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荒的军垦农场

北大荒的军垦农场

北大荒的军垦农场
北大荒的军垦农场

北大荒的军垦农场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五部队(五师)

上校副师长余友清刚从朝鲜战场胜利归来,即奉铁道部司令员王震将军关于建立军垦农场的指示踏查了虎林地区的荒原,并于10月14日率领500多名指战员和在伊春汤旺河完成林业铁路工程的河南劳改支队管教干警220人,劳改犯5074人,从伊春出发于10月22日来到虎林西岗筹建国营农场。这位雇农出身历经百战的老战士率领指战员开进虎林后,受到虎林县党政机关及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他们腾出办公室,让出房屋安置复转官兵居住,彼此热情相待,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接着余师长带领全员人马,从当年日本关东军的秘密仓库里捡来废铜烂铁;从日本军营的废墟堆里捡来砖头、石块;从开拓团的破房里拆除木料,一边修建办公、居住场所,一边制作垦荒工具,一边进行系列的开荒准备。1955年元旦,在一片欢庆声中,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建立!八五O的名字是以原部队番号八五O五取了前三位,预示军垦农场的建设要按“八五”系列从零开始。

1955年3月,当积雪消融,万木复苏的北大荒春天姗姗来迟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开荒前的一切准备。在打好防火道和严密防范的情况下,开始点火,荒地上燃起了第一缕火

光。接着火龙飞舞,星火燎原,那茫茫的荒野很快成为一望无垠的黑色地毯,只待垦植。1955年4月正式开犁。由于荒原上缺乏排水设施,地下水饱和,仅有的几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发挥不了威力,于是在余师长的带领下采用人拉犁开荒。开始50人一付犁,后经改装犁铧只用20人拉一付犁。在辽阔的荒地上,人们喊着号子,排成雁阵,奋力牵引着大犁。只见一条条黑油油的筏片闪出明亮的光泽,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紧接着农场大量购进各种型号的拖拉机,开荒犁,开展了全面的机械垦荒。他们随机应变,以拖拉机开岗地,以人拉犁开湿地,然后再成方连片,就这样,当年就开出荒地144340亩,春播38000亩,当年获得大豆亩产89公斤的好收成,粮豆总产量达3382.20吨。使垦荒者和当地群众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

八五O农场的建立,吹响了向虎林荒原进军的号角,也开启了开发东部边疆的大门。一向沉静的虎林西岗,很快喧嚣起来。在西岗路北的开阔地上,耸立起一幢4层的850农场场部大楼(现虎林市市委、市政府第二办公楼)。

1954年9月,在王震将军向余友清副师长交待任务时,就一再强调:“你先带部分部队去虎林建军垦农场,你们是打头阵的,是去点火的,得搞个样子,以后要大发展,要母鸡下蛋!”按照王震将军的意见,八五O农场在认真总结建场一年的经验后,先后派出三个踏查小组,分赴穆棱河南北,

饶河、乌苏里江西岸以及宝清县完达山北的南横林子、大和镇一带进行实地踏查,为第二年扩建新场选择开荒布点的位置。1956年3月原铁道兵九师副师长老红军黄振荣率领工作人员奉命去宝清县的南横林子筹建八五二农场。八五O农场副场长李瑶含奉命去迎门顶子(现迎春镇)筹建八五四农场。这一年,八五O农场共调出150名干部、三个中队分别去穆棱河南的一颗树、小西山、迎门顶子、交通部(现皖峰林场)、南横林子等地新建农场。1956年4月,大地刚刚解冻,按照王震同志的电示,八五O农场抽调了2000余名铁道兵复员战士和劳教人员。突击修通了密山到虎林和宝清的公路,以迎接大批铁道兵复转军人进入垦区。1956年5月,国务院成立农垦部,王震将军任第一任部长。6月铁道兵农垦局在密山成立,成为国家农垦部的直属垦区。随后,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各部队,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等七个师的转业复员官兵17400多人,先后从全国各地进入完达山南北、穆棱河两岸的各开荒点,相继成立了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八农场。又将原有的金沙、永安农场改名为八五五、八五一O农场,将青山农场改名为八五六农场,密山农场改名为八五七农场,将原牡丹江青年垦荒队改名为八五一一农场。至此,铁道兵农垦局所属从八五O到八五一一共12个大型国营农场群相继成立。八五O农场真正成为虎饶垦区的摇篮和军垦战线的尖兵。余友清场长也成为三江

