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5-9章客观题答案

[整理]5-9章客观题答案

[整理]5-9章客观题答案
[整理]5-9章客观题答案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二、填空题

1. 巴比妥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酰亚胺结构,与碱溶液共沸即水解产生氨气,可使红色___石蕊试纸_______变蓝。

2 区别巴比妥和含硫巴比妥的方法:巴比妥类药物与___铜吡啶试液_______反应,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呈__紫色或紫堇色____沉淀;含硫巴比妥药物则成__绿色沉淀______。

3 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有银量法__、__溴量法____酸碱滴定法____、紫外分光光度法________HPLC_____

三、单选选择题

1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 苯巴比妥

B 硫喷妥钠

C 戊巴比妥

D 异戊巴比妥E司可巴比妥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其水溶液酸性最小的是()

A 巴比妥

B 苯巴比妥

C 司可巴比妥钠

D 硫喷妥E异戊巴比妥

3 巴比妥类药物在哪种情况下,环状结构部分裂开()

A 加氧化剂

B 加还原剂

C 酸性水解

D 碱性水解E加热水解

4 巴比妥类药物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绿色的是()

A 戊巴比妥

B 异戊巴比妥C硫喷妥钠

D 司可巴比妥E苯巴比妥

5 巴比妥类药物的银盐反应,应在哪种溶液中进行?()

A 酸性溶液

B 碱性溶液C中性溶液

D 缓冲溶液

E 乙醇溶液

6 下列鉴别反应中,属于丙二酰脲类的是()

A 甲醛硫酸反应B硫色素反应C铜盐反应

D 硫酸荧光反应

E 亚硝酸钠反应

7 下列鉴别试验中,属于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有()

A 甲醛硫酸反应

B 硫酸反应C戊烯二醛反应

D 与溴液的反应

E 与碘液的反应

8 用溴量法测定司可巴比妥钠的含量,溴可与司可巴比妥钠发生()

A 氧化反应

B 取代反应C偶合反应

D 缩合反应

E 加成反应

9用溴量法测定司可巴比妥的含量,选用的指示剂是()

A 自身指示剂

B 淀粉指示剂C永停法

D 电位法E淀粉-KI指示剂

10 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是利用()

A 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吸收度不同

B 低浓度样品溶液和高浓度样品溶液的吸收度不同

C样品溶液在不同PH值时的吸收度不同

D 样品溶液在不同波长处的吸收度不同

E样品溶液在不同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不同

四多选题

1 下列鉴别试验,可用于鉴别苯巴比妥的反应是()

A硝化反应B硫酸-亚硝酸钠反应C、甲醛-硫酸反应

D、与碘试液反应

E、与高锰酸钾反应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与铜-吡啶试液反应,显紫堇色的是()

A苯巴比妥B司可巴比妥C、硫喷妥

D、硫喷妥钠

E、异戊巴比妥

3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溶液中,无明显紫外吸收的是()

A巴比妥B戊巴比妥C、硫喷妥

D、司可巴比妥

E、异戊巴比妥

4 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A甲醇B氯仿C、丙酮

D、乙醚

E、二甲基甲酰胺

5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时,常用的滴定液是()A氢氧化钠B甲醇钠C、高氯酸

D、盐酸

E、二甲基甲酰胺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二、填空题

1.芳酸类药物的酸性强度与苯环上的取代基团有关。芳酸分子中苯环上如具有酰基、硝基、磺酸基、亚硝基等电负性大的取代基,由于p-π共轭能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进而引起羧基中羟基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和使氧-氢键极性增加,使质子较易解离,故酸性增强。

2.阿司匹林的特殊杂质检查主要包括苯酚以及水杨酸检查。

3.对氨基水杨酸钠在潮湿的空气中,露置日光或遇热受潮时,也可生成间氨基酚,再被氧化成二苯醌型化合物,色渐变深,其氨基容易被羟基取代而生成3,5,3',5'-四羟基联苯醌,呈明显的红棕色。中国药典采用双相滴定法进行检查。

4.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直接滴定法、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两步滴定法。

三、单选选择题

1 可直接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橙红色沉淀的药物是()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羟苯乙酯

D 贝诺酯E丙磺舒

2 鉴别水杨酸及其盐类药物,最常用的试液是()

A 碘化钾

B 硫酸铁

C 三氯化铁D溴化钾E硫酸铁铵液

3 先加NaOH成钠盐,在PH值约为5~6的水溶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米黄色沉淀的药物是()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苯巴比妥

D 硫酸奎宁E丙磺舒

4 氯贝丁酯中特殊物质对氯苯酚检查的方法是()

A 酸碱滴定法

B 气相色谱法

C 双相滴定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HPLC法

5 某一药物和碳酸钠试液加热水解,放冷,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则该药物是()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苯巴比妥

D 硫酸奎宁E盐酸利多卡因

6 用双相滴定法滴定苯甲酸钠时,所用溶剂是()

A 水

B 水-乙醇

C 水-乙醚

D 氯仿

E 甲醇

7 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特殊物质间氨基酚检查所用的方法是()

A 高低浓度法

B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C 紫外分光光度法

D 双相滴定法

E HPLC法

8 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入KBr的作用是:()

A 添加Br-

B 生成NO+Br—

C 生成HBr

D 生产Br2 E抑制反应进行

9.双相滴定法可适用的药物为:()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水杨酸D苯甲酸 E 苯甲酸钠

10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量是:()

A 18.02mg B180.2mg C 90.08mg D 45.04mg E 450.0mg

11.芳酸碱金属盐(如水杨酸钠)含量测定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滴定终点敏锐

B 方法准确,但复杂

C 用结晶紫做指示剂

D 溶液滴定至蓝绿色

E 需用空白实验校正

12.乙酰水杨酸用中和法测定时,用中性醇溶解供试品的目的是为了:()

A 防止供试品在水溶液中滴定时水解B防腐消毒

C 使供试品易于溶解D控制pH值 E 减小溶解度

13 某药物的乙醚溶液,加盐酸羟胺与三氯化铁试液,在适当条件下可生成紫色化合物,该药物为()

