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论述

合同法论述

1、试述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其意思表示的多寡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及多方行为。所谓单方行为,指仅由一个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双方行为,指由二个方向相反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多方行为,指由二个以上方向一致的意思表示所构成的民事法律行为,或称共同行为。合同是基于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双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双方行为,即双方合同,多方间成立的合同为多方行为,即多方合同。(2)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意味着合同是在双方或多方都有意思表示,而且各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条件下成立。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或者说,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真实的意思产生于当事人的自由和自愿,因此当事人必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才能使其意思表达成一致,如果不存在平等自愿,也就没有真正的一致.因而因欺诈、协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合同,在法律上都属于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合同以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当事人订立合同都有一定的目的,即产生、变更或者终止一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谓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指当事人订立合同以形成某种法律关系,设定某种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谓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使用原有的合同关系在内容、当事人上发生变化.所谓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指当事人通过订立合同消灭原法律关系。合同法上的合同所涉及的权利、义务都是民事性质的,非民事性质的行政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不属民事合同的内容。同时,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如婚姻、收养、监护等,也不由合同法调整,民事合同的内容实际就是民事财产关系中的债权债务关系。

2、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合同法本质上是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以债权债务关系、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直接调整对象,其深层的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的财产流转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关系和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两爱猫扑.爱生活调整的是其中的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它反映的是平等主体间在转让产品或货币,完成工作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债务的清偿或履行,具体体现着财产从一个民事主体到达另一个主体的合法移转过程.这是合同法与物权法法律分工的明显不同.合同法与物权法虽都是财产法,然而物权,尤其是其中的所有权,直接规定社会财产的归属关系,其所要解决的是现存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因而,所有权及至整个物权,本质上是规定和反映社会财产关系的静止状态。而合同法作为调整债权关系的法律规范,规定和反映的是社会财产或其他劳动成果从生产领域移转到交换领域,并经过交换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转移已占有的财产,转换的目的或是实现对财产的占有,或是创造一个新的占有.因此,合同是当事人处分财产或获得财产的重要法律手段,充分反映着流通领域内的财产运动状态。合同法则通过确认和保障合同当事人正当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对这种财产流转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合同法是民法体系中的民事单行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宪法之下的部门法,而民法本身又是一个庞爱猫扑。爱生活律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若干调整某种民事关系的单行法组成的,如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等,合同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也是这样的单行法。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适用于合同法的同时,合同法以其特别或具体的制度和规定对各种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3、试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以下主要意义: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2)是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3)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4)是实施法律

的根本依据。

4、试述合同法平等、自愿、公平原则的内容:(1)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方。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等平等"。②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在我国,参与民事关系的有各种类型的法人、自然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是何种主体,在参与民事关系时都要适用民法的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例外。③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合同法中所讲的平等原则,主要的意思即在于此。任何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其性质,都不能凌架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去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2)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该原则实质上是传统民法中所谓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法中,自愿原则即体现为合同自由原则,我国《合同法》中虽未明文规定合同的自由原则,但在实质上,《合同法》中所规定的自愿则即为意思自由原则。具体讲来,合同自由原则有以下内容:①缔结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与他们缔结合同,该自由是合同自由其他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若当事人不享有此项自由,也就谈不上其他自由。②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指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③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益利益,任何人就不得干涉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内容。④变更我解除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后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既然当事人可自由缔结合同,当然也可以通过协议自由变更和解除合同,这是合同自由原则的必然结果。⑤决定合同方式的自由。即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合同的方式,我国《合同法》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采取一定形式的合同以外,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缔结合同。(3)公平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明确规定了公平原则,《合同法》第5条也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包涵了等价有偿的意思,即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人约定外,当事人取得他人财产利益应向他方给付相应的对价。在合同法中,公平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集中体现公平原则的主要有两个制度:一是情事变更制度,二是显失公平制度和重大误解制度。

5、合同法诚实信用、保护公序良俗、合法原则的内容是什么?(1)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具体来说,诚信原则具有以下内容和功能:①确定诚实可入,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行为规则。②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求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③解释法律和合同的作用。诚信原则要求在法律与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确时,司法审判人员应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2)保护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法则具体指明了"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3)合法原则。《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此将其简称为合法原则,实际上包括了合法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6、试述合同法的作用:合同法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1)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合同当事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订立合同到终止合

同的全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合同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合同当事人中,债权人是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一定义务的合同关系的主体,债务人则是依据合同和法律负有实施一定行为的合同关系的主体。合同法通过明确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的原则、条件和程序以及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责任,保护人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其中,维护交易安全是合同法的重要任务.随着市场交易的发达,财产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和发达,对于交易安全的保护和规范的呼声越来越高,合同法则是规范交易关系的基本法律,它所确立的是基本的交易规则,交易的安全主要是通过合同法进行维护的。同时,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也是合同法的重要功能。(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信用经济、法律经济。合同是联结生产、流通、消费的纽带,是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商业信用的法律保障。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和公民,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履行合同,可以保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行,实现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预期目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7、试述格式合同的法律调整:(1)立法控制。所谓立法控制是指,在法律中事先明确规定清楚,某些条款必须作为某类合同的条款,或者某些条款不能作为某类合同的条款,当事人不得改变.合同法第42条涉及到的格式合同或格式合同条款无效的情况,即具有合同法第52条、第53条的情形时,这些格式合同或者有关条款无效。另外,如免除格式条款提供者主要义务,排除相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也无效。(2)司法措施.所谓司法措施即指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由法院认定某一具体合同条款是否是由当事人合意才纳入合同的。实际上是授权由法院来解释合同条款,有疑义时则作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时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3)行政措施。所谓行政措施即指通过要求某些格式合同条款应事先经过行政机关审核,方能投入使用的办法,来消除不合法的格式条款的适用;或者由行政机关制定合同范本,以供当事人采用。

