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大宗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用量小的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大宗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用量小的稀有、大宗矿产数量相对不足丰富。丰富。我国铁矿资源量位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之后,居第 4 位。铝土矿为亿 t,居世界第 7 位。铜矿保有金属储量万 t,位居世界第 7 位。铬铁矿储量与世界上铬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要差二个数量级。我国稀有、稀土金属资源丰富,钨矿是国外钨矿总储量的 3 倍,锑矿占世界锑矿储量的 40%以上,稀土氧化物储量达 8715 万 t,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储量就相当于国外稀土总储量的 4 倍。

(2)金属矿产富矿少,贫矿多。金属矿产富矿少,矿多。金属矿产富矿少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占了 %,而含铁平均品位在 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占 %,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锰矿储量中,富锰矿(氧化锰矿含锰大于 30%,碳酸锰矿含锰大于 25%)储量只占 %,而贫锰矿占到了 %。中国铜矿平均品位只有 %,品位大于 1%的铜储量约占全国铜矿储量的 %,在大型铜矿中,品位大于 1%的铜储量仅占 %。我国铝土矿的质量也比较差,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 98%以上。全国钼矿石平均含钼量大于 %的仅占总储量的 3%。

(3)综合矿多,单一矿少。综合矿多,单一矿少。综合矿多我国独特的地质环境导致形成大量多组分的综合性矿床。例如,我国具伴共生有益组分的铁矿石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 1/3,伴共生有益组分有:钒、钛、铜、铅、锌、锡、钨、钼、钴、镍、锑、金、银、镉、镓、铀、钍、硼、锗、硫、铬、稀土、铌、萤石、

石膏、石灰石和煤等 30 余种。我国铅锌矿床大多数普遍共伴生有铜、铁、硫、银、金、锡、锑、钼、钨、汞、钴、镉、铟、镓、锗、硒、碲、钪等元素,尤其是银,许多矿床成了铅锌银矿或银铅锌矿,其储量占全国银储量的 60%以上。我国 900 多个铜矿床中,单一矿仅占 %,综合矿却占了 %。钛资源 %来自综合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而来自钛铁矿砂矿、岩矿的只占 %(云南、两广、海南),优质天然金红石目前尚不明确。钒储量 92%以上赋存于共生矿和伴生矿中,其产量几乎全部来自于钒钛磁铁矿和石煤伴生钒。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 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伴生的钼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22%。铂族金属和钴的产量绝大部分来自金川铜镍矿。

(4)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比例大,并有一批世界级的超大型金大中型矿床占有储量比例大,属矿床。属矿床。我国金属矿产储量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矿床中。尤其是一些世界级的超大型矿床在我国金属矿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铌矿床,拥有铁矿储量亿 t、稀土氧化物 6000 多万 t,还有大量的铌。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拥有铁矿 27 亿 t,钛金属亿 t,还有大量的钒。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拥有 500 多万 t 镍、350 万 t 铜,还有大量的钴和铂族金属。湖南柿竹园钨锡钼多金属矿所含的金属总量超过 100 万 t,其中钨 70 万 t、 26 万 t、铋钼 9 万 t,还有大量的锡、铍、萤石等等。湖南锡矿山是我国闻名于中外的超大型锑矿,锑储量达 80 多万 t。云南个旧和广西大厂两个锡矿,锡的储量就占我国锡矿总储量的 40%。云南金顶铅锌矿铅锌储量达 1200 万 t、甘肃西成铅锌矿田累计探明铅锌 1300 万 t,其中厂坝铅锌矿和李家沟铅锌矿分别达 380 万 t 和 333 万 t。陕西金堆城钼矿,

钼储量近百万吨,河南栾川钼矿田的上房沟、三道庄和南泥湖三个矿床合计储量达 200 多万 t。这些超大型矿床都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原料基地。

一、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位于环太平洋活动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活动带的交汇点。在这种条件下,地壳运动剧烈,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广泛而频繁,地壳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仅与多种金属矿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侵入岩分布面积就占全国岩石出露总面积的近1/3。

截止1995年底,我国已发现矿种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具有探明储量的有151种,矿产地万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其潜在总值达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稀土、钨、钛、锑、锂等1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铅、锌、锡、钼等21种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2位。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二、矿产资源地区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我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我国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为例:天山—阴山及秦岭构造带在历次造山运动中,均受到岩浆活动

的影响,形成了以稀土、镍、铬、铜、钼、铅锌、金、铁等为主的多种金属矿带;南岭构造带则成为我国着名的钨、锑、锡、铅、锌、汞等有色金属矿带。

频繁的地壳运动,使褶皱隆起地带两侧的低洼地区发生过多次沉积旋回,形成了多期而丰富的沉积矿床。从地壳演化史得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成陆较早,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相对拗陷地带;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成陆较晚,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北方多煤、多石油等外生矿床而南方则多有色金属等内生及变质矿床的主要原因。

从主要矿种来看,目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逾1万亿吨,北方17省区占89%,南方14省区只占11%。其中,晋、陕、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的70%以上,云、贵、川三省则占南方煤炭总储量的88%。全国1/2以上的铁矿集中在辽、冀、川三省;铬矿则主要分布在西藏和新疆。磷矿资源的79%集中在湘、鄂、滇、贵、川5省。铜矿的1/4集中在江西。陆上石油分布在黑、鲁、冀、新等少数省区。据统计,我国铁、锰、铜、铝、锌、钨等15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中,有37%分布在西部地区,%分布在中部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仅拥有其中的%。青海省有3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首位的就有8种,其中,全国探明储量78%的锶和一半以上的盐矿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新疆则拥有全国99%的稀有金属铍和80%的石棉。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相对集中,也为大规模开采和建设区域性矿产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

在我国已探明的151种矿产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矿种的品位都不高。例如:我国铁矿探明储量300多亿吨,保有储量531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这些铁矿大多是品位仅为25%~30%的贫矿,平均品位不足34%,贫矿约占总量的95%,绝大部分铁矿石需经选矿加工才可入炉冶炼,可供直接用于炼铁、炼铜的富矿极少。再如铜矿,含铜在1%以上的只占36%,而大于2%的仅占6%左右。此外,锰、银、钼、硫、磷等重要矿产也是贫多富少。金刚石、铂、铜、铬、锰、钾盐等大宗矿产的探明储量明显不足,属我国的短缺矿种,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成矿的叠加作用比较显着,很多矿床都是由多种矿物共生或伴生组成的综合性矿床,尤以内生金属矿床最为突出。例如:我国的钒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91%的钒分散在其它矿床之中,以钒为主的矿床仅占9%。我国的银有2/3是铅锌矿的伴生矿,l/3是铜的伴生矿,独立银矿极少。我国着名的三大伴生矿中,白云鄂博铁矿共含有71种化学元素、114种矿物,其伴生的稀土金属储量占我国总储量的90%,占世界总储量的80%。攀枝花铁矿是由40多种化学元素、20多种矿物组成的伴生矿,其中钴的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钛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镍都”金昌矿区含有镍、铜、钴、铌、金等10多种贵重金属,同时也是我国铂族金属最丰富的蕴藏地。江西漂塘钨锡矿也含伴生矿物60多种。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