平原南端广大复转官兵和垦荒战士十分崇敬的垦荒元老,他的名字不仅载入虎林的史册,也载入我们共和国的军垦史册。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3月12日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解放军总部、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各部队,由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福州军区,以及志愿军总部,各部队院校,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四面八方陆续乘专列开往密山。总共为58700人,其中奔赴虎林的有41000多人。由于运输车辆严重不足,预备第六师的转业军官提出徒步奔赴虎林八五八农场的倡议书,当即受到王震部长的表扬和兄弟部队的响应。4月14日清晨,一支千余人的复转军人垦荒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沿虎密公路向东行进。王震部长握着转业军官的手说:“到八五八农场要走300华里的路程,你们要发扬部队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你们这种革命精神将载入农垦史册!”就这样,预六师的一千余人迈开双脚,各自背着简单的行李,以领队红旗为向导,从密山县出发,徒步向虎林县的八五八农场挺进。一路上很多人脚上打起血泡,走瘸了,大家互相搀扶,互相照顾。当天晚上他们到达距密山80多华里的杨岗乡。

指挥部传来口令,停止前进,就地宿营。于是各自摸黑找地方,有的在老乡家的草棚里打开行李过夜……。一批分配到八五O农场的转业军官,从密山下了火车,就挑着行李、背着背包有的还背着孩子,步行一百多华里,进入穆棱河两岸的垦荒网点。

1958年8月29日,党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做出了《关于动员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远在1955年王震将军即从四川省动员了198名支边青年开进八五O农场。1959年9月,来自山东烟台、诸城、济宁、临沂等2市18县的34800名支边青年也分批来到虎林,虎林又成了广大复转官兵和支边青年会聚的大本营。虎林处处一片欢腾。沉睡的荒原醒来了,操着各种乡音的垦荒战士们紧紧地战斗在一起。山东支边青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老职工,不少家把热炕让出来给支边青年住。支边青年能吃苦、干劲大,有的女青年光脚在烂泥里背麦捆。共青团员们还组织了“青年先锋突击队”,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后来,这些支边青年大部分在北大荒扎下了根,安下了家。不少山东姑娘与转业军人组成了美满家庭。

在浩浩荡荡的垦荒大军中,还有一支特殊的垦荒队,这就是反右斗争扩大化所形成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1327名右派分子和300名反革命分子,分配到北大荒接受监督和改造。农垦部曾发出通知,提出对右派分子的管理要与劳改犯

严格区别,对他们主要是教育改造,劳动锻练,当然更不能歧视虐待。这批右派有800名被分配在八五O农场,其余分配到八五二农场。

这批特殊的垦荒队员中,有当代著名诗人艾青,那时他被错划成右派,王震部长将他安排在八五三农场,让他担任一个林场的副场长,场里给盖了与总场领导相同的小木屋,并让其与妻子高英住在一起。王震部长向场领导交待说:“在政治上要帮助他,使他赶快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

荣获斯大林文学金奖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作者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也被安置到八五三农场,后又安置到归铁道兵农管局管辖的汤原农场。她要求在畜牧队里喂鸡。后来在扫盲运动时农场决定让其担任畜牧队业余文化教员。他们忍辱负重,在北大荒整整呆了十二年。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杰出的杂文家聂绀弩,当时被分配到八五O农场4分场2队,那年冬天,因他年老体弱,外出干活有困难,照顾他在宿舍烧炉子,他不慎失火将一栋宿舍烧掉,因此以纵火犯投进班房。后来多亏其老伴从北京赶来,几经周旋救他出狱,被分配到《北大荒文艺》做编辑工作。

原《人民画报》社副主编丁聪,来虎林后被分配去修五一水库和云山水库,后来王震部长倡议编辑《云山水库画册》,丁聪被指名抽调担任编辑。画册出版后,便留在《北大荒文

艺》当美术编辑,笔名:阿农、学普,经常为北大荒文艺的作品搞插图。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沈默君、罗国士等也被分配到宝东中学任教。

