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基本理论总复习

化学基本理论总复习

化学基本理论总复习
化学基本理论总复习

化学基本理论总复习

一、化学基本理论大纲要求: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 A 和Ⅶ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9.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6)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7)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8)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练、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二、基础知识回顾

1、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组成、化学键和晶体三部分,从微观(原子核、核外电子)讨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到宏观物质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⑴.原子的组成:①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④A Z X 含义

⑵.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①8电子结构

②10(18)电子微粒:HCl、H2S 、PH3、SiH4、F2、H2O2、N2H4、C2H6、CH3F、CH3OH、CH3NH2

例1、(05年)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SiCl4

B H2O

C BF3

D PCl5答案:A

⑶、晶体结构

晶胞:晶体中的最小重复单元。晶体是由无数个晶胞连在一起形成的,故晶胞的结构反映了晶体的结构①、离子晶体:NaCl、CsCl。每个Na+离子吸引着6个Cl-离子,而每个Cl-离子也吸引着6个Na+离子。在CsCl晶胞中每个Cs+吸引着8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吸引着8个Cs+离子。

②、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石结构,其键角是键角为109°28′,构成最小碳环所需的碳原子数为6个。晶体硅的结构:硅原子与硅原子之间通过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键角为109°28′,形成最小圆环需6个硅原子。石英晶体中每个Si原子通过Si—O极性键与4个O原子作用,而每个O原子也通过Si—O极性键与2个Si原子作用,构成一个最小的环需需12个原子,以Si原子为中心的Si—O键之间的键角为109°28′。

③、分子晶体:干冰。干冰的晶胞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CO2分子4个

晶体结构:由晶体结构求物质的化学式,晶体中间粒子的个数比。

例2.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已知Fe x O晶体的晶胞结构为NaCl型,由于晶体缺陷,x的值小于1。测知Fe x O晶体密度ρ为5.719·cm-3,晶胞边长为4.28×10-10m(铁原子量为55.9,氧原子量为16)。求:⑴Fe x O中x的值(精确至 0.01)。⑵晶体中的 Fe分别为Fe2+和Fe3+,在Fe2+和Fe3+的总数中,Fe2+所占分数为多少?(精确至0.001)。⑶写出此晶体的化学式。

分析:⑴由NaCl晶胞结构可知,1molNaCl晶胞中含有4mol NaCl,故在Fe x O晶体中1mol Fe x O晶胞中含有4mol Fe x O。设Fe x O的摩尔质量为Mg· mol-1,晶胞的体积为V。则有:4M=ρVN0,代入数据解得M=67.4g·mol-1,则x=0.92。

⑵设Fe2+为y个,Fe3+则为(0.92-y)个,由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3(0.92-y)=2,则y=0.76。Fe2+所占的分数为:0.76/0.92=0.826。

⑶由于Fe2+为0.76,则Fe3+为(0.92-0.76)=0.16,故化学式为Fe2+0.76Fe3+0.16O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⑴.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微粒半径的递变规律:①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递减;②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③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增大;④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⑤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例3、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p和q,则对下列p和q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C ]

①p+q=15②p=q+5 ③p=q-5 ④p+q=22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例4、各组微粒的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 ]

①F<F-<Cl-②O2-<Mg2+ < Al3+③Ca2+<Ca<Ba ④S2-<Se2-<Br-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答案:A

(2)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③位于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具有两性。

例5、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B、D ]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⑶、“位—构—性”的规律及应用

例6、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上下或左右紧密相邻。甲、乙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据此可以判断:元素甲为______,元素丙为______,元素乙和丁所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或______。

答案:甲为N,丙为P,乙和丁的化合物为CO或CO2。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⑴化学反应速率

①概念: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表达式:v=ΔC/Δt;单位:mol/(L s)、mol/(L min)

②注意:以上所指的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同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瞬时反应速率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不同。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中学阶段计算的是平均反应速率,图示的应是瞬时速率。

⑵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定条件下,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一物质消耗和生成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消耗或生成相等);②不同物质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速率相等;③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④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

例7、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2SO2(气)+O2(气)可用来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