A、阿司匹林

B、对氨基水杨酸

C、丙磺舒

D、氯贝丁酯

E、维生素A

14.阿司匹林与三氯化铁反应的条件是

A、酸性

B、弱酸性

C、中性

D、弱碱性

E、碱性

15 《chP》中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时,要求采用中性乙醇作为溶剂,其含义是()

A PH为7~10

B PH=7

C 对甲基橙显中性

D 对酚酞显中性E除去酸性物质的乙醇

四多选题

1 下列药物属于水杨酸类的药物()

A水杨酸B、阿司匹林C、对氨基水杨酸钠D、双水杨酯E、贝诺酯

2 能与三氯化铁试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紫堇色铁配位化合物的药物有

A水杨酸B、阿司匹林C、丙磺舒D、盐酸利多卡因E、苯巴比妥

3 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A对氨基水杨酸钠B、阿司匹林C、丙磺舒D、贝诺酯E氯贝丁酯

4 阿司匹林制剂可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

A 直接滴定法

B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C 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

D 两步滴定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5 两步滴定法滴定阿司匹林含量时,第一步滴加NaOH滴定液的作用是()

A 中和酒石酸等稳定剂

B 中和片剂中的游离水杨酸

C 中和游离醋酸

D 使酯结构水解

E 调节PH

6 阿司匹林中特殊物质的检查包括()

A 澄清度检查

B 水杨酸检查

C 易碳化物检查

D 间氨基酚检查

E 苯甲酸检查

7 可用双相滴定法测定含量的是()

A丙磺舒B、盐酸利多卡因C、苯甲酸钠D、水杨酸钠E、布洛芬

8 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阿司匹林含量时,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水做溶剂溶解样品

B 用中性乙醇溶解样品

C 滴定时应防止局部碱度过大D供试品中所含水杨酸超过限量时,不能直接滴定

E 双水杨酸酯、苯甲酸、丙磺舒等可用直接法测定含量

9 采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时,其说法正确的是()

A 需做空白试验校正

B 碱滴定液在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

C 本法为酯类药物的一般测定方法

D羟苯乙酯可用本法做含量测定滴定 E 酚酞指示剂指示终点

10.下列那种芳酸或芳胺类药物,不能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A 水杨酸

B 苯甲酸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丙磺舒

E 贝诺酯

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填空题

1.芳胺类药物根据基本结构不同,可分为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胺类

2.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因分子结构中有芳伯胺结构,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有酯键结构,易发生水解。

3.对乙酰氨基酚含有酚羟基,与三氯化铁发生呈色反应,可与利多卡因和醋氨苯砜区别。4.盐酸普鲁卡因具有胺和酯的结构,遇氢氧化钠试液即析出白色沉淀,加热变为油状物普鲁卡因,继续加热则水解,产生挥发性二氨基乙醇,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同时生成可溶于水的对氨基苯甲酸钠,放冷,加盐酸酸化,即生成对氨基苯甲酸的白色沉淀。

三、单选题

1.盐酸普鲁卡因常用鉴别反应有:()

A.重氮化-偶合反应B.氧化反应

C.磺化反应D.碘化反应

2.不可采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的药物是()

A..Ar-NH2 B.Ar-NO2

C.Ar-NHCOR D.Ar-NHR

3.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时,一般均加入溴化钾,其目的是:()

A.使终点变色明显B.使氨基游离C.增加NO+的浓度

D.增强药物碱性E.增加离子强度

4.亚硝酸钠滴定指示终点的方法有若干,我国药典采用的方法为()

A.电位法B.外指示剂法C.内指示剂法

D.永停法E.碱量法

5.盐酸利多卡因与氯化钴试液反应的条件是()

A.酸性B.弱酸性C.中性

D.弱碱性E.碱性

6.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应检查的杂质为()

A.对氨基酚B.对氨基苯甲酸C.对氯酚

D.醌亚胺E.对氯乙酰苯胺

7.非那西丁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3630g,加稀盐酸回流lh后,放冷,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010mol/L)滴定,消耗20.00mL。每lmL亚硝酸钠滴定液(0.lmol/L)相当于17.92mg的C10H13NO2 ,计算非那西丁的含量。()

A.95.6% B.96.6% C.97.6% D.98.6% E.99.7%

8.永停法采用的电极是()

A.玻璃电极-甘汞电极B.两根铂电极C.铂电极-甘汞电极

D.玻璃电极-铂电极E.银电极-甘汞电极

9.盐酸丁卡因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

A.重氮盐B.N-亚硝基化合物C.亚硝基苯化合物D.偶氮氨基化合物E.偶氮染料10.重氮化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时须在盐酸酸性溶液中进行,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可加速反应进行B.胺类的盐酸盐溶解度较大

C.形成的重氮盐化合物稳定D.防止偶氮氨基化合物的生成

E.使与芳伯氨基成盐,加速反应进行

11.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检查:取本品,加乙醇制成2.5mg/mL 的溶液,作为供试液,另取PABA对照品,加乙醇制成60μg/ml的溶液,作为对照液,取供试液10μL,对照液5μ 。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显色,供试液所显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对照液所显斑点更深。PABA的限量是多少?( ) A.0.12% B.2.4% C.1.2% D.0.24% E.0.012%

12.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取本品,加0.05mol/L盐酸液制成每lmL中含2mg的溶液,在310nm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过0.05,试问肾上腺酮的限量是多少?(肾上腺酮

E=453) ( )

A.0.055%B.0.55% C.0.60% D.0.453% E.4.5%

四、多选题

1.下列药物中能与亚硝酸钠反应的有()

A.苯佐卡因B.普鲁卡因C.盐酸去氧肾上腺素D.盐酸苯海拉明E.盐酸丁卡因

2.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 )

A.紫外分光光度法B.非水溶液滴定法C.亚硝酸钠滴定法D.重氮化一偶合比色法E.高效液相法

3.盐酸普鲁卡因具有下列性质()

A.具有芳伯氨基B.与芳醛缩合成喜夫氏碱

C.显重氮化-偶合反应D.具有酯键,可水解

E.烃胺侧链具碱性

4关于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A.对有酚羟基的药物,均可用此方法测定含量

B.水解后呈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此方法测定含量

C.芳伯氨基在碱性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盐

D.在强酸性介质中,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E.反应终点多用永停法显示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二、填空题

