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摘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其洁净合成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CuCl催化剂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合成DMC已实现工业化。由于反应生成了副产物HCl,造成Cl-的流失,不仅造成催化剂失活,同时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

论文中制备了CuCl和Schiff碱助剂络合均相催化剂,并采用I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Schiff碱助剂(助剂:CuCl=1:1)对CuCl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DMC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咪唑与CuCl络合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8%,DMC的选择性达到99.9%。对于双配体络合CuCl催化体系,能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聚乙烯吡咯烷酮:N-甲基咪唑:CuCl=2:1:1 (摩尔比),甲醇的转化率达到6.6%。结果同时表明,催化体系的Cl-的流失量降低,催化剂的寿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氧化羰化甲醇;碳酸二甲酯;铜络合物催化剂

Abstract

Diethyl carbonate (DMC) is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intermediation. It was paid widely attention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green process of synthesis of DMC.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DMC by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CuCl catalyst system has been industrial, some drawbacks, for instan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by-production HCl , in which not only caused to a leaking of Cl-subsequence by the deactivate of the catalyst, but also a corrosion to the reactor, still need to be overcome.

In this work, a complex catalyst was prepared from CuCl and Schiff base additive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hiff base additi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activity was ex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catalyst synthesized by N-methylimidazole and CuCl,the methanol conversion was 5. 8%, DMC selectivity reached to 99.9 % at 120 ℃, pressure 2.4 MPa, the reaction time 4 h. At the same condition, catalytic activity was further improved by two-ligands complex CuCl system, methanol conversion is 6.56% (PVP: N-methylimidazole: CuCl = 2:1:1).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life of the CuCl/Schiff base additive catalysts was prolonged. Keywords: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DMC;Cuprous chloride complex cataly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1 碳酸二甲酯的性质 (1)

1.1.1 物理性质 (1)

1.1.2化学性质 (1)

1.1.3 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1)

1.2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2)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2)

1.4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热力学

计算 (3)

1.4.1热力学数据计算 (3)

1.4.2分析 (4)

1.5催化反应机理 (4)

1.6本工作主要研究内容 (5)

第二章实验部分 (5)

2.1实验试剂及仪器 (5)

2.1.1实验药品 (5)

2.1.2实验仪器与设备 (5)

2.1.3催化反应实验流程图 (5)

2.2实验方法 (6)

2.2.1试剂的前处理 (6)

2.2.2催化剂制备 (6)

2.2.3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氧化羰化活性测试7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8)

3.1催化剂的表征 (8)

3.2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8)

3.2.1不同铜系化合物的催化活性 (8)

3.2.2不同配体对CuCl络合的催化评价 (9)

3.2.3 CuCl/phen/NMI催化体系 (9)

3.2.4聚乙烯吡咯烷酮与N –甲基咪唑不同

摩尔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10)

3.3本章小结 (10)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11)

4.1结论 (11)

4.2建议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碳酸二甲酯的性质

1.1.1 物理性质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分子量为90.08,相对密度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可燃性,爆炸极限为 3.8%-21.3%,微溶于水,可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1992年被欧洲列为无毒产品,是一种符合现代“清洁工艺”要求的环保型化工原料[1,2]。

DMC是优良溶剂,主要特点表现为熔点、沸点范围宽表面张力大、粘度低、介电常数小,与其它物质的相溶性好等[9]。

1.1.2化学性质

由于DMC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当DMC的甲基碳原子受到亲核试剂攻击时,烷基-氧键断裂,导致甲基化产物生成,可代替硫酸二甲酯和氯甲烷作为甲基化剂。还可以进行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3,4]。

1.1.3 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1 代替硫酸二甲酯(DMS)作甲基化剂

硫酸二甲酯(DMS)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甲基化剂,但由于有剧毒,空气中含1%的DMS气体时,人体就有致命危险。世界上一些发达家已开始对该产品进行限制使用并逐步淘汰。若用DMC取代DMS安全无毒,且甲基百分数较DMS 高,唯一缺点是DMC价格偏高。

2 低毒溶剂

DMC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其熔、沸点范围窄,表面张力大,低粘度,介质介电常数小,同时具有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快的蒸发速度,因此可以作为低毒溶剂用于涂料工业和医药行业。从表1.1可以看出,DMC不仅毒性小,

还具有闪点高、蒸汽压低和空气中爆炸下限等特点,因此是集清洁性和安全性于一身的绿色溶剂。

表1.1溶剂的性能比较

性能DM

C 丙酮异丁

三氯

乙烷

甲苯

1.2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由于DMC用途广泛且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近十年来续全世界产量增加了近20倍。目前DMC的工业合成方法有三大类,光气法、酯交换法和羰化合成法。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从1918年开始近一个世纪,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该领域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已经有三类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光气法、酯交换法和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

目前,西欧、日本、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国家和地区总生产能力达16.5万吨。国外DMC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见表1.2。

表1.2国外DMC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我国目前碳酸二甲酯生产企业有近二十家,除一些光气法装置外,新建了几套酯交换法装置,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业已工业化。短短的2年左右时间,中国一跃成为DMC 的生产大国[5,6]。国内DMC 主要生产厂家及规模见表1.3。

表1.3国内DMC 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1.4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热力学计算

关于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热力学数据报道很少,朱治良等人对液相法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计算。在此,我们对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DMC 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它可为催化剂的筛选提供依据。反应过程中主副反应式为:

3O

H 23 (1)

3O HCOOCH O

H 2 (2)

CO 2

(3)

1.4.1热力学数据计算

表1.4各物质的基础热力学数据

其中碳酸二甲酯数据由Benson基团贡献法[7]。求得,其余物质由文献[8]查得。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基础热力学数据,计算主反应在298K下的△rH、△rGθ、Kp,△rGθ=–RTlnKp,logKp=–△rGθ/2.303RT(T=298K).

