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道感染细菌解析

肠道感染细菌解析

肠道感染细菌解析
肠道感染细菌解析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E.+、—、—、—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D. 毒素的直接作用

E. 胃酸过多所致

16. 下列细菌中,无动力的菌属是

A. 沙门菌属

B. 弧菌属

C. 大肠埃希菌属

D. 变形杆菌属

E. 志贺菌属

17. 关于大肠杆菌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B. 多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 分解乳糖产酸

D. IMViC试验为“+ + ――”

E. 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

18. 志贺菌属不具有的物质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O抗原

D.菌毛

E. H抗原

19. 目前筛选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

A. O抗体

B. H抗体

C. K抗体

D. Vi抗体

E. M抗体

20. 关于志贺菌抗原结构与分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K抗原无分类学意义

B. 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

C. O抗原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

D. H抗原是分类的指标之一

E. 志贺菌属可分为4群40多个血清型

21. 关于肠道杆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均为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

B. 能分解多种糖类,并具有鉴定作用

C. 多由消化道传播致病

D. 致病物质均为内毒素

E. 营养要求低,有氧或兼性厌氧环境下均可生长

22. 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中,下列哪项无意义

A. 生化反应

B. 血清学反应

C. 细菌分离培养

D. 形态学检查

E. 动力观察

23. 痢疾杆菌根据群特异性抗原不同分为4群,下列哪项不属4群之中

A. 痢疾志贺菌

B. 志贺菌属

C. 福氏志贺菌

D. 鲍氏志贺菌

E. 宋内志贺菌

24. 下列症状中,其中不是伤寒病的表现?

A. 持续高热(稽留热)

B. 相对缓脉

C. 表情淡漠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口腔粘膜出现柯氏斑

25. ETEC所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A. 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2

B. 抑制内毒素脱毒

C.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

D.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封闭乙酰胆碱的释放

26. 志贺菌的志贺毒素不具有的生物学活性

A. 细胞毒性

B. 肠毒素性

C. 神经毒性

D. 肾毒性

E. 肝细胞毒性

27. 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

A. IgM

B. IgG

C. IgD

D. IgE

E. SIgA

28.痢疾志贺菌在人体内产生侵袭力,还产生

A. 肠毒素

B. 外毒素

C. 内毒素

D. 内毒素和外毒素

E. 霍乱样毒素

29.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致病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

A. 菊糖发酵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胆汁溶解试验

D. 肥达试验

E. 双糖铁培养基接种试验

30.肥达氏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

A. 第1周

B. 第2周

C. 第3周

D. 第4周

E. 第5周

B型题:

问题31~32

A. 不耐热肠毒素

B. 耐热肠毒素

C. 志贺样毒素

D. 定植因子

E. 脂多糖

31. 能粘附于肠粘膜细胞的致病物质为

32. 能致机体体温持续升高的致病物质是

问题33~35

A. 定植因子

B. 肠毒素

C. 志贺毒素

D. 脂多糖

E. K抗原

33. 能导致Vero细胞病变的物质是

34. 有抗吞噬作用的物质为

35. 可导致严重霍乱样腹泻的物质是

问题36~40

A.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B.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C.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D.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36.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病原菌是

37.引起婴幼儿腹泻,且不产生肠毒素的病原菌是38.引起血性腹泻的病原菌是

39.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是40.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的病原菌是

问题41~44

A. 第1周

B. 第2~3周

C. 恢复期

D. 第1~3周

E. 数月以后

41.肠热症病人的血培养标本采集应在

42.肠热症病人的骨髓培养标本采集应在

43.肠热症病人的小便、粪便标本采集应在

44.肥达氏反应测定的抗体效价达高峰是在

问题45~48

A. 肠热症可能性小

B. 肠热症可能性大

C. 肠热症早期或交叉反应

D. 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E.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45.肥达氏试验O、H凝集效价均高于正常