8、试述格式合同的解释中所体现的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的解释.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这一规定体现了格式条款中的保护弱者利益原则.(1)由于格式合同的条款是由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拟订的,而相对人一方又是弱者。所以,在对合同条款发生歧义需要解释时,当某一条款有几种解释方法,其中某种解释有利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而另一种解释则对相对人有利的话,即应解释得有利于相对人而不利于条款的拟定者。(2)当某一合同既存在格式合同条款,又存在非格式合同条款,例如补充协议时,如果两种条款发生冲突,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即应当采用非格式合同条款。

9、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1)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广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2)根据当事人是否愿意在法律上受到约束来作出区分.由于要约是目的在于订立合同的一种意思表示,因此,要约中应包含明确的订约意图。而要约邀请人只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订约的意思表示,所以,在要约邀请中不能有任何直接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

合同的主要条款来予以确定。(4)根据交易的习惯亦即当事人历来的在交易中的作法来进行区分.如询问商品的价格,根据交易习惯,一般认为是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再如当事人之间因多次从事某种物品的买卖,始终未改变其买卖货物的品种价格,那么根据双方的交易习惯,一方仅向对方提出买卖的数量,也可以成为要约。5)其他因素。在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时,还可考虑其他的情况,如合同的性质是否要求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注重相对人的身份、信用、资历、品行等情况;还有,合同的订立是否需要双方实际接触;以及一方发出的提议是否能使相对人产生要约的信赖等等。

10、从合同效力的角度分析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不同:合同的生效有着与合同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适于一般合同生效的为普通要件:①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内容合法。适于某些特殊合同生效的是为特别要件:①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②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在上述情况下,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却可因各种原因而未能生效或自始无效。由此可见,合同的成立不同于合同的生效,合同的成立要件也不同于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的成立要件具有法定性,是由法律统一规定的,当事人不可作另外的约定。而合同的生效要件,除普通要件外,其特别要件具有意定性,可由当事人作自由的约定。

11、试述合同生效的要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所谓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是指合同主体据以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合同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有意识地追求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害得失,因此要求当事人必须能够认识和辨认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即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识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同其内心真实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不能仅以行为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为根据,而不考虑行为人的内心意思.(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合法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也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当然要件。合同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合法的合同显然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能产生当事人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同时,合同不仅应当符合法律,而且在内容上也不得违爱猫扑。爱生活利益。

12、试述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具有如下特征:(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明确授权,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2)表见代理在客观上、外表上具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表权的理由.(3)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代理权。(4)表见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发生的情况有:(1)代理权自始即不存在,而存在着使相对人相信具有代理权的正当理由。(2)代理人超越代理权而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3)代理权终止后实施代理行为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4)被代理人知道其以本人名义订立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表见代理虽然事实上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却发生有效代理的法律后果,而这种法律后果的发生并不需要被代理人的追认或同意,因此,它属于有效代理的一种,而不属于效力未定的无权代理。

13、试述合同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合同的履行只能是作为该合同当事人的债务人向作为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债权人履行自己的义务。由他人代替自己履行,即债务承担,应经合同债权人同意,否则,债权人可拒绝接受履行。有些合同由其性质决定了只能由合同债务人亲自履行.有些合

同,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代为履行或接受履行,但不能因此而损害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合法权益。(2)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之所以订立合同的根本原因,是合同的核心。对于任何已经生效的合同,只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利益才能实现,当事人追求的目的才不会落空。(3)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4)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5)价款或报酬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它是交付的商品、完成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的对价。若不按合同约定的价款或报酬履行,则构成严重的违约。(5)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合同履约地点,通常是由合同明确约定的。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双方当事人可就履行地点达成补充协议;若双方没有达成补充协议,则可以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的履行地点履行。(6)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任何一方都不应无故迟延履行或迟延接受履行。(7)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全面履行原则是合同履行的一项最根本的要求,是判断合同是否履行即是否违约的标准,是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和确定违约责任的尺度。

14、试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须双方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对价债务.确定是否形成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的关系,应基于以下事实:①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债务;②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③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之间具有对价性和牵连性。(2)须行使抗辩权之当事人无先行给付义务。(3)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未按照约定正确履行债务。(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15、试从代位权的涵义论代位权的适用条件: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成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债权人要行使代位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等,则合同之债自始即不存在,债权也不存在,因而债权人也就不可能行使代位权。(2)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代位权以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为客体,因此,代位权的发生当然以债务人现实的权利存在为前提。另外,可代位行使的债权必须非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所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是指应该行使并且能够行使权力却不行使.(4)债务人已经履行迟延。(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是指债权人的债权已因债务人的怠于行使其债权的消极行为而出现不能实现的危险。

