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对比

1、室内试验粗集料采用优质的灰绿岩,细集料采用石灰岩,沥青采用壳牌70#,乳化剂采用美德维实伟克PC-1606,乳化沥青由壳牌乳化沥青厂生产。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见表1,总拌和时间相同。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表1

按表1温度采用完全相同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进行成型试件,然后进行有关性能指标对比测试,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性能表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良好,马歇尔稳定度达到规范要求。又因为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乳化剂是一种优良的抗剥落剂,因此其能很大程度上改善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减少沥青膜被水分置换的几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通常可以提高TSR5-10%。并且,根据车辙试验,相同沥青用量的情况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明显优于热拌沥青混和料。其原因就于温拌沥青混合料密实性更好、沥青膜的稳定性更好,从而混合料的热稳定性优于热拌混合料的热稳定性。

2、采用室内试验确定出的乳化沥青温拌混合料配方进行试验段铺筑,施工完毕后对试验段路面进行了现场检测,测试结果见表3,其结果完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现场测试结果表3

3、对温拌沥青的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试验,以观察温拌剂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室内试验以AC-13为研究对象,总拌和时间与热拌料相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见表4。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表4

从表 3.1可以看出温拌沥青混合料比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降低至少

等有害物质的释放, 30℃,从而有效减少生产拌合和施工过程中的CO、NO和SO

2

并且能大大降低沥青的老化程度。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1 一般规定 1.1.1 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容易离析。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当发现混合料结构组合及级配类型设计不合理时,应进行修改、调整,以确保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1.1.2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为减少离析,便于压实,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3)倍;对于SMA等嵌挤型混合料,沥青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常用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见表18。 表1 常用的沥青面层结构形式 结构层厚度(cm) 三层式双层式 上面层3-4 AC-13 AC-13 SMA-13 SMA-13 4-5 AC-16 AC-16 SMA-16 SMA-16 中面层4-5 AC-16 — 5-6 AC-20 — 6-7 AC-25 — 下面层5-6 AC-20 AC-20 6-8 AC-25 AC-25 1.1.3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划分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见表19。

表2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混合料类最大 粒径 公称 最 密级配开级配半开 连续级配间断间断级配沥青 碎石沥青沥青沥青排水排水式 特粗式53.0 37.5 — ATB-4 —— ATPB- 40 — 粗粒式37.5 31.5 — ATB-3 —— ATPB- 30 —31.5 26.5 AC-25 ATB-2 5 —— ATPB- 25 — 中粒式26.5 19.0 AC-20 — SMA-2 ——AM-20 19.0 16.0 AC-16 — SMA-1 6 OGFC- 16 —AM-16 细粒式16.0 13.2 AC-13 — SMA-1 3 OGFC- 13 —AM-13 13.2 9.5 AC-10 — SMA-1 OGFC- 10 —AM-10 砂粒 式 9.5 4.75 AC-5 —————设计 空隙 率(%) ——3-5 3-6 3-4 >18 >18 6-12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方案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施工方案 二O一九年二月

一、前言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是国际上近几年研发并正在逐步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与相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在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可使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降低30℃~40℃以上,性能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温拌混合料技术可节省燃油20%~30%,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排放50%左右,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节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 二、特点 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适用于路面工程的各沥青结构层。因其具有有害气体排放少和在较低温度下仍有良好压实性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以下场合: 1)城市道路、人口密集区道路、隧道道面、地下结构工程道面等环保要求高的工程; 2)道路维修养护中的罩面工程; 3)较低环境温度条件下施工的工程。 温拌沥青混合料不宜在气温低于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或 2℃(其他等级道路)条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除应遵照本指南的专门规定外,其他的要求和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仍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其他等级道路在第一次应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或施工经验不足时也应铺筑试验段。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试验路段的长度宜为100~200m。试验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通过试拌确定拌和工艺和参数,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碾压工艺和参数等,并验证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正常路段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点

蚌埠市S307一级公路改建01标 温拌沥青混合料 低温施工技术要点 美德维实伟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沥青实验室 2014年12月