摘要:2008年下丰年开始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刺用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致使金属矿业在这场全球经济震荡中面临诸多挑战。文章构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框架。

该战略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金属矿产资源本身特点,从优势资源、劣势资源和普通资源角度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宏现管理战略

;第二部分.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出发,从加强矿业权管理、增强出口竞争力、加大储产量、加强矿产地建设等方面讨论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微观战略;

第三部份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如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关键词:金融危机;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框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属矿产业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再由实体经济到作为基础产业的矿业,是这场金融危机传导的简单路径。其实矿业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由内因和外因共同演绎了矿业发展的走势。事实告诉我们.这场金融风暴对金属矿业的短期影响可能已超过了人们的预期。致使金属矿业在这场全球经济震荡中面临诸多挑战。

1.金属矿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在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2008年1—11月我国钢材出口变化情况同时.矿业权市场也不景气。虽然

寻求转让的矿业权数目增多。但交易成功的数日却很少。

3.金属矿产品价格下跌全球经济下滑。矿产品需求萎缩,大部分金属矿产的现货价格已经跌破了国内生产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目前,除铜、铅的生产成本仍勉强维持在价格线以下外,锌等金属均已经跌破其平均生产成本。除黄金行业出现增长外。%,铝下滑37.5%,铜下滑25.3%.小金属下滑9.1%。连续6年铁矿石涨价于2008年8月嘎2矿产品需求减弱经济增长的放缓,造成了矿产品短期需求严重萎缩.突出表现在出口上。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3)磷矿:我国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储量占世界第二位。1999年磷矿石产量为2718.3万吨.出口240万吨,已形成磷矿生产能力2026万吨/a(标矿:含P20530%),建成了云南昆阳、贵州开阳、宏福、湖北荆襄、宜昌、四川金河一清平六大磷矿生产基地。与前两轮抽样调查比较,可以发现磷矿资源的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都有所提高,贫化率有所降低。(4)硫铁矿:我国硫铁矿储量丰富,居世界第五位,是世界上主要以硫铁矿获得硫资源的国家,硫铁矿的开采量世界第一。1999年产量1320.6万吨,其中化工矿山生产硫铁矿量为3975万吨,有色矿山综合回收硫铁矿346万吨.其余为乡镇集体河煤炭矿山综合回收产量。与前两轮抽样调查比较。可以发现硫铁矿资源的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都有所提高.贫化率有所降低。(5)黄金:1997年以后。由于对黄金勘查、黄金科技的重视(我国固体矿产的勘查费用半数投向黄金),使得我国黄金储量迅速增长,保有储量由1978年的1325.1吨增加到1999年的4134.13吨,黄金产量由1989年的56.30吨增至1999年的169.1吨,跃居世界第五位。(6)钾盐:我国钾盐的开发利用始于1958年,主要开发利用察尔汉盐湖中的KCL。2000年青海钾肥厂

和地方中、小钾肥厂共生产钾肥109.26万吨,其中,青海钾肥厂产量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我国的铝产能占了全世界产能的协。目前国内最大的铝生产商中国铝业集团已陆续关闭了旗下的电解铝、氧化铝的生产能力,截至2008年11月。中国铝业已闲置氧化铝产能411万池,约占公司总产能的38%。2008年1^9月。钢铁行业亏损额达11.5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8.1倍,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已经超过60%。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概况。一是矿产储量的最终开采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3498个矿山的金属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发达国家低10秘20%.仅有色金属矿山每年因开采利用率低就损失有色金属近20x104吨。二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我国金属矿产资源成分复杂.伴生有大量有益组分,但在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伴生组分大多被废弃。而废弃的伴生组分或矿物的价值往往高于主矿几倍。据统计,1845个应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矿山中,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而75%的矿山综合利用率不到25%。lf为47.97万吨。一次开采回采率为58.80%,考虑二次、三次回收.开采回采率可达60.00%;地方小型钾肥厂的一次开采回采率为59.93%.采用落后的冷分解浮选法选矿回收率为59%。综合回收率为35%。2-共、伴生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情况我国在已开发利用的100多种金属矿产资源中,有80多种金属矿产资源部分或者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占总20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2000年9月国土资源部组织矿业协会、矿业科研、设计、矿业大专院校等单位对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金属矿产,包括:铁、锰、铬、铜、铅、锌、钨、锡、锑、钼、铝、镍、黄金、稀土等矿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抽样调查,并归纳出

各主要矿种的开发利用水平。(1)铁矿:我国铁矿储量丰富但多为低品位矿.共、伴生组份多,平均品位32%,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成本劣势。我国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逐年增加。导致近年国内低品位矿产量有所减少,1999年铁矿石产量为Z372亿吨。1999年的“三率”指标较1991年的好,但比1995年稍差,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铁矿资源的逐年开采,易采矿石逐渐减少.逐步转入深凹或地下开采,使开采回采率和采矿贫化率指标变差,但选矿回收率基本维持在1995年水平。(2)有色金属矿:调查的10种主要有色金属矿种铜、铅、锌、钨、锡、钼、镍、锑、稀土是我国有色金属的大宗矿产.且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除稀土外,其它9种有色金属矿山1999年总矿石产量为l_1838亿吨.金属量为672A9数的62.6%,占总数们的共、伴生矿产被综合开发利用,综合利用率接近20%,金属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约为30%左右。其中,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JII多金属共生矿、包头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及稀土矿等六大共、伴生矿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如。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经研究,可以将铁精矿的品位提高至53%,回收率达到73.8%;钒的回收率为80%--90%;钛则从选铁尾矿中同收钛铁矿,经冶炼、加工后制取钛白粉、海绵钛,并能从中回收硫、钴、镍等。相比之下.国外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均在50%以上。差距分别为30和20个百分点。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3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差30个百分点左右;我国伴生金的选矿回收率只有50%--60%,伴生银的选矿回收率只有6啪畅,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均落后约1

0个百分点。万方数据一161—理论月刊2099年第1_盟塑三、国外矿业大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党的“十六大” 报告中明确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述任务的完成无疑需要在保证矿产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寻求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益的经验。根据矿产资源的禀赋状况和消耗状况,我们将发达国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那些矿产资源储有量极为丰富。同时又消耗大量矿产资源的国家,但总体来说,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强.以美国为代表;第二类是本国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同时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又极大的国家,以IEI本为代表;最后一类是那些矿产资源储有量极为丰富。同时国内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并不大的国家,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代表。下面笔者将着重对代表性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进行阐述说明。1.美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矿产资源大国.且居于世界前列的矿种多为大宗、支柱性矿产。例如,美国的钼、硼、天然碱、煤等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铜、铅、锌、金、银、铂族金属、稀土、硫、磷酸盐、重晶石等矿产储量居世界前三位,铁矿石、钨、钒、锂、锫等矿产居世界前五位。同时,美国又是世界第一大矿产消费国.1999年美国消费量居世界首位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铜、铅、锡、硫、磷酸盐等,居世界第二位的有煤和镍等,居世界第三位的有铁矿石等。美国人口不足世界国矿业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对矿业权市场的角逐,对主要资源国的矿产资源进行强有力的资本控制和技术控制。2.日

