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年我国船舶业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我国船舶业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我国船舶业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2022年是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国际船市低位震荡、全球造船产能严峻过剩等困难,实现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智能制造有所突破、对外合作成果显著、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兼并重组稳步推动等目标,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世界造船大国地位连续巩固。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旧存在,全行业经济效益消失下滑,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依旧严峻。

A 运行状况

形势依旧严峻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

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承接新船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2.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6%、88.6%、95.7%。

船舶行业经济效益下降。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5.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船舶制造业3532.2亿元,同比增长2.8%;船舶配套业904亿元,同比增长8.2%;船舶修理业197亿元,同比下降3.4%;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634.5亿元,同比下降4.7%。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1亿元,同比下降37.3%。

其中,船舶制造业122.5亿元,同比下降14.3%;船舶配套业43.1亿元,同比增长11.3%;船舶修理业8.2亿元,同比增长153%;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亏损4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3%。

船舶出口有所回升。2022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4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5%。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仍旧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151亿美元,占比59.1%;向欧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2.9亿美元,占比12.9%;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1.1亿美元,占比12.2%。

B 运行特征

主动适应新常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抓住机遇乐观作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骨干造船企业乐观作为,加强客户联系,努力做好船东工作,顺当完成交船。抓住市场机遇,加大营销力度,大力开发新船型,抢夺市场订单,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的完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3.4%,比2022年提高2.8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的接单量占全国的比重为70.6%,比202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我国分别有3家和4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前10名,比上年有所

提高。

二是主动适应新常态,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22年,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我国骨干船舶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产品创新成效明显。三大主流船型全面升级换代,17.2万立方米薄膜型液化自然气(LNG)船、8.3万立方米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VLGC)、18000TEU集装箱船主动适应新常态、8500车位汽车滚装船、4.5万吨集滚船、3.7万吨沥青船、北极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圆筒型海上生活平台、R55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交付使用。2万箱级集装箱船、新一代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超大型原油船(VLCC)、7800车位汽车滚装船等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战略性、前瞻性产品研发稳步推动,7万总吨级自主学问产权豪华邮轮、3.88万吨智能示范船、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新型极地自破冰科考船、10000车位超大型汽车滚装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等船型研发取得乐观进展。双燃料中速机和气体中速机等一批自主品牌动力装备研发取得突破。全年造船完工、新接订单修载比分别达到0.353和0.387,创历史新高。

三是智能制造有所突破,两融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我国骨干船舶企业不断加强生产工艺的创新运用,加大数字扮装备、智能化焊接机器人等新技术在造船上的应用,提高造船工艺、流程、管理的设计集中度,推动精益造船,进一步提高制造质量和效率,推动信息化和自动扮装备同步协调进展。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成为船舶行业惟一一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国船

级社发布了首部《智能船舶规范》。

四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成果明显。2022年,我国船舶企业以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乐观开拓国际市场,全力推动船舶工业国际产能合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收购了芬兰瓦锡兰旗下二冲程发动机业务,完善了全球网络,增加了客户服务力量;联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邮轮运营商嘉年华集团签署了在华合资设立豪华邮轮船东公司合资协议,填补了我国在邮轮设计建筑方面的空白。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波斯湾、里海、墨西哥湾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打造了多个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项目,展现了“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中国运营”的范例。中国南车时代电气有限公司收购全球其次大深海机器人供应商英国SMD公司、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收购挪威钻井承包商NorthernOffshore(NOF),加快了我国海洋装备高端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五是多措并举降成本,抓好管理增实力。低迷的市场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我国船舶企业更加掌握经营成本,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企业通过集中选购、与客户协商价格、签订战略协议等措施,锁定生产成本;通过全面梳理,定岗定编,并对外包工进行精简和优化,削减人工成本;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严控选购成本,推动节能降耗,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降低资金成本;通过钢材管理系统模块、库存物资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钢材的利用率,降低钢材选购量和库存量,节约物资成本。

骨干企业通过理顺内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以生产方案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精细化管理力量,逐步建立健全从生产策划到生产技术,再到生产方案和生产组织的完整生产管理体系。统筹配套资源集中选购,开展管理提升专项活动,加强供方产品质量掌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

六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力进展,产业链进一步完善。2022年,在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状况下,我国骨干船舶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进展,大力进展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中船集团非船装备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盾构机、陆用环保设备、钢结构、风塔等业务进一步拓展市场,院所科技产业进展持续发力。其中,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乐观推动动力装备全球服务工作,初步形成售后服务组织——沪东重机全球技术服务(HHMGTS),并不断推动汉堡、雅典、新加坡、迪拜、休斯敦等网点建设,在多地已有合作方;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深耕东南亚售后服务市场,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不断攀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已在海洋装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机电装备产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等四大领域形成了一批处于领先地位的非船品牌产品。

七是兼并重组稳步推动,“去产能”初见成效。2022年,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局面,我国船企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化解过剩产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通过评审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第三批11家企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类)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7家企业;企业集团抓紧落实压缩产能,中船集团主动关闭上海船厂船舶有

