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第51卷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7月

Vol.51 No.4Journa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ul. 2

012 收稿日期 2012-03-

10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0&ZD021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100871

)摘要 本文把文化产业分为内容产业、平台与传媒产业、延伸产业与一般文化制造产业三个基本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运行质量的基本对策。文章提出,着重发展和提升文化内容产业,是繁荣我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所在。本文还针对如何改革文化产业结构体系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以及应当采取哪些具体政策和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关键词 内容产业;文化产业;产业发展模式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新要求。这个要求乃是基于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弱点提出来的改进意见。此前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每年以平均20%左右的增幅成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幅依然会保持在20%以上。可以说,

从数量上评价,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依然存在着结构性不合理的发展模式,

以及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等制约因素,也就难以在质量、可持续性、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因此,改革文化产业结构体系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强化政府与企业在产业合作上的对接,

发挥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特别是促进内容产业生产企业的实力提升和改进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就显得格外迫切而重要。

一、需要解决结构性问题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为内容产业、传媒与平台产业、延伸产业与一般文化制造业等三个大的模块或者部分。文化内容产业是体现文化产品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它才是文化产业的重点内容。在一些

国家,

人们有时甚至把整个文化产业称为“内容产业”,追求达到“内容为王”的目标,以此来表达对文化内容(

产业)及其地位的重视。我国目前在文化建设方面比较重传媒,这一点尤其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表现突出,

但笔者认为,今后应该更加重视内容,或者至少内容与传媒两者并重。如果没有内容的话,

相当于高速公路上跑着奥迪、奔驰,都是别人的汽车,等于给别人服务了。文化与经济、产业结合,

应该树立内容为王的思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着文化制造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偏大、

传统文化产业经营模式滞后以及文化内容产业激励不足等三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其一,

我们的文化制造业占文化产业整体比重接近70%,文化内容产业所占的比重仅为8%左右,

整体比例太小。或者说,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存在着以文化制造业为主的格局。文化产业制造业偏大的结果,明显与“内容为王”的全球发展理念是不适应的,也没有体现出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特性。其二,传统文化产业需要转型并实现规范化发展。以工艺美术、收藏和艺术品交易为例,其中存在着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企业化运作,整体的发展结构不稳定,交易模式落后。以我国7000万左右各类收藏人群的产品交易为例,如果按照每人每年平均10万元左右的交易额统计,估计每年拥有合计达7万亿元的艺术品和收藏品的交易额(这些几乎都是对私下交易的估算)

;7

但是,这些交易者很少正常纳税。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艺术投资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此外,包括画廊的经营也以赚取差价的交易服务为主,缺乏内在性的经纪服务与价值提升的经营成果。另一方面,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包括应该将传统工艺、现代企业运作、品牌塑造和大师设计等结合起来,进行产业提升与完善发展模式。其三,我国文化内容的生产存在着激励不足、内容生产者收入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在三个主要部分的产业结构中,传媒和平台产业的企业获利最多,而且多数是实力较强的企业。由于新媒体的发展,从收入结构和商业模式上看,传媒和平台产业的范围还包括了电信运营商与网络技术公司的多数业务。其中的网络技术含门户、搜索技术、视频、社交、微博、硬件等都是媒介化的内容、内容下载平台、交流和消费的终端平台等。以音乐产业为例,中国移动的无线音乐平台年收入接近300亿元,而音乐创作与制作的企业(或者个人)的版权收入仅为20亿元左右,二者相去甚远。由此,传媒与平台产业的企业挤占了内容产业企业的收入空间,内容生产企业也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化经营所必要的盈利和积累。

