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建筑史考题

西方建筑史考题

1、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太阳神庙 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3、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4、山岳台 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实例:乌尔山岳台。
5、人首翼牛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6、百柱厅 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
7、爱琴文化 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8、多立克式 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基底1.2至1.5倍。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9、爱奥尼式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14、《建筑十书》 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古罗马时期建筑成就的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15、公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里,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等等组织建造在公共浴场里,形成一个多用途的建筑群。代表作品有卡拉卡拉公共浴场、戴克利提乌姆公共浴场
16、帆拱 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

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1: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
金字塔的艺术表现力主要在于其外部形象,单纯有力的形体在白云、蓝天、黄沙之间展开,有着强烈的空间感染力。为了加强金字塔和观者的对比效果,设计者在入口处着力刻划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金字塔的祭祀堂紧靠东面脚下,而门厅入口却远在东边几百米之外,这样长的距离是为了使朝圣者在从入口到祭祀堂的行进过程中心灵得以净化。从门厅入口到祭祀堂要通过一个用石头砌成的密闭狭窄通道,而这条通道仅可容下两个人并排通过。人们在这黑暗、狭窄、漫长的通道里,怀着强烈的期望和希冀向金字塔行进,一切杂念均恐怖和希冀所净化,当人们怀着这种感情在黑暗的狭促之中走出这长长的甬道,进入后院时,猛烈见到在灿烂眩目的阳光之下端坐着法老的雕像,上面是摩天掠去的金字塔,恍惚、恐怖、不坚定的宗教崇拜意识便产生了,从而形成了宗教活动的空间氛围。
2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内容涉及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这一运动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形成的风格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参照,与工艺美术运动相比,新艺术运动的线条更为自由、流畅、夸张,抽象的造型常常从实体中游离出来而陶醉于曲线符号中。主题多是绵长的流水、变形的花草、苗条漂亮的年轻女郎,更多的带有令人憧憬和幻想的色彩,新艺术运动带有极为明显的唯美色彩,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3:现代主义建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比较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并且推出一批大胆创新的优秀作品,大大推动建筑改革走向高潮。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和L.密斯?范?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等人在20年代提出以下的观点:
①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②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③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④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⑤主张发展建筑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
在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

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以上这些建筑观点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50年代以后,更多地被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

1:包豪斯设计学校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确立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
2).确立了基础课和工作室的教学方式
3).把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
4).探讨现代设计的新形式
包豪斯设计学校于1919年4月1日开学,由当时35岁的怀特?格罗佩斯担任校长。这位刚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建筑师早期其实是想建立一种类似与工艺美术运动的行会组织,创造一个具有团队精神和平等思想具有理想化色彩的环境。但工业化的进程改变了格罗佩斯的办学观念,学校开始走向理性主义,使用较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强调为大工业生产设计,并最终成为现代设计教育方式积极的探索者。
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格罗佩斯亲自设计了联系紧密、功能性很强的包豪斯校舍,制定了教学方针,他根据把艺术家和工艺家联合起来,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成为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的理想,聘请了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如康丁斯基、克利、蒙克等,同时也聘请了著名的工艺家指导学生在工场实际操作。他所开设的绘画基础课、训练学生对平面、立体、色彩和肌理的课程现在仍然是世界各地设计类学校的必修课。包豪斯学校还注意把教学、实践、展示、销售结合起来,树立起整体形象,使这一最多人数不过100多人的学校为世界所瞩目。他们的设计活动所产生的产品今天看起来仍然很经典。
由于传播民主思想,包豪斯受到了纳粹的迫害,于1933年4月被迫关闭,仅存了14年。但包豪斯的老师和学生把包豪斯的思想传遍了整个世界。

1:古罗马建筑成就
? 1),产生了大量的新建筑类型,如军事类、纪念性、大型公建,适应生活领域的扩展,每种类型都有成熟的功能型制和艺术样式。
? 2),开拓了建筑内部空间,发展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
? 3),拱券结构体系和天然混凝土的结合,技术上突飞猛进。
? 4),柱式的完善和券柱式的普及。
? 5),纪念性建筑手法成熟。轴线对称、序列、体量宏大
? 6),建筑理论的发展。维特鲁威Vitruvii的《建筑十书》(奥古斯都时代),总结了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建筑构图基本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型制、各种建筑物设计原理、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建筑经济等方面经验

。但未能关注拱券结构的成就。
2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3: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对现代建筑的贡献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
1:如何理解后现代设计思潮
1).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和修正
2).只是部分地反思现代设计,不是对现代设计的全面否定
3).肯定了传统设计语言和民族及地方风格
4).开启了设计的多元化局面
5).对现代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为了打破现代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单调局面,从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设计师们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反现代设计的尝试,这一尝试在8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所谓的后现代设计运动。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在充分肯定了现代建筑对人类居住空间的贡献后,文图里认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代主义建筑平庸、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现代主义大师们所创造的辉煌已经成为新的桎梏。在书中,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观点成为后现代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明确提出旗帜鲜明的宣言、理论或设计原则,但设计师们的实践打破了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在设计

领域所造成的沉闷气氛,显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准则的反叛和超越。后现代设计的特点表现为对古典视觉语言的复兴,模糊产品的功能性,强调产品的装饰意味,运用了大胆艳丽的色彩,有意识的恢复了手工艺时代产品的单一或手工制作特点,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融会合流起来。
后现代设计因其反功能的特点并没有成为设计的主流,但其恣意大胆的设计实践对设计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贫乏和单调已成为设计师们的共识后,后现代设计的出现无疑丰富了设计的语汇,使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