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黄鹏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进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全球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一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因此,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一天

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耶稣的这些言行触怒了富人和统治者,最后犹太贵族勾结罗马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虽然这些只是传说, 但这毕竟是对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早期的基督教还主张“反对富人,仇恨罗马”, 因而基督徒往往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迫害。后来因富人逐步控制了教会,原来教义中等待来世降临的思想逐渐被忍受苦难、服从现实的思想所代替,从而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从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 以后,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广泛区域内传播开来。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和亚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由于它们主要经典《圣经》的相同和基本教义的一致,所以在习惯上都可以称它们为基督教。[3]

1.2 基督教各教派的形成

基督教主要可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公元1054年,基督教逐渐分裂,西部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称罗马公教会(我国称它为天主教会)。东部以东罗马首都君土坦丁堡为中心的称正教会(即东正教)18世纪,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些新宗教,总称新教(我国称之为耶稣教或叫基督教)。[4]基督教产生的初期是一种下层人民的宗教,参加者多为贫民、手工业者、奴隶或半自由人,组成一些秘密的小型团体,进行传教。后来,逐渐联合起来,统一教规,设立牧师、主教等,形成了基督教会。至公元3 世纪,一些工商主、官员、知识人士也加入教会,有些还担任了主教、牧师等神职,基督教也就逐渐演变,由下层人民的宗教变成可为统治集团利用的宗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基督教文化替代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主流,即由神本主义的文化思想替代了人本主义的文化思想。基督教创建以后, 历经演变, 1054 年时罗马教皇利奥九世与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色路拉里乌互相开除对方教籍, 形成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西部教会称自己为“公教”( 加特力教,中文译成天主教),东部教会称“正

教”( 中文译为东正教)。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又从罗马公教( 天主教) 中分裂出去成立新的宗派:“抗议宗”基督教,或称为基督教新教。此后欧洲许多国家也都发生宗教改革运动,成立了许多基督教新教宗派。由此,形成目前这种格局的基督教的三大系统。[5]

1.3 基督教的发展

据《国际宗教研究学报》发表的《2001年度世界宗教工作统计表》所言: 世界总人口在1900年是16亿,1970年是37亿,2000 年是6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78亿;全球基督教信徒人数在1900年是5亿6千万,1970年是12亿3千万,2000年是2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26亿。[6]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平成为现代的主要话语。在如此背景之下,宗教之间也开始积极进行对话、合作,以求共同发展。向来以自由化著称的基督教首先行动起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基督教的新教开展了普世救会运动,倡导各派消除隔阂,平等地在基督教内组成一体。1948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成立,标志着普世救会运动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适应世界潮流,该会把促进人类平等、正义和平,开展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作为重点,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过去相互对立,甚至相互仇视的一些教派在逐步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合作。罗马天主教会1962年到1965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更是积极推动对话与合一的运动,热情支持与东正教、新教的合一,表示尊重其他宗教,要与全人类对话,与无神论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话,这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7]对于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1955年中国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建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办教原则,在政治上跟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相适应的步伐。“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人们如饥似渴地徜徉在思想的各个领域,探寻那些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区,了解和思索先前曾被自己唾弃和否定过的东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基督教活动也逐步得到恢复,信徒数量开始大幅增长。中国2010年《宗教蓝皮书》公布了我国基督教信徒人数的最新数据: 目前我国基督教信徒总数为230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基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调查亦显示基督教徒信教的主要原因中,受家庭传统影响而信教的占15%,归因自己或家人

生病的信徒占到了68.8%。[8]

2 伊斯兰教

2.1 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当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社会动荡,内部民族部落体制正处于解体过程之中,贵族与平民矛盾加剧。外部受到强邻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对北部地区的威胁,南面遭受埃塞俄比亚人的侵扰。这些国家都想控制阿拉伯半岛上的商道,因为半岛正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这时候,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阶层人士普遍要求实现政权统一,政局稳定,希望社会通过改革求得进步。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是“服从”的意思,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麦加开始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穆罕默德的这些言行, 后来被集录在一起, 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惟一经典——《古兰经》。公元622年,为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组建了军队。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宗教和世俗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在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阿拉伯半岛已经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基本统一起来。随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阿拉伯语为“哈里发”)便以“圣战”的名义向外进行领土扩张,伊斯兰教也随之向外传播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由近东传入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到今天全世界约有八九亿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中东以及以后逐渐传入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伊斯兰教各教派的形成

伊斯兰教的信仰人群主要是在阿拉伯半岛、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他们被统一称为穆斯林。就世界范围而言,伊斯兰教的分布面积最为广阔。“伊斯兰”指的是“归顺”、“顺安”,

意译为“清真”或“真教”。由于中国回族信伊斯兰教的人甚多,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回教”,或是“清真教”、“天方教”。在各种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形成相对较晚,它是在吸收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基础上,同时结合阿拉伯自己原始的宗教创造出来的。

