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

(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

(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此后为

1

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

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

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

(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

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

(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

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待

2

其四肢肌肉僵直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无自发运动,即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制备蛙心标本: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心脏,暴露心脏。左手持镊子,夹起心包膜,右手持组织剪,轻轻剪开心包膜,将心脏暴露。

2、实验装置连接

(1)用连线的蛙心夹于舒张期夹住心尖,将连线的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固定于铁架台上,张力换能器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道1。

(2)将刺激电极固定于铁架台上,使其两极与心室良好的接触,另一端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

刺激输出端。

3、实验观察

(1)开启计算机,启动生物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选择实验项目,调试相关参数。

(2)选择和控制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样参数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刺激器参数,刺激模式可采用单刺激。

(3)描记正常的心脏搏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4)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刺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

(5)用同等强度的刺激分别在心室舒张中、后期刺激心

3

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如果出现期前收缩,其后是否出现代偿性间歇。

(六)实验参考指导(相关教材、参考资料、学习网站等)

篇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立鑫2010221460 专业临床二系年级 2010级班次 4班日期

【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娃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胶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69.P70)

1.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2. 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约1mm

3. 仪器连接。

4. 观察记录给予刺激后心脏收缩曲线。

4

【实验结果】

1

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讨论与分析】

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期特别长。

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均处于心肌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如果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刺激可引起一个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随后窦房结传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常常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窦房结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验证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较长,所以不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篇三: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5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两栖类动物手术的实验操作

2.学习泰盟软件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了解心肌电兴奋性的特点,观察前期收缩与代偿间歇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原理:略

四、实验步骤:略

五、实验结果:

图1. 心肌收缩曲线

图2.蟾蜍心室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示意图

图解:

图1所示为蟾蜍心肌收缩曲线,青色图标表示额外刺激.由图可知,当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

(收缩期+舒张早期)内不引起反应;当刺激落在相对不应期内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AB段--表示心肌正常收缩时间:1.22s(注:平均时间) 2)EC段--早搏时

间:0.65s

3)CFD段-代偿间歇:1.95s

图2所示为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接受刺激产生的期前兴奋,可引起一次提前于正常收缩的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称为期前收缩;若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会出现一次兴奋

6

“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前期收缩之后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六、讨论与分析

问题:是不是有期前收缩就一定有代偿间歇,

答:有期前收缩不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如果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就不会出现。

7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篇一: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学习两栖类动物手术的实验操作 2.学习泰盟软件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了解心肌电兴奋性的特点,观察前期收缩与代偿间歇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原理:略 四、实验步骤:略 五、实验结果: 图1.心肌收缩曲线 图2.蟾蜍心室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示意图 图解: 图1所示为蟾蜍心肌收缩曲线,青色图标表示额外刺激.由图可知,当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 (收缩期+舒张早期)内不引起反应;当刺激落在相对

不应期内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Ab段--表示心肌正常收缩时间:1.22s(注:平均时间)2)ec(: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段--早搏时间:0.65s 3)cFD段-代偿间歇:1.95s 图2所示为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接受刺激产生的期前兴奋,可引起一次提前于正常收缩的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称为期前收缩;若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会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前期收缩之后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六、讨论与分析 问题:是不是有期前收缩就一定有代偿间歇? 答:有期前收缩不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如果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就不会出现。 篇二:实验三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三、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一、实验目的: 学习蛙类心脏活动曲线的描记方法,验证心动周期中心脏兴奋性变化的规律及有效不应期长的特点。

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 t=0.33ms, 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 当刺激端和记录端离得较远时,引导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形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使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准确? 实验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并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验证和测量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兴奋未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先引导神经纤维的单向复合动作电位,然后再测量其兴奋性的不应期? 2.神经干不应期与单根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兴奋性的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 学院:海洋学院 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 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 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 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 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 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 (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 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

