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27 卖木雕的少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2.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木雕工艺品:这个大象木雕是老师从云南带回来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其实最著名的要数非洲木雕。

2.出示非洲木雕图片,教师简介非洲木雕的来历、种类。

3.揭题:如果我们去非洲旅游一定要带回一两件木雕工艺品。本文作者在非洲买木雕时,碰上一位热情的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音多读两遍。

(2)借助字典及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注意字的书写要点。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难懂的词语作上记号。

(4)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出售shòu 驮tuó着 构gòu 思 掏tāo 钱 宾馆guǎn

晚饭fàn 一堆duī 付fù钱 标biāo 准 牙齿chǐ

遗yí憾h àn 犹豫yù 诚恳kěn 卖mài 木雕

五官端duān 正 清晰可辨biàn 一模mó一样

栩xǔ栩如生 爱不释shì

注意:“模”是多音字,根据意思这里读“mú”。

(2)认清字形。

①找出生字的结构规律。

上下结构:卖售齿

左右结构:驮构端掏馆饭模付标堆

左中右结构:辨

注意:“啮”是上下结构的字,“齿”又是个部首。

②采用同音字识记生字。

麦——卖 售——瘦 驮——驼

构——够 掏——涛 馆——管

饭——泛 辨——辩 付——复

③采用生字的形近字识记法。

构——沟 钩 掏——淘 陶

卖——卖 付——符 堆——推

模——摸 漠 端——揣 喘 湍

辨——辫 辩 瓣 馆——管 官

(3)书写指导。

①不要少写一笔:“售”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啮”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竖。

②不要多写一笔:“驮”的右半部分,不要多写一点。

③“辨”字中间部分是“竖撇”,不要写成“竖”。

(4)一字组多词。

卖——出卖 卖货 售——销售售出

构——构思 结构 堆——土堆堆货

饭——吃饭 饭桶 辨——明辨分辨

(5)理解词语意思。

犹豫:拿不定主意。

观赏;观看欣赏。

吹拂:微风掠过。

沉甸甸:形容沉重。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酉。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语无伦次: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三、细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个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远,木雕沉重,因而放弃了打算。结果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并告诉“我”说彼此是朋友,“我”很感动。)

2.默读课文,这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呢?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共可以分为几段。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

第一段(第1自然段):朋友叮嘱“我”到非洲买个木雕工艺品。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旅游时,“我”看到精美的木雕,精心挑选。

第三段(第5~9自然段):“我”挑选了木雕,但考虑路途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买它的念头。

第四段(第 10至第 15自然段):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并告诉“我”说彼此是朋友,“我”很感动。

3.你能用几个字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吗?(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4.分段朗读课文。

四、资料拓展。

1.课文中作者没有详写朋友如何向“我”介绍这里的木雕,根据你查找的资料,请你代替她的朋友作一次介绍吧!(角色互换,交流资料。)

(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

具,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又称为“非洲式照片”,你到非洲旅游,一定要带回一两件“非洲式照片”。)

2.作者所到之处的介绍。

出示挂图;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非洲南部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板书设计 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 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探究导入。

导语:“我”来到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旅游,带着新奇与购买非洲木雕的愿望,由于携带困难最终选择不买,却意外地收到一份礼物。少年为什么没有收钱,而作为礼物送给“我”呢?带着我们共同的疑问、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1.学习挑选木雕部分。

朗读第2~4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从而激发了她购买的欲望的。

填空:

大瀑布真是( ),这里( ),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卖木雕 的少年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1)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名不虚传”的意思是瀑布确实壮观,景象雄伟,不愧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不是空有虚名。“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琳琅满目”的“琳琅”本义是”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很多。“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

样子,这里指大象雕刻得有神气,体现出非洲木雕名不虚传。)

(2)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作者被吸引的程度之深。

(3)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是否还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呢?

过渡:精美的木雕激发了“我”强大的购买欲望,但“我”为什么又放弃了呢?

2.自由朗读第5~9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①“我”为什么选择放弃买木雕。“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体会。

②卖本医的少年什么样?他说了什么?想象他会有什么想法。

(2)学习讨论。

(3)汇报交流。

小组一:

因为“我”考虑到行李超重,不挫是这么重的家墩,所以只得选择放弃。“我”的心里变化:爱不释手——犹豫——语无伦次——遗憾。

点拨;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很遗憾?(“啊,不,路太远,这个大重……”“我”有些语无伦次,面对孩子的诚恳相劝,作者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而且这个象墩自己爱不释手,使她很遗憾。)

小组二:

少年是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他先是说“买一个吧”,见“我”犹豫,他又诚恳地劝“我”买:“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吧?”少年望着“我”,眼神也流露出遗憾。