伊斯兰教有许多不同的教派,其中两个最大的教派,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七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阿拉伯统治者的分化。伊斯兰教出现不同教派,正统派拥护哈里发统治,信奉追记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圣训》,认为《圣训》应同《古兰经》同样受到尊重,被称为“逊尼派”:反对派被称为“什叶派”(什叶是阿拉伯“小集团”、“改宗者”之意)。“什叶派”认为哈里发一职应由穆罕歌德的后裔承袭,否认俊马哈里发的合法伊朗霍梅尼即为什叶派领袖,在伊斯兰教中属少数派。什叶派其后又分裂,分出了一种军亭民主派,称为”哈瓦里杰派”(意为“退出者”)。这一派主张恢复原始的平等与民主,土地归穆斯林公有,战利品应由一般战士平均分配,哈里发应由教徒选举产生。霍梅尼认为应按照《古兰经》的教谕,以伊斯兰教指导每个人的精神生活,还要统治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比较独裁,属“激进派”。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则属温和派他主张把世间事务与精神事务截然分开, 认为宗教不应涉及政治。[9]

2.3 伊斯兰教的发展

宗教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宗教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宗教器物等组成的复杂系统,20 世纪末以来的最深刻变化,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化浪潮也改变了宗教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宗教发展出现了复杂的局面。[10]原教旨主义最初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思想,之后原教旨主义在世界各个主要宗教中都有了市场,其中又以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对当今国际政治影响最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中东国家的政教关系发生急剧变化,60一70年代形成的宗教服从于政治、服从于国家的态势发生逆转。以伊朗霍梅尼执政为契机,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宗教界强烈要求提高伊斯兰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提出了伊斯兰教治国的主张。与之相适应,一些国家的宗教政治反对派兴起并掌握了政权,如苏丹和阿富汗等国就是这样。近年来,中东地区所有穆斯林聚居区都程

度不同地出现了原教旨主义运动, 出现了各种合法和非法的组织和政党。

3 佛教

3.1 佛教的起源

受佛教影响深入的国家有中国、尼泊尔、日本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北印度,是在反婆罗门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兴宗教。其创始人是释迩牟尼,意为“释迩族的圣贤”,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他是一小国的王子,由于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战乱不能够以他所学的哲理学说来解释,为了寻求人生的真理,他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49 天,终于在有一天顿悟出了“他”的真理,认为宇宙人间万事万物都不过在刹那之间生灭,皆无常存本性,并由此悟出“苦”、“集”、“灭”、“道”等“四谛”。“苦谛”谓尘世一切本性皆苦;“集谛”谓贪为苦因;“灭谛”谓苦因可灭;“道谛”即灭苦之道。实践灭苦之道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达到“捏梁静寂”,即“无欲无我”、“熄灭”、“寂静”的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从35岁那年开始,便在印度的北部、中部的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广收门徒,门徒尊称释迦牟尼为“佛”,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宗教自然也就被称为“佛教”了。

3.2 佛教各教派的形成

佛教可划分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密教三大派,大乘佛教产生于公元一、二世纪之间,除宣扬“自我解脱”外,还标榜“救渡众生”,按佛教教义解释,这种教义能运载更多的人,脱离现世的苦海,达到彼岸的境界,故称为“大乘”,而寻承“自成解”的早期佛教则被贬为“小”。后来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又同婆乡门教的某些教义相箱合,形成密教。若携经典所用的语言体系来划,则又有巴利语系佛攀、汉语系价教和藏语系佛教之别。

从学说思想发展来看, 印度佛教在它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可以被分为五个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部派分裂时期(演变形成了很多学派)、大乘中观学派兴盛时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大乘瑜伽学派兴盛时期和密宗盛行时期。佛教起源于印度,也衰落于印度,在公元十九世纪之前的七百年中,印度基本上己没有佛教,现今印度的佛教是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由斯里兰卡重新传入的。佛教于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到公元四世纪,中国佛教进入了新的时期;进入唐朝,印度

诸大师来华传法,中国行者也往西方学法,使得中国佛教快速发展,宗系并起,百花齐放。但在唐末,由于唐武宗灭佛和紧接而来的唐末农民战争,使大量佛典丧失,佛教遂陷入低谷;直至五代后,佛教才再度在中土大兴,藏传佛教也逐渐走入中原,主要有萨逝派和噶举派等几个学派。东南亚的佛教则是以南传上座部为主的佛教。主要传播于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部分地区。据有关史料记述,公元前后,上座部佛教已在东南亚流行。到2 一6 世纪,东南亚佛教己很隆盛。比佛教传入更早的婆罗门教,经与佛教并存和融和的阶段之后,逐渐被佛教所取代。10世纪以后,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国家封建领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为国教,在大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3.3 佛教的发展