46.肥达氏试验O、H凝集效价均低于正常

47.肥达氏试验O凝集效价高,H凝集效价低于正常48.肥达氏试验O凝集效价低,H凝集效价高于正常C型题

问题49~51

A.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B. 能发酵乳糖产酸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9.大肠杆菌

50.伤寒沙门菌

51.甲型副伤寒杆菌

问题52~54

A. H效价高于正常

B. O效价高于正常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2.正常人肥达氏试验结果是

53.伤寒患者的肥达氏试验结果应为

54.预防接种1年后,肥达氏试验结果是

问题55~57

A. 大肠杆菌LT

B. 大肠杆菌ST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5.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增高56.能激活鸟苷环化酶,使cGMP增高57.可导致腹泻的物质为

问题58~61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58.伤寒沙门菌的致病主要物质是

59.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靠

60.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61.痢疾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问题62~64

A. 痢疾杆菌

B. 伤寒杆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62.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有

63.特异性免疫依赖SIgA的有

64.血清中IgG、IgM抗体的免疫作用较小

X型题:

65.人类沙门菌感染的疾病类型有

A. 风湿热

B. 沙眼

C. 胃肠炎

D. 败血症

E. 肠热症

66.能导致人类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株类型有

A.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B.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

C.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67.关于肠道杆菌的特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均为革兰氏阳性菌

B. 形态学无鉴别意义

C. 均无芽胞,但都有菌毛、鞭毛

D. 均可产生外毒素

E.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68.伤寒杆菌生化反应中,下述正确的有

A. 发酵乳糖

B. 不发酵乳糖

C.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D.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E. 不发酵葡萄糖

69.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有:

A. 发热

B. 腹痛

C. 里急后重

D. 粘液性脓血便

E. 相对缓脉

70.志贺毒素的生物学作用有

A. 神经毒性

B. 细胞毒性

C. 肠毒性

D. 内毒素毒性

E. 痉挛毒性

71.对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B. 有O、K、H三种抗原

C. 是条件致病菌

D. 能产生肠毒素的才是致病性大肠杆菌

E. 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可导致腹泻

72.痢疾病人做大便细菌学检查,正确方法是

A. 立即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

B. 标本采取勿被小便污染

C. 采取后立即送检

D. 应取带脓血或粘液的粪便

E. 不能及时送检时,应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中

73.伤寒的并发症有

A. 肝炎

B. 心律失常

C. 肾功能衰竭

D. 肠出血

E. 肠穿孔

74.肥达氏试验可帮助下列哪些疾病的诊断?

A. 斑疹伤

B. 甲型副伤

C. 乙型副伤

D. 结核

二、填空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染色_____

无芽胞杆常寄居于人或动物_________可______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_________的成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

,故也称____________

3.________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_______,而致病菌多数___________。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______

________和荚膜抗原

5肠杆菌科细菌易出现变异菌,其中最常见的__________转移

6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腹泻,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志贺菌主要致病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有的菌株尚产生_________。

8.用Senery试验可测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菌的侵袭力。

9.志贺毒素由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_______与宿主细胞糖脂Gb3结合,导入细胞内的__________作用于导致蛋白质合成中断。

10.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症状带菌者。

11.伤寒带菌者的检出,一般可先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可疑者_____效价,若效价高时,再反复取粪便等标本进行__________,以确定是否为带菌者。

12.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有______现象;能迅速分解__________,是该菌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名词解释

1.肥达试验:

2.S-R变异:

3.H-O变异:

4.迁徙生长现象:

四、问答题:

1.请叙述主要五种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2.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3.试说不耐热肠毒素的特性与作用机制。

4.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与致病类型有哪些?