点拨:读一读少年的语言描写,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少年很善良,“买一个,巴!”表现出他不仅是在推销,还有一层是希

望“我”把纪念品带回去欣赏从他的猜测“您是中国人。巴?”能看出他对中国人的尊敬。)

(4)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样尊敬吗?(因为20世纪批年代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为建设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中方有60多人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坦赞铁路成为把坦赞两国连接在一起的主要交通干线。)

现在你们领悟到少年为什么说“您是中国人吧”?(非洲人民感谢、尊敬中国人民。)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与少年不同的内心变化。

3.学习“赠送木雕”部分。

(1)朗读第10~15自然段,体会发生了什么微妙变化。

(男孩在傍晚来等“我”,并交给“我”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象墩?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这个木雕象墩与白天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说明少年特意为“我”雕刻的易于携带的同样的小象墩,体会出少年的质朴和他对中国人的好感。)(3)“我”和少年说了什么?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要给他钱,他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少年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希望“我”不要带遗憾回国,展现了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情谊,从而也看出他的淳朴与善良。)

(4)读一读少年质朴的语言与动作。

三、总结全文,展开想象。

1.学到这里,我们才解开初学的疑问,正由于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使得非洲人民内心深处都感谢中国人民给予的无私援助。那么当时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他会想什么?又会做什么呢?

(他会想:“啊,是中国人。我不能让她的非洲之行有遗憾,因为家墩太重,我要为她雕刻一个一模一样的小象墩送给她。我利用与她分开的时间雕刻一个小象墩……”)

2.卖木雕的少年真可爱,我们要读出他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有感情地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 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 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 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 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 云雾”。 (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 人如织。这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 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27卖木雕的少年教案2[新人教版]

27卖木雕的少年 一、教材简析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和白天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小象墩,从这个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 二、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学生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力求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教学思想。 2、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上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学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3、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本课抓住两个词“遗憾”和“感动”引导学生读书思考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写16个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少年”和“我”的对话言行通过讨论交流、反复品读感受人物心灵。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准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做一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好!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猜字。

师:孩子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互相协助。这就是朋友(出 示课件,朋友) 师:中国的汉字是最美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现在,我们 就是朋友了,朋友们,我们开始上课。 二、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师板书)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那生字词都会读了吗?老师呀想考考 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外国名字比较难读,谁能读好?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看这就是被誉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很震撼吧! 接着看第二组,。。。(指读,齐读)。 那游人如织(游人如织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也能说明人多是的,看来你平时很注意积累) 第三组词语,谁来读一行? 遗憾——什么是遗憾?生活中你都遇到过哪些遗憾?板书(遗憾)三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一)体会我的遗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谁在遗憾?因为什么而遗憾?请同学们 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对应的句子。(板书:我少年)是呀,我和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分别为什么事遗憾呢?我为什么非要 把象墩带回国呢?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示范 文本) 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老师素养大赛 执教人:黑龙江杨修宝 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学生:致远外国语学校三(1)班 地点: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执教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吗? 师生问好! 师:刚刚拿到课文,学习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 师:跟老师书空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课题。 生读题。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少年是卖木雕的。 师:你不想知道吗? 生:为什么卖木雕呢? 生:为什么要写少年呢? …… 师:带着疑问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老师走到你们身边,希望听到你们美丽的声音,开始吧! 生大声读文。 师:四个字的词语特别多,拿出笔圈出来,然后读一读,记一记。 生圈读记。

师:好了,有些词语记在脑海里是积累的,我有几个词想考考你。 出示图 师:当你看到图时,你能想到哪些词语。 生说()的木雕 生:琳琅满目的木雕 生:木雕是栩栩如生的。 生:这是各式各样的木雕 生:还是名不虚传的木雕 生:构思新奇的木雕 师:这些词语都是围绕木雕的,要读出词语的意义。 出示词语,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么多的木雕。要读出意思,如果放到句子里读,更好。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选编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定为两个课时完成,其课时目标分别为: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字,写14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5-15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我把第二课时定为说课对象。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运用简化阅读教学手段,抓课文重要句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三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他们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较强,可塑性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要有发展;不是同步的提高,但要有提高;不追求相同的规格,但必须合格。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预设和生成”为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本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要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升华对买木雕少年的喜爱之情。 4、多媒体课件展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通过对重点句段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重点地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地指导和习惯的养成。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 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