实验三 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三、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一、实验目的: 学习蛙类心脏活动曲线的描记方法,验证心动周期中心脏兴奋性变化的规律及有效不应期长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心肌舒张早期以后,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同正常节律兴奋到达之前,有效不应期后,给心脏施加一个合适刺激就能引起一次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一个较长的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到达时,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就不能引起心肌收缩,这样,期前收缩结束后到第二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前往往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三、实验步骤 1.动物准备取蟾蜍,破坏脑和脊髓,仰卧位固定于蛙板上。 2.手术 ⑴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再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⑵将有联机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蛙心夹的线头连至张力换能器的悬梁臂上。此线应有一定的紧张度。将刺激电极固定于万能支台,使其两极与心室接触。 3.连接实验仪器装置张力换能器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一通道(亦可选择其它通道)。刺激电极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刺

激输出相连。 4.蟾蜍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中的信号输入,在一通道选张力。在实验项目中选循环实验,并在“子菜单”中选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5.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曲线上升支代表心缩期,下降支代表心舒期。 6.选择一适当的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中期和晚期对心室施加同样的电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何变化。注意每刺激一次,须等心室恢复正常跳动后再给下一次刺激。 四、实验结果: (1)用中等强度(2-3V)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刺激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前者不出现期前收缩;后者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A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题目: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一.实验目的: 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 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 别长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 心肌细胞在发生兴奋之后,膜电位变化,Na+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心肌细胞有效 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中,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而收缩。在 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刺激,或 窦房结以外传来“异常”兴奋,就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当正常窦房结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不能引起 心室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 才能恢复到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 器材与药品,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 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 四. 实验步骤: 1.坏蟾蜍脑和脊髓,打开胸腔,剪开心包,暴露心脏。 2.固定蛙心及实验仪器。 3.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观察及记录实验数据。 五. 实验结论:

1.刺激落在收缩期,未引起反应;刺激落在舒张中晚期,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如果在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正常的窦性节律到来之前,心肌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能是人为的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刺激),心室可产生一次窦性节律以外的收缩活动,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收缩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来自窦房结的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这次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性兴奋到来时才能发生收缩。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六. 讨论与分析: 1.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间将不会接受任何新的刺激,产生新兴奋,只有进入舒张期后才能接受新的刺激,所以不会出现复合收缩的现象,也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只能是一次次舒、缩交替的单收缩。如果在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后、正常的窦性节律到来之前,心肌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可能是人为的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刺激),心室可产生一次窦性节律以外的收缩活动,由于这次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收缩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 2.收缩期给予刺激,是不能引起期前收缩的,因为心脏有比较长的绝对不应期,即使是阈上刺激也不能产生电兴奋和收缩。舒张期有可能引起收缩。因为绝对不应期过去了,在相对不应期,阈上刺激可以兴奋心肌细胞。 3.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来自窦房结的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时,这次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必须等到下次窦性兴奋到来时才能发生收缩。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代偿间歇可以为零。在窦性心率较慢时,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在期间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将不会出现。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蟾蜍骨骼肌生理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5月7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期的确定) 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 (1)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期 (3)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 1、蟾蜍坐骨神经-骨骼肌标本的制作及电路连接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做个神 经及小腿的腓肠肌,注意不要将胫神经与腓神经分离。神经端结扎后,剪去无 关分支后游离至膝关节处;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 线留长。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 2)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 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力换能器。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标本的休息:将神经搭在肌肉上,用浸湿了任氏液的棉花 覆盖神经肌肉,保持湿润。但标本盒避免有过多的液体,防止短路。 4)换能器插头接RM6240通道1。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 S1和S2,插头接刺激输出插口。如果需要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则在肌肉所 搭置的记录电极上连接输入导线,注意接地,插头接通道2。 2、蟾蜍骨骼肌生理各项数据测定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和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 1%KCl灌流

5、1:10000 E 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 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3、具体软件操作: 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氏液清洗→2%CaCl2溶液→任氏液清洗 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

图1 离体蛙心灌流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及蛙心灌流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及蛙心灌流