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文化产业无论是从产业的结构还是企业的发展角度,尤其是从促进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实力提升等角度来说,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传媒与平台产业的发展和扩张给内容产业的实力增长造成了很大的负激励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级政府无疑需要加强对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正向激励。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在政策上把国有传媒企业作为政府的主要扶持对象,各级政府一直缺乏对内容生产为主的民营企业予以较大力度的支持,将导致文化内容产业跟不上大平台对内容的大量需求,也难以出现大制作的品牌化的内容产品,进而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不能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对策,那么下一阶段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将难以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二、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要素是内容产业的发展及其驱动其他产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以“内容为王”的理念来发挥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例如,影视节目内容和会展可以带动旅游,游戏和社交活动可以带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宽带服务,卡通形象可以促进玩具和文具的规模化开发和价值提升,新闻出版可以带动印刷业,体育娱乐带动场馆、体育设备、广告、球衣和各类消费。此外,电影和游戏等内容可以带动产业高端化和国际化。因此,内容驱动是一种文化产业及其作为引擎的基本方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内容产业的大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之一。当然,从整体上看,推动文化内容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内容产业自身的特性和与之相关的几个层次结构。一是需要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化,要求同时实现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质量提升,即生产多样性的原创内容和同时具备较高的质量即拥有品牌价值的精品内容。二是文化内容要照顾到不同的受众或者消费者层次,满足包括精英与大众、城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等的需求,尤其是要提供能够满足青少年(含儿童)需求的高质量和多样性选择的文化内容产品。此外,还要关注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如个性化的大众群体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对象。所谓个性化的大众群体,就是不同的大众群体的选择可能属于同一种类别或者风格,但是所选择的具体内容产品和服务是不一样的。三是文化内容要同时体现引导型(提升型)和满足型的不同要求,即同时照顾到意识形态的普及宣传以及文化艺术素养提高的这一社会效益方面和市场化运作上满足直接需求这一经济效益方面的两个部分。四是文化内容产品要能够同时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尤其是具有与产品相对应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就是能够解决中国文化内容产品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实质性消费问题,从而使对外来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在国内市场总体上的占比不会过高。五是解决应对传统演艺市场的萎缩、缺乏文化内容传承力的问题。即解决怎么样通过融合创新实现新发展,或者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问题。六是要解决文化内容的有效传播,即促进媒体和平台的广泛覆盖和内容产品向纵深领域的投送和传播。解决载体问题,一方面可以让更有内涵的文化内容产品进行传播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内容传播的力度。这里同时也就涉及到平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以保障传播体系整体上的影响力。

显然,从确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目标的角度来说,丰富、发展和提升文化内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化内容不仅是繁荣我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涵渗透和影响力;而且,在文化内容产业做好之后,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例如,通过内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有

87

效提供,不仅可以持续延长产业链,而且可以通过艺术授权等做法来带动文化产业制造业乃至其它许多制造业门类的价值提升。

三、促进文化内容企业发展

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需要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要求。而这个重点就是推动品牌化的内容及其内容产业的大发展,其要求则是需要依靠文化内容的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需要依靠大批从事文化创意内容生产的民营企业的实力提升和规模化发展。由此,一方面,从事内容产业的文化生产企业需要具备打造产业链、塑造品牌的资金支持和可持续经营的相应实力;另一方面,就是要确保内容生产的积极性,或者由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鼓励和激励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

现在的情况是传媒和平台产业较为有钱,做内容产业的没钱,没钱就做不出大制作,就无法进行可持续经营。显然,无论是从国内的文化内容需求还是从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角度来看,解决高水平的文化内容的生产机制,尤其是解决市场化的内容精品制作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问题,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内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事项。

从文化内容的生产经营主体的角度来看,在道理上,最好是由大型的传媒企业和平台企业来做内容产品的开发会更为合理。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目前的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中小民营文化企业提供的。由中小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文化企业提供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必然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因为内容产品的首次收入(如动画电视剧的播出授权收入)较低,做好产品的后续价值实现(如实现产业链形态的价值)很重要,也需要塑造品牌,并需要将产品和品牌进行系列化和持续化开发。但是,这些要求都依赖于企业的资金实力保障和能力的积累。从现状来看,多数的民营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却因为资金实力不足等原因而做不到持续化经营,由此也就不能保障内容产业的质量提升要求,更难以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容产品和品牌。就此而言,解决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机制问题,特别是壮大民营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实力,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十分关键。

