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劳动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雇

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互惠互利的法律关系,主要以劳动合同为基础。劳务关系则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不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

一种劳动关系形式,通常以劳务合同为凭据。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内容

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权利义务对等: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劳动者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

对等的义务。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了工资、工作时间、休假等具体内容,并相互约定了权益和责任。

2. 长期稳定性:劳动关系通常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合同

期限内共同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双方

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 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中存在明确的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主对劳动者实施管理,指导和监督,劳动者则按照雇主的要求提供

劳动。

劳动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双

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

2. 劳动报酬:在劳动合同中,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作为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且应及时足额支付。

3. 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

劳动者按照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履行工作职责,同时享受规定的休假

权利。

4. 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关系也涉及到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

雇主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劳动者享受到合法的

社会保险待遇。

三、劳务关系的特点和内容

劳务关系的特点如下:

1. 独立性: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提供劳务,不与雇

主之间建立雇佣关系。劳动者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形式为雇

主提供一定的劳务。

2. 合同性:劳务关系是基于劳务合同的关系,双方在合同中明确劳

务的内容、数量、期限等。劳务合同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3. 劳务价值:劳务关系中,劳动者按照双方约定的劳务内容,完成

雇主交付的工作任务,并按照约定获得报酬。

劳务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劳务合同:劳务关系的基础是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明确规定了双

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劳务内容、数量、报酬等。

2. 劳务报酬:劳务关系中,劳动者按照合同约定的劳务内容提供劳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3. 业务实施:劳务关系中,劳动者按照劳务合同的约定,完成雇主交付的工作任务,提供相应的劳务服务。

4. 独立性: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独立个体提供劳务,不受雇主的指挥、监督和管理。

四、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虽然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但两者在内容和性质上存在一些区别。

1. 关系主体:劳动关系中存在明确的雇佣关系,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直接的雇佣关系;而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提供劳务,不存在直接的雇佣关系。

2. 合同形式:劳动关系主要以劳动合同为凭据,规定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劳务关系则以劳务合同为基础,明确劳务的内容、数量、报酬等。

3. 工作性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按照雇主的要求提供劳动,承担一定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以独立个体的身份提供一定的劳务服务。

4. 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中,雇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劳务关系中,劳动者通常需要自行负担社会保险费用,享受的社会保障权益相对较少。

五、总结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都是劳动法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主要以劳动合同为基础,以雇佣关系为特点,涵盖了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内容。劳务关系则以劳务合同为基础,以独立性为特点,劳动者以独立个体的身份提供一定的劳务服务。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合同形式、工作性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劳动关系形式。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主要有以下区别: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在第一部分适用范围中对此进一步界定,其中第1条:“劳动法第二条中的‘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1994年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发〔1994〕109号)中曾经指出,私人包工负责人也是用工主体,即私人个人也可能成为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但是,2002年6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废止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两个复函的通知》(〔2002〕108号)中明确废除了上述复函.因此,自然人不能以个人名义成为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必须为经过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 5、是以谁的名义实施工作以及由谁承担责任不同。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的职员,其提供劳动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构成用人单位整体行为的一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没有关系;劳务关系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1、法律依据的区别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 劳务关系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调整 2、主体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劳动者 劳务关系中主体可以都是自然人,也可以都是用人单位 3、当事人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有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不存在隶属关系 4、当事人承担义务当面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承担社会保险义务 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一方不存在必须承担另一方当事人社会保险的义务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违章违纪的处理权 劳务关系中的一方不存在给另一方处分的权利 二、根据上面的归纳,讨论哪几类人属于劳务关系? 1、退休人员的返聘; 2、在校大学生;