著名作家吴祖光和著名电影演员李景波,也先后被抽调参与话剧《北大荒人》创编,他们提出许多有份量的修改意见,使《北大荒人》剧本,博得全国的赞扬。正是这一大批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和来自各方面的垦荒战士,垦荒者在虎林立下了汗马功劳,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发扬和树立了北大荒精神。

不能忘记,他们在垦荒初期,以连队为单位,在不同的区域,找高燥的荒坡,挖开第一锹土,这就是垦荒新村,紧接着便搭起小马架,升起缕缕炊烟……

不能忘记,他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顶火红的烈日在草原上开荒;冒零下三十多度的风雪严寒在完达山里伐木;趟三尺多深的积雪在河上捕鱼;顶瓢泼大雨在开沟修水利,处处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虎林人民是有口皆碑的。广大垦荒战士,就是人们所称赞的是一群为北大荒建设而献身的群体。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毕生和子孙后代都献给了北大荒建设壮丽事业。尔今,在虎林的大地上垦荒者的第二代、第三代也茁壮成长起来。有的已走上虎林与国营农场建设的领导岗位和成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1958年11月局县合并时,当时虎林县总人口只有98000多人,现在已达到300000人,其中国营农场总人口为92000

多人,占虎林总人口的30.7%。两个林业局的总人口为5万人,接近虎林总人口的16.7%,农场、林业局合计为14.2万人,占虎林总人口的一半。在地方财政收入上,市属、农垦、森工这三大块的税收比重,九十年代初基本是各占三分之一。1996年市属47%,国营农场33%,森工24%,到2000年已调至63:24:13。市属比重逐年上升。国营农场所占比重趋向稳定,森工系统因采伐任务调整比重逐年减少,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实证明,虎林的巨大变化是在军垦事业的强大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军垦事业的大发展,便没有虎林的今天。虎林的兴旺发达是与当年开发虎林的广大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支边科技人员、支边干部以及虎林的广大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奋力拼搏分不开的。在虎林的发展史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丰功伟绩!虎林军垦之光永放光芒!

《北大荒的秋天》文本解读

北大荒的秋天 桥下小学胡月圆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三年级的写景文章。文章通过对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的流去,清澈见底的小河以及热闹非凡的原野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相结、沉甸甸的北大荒秋景图。读完全文,心才有一种饱腹之感,那是货真价实的秋啊!这秋,是实实在在的景呀!15分钟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北大荒的秋景图分别有三个层次逐变重构构过程,现剖析如下: 一、初读《北大荒的秋天》,心生赏疑 “北大荒”顾名思义,大荒之地应该是满目疮痍,枯草一片吧!这种地方的秋色有何值得写的呢?大荒之秋,先看题目,就给了我一种匪夷所思之感,就带着这样的观感走近文章,发现“田园深处有情人”,你看—— 二、复读,动静相结展画面 再读文章,我梳理出文章的框架结构,同时也在心中展开了“大荒之秋”的画面: 北大荒的秋天 流云五彩斑斓空中抖动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地上静躺的爱美哉,北大荒 原野热闹非凡田野丰收的美 勾勒出如上的画面,我心中的“大荒之秋”还是那个沉寂的荒芜的枯叶一片的印象吗?我想,大凡细读到此的读者,都有了自己的画面与构图:不说西边天上那转瞬即逝的、灵动多变的流动之美,也不说大地小河那静谧安详之美,单说原野吧!光原野一带的非凡景象就够我们心襟荡漾好几回了。走进原野,我感觉那儿正奏响丰收的交响乐,“成片的大豆摇动豆荚”哗啦啦地笑着,你猜得出那声响里有什么,分明是沉甸甸的豆粒在纵情欢唱哪;再看,“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笼”,在乐呵呵地演唱,看得见高梁的神情吗?“扬着”那是什么?是骄傲的“扬起”,看我的果实多饱满:那是得意的自豪的扬起,它在接受阳光的召唤,也在展示自己那沉甸甸的愉悦感。一一端详着原野上这些使者,听他们的声音“哗啦啦”“乐呵呵”;看它们的动作表情“摇动、扬起”,再看看它们的阵势“成片成片,黑红黑红、挺拔”,我不由地想起赵本山表演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不由地感受到这样一句话的深刻意味:“当一个句子在表述时,其背后的许多光芒也在被表述,文本解读,应读出句子的后光来!”同时也不禁瞧见句子背后有这样一双眼睛,一种神情:一些壮实的老农在田间乐呵呵地唱着歌,“哗啦啦”地放声笑,沉甸甸的果实让田野上劳作的人们变得身心轻盈,此时如果老农能歌,相信他们能扬出心中的快乐;如若善舞,他们也会舞出大豆、高梁以及他们自己内心那丰收后的愉快、热闹、多姿的身影。难怪,榛树叶子红了,能将人心给燃烧起来。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叶子不红,人们的心也会自发地红火,自动地燃烧。此时,你若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吗?哪能不美呢?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情,美在心哪!“一切景语皆情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再读,万紫千红就是秋 《北大荒的秋天》画面展示至此,有声有形,有动有静,但仍觉深挖不够。在动静之间、在音乐舒缓与激昂之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再读文猛然间发现画面有绽放的色彩过渡与对比,真是万紫千红,好个秋啊! 如果说“流云”的五彩斑斓是展示色彩的惟幕的话,那么这些词语无疑就是画面背景的色条。“银灰、桔黄、血红、绛紫”这些语词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构语是相当有趣的,借助物体的色彩去想象它的颜色,再幻化成五彩的画面,相信于学生的积累也大有裨益。 如果说“五彩”的色闹腾了一些,那么紧接着的便是小河幽静、雅致的蓝了。为什么说小河像一条蓝调子呢?声音而言是静的,色彩而言是冷的,因为它的透明,因为它的安逸,