16、试比较代位权与撤销权: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形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17、试述合同变更的法律效力:(1)合同变更以后,被变更的部分即失去了法律上的效力;已变更的部分,在完成变更程序之后,即产生了新的债权债务。(2)合同的变更原则上向将来发生效力,不存在溯及力的问题.已经履行的债务不因合同的变更而失去法律根据,未变更的权利义务继续有效.(3)合同变更,以原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变更部分不超出原合同关系之外,原合同关系有对价关系的仍保有同时履行抗辩;原合同债权所有的利益与瑕疵仍继续存在,只是在增加债务人负担的情况下,非经保证人或物上保证人同意,保证不生效力;物的担保不及于扩张的债权价值额。(4)合同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合同中原来约定的争议条款的效力,继续有效。合同变更过程中使一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除依法或者依约可以免除责任的以外,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18、试述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法条明确了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只是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即须承担违约责任,并未规定当事人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的归责原则就是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另外在一些分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

19、试述违约责任的构成:违约责任的构成包括:主体条件,违约行为和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1)主体条件。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了有效合同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凡是违约责任必然是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的法律后果。违约责任的主体必然是有效合同的当事人,是有权独立主张自己利益和独立参加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主体。合同的主体资格由自然人和法人构成,自然人和法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2)违约行为。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违反了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合同中一方当事人的义务就是另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必然使对方的权利得不到实现.违约行为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时间履行合同,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作为的违约,指义务人应当以自己的主动行为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义务人不履行规定的行为的就构成主动违约。第二,不作为的违约,指少数合同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以自己某些不作为的承诺作为合同成立必要的基础,例如保密合同,如果违反合同规定的条件泄露了需要保密的信息时,就是对权利人权利的侵犯,就可构成违约责任3)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合同履行是一种客观事实,合同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客观上也使对方的权利不能实现,为了维护对方的合同权利,就要让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主要包括继续履约、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三大内容.

20、试从法律责任竞合的概念分析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法律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行为人因此要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的管辖,并根据管辖法律的规定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可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由此看出,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因为不同的法律所维护的社会秩序及追求目标不同,所以不同的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很可能是不一致的。传统的合同法确认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只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而对违约人同时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缺乏管辖的依据,于是只得追究其违约责任,而不能追究其更为严重的其他法律责任。现行合同法规定了法律责任竞合制度,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同时又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时,受损害方可选择使用合同法或其他法律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以更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1、试述法律管辖竞合的依据的内容:(1)特别合同法与合同法的关系.合同本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化和具体化的协议,无论是书面合同还是口头合同,都反映着一定的财产利益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目前最完善最系统的合同法,凡是有关合同订立、合同成立、合同生效、合同变更和解除、合同履行、违约责任的范围及确定等具体的合同法律制度均由《合同法》管辖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法》认定。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些合同法律关系生产的背景及涉及的领域比较特殊,不宜用本《合同法》调整,而是由专门的法律与以调整。《合同法》属于普通法,而其他参与调整合同法律关系的具体部门法和有关的行政法规则属于特别法,根据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的原则,只有当特别合同法没有规定时,才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当合同法总则没有规定的则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2)合同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合同法是调整合同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而合同的权利义务的重点内容在于对违约责任的认定和如何强制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合同义务是当事人

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没有约定则不构成合同义务。如果违约方的行为不但造成对方合同权利的损失,而且造成对方的人身或者其他财产的损失,这些损失就不是合同损失,而是一种侵权导致的损失,不能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弥补受损害方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2、试述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都是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但二者有以下明显的区别:(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关系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享有和承担着类似的权利和义务;委托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委托人的主要义务也就是开发人权利,而开发人的主要义务即委托人所享有的权利。(2)当事人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方式不同。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共同参加研究开发发工作,当然各方可以共同进行全部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以约定进行分工,分别承担不同阶段或不同部分的研究开发工作;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进行物质投资和经费投入,只有一方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与此相联系,二者的合同主体也不同。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各方都具有研究开发能力,而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一般只有一方具有科研能力.(3)研究开发成果归属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取得研究开发成果,

23.试述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表现为: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第二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第三,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第四,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第五,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第六,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2)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及时通知义务.第二相互协助义务,第三保密义务(3)经济合同履行原则.在履行合同中贯彻经济合理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履行方式.第二,合同履行期的选择体现经济合理原则。第三当事人变更合同和变更合同应当体现经济合同原理。第四对违约进行补救体现经济合理原则。24.试述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地、更方便地履行合同。履行合同,不仅是债务人的义务,也是债权人的义务,只有双方当事人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合同才能顺利地得到全面履行,合同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协作履行包括的内容有:1及时通知义务;2相互协助义务3保密义务.

25.试述全面履行原则的概念.意义及具体内容。

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根据的实际需要而订立的,合同中的各项条款都反映了当事人所追求的目的和实际承受能力。因此,债务人只有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合同,合同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债务人的利益需求也才能得到满足。全面履行原则,是合同本质要求的集体表现。

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

(1)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

合同是特定当事人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合同的履行只能是作为该合同当事人的债务人向作为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债权人履行自己的义务。由他人代替自己履行,即债务承担,应经合同债权人同意,否则,债权人可拒绝接受履行.

(2)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之所从订立合同的根本原因,是合同的核心。没有明确确定的合同标的,就没有合同的存在。

(3)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合同的全面履行,意味着必须精确地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不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不可能准确而完整地履行合同,有时甚至会使合同变得毫无

意义.