限公司浦西厂区的修船业务,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压缩青山船厂产能、整合江东船厂生产管理、退出宜昌船厂造船业务,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根据“有进有退,进退有序”的战略要求重整修船板块;骨干企业乐观推动兼并重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兼并大连大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回购泰州中航船舶重工有限公司45%股权,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30%股份;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无销路、持续亏损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超过1000万载重吨。

八是修理市场需求回升,修船业平稳进展。2022年,受益于低油价影响,油船修理业务大幅增长,但大型海工装备和特种船舶修理改装需求不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修船分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乐观组织《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编订和《中国修船价格指引》的修编工作,推动行业修船价格本的编辑工作,推动成立以超高压水除锈为重点的绿色修船产业联盟,使修船业保持平稳进展。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修船前15家船厂完成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9.6%;修理完工船舶3740艘,同比增长12.8%;而仅前11个月,船舶修理业就完成利润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53%。除常规修理任务外,骨干修船企业还努力承接了高端改装工程,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胜利交付全球最简单VLCC改装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项目;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液化自然气浮式储存再气扮装置(LNG-FSRU)改装修理;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承修“大西洋”

号大型豪华邮轮;金海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改装了世界首艘单钩起重工程船“振华30”号,同时乐观推动技术革新,采纳液压平板车技术实现了超大型集装箱船球鼻艏整体建筑、整体吊运和整体合拢,并完成了105吨巨桨吊装。

C 存在问题

船市开头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一是船市迈入深度调整,市场环境更加恶劣。202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船市场连续低迷,海工装备市场大幅下滑。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生存难问题仍旧困扰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健康进展,新接订单所占国际市场份额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下降;船舶延期交付明显增多,在手订单交付风险增大;银行贷款条件更加严格,财务成本大幅增长;造船力量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造船企业破产重整有所发生。

二是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022年,我国船舶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大幅下滑,除外部环境影响外,面对市场竞争的变化,船舶企业管理力量不足也是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缘由。尽管骨干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但部分企业仍难以有效降低研发、制造和人工成本;难以严格执行生产方案,提高管理效率;难以从设计、工艺、选购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内外部质量风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船舶企业管理水平亟须快速提高。

三是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研发水平仍需提高。2022年,国际

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散货船需求量急速下跌,而超大型原油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自然气船等双高船型在整个市场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我国绝大多数造船企业都是以建筑散货船为主,在当前散货船市场走势特别低迷的状况下,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地位受到威逼。我国船舶工业高技术船舶研发力量薄弱、更新速度缓慢、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是国际油价屡创新低,海工装备市场受到冲击。2022年,国际油价屡创新低,不少石油公司已经延迟或取消了多个油气建设项目。受此影响,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成交创近10年的最低水平。我国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8艘(座)、38.2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75.5%。除此之外,我国在油价高峰时期的2022年和2022年承接的大量低首付款钻井平台和海工船项目,面临的交付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些项目由于船东的经营困难不能按时交付,甚至消失项目撤单的现象。

D 形势展望

供需冲突依旧突出新接订单量力争稳定

另据《2022-2022年工程船舶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价值分析讨论报告》了解,世界经济持续疲软,航运市场供需失衡冲突依旧突出,估计2022年新造船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全年新船成交量约7000万载重吨,较2022年进一步下滑,新船价格可能进一步走低。受低油价刺激效应减弱及运力快速增长的影响,油船市场将消失下降,散货船市场总体仍将处于低位,集装箱船市场或将明显回落,特种船市场鲜

有热点,多数船型需求保持稳定。

估计2022年,我国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有望保持增长,新接订单总量力争保持稳定,造船完工量约4100万载重吨,年末手持订单量将低于1.2亿载重吨。

E 政策建议

以创新带动转型升级保持产业竞争力

一是亲密关注国家助力船舶工业进展的各项政策。2022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被纳入十大重点进展领域;颁布了《关于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看法》,船舶和海洋工程被列入重点推动行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看法》,促进金融业做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服务工作;财政部、工信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被纳入名目;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实施增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被列为六大重点领域。我国船舶工业各领域要乐观行动起来,主动对接各项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冲突,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量。

二是加快提升科研力量,以研发创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创新研发体系和机制,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进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讨论,强化创新基础,

增加技术储备,打造原始创新力量。利用国内的工程技术讨论中心、工程试验室等创新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力量,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开发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船舶;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实现产学研用结合,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难题。

三是尽快落实相关融资支持政策,保持船舶产业竞争力量。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融资支持对船舶工业猎取订单至关重要。呼吁银行等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船企,特殊是骨干船企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管理,扶优扶强,向有品牌、有市场、有订单的船企供应授信、融资、保函等金融业务支持,关心骨干船企平稳度过市场低迷期;进一步加快《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看法》相关政策落地,关心国内船企渡过难关。