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答案:C⑶、等效平衡状态

例8、可逆反应3H2+N2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

分析:温度相同,容器的体积相同(即压强相同),虽然起始态不同,将②③转换后与①中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相同,所以对同一个可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平衡状态是同一平衡状态。即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⑷、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勒沙特列原理是适用,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

例9、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pC(气)—Q处于平衡状态(已知n+ m >p,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⑥若A 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答案:B

⑸、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例10、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2NO2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 [ ] A.49.6 B.41.3 C.62 D.31 (极值思维)答案:A

例11、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代换思维)答案:B

例1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

A.1/5 B.1/4 C.1/3 D.1/2 (差量法)答案:A

4、电解质溶液

⑴ PH值计算:在酸性溶液中先求氢离子浓度再求pH,碱性溶液中先求氢氧根离子浓度,再求pH。

⑵盐类水解知识及其应用

证明氨水是弱碱,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证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另一是证明NH4+作为弱碱阳离子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盐类水解规律: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②.大多数盐水解程度较小,多元弱酸的酸根分步水解,以第一步水解为主。③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电离与水解并存,HCO3-、HS-、HPO42-以水解为主,溶液显碱性。H2PO42-、HSO3-以电离为主,溶液显酸性。

⑶水解规律及其应用

例13、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 ·L-1醋酸溶液B.0.02mol ·L-1醋酸与0.02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mol ·L-1醋酸与0.01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答案:A例14、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0.1mol/L氯化铵溶液中[Cl-]>[NH4+]>[H+]>[OH-]

B.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

C.pH=2盐酸与pH=12氨水等体积混合[Cl-]>[NH4+]>[H+]>[OH-]

D.0.2 mol/LCH3COOK和0.1 mol/L HCl等体积混合[CH3COO-]>[Cl]>[CH3COOH]>[H+] 答案:C判断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明确:盐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中弱酸离子或弱碱离子的水解平衡。两溶液相互混合后,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时首先分析相互间反应时是弱酸(或弱碱)剩余,虽然生成的盐的水解也要考虑,但剩余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占主导地位。

【归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尽管复杂,但解题关键是抓住平衡主线,认真分析并按照离子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理清关系,就可快速解答。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物料守恒:某一分子或离子的原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总和,即元素的原子守恒。

例15、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Na+]=2[HS-]+2[S2-] +[H2S] B.[Na+]+[H+]=[OH-]+[HS-]+2[S2-]

C.[Na+]>[S2-]>[OH-]>[HS-] D.[OH-]=[HS-]+[H+]+[H2S] 答案:AD

⑷原电池与电解

①.原电池:

a、原电池是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电解质溶液构成的。

b、原电池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它的原理与电解池不同,因为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原电池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通电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它包括了电解质的电离也包括了水的电离)。

通电后:离子才有定向的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放电规律:阳极:金属阳极>S2->I->Cl->OH->含氧酸根;阴极:Ag+>Cu2+>Pb2+>Fe2+>Zn2+>H+>Mg2+

②.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a、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断,主要有“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有一个先发生化学反应。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还应该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者两极板相接触。

b、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当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时,则为电镀池,其余的情况是电解池。

③、电化学的应用

a、电极反应现象判断正极和负极,以确定金属的活

动性。其依据是:原电池的正极上现象是:有气体产生,

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负极上的现象是:电极不断溶解,

质量减少。

b、分析判断金属腐蚀的速率,分析判断的依据,对

某一个指定金属其腐蚀快慢顺序是:

作电解池的阳极>作原电池的负极>非电池中的该

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作电解池的阴极。

例16、如图2-17,E为沾有Na2SO4溶液的滤纸,并

加入几滴酚酞。A,B分别为Pt片,压在滤纸两端,R、S

为电池的电极。M、N是用多微孔的Ni的电极材料,它在

碱溶液中可以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

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点上一滴

紫色的KMnO4溶液,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

中有气体产生。

(1)外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是R为____,S为_____。

(2)A附近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3)滤纸上的紫色点向哪方移动____。

(4)当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主要因为____,有关的反应式为_____。

分析:此题的突破点是,示意图中的两种气体的体积,由此确定电源的正、负极,使题中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根据图分析:

(1)C、D产生气体的体积是不相同的,由此可以判断C端的气体是氢气,D端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所以确定R为负极而S端是正极。

(2)A附近的变化是变为红色,因为D端放氧气,N端为阳极,而A端为阴极,吸引阳离子,阳离子放电2H+-2e=H2。因为,电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此处OH-浓度增大,溶液显红色。而在B端发生OH-放电,其反应为:4OH--4e=2H2O+O2。

⑶因为B端是阳级,所以MnO4-的离子抽B端移动,而显示紫色。

(4)氢气和氧气在碱的环境下发生的是电池反应,(类似燃烧电池),消耗了氢气和氧气。

(-)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三、知识能力训练

1、(2004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2003全国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3、(2003上海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4、(2004全国)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

5、(2004天津1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

...的是( )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O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Ar(g)

6、(2000全国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7、(2004上海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8、(05全国卷I)1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试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9、(04内蒙)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

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

氧化性。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棕5种微粒:A ,B ,C ,D ,E 。

(2)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0、(2004全国1-29)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 2NH3(g)⑴若反应达平衡时某时刻t时,n t (N2) = 13mol,n t (NH3)

= 6mol,计算a的值⑵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移时NH3的物质的量。⑶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

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⑷原混合气体中,a∶b= 。⑸达到平衡时,N2和

H2的转化率之比,α(N2)∶α (H2)= 。⑹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

四、40min限时训练

1、(05广东)下列于化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

B.0.1molN2与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2molNH3。

C. 1mol/LAlCl3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18gH2O中含1mol氧原子

2、(05江苏)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

放电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充电

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 Zn(OH)2

+ 4H2O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 5 OH—= FeO 2

4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3、(05天津)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4、(05全国卷Ⅱ)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5、(05江苏)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6、(05全国卷Ⅲ)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 A(气)+n B(固)p C(气)达到甲衡后.压缩容器

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m必定大于p

7、(05江苏)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 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8、(05全国卷I)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

9、(05北京)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化学类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制定的。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总学时数以2800学时左右(不含军训、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为宜,化学类专业课为1400~1700学时,其中实验教学不少于520学时,选修课约300学时。 制定本教学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是: (1)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定阶段,其前有中学教育为基础,其后又有研究生教育和职业再学习。尽管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普遍实施,但多数本科毕业生仍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本科教育必然带有专业教育的成分。但是,不应要求通过本科教育就培养出该专业的专家。本科教学应着力培养具有宽广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应着眼于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强调的是本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 (2)本科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潜在的发展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科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属性,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从事研究的素质。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演进、科技的进步、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对已经陈旧的基础知识应该更新。 (4)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有力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化学实验不应仅仅是验证性的,还应该带有探索性和研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5)所列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它不与课程设置挂钩,不与学时分配挂钩,其顺序也不是教学顺序。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给各院校在课程改革中留有充分余地。各院校应以“基本内容”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制定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6)除了课堂讲授外,可辅以多种形式落实基本内容的教学。 (一) I 1. 气体 (1)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2) 气体分子运动论

第28题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

第28题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 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解题指导] 解答化学基本理论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步骤1:浏览全题,明确题已知和所求,挖掘解题切入点。 步骤2:(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理解起点、终点、拐点的意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 (2)对于图表数据类试题:分析数据→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挖掘数据的隐含意义。 (3)对于利用盖斯定律写热化学方程式或求ΔH类试题要做到:①明确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处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和焓变;③叠加处理热化学方程式确定答案。 (4)对于电化学类试题: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分析电极类别,书写电极反应式→按电极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 (5)对于电解质溶液类试题:明确溶液中的物质类型及其可能存在的平衡类型,然后进行解答。 步骤3:针对题目中所设计的问题,联系相关理论逐个进行作答。 [挑战满分](限时30分钟) 1.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Fe2O3(s)+3C(s)===2Fe(s)+3CO(g)ΔH1=+489.0 kJ·mol-1,C(s)+CO2(g)===2CO(g)ΔH2=+172.5 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①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________(填“>”、“=”或“<”)KⅡ。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化学(心得)之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化学论文之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可分人微观结构和宏观规律两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基本理论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依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1、通过实验,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理论认识。例如,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教材多先用Na2S2o3和H2SO4的反应演示。该实验有以下特点:现象鲜明,易于观察;易于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易于控制反应物浓度。但是,Na2S2o3学生没有接触过,与H2SO4的反应也不了解,教学中应先让学生认识反应的过程和现象,才可通过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不同反应,认识温度、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实物、模型、图像、投影、计算机模拟等诱发学生联想,理解理论内涵,掌握规律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难点类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伊始即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可有