佛教文化圈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属巴利文语系的有泰国、不丹、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属汉语语系的有中国、日本、朝鲜、蒙古、越南(北部地区)等地;属藏语语系的主要是我国的藏、蒙、土、羌、裕、固等民族和蒙古、西伯利亚等地。其中,泰国自1932 年以来的各部宪法都规定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国内佛教信徒占全国总人口的90 %以上;不丹以喇嘛教(藏传佛教)噶举派为国教,国内信徒达到总人口的80%以上[11]

。中国汉地的佛教传统历来注重个人的修行,寺院作为宗教团体的作用并不突出。在现代都市社会,佛教寺院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重要性又有所下降,家庭日益成为信徒礼佛的重要空间。都市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佛教信徒越来越多,其信仰方式随意性强,个人色彩突出,不愿意承受传统习俗、宗教教规的约束,私人化趋势逐渐增强。在现代化进程中,寺院僧团组织的作用将逐渐削弱,居士组织将趋于社区化和小群化。市民的佛教团体将走向以“信众为中心”,而逐渐脱离以“寺庙为中心”。据上海学者调查,在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知识分子中,不能经常参加寺院的宗教活动,也难以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如长期素食)。他们“习惯于联系志同道合者组成松散的‘信仰沙龙’,自由地交流和研讨心得体会,周末聚会成为他们满足信仰需求的有效形式”。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宗教社区正在迅速兴起。在“亦凡搜索”提供的宗教网站中,佛教最多有225个,其它依次为基督教207个、天主教45个、伊斯兰教11个、犹太教27 个、道教8 个。宗教生活将越

来越多地归属精神领域,成为民众的私人精神生活。[12]

4 结束语

在当今世界上,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上层建筑范畴,而且它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在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本文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对其起源、形成及发展进行阐述,进而揭示出宗教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当前文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特点,从而说明宗教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麟书论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征,宗教学研究 1984年第00期

[2] 苗懿明世界宗教发展趋势中的中国宗教,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3年10月

[3] 周树平浅说世界三大宗教,中学政史地·初中地理 2006年第Z2期

[4] 周万福世界三大宗教概说,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院 1993年第03期

[5] 庄锡昌三大宗教的诞生,历史教学问题 2001年第03期

[6] 王晓朝现代社会与宗教发展的趋势,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年9月

[7] 刘庸,张弢浅析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4年第4期

[8] 赵志,梁家贵对基督教在华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年第3期

[9] 世界三大宗教亚太传统医药,2005年第S1期

[10] 孙雄全球化处境中的宗教发展,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

[11] 刘志庆论世界三大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殷都学刊 2001年

[12] 习五一当代中国都市佛教发展的趋势,中国宗教 2005年第01期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三大宗教的发展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北印度的迎毗罗卫国,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大盛于公元前4世纪到前3世纪。后世佛教徒尊称乔达摩·悉达多为“释迎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汉传佛教源于印度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所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到我国新疆地区,再深入内地;另一条是海路,经由斯里兰卡、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广州,即通过南海路线进入中国内地。佛教逐渐传播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二.汉传佛教建筑的演化 1. 东汉时期 佛教在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迅速被中国文化吸收同化,其建筑形式自然也不例外。最为明显的改变自是窜堵坡这一佛教建筑制式,刚一进入中国,便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与中国楼阁式建筑结合,演变成中国化的“塔”这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这种音意形得兼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所撰《字苑》一书。“塔”字,蕴涵了梵文Stupa和巴利文thup。的音义,又从“土”旁,表明原为埋葬佛骨的土家之意。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期的洛阳白马寺,其中即建有齐云塔,是中国“塔”之起始。至于白马寺本身形制布局,己未有留存,但据北齐魏收所撰《魏书》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可见其时间寺院布局承接印度形制,以“塔”为中心。 2.两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而得以大量涌现,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佛教建筑开始中国化,外来的建筑风格与本土的建筑风格开始交错融合的一个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十四史·南史》亦曰:“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可见盛况。现存中国四大石窟,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亦均为该时期所始建。就形制而言,佛寺一方面遵循古制的以塔为主的佛寺仍据重要地位,如北魏洛阳的永宁寺,另一方面,以殿堂为主的佛寺开始涌现,这也是当时权贵所谓“舍宅为寺”现象的一种结果。就细节装饰而言,外来的火焰形拱门与中式的外檐柱廊、斗拱等同时出现在石窟寺中,反映了不同建筑风格的交融。 3.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风格开始稳定下来,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进程也日呈完备之势。虽因唐武宗和周世宗两次“灭法”,完整寺院群没有留存,但据史料考证,当时佛教建筑大型佛寺多以对称性布局著称,而在中轴线上,殿堂已日渐成为寺院之中心,佛塔则偏居一侧,或退居其后。佛塔的建筑风格也从中国式楼阁建筑中汲取更多元素,更加体现中国化的建筑风格,而建筑材质的发展,也使得楼阁式塔更多以砖石结构出现,虽然这种砖石结构有仿木结构的影子。唐代所遗留之塔,其典型如西安小雁塔,为方形楼阁式塔。 4.宋辽金元时期 直至宋、辽、金、元时期,中国佛教建筑基本已成定制。以佛殿为核心而建

