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苯酐为白色固体,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广泛用于制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等,也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1896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提出由萘液相氧化制苯酐的方法。1920年德国冯海登化学公司建立由萘气相催化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装置;但萘来源有限,价格较贵,使苯酐发展受到限制。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廉的邻二甲苯。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生产苯酐,产品的碳原子数和原料碳原子数一样,与萘作原料相比消除了氧化降解,减少氧气需要量及反应放热量,因而促使开展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研究,1945年美国首先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生产。以后,催化剂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的高负荷、高原料空气比和高产率催化剂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各国均主要采用此法生产苯酐。1985年,世界苯酐产量约为2.9Mt,其中80%左右由邻二甲苯生产。

性状物化性质: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

国标编

81631

CAS号85-44-9

中文名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

o-Phthalic anhydride

别名苯酐

分子式C8H4O3;C6H4(CO)2O

外观与

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

分子量148.11蒸汽压0.13kPa/96.5℃闪点:151.7℃

熔点131.2℃沸点:295℃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

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

气=1)5.10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

记20(腐蚀品)

主要用

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酯和

染料等

密封阴凉保存。(保存)

标定碱的标准溶液。从仲醇、叔醇中分离伯醇。根据熔点不同,检别伯胺和芳香族烃。除去苯中噻吩(用途)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因其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为邻苯二甲酸而加重。可造成皮肤灼伤。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家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95mg(24小时),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安全措施

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露: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内。

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燃烧性:可燃

爆炸下限(%):1.7

爆炸上限(%):10.4

引燃温度(℃):570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切勿将水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制法

邻二甲苯氧化法

主反应如图,此外,由副反应还生成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选择适宜的催化剂(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和移出反应热以抑制深度氧化反应,是工业过程的关键。由此而开发了多种不同的生产方法。

工业生产方法一般是采用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1974年,开发了高负荷表面涂层的钒系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是惰性的无孔瓷球、刚玉球和碳化硅球等。选用环状载体制备催化剂。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减少因内扩散引起的深度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苯酐的收率、选择性和催化剂的负荷。反应器多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典型工艺过程(见图)是将过滤后的无尘空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400~460℃下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邻二甲苯浓度40~60g/m3(标准),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的熔盐带出。反应产物进入蒸汽发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后放空,或用催化燃烧法净化后再放空。粗苯酐经减压精馏由塔顶分离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甲基顺丁烯二酸酐及苯甲酸等;塔底物料经真空精馏,得到苯酐产品。

邻二甲苯氧化法

萘氧化法

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所用催化剂也是钒系催化剂。工艺过程与邻二甲苯氧化相似。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流化床催化剂的粒度要求有一适宜的范围,通常为40~300μm。使用流化床的优点是:反应器可以在比较均匀的温度、较高的原料-空气比下操作,产物较易捕集。

萘氧化法[4]

化学性质

邻苯二甲酸酐可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与芳烃反应可合成蒽醌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酐在工业上是在五氧化钒催化下,由萘与空气在350~360℃进行气相氧化制得,也可用空气氧化邻二甲苯制得。邻苯二甲酸酐可代替邻苯二甲酸使用,主要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用途

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都是重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缩聚生成聚芳酯树脂,用于油漆工业;若与乙二醇和不饱和酸缩聚,则生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制造绝缘漆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邻苯二甲酸酐也是合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也用于药物合成。

?溶解性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熔点:129-132℃

?相对密度:1.484g/cm3

?溶解性:6 g/L (20℃)

?用途: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上游原料:1,2-二甲苯、工业萘、邻二甲苯、萘

?下游产品:4-羟基-4-甲基-2-戊酮、丁醚、9,10-蒽醌、四氯苯酐、四溴苯酐、1,2-苯二甲酸氢钾、1,4-二羟基蒽醌、2-苯甲酰苯甲酸、邻苯二甲酰亚胺、N-羟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氨基苯甲酸、苯绕蒽酮、β-氯蒽醌、2-乙基蒽醌、1,2-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苯酐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外观白色鳞片状或结晶性粉末白色或微带其它鳞片状或结晶粉末熔融色度20 50 100