表1.5 反应的热力学数据

△rH mθ, kJ/mol △rG mθ,

kJ/mol

Kp

1.4.2分析

(1)经理论计算,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rHθm=347.78kJ/mol。说明此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2)计算结果表明,298K时该反应的△rHθm=-282.76 kJ/mol,Kp=1049.56,423 K 时的Kp=1044.55。

1.5催化反应机理

关于氧化羰化法制备DMC的反应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液相法以一价铜盐为主的催化体系中。反应同时还有可能生成醋酸甲酯、二甲醚、一氯甲烷和CO2等副产品。Romano等人[9]对CuCl为催化剂时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他们推荐的反应机理如图1所示。

图1Romano 推荐的反应机理

1.6本工作主要研究内容

碳酸二甲酯不仅毒性小,和醋酸相当,而且工业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绿色化工产品被称之为有机合成的“新基石”,因此,在世纪中,碳酸二甲酯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方面:向以Cu(I)为催化活性中心的液相反应体系中添加具有可与之配位的助剂,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并减少对设备的腐蚀性。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实验药品

实验使用的主要试剂如表2.1。

表2.1主要实验试剂

药品纯度生产地

2.1.2实验仪器与设备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如表2.2。

表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仪器名称生产商

2.1.3催化反应实验流程图

1-Dryer 2-Ball valve 3-Pressure controller 4-Mass flow controller 5-Check valve

6-press meter 7-Vaporizer 8-Fixed bed reactor

9-Auto sampler valve 10-GC

图2催化反应实验流程图

2.2实验方法

2.2.1试剂的前处理

CuCl的提纯

CuCl性质不稳定,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

2.2.2催化剂制备

1 单配体催化剂的制备

将以下配体分别与CuCl摩尔比为1:1进行充分络合后于60℃在旋转蒸发仪中蒸发干后,充分碾磨后装袋待用。

表2.3各种配体的与CuCl的用量

1,10-菲啰

啉N-甲基咪

聚乙烯吡

咯烷酮

2 双配体催化剂的制备

1,10-菲啰啉与N-甲基咪唑双配体催化体系

按如表2-2所示称量,1,10菲啰啉N-甲基咪唑CuCl的比例如下表2.4。

表2.4 1,10-菲啰啉与N-甲基咪唑及CuCl的比

2.2.3催化剂的活性评价氧化羰化活性测试

停止反应后,取出釜液。釜液用布氏漏斗真空抽滤后用气相色谱仪对液相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对碳酸二甲酯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催化剂的表征

从红外光谱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CuCl络合物的羰基发生了偏移,从1659.94 减小到1655.06。

FIIR comperation

图3红外光谱图

3.2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3.2.1不同铜系化合物的催化活性

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DMC的反应中三种类型催化剂,实验结果见表3.1。

表3.1铜系化合物反应活性的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CuCl催化甲醇氧化羰化合成DMC的转化率最高,催化剂对产物DMC的选择性>99%。

3.2.2不同配体对CuCl 络合的催化评价

众本论文首先考察了不同的配体与CuCl (摩尔比1:1)配合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3.2。

表3.2不同的配体对CuCl 络合的催化活性评价

咪唑类化合物为一种有机碱,Cu +为软酸,两者易于络合形成络合物。

3.2.3 CuCl/phen/NMI 催化体系

(1)1,10-菲啰啉与N-甲基咪唑的摩尔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M e t h a n o l Y i e l d /%

Mole Ratio of phen and NMI

图4 phen 与NMI 配体的配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phen 和 NMI 均为常见的含氮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能力很强,结果表明,改变phen 和NMI 的配比可以改变甲醇的转化率。 (2)反应机理探讨

本论文只对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体系CuCl/phenNMI 进行初步的机理探讨。可能的机理见图5。

N

2+

N

图 5 CuCl/phen/NMI体系催化机理图根据以上提出的机理,我们可以推出,当两种Schiff碱的配比为1:1时,实验结果应当为最佳,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3.2.4聚乙烯吡咯烷酮与N –甲基咪唑不同摩尔比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与N –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2:1时甲醇的转化率最高达到5. 6%,催化剂对DMC的选择性>99%。

3.3本章小结

通过筛选不同的铜化合物,从催化反应活性比较,结果表明CuCl的催化活性最高,同时双配体铜络合催化剂可进一步提高甲醇合成DMC的转化率,尤其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N-甲基咪唑络合催化剂效果最明显。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碳酸二甲酯不仅毒性小,而且工业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绿色化工产品。本文主要考察了不同Schiff碱助剂对(助剂:CuCl=1:1)对CuCl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DMC催化性能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实验中通过对助剂的考察,结果表明N-甲基咪唑与CuCl络合制备的催化剂催

化活性最高。。

2.对于双配体络合CuCl催化体系,能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

3.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温度A℃,反应压力为BMPa,反应时间Nh。

通过Schiff碱助剂络合CuCl可以很好的减缓对设备的腐蚀和提高了催化剂对生成DMC的选择性。

4.2建议

1. 由于我们运用的反应体系是间歇反应器,因此我们在反应中的O2的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发生爆炸,后续继续补充气体,不易得到实际的O2的用量。因此建议运用连续反应釜。

2.开发无氯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 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1997.

[2] 李以圭,刘金晨.分子模拟与化学工程[J].现代化工,2001(07):10-15.

[3] 林鸿波,吴玉龙,杨明德,等.丙烯氧化反应组分在TS-1中吸附行为的分子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23(6)24-30.