四是加强财务管理,掌握汇率风险。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将动荡起伏,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将加大。船舶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乐观调整财务策略,建立一套适应当前环境的财务管理系统及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融资成本,掌握汇率风险,从而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五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机构的服务作用。连续发挥船舶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机构的对外沟通和行业服务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乐观探究实践经济运行信息服务模式,使信息、统计、加工分析成为行业进展及服务企业的纽带。逐步建立行业监测预警机制,

引导行业健康进展。主动做好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NGO)相关工作,重点推动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新近发布的统一要求集装箱船纵向强度标准(URS11A)和集装箱船在负载状况下系统处理功能标准(URS34)以及船级社集装箱船结构规范修订工作,开展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283-5内容讨论,帮助防腐工程师协会(NACE)开展关于船舶行业涂层新标准(PSPC)腐蚀状况数据搜集等工作,努力提升我国造船界话语权。

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承接新船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2.3%。

11

2022年我国船舶业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我国船舶业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2022年是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国际船市低位震荡、全球造船产能严峻过剩等困难,实现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智能制造有所突破、对外合作成果显著、行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兼并重组稳步推动等目标,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世界造船大国地位连续巩固。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旧存在,全行业经济效益消失下滑,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依旧严峻。 A 运行状况 形势依旧严峻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升 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承接新船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2.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8.6%、88.6%、95.7%。 船舶行业经济效益下降。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44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85.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船舶制造业3532.2亿元,同比增长2.8%;船舶配套业904亿元,同比增长8.2%;船舶修理业197亿元,同比下降3.4%;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634.5亿元,同比下降4.7%。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6.1亿元,同比下降37.3%。 其中,船舶制造业122.5亿元,同比下降14.3%;船舶配套业43.1亿元,同比增长11.3%;船舶修理业8.2亿元,同比增长153%;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亏损4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6.3%。 船舶出口有所回升。2022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4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5%。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仍旧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151亿美元,占比59.1%;向欧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2.9亿美元,占比12.9%;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的金额为31.1亿美元,占比12.2%。 B 运行特征 主动适应新常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抓住机遇乐观作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骨干造船企业乐观作为,加强客户联系,努力做好船东工作,顺当完成交船。抓住市场机遇,加大营销力度,大力开发新船型,抢夺市场订单,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的完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3.4%,比2022年提高2.8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的接单量占全国的比重为70.6%,比202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我国分别有3家和4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前10名,比上年有所

2023年我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今年,许多船舶企业命悬一线。从去年年底至今,多家船舶企业传出破产重整的消息,不仅在造船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目光。以下是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进展现状分析: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1~10月,我国造船企业月度指标同比增长。但受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航运市场低位徘徊的影响,新船价格持续下行。以下是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现状分析:从全国三大造船指标看,1~10月,全国造船完工32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承接新船订单203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2.1%。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2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比2022年底下降11.6%。 业内人士分析,真正从去年那波订单回升中受益并恢复正常生产的只是国有造船企业和少数规模大技术强的民营造船企业,大多数中型甚至中大型民营造船企业依旧境况困难,甚至关门歇业。 当前,我国的造船业市场照旧低迷。由于该市场的运力过剩,需求有限,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间不断进行价格战,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营收,进而导致恶性循环。 此外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双过剩”冲突仍未得到缓解,新造船市场复苏乏力。在这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等问题持续考验着我国船企尤其是中小船企的神经,许多

船企的订单和利润都大幅下降。造船市场的持续低迷无疑成为压垮他们的最终一根稻草,那些抗风险力量差的企业不行避开地走向了破产境地。 业内人士认为,与其他行业一样,船舶工业消失破产的状况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之所以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船舶工业的关联度高,另一方面船企破产的消息在一个时段内被集中曝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以为船舶工业的“破产潮”来了。 但陷入逆境的船企以地方中小民营船企为主,他们大多成立在船市高峰期,其市场经营、生产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建筑的船型也以散货船为主,应对市场变化、抵挡市场风险的力量较弱。 虽然也有一些手持订单充分、软硬件条件较好的企业由于资金问题不得不接受破产的命运,但相对于我国船企总量而言,破产船企的数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破产船企的产能总量也不高,对我国船舶工业整体进展并没有打算性的影响。 但由于我国船舶工业仍旧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因此船舶行业进行一次“洗牌”是迟早的事,只不过船市的持续低迷加快了“洗牌”过程。也可以说这种洗牌是我国船舶工业进一步开展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必需经受的。 不破不立 每一次洗牌,都是行业格局的变迁,在这进程中,大鱼吃小鱼,强者凭借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为己所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2年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22年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22年,船舶市场曾消失“小阳春”式的回升,但未能保持长期,估计2022年船舶市场仍将处于低迷状态。专家表示,当前船舶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航运市场运力过剩,新船成交量削减,新船价格偏低,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产能过剩等。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仍是2022年船舶行业的主旋律。 作为我国造船业领军企业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非船舶装备占集团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年来逐步提升。2022年,这一比重已达到55.9%,比上年又提升了2.3个百分点。“这是中船重工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也是在面对全球航运市场连续低位徘徊、船舶市场依旧严峻的形势下,集团公司得以实现持续进展的有力支撑。”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孙波对记者说。 得益于结构调整的快速推动,中船重工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孙波介绍,中船重工2022年实现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利润总额持续增长,承接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4%。中船重工已连续第十次获得国资委中央企业绩效考核A级。 加快结构调整,抵挡市场寒冬,中船重工是船舶行业的缩影。202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船运造船产能双过剩等不利局面,我国船舶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加快调整转型步伐,进一步巩固了世界造船大国地位。最新信息请查