第四讲 世界三大宗教概说(缩减版)

第四讲世界三大宗教概说 一、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 “基督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是罗马公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的总称; ★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由于历史原因,在华人中长期以来都习惯把新教称为基督教,而将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正教称为东正教。我们在讲义中所称的基督教指的是广义的基督教。 1、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是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的。 公元1世纪30年代,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有一个犹太教派别,称为“拿撒勒派”。这个宗派的犹太人坚持犹太教的基本信仰的同时,认为犹太人世世代代盼望的救世主弥赛亚(基督)——一位在拿撒勒地方的名叫耶稣的人已经降生,他是上帝的儿子,是童贞女玛利亚由圣灵怀孕而生的。 相传耶稣在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出生在耶路撒冷南部的伯利恒,其养父约瑟是古代犹太部落大卫王的后裔,生活在拿撒勒一带。 据《路加福音》记述,约瑟一家在罗马帝国搞人口普查时须去大卫城伯利恒登记,他的妻子玛利亚到伯利恒时产期已到,而客店已人满为患,她只好在马棚里生下耶稣,用马槽为耶稣当床。 耶稣诞生后,曾有东方三王来朝拜,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三种礼物。 耶稣30岁时开始传播上帝的“福音”。耶稣在传道中一方面肯定了犹太教律法和先知预言的基本信仰,另一方面又提出“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把“爱”作为信仰的核心内容和道德的最高境界,这一点超越了犹太教的传统信仰。耶稣的行动与主张得到了大批犹太下层人民的拥护。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传教效果,耶稣从众门徒中选出12人作为自己的伙伴,即十二门徒,其中包括渔民、农夫、穷人和政府税吏等。 由于他们承认犹太教的全部教义,所以犹太教容许他们出入犹太会堂;但他们又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内容,导致犹太教祭司贵族力图扼杀这个新兴的派别。 公元30年耶稣被以当时最常见的钉十字架的方式处死,许多基督徒被处死或监禁,对基督徒的迫害长达几个世纪。但基督徒们以地下活动的方式秘密传播他们的主张,建立自己独立的聚会点,由此形成早期的基督教教会。 公元一世纪30年代后期,犹太人保罗皈依基督教,开始把基督教向地中海沿岸罗马帝国其他地区传播。由于犹太人特有的礼仪——割礼严重影响了基督教向“外邦人”(非犹太人)的传播,公元40年代后期,在耶路撒冷召开的基督教会议上,保罗派战胜了墨守成规的保守派,教会开始允许不施割礼的外邦人参加。 2、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徒们在遭受长期迫害和镇压的过程中,宣扬的主张逐渐不再富有棱角,使他们免除了造反的嫌疑,经过几代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加工,基督徒们宣扬的教义更精致和富有哲理了。在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后,基督徒们开始注意向上层社会和皇室传教。 到公元3世纪,罗马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基督教对帝国的统治无害,甚至对于为疆域广阔的帝国提供一个统一的精神信仰这一点来说,是有用的。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发表“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具有合法地位。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 彭超 【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1 基督教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 耶稣教)和东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镇压。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 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 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教徒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

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镇压教徒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⑶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世界三大宗教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一、佛教 1、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2、创始人:释迦牟尼 3、基本教义: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 4、传播: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广建寺院和佛塔,并组织佛教徒聚会,编撰佛教经典并开始向古印度以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时,佛教传中国汉族地区,之后再从中国传播到朝鲜和日本。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5、经典:《金刚经》 二、基督教 1、你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圣诞节的节日? 2、公元前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塔、小亚细亚等地区。 3、创始人:耶稣 4、基本教义: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惧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可以升入“天堂”。 5、经典:《圣经》 6传播: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皇帝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开始盛行于欧洲各地。 三、伊斯兰教 1、长期以来,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信仰各不相同,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渴望统一。 2、创始人:穆罕默德(7世纪初) 3、基本教义:主张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他自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亲兄弟。 4、经典:《古兰经》 5、伊斯兰教创立和阿拉伯统一的过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少数信徒走出麦地那成功→建立了政教合一的 国家→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6、传播: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到世界各地。 小结:三个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第七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象形文字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用图形表示事物或概念。 (2)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用符号把客观事物形象的描摹下来的文字之一,即所谓“画成其物”。 2、楔形文字 (1)是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字,对西亚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他们用削尖的芦苇杆做笔,把文字刻在泥坯上,再把它烘干,成为泥板。因为形状成尖劈形,所以称之为楔形文字。 3、字母文字的演变及影响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后来经过多次演变,外形逐渐简化,像字母文字过渡。它的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公元前两千年代,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古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字。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后来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二、古代希腊的科学家 1、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 2、亚里士多德:创造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科学 体系 3、阿基米德: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发明了杠杆、滑轮、螺旋等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吗?世界三大宗教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世界三大宗教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个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__ __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早期__只有一个教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分化出多个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__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由于翻译的问题,中国内的基督__基督新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二:佛教 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参考佛诞);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之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__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