[4] 李明. 物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58~6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致谢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的合成装置和分离装置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的合成装置和分离装置 摘要:简述了碳酸二甲酯的基本性质及几种常见的合成工艺方法,还对其分 离装置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合成装置分离装置基本性质 1前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由于碳酸二甲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 碳酸二甲酯(DMC)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和羰基甲氧基,因而可广泛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羰基甲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异氰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碳酸酯二醇、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甲胺基甲酸萘酯(西维因)、苯甲醚、四甲基醇铵、长链烷基碳酸酯、碳酰肼、丙二酸酯、丙二尿烷、碳酸二乙酯、三光气、呋喃唑酮、肼基甲酸甲酯、苯胺基甲酸甲酯等多种化工产品。由于DMC无毒,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DMC可替代氟里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作为汽油添加剂,DMC可提高其辛烷值和含氧量,进而提高其抗爆性。此外,DMC还可作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由于用途非常广泛,DMC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 2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 2.1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液相泥浆法 意大利ENI公司1983年首次将液相工艺实现工业化,由醇类与c0在催化剂的作用

聚氨酯合成工艺

聚氨酯合成工艺路线 、八— O 前言 聚氨酯是现今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用量较大的一大类合成树脂. 所制得产品的物理形态可分为弹性体、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类。 1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Mn=2000g/mol ;二异氰酸酯甲苯(TDI);1,4-丁二醇(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L)。 合成路线 ⑴二元醇 n-1OH R3 OH 在此,我们采用二元醇BDO对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 按其 BDO); 预聚反应: R2 预聚体扩链反应: 氨基甲酸酯线 性聚氨酯 R2 氨基甲酸酯 ⑵二元胺 n-1HN F4 NH. F O H II I H O H I II 1 H O H I I I * |-O —R[ O C N 1 IL ―2---------- N------- C^-N —R1 1 1 —&— N——C -- N- 氨基甲酸酯脲脲 H N——R2 — NCO C——N——R2 ----- O ------- R i ------ O O H II I Ri — O——C——N 氨基甲酸酯 O H H O I IL R C^O------------- R3— O——C ---------- N

交联反应 : 扩链反应后所得的聚氨酯中的硬段部分再发生交联反应后就可得到交联聚 氨。 2.1聚醚脱水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PEG于500mL的三口烧瓶中,升温并抽真空,在内温为11O~115C①,真空度133.3Pa的条件下,脱水1.5小时②,然后冷却至50C 以下,放入干燥的仪器内密闭保存备用。 说明:①PEG在125C会分解,故脱水时温度不能高于此分解温度,应控制在110~115 Co ②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会使预聚物的粘度增大,进而使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低。所以在实 验过程中对多元醇等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合成前要将PEG加热真空脱水, 并对实验仪器进行干燥脱水,反应还要在干燥氮气保护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湿度的影响。 2.2预聚反应 在干燥三口烧瓶的按配方量①将TDI溶液滴入已经脱水的PEG聚醚溶液中 ②,再加入微量的催化剂DBTDL③,搅拌均匀后,此时不加热④,自动升温约半小 时后到(80± 5)C⑤,恒温计时反应2h得到预聚物,密封保存。 说明:①配方为:n (-NCO/ n (-OH) =1.85 ~1.90。若TDI过少不仅会使得PEG两端不 能都均匀的接上TDI,还会因为游离的TDI减少,减少了低聚物链段运动空间,从而使得预聚体 的粘度增大,影响了预聚体的加工性能和最终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 若TDI过多,游离的TDI增多,用BDO扩链时,游离的TDI会与之反应,使得反应初期粘度急剧升高,导致产品的加工性能变差。 ②这样使反应分步进行,且反应活性弱,即低聚物多元醇与TDI的预聚反应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反应比较完全,得到的预聚体再与扩链剂反应,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形成大分子的 ____ O R i O O C l C I I 硬段交联反应后: ^H-O ---- R 1 -- O O H N——H O ------ H I N H O n-1

酯交换法年产1万吨碳酸二甲酯的工艺

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及市场需求 1、前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系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享有有机合成新基石产品的美称。. DMC分子结构式(CH3O)2CO,分子量为90.08,相对密度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具有可燃性,微溶于水但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几乎可与醇、醚、酮等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筒盛装贮存;微毒(LD50=6400~12900mg/kg,而甲醇的LD50=3000mg/kg)。由于DMC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可与醇、酚、胺、肼、酯等发生化学反应,故可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其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甲醇和CO2。与光气(COCL2)、硫酸二甲酯(DMS)等的反应副产物盐酸、硫酸盐或氯化物相比,危害相对较小,故而,一方面DMC在诸多领域可全面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以DMC为原料可以开发、制备多种高附加值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染料、润滑油添加剂、食品增香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其三,非反应性用途如溶剂、溶媒和汽油添加剂等也正在或即将实用工业。 因此,DMC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甲基化、羰基化试剂,用于合成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在医药、农药、工程塑料、染料、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更由于其属无毒无公害化学品,对煤化工、甲醇化工、碳一化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在二十一世纪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国内外生产工艺和供需状况 国内外DMC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液相/气相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合成法等三种合成方法。. 光气法 该法是DMC最早的合成方法,采用光气和甲醇或甲醇钠为原料反应生成DMC。反应式为: COCl2+2CH3OH——→ (CH3O)2CO+2HCl COCl2+2CH3ONa——→ (CH3O)2CO+2NaCl 该法原料光气有剧毒,工艺流程长,设备管道腐蚀严重,污染环境,从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考虑,此法不宜采用,已逐步淘汰。以前美国的PPG公司、法国的SNPE公司、德国的Bayer公司、BASF公司都采用过该法生产DMC;国内的上海吴淞化工厂、江苏吴县农药厂、重庆东风化工厂等少数厂家也曾采用该工艺。 酯交换法 该法以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DMC并联产丙二醇或乙二醇: C4H6O3+2CH3OH ——→ (CH3O)2CO+CH3CHOHCH2OH (CH2O)2CO+2CH3OH ——→ (CH3O)2CO+CH2OHCH2OH 碳酸丙烯酸或碳酸乙烯酯,可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CO2合成: C3H6O+CO2——→ C4H6O3 C2H4O+CO2 ——→ C3H4O3 由于环氧乙烷需钢瓶贮运,成本费用相对环氧丙烷较高,故一般国内采用环氧丙烷为原料占多数,但

