强现实)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 中之一便是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虚拟场景漫游系统是指通过AR技术,将现实场景中的物体转化为虚拟物体,再将这些虚拟物体放置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使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漫游。本文将探讨基于AR技术的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需求 要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AR虚拟场景漫游系统,首先需要明确用户的 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设计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需求: 1.环境感知能力:设计方案需要让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能够感知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环境信息。 2.虚拟元素的渲染方式:针对不同的虚拟元素,需要使用不同的渲染方式,如 使用真实感较高的3D渲染方式。 3.用户交互方式:用户需要能够通过手机或其他相关设备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如选择、移动、旋转等。 4.虚拟场景的实际影响力:虚拟场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对实际环境的影响, 如在公共场合的使用和影响、对于公共设施的占用等。 二、系统设计实现 在明确设计需求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实现虚拟场景漫游系统。AR技术中,针对不同系统和设备,会有不同的技术选择,如SLAM、Vuforia等。 SLAM技术是利用相机来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将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 以实现虚拟元素的渲染。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真实感,但是需要较高的设备要求。

Vuforia技术是基于图像识别实现的AR技术,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使用。Vuforia技术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但其虚拟场景的真实感较低。 三、系统应用实例 基于AR技术,虚拟场景漫游系统广泛运用于旅游、博物馆、城市规划等领域。以博物馆为例,虚拟场景漫游系统可以让游客在虚拟场景中了解历史、文化,与实际物资相结合,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博物馆所展示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的领域,虚拟场景漫游系统则可以让设计师更加直观地 了解城市规划的进展和效果。 四、结论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场景漫游系统设计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有效提高相 关事务的效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实现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实现一个高效、易用的虚拟场景漫游系统。

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与分析算法研究

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与分析算法 研究 近年来,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 构与分析算法的研究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点云数据是一种由大 量三维点组成的离散数据集合,可以通过激光扫描或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取。 本文将介绍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与分析算法的研究现状、方法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点云数据的特点。点云数据是以点为基本元素的 三维数据表达形式,每个点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属性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三维 建模方法,点云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能够更好地反映真实世界 中的物体形态和细节。然而,点云数据的不规则性和噪声干扰给其处理和分 析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研究有效的算法来重构和分析点云数据。 一种常见的点云重构算法是基于表面重建的方法。该算法通过对点云数 据进行表面重建,生成连续的三维模型。其中,一种常用的表面重建方法是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Moving Least Squares, MLS)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拟合 每个点的邻域曲面,将点云数据表达为连续的曲面模型。此外,还有一些基 于体素的方法,通过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体素(Voxel)表示,然后进行光滑 和分割操作,最终生成三维模型。 在点云数据分析方面,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点云配准(Registration)问题。点云配准是指将多个点云数据集合对齐到一个公共坐标系中,以实现点云数 据的融合和比较。配准算法通常包括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变换估计等步骤。特征提取常用的方法有SIFT、SURF等,通过提取点云数据的局部特征,从

而进行匹配和对齐。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PointNet和PointNet++,能够直接在点云数据上进行特征提取和配准。 除了点云配准,点云数据还可以用于三维物体识别和分类。三维物体识 别是指从点云数据中检测和识别出特定的三维物体,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形状 描述子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形状描述子的方法从点云数据中提取出 形状特征,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和识别。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可以直接在点云数据上进行端到端的训练和分类。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图像 和点云融合的方法,能够将点云数据与图像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提高识别的 准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与分析算法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例如,在工业领域中,可以利用点云重构算法对零部件进行三维建 模和检测,实现检测、维修和仿真等应用。在机器人技术中,可以利用点云 配准和物体识别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目标抓取。此外,在文物保护、建筑设计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也都有点云数据的应用。 综上所述,基于点云数据的三维模型重构与分析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 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点云数据的重构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中物 体的准确建模和分析,为各种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相信基于点云数据的算法将继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不同领域的应用 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