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进展前景猜测报告》。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骨干造船企业主动适应国际船舶技术和产品进展新趋势,大力进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绿色环保船舶、专用特种船舶、高技术船舶,船舶产品转型成效显著。深水钻井船、液化自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液化自然气浮式存储再气扮装置及多型海工帮助船均实现自主研制。面对不利市场环境,我国船企和海工骨干企业全年新承接订单5995万载重吨,世界市场份额从上年度的47.9%上升到50.5%,连续保持世界第一。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31座,海洋工程船149艘,接单金额147.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2%,比2022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产能过剩得到遏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清理,全年淘汰产能近千万吨;转移造船产能约500万吨;停建了一批规划内的大型造船项目。开展《船舶行业规范条件》评审工作,共有二批共60家企业通过评审予以公告,这将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条件的优势船企集中。 加快结构调整,使我国船舶行业综合竞争力逆势提升。统计显示,2022年,在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3.9%,承接新船订单同比下降14.2%的同时,造船业手持订单同比增长13.7%。2022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21.3%,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1.8%、25.9%、39.2%,

2023年船舶管理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船舶管理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船舶管理行业是指对船舶及其相关设备、设施、人员进行全面管理的行业。船舶管理包括运营管理、维修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船舶的安全、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并确保船舶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 船舶管理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船舶交通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管理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其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船舶管理行业在国内市场上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需求。 目前,船舶管理行业的市场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船舶管理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国内外贸易合作的加强,这对船舶管理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船舶管理行业的发展,包括船舶拆解和回收的规范管理、培训船员的补贴政策等。 其次,船舶管理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着国内外船舶管理公司的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船舶管理公司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再次,船舶管理行业面临着技术更新与转型的压力。船舶管理行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行业,船舶管理公司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设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船舶管理行业也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船舶运营的环保性能。

在船舶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方面,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和国际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全球航运市场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将为船舶管理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其次,国内航运市场的格局变化。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国内航运市场的发展对船舶管理行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船舶管理市场增长较快,国际航运公司在中国市场布局也日益增多。这将为船舶管理行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与机会。 再次,船舶管理行业的创新与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管理行业将更多地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船舶远程监控系统、船舶智能维修系统等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船舶管理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总之,船舶管理行业市场现状虽然存在一些挑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船舶管理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创新和转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船舶管理行业的扶持和引导,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船舶制造行业是指设计、制造和修理各种船舶的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船舶制造行业成为全球重要产业之一。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船舶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宏观方面:全球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趋势 1、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促进了船舶运输业的增长。2019年,全球船舶市场规模为1.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2.56万亿美元。 2、船舶类型日趋多样化。 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船舶类型日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天然气船等传统船型,还出现了豪华游艇、充电船、氢能船、自主潜水器船等新型船型,这些新型船舶具有更高的性能、效率和经济性。 3、绿色环保得到重视。 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船舶排放控制政策,推动船舶制造行业向绿色、环保、低碳方向发展。如欧盟的MRV规定、IMO的船舶能效管理规定和国家依法制定的船舶排污一级标准等,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4、中国市场日渐壮大。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其船舶制造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造船市场产值达到1.1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9%,占全 球造船市场的40%以上。同时,中国还积极扩大船舶出口,不断加强对船舶制造行业的扶持和鼓励,有望在未来继续成为船舶制造领域的重要市场。 二、微观方面: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巨头稳居前列。 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日益趋于集中,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数量在不断减少,形成了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两大集团。日本三菱重工业、韩国现代重工、中国船舶重工、中国中船等企业在全球船舶制造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技术创新成为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进步,近年来,船舶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更加安全、环保及性能强的新型船舶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之一。新材料的使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创新都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3、进口依赖度较高。 国内造船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未论技术和设计上的差距,主要因为关键设备、材料等的进口,使自主研发能力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技术的落后和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的制约下,国内船舶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亟待提高。 综合来看,船舶制造行业正面临着趋势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挑战自我,逐步转型升级。为了迎接市场挑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保持创新意识,不断研发