1.异烟肼与无水Na2CO3或钠石灰共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产生吡啶臭味。

2.铈量法测定氯丙嗪含量时,当氯丙嗪失去1个电子显红色,失去2 个电子红色消褪。3.Vitali反应为托烷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本类药物与发烟硝酸共热,水解并得到黄色的三硝基衍生物,遇醇制KOH显深紫色。

4.大多数生物碱的碱性较弱,不宜在水溶液中直接用酸滴定,应采用非水碱量法滴定,当生物碱的Kb为10-10~10-8时,选用冰醋酸作溶剂,Kb为10-12~10-10时,选用冰醋酸

与醋酐的混合溶剂作溶剂,Kb<10-12时,应用醋酐作溶剂。

5.用非水碱量法滴定生物碱的氢卤酸盐时,需在滴定前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高汞溶液,以消除氢卤酸的影响,其原理为生成难解离的卤化汞。

6.用非水碱量法滴定生物碱的硫酸盐时,只能滴定至硫酸氢根这一步。

7.在用提取中和法测定生物碱类药物时,最常用的碱化试剂为氨水,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为氯仿。在滴定时应选用变色范围在酸性区域的指示剂。

8.酸性染料比色法是否能定量完成的关键是能否形成离子对,离子对能否完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影响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因素中水相pH和有机溶剂的选择的影响是本法的实验关键。

9喹诺酮类药物由于结构中含有羧基和哌嗪基,具有酸、碱两性,易溶于碱和酸中。

三、单选题

1.下列药物中,哪一个药物加氨制硝酸银能产生银镜反应()

A.地西泮B.阿司匹林C.异烟肼

D.苯佐卡因E.苯巴比妥

2.硫酸-荧光反应为地西泮的特征鉴别反应之一。地西泮加硫酸溶解后,在紫外光下显:()

A.红色荧光B.橙色荧光C.黄绿色荧光

D.淡蓝色荧光E.紫色荧光

3.异烟肼不具有的性质和反应是()

A.还原性B.与芳醛缩合呈色反应

C.弱碱性D.重氮化偶合反应

4.苯骈噻嗪类药物易被氧化,这是因为()

A.低价态的硫元素B.环上N原子

C.侧链脂肪胺D.侧链上的卤素原子

5.中国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异烟肼含量?()

A.剩余碘量法B,溴量法C.铈量法

D.比色法E.溴酸钾法

6.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选择在299nm波长处测定,其原因是()A.299nm处是它的最大吸收波长B.为了排除其氧化产物的干扰

C.为了排除抗氧剂的千扰D.在299nm处,它的吸收值最稳定

E.在299nm处测定误差最小

7.某药物遇香草醛,生成黄色结晶,此药物是()

A.甲苯巴比妥B.异烟肼C.奋乃静

D.尼可刹米E.氯氮卓

8.苯并噻嗪类药物在冰醋酸和醋酸汞介质中用高氯酸标准液滴定时,会产生红色氧化物,干扰终点观察,采用什么方法可消除干扰?()

A.电位法指示终点B.加氯化汞C.改变溶液pH

D.加维生素C E.做空白

9.非水法滴定苯并噻嗪类药物时,HClO4与()

A.母核上氮原子作用B.侧链上氮原子作用

C.分子中所有氮原子作用D.未被氧化的分子作用

E.抗氧剂有作用

10.杂环类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大多采用()

A.紫外分光光度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比色法 D.酸碱滴定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11.用铈量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是利用吩噻嗪的()

A.氧化性 .

B.还原性

C.水解性

D.酸性

E.碱性

12.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盐酸氯丙嗪的含量时,可加入下列何种试剂消除盐酸的干扰()

A.醋酐

B.冰醋酸

C.氢氧化钠

D.醋酸汞

E.高氯酸

13. 吩噻嗪类药物制剂常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氧化还原滴定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比色法

E.酸碱滴定法

14.酸性染料比色法中,水相的pH值过小,则()

A.能形成离子对B.有机溶剂提取能完全

C.酸性染料以阴离子状态存在D.生物碱几乎全部以分子状态存在

E.酸性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

15.下列哪一种酸在冰醋酸中的酸性最强?(: )

A.H3PO4B.HNO3 C.HClO4 D.HCl E.H2SO4

16.在凯氏定氮法中,加入硫酸盐的作用是()

A.维持一定的PH

B.催化剂

C.稳定剂

D.提高硫酸的沸点

E.降低硫酸的沸点

四、多选题

1.用于吡啶类药物鉴别的开环反应有:()

A.茚三酮反应B.戊烯二醛反应C.坂口反应D.硫色素反应E.二硝基氯苯反应

2.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方法有()

A.TLC B.比浊法C.比色法

D.紫外法E.差示分光光度法

3.吩噻嗪类药物具有下列性质()

A.多个吸收峰的紫外光谱特征B.易被氧化

C.能与金属离子络合D.侧链上氮原子有碱性

E.杂环上氮原子有碱性

4.下列药物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含量时,需加醋酸汞处理的有()

A.氯氮卓B.盐酸异丙嗪C.尼可刹米

D.盐酸氯丙嗪E.盐酸硫利达嗪

5.杂环类药物的非水滴定法中,溶解样品的溶剂一般有()

A.甲醇B.二甲基甲酰胺C.甲醇钠

D.醋酐E,冰醋酸

6.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

A.碘-碘化钾B.碘化铋钾C.钼硫酸D.硅钨酸E.碘化汞钾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二、填空题

1、维生素C在三氯化醋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摄氏度产生蓝色。

2、维生素E酸度检查的对应杂质是游离醋酸。

3、维生素C中具有强还原性的基团是烯二醇基。

三、单选题

1.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2.检查维生素C中的重金属时,若取样量为1.0g,要求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问应吸取标准铅溶液(每1ml标准铅溶液相当于0.01mg的Pb)多少毫升?()

A 0.2ml

B 0.4ml

C 2ml

D 1ml

E 20ml

3.维生素C注射液中抗氧剂硫酸氢钠对碘量法有干扰,能排除其干扰的掩蔽剂是()。

A 硼酸

B 草酸

C 丙酮

D 酒石酸

E 丙醇

4.维生素A含量用生物效价表示,其效价单位是()