基于点云、三维模型的交互式虚拟博物馆漫游系统设计 陈邦泽;杨晓波;郭霖蓉;曹海龙 【摘要】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博物馆内部点云,并在此基础上用3ds Max 建立博物馆三维模型、进行材质贴图、灯光、摄像机和烘焙等工作,随后将模型导入VRP实现交互式虚拟博物馆系统的开发.馆藏文物用手持式非接触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加工处理后得到真实的三维数字文物模型.为保证效率和效果,利用LOD算法对建立的复杂模型进行简化.所设计的虚拟漫游场景,用户不仅可身临其境从多个视角观察整个场景,并可通过键盘、鼠标和距离触发观赏博物馆中的文物,实现了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交互性良好,沉浸感强,可多角度、多种方式、多人称自主漫游博物馆并可近距离观察研究馆藏文物.%In this paper,the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interior point cloud of museum.And on this basis,3dS Max is used to establish a 3-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museum to complete texture mapping,baking and so on.Then the model is imported into VRP to develop an interactive virtual museum system.Cultural relics are collected and scaned by using hand-held non-contact 3d laser scanner,and then processed.The true 3-dimensional digital cultural relic model is then established.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he LOD algorithm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model.In virtual roaming scene designed by us,user can observe personally on the scen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can also watch the cultural relics through the keyboard,mouse and distance trigger.Artificially interactive computer control of virtual scene is realized.System interaction is good,holds strong sense of immersion,multi

智慧博物馆方案(完整)

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是在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概念基础之上,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演变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传统实体博物馆因观念、技术、场地、展陈能力限制,以及有时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所能展示、提供的文物信息量严重不足,实体博物馆在时间、空间与展示形式上的内在局限性,制约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能力。 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突破了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了藏品展陈方式,扩展了展陈内容,但仍旧存在局限性。内在机制层面上,数字博物馆为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导致了数字博物馆所提供的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交互性和现场体验感与实体博物馆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时,也加剧了博物馆内部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的形成,对管理、保护和研究工作的系统支持有限。 智慧博物馆以多模态感知“数据”替代数字博物馆的集中式静态采集“数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和泛在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从而形成更为深入的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智慧博物馆淡化了实体博物馆相互之间以及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之间的界限,形成了以博物馆业务需求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 智慧博物馆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博物馆中的人(包括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博物馆工作者,以及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物(包括藏品,各类设备设施,库房、

展厅等)的信息可动态感知,并通过网络汇集,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物—人”“物—数据”“人—数据”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远程控制,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从而实现对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和优化。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使藏品与藏品、藏品与展品、藏品/展品与保护、研究者、管理者与策展者、受众与展品等元素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智慧化融合。 1.三维藏品模型数据库 1.1系统概述 1.1.1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组织、分类、存储、检索、更新及维护。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引入数据库技术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操纵和检索各类数据。 在博物馆事业中引入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将替代传统藏品卡片式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藏品信息管理力度。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一项基本工作,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重点。当然藏品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共享文物藏品资源信息。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中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将大量的点云数据转化为几何模型,为工业设计、制造、文化保护等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一、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原理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核心在于基于点云数据的自动重建,其原理与二维图 像处理技术类似,即通过光学传感器获取物体表面上的点云数据,对这些点进行空间坐标的计算和处理,从而得到物体表面的几何形状信息。 具体来说,在点云重建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结构光、激光雷达等光学传感器 获取物体表面上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每个点的XYZ坐标和RGB颜色信息。然后,通过对这些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构建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几何模型,包括其形状、大小、表面纹理等信息。 二、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应用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主要应 用领域: 1、工业设计和制造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精确的CAD模型生成,从而为工业设计 和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对复杂的几何形状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为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2、文化遗产保护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对历史建筑、雕塑 等文物和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时,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实现高精度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和模拟,为后续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3、医学领域 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也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口腔修复和 重建领域,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口腔内部的面部缺损和畸形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修复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 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例如,由于点云数据的噪声和不完整性等问题,常常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清洗,以获取相对准确的三维模型。此外,点云数据的规模也往往非常巨大,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未来,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数据处理和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的不断发展,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也将不断提升。未来,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将能够更加精确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点云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2、应用领域拓展 随着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点云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的应用领域 也将不断拓展。例如,未来可能在VR/AR、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中得到广 泛的应用和推广。 3、数据可视化

智慧博物馆方案设计(完整)