5.在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时,试述O及H抗体的特点与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C 3.B 4.C 5.A 6.A

7.D 8.E 9.C 10.A 11.B 12.E

13.B 14.A 15.C 16.E 17.E 18.E

19.D 20.D 21.D 22.D 23.B 24.E

25.D 26.D 27.E 28.D 29.E 30.B

B型题31.D 32.E 33.C 34.E 35.B 36.A

37.B 38.D 39.C 40.E 41.A 42.D

43.B 44.C 45.B 46.A 47.C 48.D

C型题49.C 50.D 51.A 52.D 53.C 54.A

55.A 56.B 57.C 58.A 59.B 60.A

61.C 62.B 63.A 64.C

X型题65.CDE 66.ABCDE 67.BE

68. BD 69. ABCD 70. ABC

71.ABCE 72.ABCDE 73.DE

74.BCD

二、填空题

1.阴性肠道粪便

2.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3.乳糖发酵乳糖不能分解乳糖

4. O抗原H抗原

5. 耐药性

6. ETEC、EIEC、EPEC、EHEC、EaggEC

7.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8. EIEC 志贺菌

9.(1个)A亚单位(5个)B亚单位B亚单位A亚单位

10.肠热症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

11.Vi抗体分离培养

12. 迁徙生长尿素

三、名词解释

1.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0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2. 肠道杆菌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等以后,细菌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变异。

3. H抗原即鞭毛抗原,细菌失去鞭毛后,运动随之消失,同时O抗原外露,是为H-O变异。

4. 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

四、问答题

1. 见内容提要

2. 见内容提要

3. 不耐热肠毒素是ETEC所产生,由质粒介导,对热不稳定。不耐热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位。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化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加后,导致肠粘膜内水、钠、氯、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至肠腔,引起腹泻。不耐热肠毒素一般不引起肠粘膜的炎症或组织病变。

4.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有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菌产生外毒素。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肠热症(伤寒或副伤寒)、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和无症状带菌者。

5.O及H抗体的特点:IgM类O抗体出现较早,持续约半年,消退后不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重现。IgG类H抗体则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消失后易受非特异性抗原刺激而能短暂重现。

诊断分析:O及H抗体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如两者均低,患此病可能性小;若O抗体不高H抗体高,有可能为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如O抗体高H抗体不高,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若做动态观察需在病程中逐周复查,如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始有意义。

霍乱弧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不包括

A. 鞭毛

B. 菌毛

C. 毒力因子

D. 肠毒素

E. 内毒素

2. 弧菌主要分布于

A. 空气

B. 土壤

C. 水

D. 人体肠道

E. 动物体肠道

3. 弧菌具有下列哪种结构?

A. 鞭毛

B. 芽胞

C. Vi抗原

D. M蛋白

E. A蛋白

4. 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 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 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 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5. 关于霍乱肠毒素,错误的是

A. 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B. 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

C.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

D. 其受体是糖蛋白

E.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6. 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A. 血清肉汤

B. 肉浸液

C. 碱性蛋白胨水

D. 庖肉培养基

E. 葡萄糖蛋白胨水

7. 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到“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B. 伤寒杆菌

C. 变形杆菌

D. 猪霍乱沙门菌

E. 霍乱弧菌

8. 霍乱弧菌有哪些抗原?

A.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B.不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C.耐热O抗原与耐热的H抗原

D.不耐热O抗原与不耐热的H抗原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霍乱,错误的是

A. 属于烈性传染病

B. 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C. 病愈后,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D. 病后的免疫力短暂

E. 接种霍乱死菌苗可增强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10. 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胞内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促进胞内

A. cAMP含量升高

B. A TP含量升高

C. cAMP含量降低

D. cGMP含量升高

E. cGMP含量降低

11. 霍乱弧菌能粘附于宿主细胞是因为具有:

A. 鞭毛

B. 菌毛

C. 荚膜

D. K抗原

E. 脂多糖

12. 霍乱肠毒素相应的受体是:

A. 糖蛋白

B. 粘蛋白

C. 岩藻糖

D. D-甘露糖

E. GM1神经节苷脂

13. 霍乱弧菌现有多少个血清群?