A IU

B g

C ml

D IU/g

E IU/ml

5.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入丙酮,这是为了()

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 使反应完全

D 加快反应速度

E 消除注射液中抗氧剂的干扰

6.目前各国药典测定维生素A 的含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三氯化锑比色法

7.维生素A能与下列哪个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A.盐酸

B.三氯化锑氯仿液

C.硝酸

D.三氯化铁

E.氢氧化钾醇溶液

8.维生素A可用紫外吸收光谱法鉴别,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具有()

A.共轭双键

B.环己烯

C.苯环

D.甲基

E.醋酸酯

9.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的含量中校正公式是采用()

A.一点法

B.二点法

C.三点法

D.四点法

E.五点法

10.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时,采用的内标物是()

A.正三十烷

B.正十二烷

C.三十二烯

D.正三十二烷

E.苯丙酸诺龙

11.《中国药典》2005年版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是()

A.碘量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气相色谱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12.维生素C能使2,6-二氯靛酚钠试液颜色消失,是因为维生素C 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E.两性13.对维生素E鉴别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生成α-生育酚显橙红色

B硝酸反应中维生素E水解后,又被氧化为生育红而显橙红色

C 维生素E 0.01%无水乙醇溶液无紫外吸收

D FeCl3-联吡啶反应中,Fe3+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E FeCl3-联吡啶反应中,Fe2+与联吡啶生成红色配离子

四、多选题

1.维生素C的鉴别反应,常采用的试剂有()

A 碱性酒石酸铜

B 硝酸银

C 碘化铋钾

D 乙酰丙酮

E 三氯醋酸和吡咯

2.维生素C的性质有()

A.水溶液显酸性

B.具有旋光性

C.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D.具有紫外吸收

E.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3.鉴别维生素E可采用的反应有()

A.硝酸的反应

B.三氯化铁反应

C.盐酸的反应

D.硫色素反应

E.醋酐-浓硫酸反应

4.三氯化锑比色法应注意()

A.操作要求迅速

B.反应介质要求无水

C.应避光

D.低温下反应

E.三氯化锑试剂有强腐蚀性,易损坏皮肤和仪器

5.维生素C常用的鉴别试验有()

A.硝酸银反应

B.硫色素反应

C. 2,6-二氯靛酚钠反应

D.碱性酒石酸铜反应

E.红外吸收光谱法

公共关系学客观题标准答案

公共关系学客观题答案

————————————————————————————————作者:————————————————————————————————日期:

形考一到形考四的客观题答案 形考任务一 31、什么是“公众”?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这一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有其特定含义。(2分)其特定含义是: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2分) (2)公众的特点是:①群体性。从组织的角度来说,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群体的特征。(2分)②同质性。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2分)③变化性。公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1分)④相关性。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1分) 32、公共关系有助于提高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 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1)公众至上意识。树立公众至上意识是指,树立全体员工的公众意识,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自觉性。(3分) (2)交往合作意识。树立交往合作意识是指,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3分) (3)个人形象意识。树立个人形象意识是指,树立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2分) (4)与时俱进意识。树立与时俱进意识是指,树立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分) 33、如何按照公众的态度进行公众分类? 一个组织所面对的各种公众,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主观认识水平等条件不同,而形成对组织的不同态度。(2分)我们可以根据公众对组织是否具有合作态度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2分) (1)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2分) (2)逆意公众,又称为敌对公众,是指对组织持反对意见、不合作态度,甚至采取敌对立场的公众。(2分)

信息技术模拟试题

信息技术模拟试题 篇一:2015信息技术模拟试题-2 2015年沈阳市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 信息技术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 做第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从信息的一般特征来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下列用于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正常工作,实现用户操作的计算机软件是()。 字处理软件操作系统安全卫士 D. 瑞星杀毒软件

3. 城市大部分的十字路口都采用电子警察拍照的方式来约束闯红灯的现象,这个拍照的过程属于() A.信息处理B.信息采集C.信息加工D.信息储存 4.在ASCII字符编码表中,字符“A”的ASCII码是65,字符“d”的ASCII码是()。 5.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要选定多个不连续排列的文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按住Ctrl键,单击文件逐个选定 B.按住Shift键,单击文件逐个选定C.按住Alt键,单击文件逐个选定D.按住Shift键,右击文件逐个选定 6.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讨论与交流,下列可以进行实时交流的工具是()。 A. E_ 7.下面是收集到的素材文件①紫荆花.JPG、②月光曲.WAV、③按钮.PSD、④荟萃园.BMP、⑤健康讲座.MPG⑥生物实验.SWF,可以用Photoshop CS 进行加工处理的文件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③④⑥ 8. Word文档编辑时,对于插入文档中的图片不能进行的操作是( )。 A.放大或缩小 B. 剪裁 C.移动 D.修改图片中的图形 9.在Excel中,数据筛选的功能是()。 A.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隐藏其它 B.删除掉不符合条件的数据 C.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分类D.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排序 10.要

会计电算化试题及答案63747

会计电算化试题及答 案63747

1. 由EDPS逐渐发展形成的,为实现辅助管理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系统,称为()。 C. 管理信息系统(MIS) 2. 下列有关报表删除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C. 不能删除表结构 3. 对于“收款凭证”类别设置限制类型,一般选择()。 A. 借方必有 4. 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手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B. 不完全相同 5.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财务部分的各个子系统中以()子系统为核心。 A. 账务处理 6. 下列关于记账操作,错误的是()。 A. 每月记账只能一次 7.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购销存部分一般以()核心。 D. 库存核算和管理 8. 下列()属于系统控制参数的设置。 A. 会计科目设置 9. 财务应用方案的扩展系统为()子系统。 D. 固定资产管理 10. 银行对账是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进行核对,并生成应行存款余 额调节表。 D. 银行对账单