1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运用简介 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施工温度低、耗能低、环保及性能并不亚于热拌混合料等诸多优点,适合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隧道路面铺装、低温施工以及闹市区道路等多种场合。本次工程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进行坂澜大道改造路面的摊铺,减少沥青老化程度,提高路面疲劳寿命,减少铺筑过程中温度离析造成的路面摊铺压实不均匀现象,减少沥青烟气排放,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质量。 2温拌混合料配比设计 维持原有相同路段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唯独不同的是通过添加温拌添加剂降低混合料的出料温度。 3 温拌混合料施工工艺 3.1 温拌沥青制备 3.1.1添加温拌剂 J1-C 温拌剂是MWV公司第三代温拌剂,拌合站添加前,至少提前腾空一个沥青罐,以单独储存所需的温拌沥青。新沥青导入储罐时,将按比例计算好的J1-C温拌剂随新沥青同时加入到卸油池中,泵送至温拌沥青储存罐。 对于具有沥青搅拌桨的沥青罐,J1-C温拌剂加入后,需低速搅拌约一小时后,使温拌剂与沥青混合均匀,在连续生产或者大规模生产时,需配备两个以上有搅拌装置的沥青储罐。 在沥青储罐没有搅拌装置时,应至少腾空两个沥青储罐,先将M1温拌剂随沥青加入其中一个沥青罐后,通过泵送装置将该罐中沥青全部导入另一个储罐中,依次往复至少3次以上循环以保证J1-C温拌剂与沥青充分混合。 温拌沥青制备完成以后,应尽快使用,如遇工程进度延迟,天气条件影响等情况无法及时用完时,应降低沥青储存温度至130°以下,生产前再升高生产所需温度。 3.1.2 温拌混合料拌合 添加J1-C温拌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应严格按照《温拌沥青混合料

4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简介 1.温拌沥青技术的概念 温拌沥青技术,是指用于沥青路面铺筑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加入某种添加剂(即温拌剂),实现混合料拌合、施工温度降低20~30℃,而其品质(使用性能)不下降。 温拌沥青混合料其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如图1)。 图1 温拌沥青技术温度示意图 2.温拌沥青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温拌沥青新技术施工温度低(比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30℃),能够减少燃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对人体有害气体、烟尘的排放(见图2表1),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在城市道路、里巷道路等人口密集地

区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非常小。 (2)能够实现在低温季节的施工 沥青路面铺筑需要在高温状态下施工,因此施工季节集中在炎热的夏季。温拌沥青技术可以使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对施工温度严格控制的要求得以放宽,可适当延长作业时间,保证压实质量;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施工,延长施工期。 图2 温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过程中烟尘排放对比 测试项目 单位 热拌 温拌 降幅(%) 采样地点 二氧化碳 (CO 2) mg/m 3 2.6 1 61.5 拌和站 氮氧化物 (NO X ) mg/m 3 151 40 73.5 一氧化碳(CO ) mg/m 3 104 91.3 12.2 二氧化硫 (SO 2) 104 mg/m 3 13 3.3 74.6

烟尘 mg/m 3 5.6 2.59 53.8 沥青烟 mg/m 3 21.1 2.06 90.2 摊铺施工现场 苯可溶物 mg/m 3 19.5 0.58 97.0 苯并芘 mg/m 3 0.094 0.019 79.8 (3)隧道沥青路面 在长大隧道的路面施工时,由于隧道中温度较低,空气流动较慢,空间相对封闭,沥青混合料烟尘排放问题是非常突出和难以解决的。如果在隧道路面施工中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既可以提高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同时又能显著降低沥青排放出的有害气体,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3、拌合站温拌剂添加装置 为了试验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需要拌和站添加小型设备,包括温拌剂存储罐、输送管道、泵、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配套小型设备(如图3)。