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世界三大宗教习俗和禁忌 一、 __及其习俗忌讳 1. __教派简介 __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主要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小的教派。 "基督"是希腊文的音译。"基督"原意为受膏者,故用作对耶稣的尊称,意指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 __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为圣书。 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万物;人类世主犯了罪,命里注定要世代受苦;上帝拯救人类,差遣耶稣基督降世,并在十字架上献身,用自己的血来洗净信徒的罪。只有信仰__,罪恶才能被赦免,进入天国得永生,否则将被抛进地狱永远受罚。据福音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救赎人类,公元前4年降生于伯利恒。据传30岁时与传道师施洗约翰相遇,在约旦开始传道。后有招收彼得等门徒等12人到以色列传教。约公元30年,与门徒前往耶路撒冷时被门徒犹大出卖,最后与两个小偷一起被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3天复活,40天生天。基督__稣为教主。基督__元1世纪上半叶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后逐渐传播到帝国全国全境。4世纪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基督__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并到基督__中,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 参加世界__联合会的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教会组织,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基督__教派介绍如下: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2.__的礼拜、教堂和神职人员 礼拜:是__的主要宗教活动,一般在一周的第7天--安息日,即星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摘要:当前,宗教在世界各国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能够突破名族、国家和地区的 限制进行传教布道,并且成为世界性的宗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它们存在着 相互的共同点和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本文着重探讨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 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 关键词:三大宗教形成特点 1.三大宗教的简介 当今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有2/3以上的人是宗教信徒,其中世界三大宗教的信徒超过35亿。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据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人数约为2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3%;伊斯兰教信徒约为11.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7%;佛教信徒约为3.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9%。[1]此外,基督教为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遍布世界242个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而佛教分布在12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信徒的95%都是亚洲人。我国在2010发布《宗教蓝皮书》上表明,中国国内现有基督徒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2] 2.三大宗教的起源与传播 2.1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前568年,当时新巴比伦的军队攻陷了于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国都耶路撒冷,沦为囚虏的犹太人为了逃避所受的苦难祈求他们的保护神耶和华(指“永存者”、“创造者”等)派遣救世主来解救他们。公元前583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之后犹太人回到祖国,从此就建立了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然而到了公元前36年,罗马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这时有一部分小教派从犹太教中分流出来,他们认为耶稣才是救世主,这就与犹太教对于救世主的认定产生了教义上的分歧。[3] 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教派——拿撒勒派。一世纪中叶,犹太教教徒们通常都以弥赛亚降临说作为思想武器去反对罗马统治的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罗马征服耶路撒冷以后,犹太教内部由于对罗马统治和人民起义持不同态度而形成撒都该派、法利赛派、艾赛尼派、短刀(西卡尼)派、奋锐党等不同派别,原始基督教的伊便尼派、拿撒勒派等就与其中的艾赛尼派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和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派别因反对处于犹太教正统地位的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而被斥为异端,从而最终演变、发展成一种新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 2.2伊斯兰教的起源与传播 伊斯兰教发源于公元7世纪中期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当时处于政治上极不统一和长期动荡不安之中的阿拉伯半岛上的社会各阶层,十分渴望有一个统一、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是“服从”的意思,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穆罕默德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麦加开始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穆罕默德的这些言行,后来被集录在一起,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惟一经典《古兰经》。公元622年,为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组建了军队。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宗教和世俗领袖。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在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阿拉伯半岛已经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基本统一起来。随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阿