(4)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价款或报酬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它是交付的商品、完成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的对价.若不按合同约定的价款或报酬履行,则构成严重的违约。(5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只有在履行地点履行,才可以产生合同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

(6)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债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时间,履行期限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债的主体应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和接受履行。任何一方都不应无故迟延履行或迟延接受履行。

(7)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履行方式是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

26.试述我国现行合同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规定?有没有例外?我国新的.(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合同法此条规定指出;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只是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即须承担违约责任;并无规定当事人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传统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被认为是过错责任原则,:当事人只有具备过错的条件才承担违约责任,没有过错就无须承担违约责任.而过错的范围又被许多政策,性规定不断地改变,于是不少企业和机构没有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有自己的说法,都是主张自己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传统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不明确造成合同履行环境的复杂化,市场交易序混乱和连绵不断的三角债、连环债。从实践的角度看,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是不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

传统的归责原则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的《合同法》107条规定的归责原则就是严格责任原则,即当事人有违约行为就承担责任,另一方不需负举证责任,我国合同法规定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另外在一些分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例如第180条规定供电入未按照法定和约定的供电质量标准安全供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222条规定承租人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等若刊十过错责任违约情况

1

合同范本之劳动合同法论述题

劳动合同法论述题 【篇一:劳动法论述题】 3、试述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 答:促进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1、统筹协调的劳动就业政策。分三 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二是就业政策的地哉协调;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统筹;三是各种就业人员之间的统筹协调。2、促进就业的产业政策。一是国家鼓励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国家发展 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政府投资和建设 重大项目促进就业。3、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内容。4、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险政策。国家建 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 现就业。 5、促进就业的税费优惠政策。通过税费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增加就 业岗位、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是就业促进的重要方面。6、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增加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 业的信贷支持。 4、试述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答:《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 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诚实信用的原则。 5、试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答:区别在于: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 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分离,即招工与用工的分离。劳动者与一个 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挥下 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志气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该用人 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而在劳动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 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 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

(完整word版)合同法论述题

1、试述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根据其由一方、双方还是多方作出的意思表示,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及多方行为。 2、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根据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分为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 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合同以产生、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2、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 合同法本质上是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以债权债务关系、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直接调解对象,其深层的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的财产流转关系。合同法调整的是其中的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合同法是民法体系中的民事单行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宪法之下的部门法,而民法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若干调整某种民事关系的单行法组成的,合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试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 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 2、是合同法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3、提供了最高的行为准则; 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4、试述合同法平等、自愿、公平原则的内容。 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 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 合同自愿原则有以下内容: 1、合同的自由;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4、变更解除合同的自由; 5、决定合同方式的自由。 在合同法中。公平原则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集中体现公平原则的主要有两个制度:一是情事变更制度,二是显失公平制度和重大误解制度 5、试述合同法诚实信用、保护公序良俗、合法原则的内容。 诚实信用具有以下内容 1、确定诚实可信,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行为规则; 2、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求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解释法律和合同的作用。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所谓公序是指社会的公共秩序,即国家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所谓善良风俗是以道德为核心的概念,是一定社会应有的道德准则。 合法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试述合同法的作用。 合同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1、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3、促进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 7、试述格式合同的法律调整。 法律通常要对格式合同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然于尽可能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处在弱势的相对人利益受到切实保障。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中就有关于格式合同的专门规定。 8、试述格式合同的解释中所体现的保护弱者利益的原则。 《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9、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依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区分; 2、根据当事人是否愿意在法律上受到约束作出区分;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予以确定; 4、根据交易的习惯亦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方式进行区分; 5、其他因素。 10、从合同效力的角度分析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不同。 中国合同法上的合同的成立工件极其简单:1、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的成立,合同成立后,能否发生法律效力,能否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非合同当事人意志所能完全决定,只有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的生效有着与合同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适于一般合同生效的为普通要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内容合法。 11、试述合同生效的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12、试述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行为。 表见代理具有以下特征: 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明确授权,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 2、表见代理在客观上、外表上具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理由。 3、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代理权。 4、表现代理产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13、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合同履行应包括全面履行、协作履行和经济合理履行三项原则。 全面履行指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协作履行指当事人在合同的履行中不仅要适当、全面履行合同的约定,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债务行为给予协助,使之能够更好的、更方便地履行合同。 经济合理履行要求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 14、试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1、须双方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对价债务; (1)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债务。 (2)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3)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之间具有对价性和牵连性。 2、须行使抗辩权之当事人无先行给付义务。 3、双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未按照约定正确履行债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15、试从代位权的涵义论代位权的适用条件。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 2、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4、债务人已经陷于履行迟廷; 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 16、试比较代位权与撤销权。 代位权,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促使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债权人要行使代位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 2、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 4、债务人已经陷于履行迟廷; 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 撤销权,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放弃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实施无偿处分财产或以非正常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妨害其债权实现时,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上述行为的权利。 撤销权的成立要件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根据债务人行为性质的不同,法律在撤销权成立问题上设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对于无偿行为,仅需满足客观要件,即可成立撤销权。而对于有偿行为,撤销权的成立除具备客观要件外,还必须满足一定的主观要件。 17、试述合同变更的法律效力。 1、合同变更以后,被变更的部分即失去了法律上的效力;已变更的部分,在完成变更程序之后,即产生了新的债权债务;. 2、合同的变更原则上向将来发生效力,不存在朔及力的问题。已经履行的债务不因合同的变更而失去法律根据,未变更的权利义务继续有效; 3、合同变更,以原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变更部分不超出原合同关系之外,原合同关系有对价关系的仍保有同时履行抗辩;原合同债权所有的利益与瑕疵仍继续存在,只是在增加债务人负担的情况下,非经保证人或物上担保人同意,保证不生效力;物的担保不及于扩张的债权价值额; 4、合同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18、试述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指在合同违约法律制度中采取的一种确认违约行为的原则,违约简言之就是不履行合同义务,不履行合同义务自然会给相对人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人们认为应当由不履行合同方承担相对大的损失。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我国的《合同法》107条规定的归责原则就是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另外在一些分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 19、试述法律管辖竞合的依据的内容。 1、特别合同法与合同法的关系。 只有当特别合同法没有规定时,才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当合同法总则没有规定的则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3、合同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20、试述合作开发合同与委托开发合同的区别。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关系不同。合作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有和承担着类似的权利和义务;委托开发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相对的。 2、当事人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方式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共同参加研究开发工作,当然各方可以共同进行全部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以约定进行分工;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进行物质投资和经费投入,只有一方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3、研究开发成果归属不同。 合作开发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取得研究开发成果,因而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是共有的;而委托开发合同成果是归委托人所有。