A. 2

B. 3

C. 4

D. 155

E. 139

14. O2~O138群霍乱弧菌常引起何病?

A. 霍乱

B. 副霍乱

C. 胃肠炎

D. 胃十二指肠溃疡

E. 浅部创伤感染

15. 霍乱首例病人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报告是因该病:

A. 为烈性传染病

B. 病死率极高

C. 无理想治疗方法

D. 无有效预防措施

E. 以上都不是

16.霍乱肠毒素抗体的作用是:

A. 阻止霍乱肠毒素与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

B. 阻止霍乱弧菌产生肠毒素

C. 阻止霍乱弧菌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

D. 免疫溶解霍乱弧菌

E. 以上都不是

17.在正常胃酸条件下,需大量霍乱弧菌才能引起感染的原因是:

A.该菌不耐酸

B.胃内有乳酸杆菌等拮抗该菌

C.人体对其有较强的天然免疫力

D.该菌致病力弱

E.以上都不是

18.目前我国使用的霍乱疫苗是:

A.霍乱类毒素

B.霍乱死菌苗

C.减毒活菌苗

D.减毒重组活菌苗

E.霍乱-伤寒杂交菌苗

19.下列试验中哪种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与非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A. 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B. 血凝试验

C. 50%溶血试验

D. 血浆凝固酶试验

E. 乳糖发酵试验

20.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A. 侵袭性酶

B. 内毒素

C. 霍乱样肠毒素

D. 溶血素

E. 嗜神经毒素

21.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由于食海产品或盐腌渍品所致,是因该菌有何种特性?

A. 耐碱

B. 耐酸

C. 嗜盐

D. 耐高渗

E. 嗜温

2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是:

A.霍乱

B.食物中毒

C.肺炎

D.败血症

E.肠热症

23. 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由何菌所致?

A.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产气荚膜梭菌

24. 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性

B. 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

C. 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D. 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性

E. 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25. 下列细菌不属于霍乱弧菌的是:

A. El-Tor型霍乱弧菌

B. 1群霍乱弧菌

C. 不凝集性弧菌

D. 副溶血性弧菌

E. O139群霍乱弧菌

26. 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 呈革兰氏阴性

C. 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 具有一端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 耐碱不耐酸

27. 关于霍乱弧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到小肠后,进入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造成肠粘膜损伤

B. 该菌可产生肠毒素

C. 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D. 人类是其唯一的易感者

E. 该菌主要经口感染

B型题

问题28~30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溶血素

D. 卵磷脂酶

E. 表皮剥脱毒素

28. 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29. 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素是

30. 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问题31~34

A. 巧克力色平板

B. 碱性蛋白胨水

C. 罗氏培养基

D. 庖肉培养基

E. 嗜盐菌选择性平板

31.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

32.培养破伤风杆菌常用

33.培养霍乱弧菌需用

34.培养副溶血性弧菌选用

问题35~38

A. 大肠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沙门氏菌

D. 霍乱弧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35.条件致病菌是

36.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的是

37.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38.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是

问题39~41

A. 肥达试验

B. OT试验

C. 外-斐试验

D. 神奈川试验

E. 抗O试验

39.帮助诊断肠热症选用

40.辅助诊断风湿热可用

41.区分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致病性选用C型题

问题42~45

A. 霍乱弧菌

B. 副溶血性弧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2.耐碱不耐酸

43.耐盐(3.5%NaCl)

44.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45.产生肠毒素

问题46~48

A. 溶血毒素

B. 肠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6.霍乱弧菌产生:

47.副溶血性弧菌产生:

48.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

X型题:

49. 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有:

A. 嗜盐性试验

B. 生化反应

C. 神奈川试验

D. 血清学试验

E. 基因探针杂交及PCR

50.对霍乱弧菌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基可有:

A. 嗜盐菌选择平板

B. 碱性蛋白胨水

C. 碱性琼脂平板

D. TCBS培养基

E. 血平板

51.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局部粘膜免疫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是因为:

A. 肠腔中出现保护性的IgG肠毒素抗体

B. 肠腔中出现保护性的IgM抗菌抗体

C. 肠腔中的SIgA可凝集病菌,使其失去动力

D. 肠腔中的SIgA可与菌毛结合,阻止病菌粘附

E. 肠腔中的SIgA可与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结合,阻断肠毒素与小肠上皮细胞受体作用52.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有: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菌毛