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体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出发点的思路。 理论教学要切忌只停留在形象手段上,否则会出现难以想到的错误。在教学中曾运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了解电子在氢原子核外出现的几率从而认识电子云的涵义。当问到“从氢原子电子云图上看,其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有的学生竟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电子。很明显,这是对电子云图只停留在直观感觉上而没有进行正确的抽象思维加工的结果。 3、联系实际,运用比喻,突破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澉内蓄水理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蚊虫逐灯、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钱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ד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及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Z》考试资料 一、选择题: 说明: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哪一部着作的成书?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脉经》E.《诸病源候论》 2、“金元四大家”中称为“滋阴派”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子和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 3、属于阳的事物和现象是: A.静止B.外向C.寒凉D.抑制E.晦暗 4、阳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实热B.实寒C.虚热D.虚寒E.假热 5、五味分阴阳,属于阳的味是: A.酸B.苦C.咸D.辛E.以上均非 6、五行中水的特性为: 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 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木的“子”行为: A.土B.水C.金D.火E.以上均非 8、五脏分属五行,肝属于哪一行? A.木B.火C.土D.金E.水 9、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水谷B.泻而不藏C.化生和贮藏精气 D.受盛水谷E.实而不能满 10、肝的生理功能为: A.主血脉B.主气C.主运化D.主疏泄E.主水 11、心的生理功能为: A.主血脉B.主肃降C.主运化D.主藏血E.主藏精 12、统摄血液是哪脏的功能? A.肝B.心C.脾D.肺E.肾 13、调节情志活动是哪脏的功能? A.肝B.心C.脾D.肺E.肾 14、主管生长发育是哪脏的功能? A.肝B.心C.脾D.肺E.肾 15、心的在体是: A.筋B.脉C.肉D.皮E.骨 16、肝的在窍为: A.目B.舌C.口D.鼻E.耳 17、泌别清浊是哪一腑的功能? A.胆B.胃C.大肠D.小肠E.膀胱 18、与胆的功能关系密切的是哪个脏? A.心B.肝C.脾D.肺E.肾 19、易于感冒是气的哪项功能减退?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 20、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心气 21、根据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手太阴经的分布部位是什么?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命题特点和复习策略 河南宏力学校张朝利 一、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及考点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基础理论"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用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主要考点有: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溶液PH的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有关计算),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 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灵活迁移。 3.面向现实:概念、理论试题的依附渊源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引导学生注意社会实际问题,经常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各类化学问题,重视化学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概念、理论试题更有这方面的优势。“NMR(核磁共振)”、“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5+的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月 球He”“新元素Ds”等等,有的试题虽然起点较高,但考查的落点依然是化学概念、理论的基本知识,有的试题强调课本知识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4.再现探究:理论试题的发展创新 高考概念、理论试题在强调强调知识应用的同时,还尝试对学生拓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的考查,强化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更优的实验方案。试题不具难度但有深度,体现了考改与课改的一致性,配合和支持了中学新课程改革。 5.体现区分:概念、理论试题的选拔功能 虽然高考试题难度下降,但其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的适当的难度。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现这种区分和选拔功能的试题大多为基本概念、理论试题。概念、理论试题在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试卷中低于整卷难度系数的无论从题量还是从分数权重大多为理论试题,有个别试题甚至成为全卷的难题。 6.热点重复:概念、理论试题的不简单连续 据统计,高考理论试题的比重每年都比考试说明规定的要高,基本理论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各理论板块的题量和分值,不难看出每年各理论板块具有一定数量和分值的试题,理论部分的考点多,重现率高。但这种连续和重复不是简单的连续和重复,渐变和创新贯穿其中。