11. 下列有关图形分析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D. 报表数据被删除后,图形可以存在 12. 只能由()取消某张凭证的审核签字。 D. 凭证的原审核人 13. 如果有未()的当月凭证,系统将不能结账。 B. 记账 14. 报表审核公式主要用于()。 A. 报表数据来源定义完成后,审核报表的合法性 C. 报表数据生成后,审核报表数据的合法性 15. ()是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当日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情况的报表。 B. 资金日报表 16. 下列关于结账操作,正确的是()。 D. 结账后可输入下月凭证 17. 有关编制合并报表说法正确的有()。 D. 必须使用具有编制合并报表功能的软件 18. 设置会计科目编码时,必须是()。 B. 科目全编码 19. 下列()不属于期末业务处理。 D. 记账 20. 报表处理子系统插入图表对象操作中,在选择图表对象显示区域时,区域不能少于(),否则会提示出现错误。 D. 2行*2列

信息技术(学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重要知识点】 认真背完,考到高分很容易! 信息基础重要考点 1、信息与载体区分:文字、图像、声音都为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例如:文字里面所表达得意思才 是信息,而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 2、收藏夹用于收藏网址(保存网址),但不能保存网页内容。 3、理解Word中查找替换(文章中某个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自动更正(输入时,更正打字错误)、批注(对 词句的注释)、修订(插入和删除两种修订形式)等功能。 4、Excel表处理:①公式必须“=”开头,乘号要用“*”代替。②知道绝对引用“$”。 5、Excel常用函数: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例如:=sum(A1:A5), 不连续区域逗号分隔,=sum(A1:A5,C1:C5)。 6、排序注意区分有标题和无标题排序,排序数据区域必须连续,一般选择所有列。掌握图表数据区域判 断,通过X轴、图例及图形三者确定数据区域。 7、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的功能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详见相关专题。 8、ACCESS数据库文件格式为:accdb。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每行)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字段 (同列)内的数据属性(类型)是相同的。 9、①数据表自动编号字段的数据为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删除记录后该字段编号就不连续了!用过的编 号不会再出现,即使已经删除。②数字类型字段只能输入数字。文本类型字段可以输入数字,也可以 输入中英文字符。 10、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中。 11、电子邮局接受协议(POP3),将电子信箱(邮件服务器)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12、网页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一个超链接只能指向一个目标,一张网页可以 有多个超链接,超链接的可以链接到一张网页、一张图片等。 13、网页文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软件FrontPage、Dreamweaver,记事本也可以对网 页代码进行编辑。 14、网页文件本质是文本文件,网页文件里面只存储图片视频的链接地址,并不存储图片视频。在网页服 务器上,网页文件和图片视频素材分别独立存储。 算法程序部分重要考点 1、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2、Chr()、Str()、Mid()三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字符串型,结果要加双 引号。 3、Int()和Fix()函数区别:正数两者一样,负数有区别。 Int(-2.1)=-3,Fix(-2.1)=-2 4、事件名和事件处理过程名区分:常见事件有Click、DblClick、Load、Change。事件处理过程名格式为: 对象名_事件名,例如Command1_Click 5、区分赋值语句和相等判断关系语句。IF和Do While 后面的等号表示判断,而不是赋值,例如: IF a = 3 Then …… 4、VB语句详见相关专题。 多媒体概念重要考点 1、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①多媒体作品上有按钮、超链接等体现交互性。②多 媒体作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至少两种)体现集成性③实时性主要体现在“快”,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2、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1)需求分析包括应用需求分析和创 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创作需求分析包括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内容、设施要求、发布方式等。(2)规划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3、脚本编写的一般过程是:先制定脚本大纲,然后编写文字脚本,再编写制作脚本,最后根据脚本中要 用到的媒体元素,予以分类登录和汇总。

统计学6章客观题答案

第6章客观题 1、设n X X X ,...,,21是从总体X 中抽取的一个样本,下面哪一个不是统计量(C ) A.∑=X =X n i i n 11 B.()∑=X -X =n i i n S 1221 C.()[]∑=X E -X n i i 12 D. X =S V 2、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B ) A.中位数 B.均值 C.十分位数 D.极差 3、抽样分布是指(C ) A.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 B.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D.样本数量的分布 4、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A ) A.μ B.X C.2 σ D.n 2σ 5、从均值为μ,方差为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 的样本,则(A ) A.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 X 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B.只有n<30时,样本均值 X 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样本均值X 的分布与n 无关 D.无论n 多大,样本均值 X 的分布都为非正态分布

6、从一个均值 10 = μ ,标准差 6.0 = σ 的总体中随机选取容量n=36的样本。 假定该总体并不是很偏的,则样本均值X小于9.9的近似概率为(A) B. 0.1268 7、假设总体服从均匀分布,从此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36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B) A.服从非正态分布 B.近似正态分布 C.服从均匀分布 D.服从 2χ 分布 8、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无限总体中分别抽取容量为4,16,36的样本,当样本容量增大时,样本均值的标准差(C)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确定 9、总体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误差分别为(B) A.50,8 ; B.50,1; C.50,4 D.8,8 10、某大学的一家快餐店记录了过去5年每天的营业额,每天营业额的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由于在某些节日的营业额偏高,所以每日营业额的分布是右偏的,假设从这5年中随机抽取100天,并计算这100天的平均营业额,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B) A.正态分布,均值为250元,标准差为40元; B.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元; C.右偏,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D.正态分布,均值为2500元,标准差为400元。 11、某班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如果采取重复抽样的方法从该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A) A.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B.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C.正态分布,均值为22,标准差为4.45; D.分布形状未知,均值为22,标准差为0.445。 12、在一个饭店门口等待出租车的时间是左偏的,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如果从饭店门口随机抽取100名顾客并记录他们等待出租车的时间,则样本均值的分布服从(A) A.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B.正态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C.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3分钟; D.左偏分布,均值为12分钟,标准差为0.3分钟。 13、某厂家生产的灯泡寿命的均值为60小时,标准差为4小时。如果从中随机抽取30只灯泡进行检测,则样本均值(D) A.抽样分布的标准差为4小时; B.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的中位数为60小时; D.抽样分布近似等同于正态分布,均值为60小时。 14、假设某学校学生的年龄分布是右偏的,均值为23岁,标准差为3岁。如果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下列关于样本均值抽样分布不正确的是(A)