D. 鞭毛

E. 溶血毒素

53.下列关于霍乱弧菌感染后获得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牢固的免疫力

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

D.抗菌毛抗体(SIgA)

E.抗肠毒素IgG及抗菌IgM

54.关于霍乱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有:

A.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B. 只需少量细菌(102~103)即可使人致病

C. 细菌入侵肠上皮细胞和肠腺而损伤肠壁

D. 为人畜共患病

E. 致病是通过肠毒素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受体引起剧烈腹泻和呕吐

55.弧菌属与肠道杆菌比较,其主要不同点是:

A. 革兰染色阴性

B. 一端单鞭毛而运动迅速

C. 营养要求不高

D. 于酸性而非碱性培养基上生长

E. 氧化酶试验阳性

56.很难消灭霍乱的传染源是因为:

A. 病菌在水中可较长期存活

B. 病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C. 缺乏理想消毒剂

D. 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E. 个别ElTor型病例病后可带菌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57.快速诊断霍乱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有:

A. 直接镜检,悬滴法,革兰染色

B. 分离培养

C. 免疫荧光菌球试验

D. 生化反应

E. PCR测ctx基因

二、填空题:

1.O1群霍乱弧菌有两种生物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霍乱弧菌耐_______不耐酸,其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

3.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菌体抗原由3种抗原因子组成,可分为3个血清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__________。

5.霍乱弧菌到达小肠后,粘附于_________并迅速________,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_______过程中产生_________而致病。

6. 霍乱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

7. 及时补充_____和______,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

键。

8. 副溶血性弧菌与霍乱弧菌的一个显著差别是______,在培养基中以含___________最为适

宜。

10.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___________系经烹饪不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所传播。

三、名词解释

1.霍乱肠毒素

2.弧菌属

3.神奈川现象

四.问答题

1.请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过程。

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结构与致病机制。

3.请简述副溶血性弧菌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C 3.A 4.D 5.D 6.C

7.E 8.A 9.D 10.A 11.B 12.E

13.D 14.C 15.A 16.A 17.A 18.B

19.A 20.D 21.C 22.B 23.D 24.E

25.D 26.C 27.A

B型题28.B 29.C 30.A 31.A 32.D 33.B

34.E 35.A 36.D 37.E 38.B 39.A

40.E 41.D

C型题42.A 43.B 44.C 45.A 46.B 47.A

48.C

X型题49. ABCDE 50. BCDE 51.CDE

52.BCD 53.ACDE 54.AE

55.BE 56.ABE 57.ACE .

二、填空题:

1.古典生物型El-Tor生物型

2.碱碱性蛋白胨水

3.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4.霍乱肠毒素

5.肠粘膜表面繁殖繁殖肠毒素

6.肠道局部粘膜免疫

7.液体电解质

8.嗜盐 3.5%NaCl

9.食物中毒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三、名词解释:

1.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能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 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2.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氏阴性菌,本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与人类感染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3.在特定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中某些菌株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该现象作为鉴定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株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问答题:

1.病菌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到达小肠后,黏附于肠黏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典型病例在感染后2~3天突然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排出如米泔水腹泻物。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并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霍乱肠毒素是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部分;B 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B亚单位可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 亚单位进入细胞,A1成分致Gs活化而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3.①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菌;②嗜盐性(3.5%NaCl);③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④所致疾病为食物中毒,还可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症。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膀胱内正常菌群 B.分解尿素 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 D.具有特殊菌毛 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 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兼性厌氧 C.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 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 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O157:H7大肠埃希菌 E.副溶血性弧菌 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ggEC 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 A.转位酶 B.鸟苷环化酶 C.腺苷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胰酶 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 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 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12.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13.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4.培养志贺菌常用的培养基中含有 A.亚碲酸钾B.孔雀绿C.5%的新鲜血球D.10%血清E.煌绿 15.关于志贺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荚膜 B.不形成芽胞 C.有鞭毛 D.有菌毛 E.易出现耐药变异株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膀胱内正常菌群 B.分解尿素 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 D.具有特殊菌毛 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 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兼性厌氧 C.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 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 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