北大荒的秋天

5、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三(1)班,语文执教:陆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的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读词语知道北大荒在哪儿吗?看地图。 二、学习课文 1、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这句话吗? 你知道还有那些词语也是描写秋天的? 2、那么,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看图片。 自由朗读课文,北大荒那里的景色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3、交流: 天空: 让我们抬头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显示天空图片)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板书: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出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你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它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 既然天空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出来?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这么美丽的天空,谁已经把它记下来了? 见到如此美丽的画面,我们情不自禁地说:…… 小河: (显示小河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河给你什么印象?板书:清澈见底 出示句子,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你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吗? 假如你是一条小鱼,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会做什么?心情怎么样?(讨论后回答)游览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啊,北大荒秋天的小河真美呀!) 看图背诵。 原野: 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美的,美在它的“清澈见底”。(此时那里的原野呢?)

北大荒的秋天

5、《北大荒的秋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然后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北大荒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并在班级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北大荒的图片,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渗透思想。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领悟作者巧妙的构段方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了解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2、能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写出某一场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并仿写。 教法学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畅谈收获)学生汇报自己在内容方面的收获。 生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 生乙:我还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主要表现在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生丙:北大荒的秋天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3、说的太好了,的确,北大荒的秋天太美了,我们一块去欣赏吧。 二、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北大荒的天空(第二自然段) 1、课文那一自然段写出了天空的美?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它美在哪里?把句子找出来读读。(指名学生说,板书: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傍晚时,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些句子,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1)“转眼间”是什么意思?再说几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一瞬间、眨眼间、霎时、刹那间) (2)“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学生畅说预言:雪白粉红碧绿湛蓝金黄)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板书:五彩斑斓)“五彩斑斓”可以换成什么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指导用赞美的语气读) 3、读出来了五彩斑斓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锻的流云,(课件出示图片)看着图片,师范读,指名读。 4、指导看板书背诵。