信息技术试题整理

2.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据此填报志愿,并填写志愿是否可调剂,省级招生部门根据有关信息投放考生档案,或者调剂志愿,从而使得大多数考生能被高校录取。我们知道,信息主要有①载体依附性; 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等特征。在该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 2005年8月27日江津市两名女中学生上网被骗至外地成人质,江津警方赶赴贵州,终将两少女安全解救,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都是由于交友不慎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在上网与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应该:() ①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 ②不能轻易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 ③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 ④网络太复杂、太不安全,应该禁止青少年上网。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高三同学为完成“中学生诚信教育调查报告”,要实施以下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安排应该是() ①在校园网上发布调查报告。②在校园网上发布调查问卷。 ③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④组织同学登陆校园网填写调查问卷。 ⑤用Word编辑调查报告。 A.②⑤④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⑤③① D.②①④⑤③ 二、填空题 1.物质、能量和_________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想了解国庆期间黄山的天气预报,你会采用以下哪种方式?请说明理由。( ) A报纸 B 121 C收音机D电视E网络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件的下载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请将类别与下载方法用线连接起来。 a图片文件①找到下载连接——单击鼠标或使用下载工具

(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客观题

判断题: 1.报表运算公式是在编制报表时,确定表元的数据来源的公式。 2.UFO报表中,日期关键字可以确认报表数据的时间范围,即确定数据生成的具体日期。3.已有余额的科目不能直接删除。 4.在实现了计算机进行财务处理后,可用余额表替代总账。 5.结账后就不能输入该月凭证。 6.如果当月有未记账的凭证,系统也可以结账。 7.会计信息一般直接来源于记录在“单、证、账、表”上各种原始会计资料。 8.企业基础信息设置既可以在公共管理模块中进行,也可以在进入各个子系统后进行设置,其结果都是由各个模块共享。 9.视图分析法中,“虚表”本身保存数据。 10.在UFO报表中,行高、列宽的单位为厘米。 11.计算机财务系统只能在一级会计科目输出账簿。 12.手工输入的记账凭证需要审核,机制凭证不需要审核。 13.财务处理子系统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核心子系统。 14.未记账的凭证可以采用无痕迹的修改方式。 15.计算机的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与手工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的具体的处理环节和内容基本相似。 16.账套主管自动拥有所管辖账套所有模块的操作权限。 17.在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内部调动等二级模块下,均设置输入、修改和审核三个三级功能模块。 18.固定资产卡片录入,只是系统日常业务输入的内容。 19.国内会计软件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网点众多,即国内会计软件的数据库网络化、大型化功能强大。 20.报表审核公式的运算符,包括“+”、“-”、“〉”、“〈”等符号。 21.会计报表软件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四步,即报表格式及数据处理公式设置、报表名称登记、报表编制、报表输出。 22.通常,在进行月末转账之前,必须将所有的未记账凭证全部记账。 23.若期初余额有外币、数量余额,则必须有本币余额。 24.对于已记账的会计凭证既可采用不留痕迹的修改方法,又可采用留痕迹的修改方法。25.不能直接删除非末级科目。 26.根据单位经济工作的客观需要,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最基本的层次是为单位重大决策服务的预决策信息层次。 27.报表数据必须从账簿中提取。 28.UFO报表中,关键字的位置可以用偏移量来表示,负数值表示向左移,正数值表示向右移。

市场营销客观题含答案

《市场营销学》期末复习客观题要求(专科) 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创造需要 B 、需要就是对某种产品的需求 D 、有了欲望,需求自然产生 2、市场营销学认为,需求是( )。 A 、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B 、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愿望 D 、对于已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3、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理解,市场是指( )。 A 、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B 、买卖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C 、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 4、工商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最早的指导思想是( )。 、产品观念 C 、推销观念 D 、市场营销观念 5、某些企业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市场营销观念是( )。 A 、生产观念 、推销观念 D 、市场营销观念 6、在顾客总价值的构成中,( )是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 A 、服务价值 C 、人员价值 D 、形象价值 7、在顾客总价值与其他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 A 、 时间成本越低,顾客让渡价值越低 B 、时间成本越高,顾客让渡价值越高 D 、时间成本无论高低,顾客让渡价值越低 8、麦当劳规定所有餐厅都采用再生纸制成的餐巾,这一措施体现了( )。 A 、市场营销观念 B 、整体营销观念 、大市场营销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产生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观念是( )。 A 、生产观念 B 、产品观念 C 、推销观念 2、按照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应兼顾 ( )。 A 、企业内部条件 D 、竞争者反应 3、根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顾客总价值包括( )。 、时间价值 4、根据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顾客总成本包括( )。 、机会成本 三、判断题 ( × )1、需要与需求都是由欲望引起的。 ( × )2、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 ( × )3、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策略,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 √ )4、制造能销售出去的产品,而不是销售能够制造的产品这是市场营销观念在企业实践中的体现。 ( √ )5、推销观念认为,只要加大产品的推销力度,产品不会没有销路。 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应企业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是IBM 公司为自己规定的( )。 A 、企业的短期目标 C 、企业的经营策略 D 、企业的计划 2、波士顿矩阵法中,横轴上数值,表示( )。 A 、战略业务单位的市场占有率为40% B 、战略业务竞争地位高 D 、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战略业务单位市场占有率的 40% 3、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现金收入的战略业务单位是( )。 A 、问号类、明星类 D 、瘦狗类 4、某业务单位市场增长率为15%,相对市场占有率为,该业务单位属于 ( )。 A 、问号类、金牛类 D 、瘦狗类 5、军工企业兼搞民品生产与销售,这种做法属于( )。 A 、市场渗透 、产品发展 D 、市场发展 6、市场营销组合是指( )。 A 、对企业微观环境因素的组合 B 、对企业宏观环境因素的组合 C 、对影响价格因素的组合 7、某牙膏公司原来一直生产牙膏,现决定生产牙刷,这种战略称为( )。 B、同心多角化 C、综合多角化 D、前向一体化 8、把企业现有的产品投放到新市场上进行销售,这种战略称为( )。 A 、产品发展、市场渗透 D 、多角化经营

信息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提升工程”(2014)--远程培训项目》评测试卷 考生姓名:交卷时间:2015-04-16 09:33考试成绩:94考试结果:合格 判断题(大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有效的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现象相结合。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解析: 2.资源要保证按时接收,按时分类整理,并进行保存和应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解析: 3.FLV格式的视频在PPT中播放时需要插入控件,并且只能在本台电脑上使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解析:

4.在课程的复习巩固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完成对照练习即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解析: 5.小组合作学习应基于合作探究进行,不属于自主探究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解析: 6.根据整合的深度,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划分为完善型和创新型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解析: 7.教学评价结束之后,整个课时的教学的教学活动也就随之结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解析: 8.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利用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嵌的支架工具和模板来展开学习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解析: 9.将LAMS应用于网络课程学习时,设计者只需要考虑学习活动序列的内容即可。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解析: 10.在ipad的APP store中只可购买应用程序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解析: 11.设备操作复杂,对学生而言也容易造成干扰,不应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A. 正确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信息技术试题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库 灵宝一高电教中心

必修部分 一、选择题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电视新闻报道 B、天气预报 C、电视机 D、市场行情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的是()。答案:C A、早上收到的晨报 B、存有歌曲的MP3播放器 C、电视里面播放的新闻 D、DVD电影光盘 3、现代社会中,()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答案:A A、物质、能量、信息 B、物质、知识、信息 C、物质、能量、知识 D、知识、能量、信息 4、下列是关于信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信息在人类产生语言以后才出现 B、信息是虚无缥缈的事物,看不见、摸不着 C、信息的价值是永久不变的 D、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答案:D 5、下列是关于信息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答案:B A、21世纪被称为信息社会,所以信息是21世纪才有的资源 B、信息就像空气,无处不在 C、信息的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D、手机、电视机、图片、音乐都是信息 6、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祝福短信,同时我们又会把收到的短信转发给更多的人, 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答案:A A、共享性 B、时效性 C、价值性 D、真伪性 7、老师给学生上课传授知识,体现了信息具有 ( )。 A、普遍性 B、共享性 C、依附性 D、价值性答案:B 8、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这是因为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木简为载 体的。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传递性答案:A 9、小叶准备去丽江游玩,朋友给她介绍了一家以前去玩的时候住过的宾馆,但是当小叶到达之后发现那 家宾馆已经拆迁了,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普通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答案:D 10、信息除了具有载体依附性,还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 )。答案:B A、多样性及时效性 B、价值性及时效性 C、时效性及公开性 D、多样性及价值性 11、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D A、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不可能单独存在 B、由于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所以获取信息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C、信息来源的渠道越多、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越丰富、越真实 D、信息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 12、下面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诸葛亮的空城计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B、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C、小明告诉小张下午要开班会,这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D、不真实的、错误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答案:D 13、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我们平时和别人交谈或讨论问题时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信息的载体和获得信息的来源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不同,信息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答案:D 14、以下对信息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同时,载体本身也可以是信息 B、当文字被发明后信息就出现了 C、信息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同一信息能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答案:D 15、信息的价值大小取决于( )。 A、信息接收者的信息需求 B、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认识

会计电算化试题及答案

1. 由EDPS逐渐发展形成的,为实现辅助管理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信息系统,称为()。 C. 管理信息系统(MIS) 2. 下列有关报表删除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C. 不能删除表结构 3. 对于“收款凭证”类别设置限制类型,一般选择()。 A. 借方必有 4. 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与手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B. 不完全相同 5.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财务部分的各个子系统中以()子系统为核心。 A. 账务处理 6. 下列关于记账操作,错误的是()。 A. 每月记账只能一次 7.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购销存部分一般以()核心。 D. 库存核算和管理 8. 下列()属于系统控制参数的设置。 A. 会计科目设置 9. 财务应用方案的扩展系统为()子系统。 D. 固定资产管理 10. 银行对账是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进行核对,并生成应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D. 银行对账单 11. 下列有关图形分析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D. 报表数据被删除后,图形可以存在 12. 只能由()取消某张凭证的审核签字。 D. 凭证的原审核人 13. 如果有未()的当月凭证,系统将不能结账。 B. 记账 14. 报表审核公式主要用于()。

A. 报表数据来源定义完成后,审核报表的合法性 C. 报表数据生成后,审核报表数据的合法性 15. ()是反映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当日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情况的报表。 B. 资金日报表 16. 下列关于结账操作,正确的是()。 D. 结账后可输入下月凭证 17. 有关编制合并报表说法正确的有()。 D. 必须使用具有编制合并报表功能的软件 18. 设置会计科目编码时,必须是()。 B. 科目全编码 19. 下列()不属于期末业务处理。 D. 记账 20. 报表处理子系统插入图表对象操作中,在选择图表对象显示区域时,区域不能少于(),否则会提示出现错误。 D. 2行*2列 21. 当输入的科目名称有重名时,系统会()。 B. 自动提示重名科目供选择 22. 输完凭证后,要对凭证进行审核,可通过()操作来更换操作员。 B. 重新注册 23. ()就是将报表中选定的数据以图形方式显示,使用户直观地得到数据的大小或变化的情况。 B. 图形分析法 24. 单元风格是指单元内容的()等设置。 B. 字号、字体、字型 25. 报表数据处理中,插入表页是在()插入一张空白表页。 C. 当前表页后面 26. ()是指制单时,凭证编号必须按日期顺序排列。 B. 制单序时控制 27. 报表尺寸定义的目的是()。 C. 确定报表的行数和列数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客观题复习2-答案