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 1、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基督教最初发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后传及地中海东部沿海各地,公元四世纪后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基石。十一世纪时,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公教和东正教。在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来。此后,基督教渐次传遍世界各大洲,教徒目前分布于一百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基督教,包括罗马公教、正教和新教。在我国,习惯将新教称为基督教"(俗称"耶稣教")。而将罗马公教和正教分别称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2、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惟一的安拉。其教徒称穆斯林,也是阿拉伯语音译,本意是“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初,创立人为穆罕默德。他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40岁开始传教。伊斯兰教的教义由三部分组成:(一)六大信仰:1.信安拉(即真主)为唯一的主宰;2.信天使;3.信使者;4.信经典;5.信前定;6.信后世(二)五功: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三)善行:指穆斯林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3、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佛教界一般尊称为释迦牟尼或佛陀。 佛教的思想用一个最简洁最大众化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自觉”,即“自我觉悟”的意思。通过觉悟而达到“解脱”的道路。并且在自我迈向解脱的同时度化一切众生共同解脱,同登彼岸。 佛教产生后逐步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佛教传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在公元前2年汉哀帝时。先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现在的新疆地区,然后又传到内地。1998年,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我国佛教由于所译经典的语言文字、流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分为三大语系,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或分别称为汉传佛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又俗称喇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各语系在其内部形成了众多的派别,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流传和发展。 汉语系佛教属北传大乘佛教,传入内地之初,被视为类似黄老道的神仙方术,佛类似神仙,信仰者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这一时期佛经的翻译和传讲常借用当时流行的道、儒的思想和词语,有很强的依附性。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佛教界人才辈出,佛教独特的教义也在这一时期被真正显发出来。隋唐时期,佛教基本完成了中国化进程,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诸多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派。很多宗派日渐深入民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壮观场面。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世界三大宗教的比较 宗教名称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教义经典传播 佛教公元前6 世纪古印度释迦牟尼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金刚经》 公元前3 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基督教公元1 世纪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耶稣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圣经》 4 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古兰经》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试从背景、领导者、性质、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背景相同两国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且资本主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方式相同都是依靠统治者采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 内容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时间1640--1688 年1775--1783 年1789--1794 年 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三级会议召开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 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殖民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推翻封建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代表:克伦威尔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代表:华盛顿资产阶级;代表:罗伯斯庇尔 主要过程①开始标志: 1640 年,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革命爆发。 ②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③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④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⑤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确立, 革命结束。①.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1775 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组建大陆军。 ③.建国:1776 年7 月4 日,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④.转折:1777 年, 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 年, 约克镇战役。 ⑥结束:1783 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①开始标志: 1789 年7 月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③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 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 伊斯兰教起源 创始人穆罕默德曾与基督教有过接触。他中年时期在麦加城联络亲友,结成团体,创立了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古来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没落贵族家庭。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随叔父和商队到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商,接触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对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和国际环境也有所了解。

后为麦加富孀赫蒂彻去叙利亚经商,并于25岁时同她结婚。赫蒂彻的堂兄是个基督教的学者和流行于半岛的哈尼夫一神论思想的传播者。穆罕默德受其影响。 40岁时,经常到麦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潜修冥想。在阿拉伯历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启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从而开始了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对世界三大宗教人性观的评价 总的来说,世界三大宗教的人性观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宗教的人性论是二重性的,人性有善有恶。在先天上人性是善的,因为人具有神性。例如,基督教中讲到神耶和华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有了灵性,所以人先天是善的,接近于完美。在其它宗教中都有涉及到神创造人这一点。当然,这也有例外,例如,佛教(特别是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佛性。六祖慧能提出本性是佛。他认为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然,佛性是无善无恶的,人只要除去妄念,欲望显现本性原有的佛性,即可成佛。所以其观点本质与其他宗教无二。人的神性是人相信神而灵魂能获救的内在根据。人性是神灵赋予人的根本属性,是至善无恶的。 另一方面,宗教又认为在后天层面上,人性是恶的。因为人本身存在着种种欲念,这与神性是相对立的。如《圣经》中的原罪说是较为典型的。自从人类始祖活罪后,人世世代代都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首先,基督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的古代希伯来地区。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基督,他是犹太教的一位教师和先知。耶稣基督的传教活动以及他的观念和教义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团体。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与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随着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容忍和认可,基督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欧洲主要的宗教之一 其次,伊斯兰教起源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是阿拉伯半岛的商人和政治领袖。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并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穆斯林世界的扩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佛教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是一位印度王子。释迦牟尼在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痛苦后,放弃了王子的地位,成为了一位修行者。他通过冥想和觉悟,得到了名为“佛”的敬称。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印度的宗教和哲学环境有密切关系。佛教主张人们通过修行、慈悲和觉悟来克服痛苦,成为自己的救世主。 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创始人的教义和教义以及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基督教的起源与罗马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关,而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形成与当时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关。这三大宗教的发展也受到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例如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认可下获得了发展机会,伊斯兰教则通过经济和军事成功扩张到世界各地,佛教则通过修行者和僧侣的广泛传教而传播到亚洲各地。