北大荒的秋天阅读答案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上横线。豆荚(jiājiá) 高粱(liáng liang)脸庞(liǎn niǎn) 燃烧(rán 1án)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的笑声()的高粱()的原野()的叶子3.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2)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腊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4.找出中心句,并抄写在下列横线上。(提示:中心句就是能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内容的句子;概括一段话的中心句叫做段的中心;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句叫做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6、文中从、、、这几个方面写出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从这段中的“”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 7、模仿这段的写法,围绕“下课了,学校里真热闹”具体写一段话。下课了,学校里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3.拟人比喻比喻排比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赣榆县柘汪小学牟菲菲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字兼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体会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品读语言文字,提高学生思维,从而散发巨大的语文魅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音乐《郊游》,师生起立和节拍齐唱歌曲。显示北大荒的图片,问学生:大家快看我们来到哪里了?生齐答。师述:我们在秋天来到北大荒,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北大荒的秋天吧!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师生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北大荒,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秋天的北大荒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出“美”。你觉得北大荒哪里最美?指名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学习体会课文。 (一)体会天空美 1、读一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2、什么叫一碧如洗?天空像洗过一样的干净,想看看吗?

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看好老师要变魔术啦,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什么?(出示课件)(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4、这样的天空你感觉怎么样?是啊!这哪里是天空,简直像是什么? 5、师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6、(师将“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擦去) 让你来写,你怎么写?指名请学生说一说。 7、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还想再读? (二)认识小河美 1、你觉得哪里最美?请把她介绍给我们大家。 2、(出示课件)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提问:为什么把她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 5、指导背诵。不看书,你能把这段话填出来吗?指名填,一起填。(出示课件) (三)感悟原野美 1、还有谁愿意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2、师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见课件),学生自由读。 3、轻轻读读这段话,你能找到一句可以管这一段的话吗?(你觉得那一句话最重要?) 生读书。 4、好,看来大家都找得很准。“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里?首先原野热闹在颜色的热烈。大家去读书,找找有哪些颜色?(黑红黑红、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5、引读:黑红黑红的是那――挺拔的高梁;火红火红的是――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的榛树叶子;金黄金黄的是那成片的大豆。(随机出示图片) 6、原野热闹非凡,再读书,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豆荚发出的呼啦拉的笑声;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

北大荒的秋天1

5、北大荒的秋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文本,扫清障碍 1.听朗读录音,练习朗读。 2.小组齐读。 3.自学词语,读准字音 银灰透明波纹大豆燃烧摇铃山岭茫茫映照顿时脸庞赞美 挺拔明镜一碧如洗热闹非凡一、导入新课,朗读课题,激发阅读期待。1.(出示:荒)这个字念——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事先老师查过了词典,上面有这样的一些相关解释:(1)庄稼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2)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3)严重缺乏。(4)荒凉。读了这些解释,看到“荒”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个地方什么东西也没有,十分荒凉。……) 2.新中国成立之后,北大荒得到了开发利用,变成了肥沃的产粮基地,是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现在那里已经是秋天了,让我们一起去那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文。(听朗读录音) 2.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了,非常好。听了录音,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美) 3.想读课文吗?把这些生字新词和长句读好,就能更好地读课文。谁来试试? 银灰透明波纹大豆燃烧摇铃 山岭茫茫映照顿时脸庞赞美 挺拔明镜一碧如洗热闹非凡 读长句要注意停顿,再根据划出的停顿节奏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词语、长句都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的朗读也一定会很棒!想自己美美地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三、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引读法、音乐陶冶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秋天”,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2、出示“北大荒”,读荒字,分解字形说说荒字的意思,你从这个名字,知道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3、师简介“北大荒”现在的样子。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序号。

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句子 3、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熟字加部首;熟字换部首;熟字去部首;熟字组合而成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问: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读,北大荒的天美在哪?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结合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还可能有些什么颜色的流云?如果是你,将“就想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取代成另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指名读,读出天的美。 2、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去,()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呢? 指导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理解“热闹非凡”,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北大荒的秋天》

一、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认读词语,并纠错。(自由读,指名读) 几缕橘黄绛紫顿时漾起豆荚脸庞榛树转眼间热闹非凡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畅谈收获)学生汇报自己在内容方面的收获。 生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 生乙:我还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主要表现在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生丙:北大荒的秋天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4、说的太好了,的确,北大荒的秋天太美了,我们一块去欣赏吧。 二、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北大荒的天空(第二自然段) 1、课文那一自然段写出了天空的美?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它美在哪里?把句子找出来读读。(指名学生说,板书: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傍晚时,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些句子,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1) “转眼间”是什么意思?再说几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一瞬间、眨眼间、霎时、刹那间) (2)“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学生畅说预言:雪白粉红碧绿湛蓝金黄)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板书:五彩斑斓)“五彩斑斓”可以换成什么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指导用赞美的语气读) 3、读出来了五彩斑斓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锻的流云,(课件出示图片)看着图片,师范读,指名读。 4、指导看板书背诵。 〔设计意图〕“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通过多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领略文本意境。 (二)北大荒的小河(第三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知识点.doc