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矿产资源极为匮乏。据日本通产省资源厅数据。Et本仅有12种矿产资源,除石灰岩、叶蜡石、硅砂和煤炭(但开采成本极高,不具经济利用价值)储量较大外,其余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均较少。尽管其本国几乎无矿产资源,但作为经济强国其矿产品的需求量均居世界前列。如,能源矿产石油位居第二;铜、铅、锌、铝、镍等金属矿产日本的需求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2.7%、7嬲、12%、13.1%和19.8%。可以说,日本主要依靠依赖进口矿产资源以维持其经济的正常运转,其中,煤、液化天然气、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镍、铜、铅、锌、铬铁矿、贵金属、稀土、钛铁矿和金红石、钴、铝、镉、镓、锆、金刚石、萤石、钾盐、磷等均是世界第一大或第二大进口国。因此。日本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只能通过对全球范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对全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以保证其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本实施全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要措施是:政府、企业、事业共同努力,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加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全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跨国公司,形成一大批海外矿产资源基地.确保矿产资源的长期、稳定的开发利用。(1)将促进开发利用海外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列为国家矿业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矿业公司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建立海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补助金制度:对矿业公司跨国经营给予优惠贷款和贷款担保以及其他融资便利条件;对矿业公司跨国经营实行税收优惠;通过“资源外交”手段,为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扫清障碍;鼓励矿产原矿进口,限制深加工产品进口等。(2)组建专门机构,包括“金属矿业事业团”和“石

油公司”.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为企业的矿业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网络,特别是针对资源国潜力和矿业投资环境的信息、重要勘查开发项目的信息、国际矿业走势追踪、跨国矿业公司动态分析、矿业权市场状况和矿产品市场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技术合作和经济援助与合作,降低企业在海外勘查开发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已在40多个国家开展了140多个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等方面的技术和经济援助项目:在海外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承担项目前期风险,引导企业选点等。(3)13本跨国矿业公司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特别是通过“以协作求发展”的战略.与国际投资机构、有欧美背景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国公司加强合作.在矿产资源全球开发利用中占据有利位置。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协作求发展,注意加强与国际性金融机构、有欧美背景的跨国矿业公司及资源国当地公司合作,通过人口鳓,但石油、铅、镁、铬铁矿、稀土、铝、铜、镍等矿产品的年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8%、35%、13%、17%、50%、29%、21%和14%。石油、天然气、煤炭、铜、铅、锌、铝、镍、钼、磷矿石和钾盐11种主要矿产。美国的人均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与.6倍。因此.美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更加关心和强调对全球范围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着眼于对全球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以保证其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据(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9统计。美国对外有净进口依赖的矿产资源共有54种,其中。12种100%依赖进口(如锰、铝土矿和氧化铝、铋、钇等),依赖程度在65%--99%之问的达15种(如铂、钯、锡、锑、重晶石、钾盐、铬、钨、锌、镍等),

依赖程度在21%-60%之间的共11种(如镍、石油、稀土、铅等);依赖程度在13%-18%的共12种,其它6种。美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在国家层次上考虑全球矿产战略问题.并将其作为国家全球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实施大国战略,利用其突出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学技术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上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外交”:利用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为美国跨国矿业公司打开通道.打开市场.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并为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通过跨万方数据一162—这种经营战略。不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矿业跨国经营的经验,而且增加了项目的安全性(例如政治风险等):对海外有前景的矿产地,加强直接投资(股权),签订长期稳定的开发利用合同;实行财团方式经营;通过战略联盟、联合经营协议、选择权协议等.积极角逐矿业权市场。总之,通过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政府、事业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日本实现了通过全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证本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地。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澳大利亚的经济具有双重特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评定,其已跨人发达国家行列;而其经济结构仍是发展中国家的结构类型,农业和矿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尤其矿业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子美国、加拿大的第三大矿产国。拥有的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石、铝矾土、铜、铅、锌、镍、金、银、锡、锰、钨和金红石、锫石、独居石等稀土矿砂;能源矿产包括铀、黑煤、褐煤、天然气和石油;其他矿产还包括钻石、蛋白石、蓝宝石、石棉、白云石、盐和磷酸盐等。在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澳大利亚的多种矿产资源居世界前五位,其中,铀、铁、铅、锌、金红石、钛铁

矿、钽和镉居世界首位:铝土矿、金刚石、铋、锆和铪居世界次席;钴居世界第三;铁、煤、稀土居世界第四;金、银、锂、锰、钒和镍居世界第五。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战略是:首先.不论任何发展阶段,都十分重视矿产勘查,以增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尤其是最近20多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各国勘查费用投入最多的国家。使得新矿床不断被发现.矿产储量大幅增加。1987年到1996年.澳大利亚对矿产勘查的投资约100亿澳元。同时期所发现的地下矿产资源(不包括煤)价值高达4000亿澳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矿产勘查费用稳步上升,10年翻了一番;其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矿产资源,政府就去主动开发利用,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延伸矿产资源的产业结构链,提高矿产品的附加价值,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再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从以本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模式,转向全球范围内寻求矿产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的模式;最后,在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下.为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的增加.更好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实现最佳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澳大利亚政府希望更多地引进长期性开发资本,重点是发展出口外向型企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由此放宽了对外国资本的限制.并逐步实行外国投资自由化政策。除了上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之外。发达矿业大国还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对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战略储备。据调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除这10个大国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建立有不同形式的储备制度。危机背景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给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在经济发展对金属矿产资源依存度

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不仅决定着我国矿产资源安全,还影响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综合分析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现状,我们构建了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框架。具体内容如图3所示。围3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体系该战略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主要是基于金属矿产资源本身特点。主要是从优势资源、劣势资源和普通资源角度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宏观管理战略。第二部分,是微观战略。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出发。讨论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具体包括加强矿业权管理战略、增强出口竞争力战略、加大储产量战略、加强矿产地建设战略。 ? 第三部份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考文献:〔1〕沈镭,何贤杰.张新安.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U〕.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2〕汪云甲.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U〕.科技导报.2003.〔3〕鲍荣华胡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l资源泸业,2002〔4〕姚予龙,谷树忠,杨兴宪等.国内外资源安全战略及调控机理【N】.中国环境报.2002-4-1.〔5〕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产资源主要矿种开发利用水平与政策建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6〕妻成武,司晓悦.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I〕金属矿山,2003.〔7〕陈晓红瑚东滨等.中国金属资源保障程度与开发利用科技发展哉略决策模型研究【y〕.系统工程,2003.〔8〕仲冰,傅雷.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11).【9〕袁国贤,董海侠.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U〕.黑龙汪对外经贸,2009.〔10〕王祖伟.我Itt黄金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