显然,要解决文化内容产业大发展的问题,必须加大对从事文化内容生产的中小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于内容大制作和品牌化运作的扶持力度。

要在文化产业领域扶持一部分民营龙头企业,笔者建议这些龙头企业,要以内容为主或者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内容为主。由此,各级政府应当适当转变优惠政策的重点,对于文化企业的支持不应当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文化传媒企业,或者少数较大的民营文化企业,还应当重视扶持各种中小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包括促进和扶持各类文化内容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总之,制定和改革相应的发展文化内容产业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很重要。换句话说,各级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时,应当遵循以下的几个指导原则,以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与提升。首先,应该优先扶持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在扶持政策上特别是融资和贷款方面对内容生产企业予以倾斜对待。其次,对于文化内容生产企业一视同仁,民营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应当享有与国有传媒企业和国有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同等的待遇。再次,各级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此外,在企业上市的政策上对传媒企业和内容生产企业区别对待,将内容产品的品牌经营水平和无形资产的增长幅度纳入总体的考虑范围之内,并由此制定特殊的上市准入门槛,保障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优先上市。最后,重点奖励品牌化的文化内容产品和扶持专注于文化内容生产的优秀企业,是实现有效激励的另一个视角。总之,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中小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共同努力并采取积极措施,以解决内容产业发展的难题,实现良性竞争与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化。

四、避免内容产品同质化竞争

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同质化竞争依然很严重。文化内容产业领域需要加快解决同质化竞争,也需要加快打造品牌和提升质量。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中小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共同努力并采取积极措施,以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难题。

当然,文化内容生产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提升是改变同质化竞争的最基本的要素。综合目前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形,我认为,可以采取下述的相关对策。第一,重视商业模式先行。所谓的商业模式先行,就是文化企业应该以商业模式作为立身之本,分析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在整体上去模仿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

必须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才能避免商业模式和产品上的雷同。而盲目跟风必然忽视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和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第二,应该更加注重利用产业链形态的价值实现或者产业链环节的独特地位的影响力。文化内容企业应当以产业链分析为起点,合理把握自身在产业链条中的上端的专业化定位,争取实现知识产业的延长利用价值。第三,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当力求具有内容或者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细分要求。第四,持续打造和提升品牌。品牌化,特别是结合无形资产开发的高端化和精品化产品和服务,是多数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主要途径。显然,在品牌塑造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文化企业不仅要重视往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化方向发展,还要避免高端和中低端品牌的混同,通过多品牌的设计,形成在品牌和产品上不同的定位和区隔。第五,注重专业化。专业化的要点就是深化资源的挖掘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同样是影视公司或者动漫企业,可以选择某个创意持续带动的专业化形态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即将同一种内容资源进行持续化的深化开发。它不是依靠多样性的创意,而是将一个创意做持续化的系列化延伸产品和服务开发,如通过电影、游戏、舞台剧和玩具等系列产品,形成一个由品牌带动的产业链。

当然,避免内容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也不是等同于转向标新立异。特别是对那些实力较强的文化内容生产企业的发展而言,它们也需要在同质化领域开展以专业化水平为依托的竞争和企业并购。可以说,可以通过良性竞争和资源整合来淘汰或者并购那些过于同质化、缺乏专业化水平的文化内容生产企业,可以促进内容产业的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五、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内容产业的瓶颈之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问题还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在发展模式上比较单一,产品主要是以数量取胜,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和有实力的内容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以文化产业集聚园作为发展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也存在很多漏洞,基本上没有实现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度的目标。因此,以发展和提升内容产业为重点、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无疑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具体工作重点。