《合同法》论述题

《合同法》论述题 试论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1)从概念上讲: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生效,是指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或称法律效力,而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一样当然产生法律效力。 2)内容判断上不一致 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与否则是法律价值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能否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3)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同 关于合同应具备何种一般要件才可成立,认为合同的成立要件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而且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意思表示一致本身就表明肯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如果没有至少两个当事人,又何来一致的可能性。因此,再将当事人列入合同之成立要件已无实际必要。 合同的生效就是指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因此,合同的生效要件就是法律判断的标准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要件:①主体合格。当事人应具备订立合同的条件②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是一种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这种合意是否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取决于意思表示是否真实。③行为不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④形式合法。 4)成立和生效的时间有差异 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合同只有在成立后才谈得上进一步衡量其是否有效的问题。考察合同的生效,首先就必须考察该合同是否成立。合同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有待于进一步的判断。 合同的生效时间与成立时间又是有联系的,生效时间不能脱离成立时间而独立得到确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其成立时间和生效时间一般是一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合同法论述题

合同法论述题 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合同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 负的义务,致使另一方的利益受损,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 合同虽已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定生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消时,缔约人才可能 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简言之,缔约过失责任所违背的义务是一种“先合同义务”, 而非合同义务。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的先契约 义务。合同关系是一种基于信赖而发生的要约承诺关系。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一 方当事人的过失而使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并致对方当事人受害,此时由于在 当事人间不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受害人难以以违约为由追究致害人的法律责 任。但在当事人为缔约而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已由一般业务关系变成了 具有特定信赖成分的特殊联系关系。这种关系虽不以给付义务为内容,但依据诚实 信用原则,当事人应负有相互协力、通知、说明、照顾、保护等附随义务。当事人 若客观上违反上述先契约义务,且主观上存在过错,即应承担法律上的缔约过失责 任。 二、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范围: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 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三、承担方式固有利益的损害在缔约过失责任中主要是于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而 致相对方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应由加害人承担全额赔偿责任,不存在是否以履 行利益为最高限额问题。固有利益赔偿范围主要指赔偿身体、健康、生命丧失等的 损害或损失。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等的赔偿。此外致残的还应包括残疾人生活补偿补 助费、残疾用具费损失、被扶养人扶养来源丧失的损失等赔偿,致死的还应包括丧 葬费的损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扶养来源丧失的损失等赔偿。固有利益损失中的人 身损失而言,不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而限于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赔偿;信赖利 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直接损失主要包括:1.缔约费用,如为了订 约而赴实地考察所支付的合理费用;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约所支付的费用,如运送 标的物至购买方所支付的合理费用;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 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害所支付的医疗费等合同费用;5.因支出缔约 费用或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支出费用所失去的利息等。间接损失主要包括:1.因信 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的获利机会损失,亦即丧失与第三人签订合同机会所蒙受的 损失;2.利润损失,即无过错方在现有条件下从事正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损失; 3.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减少的误工收入; 4.其他可得利益损失。并且笔者赞同对损失 赔偿的范围作出更为具体的限制,即赔偿的上限不得超过缔约非过错方在订立合同 时应当预见的因合同不成立或被撤销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不能超过合同 成立及履行后所能获得的利益。由于我国合同法没有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范 围作出明确的规定,有待在以后的立法中予以改进。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是指合同的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 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亦称违约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不履行合同义务、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和预期 违约三种。前两种早已确定并被立法承认。关于预期违约一直存在争议,直至被《合 同法》所承认,是立法上的进步。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形式的规定。本文将从三 个维度论述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重要性:一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二是 规范用工行为,三是促进劳资双方合作。 在现代社会,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存在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至关 重要。该条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 形式,并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这一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 保障,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书面形式的记录,劳动者在 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能够凭借劳动合同为自己主张权益。这在维护 劳动者权益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劳动合同法第三条对于规范用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合同作 为劳动关系的基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双方的 权利和义务。采用书面形式记录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慎重对待,防止双 方对合同内容存在模糊不清的理解。此外,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便于 劳动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和执法,从而保证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不 随意违背合同约定,避免对劳动者的违法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还有助于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合同的书面形式 能够明确双方的权益与义务,促进双方形成共识,增进信任。劳动者 有了合法合规的保障,更加愿意付出努力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够依法依约履行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于劳动者的 信任和尊重。这样的合作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促进员 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劳有所得、资有所为”的目标。