2022年1-10月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2年1-10月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情况分析2022年1-10月份,全球造船市场持续保持活跃势头,新船成交量大幅反弹,造船完工量快速下滑,手持订单趋于稳定。我国重点船舶企业抓住全球造船市场活跃的机遇,乐观开发节能环保船型,承接新船订单持续增长。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 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48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4%;承接新船订单46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8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1%,比2022年年底增加10.2%。 1-10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293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5%;承接出口船订单43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8%;10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031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9%。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2%、92.6%和87.5%。 二、重点监测企业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有升有降 1-10月份,39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86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1.7%;承接新船订单43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8%;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96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8%。 1-10月份,39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24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0.3%;承接出口船订单40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4%;10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959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8%。出

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5.3%、93.2%和87.5%。 2.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 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96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490亿元,同比下降23.3%;船舶配套企业210亿元,同比下降18.7%;船舶修理企业99亿元,同比下降9.8%。 3.船舶出口同比连续下滑 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46亿元,同比下降22.6%。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100亿元,同比下降24.5%;船舶配套企业39亿元,同比下降17.1%;船舶修理企业62亿元,同比下降15.6%。 4.企业经济效益降幅较大 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2亿元,同比下降13.9%;利润总额52.3亿元,同比下降49.8%。

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船舶工业仍将大有作为

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发展现状:船舶工业仍 将大有作为 当前全球船舶工业正处于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我国造船业亦是如此。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动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船舶工业仍将大有作为 辛国斌指出,当前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严峻过剩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市场需求形势仍将非常严峻。另一方面,世界船舶工业全面陷入逆境,除了欧洲造船业凭借其在豪华邮轮等领域的优势,市场份额逆势提升外,日韩等主要造船国均面临生存难题。中国造船业同样面临着较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严峻的形势,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工业结构性冲突和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 《2022-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业行业进展分析及投资潜力讨论报告》表明,当前形势下,我国造船业正面临加快建成造船强国的历史机遇。世界主要造船国面临逆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国经济进展和重大战略实施等均为我国船舶工业进展供应了重要机遇和宽阔空间。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的进展必将推动船舶工业市场需求的增长,特殊是随着将来新航线间续开拓、海洋资源开发进一步向深海进展,新船型、新装备的需求仍将层出不穷,海工装备特殊是深水装备市场仍将看好,只要我国船舶工业能够经受住当前的严峻考验,仍将大有作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辛国斌强调,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突破、领先做强的基础和条件。在市场倒逼机制下,船舶工业正面临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亟待培育新动能和新优势。 目前,工信部会同进展改革委正在讨论编制《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2年)》。辛国斌指出,下一阶段我国船舶工业进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创新进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进展力量,初步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事实上,早在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就多次发出预警,要留意可能消失的产能过剩,但造船产能仍像是脱缰野马,一发不行整理。应当说,造船行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其周期性进展特点的反映,也是我国造船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进展的必经阶段。

2022年造船业现状分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严峻

2022年造船业现状分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严峻 造船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供应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航运和造船市场,由于航运市场长期低迷,造船业产能过剩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2022年造船业现状分析详情如下。 经受了2022年的低迷后,2022年国内造船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照旧严峻。业内人士指出,国内造船业淘汰过剩产能,要加快供应侧改革,坚持“两个结构调整”:一方面要调整行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抗风险力量;另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散货船等低附加值船型的比重,增加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比重。 造船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依据克拉克松数据统计,2022年1月全球新签订单17艘、共计70.73万载重吨。与2022年12月份全球新签订单75艘、共计549.3万载重吨相比,环比削减58艘,吨位下跌87.12%。与2022年1月份全球新签订单169艘、共计890.81万载重吨相比较,艘数同比削减152艘,吨位同比下跌92.06%。 受行业低迷、订单大幅缩水的影响,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冲突凸显。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统计,2022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

量4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其中,海船为1477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1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9%,其中海船为1209万修正总吨。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04万载重吨,比2022年底手持订单量下降12.3%,其中海船为4640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7%。 受此影响,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以*ST舜船为例,公司日前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净利润亏损高达53.4亿元。公司表示,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照旧困难,国际贸易需求进一步削减,航运市场持续萧条、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屡创新低、国际船市低位震荡。受此影响,以干散货船产品为主的公司船舶主业不同程度的消失了延期交船、交船难、以至于船东弃船的状况,令公司船舶出口雪上加霜,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 2022年,国内有多家船企倒闭。业内人士分析称,在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国内造船业在2022年仍将面临加速出清的过程。更多最新造船行业现状分析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造船行业进展分析及投资潜力讨论报告》。 提升产业集中度 虽然全球新船订单量大幅下降、大量船企倒闭,不过,大型船企抵挡风险的力量明显更胜一筹。以扬子江船业为例,公司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虽然2022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大幅削减,但扬子江船业依旧获得了37艘新船订单,总价值约为22.5亿元,相比2022年的18亿元进一步增加。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扬子江船业手持订单