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 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O157:H7大肠埃希菌 E.副溶血性弧菌 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A.ETEC B.EIEC C.EPEC D .EHEC E.EaggEC 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 A.转位酶 B.鸟苷环化酶 C.腺苷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胰酶 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 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 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

肠道感染细菌简述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E.+、—、—、—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诊治策略 一、概念 广义概念:由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 狭义概念: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称为感染性腹泻。 美国感染病协会将腹泻分为三种:(一)社区获得性或旅游者腹泻:此类腹泻需进行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大肠ICO157、难辨梭菌毒素AB毒素的检测,以便寻找细菌感染源。(二)院内获得性腹泻:指入院三天以上出现的腹泻。需进行难辨梭菌AB毒素检测。临床治疗需口服万古霉素。(三)持续性腹泻:指腹泻持续7天以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病人应考虑寄生虫感染。 美国感染性腹泻诊治常见问题:1.摄入海鲜或有海边暴露史病人,应考虑进行无菌属的细菌培养。 2.旅游者腹泻对于经验性治疗无反应,应考虑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 3.病人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烧,应进行结肠耶尔森氏菌培养,并增菌。 4.右侧腹痛不伴有发热,同时合并或不合并有血样便,应进行大肠ICO157细菌培养。 5.症状性直肠炎,尤其是同性恋男性患者,应进行直肠病检查,以区别梅毒性直肠炎等疾病。 6.非炎症性腹泻,应考虑寄生虫感染。若出现尿毒溶血综合征,应考虑ICO157感染。 7.爆发性腹泻,应尽快上报卫生部门,同时对腹泻样本进行零下70度冷冻储藏。 8.大便乳铁蛋白实验或显微镜下发现白细胞,可确定肠道内存在炎症,且可能为侵袭性结肠炎。常见为沙门志贺菌、空肠弯曲菌感染。 “三天原则”,即:住院三天以上出现腹泻,常规大便培养一般无阳性结果,约15%-50%为难辨梭菌感染。若患者年龄≥65岁,伴多种基础疾病,粒细胞缺如,HIV感染等可考虑进行常规培养。 二、细菌性腹泻 (一)常见致病菌 可引起细菌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包括以下几种: 1.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 2.志贺菌属:细菌性痢疾。 3.沙门菌属:伤寒、副伤寒。 4.大肠埃希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粘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膀胱内正常菌群 B.分解尿素 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 D.具有特殊菌毛 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 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兼性厌氧 C.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 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 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 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H7大肠埃希菌E.副溶血性弧菌 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 A.转位酶 B.鸟苷环化酶 C.腺苷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胰酶 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 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 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12.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3.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

肠道感染细菌

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0.5学时定义:一类经粪-口(水、蝇、食物)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细菌。多引起的是肠道传染性疾病。 生化反应多样化,可鉴别细菌。乳糖发酵试验:肠道致病菌(—),非致病菌(+) 包括:肠杆菌科细菌(沙门菌、志贺菌、埃希菌) 幽门螺杆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弯曲菌属 第一节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举临床表现病历。 一、生物学性状: 1.G-,短小;兼氧或需氧,易培养;无芽胞,有周鞭毛、菌毛(图)、质粒。 2.营养要求不高。在肠道鉴别培养基形成有色菌落。乳糖发酵试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产生H2S 。 典型的大肠杆菌IMViC试验为“++––”(葡萄糖发酵 ,吲哚(I)、甲基红(M)、VP反应(Vi)、枸橼酸盐利用(C))。而产气杆菌--++,IMViC是饮食被粪污染的卫生检测指标。 3.抗原构造复杂: (1)菌体O-Ag,属特异,脂多糖—IgM; (2)鞭毛H-Ag,种特异,蛋白质—IgG; (3)表面Ag,荚(包)膜:大肠K-Ag,伤寒Vi-Ag; 4.血清型命名方式:内O-K-H外 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较弱,60℃ 30分,但在自然界水中

