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1)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411531655.html,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作者:周良柱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4期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本文针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英国为130年,欧洲大陆为80年,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60年,而在中国内地,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此低,其质量难免令人担心。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更突出的问题却存在于微观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其它处于流水线上的工作,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都不具备先决条件,也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施工环境,影响施工质量还有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工程质量很容易发生变化。

(四)质量检查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简称完工之后,不可能像其它工业产品那样,质量不合格还可以拆卸重装或解体检查其内在的质量,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而言是一种隐蔽性的存在,工程项目的最终检车是没有办直入到工程内在质量的检测,所以,对隐蔽质量的缺陷就无法及时的可发现。而且,哪怕及时检测出了其内在所存在的隐患,也不可能会像工业品那样重新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