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的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创新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均需达到一定的要求。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带头人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按学校规定博士学制三年,在职人员四年,在不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未达到物理学科要求者将延期毕业,具体由导师确定。

2、课程学习一年,论文工作两年。

3、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1、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2、专业基础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确定课程门数及学分,并表明各门课

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

3、专业课:见附表二。

4、选修课:见附表二。

5、补修课:见附表二。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进行时间,做出本学科专业的具体规定,同时要做出对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考核要求和办法。

六、开题报告

要作出本学科专业对博士生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及报告内容、报告的考核形式,以及对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重新开题的要求。

七、中期考核

对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考核结果保存在学生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将随机抽查。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要全面掌握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博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物理代码070220

序号研究方向主要内容简介带头人

01 智能仪器、仪表及单片机应用

技术研究

磁性参数的检测方法研究;智能化仪表的研

究;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控制等。

张涛

02 巨磁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

巨磁材料的制备工艺、机理、材料特性测试

方法等的研究。

张涛

03 电磁传感器与电磁信号转换

研究

电磁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其它功能材料在电

磁信号转换方面的应用研究

张涛

04 非传统能源物理与环保技术与非传统能源(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氢

能)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及水、气污染治理的

环保技术研究

韩炜

05 汽车机电和电子设备研究汽车机电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研究韩炜说明:表内填写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博士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课程

编号课程名称任课

教师

教师

代码

开课

时间

考核

方式

春秋

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

自然辩证法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选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

100

40

20

3

2

1

05

06

07

薄膜物理

功能材料学

工程磁学

卓仲畅

卓仲畅

张涛

100147

100147

104616

80

80

60

4

4

3

考试

考试

考试

08

09

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

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应用物理研究专题与

学科最新进展

张涛

张涛

100147

104616

60

40

3

2

考题

考题选

00

01

智能化检测系统及仪

磁性测量与传感器技

朱澄

张涛

100147

104616

40

40

2

2 √

√考查

考查

凝聚态物理导论

弱信号检测

张涛

韩冰

104616

100147

60

60

3

3

说明:表内填写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 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 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 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电子和材料等相关行业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微电子器件与材料、功能材料与应用等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及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部分毕业生适合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身心素质,掌握扎实的应用物理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应用物理学科、相关学科领域和企业进行产品工艺设计、应用开发、设备维护等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要求1. 较为系统地掌握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化学、计算机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求2. 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实验技能,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3. 系统掌握应用物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应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4. 了解应用物理学专业所需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及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等方面广泛的工作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要求5. 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对多门学科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应用物理各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的能力。 要求6. 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要求7. 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要求8.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要求9. 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注重良好的理学基础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可在物理学、光电子信息、工程热物理、材料物理等相关的学科领域中从事与实际应用、科研开发相关的工作,或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深造。 二、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理论物理为基础,以工学专业为依托,理工相融。学生修完理论物理类课程后,可以选修光电子信息、热能工程、材料类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研究人才和培养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通过四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2、了解物理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光电子信息、热能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等领域的发展 趋势,有一定的综合能力。 3、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 4、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文献检索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材料学、热能工程 四、主要课程 数值计算、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材料基础学、材料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激光物理、光纤通信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物理学院物理学博士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物理学博士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旨在培养有扎实物理学基础,并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做出高水平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研究工作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研究生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拓宽基础和解决问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直接影响撰写的学位论文质量。因此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物理基础研究并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以及适应当前信息时代要求的高基础和应用型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实验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设六个二级学科专业 1、理论物理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重点科研方向为: (1)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 (2)计算物理 (3)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 (4)粒子理论和量子场论(粒子理论主要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本专业的研究一般采用量子场论计算粒子实验和自然界的各类粒子物理过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标准模型,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暗物质理论,中微子物理,对撞机物理,早期宇宙等。) (5)非线性物理和量子混沌 (6)软凝聚态与生物物理