————————————————————————————————作者:————————————————————————————————日期: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及蛙心灌流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心脏所作的反应,来验证心机兴奋性阶段性变化 的特征。 2.制作蛙类离体心脏模型,观察离体蛙心的活动情况。 3.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离体蛙类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蟾蜍 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玻璃分针,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铁支架,双凹夹,滴灌,蛙板, 蛙钉,毁髓针,蛙心插管,试管夹,棉线,烧杯,滑轮,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0.6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 00乙酰胆碱溶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1.毁髓 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 2.暴露心脏 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 开心包,暴露心脏。 3.连接试验装置 1)将与张力换能器相连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 2)将刺激电极固定,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处,以不影响心室正常收缩和舒张为宜。 4.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 2)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刺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 缩。 3)用同等强度的刺激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观察有无期前收缩出现。 4)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二、蛙心灌流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 学习载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前期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原理] 心肌细胞每发生一次兴奋,其兴奋性会发生一些列有规律的变化,那么岁末点位的变化,Na离子通道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等过程,其兴奋性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机械收缩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而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额外”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传来“异常”兴奋,就可以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如果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新式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要待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器材]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蛙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胶泥。 [实验步骤]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在蛙板上,从剑突下向上呈V形剪开皮肤,提起 剑突,将粗剪刀伸入胸腔内,紧贴胸壁(避免损伤心脏和血管)沿中线打开胸腔, 剪掉胸骨。将两前肢向外拉开用蛙钉固定,尽量打开胸腔。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 并用眼科剪刀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2.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约1mm,将蛙心夹上线连与换能器感应片相连, 换能器连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输入通道,刺激电极固定于铁支架上,并 使心室恰好处于刺激电极的两根极丝之间,无论心室收缩和舒张时,均能与两极 相接触,连接装置。 3.打开计算机,进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操作界面,由菜单条实验项目,循环 实验,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4.观察项目。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实验目的】 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 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心灌流方法。 2、了解离体心脏的自律性与环境中各因素变化的关系,观察理化因素 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方法: 1、标本制备: 取蟾蜍→破坏CNS→固定→剪皮→打开胸腔(暴露胸骨柄,用镊子把胸骨柄捏起来,用粗剪刀剪断,沿胸骨将锁骨剪断,去除多余的骨头,注意勿将心脏剪破)→用眼科剪小心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主动脉叉下方穿一根丝线备用→用蛙心夹在心舒张期夹住心尖部→在左侧主动脉分叉处2-3mm处剪一剪口→将盛有一定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到主动脉球→将插入到主动脉球的套管稍向后退,再向左下逆时针旋转90°,插入心室→结扎固定→剪断血管和背面静脉窦以下组织,游离标本 2、连接装置: 蛙心管内保持2ml灌流液,用木夹夹住蛙心套管,蛙心夹的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与电脑的相应通道相连。 3、运行电脑: 打开电脑→Medlab→实验/常用生理实验→离体蛙心灌流 四、实验结果: 分别观察正常心脏活动曲线及加入不同溶液后的心脏活动曲线的变化。 曲线规律:心脏节律; 曲线疏密:心率 曲线基线:心室舒张最大程度 顺序观察项目药量心肌(率、力)变化 正常任氏液灌流正常 1 0.65%NaCl 灌流 1~2d 2 2% CaCl 2 3 1%KCl 1~2d 4 1:10000 NA 1~2d 5 1:100000 ACh 1~2d 6 3% LH 1~2d 2.5% NaHCO3 2~4d 7 1:100000 Isop 1ml +任氏液1ml 8 1:1000 prop 0.2ml+任氏液1.8ml 出现效应后,抽出一半液体后 立即加入Isop1ml