专题2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基本理论专题质量检测 (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解析:本题考查与STSE相关的化学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N2不属于温室气体,A项错误;清洁能源使用中不会产生SO2、NO x等气体,B项正确;可燃冰是一种能源,D项正确。 答案:A 2.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 ℃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 min末,CH3COCH3的v(0 ℃) v(20 ℃)>1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Δn(0 ℃) Δn(20 ℃)=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对平衡移动的理解和对图像的识别能力。温度升高,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缩短,因此b曲线对应的温度为20℃,A选项错误;温度升高,速率加快,B选项速率之比应小于1;由图像可知,达到平衡时b曲线丙酮的转化率较低,C选项错误;在两曲线交点处,两种温度下转化的丙酮量相等,D选项正确。 答案:D

3.[双选题]图中a、b、c、d、e、f表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短周期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e f A.a、b、c的简单离子中,b的离子半径最大 B.c、d、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反应 C.e的氢化物比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高 D.a、e可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a为N,b为O,c为Na,d为Al,e为Si,f为Cl。选项A,N3-的半径最大。选项B,NaOH、Al(OH)3、HClO4两两之间均可反应。选项C,SiH4的稳定性小于HCl。选项D,Si3N4是一种高温结构陶瓷。 答案:AC 4.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意在考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子转移情况和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情况。电池的正极得电子,A项错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项错误;Ag化合价升高形成AgCl,AgCl是氧化产物,D项错误。 答案:B 5.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结题报告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 (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必须开设的系列课程,如《人文素质系列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中职生应知应会知识》《礼仪与人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答题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题 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 3.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 10. 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辩证法思想 13.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实践的 1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实践性 1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化学基本理论(二轮复习集体备课资料)

化学基本理论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2008年考试大纲 6.物质结构 (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要点、考点归纳与例析 1、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之间的关系 (1)对于一个原子(中性) 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电性关系:核电荷数(Z)=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对于阳离子A n Z X+: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3)对于阴离子A n Z X-: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4)质量数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例1:(07北京理综)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分析]本题的考查是从同位素形成不同的分子12C18O和14N2着手考查粒子之间的关系,同时涉及气体定律等相关知识。 A、根据质量数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12C18O和14N2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0和28, 质子数均为14,故A错; B、若原子数相等,则分子数相等,12C18O为16个中子,而14N2为14中子,二者不等, 故B错; C、分子数相等,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其体积也相等,C正确; D、体积相等 m n M V V ρ==,因M不等,所以ρ不等。 2、简单微粒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层排布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点

高考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点 一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 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 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 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 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 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 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摘要:论述了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并以任务驱动整合模式、“教学做合一”整合模式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方法。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学科式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整合模式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编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奠基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两类课程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由于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三段式”课程是当前高职课程结构和分类的一种通用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是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1)从课程内容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前两“段”都是属于理论知识板块,占70%—80%的比例,同时理论知识教学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而实践教学要求和规范比较模糊,不够完善。(2)从课程结构看,以理论课程学习为起点,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3)从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看,“三段式”课程都是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并没有按照技能实践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整合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需要相脱节。(4)从课程实施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而实践过程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只是依附于理论学习,而且即便如此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践行。(5)从课程评价看,“三段式”课程还是以书面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并未采用学生制作的样本来评价。因而“三段式”课程模式虽有理论课、实践课之名,但只是机械拼合、平行叠加,并未进行科学整合,在课程实施上也是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规律和特点是相违背的。 2.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衡。从时间的总体分配看,现行高职一般第一学年学习普通文化课,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第三学年上实习实践课。而第三学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一个学期。形成了4:1,甚至5: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学习时间比。再从具体的课时执行看,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但据调查,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l]。 3.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科学整合。考察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不科学的问题主要有三:(1)时间整合不科学。依据前述,高职前两年学习理论课,第三年才进入实践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太长,很不科学。一方面,学生前面学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偏后,相隔两年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大打折扣。(2)展开顺序不科学。“三段式”课程的展开顺序是先理论后实践。以理论学习作为职业教育的切人点,难免有错位之嫌。(3)方法整合不科学。现行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采用的是叠加式的整合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只是被机械地叠加拼合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而且实践课还在实际操作中被“矮化”和“窄化”。二、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二元分裂的危害高职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整合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两类课型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其所形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课程观念失去准绳。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而当下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奉行的却是理论先行、理论为主的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依然是教育内容的主宰。这就必然造成课程建构与课程目标的冲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的背反,其结果只能离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远。问题在于随着知识增长和频变的加快,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人