存活长。.抗热,55℃、60分钟仍存活;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6.易变异:菌落变异(S-R,H-O)、耐药性、毒力变异(转导、接合、溶原转换) 致病物质:多为内毒素,外毒素少,菌毛、荚膜(包膜)。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致病物质 ⑴一般毒力因子:LPS、荚膜、 Ⅲ型分泌系统:细菌向真核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效应系统。 ⑵特殊毒力因子 黏附素(CFA、AAF、BfP、紧密素、Ipa等) 外毒素(Stx、ST、LT等) LT不耐热,ST耐热,似霍乱肠毒素样,cAMP增多,可通过质粒传递。 2、疾病: ⑴肠外感染:①泌尿道感染中最常见菌,有泌尿上皮受体; ②败血症; ③腹膜炎、胆囊炎、脑膜炎等。 ⑵腹泻: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是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临床症状可从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致病特点有:A)作用部位为小肠;B)致病物质主要是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定植因子、内毒素等;肠毒素致肠粘膜细胞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引起腹泻。 ②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所致疾病像菌痢,腹泻呈脓血便,有里急后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讲解学习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肠道感染细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大肠埃希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膀胱内正常菌群 B.分解尿素 C.可利用CO2作为碳源 D.具有特殊菌毛 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 3.关于肠道致病菌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兼性厌氧 C.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不透明菌落 D.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E.可用免疫血清鉴定 4.引起婴儿和旅游者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B.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5.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志贺菌 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D.伤寒沙门菌 E.变形杆菌6.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O157:H7大肠埃希菌 E.副溶血性弧菌 7.能产生志贺样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是

A.ETEC B.EIEC C.EPEC D.EHEC E.EaggEC 8.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激活肠黏膜细胞中的酶是 A.转位酶 B.鸟苷环化酶 C.腺苷环化酶 D.透明质酸酶 E.胰酶 9.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脑膜炎球菌 E.痢疾志贺菌10.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 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 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 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 11.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痉挛毒素 B.肠毒素 C.溶血毒素 D.内毒素 E.侵袭性酶 12.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13.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14.培养志贺菌常用的培养基中含有 A.亚碲酸钾B.孔雀绿 C.5%的新鲜血球D.10%血清E.煌绿15.关于志贺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荚膜 B.不形成芽胞 C.有鞭毛 D.有菌毛 E.易出现耐药变异株16.决定志贺菌分类的抗原是 A.H抗原 B.O抗原 C.K抗原 D.荚膜抗原 E.Vi抗原 17.感染后易转变为慢性、病程迁延的志贺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均是