热稳定色度50 150

结晶点≥130.5℃≥130.3℃≥130.0℃

纯度≥99.5%≥99.5%≥99.0%

游离酸含量≤0.5%≤0.5%≤0.5%

灰分≤0.0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水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减压蒸馏等操作 【实验原理】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通常由邻苯二甲酸酐(苯酐)和正丁醇在强酸(如浓硫酸)催化下反应而得。反应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苯酐的醇解得到邻苯二甲酸单丁酯: 这一步很容易进行,稍稍加热,待苯酐固体全熔后,反应基本结束。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邻苯二甲酸单丁酯与正丁醇的酯化得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这一步为可逆反应,反应较难进行,需用强酸催化和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且反应时问较长。为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常使用过量的醇以及利用油水分离器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不断地从反应体系中除去。加热回流时,正丁醇与水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沸点92.7℃,含醇%),共沸物冷凝后的液体进入分水器中分为两层,上层为含%水的醇层,下层%醇的水层,上层的正丁醇可通过溢流返回到烧瓶中继续反应。 考虑到副反应的发生,反应温度又不宜太高,控制在180℃以下,否则,在强酸存在下,会引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解: 实际操作时,反应混合物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16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大量作为增塑剂使用,称为增塑剂DBP,还可用作涂料、黏结剂、染料、印刷油墨、织物润滑剂的助剂 【仪器和试剂】 邻苯二甲酸酐 5.9g ,正丁醇,另12 mL于分水器中),浓硫酸,碳酸钠溶液(5%)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镁 三口烧瓶(100mL),圆底烧瓶(60mL),温度计(200℃),分液漏斗(60mL),锥形瓶(50mL,150mL各1只),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分水器(10mL) 接液管

【实验步骤】 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分液装置,减压蒸馏装置。反应装置见图 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反应装置 在一个干燥1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9g邻苯二甲酸酐、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在振摇下缓慢滴加0. 2mL浓硫酸。在分水器中加人正丁醇至支管平齐。封闭加料口,另一口插入一只200℃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离烧瓶底~0.8cm处)。缓慢升温,使反应混合物微沸。约15min后,烧瓶内固体完全消失。继续升温到回流,此时逐渐有正丁醇和水的共沸物蒸出,经过冷凝在分水器的底部,有小水珠逐渐流到分水器的底部,当反应温度升到150℃时便可停止加热,记下分水器中水的体积(注意:含有少量正丁醇)。记下反应的时间(一般在~2h)。 当反应液冷却到70℃以下时,拆除装置。将反应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用5%碳酸钠溶液中和后,有机层用20mL温热的饱和食盐水洗涤2~3次,至有机层呈中性,分离出的油状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至澄清。用倾斜法除去干燥剂,有机层倒入50mL的圆底烧瓶,先用水泵减压蒸去过量的正丁醇,最后在油泵的减压下蒸馏,收集180~190℃/(10mmHg)或200~210℃/(20mmHg)的馏分,称取质量。 注:1mmHg≈133Pa。

邻苯二甲酸酐的危害

般认为苯毒性的产生是通过代谢产物所致,也就是说苯须先通过代谢才能对生命体产生危害。苯可以在肝脏和骨髓中进行代谢,而骨髓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成部位,故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骨髓与遗传损害,血象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白血病。曾经有人对低浓度苯接触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数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但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常性苯接触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布高于非苯接触组,且制苯车间观察人群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作业环境苯浓度的增高,白细胞数有降低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均证明低浓度苯对作业人群的健康有损害,尤其要注意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吸入4000ppm以上的苯短时间 除有黏膜及肺刺激性外,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同时会伴有头痛、欲呕、步态不稳、昏迷、抽痉及心律不整。吸入14000ppm以上的苯会立即死亡 国标编号 81631 CAS号 85-44-9 分子式 C8H4O3;C6H4(CO)2O 分子量 148. 白色针状结晶 11;蒸汽压:0.13kP a/96.5℃;闪点:151.7℃;熔点131.2℃;沸点295℃;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 气=1)5.1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 树酯和染料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因其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 为邻苯二甲酸酐而加重。可造成皮肤灼伤。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 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 气管炎和哮喘。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4020mg/kg(大鼠经口)。 刺激性:家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95mg(24小时),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关于编制邻苯二甲酸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邻苯二甲酸酐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a012337302.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邻苯二甲酸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邻苯二甲酸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邻苯二甲酸酐项目发展概况 (12)