智慧博物馆方案设计(完整) ___是基于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发展起来的新 型博物馆。传统实体博物馆受到观念、技术、场地、展示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文物信息。数字博物馆虽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仍存在信息单向传递、时效性和真实性等问题。___以多模态感知数据为基础,建立全面、深入 和泛在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形成智能化博物馆运作体系。 ___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实现对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和优化。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使藏品、展品、保护、研究者、管理者和受众之间的联系真正达到智慧化融合。 ___的三维藏品模型数据库是建立在数据库技术基础上的。数据库技术是一种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组织、分类、存储、检索、更新及维护。自20 世纪60年代引入数据库技术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智慧博物馆的三维藏品模型数据库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展示博物馆的文物信息。 在追求逼真和还原性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实时运行时的速度和快捷性。因此,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从硬件上为其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支持工作,并在建立模型时考虑这个因素并进行模型优化工作。 可以采用三维超高精度扫描系统来建立模型。3D扫描技术结合了结构光技术、相位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复合的三维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它可以创建物体几何表面,用以插补成物体表面形状,越密集的点云可以创建更精确的模型。如果扫描仪能够取得表面颜色,则可进一步在重建的表面上粘贴,即所谓的材质粘贴。 在博物馆管理中,数据库建立与管理不仅可以对进入藏品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和知识整合,还可以将人作用于藏品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信息不断积累,形成藏品的“生命档案”。以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的博物馆综合业务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知识库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研究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研究 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古建筑进行三维重建和信息化管理。随着激光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可能。本文将讨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激光点云数据在古建筑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它能够快速获取古建筑的几何形态和空间位置信息。通过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数据被称为激光点云数据,它是由成千上万个激光点组成的点云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古建筑的形态和结构。利用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古建筑的三维重建,可以将古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真实地再现出来,为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二、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型来创建、管理和交换建筑信息的技术,它能够将建筑的几何形态、结构信息、材料属性、建筑构件及其关系等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模型中。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技术,就是将激光点云数据与BIM技术相结合,通过对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生成古建筑的BIM模型,实现对古建筑的几何形态、结构信息等多维数据的集成和管理。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快古建筑的三维重建过程,提高重建的精度和完整性,还可以为古建筑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的挑战 虽然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激光点云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这对古建筑重建的实际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古建筑BIM三维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古建筑的结构复杂、材料多样,如何准确地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何将多维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了克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古建筑BIM三维重建与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改进激光扫描技术,提高其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使其更适合于古建筑重建的实际需求。需要开发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提高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为古建筑BIM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需要

点云三维重建算法

点云三维重建算法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近年来,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点云三维重建算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点云三维重建是指通过离散的点云数据集合生成三维模型的过程,这种技术在工业制造、虚拟现实、机器人导航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点云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 点云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二维图像或者三维传感器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或者其他传感器采集目标物体的点云数据,然后通过一系列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在点云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点云的重构和优化两个步骤。点云的重构是指将采集到的离散点云数据转化为平滑的曲面或者多边形网格,这个过程通常会使用插值算法或者表面重建算法来完成。而点云的优化则是指在重构完毕之后,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实际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二、常见的点云三维重建算法

1. 基于表面重建的算法 表面重建是一种常见的点云三维重建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来拟合点云数据,并生成平滑的曲面或者多边形网格。常用的表面重建算法包括移动最小二乘法、泊松重建、Marching Cubes等。 移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通过拟合局部曲面进行点云重建的算法,它在处理大规模点云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泊松重建则是一种利用泊松方程进行表面重建的算法,它能够在重建过程中保持模型的平满性和细节。 2. 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开始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到点云三维重建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重建算法通常会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或者自编码器等结构,通过学习大量的点云数据来生成更加真实和精确的三维模型。 PointNet和PointNet++是两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点云重建算法的代表作品。PointNet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对称函数来处理无序点云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网络结构来实现点云的重建和分类。PointNet++则是对PointNet的进一步优化,它引入了层次结构和多尺度特征提取机制,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点云数据。 三、点云三维重建算法的应用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室内三维重建技术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室内三维重建技 术 室内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来构建室 内环境模型的方法。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室内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模型生成等方面介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室内三维重建技术。 一、数据获取 激光雷达是室内三维重建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可以通过发 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的光来测量物体的距离。在室内三维重建中,可以将激光雷达固定在三脚架上,通过旋转的方式获取全方位的点云数据。此外,还可以结合传感器如惯性测量单元(IMU)和相机,提高点云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 获取到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通常包含了大量的离散点,需 要进行数据处理来提取有用的信息。首先,需要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离群点、滤波和降噪等操作。其次,可以利用点云配准算法对多组点云数据进行配准,使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下对齐。此外,还可以使用特征提取和描述子匹配等方法来识别和提取房间、家具等特定物体的特征。 三、模型生成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可以使用重建算法将点云数据转换成 室内环境模型。常用的重建算法包括基于体素的表示方法如Octree和TSDF,以及基于表面重建的方法如Marching Cubes。体素表示方法将点云数据转化为网格结构,较适合对物体的整