猪的常见细菌性肠道疾病

猪常见的细菌性肠道疾病及培养条件 猪的常见细菌性肠道疾病 1.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可以引起1~4周玲新生仔猪水样腹泻,粪便成土黄色,机体脱水,迅速死亡。也可以引起断奶后2~3周仔猪腹泻,生长缓慢,瘦弱,群体死亡率上升,发生水肿病时眼睑、下颌、下腹及四肢末端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突然死亡。剖检变化为肠内容物呈流体,水样,新生仔猪胃部积满乳汁,肠黏膜和眼睑水肿。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充血,肠上皮细胞上附着细菌,伴随血管病变和脑软化。 2 .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1~2周龄新生仔猪出血性及水样腹泻,病猪突然死亡。剖检变化为出血性肠炎,肠黏膜坏死,化脓性溃疡性胃炎。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肠黏膜坏死、出血。 3. 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2~10日龄仔猪奶油状稀便或轻度水样腹泻,病猪生长缓慢。剖检变化为肠管内内充满水—奶油样肠内容物。病理切片观察肠绒毛顶端上皮轻度脱落及轻度化脓性炎症。 4 .艰难梭菌感染艰难梭菌可引起1~5日龄仔猪奶油状腹泻和脱水。剖检变化为结肠系膜水肿,结肠内容物呈奶油状。病理切片观察可见结肠多点表层溃疡和化脓。 5. 胞内劳森菌感染胞内劳森菌可以引起5周龄至青年猪出现糊样稀便腹泻,也可出现水样出血性腹泻,苍白,体弱,共济失调。剖检变化为回肠黏膜增厚,坏死或溃疡,回肠内有血凝块或黑粪。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增生的肠细胞内存在短杆菌。 6. 耶尔森菌感染耶尔森菌可以引起6周龄至4月龄猪排稀薄糊状稀便。剖检变化为轻度肠炎和结肠炎。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轻微慢性或急性肠炎,肉芽肿和小脓肿。 7. 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断奶后所有年龄段猪出现粪便不成团,水样,粪便中含有纤维素、坏死组织或血团等消化系统表现。剖检变化为大肠或小肠纤维素性出血,局灶性溃疡或坏死。病理切片观察小肠或大肠黏膜弥漫性或局灶性溃疡,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素性血凝块。

肠道细菌

肠道细菌——一个被遗忘的“功能器官”专题调研报告 成人胃肠道粘膜表面积达到300 m2,是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最大区域。在成人胃肠道中定殖着约1014个微生物,其数量是人体体细胞总数的10倍。正常情况下,成人肠道菌群重量超过1 kg,编码约330万个特异基因,是人类基因组编码基因数的150多倍。尽管人类不同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只有0.1%左右,但不同个体间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可以达到80–90%。定殖在宿主肠道中的菌群,在发挥宿主生理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产生重要的代谢产物、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保护宿主免受病原的感染等。肠道菌群反过来也会受到宿主遗传因子、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使得肠道菌群具有多样性和宿主特异性。随着D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好地研究和了解肠道菌群在各种疾病,如肥胖、糖尿病、IBS、IBD、结肠癌和代谢综合症等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将为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指导。 一、正常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成 在各国人类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大力推动下,人们开始对定殖在我们肠道中并不起眼的微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研究表明平均每个人肠道中定殖的细菌总数估计约有1000种,而对整个人群来讲,可以达到10,000到40,000种。人体肠道 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细菌、古菌、酵母和纤维状真菌。古菌和真菌各自只代表单独的一个门,而人胃肠道中的细菌却非常富有多样性。人们已经在人胃肠中检测到了9个细菌门,其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占优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的细菌也很常见,但含量相对较低。肠道细菌的数量和组成与不同的解剖部位也有关,在人体肠道的不同部位其微生态环境和所定殖细菌的数量与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肠道菌群的功能 人体胃肠道中定居着100万亿的细菌和古菌,与宿主存在着共生关系,共同维护着宿主的生理平衡。宿主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营养环境,细菌为宿主提供一些宿主自身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如产生一些维生素、消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调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作用

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作用 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有不少微生物。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在人类的肠道,尤其是结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肠)中,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 ——摘要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有不少微生物。例如在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胃或盲肠中,就存在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体。由于食草动物摄入的植食性饲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难以依靠动物体自身分泌的酶液消化,而微生物群体中包含的纤维素消化菌、半纤维素消化菌等可以较好的将多糖转化为低聚糖和寡糖,从而促进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在人类的肠道,尤其是结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肠)中,也存在着大量微生物。这些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种类极多,数量极大。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包含的细菌数量则可以达到1014个[1]。而一个成年人自身的细胞数量为1013个,也就是说,居住在我们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干重量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及其“尸体”构成的。因此有人风趣的说,从数量上来看,我们人类并不应该被称为人类,而应被称作细菌。如此庞大的细菌群体驻扎在肠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集体。这个集体,就被称作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100兆个,有500~1000个不同的种类。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也称之为益生菌,主要是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 人体的健康与肠道内的益生菌群结构息息相关。肠道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