3学习活动——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谈谈你对远程教育均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答: ①均等理论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美国远程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而产生的。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教育中的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实时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也可以做实验、查资料和参与课程讨论等,因此远程学习者也能获得跟常规学习者相同的学习体验。 ②均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远程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与那些常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越相等,则两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也越接近。 这说明,即使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过程和参与活动的情况不同,但教学设计者都应该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与常规学习者相当的和均等的学习经验。 因此,教学设计者在设计课程时,要尽可能地开发出于常规学习相同的教学材料、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③均等理论是建立在美国远程教育的实践基础上的一套有价值的时间方法,也可以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起到指导作用。为了使远程学习者和常规学习者取得的学习成功最大程度地接近,教学设计者要尽量给远程学习者提供与常规学习相近的学习经验。比如,可以开发有强大交互功能的通讯系统、选用常规教育的教师来承担远程教育的部分工作,组织小规模的教学班、加强师与生之间的融合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关于英国开放大学的案例材料,结合本单元所学习的远程教育基本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及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启示。 材料: 英国开放大学在教学上的成功有两条基本经验:一是精心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多种媒体课程材料,二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支助服务。开放大学在开展电子远程学习时,也始终把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持服务放在了首位。我们从以下4个方面来作介绍: 1.课程材料 考虑到要在课程和材料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开放大学已经开发出了三类主流的电子远程学习课程: ——网络提高型(Web enhanced)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学生选择性地使用基本的电子远程服务,包括数字资源、课程网站或电子桌面、计算机会议和学习支助。但是,学生学习这些课程时不是必须使用这些服务。 ——网络集中型(Web focused)课程:在这类课程中,使用在线的信息通信技术(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是教学支助中的一项必需的要素,一些教学和学生支助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发送给所有学生的。 ——网络精深型(Web intensive)课程:在这类课程中,所有的教学和学生支助都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发送的。 开放大学在决定用何种媒体发送课程材料时遵守着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则:在使用电子远程学习技术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课程可以采用电子远程学习技术;然后,根据这些技术怎样能最好的满足学习目标来选择媒体。 本科生的课程中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材料和服务的范围包括:不想参加寄宿学习(这是某些课程必须进行的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线学习;使用电子方式批改作业;只读光盘和基于网络的交互式模拟;课程网站上和课程材料中的网络广播。如学习“环境科学”的学生能收到包含虚拟实地考察在内的数字视频光盘…… 2.数字化资源 学生通过开放大学的图书馆可以获得电子远程学习资源。它包括: ——172个与课程相关的网站,而且能链接到3825个外部资源中去;

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附件:化学教育类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简介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The Research on Chemical Curriculum and Material in Secondary School )(必修3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是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能够运用当代先进的课程理论,反思当前中学化学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制与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当代中学教学范式的构建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以提高教育硕士对中学化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本质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更高的视野和理论水平上审视当代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本课程主要包括当代主要的课程论、中学化学课程的设计、中学化学课程评价、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教材编制与分析研究、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和方法、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及现代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策三. 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贺湘善等. 化学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 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施良方. 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叶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吴文侃等.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4.新思考化学课程网 15.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Chemical Instruction Design and Cases Analysis )(必修3学分)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课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题研究、案例讨论和教学设计等多种学习方式亲身对当前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改革的一