注:这两种人员,用人单位不必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不符合劳动合同关系的主体资格; 3、部分类型保姆(如家庭保姆) 注: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保姆属于劳务关系,但是,对于隶属于家政公司的,这类保姆与家政公司是劳动关系; 4、部分建筑工人 注:私人聘用的建筑工人,两者之间属于劳务关系,但是,对于隶属于派遣公司的建筑工人,这类工人与派遣公司是劳动关系,与建筑公司属于劳务关系。对于,建筑公司直接聘用的农民工,而不是派遣来的,他们之间是劳动关系。 5、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几个主要区别。1、用工主体资格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只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能成为合法的用工主体,自然人是不能成为用工主体的。而劳务关系则无此限制,用工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主体地位不同:这是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最本质的区别,也是认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具有一定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动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关系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范围,劳务关系是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发展,经济发展滞后或者经济严重不发展的老、少、边、穷地区,不仅存在劳动关系,而且存在大量劳务关系,有时处于劳动关系边缘的劳务关系的数量甚至比产生的劳动关系的数量还要多。不少劳动者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内涵与特征,不了解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属于何种法律关系调整,发生劳动争议时,不知运用何种法律使自己得到及时的司法救助。特别是在寻求司法救助的过程中,不知按照何种仲裁程序或者诉讼程序进行仲裁或者诉讼,而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造成自己的财产损失。如某甲因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人民法院判令用人单位支付其应当得到的劳动工资,人民法院立案庭在审查是否予以立案时,由于某甲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完备,从其提供的所有材料看,体现的是劳务关系。所以,立案庭便以民事案件立案。后在人民法院限定的举证期限内,又补充了大量的有关证据。后经法庭审理,经合议庭合议后认为该案劳动关系争议案件,不属于劳务关系争议案件,不应先由人民法院审

理,应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先行审理,如果某甲不服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鉴于此种情况,某甲只能自动撤诉,人民法院按照自动撤诉处理,退某甲诉讼费25元。某甲在此案中不但浪费了2个月的时间,而且造成259元的经济损失(诉讼费25元,交通费150元)。为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笔者从劳动关系的内涵及特征和劳务关系内涵及特征,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异同等方面试作一些探讨。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 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要认识和理解劳动关系及特征,就必须理解什么是劳动。 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之符合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关系的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的一般含义作过精辟的阐述: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消费),是制造实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人们不仅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彼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均指当事人之间因提供劳动而发生的民事关系,即以提供劳动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二者有时很难区分,但也存在以下三点区别: 1、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法律依据不同。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规范和调整,并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由《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和存在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2、当事人之间在人身依附关系方面的区别。处于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是具有法律特性的,并不是简单的一方付出劳动,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的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法律规定的很多权利和义务,比如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而劳务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的仅仅是一方付出劳动而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不存在一方当事人是另一方当事人的职工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也没有前面提到的法律义务和社会义务。 3、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接受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制约,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规章制度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奖惩。劳务关系中用工方不能直接对劳动者行使处分权。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与所在单位或业主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与不平等性。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并可以通过协商变更、中止、延续。这表明劳动关系首先是一种平等关系。但是,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资双方由平等的关系转化为事实上或者说是实质上的不平等关系,即劳动关系成立后,劳动者要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用人单位可以支配劳动者的劳动力并可以管理劳动者,劳动者要受到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约束,这使得劳动关系又具有隶属性。 二、是劳动关系具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利益追求上存在张力,即劳动者追求的是工资福利的最大化,用人单位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两者的对抗性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双方之间还是一种利益伙伴关系,彼此利益处于相互依存的共生状态,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劳动者工资奖金和福利都会受影响;劳动者的能力、技术等也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用人单位会为劳动者出资培训,劳动者也会为企业努力工作。因此,劳动关系呈现出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兼有性,在劳动关系中,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扩大劳动关系的非对抗性,缩小对抗性,使企业利益与劳动者利益达到均衡发展。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很相似,两者很容易混淆。弄清两者的区别,对于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尤为重要。从整体上看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此外,劳动关系中被雇用一方一般必须是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劳务关系中被雇用主体一方比较宽泛,只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即可。 二是主体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平等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劳动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雇 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互惠互利的法律关系,主要以劳动合同为基础。劳务关系则是指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不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 一种劳动关系形式,通常以劳务合同为凭据。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内容 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权利义务对等: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劳动者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 对等的义务。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了工资、工作时间、休假等具体内容,并相互约定了权益和责任。 2. 长期稳定性:劳动关系通常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合同 期限内共同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双方 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3. 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中存在明确的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主对劳动者实施管理,指导和监督,劳动者则按照雇主的要求提供 劳动。 劳动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双 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