体形状重建。而表面重建方法则通过连接点云数据中的点,生成连续的曲面模型。 在模型生成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对模型进行分层和分区 域的操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在室内导航中,可以根据房间的结构将模型进行分割,并构建导航图。在虚拟现实中,可以进一步添加纹理和光照信息,提高模型的真实感。 四、应用场景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室内三维重建技术在很多领域具有广 泛应用。首先,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室内三维重建来提供建筑物的详细结构信息,帮助设计师进行室内布局、装修等方面的规划。其次,在室内导航中,可以构建详细的室内环境模型,辅助人们进行定位和路径规划。此外,室内三维重建技术还可以用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中,提供逼真的室内场景,增强用户体验。 总之,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室内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为建筑 设计、室内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持。通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模型生成等步骤,可以从离散的点云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生成真实、精确的室内环境模型。未来,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和算法的改进,室内三维重建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设计与实 现研究 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是一种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的创 新应用,它通过将虚拟元素与实际博物馆空间结合,为参观者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本文将围绕基于AR技术的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并探讨其 在提升博物馆参观体验和教育效果方面的潜力。 一、导览系统的设计 1.1 系统需求分析 在设计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等方面。根据用户需求,我们可以确定导览系统需要提供导览信息、展品解说、导航功能等;在功能需求方面,导览系统应该具备展品识别、定位跟踪、虚拟展示等功能;而技术需求包括AR技术的选择、开发平台的选择等。 1.2 虚拟展示设计 虚拟展示是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AR技术将展品的 虚拟模型与实际馆内环境结合起来,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在虚拟展示设计中,需要考虑展品的模型制作、材质贴图、光照效果等方面,以保证展示效果的逼真性和真实感。 1.3 用户交互设计 用户交互设计是指用户与导览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和界面设计。通过设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方便地使用导览系统。同时,还应考虑用户交互的多样性,比如手势识别、语音交互等方式,以提升用户的参观体验。 二、导览系统的实现 2.1 AR技术选择 在设计虚拟博物馆导览系统时,选择合适的AR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常用 的AR技术有基于标记的AR技术和基于空间跟踪的AR技术。基于标记的AR技 术通过识别二维码或图像标记来实现虚拟展示,而基于空间跟踪的AR技术则通过 感知实际环境的空间特征来进行展示。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功能,选择适合的AR 技术来实现导览系统。 2.2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3d可视化建模方案

3d可视化建模方案 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案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三维可视化建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 技术。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以更真实的方式展示他们的设计理 念和建筑规划。本文就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 关技术进行探讨。 二、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原理 三维可视化建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建筑或物体的三维结构转化为 可视化的图像或动画。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通过激光扫描、测量仪器等设备采集建筑物或物体的 三维空间数据,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材质等信息。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去除噪声和冗余信息,生成一组高质量的三维点云数据。 3. 建模算法:利用三维点云数据,运用各种建模算法,包括网格模型、体素模型、曲面模型等,生成建筑物或物体的三维模型。 4. 材质和光照:在三维模型中添加合适的材质和光照效果,使得模 型更加真实、逼真。 5. 渲染和呈现:通过渲染技术,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像或动画,实现可视化展示。

三、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应用领域 三维可视化建模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 1. 建筑设计: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展示设计理念和空间布局。通过生成真实的三维模型,设计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建筑效果,并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 2.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帮助规划师模拟城市的建筑环境、道路网络和绿化景观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3. 工程施工: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帮助施工团队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过程。通过动画演示,施工人员可以预先了解施工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减少施工风险。 4. 建筑营销:三维可视化建模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商更好地向客户展示产品。通过生成精美的三维模型和虚拟漫游,客户可以在未竣工的项目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四、三维可视化建模的相关技术 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支持,以下是其中几个常用的技术: 1. CAD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三维可视化建模的基础工具。AutoCAD、SketchUp、Revit等软件都具备强大的建模和渲染能力。