展对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责任编辑李萍四、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基于金融万方数据-163-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冯进城中国地质学,经齐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理论月刊 THEORY MONTHLY 2009,(10) 0次参考文献(10条) 1.沈镭.何贤杰.张新安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2004 2.汪云甲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 2003 3.鲍荣华调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 2002 4.姚予龙.谷树忠.杨兴宪国内外资源安全战略及调控机理 2002 5.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产资源主要矿种开发利用水平与政策建议 2002 6.娄成武.司晓悦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2003 7.陈晓红.胡东滨冲国金属资源保障程度与开发利用科技发展战略决策模型研究 2003 8.仲冰.傅雷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2007(11) 9.袁国贤.董海侠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 10.王祖伟我国黄金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2001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

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进展及开发前景作者:作者:张莓 1999 年国土资源部启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以来,政府不断增加国内地质找矿勘查的投资额度。在我国领域和管辖海域范围内,对矿产资源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调查评价工作,实现了国内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了一大批新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尽管 2009 年国际矿产勘查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滑,但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仍高达 277 亿元,同比增长 %。 2010 年政府再度大幅度增加了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投入。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将会不断增加,定会给未来工业原材料

的生产提供新的基地。一、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进展地质大调查部署金属矿产找矿勘查工作的重点区域:西南三江、雅鲁藏布江、昆仑山、天山、秦岭、祁连山、大兴安岭、南岭等重要城矿区带。在西部地区以寻找新的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在中东部地区开展隐伏矿床与深部矿床的找矿工作;并辅以老矿区深部和周边勘查增加资源储量的方针。(一)勘查投入及钻探施工中国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地方财政拨款、(含资源补偿费),企事业单位(含外资企业)。 2008 年 9 种主要有色金属的勘查投资合计亿元,它们占勘查投资合计的比例分别为:铜 %、铝土矿 %、铅锌 %、镍 %、钼 %、钨 %、锡 %、锑 %。表 1 的统计数据表明, 2004 年开始9 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的勘查投资高速增长。从 2001 至 2008 年的年均增长率,除铅锌外,都大大超过我国的 GDP 年均增长率。(二)资源储量 2001~2008 年,伴随勘查投入增加,种主要有色金属的查明资源储量相应增加 9 (表 3),它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铜铝土矿 %, %、 %、 %、 %、铅锌镍钼钨 %、锡 %、锑 %。值得注意的是 2001~2008 年期间,铜、镍、钨、锡、锑 5 种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的增速低于矿山开发消耗的增速,基础储量呈下降状态。二、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勘查成果及开发前景(一)铜在 9 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中,铜的勘查投入最大,所获成果颇丰。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超大型矿产地 21 处,详见表 3(铜金属量大于 50 万吨)。据近年来我国铜资源的勘查投入、施工和勘查成果,预计 2010~2015 年我国查明铜资源储量仍将大幅度增加。西部地区是资源储量的主要增加区,西藏的铜查明资源储量有望达到4000 万吨,将成为中国资源储量最多的省(区)新疆的资源储量也有望超过江西和云南两省,。跨入资源储量超千万吨的省(区)行列。后续商业性勘

查资金的投入多寡将决定资源量升级为基础储量的数量,也将确定这些矿区的开发时段。预计 2020 年前西藏和新疆各有 2-3 处矿区进入开发阶段,如谢通门、驱龙、哈拉苏、达巴特等。西部地区铜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现代化和规模化的方式。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能源匮乏、矿产开发最好以采选业为主,尽量避免发展冶炼业。(二)铝土矿根据我国铝土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勘查增储的工作主要部署在河南、山西、广西和贵州的老矿区周边。近年来我国铝土矿的资源储量新增较多的主要省区为:河南亿吨、广西亿吨,贵州省亿吨、山西亿吨。其中广西、河南、山西新增资源储量开发条件较好,可作为后备生产资源基地。我国铝土矿矿石质量不佳,导致了国内氧化铝生产成本高于国外产品的水平。从目前我国氧化铝生产能力占全球的份额看,完全可以抑制国际市场氧化铝价格的大幅波动。因此国内铝生产企业应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尽量多利用周边国家的优质铝土矿资源生产氧化铝,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铅、锌近年来,尽管铅锌勘查投入的资金额度不及其它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但亦获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表 5 中的 13 处新发现矿区的资源储量超过 1600 万吨。另外,未来几年内新疆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和西藏地区仍可增加新查明的资源储量。云南会泽、湖南黄沙坪、西藏墨竹属于生产矿区,新增资源储量将延长矿山的寿命。预计 2020 年前,新疆乌恰乌拉根和内蒙古得耳布尔比利亚矿区有望开发利用。(四)镍虽然镍矿勘查投入不断增加,但受到成矿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寻找新的大型镍矿已成为当前有色金属找矿工作的瓶颈项目。未来国内矿山大规模增加镍矿供应的前景堪忧。近期最重大的勘查成果为河南省地矿局近期在唐河县周庵一带发现一处大型铜镍矿床。已查明资源储量中,有镍万吨、铜 12 万吨。金川集团公司汇同

国内地质调查单位在西北甘蒙北山地区发现镍矿带。区内已发现铜镍矿床有甘肃黑山、中坡山 1 号笔架山,新疆哈密等矿床。目前,金川集团公司已在该区黑山完成了镍铜矿床地质详查评价,以镍 %的边界品位,圈定资源储量已达大型规模。据了解,金川集团公司首期投入资金 9 亿元,主要用于该区黑山矿区建设开发,一期日处理矿石量 3000 吨。内蒙古二连浩特附近的苏尼特左旗,已圈定主要含矿异常区,控制了数个数百米厚、五百米宽、数公里长的矿化带,并已打到厚达 20 米的含镍矿层(含镍—%)。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缝合带上,有大面积的超基性岩体,区内已有正在生产的高品位铜镍矿(镍品位5—13%,铜 3—5%),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大型铜镍矿床。新疆哈密近地表处发现与纯橄榄岩有关的镍矿体。新疆喀拉通克和吉林红旗岭深部及周边找矿也有斩获。 2008 年全国新发现镍矿产地 3 处。它们分别是: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镍矿,推断的资源量万吨;新疆若羌县坡一镍矿,预测的资源量万吨;新疆哈密市天宇铜镍矿,推断的资源量万吨,控制的资源量万吨。(五)钼近年来钼矿勘查成果令人欣慰,资源储量的增加在有色金属的小矿种中位居首位。据不完全统计,表 6 中 12 处新发现矿区的资源储量超过 270 万吨。对于未来开发来说,后备资源充裕。目前我国钼矿产量过剩,这些大型新矿区的开发利用将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但对于铜矿中的伴生钼资源来说,可能会随铜矿的开发作为副矿产回收。(六)钨、锡、锑在我国出口的矿产品中钨、锡、锑等始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它们近年来查明资源储量增速低于矿山开发消耗的增速,资源储量呈下降状态。它们属于国家规定的保护性开采矿产,新发现的大、中型矿区作为后备资源基地,政府将按计划、有节奏的批准开发新矿山。鉴于黑钨矿成矿条件的特殊性,寻找大脉型黑钨矿床的难度极大。最近报道的发