聚氨酯合成工艺

聚氨酯合成工艺路线 刖言 聚氨酯是现今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 用量较大的一大类合成树脂.按其 所制得产品的物理形态可分为弹性体、泡沫、涂料、粘结剂等类。 主要原料 聚乙二醇(PEG ) Mn=2000g/mol ;二异氰酸酯甲苯( 丁基锡二月 桂酸酯(DBTDL )。 合成路线 硬段 在此,我们采用二元醇BDO 寸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 TDI ); 1, 4-丁二醇(BDO ); 预聚反应: 预聚体扩链反应: 氨基甲酸酯 线性聚氨酯 L O 1 —O ——Ri ——O ——C H O 一 II 」R N ------ 2------ N ---- C —(-O ------- R 3— O ? 氨基甲酸酯 O H 1 I C ——N ------ R2 ----- 硬段 O H H O H [ O I R I I L I *— O ——Ri —O ——C ——N ---------------- 2 ----- N ---- C — 脲 氨基甲酸酯 氨基甲酸酯 H O H I I I C ---- N ------ R N ■ F-l H O -1 4-* —NCO ——O ——Ri —O ——* ------- n H O

交联反应: 扩链反应后所得的聚氨酯中的硬段部分再发生交联反应后就可得到交 联聚氨。 硬段交联反应后: N ——H '2 N ---- H ^O 「 O H O II O H 1 H O Il ' _O — —R1- —O 一 -C - N . _R2_ —N II f —R 3—O — -C - 1 —N — —R2 ------ N — 2.1聚醚脱水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PEG 于500mL 的三口烧瓶中,升温并抽真空,在 内温为11O~115C ①,真空度133.3Pa 的条件下,脱水1.5小时②,然后冷却至 50 r 以下,放入干燥的仪器内密闭保存备用。 说明:①PEG 在 125C 会分解,故脱水时温度不能高于此分解温度,应控制在 110~115 Co ②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后会使预聚物的粘度增大,进而使预聚物的贮存稳定性显著降 低。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多元醇等原材料的含水量和环境湿度都有严格要求。合成 前要将PEG 加热真空脱水,并对实验仪器进行干燥脱水,反应还要在干燥氮气保护 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湿度的影响。 2.2预聚反应 在干燥三口烧瓶的按配方量①将TDI 溶液滴入已经脱水的PEG 聚醚溶液 中②,再加入微量的催化剂DBTDL ③,搅拌均匀后,此时不加热④,自动升温 约半小时后到(80± 5)C ⑤,恒温计时反应2h 得到预聚物,密封保存。 说明:①配方为:n (-NCO/ n (-OH ) =1.85 ~1.90。若TDI 过少不仅会使得 PEG 两端不 能都均匀的接上 TDI ,还会因为游离的 TDI 减少,减少了低聚物链段运动空间,从 _____ O ____ R1 ____ O O H H O R3= O _______ C _ N ______ R 2 ______ N 硬段 H O N _____ R 2

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开发

碳酸二甲酯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开发 摘要:碳酸二甲酯是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和“绿色化工产品”,极具市场潜力。文章对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工艺及经济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气相氧化羰基化法技术经济性最好。尿素甲醇法工艺可变成本最低,是最有希望的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经济分析,应用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DMC) ,常温时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熔点4℃,沸点90.1℃,密度1.0699/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所有的有溶剂混溶。DMC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和羰基甲氧基,因而可广泛用于羰基化、甲基化、甲氧基化和羰基甲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1992年DMC在欧洲通过了非毒性化学品(Non-toxic substance)的注册登记,属于无毒化工产品,可替代剧毒的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剂或羰基化剂使用,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作为溶剂,DMC可替代苯、二甲苯等用于油漆涂料、清洁溶剂等。DMC还是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的理想溶剂。此外,DMC作汽油添加剂、清洁剂、表面活性剂和柔软剂的添加剂。DMC被认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石”和“绿色化工产品”。 1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技术 1.1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是以甲醇和CO、O2为原料,以CuCl 等为催化剂,在条件下直接合成。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原料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缺点是催化剂中的Cl-对设备腐蚀严重,高转化率时催化剂失活严重,单程转化率低,设备投资巨大,目前属于淘汰技术。 1.2 酯交换碳酸丙烯酯法 该技术以环氧丙烷和CO2生产碳酸丙烯酯,再与甲醇酯交换生产DMC和丙二醇。国内企业绝大多数采用此法,技术成熟,单套规模达到万吨级。 与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相比,该法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材料基本上全为碳钢。投资较低,但蒸汽消耗较高,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受原料(丙烯或环氧丙烷)、副产品市场和装置规模影响较大。 1.3 尿素直接醇解法 以尿素和甲醇为原料,生产DMC 副产氨气。如与尿素装置联产,副产氨气可作为合成尿素的原料,无三废产生,形成闭合回路。生产过程腐蚀性小,设备基本上全为碳钢。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技术正在山东泰安建设5000t/a工业化示范厂,据称催化剂活性好,选择性高,寿命长;生产成本低,DMC 纯度不小于99.5%,不含卤素等有害杂质,年产万吨装置总投资约4500 万元。 1.4 甲醇与CO2合成法 甲醇和C O2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DMC: C O2 +CH3OH →(CH2O)CO+H2O 反应分均相催化体系和非均相催化体系,均相催化研究较多。该法的优点是原料价廉易得,副产物少,对环境危害极小。与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比较,不存在“爆炸极限”问题,相对安全。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来看,是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如果筛选出更优良的催化剂、助催化剂和吸水剂,提高反应转化率,该法有望成为工业合成DMC的主要途径之一。华东理工大学正进行该技术研究。