从对策思考的角度来说,各地政府需要在发挥驱动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引导和推动,深化对发展模式的思考,努力实现八个方面的产业转型。第一是“双重化”转型。双重化转型就是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并重或者同步发展。此前中国从未达到过内容为王,而在近年一下子进入到平台为王之后,就出现内容生产弱化的趋势。因此,现在需要重新回归到向内容化的转型,至少实现内容为王和平台为王的统一。第二是数字化转型。目前,有四种基本力量在驱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即青少年消费者成为数字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依赖数字化,信息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度增强,电信企业逐步成为媒体公司。由此,我们发现,文化产业的平台化和数字化趋势是一体的,今后文化内容传播和影响,必须通过与数字化有关的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和像苹果公司的娱乐终端等的数字硬件产品平台来实现。如果把所有教材放在iPad上的话,出版业要全面崩溃了。数字化对很多传统产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只有进行转变才会跟上发展步伐。第三是娱乐化转型。现在娱乐化存在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娱乐无边界,人们的娱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娱乐,促进了娱乐更多的消费。二是内容娱乐综合化,大家在一个ipad上面可以实现综合化的娱乐。娱乐化和数字化的特点给很多传统产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只有进行转变才会跟上形势的要求。第四是品牌化转型。我们需要将有效的创意进行持续化开发,最后形成一个价值增殖的产业链形态,而不是很多小的创意的堆积。目前我们的文化产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同质化的竞争很严重,无疑需要通过品牌来带动产业升级。第五是跨界化转型。文化产业增长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比如说会展、创意设计和农业文化产业等等。在这些领域里可以以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如制造业等,也可以用动漫、影视来反向带动传统的旅游产业。例如,乔布斯在世时开发出了一系列了不起的时尚电子产品,估计这和他此前收购并长期担任皮克斯动画公司的老板一事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六是聚集化转型。目前的很多文化产业园大都做成凑合型的,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没有形成互相支持的业务关联系统,也没有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经营的规模化提升。今后有必要对已有的园区进行产业集聚化和集约化、专业化的内在提升。第七是(服务)平台化转型。在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政府也好,各个园区的运营者

08

也好,都需要通过建立服务平台和采取相应的支持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化持续化发展。政府今后的功能,不是做产业发展的主要的领头羊,而是应该提供具体的平台化的支持服务。第八是高端化转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文化产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重视文化产业的高端产品、品牌内容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开发,以避免出现同质化、低端化、硬件化的不良结果。

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无疑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和有效的互动,尤其是改变硬件思维和地产化趋势,积极通过文化内容企业将政府资助和补贴等资源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容生产企业和品牌,促进以企业为载体的人才积累、品牌积累和能力积累,实现由数量的规模化向质量提升的飞跃。

注释

①关于内容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同的国家和组织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8年《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了“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y)”的概念,内涵概括为“由主要生产内容的信息和娱乐业所提供的新型服务产业,包括出版、音乐、电影、广播和影视传播等产业部门。该专题报告进一步把“内容”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视听和音乐内容,以“一对多”形式由单一生产者向众多受众传播;另一类则是综合了数字文本和视听内容等多媒体服务,通过播放器或互联网传送。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新经济成长战略》(2006)将"内容产业”的内涵概括为“加工制作文字、影像、音乐、游戏等信息素材,通过媒介流通到用户的信息商品,包括瞬间可以接收、消费的信息和历经百年拥有大批读者的文学作品”《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03)中指出:“数字内容产业依托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各种信息产品行销渠道,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产业类型,它也包括软件、远程教育、动漫、媒体出版、音像、数字电视、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属于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在本文中,内容产业是指具有精神性体验的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力和知识产权价值特点的文化产品及其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其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创意、设计、策划和对文化元素的应用等,产品中的物质成分是辅助的、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如音乐作品、演出、影视节目、游戏、图书、新闻、摄影和各类品牌活动等。

②美国和英国的传媒与平台产业、内容产业的产值合计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70%以上,而在中国,二者合计的比重约为30%左右。

③在我国的文化制造业中,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延伸产品的产值占比也很小,估计不到10%。