2022年1-7月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1-7月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分析2022年1-7月,中国船企凭借承接散货船等优势,取得较好经营业绩,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同比连续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运力过剩难以改观,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船市成交下滑趋势明显,新船价格上涨趋势受阻,市场前景不容乐观,中国船舶工业依旧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 1~7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06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5%。承接新船订单457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5%。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53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4%,比2022年底增加17.1%。 二、重点监测企业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两升一降 1~7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9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承接新船订单438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7.1%。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9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8.2%。 1~7月份,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70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7%;承接出口船订单40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7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40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5%。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6.9%、92%和94%。 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7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7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3.8%;船舶配套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5.3%;船舶修理产值67.8亿元,同比增长26.5%。 3、船舶出口同比连续增长 1~7月份,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966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船舶制造产值764亿元,同比增长3.2%;船舶配套产值26亿元,同比下降10.5%;船舶修理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9.7%。 4、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 1~7月,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受到个别企业大幅亏损的影响,为40.7亿元,同比下降8.5%。 相关船舶行业市场信息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2022年航运业现状及2022年航运业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航运业现状及2022年航运业发展 前景分析 中国经济进展进入“新常态”。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估计2022年总体还将保持平稳,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航运业进展现状及2022年航运业的进展前景如何?下文将做具体介绍。 数据显示,2022年,9家航运业上市公司中,仅中海海盛一家公司报亏,另外8家公司皆在2022年实现盈利。分析认为,2022年航运业迎来复苏的可能性较大,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航运将产生较强支撑力 在经受了艰苦的冰川期之后,2022年的航运业最终显露出复苏的迹象。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9家航运业上市公司中,仅中海海盛一家公司报亏,另外8家公司皆在2022年实现盈利。 对此,相关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航运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向好其实更大程度上归功于经营成本的降低,市场需求增幅稍弱。 油价下跌利好航运业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海集运、中国远洋、中海进展、招商轮船、中远航运、北部湾旅、亚通股份、宁波海运和中海海盛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61亿元、3.63亿元、3.11亿元、2

亿元、1.98亿元、5188.89万元、3829.46万元、740.57万元和-1.94亿元。在上述9家公司中,中海集运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1亿元,高居净利润榜首。 此外,上述9家公司中,中远航运、中海集运、中海进展和招商轮船4家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皆超100%,分别为506.11%、140.11%、113.53%、109.17%。其中,中远航运则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06.11%而位居净利润增幅榜的首位。 从上述数据可见,在这9家公司中,除中海海盛一家亏损外,另外8家公司皆告盈利。对于航运公司业绩的普遍上涨,中投顾问高级讨论员申正远分析道:“2022年航运企业业绩普遍上涨的缘由主要有三点:其一,去年下半年油价消失暴跌,航运企业油耗成本消失大幅下降;其二,大部分航运企业都对运力进行了优化,使得船队经营成本有所改善,同时获得了船舶拆旧补新补助资金;其三,受益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进展,相关航线的需求有所提振。” 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年初预期,导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低于预期。依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2年石油需求增量为67万桶/天,创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鉴于油价的下跌,航运企业燃油成本大大降低。 以中海集运为例,为了节约成本,公司特地成立了成本管控小组全面细化落实各项管控措施。2022年,公司全年营业成本为人民币349亿元,较2022年下降3.7%,其中燃油成本较2022年下降人民币20亿元,降幅达22.7%,燃油消耗量同比下降15.8%。

2022年中国船舶出口情况

2022年中国船舶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各类船舶217.4万艘,价值191.2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1倍和60.1%。其中,12月当月出口11.7万艘,下降33.6%,价值17.7亿美元,增长51.6%。其出口的主要特点有: 一、近9成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022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170.8亿美元,增长58.7%,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 89.3%。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6亿美元,增长47.4%。 二、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均成倍增长。2022年,我国国有企业出口船舶114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59.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船舶47.2亿美元,大幅增长1.5倍,增速提高101.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22年的15.9%上升至24.7%。此外,私营企业出口船舶23.6亿美元,增长1.2倍。 三、主要出口至欧盟、东盟和香港。2022年,我国对欧盟和东盟分别出口船舶65.4亿美元和44.6亿美元,分别增长54.4%和66.4%;此外,内地对香港出口船舶29.3亿美元,猛增1.6倍;对上述3个市场合计占同期船舶出口总值的72.9%。 四、半数以上出口来自长三角地区。2022年,我国船舶出口值超过30亿美元的3个省市均在长三角地区。其中,江苏出口43.4亿美元,增长95.6%;上海和浙江分别出口35.3亿美元和32.5亿美元,

分别增长61.2%和85.4%;以上3省市合计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58.1%。 五、液货船、集装箱船和散货船为主要出口品种。2022年,我国出口液货船55.9亿美元,增长74.7%,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29.2%,超过集装箱船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船型。同期,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分别出口54.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分别增长60.3%和55%,分别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值的28.5%和21.2%。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我国上升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但2022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并拖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航运市场需求低迷,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猛跌91.5%[1],全球造船业开头步入下行轨道,我国船舶制造业在出口富强的背后隐蔽着以下3个方面风险: 一是新船订单严峻缩减。2022年前3季度,我国承接新船订单57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2]。截止当年11月份,全球新船订单由8月份的1416万载重吨急剧萎缩至不足100万载重吨[3]。其中,欧洲航运界已停止新签合同,我国造船厂已很难承揽到2022年以后的欧洲订单[4]。 二是船东撤单风险加剧。目前我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订单大多签至2022年,由于多数航线消失运力过剩、运费下挫等问题,为避开得船后蒙受更大损失,部分船东选择撤销订单。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截至目前中国船舶企业的撤单总量约在100万载重吨左右[5]。近日希腊高世迈航运(Costamare Shipping)宣布,已取消沪东中华