凝聚态理论与统计物理:凝聚态理论是理论物理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研究分支,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的宏观与微观物理性质及其应用。凝聚态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密切相关,在当今高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方向具体研究内容有:研究高温超导体、非常规超导体、强关联电子系统的物理特性及其微观机理,探索处理量子多体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用非平衡态统计理论研究纳米尺度下电子的输运特性,探索新奇量子效应,为设计新型功能性量子器件提供物理基础;探寻新型拓扑非平庸效应。 计算物理:计算物理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已成为介于传统理论与实验物理研究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发展新的计算理论;用严格对角化,Monte Carlo,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研究低维强关联系统;运用紧束缚近似、分子动力学和第一性原理方法开展纳米结构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以及其它各种人工合成和人工技术材料的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和材料设计;模拟极端条件下物理体系的新奇物性。 原子核理论与统计物理:原子核理论研究多核子的有限体系,对它的研究有可能提供从有限向无限过渡的中间特性。本专业的研究是从量子多体理论出发,探讨原子核和核子在强作用支配下的集体与单粒子激发特征。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超重原子核(新元素)性质,奇特轻核质,原子核新衰变模式以及强子结构等。 软凝聚态与生物物理:软凝聚态理论侧重凝聚态物理与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试图应用凝聚态理论研究化学和生命等有机物质如胶体、聚合物、液晶以及典型的生物膜和细胞体系,开展结构和物性两方面的研究。 2、凝聚态专业研究方向 (1)超导物理学和关联电子系统 (2)受限小量子体系 (3)磁学与自旋电子学 (4)团簇物理学 (5)固态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

博士培养方案-080100力学(中英文版)160503

力学学科(08010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在学位论文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本学科以力学研究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和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使本学科得到新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学习年限 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2.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5年。 3.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4年至6年。 三、研究方向 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 固体力学 3. 流体力学 4. 工程力学 5.应用力学与飞行器工程学 6.生物力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表) 1.课程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位课程共4门,课程学分要达到19学分以上。 2.为提高博士生的学术水平,要求在攻读期间参加所内主办SEMINAR 30次以上,并主讲5次以上学术讨论会。 五、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六、论文工作 1.开题报告 (1) 选题:论文的研究课题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来自与本专业有关的国民经济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2) 开题的必要条件:应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和递交8000字以上文献阅读专题报告及2-3篇学术讨论会小结报告。 (3) 对开题报告的要求:在入学一年内(专职博士生)或两年内(在职博士生)或三年内(硕博连读生)开题,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部分,引用文献不少于50篇。 (4) 对开题报告的评审:组织全所性的公开报告(如SEMINAR活动),由5-7名高级职称(正高4名及以上)以上的有关教师听取开题报告并进行提问和评议,通过后方可开题。对评议不通过者给予警告,半年后可复审一次,仍不通过者,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阶段报告 在论文课题研究的中期,对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报告和中期考核,以保证按进度进行。对评议不通过者给予警告,半年后可复审一次,仍不通过者,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3.论文答辩 (1) 前提条件:一般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录用) 2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收录论文(为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排序署名,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或至少发表(录用) 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收录论文,且有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专利授权证明或1项经省部级及以上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排序前三名)。在完成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初审并同意、2-3名教授复审认可后,可申请论文答辩。注:申请上海大学力学学科学位的成果,应以上海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2) 通信评审和答辩:发送7-9名同行专家(含2名“双盲”评审专家)通信评审,全部专家同意答辩后,按专家意见修改论文,组织答辩。若未通过答辩,按学校规定处理。 (3) 学位论文需按上海市和校学位办公室规定进行“双盲”评审,对不合格者可由学校或院学位委员会做出不授予学位或延期补充论文重新进行答辩的处理。 (4)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须达到学科规定的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否则可由学校或院学位委员会做出延期授予学位的处理。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及物理实验技能,掌握较系统的材料物理、光电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擅于综合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将物理学的新成果应用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材料物理、光电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应用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新技术领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材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实验技能和科学素质,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适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结构 1、掌握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初步的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必需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 2、掌握较系统的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材料物理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并了解其前沿理论。 (二)能力结构 1、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材料物理、光电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技能; 2、掌握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科学方法; 3、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4、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2)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材料、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光电子及光伏等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应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以及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应用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程技术能力的初步训练,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应用物理学光电技术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数理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及光电器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3)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的使用、程序设计等微机应用能力、光电转换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实际应用的能

力,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熟悉光电技术行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及光电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物理相关专业发展状况;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主干课程 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