④如动漫内容企业就需要做持续的内容开发,才能形成品牌并进而开展产业链的延伸产品开发。

责任编辑 邓宏炎

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力量

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力量 文化产业当以内容为体,以科技与资本为翼。文化内容需要包容性的长期累积,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样需要较长时间的融合渗透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资本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最直接和有效的力量。国际的经验是这样的,中国的经验同样是这样的。 在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主要的推动力量就是资本。资本推动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和跨媒体发展,推动地方媒体向国际性的媒体拓展,推动内容、制作、传播、再生产的全产业链型的巨型文化产业集团快速成长。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迪斯尼等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巨头正是借助资本的力量上位的。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时间还比较短,文化产业也才起步,但即使如此,资本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已经展露身手。一批国有的传媒集团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顺利的转制发展,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借助资

本市场快速成长。中国的文化企业,正在借组资本之手,不断整合国内文化市场,也在尝试拓展国际市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 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要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三中全会后,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 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颁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都对中国文化产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融合带动、促进文化贸易、繁荣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有效整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势头很好,但是市场主体弱小,产业能力不足,亟待资本的整合提升。资本是市场的基本动力,资本能给文化产业带去的,不仅仅是资金,不仅仅是信息,也不仅仅是利润,资本也会带来产业所需的管理、人才、渠道以及智慧。 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有效消除条块分割的发展壁垒。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之一就是事业型的文化管理 体制导致的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和利益固化。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组建了一些行业性文化产业集团,也努力推动扩行业、扩地域的文化部门整合,但阻力很大,成效有限。在市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阎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一、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并已成为现实,其表现方式就是: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 文化产业不再仅仅是国家文化形态,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并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 今天的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约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 1、美国的八大措施 究其美国强势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立法、政策、产业运作、人才战略和调控措施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文化产业。 1、创意园区孵化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900个以上。 2、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1790年美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此后,根据美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不断地对《版权法》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美国文