邻苯二甲酸酐的应用

邻苯二甲酸酐生产技术 1.邻二甲苯氧化法 主反应如图,此外,由副反应还生成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选择适宜的催化剂(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和移出反应热以抑制深度氧化反应,是工业过程的关键。由此而开发了多种不同的生产方法。 工业生产方法一般是采用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高负荷表面涂层的钒系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是惰性的无孔瓷球、刚玉球和碳化硅球等。选用环状载体制备催化剂。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减少因内扩散引起的深度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苯酐的收率、选择性和催化剂的负荷。反应器多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典型工艺过程(见图)是将过滤后的无尘空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400~460℃下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邻二甲苯浓度40~60g/m3(标准),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的熔盐带出。反应产物进入蒸汽发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后放空,或用催化燃烧法净化后再放空。粗苯酐经减压精馏由塔顶分离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甲基顺丁烯二酸酐及苯甲酸等;塔底物料经真空精馏,得到苯酐产品。 2.邻二甲苯氧化法 萘氧化法 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所用催化剂也是钒系催化剂。工艺过程与邻二甲苯氧化相似。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流化床催化剂的粒度要求有一适宜的范围,通常为40~300μm。使用流化床的优点是:反应器可以在比较均匀的温度、较高的原料-空气比下操作,产物较易捕集。

3.工业应用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苯酐为白色固体,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广泛用于制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等,也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1896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提出由萘液相氧化制苯酐的方法。1920年德国冯海登化学公司建立由萘气相催化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装置;但萘来源有限,价格较贵,使苯酐发展受到限制。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廉的邻二甲苯。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生产苯酐,产品的碳原子数和原料碳原子数一样,与萘作原料相比消除了氧化降解,减少氧气需要量及反应放热量,因而促使开展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研究,1945年美国首先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生产。以后,催化剂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的高负荷、高原料空气比和高产率催化剂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各国均主要采用此法生产苯酐。1985年,世界苯酐产量约为2.9Mt,其中80%左右由邻二甲苯生产。 性状物化性质: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 国标编 号 81631 CAS号85-44-9 中文名 称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 称 o-Phthalic anhydride 别名苯酐 分子式C8H4O3;C6H4(CO)2O 外观与 性状 白色针状结晶 分子量148.11蒸汽压0.13kPa/96.5℃闪点:151.7℃ 熔点131.2℃沸点:295℃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 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 气=1)5.10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 记20(腐蚀品) 主要用 途 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酯和 染料等 密封阴凉保存。(保存)

邻苯二甲酸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酐 一标识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英文名o-phthalic anhydride 分子式C8H4O3 相对分子量148.11 CAS 号码85-44-9 企业名称韩国艾敬化学危险品类别第8.1 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酸酐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一级 >99.7%;二级》99.2%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结晶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局、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三健康危害。肝损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可致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可燃闪点(C)无意义 爆炸下限(%)1.7引燃温度(C ) 570 爆炸上限(%)10.4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 (mg/m3)1 美国TVL-TWA 3 OSHA 2PPM ,12.2mg/m 3 3 ACGIH 1ppm, 6.1 mg/m 美国TVL-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理化性质 熔点(C)131.2 沸点(C)295 相对密度(水=1)1.53 相对密度(空气=1)5.10 饱合蒸气压(kPa)0.13(96..5C )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MPa ) 折射率1.3714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 50 4020mg/kg(大鼠经口); LC 50 刺激性家兔经眼:119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95mg (24小时),重度刺激。

年产4万吨邻苯二甲酸酐计算过程,毕业设计

设计评述 2.2工艺计算 2.2.1物料衡算 1):物料衡算的原理?方法?步骤 (1):原理 对于连续稳定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是: ΣMλ=ΣM出 (2-1) 即: 初始输入量=最终输出量 对不连续过程,物料衡算的方程为: ΣMλ=ΣM出+M累积(2-2) 即:初始输入量+生成输入量=最终输出量+消耗量 (2):方法 本设计属于间歇式反应,采用第二种计算方法 (3):步骤: a:收集数据: ①:原理,产品规格? ②:过程单位时间的物流量? ③:有关消耗定额? ④:有关转化率?选择性?单程收率? b:画物料流程图,确定衡算对象,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总物料某个组分某个元素等; c:确定衡算范围,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车间某个设备,某个设备的局部等; d:确定衡算基准: 根据题目要求它可以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等; e:列出输入输出物料平衡表; 2):物料衡算过程 (1):收集数据 表2-1 原料性质 原料名称 密度 (Kg/m3) 摩尔质量 (g/mol) 沸点(℃) 含量(%) 比热容 kJ/(kg.℃) 邻二甲苯100 2.406 氧气(空气)36(29)184.4 20 1.0121 (2):确定单位时间内物流量:

已知: 40000t/a 年工作天数:365-(t1+t2) 选择不连续工作制度: t1=52+1+1+2+3=59(其中对于工厂,星期六照常上班,故只有星期天休息,一年52周共52天,再加上劳动节1天,元旦1天,国庆节2天,春节3天) t1---设备大?中?小修及正常检修总天数,反应釜取6天/年? 故年工作天数 =365-(52+7+6)=300d/a ∴苯酐日产量: 40000 t/a÷300d/a=133.333t/d 以单位时间为基准,按年工作300天,每天24小时,硝酸小时生产量 3 4000010555630024 ?=?Kg/h 1. 计算依据 ● 苯酐产量5556Kg/h. 即37.5Kmol/h. ● 原料组成邻二甲苯:空气=1:19 ● 操作压力 0.08MPa (表压) ● 反应器进口气体温度 145℃,出口温度360℃ 2. 物料衡算 苯酐 副产物 水 假设循环气不参与反应,只起带走热量的作用。 (3):由已知消耗定额(以每吨产品计,原料利用率取90%) 消耗定额是指生产每吨合格产品需要的原料?辅料及试剂等的消耗量? 表2-2 消耗定额 原料名称 消耗量 邻二甲苯 796kg/t 氧气 2162kg/t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邻苯二甲酸酐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六 部分 泄漏应急 处理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 息 第七 部分 操作处置 与储存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八 部分 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九 部分 理化特性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 部分 稳定性和 反应活性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酐 化学品英文名称:o-phthalic anhydride 中文名称2:苯酐 技术说明书编码:948 CAS No.:85-44-9 分子式:C8H4O3 分子量:148.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邻苯二甲酸酐≥99.7%85-4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对有哮喘史者,可诱发哮喘。可致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疹和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

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 录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 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 录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1 TLVTN:OSHA 2ppm,12.2mg/m3; ACGIH 1ppm,6.1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第十章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

第十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 一、填空题 1、(增塑剂)是能改善高聚物柔软性及加工性能的精细化学品。 2、增塑剂是一种(高沸点、低挥发性)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具有极 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 3、增塑剂分子可(插入高聚物分子链之间),削弱分子间作用力, 增大高聚物分子链之间的距离和活动空间,增加高聚物的塑性,降低高聚物的加工温度。 4、在高聚物中添加的增塑剂称为(外增塑剂);在聚合物形成中加 入的共聚单体称为内增塑剂,如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醋酸乙烯酯为(内增塑剂)。 5、增塑剂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单体型)和(聚合型)。 6、增塑剂按其卫生指标分为(有毒、低毒和无毒)三类。 7、增塑剂按相容性大小可分为(主增塑剂、辅增塑剂和增量剂)。 8、增塑剂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液体增塑剂和固体增塑剂)。 9、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缩写名称为(DOP),是(具有特殊气味 的无色油状)液体。 10、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具有一般酯类的化学性质,在酸或碱作用下,水解生成(苯二甲酸或其钠盐、辛醇);在高温下分解成(苯酐和烯烃)。 1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与树脂相容性良好,增塑效率高,挥发性低,低温柔软性好,耐水性好,电绝缘性优良,耐热,耐候性良好,是性

能全面的主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 1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主要生产原料是(邻苯二甲酸酐和 C6---C13 的高级醇)。 13、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为白色鳞片结晶,在沸点以下可升 华,具有(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热水;毒性中等,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2mg/L。 14、工业上制苯酐的方法,有(固定气相催化氧化法和流化床气相 催化氧化法)两种。目前多采用邻二甲苯国定床催化氧化法。15、2-乙基己醇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溶于水 和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16、苯酐酯化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苯酐与辛醇生成单酯),反 应速率很快,当苯酐完全溶于辛醇时,单酯化即基本完成。第二步,(邻苯二甲酸单酯与辛醇进一步酯化生成双酯),这一步反应速率较慢,一般需要使用催化剂、提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17、苯酐酯化是(可逆)反应,为提高转化率,可使任一反应物过 量或移出生成物,均可促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辛醇价格较低并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过量辛醇可将水带出反应系统,故一般以辛醇作为过量反应物。 18、苯酐酯化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两种方式。当生产规模不 大时,多采用间歇操作方式。 19、间歇法生产邻苯二甲酸酯采用装有搅拌器的酯化釜,由(单酯