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orG 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一位少年,而且是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跟老师书空课题,读课题,那你还不知道什么或者是你想知道什么?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哪儿卖(非洲莫奥图尼亚) 2、考考你,出示: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 发现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吗?(四个字),他们可是你们的朋友,好朋友多见面,以后,说话、写话可忘了他们哦,再来读读吧。 3、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木雕吧 4、欣赏完这些精美的木雕,你能用四字词语来说说吗()的 木雕。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些木雕你喜欢吗?这么喜欢,你都想买了,那作者喜欢吗,喜欢得都舍不得放下了,课文中怎么说的?抽生答 5、我买了吗?这么喜欢,可是没买,你感觉怎样(可惜、遗憾), 是呀,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遗憾” 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抽生计读9自然段,齐读。 6、“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2次),第一次是谁 遗憾(板书:少年),第二次是谁遗憾(板书:我) 7、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请大家仔细自由读课文的 1——6自然段,拿笔勾划,找找我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8、抽生:谁来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 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哦。出示:摊点里的木雕()(),其中(),大象雕得(),我一看就(),但是因为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因此很()。 9、真好!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 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答案。课文的1——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请大家默读课文5——15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态的句子,并想象体会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10、汇报:谁来说说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读出非洲少年的诚恳、猜测的语气,或是语无伦次的感觉。 体会心情:他迫切希望我买下?分角色读。 11、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是做不成了,但 他仅仅因为自己的木雕卖不出去而感到遗憾吗?(更主要的是为作者不能将木雕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 12、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13、那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呢?(出示)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疑 问吗? 14、什么叫朋友,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是一个中 国游客各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 15、出示图,师讲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导语】《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紧紧围绕着木雕来行文。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美好心灵的非洲少年。体会到中国人和非洲人之间的美好情意。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味这份感动吧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 3、抓遗憾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 4、解决“我为什么遗憾?默读1-6段找原因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读一读,再试着填一填) (一)学习瀑布的壮观。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二)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6、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我因为带不走木雕而遗憾,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遗憾呢? 7、试着说一说。阅读课文后一部分。 8、汇报原因。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测并证实我是中国人后露出遗憾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 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 11、师总结,板书。 12、老师激情引读: 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 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从而体会“我”的遗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二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课件投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照片) 师叙述,出示:(并播放瀑布的声音)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高120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2、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出示图片:(欣赏感受瀑布美) 师: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说)是呀,吸引了好多好多的游人呢!你瞧!(出示图片) 出示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师:孩子们,在大瀑布的不远处,这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3、教学“卖” ,指导“卖与买”的区别。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反馈: ①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我会认:驮着掏钱犹豫诚恳遗憾宾馆标准沉甸甸 我会读: 游人如织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语无伦次各式各样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瓯海区郭溪镇燎原小学金三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篇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定的语言场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使得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运用,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背景信息,以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落实“爱是相互”的主题。 [教学设想]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通过事情的叙述,勾勒出一个纯朴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极尽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文章中两处少年和“我”的对话,也是反映全文主题的重点部分,需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

中体会非洲少年的内心,感受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此外,三年级学生对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说是第一篇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课前需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课时教师也要提供有关感性的资料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医疗队员到坦赞》、《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来了解课文的背景。 [课时安排]2课时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导读: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本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

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精编版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就是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图片)哪位同学在预习中搜集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介绍?(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的意思是“雷霆翻滚的云雾。) 生:…… 师:看得出,你预习新课非常用心,真好!那里还有举世闻名的木雕工艺品,让我们随着富 有浓郁非洲风情的击鼓乐,去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上看一看。(出示图片,简介:木雕是非洲 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 人民都乐于收藏。)喜欢吗?

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结 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指课前板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词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出示词语)谁先来读第一行? 生:读第一行。 师:第二行? 生:读第二行。 师:第三行? 生:读第三行。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同学们发现了吗?第一行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生:第一行都是描写大瀑布的词语。 师:你很善于发现!也可以说是描写景物的词语。第二行呢? 生:第二行都是描写木雕的词语。 师:你预习课文很认真,记住了这是描写木雕的词语!也可以说是描写物品的词语。第三行呢? 生:第三行是描写人的词语。 师:你学会了总结词语的特点,很好!那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我们家乡的景物或物品? 生:…… 师:学到好词语还要会运用,你的收获会更多。 2、概括课文大意。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出售、摊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初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教学方法 抓住文章的重点“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送木雕”的主线,让学生感受“瀑布”之美,“木雕”之美,进而品味“弃木雕”的遗憾,感悟少年形象。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课件出示非洲宣传片(重点介绍“非洲”。)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来看一个中国游客到非洲旅行和一位非洲少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师: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太重无法购买,非洲少年看出我是中国人,送了我一个木雕,而且不要付钱。 2、出示词语检查 驮着构思掏钱标准 诚恳遗憾宾馆 犹豫爱不释手栩栩如生 (1)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提供的课文主要线索。) 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 (板书: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送木雕) 师引导:我的朋友告诉我到非洲旅行,一定要做两件事? 生答: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三、感受瀑布之美 课件出示瀑布图片,师简单介绍瀑布资料。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 作者:吴晴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 (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卖木雕的少年》知识点 《卖木雕的少年》中卖木雕的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美好的心灵。 1、课文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2、游人如织—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栩栩如生—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爱不释手—喜爱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注意:有“十”才能“卖”。再来读课题!(生齐读) 二、复习词语 师:上周我们勾画并抄写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现在还认识这些词语吗?【词语】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来,火车开到这一组了!(生:读) 师:你们看看这三排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的什么? 生:第一排是写瀑布,第二排是写木雕的。第三排写人。 师:{板书:瀑布木雕人}瀑布的名字比较难读,谁愿意来把它读正确?【瀑布名】请你来读!你教大家读读! 1.十分壮观、名不虚传