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数字化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及思路 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相同之处,在于馆藏的“收藏,管理和展示”。数字博物馆相较于传统博物馆在馆藏的录入、存储和管理;博物馆馆藏的展示从数量和容量上来说更庞大。数字博物馆对馆藏的体积,形态,内容等,均没有限制,因此,馆藏信息的收集和馆藏展示两方面最能体现一个数字博物馆系统设计性能和效率。 一、数字博物馆系统设计的内容优势 数字博物馆的内容设计是数字博物馆系统设计中的主心骨,需要根据自身的内容决定其展示的形式,不再受限于场地,资金,馆藏本身的限制。设计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数字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将书本上的资料结合参观者的需求转化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化内容。例如实体博物馆中的馆藏资源经三维技术处理后仿真展示,查看各种馆藏的相关信息资料,通过界面检索可以查阅馆数据库内各分类藏品的统计信息,随时查看和添加馆藏的信息资源。 1.在传统博物馆中的所有文物都是需要小心保护的,文物无法拿出展示及使用,在增加了相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展示也会增加文物损耗但是数字博物馆可以让展品进行投影展示,以此减少文物的破坏和丢失,保护文物延长寿命。一些特殊文物可以通

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将文物复原,使文物360°旋转,让观众近距离参观,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2.数字博物馆中的展示形式丰富多彩,如:多媒体投影沙盘,虚拟讲解员,多媒体360°成像,百米长卷,环幕影院,镜面互动等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能够给参观者带来富有趣昧的沉浸式体验。 3.数字博物馆中大多设置了专栏区和讨论区,专栏区根据每个博物馆的特色设置学习专题和专业讲座,包括专业知识,藏品图文介绍,藏品历史渊源,缤纷文化,专家讲座;讨论区包括疑问解答,论坛讨论,留言版、评价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留言建议,更加的客观方便和自由。根据专题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料,参观者可以随时进行远程网络教学,使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没有任何限制。 4.传统博物馆参观有先后和主次之分,通常按照博物馆的内部结构进行由外而内的参观。数字博物馆中参观者没有时空限制,可以在不同专题和页面之间浏览,无论是参观展览还是知晓新闻和活动资讯,参与讨论评价,都非常方便,比传统博物馆增加了互动性的功能。 二、数字博物馆设计的方法 (一)功能方法论:功能方法论是以功能为核心,设计以博物馆功能系统为侧重点。功能方法论能够突破单一思维模式的限

三维点云可视化系统毕业设计

三维点云可视化系统毕业设计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如机器人导航、地质勘探、虚拟现实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 用三维点云数据,开发一个高效的三维点云可视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毕业设计的三维点云可视化系统,旨在提供一个 直观、易用且功能丰富的工具。 二、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并利用OpenGL库进行图形渲染。其架 构由数据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可视化模块组成。 2.2 数据输入模块 为了实现对三维点云数据的输入,本系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PLY 格式、OBJ格式等。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导入功能将所需的点云数据加载到系统中。 2.3 数据处理模块 为了提高对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处理效率,本系统采用了基于八叉树(Octree)的空间划分算法。该算法可以将大规模点云数据分割成一 系列子空间,并对每个子空间进行递归划分。通过八叉树算法,用户 可以方便地进行点云数据的搜索、滤波、分割等操作。 2.4 可视化模块 本系统的可视化模块主要包括了点云数据的显示、交互操作和渲染效 果设置。通过OpenGL库提供的函数,系统可以将点云数据以三维模型 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交互操作,如旋转、平移、缩放等。此外,用户还可以设置渲染效果,如光照、颜色 映射等。 三、功能实现

3.1 数据加载与显示 本系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加载,并将加载后的数据以点云形式显示 在屏幕上。用户可以通过文件导入功能选择所需的文件,并在界面上 查看加载后的点云模型。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系统支持对加载后的点云数据进行多种处理和分析操作。用户可以 选择不同算法对点云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此外,用户 还可以根据需求对点云进行分割操作,提取感兴趣区域。 3.3 交互操作与视角控制 本系统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交互操作方式,包括鼠标控制和键盘控制。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旋转操作,右键进行平移操作,滚轮进行 缩放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键盘控制切换视角和观察点。 3.4 渲染效果设置 为了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本系统还提供了渲染效果设置功能。用户 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点云的颜色映射方式、光照效果、透明度等参数。 四、系统性能评估 为了评估本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 系统在处理大规模点云数据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八叉树 算法和优化的渲染算法,本系统能够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供良好的 可视化效果。 五、应用案例 为了验证本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几个典 型案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机器人导航、地质勘探等领域中,本 系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三维点云可视化系统毕业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我们成功地 实现了一个功能丰富且易用的三维点云可视化工具。该工具不仅具有 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还提供了交互操作和渲染效果设置等功能。然