然而,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存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合同形式的多样性。虽然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要求采用书面形式,但合同的形式并不限于纸质合同,还包括电子合同等。这就对于合同的存档、保密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是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在一些情况下,一方可能利用其相对话语权的优势,迫使劳动者以不公平的方式签订劳动合同。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劳动合同签订过程的监管,确保合同签订的公正合规。 总之,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规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工行为以及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书面形式记录合同,能够为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增进双方的信任与合作。然而,合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签订过程的公正性仍然是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劳动合同法、加强监管与宣传,才能进一步提升劳动合同的落实效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构建良好的劳动关系和和谐的劳动环境。

论述合同法的基本的原则

论述合同法的基本的原则 合同法是指规范民间经济活动中双方之间合同的成立、效力和履行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在合同法中,有很多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在合同法的制定、执行和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下面,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来论述合同法的基本的原则。 一、自由原则 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合同的订立、内容、履行应当确保自由、平 等和公正。在自由原则的原则下,合同的当事人有权自由选择合同对象、内容、方式、期 限和其他事项,同时,在合同时应保证合同双方具有平等的讨价还价地位。 二、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指的是合同各方在订立、履行合同时,应互相尊重、平等协商、自愿签署, 不存在利用强势地位、剥削、欺诈等不正当的行为。平等原则的实现是保障合同双方公正、合理、诚实地达成协议,以进一步维护民间经济活动的公平竞争。 三、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指,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守信用的原则,不得以不公正、欺诈、隐瞒等方式侵害对方合法权益。前述行为目的是保障个体之间的信用,增强合同的公信力。 四、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履行。合同内容应合法、合理、合约, 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也不得违反法律原则和社 会公共秩序。任何违背合法原则的协议应该被禁止执行。 公平原则是指在合同法律关系中,应该保证合同双方利益的平衡,不能仅仅关注一方 的利益而漠视另一方的利益。公平原则包括对合同关系中弱势方的保护、扶持和优待,对 于过多的利益单方面倾向的合同应该被视为无效。 六、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 在合同法律关系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消费者合同是指消费者与制 造商、供应商、销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所达成的合同协议。消费者合同必须依据有关消 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来订立、解释和执行。 七、民族国家利益原则

【最新2018】合同法论文-优秀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合同法论文 篇一:合同法论文. 关于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论述 摘要: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联系紧密又互相区别的法律概念。正确区分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基本含义和构成要件不仅具有重要的法律理论意义,而 且对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也具有深远的司法实践意义。在 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注重合同成立而忽略了合同生效,从而在不少方面 失去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因此,合理的认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有助于我们更 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合同成立;合同生效;法律意义;司法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我们研究《合同法》时两个经常被提到和用到的概念。 正确区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基本含义和构成要件不仅具有重要的法律理论 意义,而且对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也具有深远的司法实践 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概念、构成要件及意义进行辨析。 一、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概念 关于合同成立,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当事人经过要约、承诺这一合同 订立的过程最终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就合同内容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反映的是 是法律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和意思自由的尊重,也是合同法最基本的法律理念体现。本层含义的合同成立一般认为应当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构成要件:(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2)意思表示一致;(3)通过要约和承诺的过程。 合同成立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合同成立的时间,指的是一个时间点,该时间点 是区分合同主体是否承担合同责任的重要标志。合同法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这是对合同成立时间的原则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分析:合 同成立的时间首先区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来分析: 1、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为成立,而不需要以交付标的物为成立要件的合同。对于诺成合同的成立时间可以区别为当事人采用书面合同 和不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1)不采用书面合同的情况,那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承诺生效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我国对于承诺生 效采用到达主义,即承诺到达要约人时承诺生效,合同成立。(2)采用书面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b试卷号:104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44) 一、论述题 1. 试述合同生效的要件。 答:合同的生效有着与合同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适于一般合同生效的为普通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分) (2)意思表示真实;(2分) (3)合同内容合法。(2分) 依此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所签之合同无效;(1分)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无效或效力不定;(1分)因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1分)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等违法合同也都无效。(1分) 适于某些特殊合同生效的是为特别要件: (1)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2分) (2)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2分) 2. 试述我国《合同法》中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答: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3分)《合同法》此条规定指出,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只是没有实际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即须承担违约责任,并无规定当事人在没有道错的情况下不用承担违约责任。(4分)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4分)我国的《合同法》107条规定的归责原则就是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另外在一些分合同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例如第180条的规定。(3分) 3.试述违约责任的构成。 答:违约责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条件构成: (1)主体条件(2分) 违约责任的主体应是有效合同的当事人,是有权独立主张自己利益和独立参加仲裁或诉讼活动的主体,主体资格是主体进行各种法律行为的前提条件,如果主体资格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就不能构成有效的合同,当事人也就不用承担违约责任。(2分) (2)违约行为(2分) 违约行为包括两种情况: ①作为的违约,是指义务人应当以自己的主动行为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2分)