聚氨酯生产工艺

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 摘要: 聚氨酯(Po1yurethane, PU)的发展。1937,德国Bayer合成第一种聚氨酯热塑性塑料Durthane U40年代,制得了合成纤维贝纶U(Perlon U)。50年代,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弹性纤维和泡沫塑料。60年代,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开始应用。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开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聚氨酯是综合性能优秀的合成树脂之一。由于其合成单体品种多、反应条件温和、专一、可控、配方调整余地大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可广泛用于人造革、涂料、黏合剂、泡沫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弹性体,已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其本身已经构成了一个多品种、多系列的材料家族,形成了完整的聚氨酯工业体系,这是其它树脂所不具备的。 关键词:原料规格、合成工艺、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蒸汽汽提反应单元论述 一、原料规格 聚氨酯树脂主要的原料是含异氰酸酯基(NCO)的多异氰酸酯(isocyanate)和含活泼氢的聚醚(ployether ployol )与聚酯多元醇(polyester ployol)。将以上两种基本原料进行化学改性,这种改性的多元醇中间体,可制成具有特殊工艺和特殊物理性能的聚氨酯树脂,从而增加聚氨酯品种与应用领域。除以上原料外,聚氨酯树脂产品广泛采用催化剂、交联剂、扩链剂、发泡剂等助剂,可通过聚氨酯树脂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品种等。 异氰酸酯 脂肪族 芳香族 脂环族 低聚物多元醇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 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 其它聚醚多元醇 其它多元醇 扩链(交联)剂胺类扩链剂 醇类扩链(交联)剂 催化剂 叔胺类催化剂 金属有机化合物 其它配合剂 阻燃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 增塑剂 聚氨酯原料

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配方技术样本

聚氨酯弹性体工艺流程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二、聚氨酯弹性体的主要原料 三、聚氨酯弹性体主要生产设备 四、模具的加工 五、聚氨酯弹性体生产工艺流程 六、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所谓弹性体是指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 扯断伸长率>50%, 外力撤出后复原性比较好的高分子材料, 而玻璃化温度高于室温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在弹性体中, 其扯断伸长率较大( >200%) 、 100%定伸应力较小( 如<30Mpa) 、弹

性较好的可称为橡胶。因此弹性体是比橡胶更为广泛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 又称聚氨酯橡胶是弹性体中比较特殊的一大类, 其原材料品种繁多, 配方各种各样, 可调范围很大。聚氨酯弹性体硬度范围很宽, 低至绍尔A10以下的低模量橡胶, 高至绍尔D85的高抗冲击橡胶弹性材料。因此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范围很宽, 是介于从橡胶到塑料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二、聚氨酯弹性体主要原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用的原料主要是三大类, 即低聚物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 交联剂) 。除此之外, 有时为了提高反应速度, 改进加工性能及制品性能, 还需加入某些配合剂。下面只对生产的聚氨酯鞍座所用原材料进行具体描述。 反应过程: 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 制成低分子量的预聚体; 经扩链反应, 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然后添加适当的交联剂, 生成聚氨酯弹性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2.1 低聚物多元醇 聚氨酯用的低聚物多元醇平均官能度较低, 一般为2或2~3.相对分子质量为400~6000, 但常见的为1000~ .主要品类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ε-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和聚合物多元醇等。它们在合成聚氨酯树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可经过改变多元醇化合物的种类、分子量、官能度与分子结构等调节聚氨酯的物理化学性能。 2.1.1聚酯多元醇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

一.产品介绍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简称为DMC)就是无毒无公害的主要化工原料与产品之一,化学式CH3OCOOCH3,分子量为90、08,常温下为透明液体,略带香味。难溶于水,但能与醇、酮、酯等任意比混溶。DMC 毒性很小,对金属基本上无腐蚀性。DMC 具有酯的通性,可与水发生水解反应;可与含活泼氢基团的醇、酚、胺、酯等化合物反应;与二元醇或二元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DMC 分子中含有羰基、甲基、甲氧基等基团,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可代替剧毒的光气、硫酸二甲酯、氯甲烷等作为羰基化剂、甲基化剂与甲氧基化剂,成为开发一系列洁净化工工艺的新基块。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被称为“21世纪有机合成领域的新基块”。 二.主要用途 DMC就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中含有甲基、甲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能与酚、醇、胺、肼、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许多重要的化工产品。DMC可代替有毒的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制备苯甲醚(苯甲醚就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还可用作油脂工业抗氧化剂、食用香料等,以及生产主要用于照相印刷中作显影液的四甲基醇胺(TMAH)。可代替有剧毒的光气作羰基化剂,合成如聚碳酸酯等工程材料,也可用于制造磁带、磁盘等光电子产品。另外,由于DVD等高档视听产品的普及,光盘需求量大幅提高,对以DMC为原料生产的聚碳酸酯的需求将不断增大,因而用在此方面的DMC用量会大幅上升。DMC还可用于生产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DC)。ADC就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热固性树脂,可替代玻璃用于眼镜片与光电材料等新的领域,代替各种有毒溶剂(苯、甲苯)作涂料、油漆的溶剂,也可代替甲基叔丁基醚作汽油添加剂。DMC的分子量含氧高达53%,且辛烷值高,可用作汽油添加剂,以增加汽油含氧量,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毒性尾气排放,这些方面都要优于MTBE。DMC还就是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合物”,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的日益重视,利用DMC的特性及将其作为合成中间体开发绿色化工产品,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市场潜力。 1.代替光气作羰基化剂 光气(Cl-CO-Cl)虽然反应活性较高,但就是它的剧毒与高腐蚀性副产物使其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将会逐渐被淘汰;而DMC(CH3O-CO-OCH3)具有类似的亲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1 主要原材料准备和精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聚醚多元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工业品;蓖麻油(C.O),分析纯;1,4- 丁二醇(BDO),工业品;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环氧树脂E- 20,工业品;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业品;N- 甲基吡咯烷酮(NMP),工业品;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使用前用4A 分子筛干燥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分析纯;成膜助剂、流平剂、增稠剂,均为工业品。 1.2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产生活泼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或催化相应的单体或预聚物的聚合。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光引发剂在吸收适当光能后,发生光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此时的能量大于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就能产生初级活性种,如自由基或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自由基引发剂有安息香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硫杂蒽酮类等,在空气中受O 2 的阻聚作用而影响固化速度。另一种夺氢型引发剂利用叔胺类光敏剂构成引发剂/光敏剂复合引发体系,可抑制O 2 的阻聚作用,提高固化速度。另外,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侧链夺氢型和主链裂解型。二苯甲酮、硫杂蒽酮等光活性芳酮作为侧基接到大分子链上可制得侧链夺氢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主链裂解型不多见,以苯偶姻醚聚碳酸酯为代表,利用这类光引发剂可以合成嵌段共聚物,以获得性能更加平衡或优异的聚合物材料。在常规小分子光引发剂上引入可聚合基团,即得可聚合光引发剂,使其在光固化中大分子化,此类引发剂只用在一些特殊场合。钛茂光引发剂是少数几个能满足各方面要求的金属有机光引发剂之一,它们具有良好的光活性、热稳定性和毒理性能。不仅在可见光区吸收良好,在U V 光区也有较强的吸收,但消光系数太大,只适合薄涂层。阳离子光引发剂主要是碘鎓盐与硫鎓盐、芳茂铁盐。阳离子光引发剂引发效率高,