总的来说,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与创始人、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它们的教义和传统不仅在各自的信徒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对于宇宙、生命、 道德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本文将从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定义、宗教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了解宗教的本质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宗教的起源 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环 境的联系,并对自然现象和生命的奥秘产生好奇时,宗教的种子就在这个时候萌发了。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形成了最初的宗教观念。二、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它包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宇宙存在意义的解释。 宗教通常涉及到一些核心概念,如神、神灵、灵魂、教义、仪式等。宗教还包括一系列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它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远影响。三、宗教的发展 宗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宗教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 发展轨迹。以下是宗教发展的一般模式: 1.原始宗教阶段:原始宗教是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它与自然现象和生命的起 源息息相关。原始宗教通常以神灵崇拜为核心,人们通过祭祀和仪式与神灵进行交流。 2.古代宗教阶段:古代宗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古埃 及的法老崇拜、古希腊的奥林匹斯众神、古印度的婆罗门教等都是古代宗教的代表。 3.世界宗教的兴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世界性的宗教开始兴起。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它们的影响力遍及全球。

4.现代宗教的多元化:在现代社会,宗教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宗教,还出现了一些新兴宗教和邪教,这些宗教通常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四、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个人的信仰和行为,以及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以下是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几个重要影响方面: 1.信仰和精神满足:宗教提供了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解释,满足了人类对于意义和目的的追求。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 2.道德和伦理规范:宗教通常包含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它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宗教的道德观念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宗教可以成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它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还可以提供个体的身份认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4.社会变革和抵抗:宗教在社会变革和抵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一些宗教运动和宗教领袖曾经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它涉及到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和回答,提供了信仰、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导。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不同宗教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了解宗教的本质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运行。

世界主要宗教的起源与演变

世界主要宗教的起源与演变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价值观。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宗教,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理念和文化特征,这些信仰和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宗教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本文将探讨世界主要宗教的起源与演变,以期更好的理解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1. 佛教的起源与演变 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 创建了这一宗教。佛教的主要信仰是在人类生命的苦难和灾难中寻求解脱和安慰,目的在于通过自我反思和修行来达到“涅槃”(Nirvana)的境地。佛教的教义强调了慈悲、无私和相对的平衡,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东亚的许多文化,如日本、中国和韩国等。 在佛教的演变中,佛教的信仰教义和传播形式始终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其中最 重要的是在公元前3世纪时间左右,阿育王成为了印度的皇帝,在其统治下佛教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到公元1世纪时期,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成为了一种跨越东方文化的信仰体系。 2. 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宗教,它源自于公元一世纪的中东地区,基督教的 信仰基础为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祂受苦被钉十字架,并在三天后复活,为人类的救赎献上了自己。基督教的教义强调爱、信仰和喜悦,以其“天国”的概念为中心,呼吁人们在地球上寻求上帝的关怀和爱护。 基督教的演变始于它在公元1世纪末期在罗马帝国中的传播,到4世纪时期基 督教已经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在基督教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公元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教会的主要分歧已经十分明

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基督教的分支逐渐增多,直至今日,基督教被分裂成众多的派别。 3. 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演变 伊斯兰教是源自阿拉伯的一种宗教,其创始人为先知穆罕默德,他于公元7世 纪在麦加城市中受到上帝的呼唤,其应许他成为新的先知,并且开始传扬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是上帝唯一,穆罕默德是上帝的先知。伊斯兰教也被称为中东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在其起源和初期发展中主要依靠穆罕默德的教导和指引来传播和发展。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信仰和教义陆续记录在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中,并逐渐地向外传播。伊斯兰教的演变一直在不断地发生。例如,在公元8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统一大力促进了伊斯兰教在整个中东地区的传播和发展,而伊斯兰教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东地区成为了主要的实际信仰。 4. 印度教的起源与演变 印度教是一种信奉多神教的宗教,其起源与演变和佛教有很大的关联。印度教 的信仰和教义比较复杂,包括信奉多神和瑜伽、冥想等各种形式的宗教实践。印度教的信奉者认为神是一切的本质,处处可见神的存在和力量,人们应当尊奉和追求神的慈爱和关怀。 在印度教的历史演变中,它的教义和传播形式经历了许多次的变革和发展。例如,在公元5世纪至公元12世纪,印度教的文化与迪凡加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真 正的印度教,但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教的教义逐渐走向繁琐和复杂,许多教义和祷告等依然有待认真分析和研究。 5. 犹太教的起源与演变

探寻古代宗教与信仰从多神教到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探寻古代宗教与信仰从多神教到世界三大宗 教的起源与发展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从多神教到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一、多神教的起源与发展 多神教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 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这些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在 多神教的信仰中,人们崇拜和信奉各种不同的神灵,每个神灵代表着 不同的自然力量或人类的特定属性。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是天 空和雷电的神,阿波罗是太阳与艺术的神。 多神教的发展与古代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人们通 过崇拜和祭祀神灵来祈求丰收、福泽和保护。同时,由于文明之间的 交流和征战,多神教的信仰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并与其他 文化相互影响。 二、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教起 源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解决了一部分人对宗教的追求和满足。佛 教不信仰神明,而是以追求解脱和心灵的清净为主要目标。 佛教的教义强调生命的轮回和因果报应。通过修行和达到悟道,人 们可以解脱苦难和痛苦,实现心灵的自由与平静。佛教传入中国后, 经过与道教、儒家等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体系。