温拌沥青混合料研究

温拌沥青混合料研究 摘要: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沥青材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优势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弥补了传统材料的不足,其研发与应用对于集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生产材料、应用领域以及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全面研究。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温拌,应用,节能环保 Abstract: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is a new type energy-saving asphalt material, and compare with traditional hot mix asphalt mixture and cold asphalt mixtures, it has obvious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broad prospects,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 deficiencies,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ntensive soci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production materials, applic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to undertake a comprehensive study. Key words: asphalt mixture; mixing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P63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热拌沥青混合料在道路施工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污染、高能耗的缺陷使得它已不能再满足社会生产的要求,而与之相反的冷拌沥青混合料虽然低污染、低能耗,但其综合性能较低,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因此,人们开始研发一种新的沥青材料来弥补传统材料的缺陷,于是,温拌沥青混合料应运而生。温拌沥青混合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降低了沥青的粘度,使其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搅拌和施工,在目前的实践中,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为110℃—130℃,施工温度为90℃¬¬—100℃,处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与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但其性能却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传统沥青材料相比,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环保效益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原理及技术类型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2-0118-02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现状 收稿日期:2012-10-25作者简介:吴雪(1984-),女,助理工程师; 王爱峰(1977-),男,工程师 吴 雪 1 王爱峰 2 (1.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州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000) 摘 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四种主要温拌技术的研究发展,分别阐述了四种技术的性能特点、发展现状、应用效果以及在我国的发 展前景,对国内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温拌技术,沥青混合料,节能,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在路面材料拌和应用中,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是一 种应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材料, 但由于在拌和、摊铺时往往需要较高的温度,致使在生产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造成消耗大量能源, 而且致使沥青热老化并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降低环境质量和损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冷拌沥青混合料虽然在环保、能耗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路用性能不稳定,一般只能应用于路面养护领域。为了降低能耗和废气的排放,并获得优良的路面结构,人们开始研制一种新的高节能低排放型沥青混合料,即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 Asphalt )。温拌沥青混合料(简称WMA )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沥青的粘度,使沥青拌和和施工温度介于热拌(150? 180?)和冷拌(常温条件)之间,同时并保持其不低于热拌沥青(HMA )的使用性能,其关键技术在于不损路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沥青的拌和粘度。此技术源于20世纪末 的欧洲,由Shell 和Kolo-veidekke 两公司于1995年联合研发,研发先后采用软沥青—乳化沥青和泡沫沥青—乳化沥青两工艺实现 了WMA 良好的使用性能。我国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起步于2005年。交通运输部对节能减排的温拌技术十分重视, 并将温拌技术研究纳入了西部交通科技项目计划。2005年11月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路桥路兴物资中心和美国Mead Westvac 公司合作铺设的我国第一条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在北京试铺成功,但目前来说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国内外主要温拌技术的研究发展 2.1沥青—矿物法(Aspha-Min ) Aspha-Min 是采用人工合成沸石,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加入这种粉末状材料,从而在结合料中产生泡沫作用。如德国 Eurovia-Services 公司生产的此类产品可投放于外装的输送器后进入拌和楼。沸石是网状硅酸盐结构,内部含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容纳相对较大的分子和阳离子群,它其实就是一种含有较大量结合水的硅酸铝矿物(含水量约21%)。在超过85?时水分子逐渐析出,水的释放导致结合料的体积膨胀,从而引发连续的发泡反应,液相结合料中的水起到了润滑的作用,使沥青混合料在低温下具有可工作性,拌合温度可降低至130? 145?,因而将热拌沥青混合料典型的生产温度降低12?以上,由此可节省30%以上的燃料消耗量。所有常用的普通沥青和聚合物改性沥青以及再生沥青均可以采用添加Aspha- Min 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2.2泡沫沥青法(WAM- Foam )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WAM-Foam )是由位于英国的壳牌国际石油公司和位于挪威的Kolo-veidekke 公司共同研发的,此方法为两阶段法,需要加入两种不同针入度的沥青:软沥青和硬质泡 沫沥青。软沥青针入度较大,在100?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与矿料均匀拌和,能够裹覆住矿料。硬质泡沫沥青是以泡 沫沥青的形式加入的, 根据拌和需求,硬质沥青在25?的针入度在1mm 10mm 之间。第一阶段中,首先将温度为100? 120? 的软质沥青加入到集料中拌和以达到较好的预覆效果;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第二阶段低了工程造价;最后,水洗机制砂含水率不稳定,在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水洗机制砂拌制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比较高,而机制砂原砂含水率基本稳定在1.5% 2.5%之间,更便于混凝土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因此,采用机制砂原砂配制低强度泵送混凝土应用于CFG 桩施工中,更利于质量、成本、进度三大目标的控制。参考文献: [1]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S ].[2]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3]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S ].[4]GB /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 [5]GB /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S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ed sand to CFG pile concrete CHEN Hai-fei (Hangzhou Tongx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Hangzhou 310030,China ) Abstract :Taking Yunnan TJ3standard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Shanghai-Kunming passenger special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test contrast method ,studied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manufactured sand crude sand and washing manufactured sand configuration of low strength pump concrete ,thereby determined the manufactured sand crude sand was more suitable for CFG pile construction.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CFG pile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pump ,application · 811·第39卷第2期2013年1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2Jan.2013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混合料拌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新版)