年产五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设计书

目录 第一章产品简介 (2) 1.1设计目标 1.2DMC物理化学性质................... .. (2) 第二章工艺方案的选择 (2) 2.1概述 (2) 2.2工艺路线 (2) 2.2.1光气法 (2) 2.2.2甲醇氧化羰基法 (2) 2.2.3酯交换法 (3) 2.2.4尿素醇解法 (3) 2.3本项目所选工艺方案 (3)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 (4) 3.1工艺流程简图 (4) 3.2 工艺流程说明 (5) 3.3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 第四章物料衡算 (6) 第五章设备选型 (7) 小结 参考文献 (8) 附录一设备一览表 (8) 附录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9)

第一章产品简介 1.1设计目标 设计一座年产5万吨的碳酸二甲酯厂 1.2DMC物理化学性质 碳酸二甲酯(简称DMC)分子式(CH3O)2CO,分子量90.08,相对密度 1.070,折射率1.3697,熔点4℃,沸点90.1℃。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略带香味, 具有可燃性。微溶于水,与水可行成共沸物,可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有机溶 剂混溶。DMC毒性很低,1992年DMC在欧洲通过了非毒性化学药品的注册登 记,属于无毒或微毒化工产品,但在贮运上仍需按易燃有毒物品对待。由于其分 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 活性,可以和醇、酚、胺、肼、酯等类化合物发生甲基化、羰基化、甲酯化和酯 交换反应,能取代剧毒的甲基化试剂和羰基化试剂光气而应用于有机合成工业, 被称之为有机合成的新基石,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工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在合 成聚碳酸酯方面显示出了更加诱人的前景;此外,由于DMC具有较好的相溶性, 高辛烷值和介电常数等优良的物理性质,也被广泛应用于溶剂、汽油添加剂、锂 离子电池电解液等领域。 第二章工艺方案选择 2.1概述 目前工业生产和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碳酸二甲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 甲醇氧化羰基法、酯交换法和尿素醇解法四种,以下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基本 原理、研究进展、存在的优缺点和部分采用此种工艺的企业。 2.2工艺路线 2.2.1光气法 CO + Cl2→ COCl2 (1) 2CH3OH + COCl2→ CH3OC (O) OCH3 + 2HCl (2) 2CH3ONa + COCl2→ CH3OC (O) OCH3 + 2NaCl (3) 2.2.2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该法以甲醇、CO、O2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DMC,其反应式 如下: CO + 1/2O2 + 2CH3OH → CH3OC (O)OCH3 + H2O 根据使用的催化剂不同,主要有以下2种不同的工艺路线。 (1) 液相法 该法是以甲醇、CO和氧气为原料的均相反应,CuCl为催化剂。反应分2 步进行: 氧化反应: 2CuCl + 2CH3OH + 1/2O2 → 2Cu(CH3O)Cl + H2O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工艺

摘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其洁净合成工艺的研究及开发,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CuCl催化剂甲醇液相氧化羰化法合成DMC已实现工业化。由于反应生成了副产物HCl,造成Cl-的流失,不仅造成催化剂失活,同时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 论文中制备了CuCl和Schiff碱助剂络合均相催化剂,并采用I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Schiff碱助剂(助剂:CuCl=1:1)对CuCl催化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DMC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咪唑与CuCl络合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条件下,甲醇的转化率达到5.8%,DMC的选择性达到99.9%。对于双配体络合CuCl催化体系,能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在120℃,反应压力2.4MPa,反应时间4h,聚乙烯吡咯烷酮:N-甲基咪唑:CuCl=2:1:1 (摩尔比),甲醇的转化率达到6.6%。结果同时表明,催化体系的Cl-的流失量降低,催化剂的寿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氧化羰化甲醇;碳酸二甲酯;铜络合物催化剂

Abstract Diethyl carbonate (DMC) is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intermediation. It was paid widely attention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green process of synthesis of DMC. Although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DMC by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CuCl catalyst system has been industrial, some drawbacks, for instan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by-production HCl , in which not only caused to a leaking of Cl-subsequence by the deactivate of the catalyst, but also a corrosion to the reactor, still need to be overcome. In this work, a complex catalyst was prepared from CuCl and Schiff base additives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hiff base additi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activity was exhibited in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catalyst synthesized by N-methylimidazole and CuCl,the methanol conversion was 5. 8%, DMC selectivity reached to 99.9 % at 120 ℃, pressure 2.4 MPa, the reaction time 4 h. At the same condition, catalytic activity was further improved by two-ligands complex CuCl system, methanol conversion is 6.56% (PVP: N-methylimidazole: CuCl = 2:1:1).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life of the CuCl/Schiff base additive catalysts was prolonged. Keywords: oxidative carbonization of methanol;DMC;Cuprous chloride complex catalys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