现主要为白钨矿床。近年来报道的钨、锡、锑等矿产新发现矿区如下:安徽祁门县发现大型钨钼矿床,其中钨资源量万吨。安徽青阳县白钨矿资源量 3 万吨,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内蒙古额济纳旗马鬃山地区发现大型钨矿,初步勘查金属量在 5 万吨以上。西藏山南铜多金属矿集区的泽当矿区已成为铜、钼、钨均达大型的详查基地。西藏美多锑矿资源储量达到大型,仁玛锑矿资源储量达到中型。新疆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区内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其中白干湖钨锡矿田估算钨锡资源量 20 万吨,远景资源量:铜 400 万吨、铅锌 400 万吨、钨锡 200 万吨、铋 50 万吨。湖南发现特大锡矿带位于郴州市千里山-骑田岭一带,已探明资源储量 50 万吨,潜在资源量近 70 万吨,有望突破 100 万吨。甘肃肃南发现了钨钼矿,矿区包括小柳沟钨、贵山钨钼、祁宝铜钨、世纪铜钨四个矿床,目前正在进行普查工作。

要重视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吉广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摘108)003要:受矿石供求矛盾和价格上升的刺激,金属矿投资持续升温,无序开发问题日益严重。金属矿无序开发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问和安全问题。本文结合金属矿供求形势和开发现状,究了金属题研矿无序开发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依法管理,加强监管,从源头把关,从战略高度强化金属矿资源集中开发、集中管理等对策。关键词: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问题中图分类号:D8T9文献标识码:C中国金属矿产资源达5种,4但主要金属矿储量占世界的比例并不高。如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从可利用性来看,%,%;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8240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能源矿产资源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

能源行业管理大全-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简况 新中国成例50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矿产地质勘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探明有一定数量的矿产有153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8种,水气矿产3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1、能源矿产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3%和95%左右。由于矿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8种。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吨。到1996年底止,探明储量的矿区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

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独联体、美国之后,据世界第三位。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纪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比较广泛,在32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有181.4亿吨。据美国《Oil &Gas》1997年报道,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390亿吨,中国1997年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2.41亿吨,居世界第11位。全国共有盆地319个,据对其中145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930亿吨;其中,以证实有油田存在的有24个盆地,拥有资源量758.9亿吨,占总资源量的84.48%;已发现有油气的盆地有42个,拥有资源量75.66亿吨,占总资源量的7.39%。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相当广泛,在石油盆地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量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约有70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约占一半)。截止1996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约居世界第21位。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开采和利用银金属最早的国家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找矿勘探和采矿技术的银矿山,同时能够生产白银。当时有河北承德三山银矿山(1882年)、广西贵县天平寨银矿山(1889年)、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山(1888年)以及吉林天宝山银矿山(1890年)等。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了现代科学理论武装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的矿产资源,但却没有银矿找矿的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1975-1980年,世界银矿的储量由18.66万吨提升到25.27万吨时,中国还没有一吨银矿储量的资料。当时已发现了并勘探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伴生Ag品位10.4g/t)和号称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以及广东凡口铅锌矿(共生Ag品位102g/t),银矿资源量达到了5000t,却没有找到对银矿找矿有贡献的记载,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独立银矿的工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矿产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广西博白召开了全国银矿的地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独立银矿的概念。独立银矿是指矿石的银品位和储量均达到了工业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共生银矿是指除银元素外,还共生有其他金属组分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伴生银矿是指银元素含量较低,达不到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只能在开采其他主要产品时顺便回收银。当时确立了银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Ag=40g/t 可采品位Ag=100g/t 1987年,全国储委又把边界品位为:40-50g/t,工业品位100-120g/t。 1989年国务院成立了“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确定了银矿勘查工作条例,对重视白银找矿并有成果的单位予以奖励。在条例上第一次明确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伴生银矿的概念。1990年国家制定了《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进一步强调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并确定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勘探指标。 独立银矿:Ag品位大于150g/t 共生银矿:Ag品位在100-150g/t 伴生银矿: Ag品位小于50g/t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题及答案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题(2013) 一、名词解释(16分) 1、火法冶金:在高温下,使矿石中有用组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使 之与脉石分离,达到提取分离金属或提纯金属之目的 2、直接还原:是指铁矿石或含铁氧化物在低于熔化温度之下还原成金属产品 的炼铁过程,其产品为直接还原铁(DirectReductionIron简称DRI)也称为海绵铁。 3、浸出:采用浸出剂使矿石或精矿中的有价成分(或有害成分)转入溶液中去, 使金属元素得到富集或分离。 4、二次资源的概念:亦称“再生资源”。“一次资源”的对称。指工业生产中产生 的废渣、废液、废气及各种废旧物资。 二、简答题(32分) 1.简述我国铁矿资源的总体情况(6分) 答:(1)符合矿占铁矿资源的1/5 (2) 贫、细、杂、散。 贫:贫矿资源多,品位低,开采量大、运输量大、加工量大、尾矿量大、金属回收率低,经济效益低。 细:堪布粒度细、磨得细,动力消耗大,且需要消耗较大的化学方法分离 杂:矿物结构复杂、组成复杂 散:分布散,分离富集困难

2.简述复合矿形成的原因及条件(6分) 答:复合矿形成的原因及规律 1)元素类质同相能力: 2) 元素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 对以上两点展开分析,并各列举一个例子 3、简述造锍熔炼的原理(8分) 答:造锍熔炼:将硫化物精矿,部分氧化焙烧的焙砂、返料及适量熔剂,在一定温度下熔炼产生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熔锍和熔渣;锍即主金属硫化合物(如铜锍、镍锍等)和铁的硫化物共熔体。 2FeS(l)+3O2=2Fe(l)+2SO2(g) 2FeO(l)+SiO2(s)=2FeO:SiO2(l)造渣 xFeS(l)+yMS(l)=(l) 造锍 4简述氯化焙烧的概念、分类,所处理的对象及其分离提取的原理(10分) 答: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用氯化剂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组分转 变为气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2)类型:中温氯化焙烧法生成的固态金属氯化物留在焙砂中,再用溶 剂浸出,使之转入溶液,故此法又称氯化焙烧—浸出法 高温氯化焙烧法生成的金属氯化物呈气态挥发,收尘后湿法 回收有价金属,故又称高温氯化挥发法。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特点