Companies w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accidents must be stifled in the cradl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混合料 拌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新版)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混合料拌和施工安 全技术交底(新版) 导语:企业想要提高生产,安全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安全管理条件,企业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想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不断更新安全技术,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 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由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集中拌制。 2.施工前,应检查运输道路上方架空线路,确认路面与电力架空线路的垂直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通讯架空线的高度满足车辆的运输安全要求。 3.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确定沥青混合料运输和场内调运路线;运输道路应坚实、平整,宽度不宜小于5m。 4.施工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劳动保护用品。 5.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和沥青洒布车到达现场后,必须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环境状况,及时疏导交通,保持运输安全。 6.施工前应复核雨水口顶部的高程,确认符合设计规定,路面不积水;施工现场障碍物应在施工前清理完毕。 7.在城区、居民区、乡镇、村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等单

位及其附近不得设沥青混合料拌和站。 8.需在现场设置集中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时,支搭拌和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拌和站不得搭设在电力架空线路下方。 (2)拌和站应按消防部门的规定配置消防设施。 (3)拌和站的作业平台应坚固、安装稳固并置于坚实的地基。 (4)搅拌机等机电设备应设工作棚,棚应具有防雨(雪)、防风功能。 (5)搅拌机、输送装置等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电气接线应符合相关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6)现场拌和站应单独设置,具有良好的供电、通风等条件与环保措施,周围应设围挡。 (7)现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布置沥青混合料搅拌机、各种料仓和原材料输送、计量装置,并形成运输、消防通道。 (8)施工前,应对拌和站进行施工设计;平台、支架、储料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拌和站在拌和混合料过程中荷载的要求。 (9)搅拌机等机械旁应设置机械操作程序牌。 (10)拌和站搭设完成,应经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

温拌沥青技术在低温施工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1671-2579(2014)03-0264-04温拌沥青技术在低温施工中的应用 杨彦海1,高小晰1,沈阳1,刘燕燕2 (1.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68;2.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摘要:在对比分析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SBS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础上,结合实体工程,着重研究了施工温度降低后材料的可压实特性。试验表明:在降低温度30℃的情况下,温拌沥青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混合料及路面的各项性能,并形成一个稳定的压实区间,延长施工时间,实现冬季低温施工。同时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与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道路工程;温拌;沥青路面;低温施工;压实区间;降温速率 收稿日期:2013-08-03 作者简介:杨彦海,男,博士,教授.E-mail:yangy anhai168@126.com1 前言 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交通运输行业又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热拌沥青混合料虽然路用性能好,但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老化问题严重。同时,随着中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沥青路面在冬季施工所面临的因沥青混合料降温速率快而造成的混合料压实困难、空隙率过大、早期病害严重等问题,已成为道路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温拌沥青混合料这种节能环保的路用新材料、新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能在保证 混合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其拌和及碾压温度,为解决 低温地区及低温季节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 温拌技术的本质是通过降低胶结料的施工粘度,从而降低工作温度。它要求掺加的物理和化学添加剂不会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构成负面影响,在尽可能少地改变现有工作条件(配合比、设备等)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实现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施工这一技术核心。该文研究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常规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采用表面活性剂原理实现温拌化的新型液态添加剂,有效降低工作温度,减少沥青老化,为沥青混合料提供充分压实时间,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不仅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櫙 还可以延长道参考文献: [1] 张文刚, 邹雨芯,孙国庆,等.二氧化钛沥青混合料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2] 徐海铭, 刘黎萍,孙立军,等.纳米二氧化钛在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1(4). [3] 孙立军, 徐海铭,李剑飞,等.纳米二氧化钛处治汽车尾气效果与应用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4).[4] 叶超, 陈华鑫,王闯.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0(3). [5] Spanhel L,Weller H,Henglein A.Electron Inj ectionfrom Illuminated CdS into Attached TiO2and ZnO Parti-cles[J].J Am Chem Soc,1987,109:6 632-6  638.[6] 任成军,李大成,周大钊,等.纳米TiO2的光催化原理及 其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4(2). [7] Bamwenda G R,et al.The Photocataly tic Oxidation ofWater to O2Over Pure CeO2,WO3and TiO2Using Fe3+ and Ce4+ as Electron Acceptors[J].Applied Cataly sis A:General,2001,205:117-120. [8] 尚华美,邱剑勋,王承遇,等.光催化纳米CdS复合TiO2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太阳光光催化性能[J].玻璃与搪瓷,2002(3). [9] 廖芳龄, 许婷婷,钱玮.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2(3). [10] 张文刚, 纪小平,宿秀丽,等.路用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增强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8). 46 2  中 外 公 路 第34卷 第3期 2 0 1  4年6月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 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以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表示)为横坐标,以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关系曲线如图8-6。 (1)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 根据图8-6,取马歇尔稳定度和密度最大值相对应的沥青用量a1和a2,以及与设计要求空