卢喜烈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

卢喜烈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 从室性早搏开始至下一基本心律的心搏之间的一段较长的间歇,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较短的联律间歇的代偿,称为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 )。室性早搏代偿间歇的测量方法,自室性早搏的QRS 起点开始至下一个基本心搏的QRS 起点为止的一段时间。测量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并与基本心律的周期作比较,可有助于了解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的类型、对某些心律失常作出鉴别诊断等。 1 无代偿间歇室性早搏插于一个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之中者,称为无代偿间歇。心电图特征:室性早搏插一个窦律周期之中而不伴其后窦性心律的P—R 间期干 扰性延长。其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等于一个基本窦性心动周期( R—R 周期)。有时室性早搏可插入于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周期中。一般说来,基本心律缓慢时,易发生插入性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中的无代偿间歇反映了室性早搏未引起基本心律的节律重整。也未与基本心律的心搏的激动在房室结内发生干扰。 2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次等周期代偿间歇介于等周期代偿与无代偿间歇之间。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短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而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又长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见于:①插入性室性早搏引起其后第一个窦性P —R间期干扰性延长;②室性早搏发生于窦性心律不齐的慢相。3 等周期代偿间

歇凡窦性早搏后代偿间歇等于一个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者,称为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室性心律伴室性早搏、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性早搏。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早搏起搏点彼此非常邻近,早搏一旦出现,迅速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的节律顺延。室性早搏伴等周期代偿间歇的意义可有助于确定基本心律起搏点的部位。例如室性早搏伴等周期代偿,则基本心律是室性的,或者基本心律为室性,发生的早搏有等周期代偿间歇,则表明是早搏是室性的。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凡代偿间歇比基本心动周期长,而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又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原因是,代偿间歇没有能够完全代偿已经缩短了的联律间期。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是基本心律在室性早搏影响下发生节律顺延的标志,即室性早搏激动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重整。见于窦性心律并室性早搏、房性心律伴发室性早搏、交界性心律伴发室性早搏、心室起搏心律伴发室性早搏的例子中。室性早搏伴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比较少见。原因是室性早搏起搏点与基本心律起搏点相距较远,更不易通过室房传导到达基本心律起搏点。室性心律伴发室性早搏,两个起搏点相距较远时,也可发生不完全代偿间歇。 5 完全性代偿间歇凡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等于两倍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原因是,此代偿间歇期恰好完全代偿或弥补了缩短了的联律间期。大多数室性早搏表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的原因:①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早搏起搏点相距较远,室性早搏侵入基本心律起搏点的

蟾蜍心脏传导系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练习双毁髓法,熟练掌握双毁髓技术。1.熟练使用手术器械。尤其是手术剪。2. 辨认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并学会画和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图。 3.观察蟾蜍的心脏,学习双穿线手法使心脏游离,辨认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心脏传导系、起搏点 4.,斯氏结扎-2。分析,了解并操作斯氏结扎-1 5.学会心脏搏跳的技术方法。 6.观察蟾蜍的心血管系统,了解两栖类心脏的构造、循环途径及其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内含有自律细胞,因此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1.,自律性自律性高低不同。两栖类动物心搏起点是静脉窦(哺乳动物是窦房结)也以静脉窦(窦房结)为最高。正常的心脏搏动每次都由静脉窦(窦房结)发出冲动,沿心房传至房室结,再由房室结经房室束传至心室肌,引起心肌收缩。如给心搏起点一个刺激,则心跳频率发生变化;如阻断心搏冲动的正常传导,则出现不同的收缩障碍。原来由静脉窦传导的自律性收缩斯氏结扎是阻碍了心脏传导系,斯氏第一结扎以后,2.由于心房心室的自律性细胞一开始都是有静舒张被切断,致使心房成为其收缩舒张的开始。脉窦传导,所以刚开始结扎会有5~30min的停跳,之后自律性恢复,开始跳动。 A处为斯氏第一次结扎部位,B为斯氏第二次结扎部位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材料:蟾蜍一只 实验设备:手术器械:解剖盘、大头针、骨剪、直头解剖剪、眼科剪、镊子、眼科镊、动物探针,吸水纸 四.方法与步骤 1.双毁髓麻醉蟾蜍: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蛙体,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使之成为“脊蛙”。 2.用镊子提起胸部中央的皮肤剪一小口,然后向左右两侧肩关节连接线处剪掉。用镊子捏起剑状软骨,在腹肌上剪一小口(注意不要伤及内脏器官),沿皮肤切开的位置剪下一块三角形肌肉,即可看到心包内跳动的心脏。小心用镊子夹起心包膜并剪开,暴露心脏。. 3.实验观察 (1)认识蟾蜍心各部分的构造和名称 自心脏腹面认识心室、心房、动脉圆锥(动脉球)和主动脉,然后用镊子把蟾蜍