百度文库> 专业文献/行业资料> 地质/水利 下载文档 收藏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特点 介绍了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特点 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特点薛克勤二O一一年一月十六日主要内 容 ? ? ? ? ? ? ? 一、矿产资源概念及分类二、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三、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特点四、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五、山西省找矿方向及潜力六、我局在全省地质找矿中的作用七、全局地质工作任务一、矿产资源概念及分类(一)、矿产资源概念:产于地壳中能被国民经济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 如何区分岩石与矿产? ? 唯一的标准就是国家规定的“工业指标”,一般的工业指标主要包括品位、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有害组分含量。如铜矿一般要求工业品位为0.5%,可采厚度为1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不同矿产工业指标不一致。 ? ? (二)、矿产资源分类 ? (1)根据用途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燃料矿产三大类、16类。 ? 金属矿产是指从中提取金属元素的矿产; ? 非金属矿产是指提取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的非金矿矿产; ? 燃料矿产是指可作为燃料的可燃性有机矿产。金属矿产分别6小类:黑色金属(铁、锰、钒、钛等);有色金属(铜、铅、锌、镁、铝等);贵金属(金、银、铂族元素);稀有金属(铌、钽、锂、锶、铷);稀土金属矿产(钇、镧、铈、镨、钕等16种元素);分散元素(锗、镓、铟等)。 ? 然料矿产分为3小类;固体可然有机岩矿产(煤、泥炭、油页岩等);气体可然矿产(天然气、煤层气等);液体可燃矿产(石油)。 ? ? 非金属矿产分7小类: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萤石、白云岩、石灰岩);化工及肥料原料(磷灰石、黄铁矿、钾盐等);工业制造原料(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刚玉等);压电及光学原料(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等);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建筑及水泥材料(砂石、礴石、浮石、石膏、花岗岩等);宝玉石及工艺美术材料(玉石、水晶等)。(2)根据成因分类分为内生矿产和外生矿产两大类,内生矿产进一步分为;岩浆熔离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热液矿床、变质矿床; ? 外生矿产进一步分为:风化矿床、沉积矿床。 ? ? ? 二、山西省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 ? (一)、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山西省主要矿产有煤、铝、铁、铜、金红石、金、银、冶镁白云岩、水泥灰岩、含钾岩石等。 ? ? 金红石产于代县碾子沟一带。金矿主要产于繁峙义兴寨及中条山的铜矿中。 ? 银矿主要产于灵丘的太白维山地区。 ? 冶镁白云岩和水泥灰岩分布广泛。 ? 含钾岩石主要产于临县紫金山。 ? 煤主要分布于六大煤盆地。 ? 铝土矿分布在煤盆地周边,集中分布在河东煤田北中部和霍西煤盆地边部。 ? 铁矿主要分布于五台-恒山以及太行山中段、临汾地区的塔儿山-二峰山地区。 ? (二)全省主要矿产查明的资源储量 ? 截止2007年底,全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煤2701亿吨(其中保有2688.15亿吨),铁 40.42亿吨(其中保有37.77亿吨),金红石TiO2 139万吨,铜矿391.56万吨(其中保有291.08万吨),铝土矿10.15亿吨(其中保有9.98亿吨),金107.45吨(其中保有 74.10 吨),银2764吨(其中保有1665.8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矿藏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矿藏已达160余种,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种我们基本上都有,我国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储量也很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已发现的160多种矿藏中,已有148种初步探明了储量。针对本世纪末下世纪初(2000年和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依据矿藏资源的储量、质量和找矿的远景与技术条件,对40种重要矿藏进行评估,按资源保证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级: 第一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有部分可供出口的计19种,它们是:煤、钨、锡、钼、稀土、盐、石墨、萤石、菱镁矿、重晶石、滑石、石膏、高岭土、硅藻石、澎润土、硅灰石、水泥灰石、玻璃硅质原料和石材。 第二类级,可基本满足需要,但也有缺口的,计11种,它们是:铁、锰、铅、锌、铝、镍、硫、磷、铀、石棉和海泡石等,其中铁矿缺口较大。 第三类级,有一定资源潜力,但可供规划用的探明储量缺口较大,它们是:石油、天然气、铜、金、银等5种(这些矿种的潜在储量仍然很大,据估测,石油的探明储量只占储量的19%,天然气只占2%,煤也只占三分之一。) 第四类级,探明储量不足,资源远景不明的计5种,它们是铬、铂(族)、金刚石、硼、钾盐等。 二、多数一类矿藏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度大 我国铁矿石缺口较大,不是因为储量少(我国铁矿探明储量几近500亿吨,居世界前列),主要是因为品位>50%的富矿仅占2.3%,95%以上的储量均为平均品位33%上下的中低品位矿石。我国铜矿的探明储量已达5900余万吨,亦位居世界前列,但品位>1%的富矿仅占35%,加上伴生组分多,大大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费用。论储量,我国铝土矿也很丰富,但矿床类型主要属一水型的硬铝矿石,二氧化硅含量大,品位低,铝、硅比值>7的富矿仅占27%,<5的贫品位矿石占38%,亦增加了选冶的难度和成本。其它如磷矿、锰矿都有类似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中,贫品位的磷占44%。贫、杂、难选的锰占94%。 三、共生矿床多,矿石组分复杂 由于许多成矿元素,如亲铜元素、亲石元素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过度性元素,其地球化学性质均具有近似性,在成矿过程中常常形成共生、伴生矿床,使矿石矿物组分变得十分复杂。这种由多种成矿元素组合而成的

中国矿产资源(萤石)