苯酐合成

苯酐合成 巴晶 一、摘要: 经过过滤与预热的邻二甲苯与经过过滤预热的空气在混合器内经过8个OX喷嘴雾化混合后进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有17900根列管,管内装有4层不同的触煤,混合后的O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催化剂五氧化二钒的作用下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生产邻苯二甲酸酐。 二、关键词: 邻二甲苯(ox)、空气(air) 、邻苯二甲酸酐(Pa)、反应器(reactor)、 三、正文: 苯酐(邻苯二甲酸酐)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工原料之一,利用其容易脱酸、磺化、酯化的化学特性,被广泛用作增塑剂、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及医药、食品、染料、农药等的原料和中间体。其衍生物可加工成品种繁多、性能优越、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以满足化工、电子、机械、航天、纺织等工业部门的需求,同时其新的衍生物正在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日益拓宽。 苯酐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苯酐的合成一般有柰法和邻法两种,本论文讨论的为邻法合成。邻法合成采用德国巴斯夫公司技术,采用固定床空气催化氧化法。经过过滤与预热的邻二甲苯与经过预热的空气在混合器内经过8个OX喷嘴雾化混合后进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有17900根列管,管内装有4层不同的触煤(V2O5),混合后的O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催化剂五氧化二钒的作用下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生成粗邻苯二甲酸酐。高温反应放出的热量通过融盐传递给蒸气供发电或其它单元加热用。粗苯酐在经过冷却除杂质后进入精馏单元,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原理来去除轻组份、重组份得到纯度较高的PA。。苯酐合成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操作单元,进料、反应、切换冷凝器、热处理、精馏。其中反应和精馏为苯酐合成的主要单元。 反应区工艺流程: 涡轮空气机将空气压缩后通过空气过滤器和空气预热器,邻二甲苯经过生产现场的OX泵提供动力,通过OX过滤器和预热器,过滤预热后的空气和OX混合后蒸气雾化由八个OX喷嘴喷入反应器内,反应器为整套装置的核心。在反应器的管层OX与空气在触煤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反应得到PA和少量MA/BA等等。反应器出口PA气体温度大约360℃。反应器的壳层是充满由KNO3及NaNO2按55:45比例混合而成的溶盐。溶盐的比热小,热传递快。通过溶盐将反应的热量带至溶盐冷却器和过热器,既能保证反应器的温度,又能将反应的热量转化为高压蒸气和过热蒸气,得到的蒸气可用于蒸气气轮机发电或供其它生产装置加热用。

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 别名:苯酐 英文名:phthalic anhydride 分子式:1,2-C6H4(CO)2O,C8H4O3 分子量:148.11 CAS:85-44-9 形成条件:邻苯二甲酸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环酸酐 物理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相对密度(水=1)1.53,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微溶于冷水、乙醚,易溶于热苯、乙醇、乙酸中。 化学性质 邻苯二甲酸酐可发生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与芳烃反应可合成蒽醌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酐在工业上是在五氧化钒催化下,由萘与空气在350~360℃进行气相氧化制得,也可用空气氧化邻

二甲苯制得。邻苯二甲酸酐可代替邻苯二甲酸使用,主要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用途 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都是重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缩聚生成聚芳酯树脂,用于油漆工业;若与乙二醇和不饱和酸缩聚,则生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制造绝缘漆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邻苯二甲酸酐也是合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也用于药物合成。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631 CAS: 85-44-9 中文名称: 邻苯二甲酸酐 英文名称: o-Phthalic anhydride 别名: 苯酐 分子式: C8H4O3;C6H4(CO)2O 分子量: 148.11 熔点: 131.2℃沸点:29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53; 蒸汽压: 151.7℃(蒸汽压 0.13kPa/96.5℃) 溶解性: 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邻苯二甲酸酐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 化学品英文名:o-phthalic anhydride;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邻苯二甲酸酐85-44-9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可致皮肤灼伤。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慢性眼刺激。 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对呼吸道有致敏性,可 引起哮喘。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 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 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雨淋。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 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酸碱塑 料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 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 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接触限值: MAC(mg/m3): 1PC-TWA(mg/m3): - PC-STEL(mg/m3): -TLV-C(mg/m3): - TLV-TWA(mg/m3): 1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