2. 劳动报酬:在劳动合同中,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作为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且应及时足额支付。 3. 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 劳动者按照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履行工作职责,同时享受规定的休假 权利。 4. 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关系也涉及到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和福利。 雇主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确保劳动者享受到合法的 社会保险待遇。 三、劳务关系的特点和内容 劳务关系的特点如下: 1. 独立性:劳务关系中,劳动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提供劳务,不与雇 主之间建立雇佣关系。劳动者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形式为雇 主提供一定的劳务。 2. 合同性:劳务关系是基于劳务合同的关系,双方在合同中明确劳 务的内容、数量、期限等。劳务合同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3. 劳务价值:劳务关系中,劳动者按照双方约定的劳务内容,完成 雇主交付的工作任务,并按照约定获得报酬。 劳务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劳务合同:劳务关系的基础是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明确规定了双 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劳务内容、数量、报酬等。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总称。 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的一方以劳动形式提供劳务活动,而需要方支付约定的报酬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中虽然最终都是由自然人提供劳动获取报酬的劳动形式,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一、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调整,很多都是强制性规定,双方必须遵照执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双方是一种平等的民事关系主体,合同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 二、关系的性质不同 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而劳务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即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对方支付劳务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自独立、地位平等。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只能跟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除外),而劳务关系中双方均可和其他主体建立多个劳务关系。 三、主体的要求不同 劳动关系中用工主体的一方只能是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不能作为用工主体;另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而劳务关系中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

之间的关系(例如劳务外包),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家庭保姆),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保险代理员)。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始于最低用工年龄(除特种工作外为16周岁),终于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即丧失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再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而劳务关系中个人方的主体资格只要符合民法通则的民事能力即可,除上述劳动者外,还包括16周岁以下的自然人和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 四、获得的待遇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一方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享有社会保险(非全日制用工只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福利待遇等,且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和企业集体合同的标准;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有获得劳务报酬的权利,不享有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劳务报酬的多少一般由双方约定。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获取的报酬表现为工资;在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获取的报酬为劳务费,属于一般债权。 五、工作时间的不同 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非全日制用工除外)要求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等。而劳务合同对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由双方进行约定,劳务提供者不受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约束,只受合同约束。 六、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作为劳动关系中的职工,有权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途径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但作为劳务合同关系中的劳务提供者,则不是企业的职工,不享有上述权力,无权干涉或者过问企业的生产经营。 七、争议的处理不同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与劳动待遇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形成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务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或个人与提供劳动一方依据民事法律规范,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另一方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务,另一方依约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实践中一直是一对难以区别的概念,笔者试图将其二者的明晰区分开来。当然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和有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是容易区分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区分的是单位与个人之间形成的个人提供劳动的劳务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 首先我们分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 第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其中一方提供的都是劳动行为,都是以人的劳动为给付标的的合同关系。 第二、这两种关系的成立均以实践为要件。《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但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提供劳动的一方是不是单位的成员,是不是以单位职工的身份参加劳动,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为了更好的在理论与实践中区别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笔者从不同角度对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进行如下比对: 一、二者主体不同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除公务员外的用工时是劳动合同的订立主体。另一方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劳动者。 劳务关系的主体是平等主体,相互之间随时可以解除劳务。 二、从属性关系不同 建立劳动关系之时,劳动者与用人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建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建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

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认定

一、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分? 〔一〕概念区分 劳动关系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之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承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报酬和受劳动保护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只要双方实际履行了上述权利义务,即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仅仅是欠缺了书面合同这一形式要件,但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 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效劳,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效劳的法律关系。 〔二〕内容区分 1、两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消费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根据是双方的约定。假设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那么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标准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那么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1994年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的复函?〔劳办发〔1994〕109号〕中曾经指出,私人包工负责人也是用工主体,即私人个人也可能成为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但是,2002年6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废止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确认临时工用工主体两个复函的通知?〔〔2002〕108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