中国矿产资源(萤石) 萤石,又称氟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世界上20几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冶金、炼铝、玻璃、瓷、水泥、化学工业。纯净无色透明的萤石可作为光学材料,色泽艳丽的萤石亦可作为宝玉石和工艺美术雕刻原料。萤石又是氟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随着科技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萤石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许多发达国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储备。我国萤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矿床类型繁多,资源储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一、矿物原料特点 氟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元素,它的化合物有萤石(CaF2)、氟磷灰石〔Ca5(PO4)F〕、冰晶石(Na3AlF6)、氟镁石(MgF2)、氟化钠(NaF)、氟碳铈矿〔(Ce.La)(CO3)F〕等150多种。其中最重要的矿物是萤石。 萤石分子式为CaF2,纯净萤石含钙(Ca)占51.3%,氟(F)占48.7%。但萤石矿物中常混入氯、稀土、铀、铁、铅、锌、沥青等。萤石矿物属等轴晶系,晶形多呈立方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及八面体。多形成穿插双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偶成土状块体。硬度为4,性脆、解理完全,比重为3.18,熔点1 360℃。萤石一般不溶于水,与盐酸、硝酸作用微弱,在热的浓硫酸中可完全溶解而生成氟化氢气体和硫酸钙。结晶的萤石有多种颜色,在X射线、热紫外线和压力的作用下色泽会发生变化,有些萤石在紫外线或阴级射线作用下会发出萤蓝色或紫罗蓝色光,有些在受热和或紫外线照射下发磷光,还有些会发出磨擦萤光。结晶状态完好的萤石还具有很低的折射率(n=1.4339)和低的色散率,同时也是异向同性的物质,具有不寻常的紫外线透过能力。 萤石常与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金属硫化物矿共生。根据矿物的共生组合,构造条件,围岩特征,并结合加工性能,萤石矿床可分为单一型萤石矿床和“伴生”型萤石矿床。单一型萤石矿床矿石组成以萤石、石英为主,并有少量的方解石、重晶石、高岭石、黄铁矿、冰长石、钾长石、微量的金属硫化物和含磷矿物。此类矿石主要是作为冶金萤石块矿、浮选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瓷(建材)级萤石粉矿和光学萤石、宝玉石萤石等。另一类就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在这类萤石矿床中矿石主要矿物以铅锌硫化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和稀土磁铁矿为主,萤石作为脉石矿物分布于硫化矿物或磁铁矿之中,随主矿开采而被综合回收利用。它只能生产化工级(酸级)萤石精矿和瓷级(建材)萤石粉矿。 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 萤石的用途十分广泛(图 4.3.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目前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三大行业,其次用于轻工、光学、雕刻和国防工业。因此,根据用途要求,目前我国萤石矿产品主要有四大系列品种,即萤石块矿、萤(氟)石精矿、萤石粉矿和光学、雕刻萤石。 图 4.3.1萤石用途 m4-3-1.jpg (一)冶金工业 萤石具有能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促进炉渣流动,使渣和金属很好分离,在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泛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产;铀、镭、钍等放射性金属矿产;铊、铟、镧、铈等稀有金属矿产;菱镁矿、滑石等冶金辅助矿产;钾盐、硫、磷等化工矿产;高岭石、膨润土、蒙脱石等非金属材料矿石;各种石料、石灰岩、石膏、石棉等建筑材料矿产;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玛瑙等宝玉石矿产和地下水(热)资源等。 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王安建,王高尚,2002),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有限的。 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0余种。根据王安建等同志的观点(王安建、王高尚,2002),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受地质规律控制。液态和气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积盆地内,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中,煤则兼有之。具体分布与特点如下。 (一)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截止2000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21亿吨,各地区储量及其所占世界份额差别很大。人口不足世界3%、仅占全球陆地面积4.21%的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为92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65%,是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石油储量总和的近两倍、亚太地区的15倍和西欧地区的37倍。尽管前苏联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也分布着相当数量的石油,但其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中东地区的1/7至1/11。全球现有石油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其不均衡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是地球演化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地区分布相对均衡一些。2000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50万亿立方米。前苏联占世界总量的37.75%,中东地区与之相当,接近世界总量的35%,居第二。亚太地区、西欧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储量变化在5.2至11.1万亿立方米之间,不足世界总量的28%。 全球煤炭资源空间分布较为普遍。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前苏联地区和北美洲储量相近,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9.7%、26.1%和23.4%。西欧地区分布12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4%;非洲和南美洲较少,中东地区几乎没有煤炭。 铁矿床遍及世界各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东欧-前苏联、亚太和南美地区。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铁矿储量(含铁量)723.5亿吨,其中东欧-前苏联地区和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铁矿储量的45.6%和31.2%。南美、北美和西欧分别占世界的8%、5.8%和6.5%,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匮乏。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跟金属矿产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之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54种: 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蹄矿。 铁矿 铁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利用最广,用量也是最多的一种金属,其消耗量约占金属总消耗量的95%左右。铁矿石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冶炼含碳量不同的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以上)和钢(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 分布情况: 铁矿主要集中在辽宁、四川、河北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吨,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吨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吨,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吨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吨,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 现状: 我国铁矿石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的命运,2009年铁矿石进口6.3亿吨,同比增长41.6%,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当前国际三大矿山(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以及必和必拓)的垄断压榨和不断提价使得我国钢铁行业叫苦不迭,铁矿石已然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软肋、钢铁企业利润率连连走低。高昂的矿价吞噬着中国钢企的利润:2010年1-9月,中国进口铁矿石45760万吨,比09年同期减少1153万吨,同比下降2.51%。但进口总金额高达556.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1.6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03亿元。这意味着铁矿石涨价导致中国钢企业2010年前9月为埋单多支付了超过千亿元的资金,而前三季度纳入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一总论 (一)基本概念 (1)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自然资源。它既包括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又包括在未来条件下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物质。 (2)矿产综合利用范畴 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勘探、开采、利用;对矿产资源生产过程的三废治理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3)矿产综合利用作用意义 扩大资源、增加产值;建设矿山企业,节约多项投资;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减少‘三废”污染,保护人类环境 (4)应用领域 ①共生、伴生矿 黑色伴生V,Ti,Cu,Cr,Ni,Sc,Ga,Nd等 有色伴生Cu,Pb,Zn,Co, Mo,Cd,Ga,S,Fe 建材蛇纹石伴生Ni,Co,Cr,Pt ;高岭土伴生黄铁矿,钾长石 化工S矿伴生Au,Co,Ni,P,稀有;P矿伴生F,I,稀土;K矿伴生B,Li,Br,Cs,Rb 煤炭伴生黄铁矿,高岭土等 ②二次矿(尾矿、废渣) 工业废物(1996):固体6.5105 液体2.0591010 气体1.111013 钢铁、有色、化工、石油化学 (5)现状 国外:资源利用率76-90%(日本、美国);工业废水利用率75%以上;工业废气利用率80~90%;经验;严格法律措施;有利的经济政策;专门的科学研究 国内: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35%;有色(金川、大冶);黑色30~40%;化学60%;工业废水利用率65%;工业废气利用率70-90%。 差距:利用率低;技术不过关;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6)发展方向 ①发展无废生产工艺(包括生产、消费过程) 无废工艺是一种在原料资源→生产→消费→二次原料资源的循环中,原料和能源能得到最合理的综合利用,从而对环境的任何作用都不致破坏环境的正常功能的生产产品的方法 闭合、全面、无污染 ②采用再资源化新技术(废物利用) ③优化产品应用途径---提升副产品价值 (二)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措施 ①立法 三率指标: 开采回采率=区域矿石采出量/区域内工业矿石储量 采矿贫化率:采出矿石中混入的废石比例 选矿回收率=精矿产率Ⅹ精矿品位/原矿品位 监督;查处;征收补偿费