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22年前3季度)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22年前3 季度) 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连续保持稳步增长,造船完工量、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总额、船舶出口金额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一、基本状况 (一)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快速增长 2022年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6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0%;承接新船订单57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手持船舶订单 210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按英国克拉克松讨论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5.6%、38.8%和35.4%。 (二)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2022年1~9月,全国1183家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连续保持良好的进展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1~8月实现利润总额211亿元,同比增长91%,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33.7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增长依旧强劲 1~9月,全国1183家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63%;船舶出口创汇135.9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全国出口船舶完工量126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占造船完工量的75%。船舶产品出口到14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22个,新加坡、德国和中国香港仍旧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 (四)船舶制造企业利润增幅有所下降 1~9月,全国规模以上562家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8亿元,同比增长56%,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1~8月实现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92.7%,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92.3个百分点。 (五)船舶配套加速进展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357家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 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完成船用低速机178台、280

2022年上半年我国拆船业发展情况分析

2022年上半年我国拆船业发展情况分析2022年上半年,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船舶运力过剩、航运业低迷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内需拉动有限,房地产调控,制造业景气度下滑,钢铁产业结构性过剩,废钢需求不旺且价格持续震荡下跌等因素影响,我国拆船业虽然在拆解废钢船数量和平安环保等方面连续保持世界较高水平,为国家进展循环经济供应了大量废钢资源,但在经济效益方面,拆船企业物资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拆船业持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2022年上半年,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船舶运力过剩、航运业低迷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内需拉动有限,房地产调控,制造业景气度下滑,钢铁产业结构性过剩,废钢需求不旺且价格持续震荡下跌等因素影响,我国拆船业虽然在拆解废钢船数量和平安环保等方面连续保持世界较高水平,为国家进展循环经济供应了大量废钢资源,但在经济效益方面,拆船企业物资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拆船业持续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基本运行状况 据统计,国内拆船企业上半年成交国内外各类废钢船136艘/111.9万轻吨,约合486.5万载重吨,轻吨位同比上升2.5%。其中,成交进口废钢船55.6万轻吨,同比下降44.4%;成交国内废钢船56.4万轻吨,同比增长五倍以上。今年上半年,我国成交各类废船量连续位居世界前列。与往年不同的是,成交国内废钢船轻吨数量在行业统

计中首次超过进口废钢船。 (二)成交废钢船类型及船龄状况分析 国内拆船企业上半年成交国内废钢船的三大船型中,散货船(含杂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总量的47.4%、10.1%和40.2%。其中,国内集装箱船报废数量同比增幅较大。此外,在成交的国内废钢船中,船龄在20年以内(含20年)的船舶轻吨位占总量的31%;由我国建筑的船舶占总轻吨位的三成。 在成交的进口废钢船的三大船型中,散货船(含杂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总量的44.8%、21.3%和15.3%。其中,散货船由去年同期占总量的74.4%降到44.8%,降幅较大。此外,在成交进口废钢船中,船龄在20年以内(含20年)的船舶轻吨位占总量的43.2%,显示提前报废船舶数量在增加。 (三)废钢船拆解物资库存状况分析 截至6月末,国内拆船企业库存中废船板、废钢、废有色金属和其他拆解物资数量约100万吨,其中废钢量约占50%。物资库存总量同比增长10%以上。国内拆船企业库存物资占用资金超过20亿元。 (四)企业盈利力量状况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国内拆船企业营业收入为22亿元左右,经营亏损超过2亿元。拆船业税费高、环保投入多、用工及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率低、经营普遍亏损,是近年来我国拆船业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023年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1~11月,我国船舶工业连续保持平稳快速进展。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实现大幅增长,手持船舶订单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受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根本消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大幅增长,手持订单企稳回升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其中11月当月完工船舶596万载重吨,比10月环比增长19.7%,创月度造船完工量历史新高。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98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2.8倍,其中11月当月,共承接新船订单937万载重吨,比10月环比增长140%。受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和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上扬的影响,在11月当月新承接船舶订单中,油船占比约18%、集装箱船占比约10%,均呈上升势头。 由于11月当月新承接船舶订单量连续超过当月造船完工量,使得我国从4月底开头手持船舶订单止跌回升的势头得以连续,截至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936万载重吨,比2022年底手持订单上升5.9%,比上年同期增长5.5%。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我国船舶企业撤销船舶订单大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仅撤消船舶订单42艘、90.9