Evotherm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Evotherm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MeadWestvaco 2008.5 温拌沥青路面技术规范补充或修正条款 (参照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0.4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气温可以低至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0℃(其他公路)。 2.1.19 温拌沥青混合料 通过添加剂结合拌合工艺较低程度的改造或调整,在基本不改变混合料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能够在明显低于热拌混合料温度条件下实现沥青路面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所有同样配比的热拌混合料的标准。决定于胶结料和级配类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在80~120℃,通常比同型号热拌沥青混合料操作温度下降30~60℃。 2.1.20 温拌添加剂 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与热沥青同步向拌合锅喷注的添加剂。该添加剂为表面活性类活性水溶液,为保证活性,必要时需要调酸或调碱。该添加剂能够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在胶结料和混合料内部形成润滑结构,是实现温拌沥青混合料工作性的关键成分。 2.1.21沥青混合料温拌工艺 (1)拌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工艺环节。温拌工艺与热拌工艺不同之处在于增 加温拌添加剂的添加环节,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剂通过单独安装的并与拌合楼控制系统建有信号联络的管路,与热沥青同步向拌合楼添加的方式,另外,考虑气体的反冲力会影响到矿料的计量,需要在拌合缸中设置排气口,以消散气体,排气口直径为50~60cm,外接排气管,排气管的长度为1.5m,排气口的设置高度稍大于混合料拌合区高度,以便气体顺利排出。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重庆路快速路工程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简介: 传统的沥青混合料按照拌和、摊铺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热拌混合料(HMA)和冷拌混合料(CMA)。热拌混合料拌和温度150-180℃,优点是主流技术、路用性能好,缺点是环境 污染重、能耗大、沥青老化较严重。冷拌混合料拌合温度15-40℃(常温),优点是环保、节能、混合料可存储,缺点是路用性能很难与热拌混合料相比。如何保留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良好的特点并克服其存在的环境污染重、能耗大、沥青存在老化等问题。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何在保留冷拌沥青混合料环保、节能等优势的同时克服其性能尚有差距的不足,成为努力的方向。而当今世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5月9日,云南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提出:我省的公路施工及养护中将逐步推广节能技术,重点开始温拌和燃油改煤技术等的推广。 在这些国际国内背景下,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应运而生。温拌沥青混合料(WMA)是一类拌合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常温)沥青混合料之间,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节能减排沥青混合料,其拌合温度为110℃ -130℃,摊铺和压实路面的温度为80~90℃,最低可达70℃。 该项技术起源于欧洲,于2000年起开始铺筑试验路,并在2000 年的国际沥青路面大会上首次进行交流。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主要分为四类:即沥青-矿物法(Aspha-Min)、泡沫沥青温拌法(WAM-Foam)、有机添加剂法、基于表面活性平台温拌法。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法,该技术由美国Meadwestvaco公司提出,2003年8月在南非铺筑了第一条试验路。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法,有三种工艺可以实现:乳化沥青法、浓缩液法、温拌沥青法,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浓缩液法和温拌沥青法。 表面活性剂的温拌机理即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大大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表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和反润湿、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的化学品。浓缩液法施工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浓缩液)直接加入搅拌锅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浓缩液法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温拌沥青法施工工艺是将表面活性剂直接加入到沥青中,制备温拌沥青。该温拌工艺不依据发泡或者降粘的原理,而是通过特殊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在温拌沥青混合料内部起到了降低集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沥青混凝土所用粗细集料,填料以及沥青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至少在工程开始前一个月将推荐混合料配合比包括;沥青含量,矿料级配,稳定度(包括残留稳定度),饱和度,流值,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件的密度与空隙率等的详细说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2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摊铺设备,均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 3 要检查两侧路缘石完好情况,位置高程不符合要求应纠正,如有松动或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尤其要注意背面夯实情况,保证在摊铺压实时,不被挤压,移动。 4 喷洒封油层:先用人工将二灰碎石上的灰尘以及杂质,用风筒吹干净,吹至聚堆清理出路外。用洒水车洒一遍水,让基层顶面保持湿润。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边石,用土或石子压牢。用沥青洒布机进行喷洒乳化沥青,要求喷洒均匀,无空白现象发生。每平方米喷洒用量0.8~1.2 千克。最后均匀散布一层石屑。井口与收水口用铁板覆盖,油料摊铺时刷一层柴油,摊铺过去后立即找出。 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 1 .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即150—170C。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80C;温和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65C。 2.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块现象。拌合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批准的工地配合比的要求,并应在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范围内,集料目标值的偏差,应符合合同技术规范要求。 3、混合料的运输; (1)来料的温度一定要满足摊铺温度,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20—150C。不超过160C为宜。为此在现场应有质量人员对油温进行测定。运料时,自卸车用篷布覆盖。 (2)车辆等候时,相互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倒车,停车,卸车应设专人指挥,防止运输车辆与摊铺机发生碰撞影响摊铺质量。 (3)自卸车卸料后应将负载卸净,并听从指挥离开,避免粒料倒在摊铺机受料斗外影响摊铺工作正常进行。 三、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 1 摊铺 (1)高程控制:施工前先在边石上用墨斗弹出每层油料的高程线(记得把虚高算上)。 摊铺底面层时用走高程的方法,路边一侧用边石(或钢丝线)做高程依据,路中一侧走导梁。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低面层的平整度,但是无法控制油料的厚度,所以要求二灰碎石的高程要准确。