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如何进行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 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可分人微观结构和宏观规律两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理论并能加以应用,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基本理论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依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1、通过实验,运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理论认识。例如,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教材多先用Na2S2o3和H2SO4的反应演示。该实验有以下特点:现象鲜明,易于观察;易于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易于控制反应物浓度。但是,Na2S2o3学生没有接触过,与H2SO4的反应也不了解,教学中应先让学生认识反应的过程和现象,才可通过其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不同反应,认识温度、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实物、模型、图像、投影、计算机模拟等诱发学生联想,理解理论内涵,掌握规律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判定对于初学有机化学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难点类于对平面结构式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学习伊始即应打好基础。如一氯甲烷不存在异构体,但结构式可有四种形式若展示一氯甲烷的球

棍模型,与四种结构式写法比较,学生会立即否定一氯甲烷有四种异构体的想法,并为今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体现象奠定了以三维立体空间为出发点的思路。 理论教学要切忌只停留在形象手段上,否则会出现难以想到的错误。在教学中曾运用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了解电子在氢原子核外出现的几率从而认识电子云的涵义。当问到“从氢原子电子云图上看,其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有的学生竟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电子。很明显,这是对电子云图只停留在直观感觉上而没有进行正确的抽象思维加工的结果。 3、联系实际,运用比喻,突破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事物间的相似性,通过以甲喻乙,由此及彼,以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尽快地从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思维,理解事物本质,建立理论概念是理论教学常用的方法。这里,关键在于突破难点。譬如,有关可逆过程的动态平衡的性质和特征(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常用蓄水池进出水流的速度与澉内蓄水理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喻化学平衡系统中正、逆反应速度与组分百分含量变化的关系;用蚊虫逐灯、蜜蜂采蜜、氢原子核外电子照片叠钱等比喻模拟电子运动,想象电子云的形象;ד头碰头”、“肩并肩”比喻电子云重叠方式等。应当明确,比喻具有“启发入门”、“搭桥过渡”的作用,利于学生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要注意不可滥用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基础化学四大主要理论

基础化学四大主要理论 一.化学反应理论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与类型 2)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 3)盖斯定律 2.化学反应速率 1)有效碰撞理论 2)平均反应速率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化学平衡理论 1)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平衡移动原理 3)平衡常数 4)反应自发性判断 二.电解质溶液理论 1.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离 2)电解质的强弱及电离方程式 3)电离平衡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由来 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类型 4)离子反应的特点与应用 3.水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的本质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 2)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溶液的pH 3)酸碱中和滴定 4.盐类的水解 1)概念与实质,水解方程式 2)影响因素与规律 3)水解应用 5.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溶解度与饱和溶液 2)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及其平衡表达式 3)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4)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理论 1.氧化还原反应 1)识别与实质 2)氧化剂与还原剂等几组对立统一的概念 3)电子转移的表示及方程式配平

4)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强弱比较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1)原电池的本质及其形成条件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电池形成) 3)常用的化学电源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3.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 2)电解池的构成 3)电解工作原理(电极反应,放电顺序) 4)电解在电镀和物质制备等方面的应用 四.物质结构理论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周期律 1)原子基本结构 2)核外电子运动特点及排布规律 3)周期表的结构与编排规律 4)周期律的内涵与实质 2.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1)化学键的定义与分类 2)共价键的键参数 3)配位键理论 4)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5)杂化轨道理论 6)等电子体原理 7)分子间作用力 8)分子的极性与溶解性 3.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1)晶体与非晶体 2)晶胞及其特点 3)晶体分类与比较(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混晶,准晶) 4.核心思想观念:组成结构决定性能. 附:用几个典型的化工生产实例整合中学化学核心知识(塑造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 1.工业合成氨; 该话题可牵涉到氧化还原,速率与化学平衡,氮及其化合物,氨水中的离子平衡及铵盐水解,氨的结构等。 2.工业制硝酸; 3.硫酸工业; 4.氯碱工业; 5.海水提取镁,溴等; 6.炼铁工业; 7.由黄铜矿(二硫化亚铁铜)制精铜; 8.粗盐提纯; 9.石油化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