宁波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案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知识宽厚扎实,具有创新能力,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案、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项目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方面的基本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2.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及其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1 2、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 基础类课程<27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心理学导论、学习的科学与技术等; 物理基础类课程<29学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 材料物理类课程<21学分):材料物理、结构与物性、纳M材料与技术、电子显微学、X射线衍射、功能材料等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 2012年6月

目录 物理学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3) 博士研究生 (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3) 光学工程一级学培养方案 (31) 博士研究生 (3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5)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3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44) 博士研究生 (4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9)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702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理论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学、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科群、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点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等离子体物理;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2003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等离子体物理1998年获得博士授予权, 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198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授予权,2008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群依托教育部三束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先进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十余个研究机构,拥有先进大型研究设备近百台(套),在“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各类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ITER专项(课题),02专项(课题),“863”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项目及预研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和博士点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累计已达到一亿多元。获省部委级科技奖励8项。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研究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的基本理论,包括量子信息论、量子退相干理论、量子调控、量子光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量子相变、量子开放系统理论等。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基本粒子与高能核物理理论,包括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唯象学、高能重离子碰撞的时空演化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等。 3、时空理论与宇宙论 研究相对论、高维引力论和宇宙论等理论,包括霍金辐射及其量子修正,跟踪天文观测数据,研究暗能量、暴胀宇宙学等基本理论问题 4、超冷原子与分子及其量子调控 电磁场调控超冷原子碰撞动力学;光缔合与磁缔合(Feshbach共振);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控制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的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具有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创新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均需达到一定的要求。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带头人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按学校规定博士学制三年,在职人员四年,在不低于物理学科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前毕业。未达到物理学科要求者将延期毕业,具体由导师确定。 2、课程学习一年,论文工作两年。 3、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1、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100学时 3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40学时 2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一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时 1学分;开课学期为第二学期。 2、专业基础课:根据学校不同学制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确定课程门数及学分,并表明各门课 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 3、专业课:见附表二。 4、选修课:见附表二。 5、补修课:见附表二。 五、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对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文献阅读量的需求、进行时间,做出本学科专业的具体规定,同时要做出对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考核要求和办法。 六、开题报告 要作出本学科专业对博士生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及报告内容、报告的考核形式,以及对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重新开题的要求。 七、中期考核 对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考核,由培养单位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未通过者提出再次开题的具体要求。考核结果保存在学生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将随机抽查。凡不符合要求者,令其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八、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博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要全面掌握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博士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 一、院系概况 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天文学系组成。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恒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现有教职工232人,其中教授88人,副教授60人。教授中有中科院院士8名,博士生导师8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9名。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 物理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0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 物理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大科学工程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211工程”、“985工程”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学院每年发表科学论文约400篇,2002-2007年6年间,在物理学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共发表15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68篇,居国内物理学教学和研究单位之首。2002年以来,学院有两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10项成果16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年度进展、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说明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说明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 专业代码:070202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接受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综合实验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同时,在建筑环境检测与建筑声学、照明工程、建筑节能设计,以及相关技术开发等应用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数理基础和综合实验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在建筑声环境、建筑热环境、以及建筑光环境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建筑声、光、热等领域从事环境检测与设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实验技能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物理学、建筑环境(声、光、热)检测与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本专业以物理学在建筑环境检测技术与设计等领域的应用为主要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建筑环境检测设计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声、光、热)设计与检测、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4)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了解建筑环境检测与设计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6)了解我国建筑环境检测的相关方针、规范和政策; (7)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对建筑环境检测与设计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有全面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0809)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目标: 培养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训练科学思维方法,树立为祖国建设和科技事业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按照数、理、电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具备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物理学和信息感知与处理领域的“专业学术型”创新人才,能够在物理学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本专业按照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外语、物理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等知识。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力学、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理量自动检测等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物理量传感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理论及应用技术。 (二)能力结构要求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具有将物理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能力、开发应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了解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验分析、论文撰写、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知礼、诚信”的道德品质和“阳光、进取”的健全人格。注重学生在电子信息领域“创造、创业、引领”能力的培养。包括灵活应用电子信息理论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独特的科学追求视野。 三、学制与学位 . 基本学制:四年 . 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 “NyTsi-Ze”Class of Applied Physics 专业代码:070202学制:4年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科研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科研骨干和领军学者。 本-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学术型领军学者 本-硕培养目标: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潜力的学术骨干。 毕业要求: №1.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物理学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物理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研究:能够基于物理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够在物理及其相关领域的具体问题中有初步创新性成果。 №4.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科学与社会:能够正确看待物理学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和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6.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科学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7.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沟通:能够就复杂科学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很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终身学习:具有突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开办于1986年,1996年更名为应用物理(光电信息与应用),

