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各单元的修改情况 1、第二单元“比一比”。 原来“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现在增加至7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增加的题目内容包括:三条折线比长短,三杯水比多少。三中水果比轻重。 2、第三单元“分一分” 原“想想做做”第3题移作“试一试”,原第4题改为用不同方法分茶杯(色彩、有把无把)。 3、第四单元“认位置” 原“想想做做”第3题增加辨认左右的内容。原第5题移至“1—5的认识”之中;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内容是看图判断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中,谁走错了。4、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单元名由“认数(一)”改称“认识10以内的数”。 (2)“认识1—5”由原来1课时增加至2课时,主要体现一些知识的综合,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 (3)“几和第几”中增设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介绍冠军、亚军、季军。(4)练习一由原来的5道题增加至9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5以内数的认识。 (5)“6—9的认识”由1课时增至2课时,加强了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这部分内容最后还增设了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用手势表示1—9。 (6)练习二由6道题增至10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探索规律和知识的简单应用。 5、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单元名由“认识物体”改称“认识图形(一)” 6、第七单元“分与合” (1)“8、9的分与合”由原来的1课时增至2课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 (2)练习四增设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思考题,重点在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7、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单元名由“加法和减法”改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例题中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 (3)加强看图写算式和看图收集信息的教学环节。本单元不出用文字表述的问题,一般也不要求学生独立选择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素材课本电子版 苏教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

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 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图形的拼组 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 8 认识钟表 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角的初步认识 4 表内乘法(一) 5 观察物体 6 表内乘法(二)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一) 3 图形与变换 4 表内除法(二)

5 万以内数的认识 6 克与千克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 统计 9 找规律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 四边形 4 有余数的除法 5 时、分、秒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7 分数的初步认识 8 可能性 9 数学广角掷一掷 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附页后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_年3月1日前不得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按照教育部关于〝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绝对不能开学〞的要求,视疫情防控情况另行确定.这段时间,学生们可以在家预习新课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下载网址链接: https://www.doczj.com/doc/9c4587445.html,/jc/ywjygjkcjc/_sjc/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篇一】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篇二】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_角;_角=1元;1角=_分;_分=1角;_角=1_分;1元=1_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角+角满_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_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_角=3元4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一章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 2. 平方根 3. 立方根 4. 估算 5. 用计算器开方 6. 实数 7.二次根式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一次函数 1. 函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3. 一次函数的图象 4. 一次函数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 4.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5.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7.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8. 三元一次方程组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 平均数 2. 中位数与众数 3.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 数据的离散程度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2. 定义与命题 3. 平行线的判定 4. 平行线的性质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 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 综合与实践 ⊙ 哪一款手机资费套餐更合适 综合与实践 ⊙ 哪个城市夏天更热 总复习 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4、勾股数?满足勾股定理 的有理数组( a , b , c ) 称为勾股数组 5.常见的勾股数; 3,4,5 : 勾三股四弦五 5,12,13 : 5·12记一生 6,8,10: 连续的偶数 7,24,25 : 企鹅是二百五 8,15,17 : 八月十五在一起 开头数字为20以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_pdf

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 2.会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学习重难点: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并计算面积。使用说明: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9---100页,结合问题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2.带★号的可以选做。 一.知识链接 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填表。 图形名称面积公式(文字)面积公式(字母)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二.自主学习 1.教材99页4个物品里有哪些图形? 2.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 三.合作探究 1.独立完成99页例4。 (1)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列式计算出图案的面积。 2.怎样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3.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四.达标测评 1.判断。 (1)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1 2,面积不变。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 ★4.一张硬纸板长15分米,宽10分米,如下图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五.整理学案 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内容

度量 曹春莉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46-4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尺和尺的使用方法。 2、用自己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3、用标准化的度量单位去量实物。 4、感知米和厘米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操作课件:小熊猫和小白兔在干什么呀?(跳远)谁跳得更远呢? 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它们跳的结果呢?(学生自由回答) 他们到底跳了多少,谁跳得更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

2、操作课件: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在用手和脚量东西) 师:哦,他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物体的长度就叫做: 板书课题:度量 3、他们在用什么测量?(多媒体演示诈、脚步、脚底) 4、小结:我们身上的这些器官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自主探索: 1、实际运用度量的工具引出“尺” 现在让我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诈”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好不好啊? 学生先量——反馈方法 就请小朋友用这种方法量一量。(出示表格) 2、学生实际操作。

3、学生汇报,老师填表。老师也来量一下,你们看老师量出来是几诈? 4、师: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手有大小或每一诈的长 度不一样) 5、对,量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结果就不一样,看来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 请你选择篮子里的工具来量一量。(学生量) 反馈:用铅笔量,用小棒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用什么工具量更方便呢?(尺) 三、新知识教学: 1、认识度量工具——尺。老师带来的几把尺,让学生认识一下。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把尺吧。观察尺:你看到些什么? 介绍尺的各部分名称:这一条条的线是刻度,尺上有很多刻度,从0—1之间的这段距离为1厘米,还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 1厘米大约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问:找一找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学生回答) 3、媒体演示:这是几厘米的尺,它是由几个1厘米连接而成的? 你们的尺长几厘米,15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出示米尺:这把尺里有几个1厘米?它长(100厘米),这是一把米尺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这把尺的长度——米(m),所以我们就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