师:在去非洲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指板书)——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看吧!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瀑布图】它位于非洲南部,高120余米,相当于40层楼高. 【瀑布图】宽达1800米,也就是说从瀑布的这边走到这边的距离长度(手势)可以围着那边新操场绕六圈左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瀑布图】瀑布落下时声音如打雷一般,其实“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言中意思为“雷霆翻滚的云雾”。 师:看到这里,你觉得这瀑布怎么样? 生: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师:确实像朋友说的,值得一看呀! 生: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十分壮观!/非常大 生:水很白,很美….. 2.游人如织 师:你们想去吗?(想去!) 师:可还不只我们呢!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想去,所以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人特别多,难怪作者说——“游人如织”!【瀑布句子】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瀑布的壮观和游人的多!(抽生)再请一个!(抽读) 3.点拨写法 师:这么美丽壮观的瀑布,单单是那洁白透亮的水花和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就够写半篇课文呢!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么两句呢? 生:这是写人的文章,<买木雕的少年>,如果写很多瀑布的内容,就偏题了。 师:你真棒!,懂得写文章要围绕课题来写!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卖木雕的少年,所以把瀑布写得很简略。那能不能把这一段去掉呢?(不能,因为故事就发生在瀑布附近,就发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学目标 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 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心灵的桃园,人间真情,愿他健康。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出guo!!!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 * 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过的字能认会写,但不注重识字方法的习得;还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欠工整,坐姿不规范。

2、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由于粤方言的干扰导致一部分学生发音欠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和前后鼻云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读和默读理解简单的文段内容,本文是一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让孩子们领会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从人物动作和语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有难度。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让积累四字词语。 2.由于感受国际友谊这样的话题,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友情。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从读中感悟。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 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重庆市高新区石新路小学白瑞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字。会写“卖、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 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卖木雕的少年 (1)

《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宁波象山******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可以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卖、售、构、驮”等14个生字,理解“名不虚传”、“十分壮观”、“犹豫”、“沉甸甸”等词的意思。 2、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并能学会恰当地运用。 3、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初步体会写人文章的表达特点。 4、找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每堂课的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要科学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围绕单元导读的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的题目,我制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提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看图理解木雕词语的意思,那位少年是干什么的?指导书写生字“卖”。齐读课题。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卖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表达运用。 1、按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认读词语。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a110735013.html, 要求:读准字音,并且读出节奏,发现词语的规律。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瀑布)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五官端正语无伦次爱不释手(人物) 3、看图说瀑布,理解词意。 (1)指导读地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文中的瀑布指哪里?出示瀑布的地名,指名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瀑布图片。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吗? ●理解十分壮观和名不虚传的意思。瀑布是这么的宽,这么的长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这是作者亲眼所见,又是和朋友介绍的一模一样,这就是名不虚传。●理解游人如织。瀑布是如此的壮观,如此的有名,所以才会引来了众多的游客,有黑皮肤的非洲人,有黄皮肤的中国人,有白皮肤的美国人。真是游客众多呀!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还可以怎么说呢?(成千上万、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人山人海) (3)、课文是如何描述的?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4、看图说木雕,理解词意。 非洲除了瀑布有名,还有木雕也十分的有名,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1)谁来介绍一下非洲的木雕,把它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介绍。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看谁说得清楚,明白。(2)同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并且旁注。琳琅:美玉,比喻有价值的东西。栩栩:比喻生动活泼的样子。释:放下的意思。 5、根据提示,概括内容。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卖木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交流。 “我”去非洲南部,按照朋友的(),游览了()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还对()的木雕象墩(),但因为(),而()。当晚,黑人少年(),“我”()。 6、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虽然我们初读了课文,但是文中的少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学生交流。 三、品读言行,感悟心灵。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总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品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有关少年语言、动作的句子。 2、品读、交流。 【设计意图:孩子们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为了让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设计了三组对比形式的问题,每一组问题指向明确,都点在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上,孩子们积极举手,乐于发言,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每一次的朗读不是泛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