NEU聚氨酯生产工艺流程图 如喷枪、模具选择与确认、PU料、油漆等 以A组分料和B组分料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温隔热等功能 的硬质泡沫塑料,称为聚氨酯硬质泡沫,简称聚氨酯硬泡。 A组分料是指由组合多元醇(组合聚醚或聚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 组成的组合料,俗称白料。A组分料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 之一。B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称黑料。B 组分料也是形成聚氨酯硬泡的必要原料之一。 作用为在脱模时起到易脱模效果,无粘模情况。 1、按客户要求喷不同颜色效果(参照目录或样品) 、本公司采用油漆为聚氨酯氟碳漆,是属于自干漆中的一种。 1、作用为减少汽泡量 2、使其成型无脱皮现象 是根据产品大小可调节浇注量(以时间(秒)计算) 聚氨酯料发泡时间一般为5秒中内可观察发泡情况,所以合模时需 速度快,并将其固定夹夹紧,以免溢料而不良。 1、取出工件需在平板上施加压力,使其冷却定型(平面度)。 2、巡检中检查表面是否有脱皮、汽泡多等现象及尺寸。待冷却检查 表面自结皮是否偏软(用手指按压) 将产品多余边料用角磨机去除。 补土组将表面汽泡及裂缝情况进行修补 此道检验工序为关键检验,检查其1、表面汽泡(≤2MM汽泡不需 挑起及修补2、检验是否有裂缝3、表面是否有胶皮、软皮4、修 补是否美观、牢固。 将表面脱模剂清洗干净。检验方法为:手摸表面是否有滑润感。

点补油漆时是将表面有修补原子灰部份及石头上油漆有超边到水泥砂浆层。点补时需按原有颜色进行点补,点补表面需美观(无超边现象)。 巡检中检察板与板之间对接情况,对接后缝隙控制在1MM以内。及测量切边后的尺寸。 这道检验为最后关卡,需着重检验。1、检验表面汽泡2、是否有断裂、缺角,断裂及缺角部分是否修补美观。3、点补颜色是否美观、 是否有超边现象,整体颜色是否协调一致。

碳酸二甲酯的性质

碳酸二甲酯(简称DMC)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 由于其分子中含有CH3-、CH3O-、CH3O-CO-、-CO-等多种官能团,因而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另外,1992年DMC在欧洲通过了非毒性化学品(Non toxic substance)的注册登记,属于无毒或微毒化工产品。 因此,一方面DMC有望在诸多领域全面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DMS)、氯甲烷及氯甲酸甲酯等剧毒或致癌物进行羰基化、甲基化、甲酯化及酯交换等反应生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另一方面,以DMC为原料可以开发、制备多种高附加值的精细专用化学品,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染料、润滑油添加剂、食品增香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第三,其非反应性用途如溶剂、溶媒和汽油添加剂等也正在或即将实用化。 所以,DMC被誉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一个“新基块”,其发展将对我国的煤化工、甲醇化工、C1化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DMC的性质DMC结构式(CH3O)2CO,分子量为 90.08,相对密度 1.070,折射率 1.3697;熔点4℃,沸点 90.1℃。 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可燃性,微溶于水但能与水形成共沸物,可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筒盛装贮存;微毒(LD50=6400~12900mg/kg,而甲醇的LD50=3000mg/kg)。 由于DMC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与醇、酚、胺、肼、酯等发生化学反应,故可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其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主要为甲醇和CO 2。

与光气、DMS等的反应副产物盐酸、硫酸盐或氯化物相比,危害相对较小。 2 DMC合成技术评述DMC合成方法可分为三大类: 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 后两法将成为未来DMC的主要生产方法。 2.1光气法 2.1.1光气甲醇法是最早的DMC合成方法,反应分两步进行,氯甲酸甲酯为中间产物。 COCl2十CH3OH→ClCOOCH3十HClCOOCH3十CH3OH→(CH3O)2CO十HCl总反应: COCl2十2CH3OH→(CH3O)2CO十2HCl原料剧毒,产品含氯,且副产大量HCl,属于淘汰型工艺。 一般只有生产光气的企业就近生产DMC,且须采取周密安全措施。 2. 1.2光气醇钠法光气和甲醇钠直接反应合成DMC,是光气甲醇法的改进。 COCl2十2CH3ONa→(CH3O)2CO十2NaCl 2.2甲醇氧化羰基化法2CH3OH十CO十1/2O2→(CH3O)2CO十H2O该法以CH3OH、CO和O2为原料,原料价廉易得,投资少,成本低且理论上甲醇全部转化为DMC,无其他有机物生成,受到工业界极大重视,被认为是DMC最有前途的生产方法,也是各大工业国家重点研究、开发的技术路线。 2. 2.1 ENI液相氧化羰基化法2CH3OH十1/2O2十2CuCl→2Cu(OCH3)Cl十 H2OCO十2Cu(OCH3)Cl→(CH3O)2CO十2CuCl总反应: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和应用