声明:此文件中的试题全部来源于互联网,客观题内容多范围广,复习精力应放在操作题上. 笔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 1.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成的计算机属于()计算机。 A.第一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2.在Windows xp中,“任务栏”的作用是 A.显示系统的所有功能 B.只显示当前活动窗口名 C.只显示正在后台工作的窗口 D.实现窗口之间的切换 3.设Windows xp桌面上已经有某应用程序的图标,要运行该程序,可以 A.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图标 B.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图标 C.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 D.用鼠标右键双击该图标 4.下列属于微机网络所特有的设备是 A.显示器 B.打印机 C.服务器D.鼠标器 5.Internet上有许多应用,其中主要用来浏览网页信息的是 A.E-MAIL B.FTP C.TELNET D.WWW 6.英文字母大、小写切换键是()。 A. Ctrl B. Alt C. Shift D. CapsLock 7.在键盘上,要输入键面上方的符号,必须按住()键后输入。 A. Ctrl B. Alt C. Shift D. CapsLock 8.操作系统是一种() A.系统软件 B.操作规范 C.语言编译程序 D.面板操作程序 9.在Windows xp应用程序菜单中,选中()的菜单选项会打开一个对话框。 A.前面带“√” B.暗淡显示 C.前面带“” D.后面带“…” 10.当一个应用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 A.被终止执行 B.继续在前台执行 C. 被暂停执行 D.被转入后台执行 11.Windows xp桌面上主要有图标和()两大部分组成 A.工具栏 B.任务栏 C.窗口 D.标题栏 12.如果要将“我的公文包”中的文件xy.doc拷贝到“我的文档”中,步骤为:打开“我 的公文包”→单击文件xy.doc图标→单击()→打开“我的文档”→单击粘贴 A.剪贴 B.复制 C.删除 D.保存 13.在资源管理器中,如果要对文件(或文件夹)重命名,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再() 在弹出快捷菜单命令后可进行操作。 A.单击鼠标左键 B.双击鼠标左键 C.单击鼠标右键 D.双击鼠标右键

初中信息技术选择题汇总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做(C)。 A、ASCIIB B、UNIX C、ENIAC D、INTEL 2、下列设备中,不属于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是(D)。 A、打印机 B、绘图仪 C、扫描仪 D、CPU 3、你认为下面哪一种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B) A、打印一中国地图 B、汇总你班这次信息测试得A的同学的名字 C、听一段英语录音 D、欣赏一幅山水画 4、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处理(C)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A、输入、输出 B、输入、加工 C、传递、存储 D、加工、输入 5、所谓信息的载体,是指(C)。 A、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B、各种信息的编码 C、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D、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 6、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的英文简写是(A)。 A、IT B、IP C、IE D、IS 7、计算机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主要是因为二进制(C)。 A、方便记忆 B、符合人的习惯 C、客易实现 D、书写简单 8、信息技术不涉及(D)。 A、通信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网络技术 D、生物技术 9、在计算机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递都是以(C)形式进行的。

A、十六进制 B、八进制 C、二进制 D、十进制 10、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B)。 A、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 B、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C、信息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覆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 D、信息技术是用于信息处理的技术 11、为解决实际生活中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C)。 A、文件 B、语言 C、程序 D、文档 12、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C)。 A、操作技术 B、资源共享技术 C、网络技术 D、资源独占技术 13、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确切的是(A)。 A、信息就是指计算机中保存的数据 B、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C、信息需要通过栽体才能传播 D、信息有多种不同的表示形式 14、以下关于“云计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它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 B、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C、搜索引擎、网络信箱就是最简单的“云计算” D、天空中实际的云提供的网络资源 15、下面哪一个不是维基百科(wiki数据发展变化的趋势)的特点?(B) A.它是一部涵盖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B.只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修改里面的知识 C.编撰计划本身也是一个wiki D.它是一部容开放的百科全书 16.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C)提出的。 A.图灵 B.布尔 C.·诺依曼 D.爱因斯坦 17.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B)。 A.一段天气预报 B.一个优盘 C.一份学生成绩单

会计电算化试题(选择题)

会计电算化试题(天顿软件版) 总帐 一.判断题 1.在总账系统定义转账凭证分录中,当输入的科目为部门核算科目时,如要按某部门进行结转时,则需指定部门,否则表示不按所有部门进行结转。(×) 2.在总账系统定义转账凭证分录中,当输入的科目为供应商往来科目时,如要按某供应商结转时,则需指定供应商,否则表示按所有供应商进行结转。(√) 3.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输入账务取数函数公式时,如果科目有两种辅助核算,则这两个辅助项在公式中的排列位置必须正确,例如:52101为某部门项目科目,则可以输入QM(52101,月,项目一,部门一)。(×) 4.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利用账务数据计算城建税,可定义转账凭证如、下:(√) 计提城建税50402 借JE(22101,月) * 0.07 计提城建税22102 贷JG( ) 5.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时,对应结转不仅可进行两个科目一对一结转,还可以一对多结转,但对应结转的科目必须可为末级科目,不能有辅助核算。(×) 6.在总账系统中,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如果同一凭证转入科目有多个,并且,若同一凭证的结转系数之和为1,则最后一笔结转金额为转出科目余额减当前凭证已转出的余额。(√) 7.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时,将月末商品或产成品销售数量乘以库存商品或产成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称为售价销售成本结转。(×)8.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销售成本结转时,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及下级科目的结构必须相同,并且都不能带辅助账。(√) 9.在总账系统中,定义转账凭证分录时,汇兑损益入账科目不能是辅助账科目,但可有数量和外币。(×) 10. 若“账簿选项”中的“往来控制方式”为“客户往来业务由应收系统核算”,则计算汇兑损益的外币科目不能是带客户的科目。(√) 11. 在总账系统中,进行外币核算时,用户可选择采用固定汇率方式或浮动汇率方式计算本币金额。(√) 12. 在总账系统中,进行月末处理时,系统自动完成银行对账、月末分摊、计提、转账、销售成本、汇兑损益、期间损益结转等业务。(×) 13. 总账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用于生产成本、在建工程等业务的核算,以项目为中心为使用者提供各项目的成本、费用、收入等汇总与明细情况以及项目计划执行报告等。(√)14.财务分析系统向总账系统提供预算数,对总账系统中的填制凭证进行预算控制。(√)15.总账有两种产品形态:一个是总账;另一个是总账+往来。采用后一种模式,制单时,不能使用客户辅助核算科目,月末结账时,需判断应收(应付)系统是否已经结账。(×)16.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同时使用时,在总账系统中,该科目设置为应收应付受控科目;制单时,能使用客户供应商辅助核算科目;月末结账时,不须判断应收应付系统是否已经结账。(×) 17. 在总账系统中,一共可设置十一种辅助核算,一个科目设置了辅助核算后,它所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将会登记在辅助总账和辅助明细账上。(√) 18. 若由总账系统生成客户往来凭证,可在应收、应付系统中进行往来账查询及分 析。(×)

信息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1章知识要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略) 第2章知识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