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 (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 (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此后为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 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 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 (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 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 (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待其四肢肌肉僵直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消失、无自发运动,即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制备蛙心标本:用玻璃分针轻轻挑起心脏,暴露心脏。左手持镊子,夹起心包膜,右手持组织剪,轻轻剪开心包膜,将心脏暴露。 2、实验装置连接 (1)用连线的蛙心夹于舒张期夹住心尖,将连线的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固定于铁架台上,张力换能器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道1。 (2)将刺激电极固定于铁架台上,使其两极与心室良好的接触,另一端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

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 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 2,将蟾蜍置于有孔的蛙板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

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1, 2, 1,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流很慢,通透性大。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蟾蜍的肝脏在体腔的前部,呈红棕色,不完全地环绕着心包,一般蛙类至少有中,右,左三叶。在中叶的腹面靠近右叶的一边有一颗黄绿色或墨绿色椭圆形的胆囊,具有导管引入胆总管而与小肠相通。 3,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在外形和构造上,都有很多变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特殊曲线波形

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 !.01123%&’肌酐-4-01123%&’二氧化碳结合力.#/ *1123%&5给予保肝6保肾6保护心肌6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等治疗’腹痛消失’共治疗7!天痊愈出院5 8讨论 9:;9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发生炎症过敏反应的结果<*=5诊断标准<.=>体温?-4@或A-+@B心率?"#次%分’呼吸?-#次%分或二氧化碳分压A-.11C D B外周血白细胞记数?*.E*#"%&或A!E*#"%&或不成熟细胞所占比例?#/*#5此患者入院时肝功6肾功及心肌酶类均正常’入院后7天内持续静滴青霉素未见不良反应’故排除有原发病及青霉素过敏反应5符合上述诊断标准5其原因可能是与静脉输液过程中污染有关5防治>F*G严格无菌操作及严格检查药液质量6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防止致热原进入体内5F.G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5F-G对症治疗’寒战时适当加被或用热水袋保温5F!G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5F7G保护重要脏器5F+G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5 参考资料 <*=王质刚/重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7*I*7./ <.=J2K L;M’J N3O;P’M L Q Q NR J’L S N3/T L U V K V S V2K W U2Q W X W V W N K Y2Q D V KU N V3Z Q L N K YD Z V Y L3V K L W U2Q S[L Z W L2U V K K2\N S V\L S[L Q N X V L W V KW L X W V W*+!!I*+!7/ 生理学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特殊曲线波形 潘桂兰陈晓东庞东卫吕军 F包头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G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P文章编号*##+),!#_F.##-G#.)#*!,)#. 利用在体蛙心描记]期前收缩代偿间歇^是生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本室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已沿用多年5该实验能使学生很好地验证和巩固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和心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的特点5在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到几种比较特殊的心搏曲线波形’现报告如下5 ‘第一类 该曲线表现为在心搏舒张晚期给予单个电刺激’引起一个幅度较高的期前收缩’尔后的代偿间歇基线明显低于正常心搏曲线的舒张基线5在实验中曾多次描记出这样的曲线波形5其原因尚不清楚F图*G5 8第二类 在心搏收缩期末给予单个电刺激’引发了期前收缩代偿间歇F图.)P’J G5在给予连续刺激时F*4次%秒G’出现了类似骨骼肌的不完全强直收缩的锯齿波F图.)M G5姚泰主编第7版a生理学b教材第"#页’关于]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描述>]心肌有效不应期很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因此’心肌没有复 收稿日期>.##-c#7c#4 作者简介>潘桂兰F*"7,)G’女’河北省安新县人’大学’教授5合现象’不会发生强直收缩^5而我们在实验中却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早期给刺激时出现了期前收缩’并且在给予连续刺激时出现了类似骨骼肌的不完全强直收缩的锯齿波5这似乎与生理学理论不符5是否说明蛙类心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存在个体差异或者与人体不同d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5 的特殊曲线波形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立鑫2010221460 专业临床二系年级2010级班次4班赵文韬2010221470 日期2011年9月28日 郑维金2010221473 钟原2010221475 【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电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板,娃钉,蛙心夹,棉线,滴管,任氏液,胶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69.P70)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2.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约1mm 3.仪器连接。 4.观察记录给予刺激后心脏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 1 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讨论与分析】 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期特别长。 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均处于心肌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如果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刺激可引起一个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随后窦房结传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常常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窦房结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因此,期前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验证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较长,所以不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泵血功能的正常进行。