合同法考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 1、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要约要约又称为发盘、出盘、发价、出价或报价等,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 3、违约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保障债权实现和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 4、不安抗辩权在债的履行中,有先为履行义务的一方在对方财产、商业信誉或者其他与履行能力有关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权利。 5、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所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6、要约的撤回指要约人在要约发出之后,要约生效前,取消要约的行为。要约因为要约人的撤回而失去法律效力。 7、同时履行抗辩权 指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没有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8、格式条款是指由一方当事人为了反复使用而预先制定的、并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在订立合同时不能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9、信赖利益是指当事人依照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当享有的利益,其意义在于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目的是恢复到合同订立之前的财产状态,而不是让某一方获利。 10、承诺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的对要约内容完全同意和接受的意思表示. 简答题 1、要约的有效条件? (一)要约人必须明确具体。要约是特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受要约人必须能够明白是谁发出了要约才能承诺。因此,发出要约的人必须能够确定。 (二)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要约中必须表明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三)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 要约一般应向特定人发出才有效,但并不是说严禁向不特定人发出.下列情况也有效:①法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允许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订约提议具有要约的效力,如悬赏广告;②要约人愿意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并自愿承担由此产生的向多人发出要约的责任。 (四)要约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 要求要约的内容必须是确定的和完整的,但并不要求一个要约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五)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2、在一般情况下,合同生效应具备哪些构成要件? 合同生效是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立法者的主观价值评判) 1.合同当事人在缔结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缔结合同的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标的确定和可能 5.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是针对某些特殊合同而要求的特别要件,这些合同除了具备一般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a试卷号:104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案例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44) 一、论述题 1.试述我国合同法的主要特点。 答:我国合同法表现出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从实际出发,总结与借鉴吸收相结合。(2分) (2)充分体现鼓励交易与意思自治的理念。(2分) (3)表现了合同法制定和实施的时代特色。(2分) (4)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相互兼顾。(2分) (5)普遍化的合同制度与类型得到了全面规制。(2分) (6)法律框架科学严谨,各种制度构筑完备。(2分) (7)立法技术较高,立法语言规范。(2分) 2. 试述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答:合同的成立产生合同的一般法律约束力,合同的生效产生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即合同的权利义务产生效力。(2分) 合同的生效不同于合同的成立,合同成立后,能否发生法律效力和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即约定的具体权利义务能否实际发生,非合同当事人意志所能完全决定,只有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3分) 合同的生效有着与合同成立完全不同的法律要件,适于一般合同生效的为普通要件:第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意思表示真实;第三,合同内容合法。(3分) 适于某些特殊合同生效的是为特别要件:第一,附生效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第二,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合同,手续的完成。(3分) 由此可见,合同的成立不同于合同的生效,合同的成立要件也不同于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的成立要件具有法定性,是由法律统一规定的,当事人不可作另外的约定。而合同的生效要件,除普通要件外,其特别要件具有意定性,可由当事人作自由的约定。(3分) 3.试述表见代理的特征。 答:表见代理具有如下特征: (1)无权代理人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明确授权,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3分) (2)表见代理在客观上、外表上具有足以使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理由。(3分) (3)合同的相对人在主观上必须是善意的、无过失的,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行为人实际上无代理权。(2分)如果相对人明知或者应该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而仍与之订立合同,则不构成表见代理。(2分)

法律考试合同法论述题解析方法

法律考试合同法论述题解析方法 在法律考试中,合同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之一。合同法论述题往往要求考生对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解析和应用,需要灵活运用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解析合同法论述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一、明确问题的要点 在解析合同法论述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点。通常,合同法论述题会涉及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问题。例如,题目可能要求你解释合同的要件是什么,或者分析某种情况下合同的效力如何等。明确问题的要点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回答。 二、分析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解析合同法论述题时,需要熟悉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并能够灵活运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熟悉这些规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答题目。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解释合同的要件是什么,我们可以参考《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明确合同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要件的具体要求,例如意思表示要符合真实意思的原则,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等。 三、举例说明 在解析合同法论述题时,举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合同法的规定和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解释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我们可以举一个购买商品合 同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解释合同的效力是根据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法律的规定来确定的。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因素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例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否存在错误、合同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等。 四、注意解题思路和结构 在解析合同法论述题时,要注意思路的清晰和结构的合理。可以通过分段来组 织文章,每段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同时,要注意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和连贯。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解释合同的解除条件是什么,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 组织文章:首先,介绍合同解除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分析合同解除的条件,例如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不可抗力等;最后,总结合同解除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五、举一反三 解析合同法论述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将问题推广到其 他相关的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合同法的理解,还可以拓展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你解释合同的变更条件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合 同变更的情况,例如合同当事人自愿协商一致、法律规定等。然后,我们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况,例如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时的变更条件等。 总之,解析合同法论述题需要我们熟悉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灵活运用知识点来 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明确问题要点、分析规定、举例说明、注意思路和结构以及举一反三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希望本文的方法和技巧对高中学生及其父母有所帮助。

合同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不发生作为该合同生效或者解除依据的合同。 2、先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为缔结合同而进行接触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发生的各种说明、告知、注意及保护等义务。 3、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4、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明确提出自己已经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明不履行合同的义务。 5、样品买卖,是指以出卖人交付的货物须与当事人保留的样品具有同一品质的买卖。 6、不要式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需要采取法律规定的某种形式,当事人可以任意约定合同的形式。 7、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8、承诺适格,是指要约的实质上的约束力,既受要约人在要约生效期内既可以取得依其承诺而成立合同的一种法律地位。 9、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