万载重吨,占2022年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45%,11月份重点监测企业撤销两艘共计16万吨散货船订单。 (二)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各分行业增幅有升有降 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1-11月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有所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213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115亿元,同比增长25.0%,增幅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4643亿元,同比增长24.4%,增幅下降8.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686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下降19.9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727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提高26.1个百分点。 (三)船舶出口保持增长,各分行业增幅有升有降 1~11月,我国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4654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2.0%;新承接出口船订单4926万载重吨,占新接订单总量的77.0%;截至11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7005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5.3%。 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644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船舶制造业220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下降6.5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93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下降24.5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06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提高29.7个百分点。 (四)重点监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连续增长 1~11月,全国83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含船舶配套企业)完成

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我国造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了解:在经受了前些年的突飞猛进之后,造船行业正在经受去产能化的苦痛过程。现对2022年我国造船行业进展现状进行分析。 亏本的订单也得接 “2022年我们还是接了几条船的订单,有一些客户情愿在价格低的时候下单,比2022年单子多。但是利润跟前几年没法比,现在利润率太惨了。价格虽比去年高了些,但还在低谷期,比高峰降了30%左右。”南通一家大型合资造船企业市场部人士告知记者,“有的船厂实在逼急了,保本甚至亏本的状况下,有订单也得接啊!假如工厂闲置在那里,每天可能就会产生几百万的亏损。” 在造船业的寒冬当中,能接到订单已经算是幸运的了。究竟,大部分企业正在产能过剩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小型造船厂,当年进入的门槛低,大家都忙着跑马圈地,现在却正在咽下苦果。 从全国造船业看,环渤海湾的大连,珠江口的广州,长江口的上海和江苏的扬州、南通、泰州等都是船舶工业重镇。大连、广州、上海以国有船厂为主,而江苏以民营船厂为主,体制机制更敏捷。船舶行业的产能,以江苏省为最大。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好几个行业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据调查,江苏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在62%~68%,船舶行业只有50%左右,远低于80%左右的合理产能利用率。除总量“硬

过剩”,还存在结构性过剩:先进制造力量不足,高端船舶订单比重偏低;低端产能过剩严峻,占据大量资金、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 2022年上半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1.3%、16.3%,占全国份额的32.2%、36.8%,但这两个数据同比分别下降32.9%、17.5%。 政策密集出台 近期以来,针对船舶行业,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江苏省层面,都在密集出台政策措施。 2022年8月,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2~2022年)》公布。 该《方案》第三条提出,要严控新增产能,整合优势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后,地方政府不得新批造船、修船和海工装备基础设施项目。在满意总量调控、布局规划、兼并重组等要求的条件下,推动整合提升大型基础设施力量。 11月4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冲突,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制定发布《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在江苏省,10月29日,该省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包含《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型升级与海洋工程装备进展三年(2022~2022)工作方案》在内的多个行业支持方案。 会议称,光伏、船舶与海洋工程、节能环保均为江苏省重点培育进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讨论制定的《江苏省加快船舶产业转

2023年船舶业行业发展前景

船舶业行业发展前景 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3.68亿元,造船完工1843万载重吨,完工出口船1794万载重吨,估计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力量明显增加下,行业利润总额将渐渐增长,以下是船舶业行业进展前景分析。 我国已跃升为全球船舶市场强者,船舶制造行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船舶业行业分析指出,我国造船海洋产业在国家政府供应的振兴需求(关心航运企业船队更新)、金融扶持等政策下,近年来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国造船海洋产业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整合从造船海洋“大国”转变到造船海洋“强国”、海洋装置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船舶配件国产化率超过80%等。 根据船舶行业占整个船舶配套业的比重为15%进行推算,2022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25.27亿元,同比下滑10.79%。船舶业行业进展前景分析指出,2022年,船舶行业收入约为153.68亿元。 1~12月份,我国造船完工18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3%。承接新船订单19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9.6%。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比2022年底增长2.1%。 1~12月份,我国完工出口船17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2%;

承接出口船订单18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8%;1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0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4.2%、93.2%和89.9%。 1~12月份,我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2亿元,同比下降11.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556亿元,同比下降17%;船舶配套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5.6%;船舶修理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4.8%。 从利润总额来看,2022-2022年,我国船舶配套业利润总额呈波动变化。2022年,我国船舶配套业实现利润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4.6%;2022年,船舶配套业利润总额约为8.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2%。 从行业指数来看,2022-2022年,我国BDI报收1503点,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涨至年内最高点,并创下近几年来的新高。船舶业行业进展前景分析,随着干散货市场进入传统旺季,年内BDI仍有上升空间,航运将进一步回暖。今年下半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量约为9930万标准箱,同比上涨3.7%,增幅提升了2个百分点。集装箱订单涨幅远超上半年运量涨幅,除了此前低基数和更新需求带来的增长,也预示着航运企业对今年下半年甚至将来两年的乐观预期。 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2年)》表示,到2022年,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力争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