碳酸二甲酯的生产和应用王福君郭世卓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40) 摘要: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无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市场前景看好,其酯交换法合成工艺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开发新型酯交换工艺,能明显降低投资及成本,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生产工艺经济性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bonate)简称DMC,常温时是一种无色透明、略有气味、微甜的液体,熔点4℃,沸点90.1℃,密度1.069g/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DMC毒性很低,在1992年就被欧洲列为无毒产品,是一种符合现代"清洁工艺"要求的环保型化工原料,因此DMC的合成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化工界的广泛重视,我国化工部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将其列为重点项目。 DMC的分子结构独特(CH3O-CO-OCH3),性能优异,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作羰基化和甲基化试剂、汽油添加剂、合成聚碳酸酯(PC)的原料等。DMC的大规模生产就是伴随着聚碳酸酯的非光气合成工艺而发展起来的。 DMC传统的生产路线为光气法,但是由于光气的高毒性和腐蚀性以及氯化钠排放的环保问题而使得这一路线正逐渐被淘汰,现在普遍采用的合成路线有三种:以氯化铜或一氧化氮为催化剂的氧化羰基化反应、碳酸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尿素甲醇解反应。 现有DMC的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大型生产厂家有法国的SNPE、德国的BASF、意大利的EniChem和日本的Ube,1999年DMC总的生产能力仅为30kt/a。近两年我国在DMC的生产上取得长足进展,至2002年我国DMC的年生产能力超过了10kt/a。 近年来DMC工业的发展使DMC的市场价格相对合理和稳定,2002年国产99.5%DMC产品价格在8400~9800元/t之间。以氯化铜为催化剂的氧化羰基化反应工艺、生产能力为150kt/a的DMC产品为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DMC的产品价格为425.1美元/t,加10%的投资回报率后DMC的产品价格为532.5美元/t。 1DMC的性质和用途 DMC的优良性质和特殊分子结构决定了DMC广泛的用途,概括如下[1~3]: (1)代替光气作羰基化剂:光气(Cl-CO-Cl)虽然反应活性较高,但是它的剧毒和高腐蚀性副产物使其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将会逐渐被淘汰;而DMC(CH3O-CO-OCH3)具有类似的亲核反应中心,当DMC的羰基受到亲核攻击时,酰基-氧键断裂,形成羰基化合物,副产物为甲醇,因此DMC可以代替光气成为一种安全的反应试剂合成碳酸衍生物,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聚碳酸酯、异氢酸酯等,其中聚碳酸酯将是DMC需求量最大的领域,据预测2005年80%以上的DMC 将用于生产聚碳酸酯; (2)代替硫酸二甲酯(DMS)作甲基化剂:由于与光气类似的原因,DMS(CH3O-SO-OCH3)也面临被淘汰的压力,而DMC的甲基碳受到亲核攻击时,其烷基-氧键断裂,同样生成甲基化产品,而且使用DMC比DMS反应收率更高、工艺更简单。主要用途包括合成有机中间体、医药产品、农药产品等; (3)低毒溶剂:DMC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其熔、沸点范围窄,表面张力大,粘度低,介质界电常数小,同时具有较高的蒸发温度和较快的蒸发速度,因此可以作为低毒溶剂用于涂料工业和医药行业。从表1可以看出,DMC不仅毒性小,还具有闪点高、蒸汽压低和空气中爆炸下限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工艺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关注,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有毒、易燃、异味、易造成空气污染等缺点,而水性涂料具有无毒、不易燃烧、无污染环境等优点,而水性聚氨酯树脂具有硬度高、附着力强、耐腐蚀、耐溶剂好、VOC 含量低等优点,它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符合目前化工环保的要求,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一般的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低,胶膜的耐水性差、光泽性较低,涂膜的综合性能较差,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适当的改性后能更好地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在各种改性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聚氨酯/聚丙烯酸改性(PUA) 复合乳液的研究。PUA 改性树脂将两种材料的最佳性能融合于一体,可制备出高固含量的水性树脂,降低加工能耗,提高生产率,其胶膜柔软、耐磨、耐湿擦、耐水解性能优异。PUA 的研制方法有共混复合、共聚复合、核-壳乳液聚合法和PUA 互穿网络乳液聚合法4 种。其中用环氧树脂E-44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羟乙酯(HEA)与MMA 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以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HEA 为核壳之间桥连的核壳交联型PUA 复合乳液。这种复合乳液集中了聚氨酯的耐低温、柔软性好、附着力强,丙烯酸酯的耐水和耐候性好,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性好等许多优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氧树脂E-44 和MMA 添加量增大,胶膜硬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逐渐提高,胶膜断裂伸长率和乳液的稳定性则随着降低,当环氧E-44 含量为4%,MMA含量为20%~30%时综合性能较好。改性后的聚氨酯在下几种用途时有杰出的综合效果:水性聚氨酯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织物涂料,建筑防水涂料,水性聚氨酯防腐涂料,水性聚氨酯汽车涂料,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聚氨酯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外加交联剂,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共混复合乳液;(2) 先合成聚氨酯聚合物乳液,以此为种子乳液再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3) 2种乳液以分子线度互相渗透,然后进行反应,形成高分子互穿网络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4) 合成带C═C双键的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单体,然后将该大单体和其它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1 主要原材料准备和精制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聚醚多元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工业品;蓖麻油(C.O),分析纯;1,4- 丁二醇(BDO),工业品;三羟甲基丙烷(TMP),试剂级;环氧树脂E- 20,工业品;二羟甲基丙酸(DMPA),工业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工业品;N- 甲基吡咯烷酮(NMP),工业品;三乙胺(TEA)、乙二胺(EDA)、丙酮,分析纯,使用前用4A 分子筛干燥处理;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分析纯;成膜助剂、流平剂、增稠剂,均为工业品。 1.2光引发剂 作为光固化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能后产生活泼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或催化相应的单体或预聚物的聚合。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光引发剂在吸收适当光能后,发生光物理过程至某一激发态,若此时的能量大于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就能产生初级活性种,如自由基或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自由基引发剂有安息香类、苯偶姻类、苯乙酮类、硫杂蒽酮类等,在空气中受O 2 的阻聚作用而影响固化速度。另一种夺氢型引发剂利用叔胺类光敏剂构成引发剂/光敏剂复合引发体系,可抑制O 2 的阻聚作用,提高固化速度。另外,大分子光引发剂分为侧链夺氢型和主链裂解型。二苯甲酮、硫杂蒽酮等光活性芳酮作为侧基接到大分子链上可制得侧链夺氢型大分子光引发剂;主链裂解型不多见,以苯偶姻醚聚碳酸酯为代表,利用这类光引发剂可以合成嵌段共聚物,以获得性能更加平衡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