路面-15 7-001-老刘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参考模板)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FHEC-LM-15-2007 1、适用范围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各级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的各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表面层、中、下面层的施工。 2、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3、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复核水准点,必须全线联测。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准确测出中桩位置,并依据中桩确定各结构层边线位置。 3.1.2熟悉图纸和相关规范、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程师向班组长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施工前由班组长向操作工人进行二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2 机具准备 3.2.1拌和设备: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 3.2.2运输设备:大吨位自卸汽车。 3.2.3 摊铺设备:配备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有条件可配备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3.2.4碾压设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吨位宜大)。

3.2.5其他设备:装载机、空压机、水车、加油车、发电机、切割机、平板载重车等。 3.3 材料准备 3.3.1原材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抗剥落剂等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4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3.4.1目标配合比设计包括: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作为拌和站的各冷料斗进料的比例及试拌使用。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框图的步骤进行。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各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的施工。 2 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2.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复核水准点,必须全线联测。施工放样,采用全站仪准确测出中桩位置,并依据中桩确定各结构层边线位置。 3.1.2熟悉图纸和相关规范、标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总工程师向班组长进行书面的一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施工前由班组长向操作工人进行二级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2 机具准备 3.2.1 拌和设备: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和站。 3.2.2 运输设备:大吨位自卸汽车。 3.2.3摊铺设备:配备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有条件可配备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3.2.4碾压设备: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吨位宜大)。 3.2.5其他设备:装载机、空压机、水车、加油车、发电机、切割机、平板载重车等。 3.3 材料准备 原材料: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抗剥落剂等由持证材料员和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4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3个阶段。 3.4.1目标配合比设计包括: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和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作为拌和站的各冷料斗进料的比例及试拌使用。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3.4.1的步骤进行。