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化博物馆的融合

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化博 物馆的融合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 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 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其目 的在于为人类服务,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也就是藏品来实 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即静止的地理位置,有固定的工作人员。 受展厅面积的限制,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供人们欣赏,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很难与大 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过了这一期限,改陈撤展之 后展览就不存在了,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观众 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 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对于 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 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 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网上的虚拟展 览依然存在,可以随时参观,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参观者只需在

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虚拟博物馆的空 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 的藏品,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 博物馆的补充,然而,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 博物馆真实,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 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 取代实体博物馆,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事实也证明了这 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 的联系,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 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二 者相互促进,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 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博物馆首先提供 服务,然后观众参与其中,二者再不断交互,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达到和谐 的统一。纵观历史,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并且 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 扩大的过程,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博物馆 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人们只能实地参观,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 程访问浏览浏览,拓展了时空边界,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 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博物馆动起来,成为活的博物馆。在 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 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并促发系统适应性 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 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

数字博物馆可视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数字博物馆可视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现代博物馆作为信息社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场所。它致力于营造让观众陶冶情操的知性场域,却难免受到开放时间、展示空间和人文环境的限制,很难为民众提供全天候、无时空距离的服务。网络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弥补了普通博物馆的缺陷,数字博物馆便应运而生了。[1] 数字博物馆兴起与20世纪90年代。与普通博物馆不同,数字博物馆兴起较晚,现在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阶段。1996年,Geoffrey Lewis提出了数字博物馆的定义。他认为,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可透过电子媒介存取与历史、科学或文化相关的数字化影像、声音档案、文件及其他数据的集合体”[2]。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交互艺术、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不断应用,现代的博物馆展示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围墙的概念,展板、展柜、模型、文字已经不再是博物馆展示的唯一了,更加人性化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模式将代表博物馆的展览发展方向。 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进行图书馆内文献、手稿、照片、录音、影片等典藏品的数字化,并编辑成历史文化传承的主题产品供人们观赏;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院和国际学术机构联合建立了虚拟遗产网络,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中被称为“样板工程”。随后,一些大学和博物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博物馆,比较著名的有:加拿大文化遗产信息网、大英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日本全球数字博物馆、斯坦福大学的“The Digital Miehelangelo Projeet”、意大利米兰工业学院的罗马大剧院等[3]。 我国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较其他国家或地区略晚。1998年,由文化部牵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启动了国务院立项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其目标是全面地收集文化资源信息,通过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影视中心等形式,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大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使之成为中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由此起步。[4]从内容上讲,数字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从技术上讲,数字博物馆必须拥有两个完整的两翼:一个是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使用;另一个是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展示。过去人们谈到数字博物馆往往注重的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而忽视了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即信息可视化;很少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即知识可视化。

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设计研究论文

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设计研究论文 【导语】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设计研究论文(共3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设计研究论文 虚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设计研究论文 0引言 ,比尔盖茨提出“自然用户界面”的概念,并预言人机交互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大的改变,键盘和鼠标将会逐步被更为自然的触摸式、视觉性以及语音控制界面所代替。Kinect是一个动作捕捉设备,Kinect和用户的结合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很多博物馆所建立的虚拟博物馆大多数是使用VRML语言进行建模,借助于WRL文件浏览器插件基于IE进行浏览,这样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浏览。但是VRML是基于浏览器的一种脚本语言,对于相应事件的处理能力有限,与用户的交互能力较差,并且也无法与数据库连接,在构建虚拟展馆过程中需要手动添加文物模型[1].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所设计的虚拟文物互动展示系统使用My SQL数据库存储文物的详细信息;使用FTP服务器来存储3D模型文件,并由系统自行获取;使用Kinect手势识别技术,让用户与文物模型隔空交互,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互能力差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K-Means算法来有效地解决手型图标的抖动问题。 可以想象到,在一个博物馆里,观众只需要用手势去触碰虚拟的按钮,就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文物,只需要变换手势,就可以对文物进行移动、放大、旋转。虚拟文物与参观者互动的方式,让展览更具感染力。 1系统介绍 基于Kinect虚拟文物互动展示系统的结构主要由显示模块、文物控制模块、UI交互模块、文物存储模块以及动作捕捉与识别模块构成,各模块之间协同合作,构成了具有完备功能的虚拟文物展示系统,如图1所示。 (1)显示模块:负责获取场景中的用户影像,并将虚拟文物模型与用户影像进行融合并显示。 (2)文物控制模块:负责对虚拟文物模型的位置、大小和角度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