矿产资源的特点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幸运很荣幸的作为第一组为你们讲解矿产资源的特点 讲课之前呢,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这就是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曲靖陆良铬渣乱排放事件。对你们应该不陌生吧。 对于我国对矿渣的处理我只能呵呵了。 其他不多说了,我们进入主题吧。 什么是矿产资源? 说矿产资源之前我们得先提一下自然资源,因为矿产资源是其一种 地球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天赐之物”,对人类是有用的,或者在合理的技术、经济与社会环境下对人类是有用的天然产出的资源,都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瀑布、河流、水产、能源、矿产等。 自然资源: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由此我们引出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 定义1: 由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 值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 应用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资源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 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应用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矿产资源学(二级学科) 矿产资源的特点(character of mineral resources) 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只有正 确认识矿产资源的特殊性,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定义: 矿产资源作为天然的生产要素本身所固有的、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展示的基本特性,即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综合性、分布不均匀性、隐蔽性及成分复杂多变性等。 应用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矿产资源学(二级学科) 不可再生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被开采之后,在人类历史的相对短暂时期内,绝大多数不可能再自然生长出来,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保护的方针,有计划地、合理地开采利用,以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概述了我国有色、钢铁矿藏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有矿业的开采方法、开采设备及矿业理论研究发展现状,也简要介绍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海洋采矿发展前景。关键词中国采矿资源特点开采研究现状1 我国金属矿藏资源现状及前景预测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世界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料来自矿物原料。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已发现的200余种矿产中,我国就发现了约16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位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种重要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位于世界第80位。在主要的矿产资源中,只有锑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50%的有铁和锡,其它均低于世界人均值的1/5。其资源特点是分布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铜在我国自给率为6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铜进口国。主要受铜资源制约,我国铜矿山发展缓慢。预计十几年以后大部分矿山将陆续闭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进口量将有加大趋势。我国铜资源特点是,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全世界探明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的巨型铜矿54座,而我国只有江西德兴铜矿和西藏玉龙铜矿两座。我国德兴铜矿正在开发,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铜14万t。玉龙铜矿由于外部建设条件较差,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我国铝的生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铝明显减少,还出口一部份。我国铝土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不理想,98%的铝土矿属于高铝硅低铁的难溶矿石,溶出性能差,只能采用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的方法进行处理。其次氧化铝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且达产期长。虽然冶炼铝能耗较高,建设投资较大,经济效益不很理想,但丰富的铝资源为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铅锌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其品位特点为锌高铅低,符合市场需要。近年来,产量激增除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金属矿床具有规模小和埋藏深的特点,大部分露天矿均需要通过地下开采深部矿体。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因露天矿逐步转入地下开采,需要通过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以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量规模;另一方面则因深凹露天矿开采条件越来越差,剥采比大,采矿综合成本增加,需要采用露天地下联合采矿技术以改善矿山经营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矿山将进行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对我国十八种大宗矿产开发利用状况作了调查。这十八种矿产是煤、铁、锰、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铝土矿、镍、金、稀土、硫、磷钾,结合国土资源部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成果作了分析。这十八种大宗矿产开采利用状况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我国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一)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国正在成为煤炭出口大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炭品种齐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华诚金属网()了解,我国煤炭资源总量10142亿吨,保有储量1292亿吨,基础储量5949亿吨,资源量2901亿吨(均为1999年资料,下同),位居世界第三位。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市仅占7.8%。按煤种分,低变质烟煤34%,中变质烟煤33.2%,贫煤、无烟煤18.8%,褐煤14%。我国煤矿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贵州、安徽等省区。重要的矿山有大同,乌海、准葛尔、石咀山、太原、潞安、平顶山、铜川、开滦、兖州、阜新、抚顺、铁岭、鹤岗、七台河、双鸭山、鸡西、淮北、淮南、六盘水、阳泉、平朔等。现有矿山35751个(2000年统计数,下同),其中大型143个,中型373个,从业人员444.1万人,占全国矿业从业人数的46.0%,占了矿业的半壁江山,。产煤10.15亿吨。我国的煤矿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大型的国有矿,一方面是众多的民营地方小矿山。受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仅有16处重点露天煤矿,生产能力5280万吨,年产3458万吨,仅占全国煤产量3%,大大低于主要产煤国家40%露天矿的比例。九五期间,由于科技进步和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17个,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2.7%,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稳步增长,2000年出口5884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份额的12%。 (二)铁矿 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2001年我国钢产量1.49亿吨,为世界第一位。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组份多,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119.48亿吨,基础储量211.76亿吨,资源总量456.38亿吨。居世界5-6位。其中品位大于55%的铁矿石仅占3.2%。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发布时间:2014-04-08 15:35:41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物质材料,其保证程度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68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4.6%,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面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经济快速增长下我国矿产危机日益明显,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主要表现有:①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②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亟需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现状,指出了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在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取得的进展及主要技术突破;最后,对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矿产分布不均,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而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多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需要长期依赖进口。(2)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如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锰矿平均品位仅22%,离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相差甚远;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铝土矿几乎全为一水硬铝石,分离提取难度很大[9]。(3)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以铜矿为例,我国迄今发现的铜矿产地90 0余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仅占3%,中型矿床占9%,小型矿床多达88%。(4)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据统计我国的共、伴生矿床约占已探明矿产储量的80%。目前,全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鉴于我国矿产资源“三多三少”的特征,加上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矿业的粗放式经营,人们大多对我国的矿产资源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矿山企业盲目开采,对共(伴)生矿物及尾矿等不利用或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仅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利用率;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如粉煤灰的利用率为48%,煤矸石为38%。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5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相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绿色冶金矿山开发模式 ************** 摘要:中国冶金矿山在经历了较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后,正面临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在如今矿业形势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转变原有的靠拼资源、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强化废弃物的综合回收,才能使我国的冶金矿山走上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和谐共处的健康发展道路。 关键词:绿色冶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废物回收。 引言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全国95%的能源、85%的工业原料以及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以矿产品为原料。而铁矿资源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物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难采难选矿居多,加之采取粗放式的开采模式,已经造成铁矿资源的大量浪费。铁矿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在面向21世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有限的铁矿资源将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人口、工业发展需求。同时,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金矿山产生大量废石和尾矿,由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今世界,铁矿行业形势不景气,很多冶金矿山在原有的开发模式下已经难以维持下去。 循环经济是人类对环境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上不断演进的结果。 因此,要想使冶金矿山摆脱困境,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必须重视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废弃物和尾矿的回收利用,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矿山经济效益,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道路。 一、冶金矿山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矿产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它既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资料。据统计,当今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探明了大批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成绩斐然,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50个,年产矿石量约为20亿吨(不含石油、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亚)矿种数为179个,年产矿石量约30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我国原油、煤炭、水泥、粗钢、磷矿、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总体上我国的矿产资源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发现了171种矿产,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3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8万余处。煤、稀土、钨、锡、钽、钒、锑、菱镁矿、钛、萤石、重晶石、石墨、膨润土、滑石、芒硝、石膏等20多种矿产,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的58%,列世界第53位。 (二)大多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 与国外主要矿产资源国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的质量很不理想。考虑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我国金矿、钾盐、石油、铅矿、锌矿的质量为中等;煤炭、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硫矿、磷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从总体上讲,我国大宗矿产,特别是短缺矿产的质量较差,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制约其开发利用。 (三)一些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 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铝土矿、钾盐等重要矿产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这些重要矿产的消费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大,2006年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47.3%。 (四)成分复杂的共(伴)生矿多,大大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技术。 据统计,我国有80多种矿产是共(伴)生矿,以有色金属最为普遍。例如,铅锌矿中共(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