1、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蟾蜍、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蜡盘)、常用手术器械、滴管、废液缸、棉线 2、药品:任氏液、0.65%NaCl、2%CaCl2 、1%KCl、0.01% 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 3、仪器: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靠近动脉窦,接着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 4、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插管,剪断主动脉左、右侧分支,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静脉窦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及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切勿损伤静脉窦),在结扎线下方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摘出。用任氏液反复冲洗(10~25滴/min的速度缓慢点滴)任氏液。至插管内任氏液完全澄清无色为止。以后做实验注意每次换液时,插管内液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图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作者:卢喜烈 从表面上看,从室性期前收缩起点至下一个基本心律的心搏起点之间有一段较长的间歇,似乎是对已经缩短的联律间歇的代偿,称为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的测量方法:自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点开始至下一个基本心搏的QRS波起点为止的一段时间。测量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之和并与基本心律的周期做比较,有助于了解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的类型,有助于某些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 1 无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插于一个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之中者,且不取代一次窦性搏动,称为无代偿间歇(图1)。有时室性期前收缩可插入房性或交界性逸搏心律周期中。一般说来,基本心律缓慢时,易发生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中的无代偿间歇反映了室性期前收缩未引起基本心律的节律重整,也未与基本心律的心搏激动在房室结内发生干扰。

2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 次等周期代偿间歇介于等周期代偿与无代偿间歇之间。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短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而联律间期加代偿间歇又长于一个基本心动周期。次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①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其后第一个窦性PR间期干扰性延长(图2); ②室性期前收缩发生于窦性心律失常的慢相。

3 等周期代偿间歇 凡室性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等于一个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者,称为等周期代偿间歇,见于室性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性期前收缩。 等周期代偿间歇的产生机制是基本心律起搏点与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彼此非常邻近,期前收缩一旦出现,迅速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的节律顺延。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间歇的意义有助于确定基本心律起搏点的部位。例如,室性期前收缩伴等周期代偿,则基本心律是室性的,或者基本心律为室性;发生的期前收缩有等周期代偿间歇,则表明期前收缩是室性的。 4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凡代偿间歇比基本心动周期长,且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又小于两个基本心动周期者,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3),原因是代偿间歇没有能够完全代偿已经缩短了的联律间期。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是基本心律在室性期前收缩影响下发生节律顺延的标志,即室性期前收缩激动引起基本心律起搏点重整。室性期前收缩伴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比较少见。原因是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与基本心律起搏点相距较远,更不易通过室房传导到达基本心律起搏点。室性心律伴发室性期前收缩,两个起搏点相距较远时,也可发生不完全代偿间歇。

蛙腓肠肌实验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原理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用品蛙类手术器械、烧杯、培养皿、棉球、纱布、细丝线、任氏液、粗剪刀、蛙板等。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蛙,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剪掉肛门周围的皮肤,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用线在坐骨神经靠近脊柱处结扎并剪断。左手捏住脊柱,右手持剪刀从背面剪去向上突出的尾骨。然后从腹面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