化产业中得益于知识产权法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对迪斯尼公司“米老鼠”的保护。鉴于“米老鼠”已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美国国会多次修改版权法,延长其保护期限。2003年1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再次做出裁定,决定维持1998年国会通过的延长书籍、电影、音乐和卡通人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法律,并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从著作人终生及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公司版权保护期从75年延长到95年,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迪斯尼、好莱坞等集团的利益。 3 、政府保驾护航,推动文化产品出口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因为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能获取商业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来传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文化产品的出口保驾护航,以实现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扩张目的。 2000年以来,美国一直以巴西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为借口,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上对巴西施压,以取消巴西产品出口美国所享受的普惠制待遇相威胁,要求巴西加强其版权保护力度。如果美国取消这项优惠,巴西每年将蒙受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在中国加入WTO 的谈判中,美国政府就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文化产品进口配额,接纳美国的各类影视制品。 4、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 美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民众。 5、注重文化创新,开拓产业资源 《花木兰》、《角斗士》、《300勇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突显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当然,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大胆追求创新,进行“美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及商业模式(一)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对经济的介入。文化不仅具有要素的特性,其作为综合国力更具有软实力的特性。文化对于产业的介入方式一方面体现为文化与创意之间的辨证互动,另一方面体现为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目的和手段以及价值评估的核心维度。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提高文化在产业中的比重,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般产业所具备的商业属性,文化产业核心要素包括生产者、生产过程和产品。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生产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商业模式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就其最普通的意义来讲,商业模式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它是指一个企业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企业自身、客户、合作伙伴或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流程、渠道和能力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意图,同时也是实现价值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总体构造。由于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和商业双重属性,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庞杂,再加上它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不能简单地将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也不能保证某一特定的模式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产生优异的价值结果。 一、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既指明了文化的精神、观念属性,又指明了其客观的物质本原;既分析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区别,又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和源泉,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日趋深入,经济中的文化含量、文化中的经济穿透力也在不断提高。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文化价值观念、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运行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引入经济要素,不断增强其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生产管理方式及经济制度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必须通过增加文化含量及发挥文化作用而不断提升内在价值。文化与经济互动,构成了新时代全新的生产形态和发展模式。 (一)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是一种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品,这需要将内容的原创性与形式的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并依据经济规律,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最终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显然,这是一种利用文化资源和个人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丰富,它直接的后果就是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物质产品效用的下降和文化产品效用的提高;物质产品的重要性相对降低,在消费方面表现为更加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进而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但是,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需求的出现,它们就能激励大多数人不断去追求。消费者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文化产品或者是产品中文化价值的消费来实现。文化产业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的原则,而且在创意上也会刻意迎合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法国社会学者布什亚说:“人会毫不犹豫地寻求自身幸福,偏爱那些最使他感到满足的物”。文化产品具有唤起人们联想愉快事物的能力,能够与人们有情感连结,产生心灵层次的共鸣,从而使消费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符号价值的追求。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随着国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上升,网络购物兴起,我国的支付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贷记卡消费、借记卡POS机刷卡消费以及网络支付、手机支付均成为支付行业各相关利益者的必争之地。传统银行卡支付市场正在被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和外部竞争者所吞噬,以浙江支付宝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崛起,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了首期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后,也正是形成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概念。中国移动的高调入股浦发银行则标志着移动支付概念时代的到来。 下面主要以三种典型模式来描述支付市场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构成。 BM1:第三方支付平台倒逼银行机构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起源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截止2010年底,支付宝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成为全国最大的网上支付交易平台。众多商家,甚至银行主动要求与支付宝合作进行市场开发。 支付宝的业务系统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是与三类外部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交易结构。 第一类是直接交易用户,这是支付宝存在的强大保障,每个用户通过支付宝拥有个人账号,每日有巨额的零成本资金沉淀在支付宝位于银行的专款账户中。由于直接交易用户是支付宝谈判筹码的重要因素,支付宝对于这类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是永远免费,为他们无偿提供支付担保服务(这才是支付宝成立的初衷)。 第二类是商家,包括淘宝网商家、外部商家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淘宝网内

务。将手机卡与银行卡绑定的方式,决定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手机卡是随身携带的,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的移动电子设备,相对于银行卡来说,手机卡依附的载体——手机可以有更多“消费”的渠道,而银行卡则拥有其固有的金融属性,“消费”使用的资金信息全部来自银行卡依附的母体——银行。手机在这里只是一种信息渠道属性,银行卡则提供了金融属性,两者合二为一称之为移动支付。这种交易结构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缺一不可,各自按贡献度获得分成收益是收支方式的解决之道。 第三种:无需绑定银行支付 这项技术目前主要由银联安捷支付提供服务,银行通过商户系统获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及手机号,通过银联IVR系统回拨用户手机,采集用户银行卡密码,由以上两条不同信道非同步采集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及密码后,匹配成无磁有密的交易支付请求,送银联公共支付平台完成支付交易。 相对于第一种手机支付方式,这也是一种只涉及单个利益相关者的模式,银联就是这其中的主导者。银联在国内拥有数量庞大的POS终端机,只需在拥有银联标志的终端上提供用户信息,并经过密码验证后即可完成支付过程。手机运营商在这里只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服务,完全不参与支付过程,而银联由于其独立的支付交易系统,做到了类似于线下“支付宝”的模式,通过交易系统的集合优势与银行进行单方面合作谈判。这一种方式中,银联获得了绝大部分收益,这也是为什么银行纷纷参股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也积极与中国银联建立合资公司的原因。 在手机支付行业,虽然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相对较少、交易结构相对简单,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通知各市、 浙政发〔2011〕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2010〕9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浙委〔2008〕71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中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参考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主要包含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本规划期限为2010至2015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现实基础。 1.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 96亿元,比上年增长9 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 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7 5%,居全国第5位。 2.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到1019 03亿元,居全国第2位;增加值达到266 02亿元,居全国第4位;营业收入达990 52亿元,居全国第2位。2009年,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25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2位,票房总收入居全国第5位。 3.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全省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截至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 4.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政策以及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重要的现象和经典案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全部内容,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课程重点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文化产业概论》,以及相关的《世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管理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概念与门类、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与规律、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文化经营与管理、文化金融与文化科技、文化产业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的政策与制度等。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专业基础知识(40%) 专业理解能力(30%) 专业应用能力(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题(5题中选3,每小题8分,共24分,多选不计分) (二)简答题(3题中选2,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 (三)辨析题(3题中选2,每小题18分,共36分,多选不计分) (四)论述题(3题中选2,每小题35分,共70分,多选不计分)