三、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其基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 核心信仰是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复活,以及相信上帝的存在和圣经的启示。 基督教在其起初发展阶段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然而,基督教很快 在罗马帝国内传播开来,并成为国教。基督教随着欧洲殖民扩张而传 播到世界各地,在各地形成不同的分支和教派。 四、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只信奉真主(阿拉)的唯一神,并且相信穆罕 默德是真主的先知和使者。 伊斯兰教通过清真寺的礼拜和斋月的禁食等仪式来宣扬和维护信仰。伊斯兰教在成立初期就迅速传播到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并在之后的 时期扩散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地。 总结: 通过对古代宗教与信仰的起源与发展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多神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 些宗教的兴起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多神教 的多元崇拜,还是佛教的解脱和清净,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 信仰,都是对人类对神秘力量和人生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历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一、宗教的定义和意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信仰和经验的总称。它通常包括对神、魂魄、灵力等超自然实体的崇拜,以及对人类人生意义、世界起源和未来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宗教不仅在历史中发挥着巨大影响,也成为塑造个体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因素。 二、原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1. 原始部落宗教 原始部落宗教起源于人类进化早期,这类宗教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感恩。狩猎采集时代的人们相信自然元素具有神性,并通过祭祀仪式来维护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 2. 萨满主义 萨满主义是一种重视灵界及其联系方法的原始信仰形态,通过巫师(即萨满)扮演中介角色与神灵进行沟通。他们相信万物都有灵魂,进行神秘仪式和巫术。 3. 开化宗教的出现 随着社会发展,原始宗教逐渐演变为开化宗教。这些宗教包括古代埃及的拉与阿蒙神、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地中海地区的希腊罗马神话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神信仰,尊崇强大至上的神灵,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和宗教仪式。 三、亚洲主要宗教:佛教和印度教 1. 佛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夫子),他在菩提树 下悟道成为佛陀。佛教强调人生苦难与解脱之道,主张摈弃贪欲、瞋恨和无明,通过修行达到涅槃境界。 2. 印度教 印度教源于原始雅利安人和当地原住民部落信仰的融合。印度教广泛崇拜众多 的神灵,并相信生命轮回和因果报应。印度教具有世世代传的种姓制度,强调人与神的交流与奉献。 四、西方主要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1. 基督教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教内,创始人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教信 仰有三位一体的上帝、信奉圣经,并注重个体对上帝的直接联系与信仰转化。 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强调将自己完全投 入到真主(阿拉)的崇拜中,信仰“只有真主可崇拜”。其核心是五功之一——行礼、断食、清偿天诫金、火牲以及朝觐活动。 五、其他宗教 1. 锡克教 锡克教始于16世纪印度北部,由古鲁纳纳克一世创建。锡克教提倡一神论, 追求心灵意识与实践统一,并强调平等、公正和人道主义。 2. 道教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创始人为老子。道教以“道”为核心概念,追求自然与宇 宙的和谐,主张顺应天命,修持内养。

世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世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并从不同的宗教观点探讨其对人类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塑造。 一、宗教起源的共性 宗教起源于人类对于宇宙、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无论是远古部落的原始宗教还是后来形成的主流宗教,它们都试图回答人类的根本问题,如生死、善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从而,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形成了多样的宗教体系。 二、原始宗教的起源 原始宗教从远古人类开始出现,以自然崇拜为主导。原始人类在面对自然的威力与未知时,开始崇拜自然力量,将其视为神灵。这些宗教通常以可以触及的自然元素作为媒介,如树木、河流和动物等。原始宗教的特点是简单、直接,并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 三、印度教与佛教的发展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教拥有一系列神明,同时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佛陀基础上形成的,追求解脱苦难与达到涅槃的境界。佛教以其关注人类苦难和仁爱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对后来的宗教产生深远影响。

四、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 犹太教起源于远古的以色列人部落,是全球第一个单一神灵崇拜的宗教。犹太教对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强调信仰、爱和宽恕的价值观。伊斯兰教则以先知穆罕默德为中心,追求虔诚和对真主的顺从。 五、世界宗教的多元化与交融 除了以上提到的宗教,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众多宗教,如道教、锡克教、耆那教等。这些宗教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形成,并与当地的价值观和传统紧密相连。随着文明交流和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宗教之间也逐渐交融和相互影响。 六、宗教的社会影响和争议 宗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一方面,宗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准则,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引发争议和冲突,甚至导致战争和恐怖主义行为。因此,如何平衡宗教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七、宗教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宗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一方面,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对宗教观念提出了质疑,使得一些传统宗教信仰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新兴的宗教和精神运动也在崛起,挑战着传统宗教的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