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10、合同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的、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 11、民法典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集中抽象和反映,其效力贯穿于民法典始终的根本规则。 12、行为默认形式,是指合同当事人以某种表明法律意图的行为间接地表示合同内容的合同形式。 13、合同解释,是指在合同生效及履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因理解合同条款的涵义发生歧义时应当如何适用法律的一种制度。 14、供用水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中一方提供水,另一方使用水并支付相应价款的协议。其中提供水的一方称为供水人,使用水并支付价款的为用水人。 15、抵销,是指当事人就互付给付种类相同的债务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意思表示。 16、要约,是指以订立合同目的的意思表示。 17、缔约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18、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构成妨害之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4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合同法》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44) 一、论述题 1.试从法律责任竞合的规定分析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 答:法律责任竞合,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行为人因此要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的管辖,并根据管辖法律的规定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权利人可选择适用相关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分)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2分) 综上所述,法律责任竞合的意义有:因为不同的法律所维护的社会秩序及追求目标不同,所以不同的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很可能是不一致的。(3分) 传统的合同法确认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只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而对违约人同时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缺乏管辖的依据,于是只得追究其违约责任,而不能追究其更为严重的其他法律责任。(2分)现行合同法规定了法律责任竞合制度,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同时又违反了其他法律的规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时,受损害方可选择适用合同法或其他法律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以更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分) 2.试述全面履行原则的概念、意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关于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的约定,正确而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3分)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订立的,合同中的各项条款都反映了当事人所追求的目的和实际承受能力。(2分) 因此,债务人只有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合同,合同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债权人的利益需求也才能得到满足。(2分) 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 (1)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1分) (2)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1分) (3)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1分) (4)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1分) (5)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1分) (6)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1分) (7)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1分) 3.试述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区别。

合同法论述题复习参考

合同法论述题复习参考 1、如何理解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 答:合同法本质上主要是调整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合同法以债权债务关系、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直接调整对象,其深层的社会关系则是社会的财产流转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关系和动态的财产关系,即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关系两大部分。合同法调整的是其中的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它反映的是平等主体间在转让产品或货币,完成工作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债务的清偿或履行,具体体现着财产从一个民事主体到达另一个主体的合法移转过程。这是合同法与物权法法律分工的明显不同。合同法与物权法虽都是财产法,然而物权,尤其是其中的所有权,直接规定社会财产的归属关系,其所要解决的是现存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主要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因而,所有权及至整个物权,本质上是规定和反映社会财产关系的静止状态。而合同法作为调整债权关系的法律规范,规定和反映的是社会财产或其他劳动成果从生产领域移转到交换领域,并经过交换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转移已占有的财产,转换的目的或是实现对财产的占有,或是创造一个新的占有.因此,合同是当事人处分财产或获得财产的重要法律手段,充分反映着流通领域内的财产运动状态。合同法则通过确认和保障合同当事人正当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对这种财产流转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合同法是民法体系中的民事单行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是宪法之下的部门法,而民法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这个体系是由若干调整某种民事关系的单行法组成的,如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等,合同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也是这样的单行法。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适用于合同法的同时,合同法以其特别或具 体的制度和规定对各种合同关系进行调整。 2、合同法平等、自愿、公平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方。 我国民法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为: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我国《民法通则》第10条明确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等平等”。②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在我国,参与民事关系的有各种类型的法人、自然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是何种主体,在参与民事关系时都要适用民法的规定,不允许有任何例外.③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合同法中所讲的平等原则,主要的意思即在于此.任何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无论其性质,都不能凌架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去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并根据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该原则实质上是传统民法中所谓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法中,自愿原则即体现为合同自由原则,我国《合同法》中虽未明文规定合同的自由原则,但在实质上,《合同法》中所规定的自愿则即为意思自由原则。 具体讲来,合同自由原则有以下内容:①缔结合同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与他们缔结合同,该自由是合同自由其他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若当事人不享有此项自由,也就谈不上其他自由.②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指当事人有权自主决 1

合同法 论述题

1.论述合同关系的相对性? 答:所谓合同的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基于合同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的相对性规则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合同主体的相对性. 一,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的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 二,合同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和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没有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及诉讼. (2)合同内容的相对性. 一,合同规定由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原则上并不及于第三人;合同规定由当事人承担的义务,一般也不能对第三人产生约束力. 二,合同当事人为他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三,合同权利与义务主要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一般合同之债主要是一种对内效力,即对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效力. (3)合同责任的相对性. 一,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二,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三,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应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才是合同当事人. 2.试述合同法的自由原则的体现. 答: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合意.合意一经完成合同宣告成立,当事人便受到合同的拘束. 合同自由原则是鼓励交易,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采取的法律措施. 合同自由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具体体现在,”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合同自由原则包括两个方面(1)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2)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和确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自由. 一,缔约的自由.二,选择相对人的自由.三,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四,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五,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六,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七,选择裁判的自由. 3.论述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体现. 答: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权利及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在大陆法国家,它通常补称为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规则” 在合同法中,诚信原则具体体现为: (1)合同订立阶段尽管合同尚未成立,但当事人彼此间已具有缔约上的联系,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忠实.诚实守信,相互照顾和协助,遵守允诺的附随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采用恶意谈判,欺诈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并致他人损害,也不得披露和不正当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依据诚信原则产生的订约过程的附随义务,随着当事人之间联系的不断密切而发展.当事人一方不发行这些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合同订立后至发行前应依循诚信原则.在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以前,当事人双方都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严守诺言,认真做好各种履约准备.如果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另一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