Ⅳ.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3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文化工业 2、文化产业链 3、文化政策 二、简答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文化产业资源评估的文化原则? 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要求:请对下列观点的正误进行判断,并以具体理由进行辨析。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同,前者是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于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而后者则是服从于公益性、均等性和基本性的文化需求,由国家财政支撑,因此,两者之间界限不明,不能相通。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生产来满足。 四、论述题(2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 2、结合具体现象,谈谈你对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的认识,以及动漫产业政策的作用与不足。 Ⅴ.参考书目 李思屈,李涛熊:《文化产业概论》(第3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安吉拉·默克罗比:《创意生活:新文化产业》,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文化和创意产业文献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商业模式分析

XXX网商业模式分析 [引言] 众所周知,要问现在互联网什么模式最火?当属由美国groupon公司开启的“全民团购时代”,团购消费风靡一时,而XXX更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团购网站,作为中国专业团购网的鼻祖,XXX始终盘踞在团购的巅峰俯瞰群雄亦竞逐“千团大战”,XXX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商家、消费者、XXX”三赢的互利互惠局面,各种商业模式要素均在各种程度上决定着XXX的安息兴衰成败,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面对“以社会、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模式,XXX一直都聚焦着“客户关系”。“商业模式越简单越好。XXX网虽然每天只为用户提供一款团购产品,但是我们却力求提供最超值的消费体验。”对比像淘宝这样提供很多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XXX 表示自己更倾向于提供“简单的客户服务”。 [以下为XXX网商业模式的具体分析] XXX的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单凭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满足整个市场的所有需求,这不仅缘于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而

且从经济效应方面来看也是不足取的。因为,企业应该分辨出它能有效为之服务的最具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集中企业资源,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以取得和增强竞争优势。 顾客天生就存在差异,大量营销策略在忠诚的世界里根本就不适用,因为并不是每一个顾客都适于成为某品牌的品牌忠诚者。如果企业要最大化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润,就要明智地只关注正确的顾客群体,因为企业要获得每一位顾客,先前都要付出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只有在你能赢得顾客的忠诚后才能得到补偿。因此,要通过价值营销以获得品牌忠诚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客户进行细分,找寻到哪些顾客是能为企业带来赢利的,哪些顾客不能,并锁定那些高价值顾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证他在培育顾客忠诚的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源得到回报,企业的长期利润和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客户细分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它既是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管理工具。它是分门别类研究客户、进行有效客户评估、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成功实施客户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充分获取客户价值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XXX网创业团队深知顾客细分的必要性,不是一味的在

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决定》提出四方面部署:——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中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最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

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如,盲目发展动漫游戏业等,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四)产业外向度有所提升,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文化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加大产品服务出口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在扭转文化贸易方面初显成效。2007年,国产电影海外销售再创新高,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境外演出收入大大提高,有的节目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演艺产品的价格水平。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状况依然存在。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我国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口和出口比例约是10:1,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在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目前,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广电、出版、旅游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管理分散,文化市场多头执法。以音像业管理为例,其进口产品的内容审查、发行和市场管理、出版和复制分别由文化、广电、出版三个部门管理。由于国有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一些更名改制的集团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