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气相催化氧化制取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实验技术。 3、 认识催化作用在化学品合成中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 由于邻二甲苯侧链的易氧化特性,将邻二甲苯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以五氧化二钒、二氧化钛为主的催化剂,在360℃以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主产品邻苯二甲酸酐(俗称苯酐),同时还生成顺丁烯二酸酐(俗称顺酐)、邻甲基苯甲醛、苯甲酸等副产物。 主反应式: CH 3CH 3 C O O O H 2O O 2 ++3+1109 kJ/mol 360 ℃ 3V-Ti-O 完全氧化反应(燃烧反应): CH 3CH 3 H 2O O 2 +5+4380 kJ/mol 10 1/2CO 28+ 反应历程: CH 3CH 3 C O O O H 2O O 2 CH 3 CHO 3 -COOH COOH O 2+CHO O 2+ 三、实验装置流程及试剂 实验流程图如图1所示。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的反应在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固定床反应器上端(反应器高度的1/4)装填惰性刚玉球,起预热和混合原料气的作用,下端(反应器高度的3/4)装填催化剂,起氧化反应作用。邻二甲苯经柱塞式计量泵计量后由进入反应器上端,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空气经转子流量计计量后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的上端进行预热气化,经过反应器的预热段预热到反应温度,然后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气体从反应器下端出来经过第一捕集器冷却成白色针状晶体并加以收集,余气经过第二捕集器再次冷凝收集产品。尾气经过第一、第二冷凝器后排空。 实验装置实物图如图2所示。 实验试剂:邻二甲苯(O-xylene ),纯度99%。

邻苯二甲酸酐合成工艺设计[精编版]

邻苯二甲酸酐合成工艺设计[精编版] 1 邻苯二酸酐文献综述 1.1 邻苯二甲酸酐 通用名:邻苯二甲酸酐,俗称:苯酐、酞酸酐、1,3-异苯并呋喃二酮,简称:PA,英文名称:Phthalic anhydride、1,3-iso-Benzofurandione,分子式及分子量: O H C3 4 8=148,CAS号:[85-44-9],结构式:

邻苯二甲酸酐是邻苯二甲酸脱水产物, 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油漆、农药和医药等,广泛应用在塑料、树脂、香料(精)、杀虫剂、油漆、染料和苯甲酸等的生产[1~2]。 理化特性:苯酐是白色或黄色的针状晶体。比重1.53(4℃),熔点130.8℃沸点284.5℃。在低于熔点温度即开始升华。极难溶于冷水, 可溶于热水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中。本品属低毒类。主要是对眼、皮肤及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有的可见皮肤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本品能以粉尘及蒸汽形态作用于人体。据报导, 接触邻苯二甲酸及苯酐的工人中,观察到的主要病变为结膜炎、鼻腔内有血性分泌物、鼻粘膜萎缩, 声音嘶哑, 咳嗽, 偶见血痰。有的发生支气管炎甚至肺气肿。工人中常见的主诉有头痛、乏力、腹痛、食欲减退、眼刺痛、干咳、胸痛等[3]。 1.2邻苯二甲酸酐生产技术发展 苯酐是现代有机化工的最重要产品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电子、 农业、涂料、精细化工等工业部门。 1.2.1世界上生产苯酐的工艺路线有 以萘为原料的流化床技术,主要为SWB(Sherwin,Willianms/Badger) 工艺: 以萘或邻二甲苯为原料的固定床氧化技术,主要为BASF、Von-Heyden、HRhone-Poulene 等工艺[4~5]。 目前国外的生产装置中绝大多数都是采用邻二甲苯固定床氧化法。我国苯酐的生产主要有萘氧化法和邻二甲苯氧化法,萘氧化法的生产规模逐年萎缩。许多在拟建的苯酐生产装置中则全部采用邻二甲苯氧化法[6~7]。 主要副产物:苯酞、顺酐、苯甲酸、柠康酐、二氧化碳。邻二甲苯先利用粗产品流股预热到313℃、空气送到空气加热器加热到140℃, 再利用从预热邻二甲苯出来的粗产品流股进行预热到298℃。在汽化器中, 空气与邻二甲苯混合汽化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反应后生成的粗苯酐反应气经过冷却器中降至155℃~160℃, 进入切换冷凝器。 分离过程从切换冷凝器出来的废气经过吸收塔(T103)把有毒的少量苯酐及杂质除去, 而粗苯酐先经过预热至225℃,然后送入第一精馏塔(T101)进行减压蒸馏。顺酐及苯甲酸在减压下作为塔顶馏出物而分离出来,塔底物进入第二精馏塔(T102),该塔在减压下操作,塔顶馏出物经冷凝得产品苯酐。 目前,OX固定床氧化技术已占全球PA总生产能力的90%以上。1976年以前,国外以生产工艺都采用每立方米OX进料浓度为40g 的工艺,为适用于高浓度OX原料气,经过巧年进展增加到60-75g工艺。一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安全技术说明书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标识 中文名:邻苯二甲酸酐;苯酐 英文名:o-Phthalic anhydride 分子式:C8H4O3 分子量:148.11 CAS号:85-44-9 RTECS号:TI3150000 UN编号:2214 危险货物编号:81631 IMDG规则页码:821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结晶。有令人窒息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熔点:131.2 沸点:295 相对密度(水=1):1.53 相对密度(空气=1):5.10 饱和蒸汽压(kPa):0.13/96.5℃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丙 闪点(℃):151.7 自燃温度(℃):570 爆炸下限(V%):1.7 爆炸上限(V%):10.4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粉尘与空气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能发生自燃。固体在水中能发生缓慢反应。接触水分, 会发生液体溅射。冷水中缓慢转化为苯二酸,热水中转化速度较快。 易燃性(红色):1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 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 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包装与储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合成

摘要 本课题介绍了以异辛醇和邻苯二甲酸酐(苯酐)为原料,合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方法,分别以氧化锌、浓硫酸和复配型催化剂(氧化铝与辛酸亚锡以1∶1比例复配)催化合成DOP,考察催化剂对合成DOP的影响,结果表明, 氧化铝与辛酸亚锡以1∶1比例复配催化剂为最佳催化剂。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合成D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辛醇与苯酐摩尔比3∶1,氧化铝/辛酸亚锡复配催化剂用量分别占反应物总量的 0.2%时,反应时间为2.5h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达到最高95.97%。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催化剂

ABSTRACT This subject ethylhexanol and phthalic anhydride (phthalic anhydride) as raw materials, synthetic plasticizers o-dioctyl phthalate (DOP) method, zinc oxide, two kinds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monomer catalyst DOP, study tours catalyst synthesis DOP to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a mutual complex compound catalyst synthesis results show that aluminum oxide and stannous octoate catalyst compound in a 1:1 ratio is the best catalyst.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process of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of DOP results show that ethylhexanol and phthalic anhydride molar ratio 3:1, alumina / Sn compou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0.2% of the total amount of reactants, reaction time was 2.5h process conditions, the reaction conversion rate of the highest. Key words:o-dioctyl phthalate plasticizer catalyst

邻苯二甲酸酐MSDS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CSDS 邻苯二甲酸酐编制日期:2012-06-08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酐 化学品英文名称:o-phthalic anhydride 中文名称2:苯酐 英文名称2: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脂和染料等。 生产商: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 Co.,Ltd 地址:上海市宁波路52号 邮编:200002 传真:86-021-******** 应急电话:86-021-******** 电子邮件地址:qc@https://www.doczj.com/doc/a012337302.html, 公司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a012337302.html, 技术说明书编码:SCRCCSDS100156 生效日期:2012-06-08 2. 危险性概述 2.1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2.4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5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 混合物 □ 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邻苯二甲酸酐 85-44-9 99.7 4. 急救措施 4.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可致皮肤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慢性眼刺激。反复接触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对呼吸道有致敏性,可引起哮喘。 5. 消防措施 5.1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5.2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5.3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 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雨淋。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