宁波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地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地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知识宽厚扎实,具有创新能力,能在物理学或相关地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地管理工作地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地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地初步训练,具有良好地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地需要,具有较强地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地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地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地数学、计算机方面地基本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2.掌握较坚实地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地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地(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及其应用领域地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地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应用物理地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地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地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地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地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1 2、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 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2.毕业最低学分 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地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地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地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 基础类课程(27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心理学导论、学习地科学与技术等; 物理基础类课程(29学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 材料物理类课程(21学分):材料物理、结构与物性、纳米材料与技术、电子显微学、X射线衍射、功能材料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070202 应用物理学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训练,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培育创新精神,培养一专多能及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与时俱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德育方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智育方面 (1)掌握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验能力。 (2)信息光学方向的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物理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激光物理和信息光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光学的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激光、光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前沿课题、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运用信息光学、激光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3)材料物理方向的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外,还应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及原理,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具备运用材料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5)掌握一种外国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6)能较快适应所学专业有关的各项工作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3、体育、美育及其它方面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三、专业特色 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培养全面,择业范围较广,发展空间较大。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近代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信息光学、激光物理学。 五、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推迟毕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一级学科(070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各个科研环节接受专门训练,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者自主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取得一定量的科研成果,毕业论文达到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国内外物理学研究历史、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2.能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3.系统掌握所选择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4.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5. 具有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技管理或者综合发展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理论物理 (1)夸克物质物理: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物质的退禁闭相变,手征相变、色超导相变、夸克物质的耗散性质和集体效应、核环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温度场论等。 (2)高能碰撞唯象学:高能强子-强子和核-核碰撞机制、QGP相变动力学、相变过程的逐事件关联与起伏、多奇异数重子的椭圆流、以及粒子产生模型和机制的研究。 (3)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的相变动力学、复杂网络的统计性质、人类动力系统的标度律。 (4)生物物理:基于生物分子(DNA、RNA、蛋白质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在生物物理理论方向,开展基因表达动力学及调控网络理论,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机理,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分子动力学等研究。在分子生物物理实验方向,利用生物分子实验平台,开展miRNA与mRNA相互作用机制和miRNA在生物分子信号通路中的调控等研究。 (5)统计物理:非线性系统中噪声与噪声关联随机动力学理论,噪声关联在一些物理系统中产生的新效应。神经电生理现象中离子通道及其随机理论,细胞钙离子通道动力学及钙信号通路随机统计理论,可激发介质中的螺旋波的噪声效应。 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深层次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紧密结合能量前沿、亮度前沿和宇宙前沿的实验进展,系统开展重味物理、CP对称性破缺、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和暗物质模型及其探测等方面的研究。 (2)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及核电子学核新型探测器研发;探寻夸克物质信号及新物理。 (3)高能核天体物理:本研究方向开展的是核物理与致密天体物理的交叉研究,一方面基于核物理实验和理论,解释并模拟高能天体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基于天文数据,研究极端条件下核物理性质和限制相关的核参数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是必修课;B类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1门B类课程;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软物质物理专业(07022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 全面发展的,从事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交叉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软物质物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研究课题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进行本专业相关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承担一定的助教任务。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比较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或者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需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侧重凝聚态物理与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试图应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实验手段研究化学和生命等物质,主要科研方向为:(1)聚合物凝聚态物理(2)物质聚集和生长动力学(3)软凝聚态物质的自组装、自组织(4)生物凝聚态物理。 三、招生对象 1.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2.理论物理、生物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生,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优秀者经物理系推荐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为软物质物理博士生并 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合格者仍按原来专业硕士生规格培养。 四、学习年限 提前攻博研究生:五年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五、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