北大荒的秋天知识点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4.找出课文中使用比喻、拟人的句子。 5.本文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以及建设者的热爱之情。在写自然风景时主要写了天空、小河、原野,其中主要特点是: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 2019--10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

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4.找出课文中使用比喻、拟人的句子。 5.本文主要写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以及建设者的热爱之情。在写自然风景时主要写了天空、小河、原野,其中主要特点是: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 2019--10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完整word版)北大荒的秋天(三年级阅读题)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基础强化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填空。 (1)“一碧如洗”是形容天空()。 (2)“清澈见底”是指河水()。 2、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可真多,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 ()()()() 3、文中有两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 整体感知 4、按照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将第2段分为三层,用“/ ”隔开,并填空。 第一层主要写了流云,第二层主要写第三层主要写。 5、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画上“ ______”。 部分研读 6、读第2段。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很生动。请你找出一个比喻句,一个拟人句,工整、正确地抄写在下面。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回顾 7、北大荒的秋天美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荒的秋天-完美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秋天是个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主回答,老师做小结。(秋天叶子变黄,景色迷人,丰收……) 2、(出示地图)在黑龙江省的嫩河流域、黑龙江谷底、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有着中国最大的黑土地,人们称为“北大荒”。 引导学生理解“荒”(草枯竭了,小草干涸)。 (出示北大荒过去的照片)过去那里寸草不长,“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解放后,北大荒变了个样。那这个时节现在的北大荒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学习《北大荒的秋天》,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不会读的生字,标注自然段,画出如下字词。 出示:银灰绛紫燃烧山岭几缕荡漾映照顿时脸庞赞美透明波纹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注意澈、岭、缕、纹、荒、绛的读音,也要注意“透”、“燃”、“烧”等字的书写。 2、读句子。 老师:下面我要检查同学们的自读情况,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中的第2个句子?(出示句子) 学生: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指导停顿示范一遍),大家一起读。 3、听录音,同学们跟着录音默读课文。(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现在找同学来读一下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课文中使用那一句话概括的?好,开始。(学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谁能回答我刚才提问的那个问题:北大荒 的秋天怎么样?课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的?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三、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中用“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来概括的。请同 学们再默读一下课文,想想课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北大荒的秋天 真美的?读完了,我请同学回答。 通过读,指名回答,学生各抒己见,老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老师总结: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2、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段落,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北大荒的 秋天景色优美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北大荒的秋天物产丰富的?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最后做小结。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开篇点出了北大荒的秋天开始于第一 片树叶降落。 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表 现了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景色。

最新【北大荒的秋天阅读答案】北大荒的秋天课文.doc

【主持词大全】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非常美的写景文,本文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北大荒的秋天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北大荒的秋天课文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北大荒的秋天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中心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银灰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北大荒的秋天》精品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了解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 2.能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写出某一场景。 【评价设计】 1.指读生字词,强调难读的字词,检查读课文。(检测目标1) 2.教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来读书的方法,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进行小练笔。(检测目标2) 3.指导朗读课文,读出北大荒秋天的美。(检测目标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度过了骄阳似火的夏天,又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指导“荒”的写法)怎样记住这个字?所有的都死亡了,只剩下了草。以前,在东北黑龙江省,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发利用,一片荒凉,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北大荒”。俗话说“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后来北大荒得到了开发利用,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如今的东北,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样的美称。现在那里已经是秋天了,让我们跟随课文去看一看,好不好?请同学们再美美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5.《北大荒的秋天》重点段落教学