浅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越性

浅谈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越性 【摘要】作者在本文中分别从降低拌合成本、改善路用性能、改善工人的施工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浅谈了当今我国提倡使用新能源、节能降耗、减少雾气排放的一种路用新型材料——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点,为今后这种新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交通建设方面大面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温拌沥青;混合料;优越性 所谓温拌沥青混合料(简称WMA),就是一种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与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其性能能够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它是通过添加一定的表面活性剂,在混合料基本不改变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改进措施,使沥青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一般比热拌沥青混合料低10-30℃,即120-130℃)进行拌和及施工,同时保持其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技术,也称为温拌沥青技术。其技术关键是在不降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沥青在较低温度下能够利用先进的温拌沥青技术完全可以使温拌沥青混合料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各项使用性能。但由于其较低的拌和及压实温度,使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还有许多优点。 1.降低混合料的拌和成本 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在使用成本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其一:由于加热石料的加热温度下降,混合料拌和的温度也相应明显降低,因此用其加热的燃油消耗量随之降低,其二:由于沥青混合料拌和时沥青裹覆石料的难度下降,拌和能源消耗量和石料与机械磨损也相应下降,因此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根据大量的数据显示,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降低燃油消耗量为20%以上。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生产同样多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和温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每生产1吨温拌混合料将节省1-1.5千克燃油,乳化沥青的投入量为6%时,假使生产30000吨温拌沥青混合料可节省30-40吨燃油,节省沥青约为450吨,使得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成本大大降低。 2.减轻了沥青老化,改善路用使用性能 大量的研究显示,当温度高于100℃时,沥青温度每提高10℃,沥青的老化速率将提高一倍,这样无形之中就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降低,显著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老化现象,从而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3.减轻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的排放量,降低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工人的施工环境质量 由于单位成品料的燃油消耗量的降低,随之而来的油料燃烧时排放的有害气

温拌沥青技术的发展概述

温拌沥青技术的发展概述 来源:中国沥青网作者:宋科,何唯平,赵欣平,李明发布日期:2012-11-28收藏【中国沥青网新闻资讯】 作者:宋科1,何唯平1,赵欣平1,李明2 作者单位:1(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518040)2(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518040) 摘要:温拌沥青技术以低碳节能等特点成为沥青混凝土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温拌沥青技术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各种温拌沥青技术的特点,温拌沥青技术的应用,以及温拌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大力发展,温拌沥青技术必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绿色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0 引言 根据生产温度的不同,沥青混凝土技术分为热拌技术、温拌技术和冷拌技术,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沥青路面建设采用的都是热拌沥青技术[1]。热拌技术中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温度达到了160℃以上,甚至180℃,能耗很高,并且各种气体粉尘的排放量也很高,造成环境的污染。冷拌技术是常温条件下混合料的拌合技术,主要用于道路修补,用量很小[2]。温拌沥青技术是新兴的沥青路面技术,相比热拌技术而言,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温度均下降了15~30℃,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单位能耗及气体粉尘排放。经过实际比较,采用温拌技术沥青,CO2排放将会减少20%以上,其他烟尘的排放也将减少40%以上,同时将节约30%的能耗。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沥青混合料拌合及施工工艺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有科学家预言它将有可能在5~10年内取代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查看中国沥青网全部图片新闻) 图1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方式区分[3] 总体而言,温拌沥青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生产成本;(2)减少沥青老化,改善路用性能[4];(3)减少气体以及粉尘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工人工作环境;(4)延长施工季节;(5)延长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6)较快的路面开放交通[5]。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386.08万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172万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48.89万公里,约占铺装路面总里程数的28.5%[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偏低,美国拥有约200万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占到了公路总里程数的96%[7],日本的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的比例也达到了94%以上[8]。沥青公路的建设在我国将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占了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中的绝大部分,有资料表明,国内近期在建、重建或大中修的高速公路有90%以上采用了沥青路面。调查报告显示,未来4年我国的道路沥青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9],生产的沥青混凝土将达到2亿吨以上,如全部采用温拌沥青技术,将可节约燃油4.8亿升,减少60万吨CO2排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工程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