5 北大荒的秋天 第一课时 启东市城南小学施红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北大荒的美丽富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预习导航: 1.认真阅读全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口头组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生字意思。 教学过程:Array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生字卡片出示:荒)这个字念——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 一起来写一写。事先老师查过了词典,上面有这样的一些相关解释:(1)庄稼 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2)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3)严重缺乏。(4)荒凉。 听了这些解释,看到“荒”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个地方什么东西 也没有,十分荒凉。……) 2.(课件出示地图)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 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这片广大地区是世界三大 黑土带之一,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3.但是,在黑暗的旧社会,肥田沃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大片的沼泽地更 是一片荒凉,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作“北大荒”。“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 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让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看曾经的北大荒。(课 件出示往日北大荒景象的图片) 4.新中国成立之后,北大荒得到了开发利用,变成了肥沃的产粮基地,北 大荒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现在那里已经是秋天了,让我们一起去那 儿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文。(听朗读录音) 2.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了,非常好。听了录音,你 觉得北大荒的秋天怎样?(美) 3.想读课文吗?把生字新词和长句读好,就能更好地读课文。谁来试试?

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供参考)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_ h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 一、情境激趣,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显示若干图片(北大荒在解放前的一组图片)。 师:设问: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生:自由交流。(这里太荒凉了,那里的人生活一定很苦。) 教师随即介绍解放前北大荒的情况,板书“北大荒”三个字。 2、师:可是现在的北大荒变了样。随即课件显示北大荒现在的美景。伴随音乐。看了图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步感受北大荒的美。 师:到了秋天,北大荒更美。板书:秋天 (通过视觉刺激,了解北大荒在开发前后形成的巨大反差,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细细欣赏北大荒迷人的秋色。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品读2、3、4自然段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9页,轻声朗读2、3、4自然段,用你聪慧的双眼去发现北大荒的美景,再想想你最喜欢哪里的景色,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到的? 师:读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里的景色,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到的?也可以结合欣赏专题学习网站里美丽的图片(同桌交流) 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板书:天空一碧如洗 【预设语段一: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怎样的天空才是“一碧如洗”的天空?(交流中感悟式理解“一碧如洗”。也可结合图片理解)大家看,这就是北大荒的天空,(出示天空图片),真是一碧如洗。 2、傍晚时分天空会出现怎样的美景呢?哪些词让我们体会出流云是五彩斑斓的。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边说边点变红色(通过“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表示颜色词语的感受,理解“五彩斑斓”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流云还有哪些美丽的色彩呢?你能再说几个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吗?(“粉红”、“淡黄”、“金黄”、“草绿”、“墨绿”等)师:你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这么多颜色,真可谓“五彩斑斓”。点课件五彩斑斓变红色。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3、欣赏天空的美景。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及教 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原文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三、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引读法、音乐陶冶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师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词语 一碧如洗几缕流云映照转眼间绛紫抖动五彩斑斓锦缎清澈见底如同透明怀抱明镜顿时波纹原野热闹非凡大豆摇动哗啦啦挺拔高粱脸庞乐呵呵演唱燃烧赞美遍地山岭沉甸甸 二、多音字 转zhuǎn()血 xuè() zhuàn() xiě() 三、组词 转()锦()绵()境()纹() 传()棉()镜()蚊() 然()烧()饶()铃() 燃()绕()浇()岭()

四、根据要求写词语 乐呵呵(abb)、、、、、、。 哗啦啦(拟声词)、、、、、、。 转眼间(表示时间短)、、、、、、。 银灰血红(表示颜色的词)、、、、、。 五、课文解读 ⑴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段话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方法。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的田野。 ⑶《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六、练习说话 只有……才……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实录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实录 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小学吴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教材分析:《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第五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设计理念: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图片等体会美、感悟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读中与文本对话,在生生互动中与同学对话,培养初步的自学能力。 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

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年有个季节?分别是什么呢?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的家乡的秋天这么美,那我们今天再一起来看看北大荒的秋天有你们的家乡的秋天美吗? 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2、看了课题以后,你有哪些疑问? (1)“北大荒”在哪里? (2)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北大荒的秋天美吗? 北大荒:指“北大荒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建国前,北大荒地区到处荒芜,百里无人烟。但是这里的土地肥沃,可以种植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农作物。20 世纪50~70 年代一大批的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对北大荒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使北大荒变为北大仓。 过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课文的最后一段写了: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美在哪里呢?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北大荒的美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