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课

型:预习课

课时数:1课时

自学导航活动一: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用手来比一比。(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

)厘米?

(3)想一想分米用(

)字母来表示?(4)数一数1厘米中有(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5)一厘米里有()毫米。2、填空1分米=(

)厘米

厘米=(

)毫米1m

=cm

dm=cm1cm

=mm

1m=

dm新课标第一网活动二: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

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你是如何思考的?

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你又是怎样思考的?活动三:填空:3分米=(

)厘米

7厘米=(

)毫米80毫米=(

)厘米

20厘米=(

)分米1米=(

)厘米

500厘米=(

)米5dm=

cm

40mm=

cm9cm=

mm

60cm=

dm活动四:动手来画一画。1、

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2、

再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3、

最后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活动五:拓训练:抢答7m =

dm

3cm

=

mm90dm=

m

60cm

=

dm2m

=

cm

800

cm

=

m活动六:检测:当堂检测大本p28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二教学过程:1、

预习课本p54p55,完成学案活动一到活动五。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先完成的小组选择展示任务。2、

展示交流5分钟,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展示20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五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质疑。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700054361000000 (出示时上下数位对齐,并留出能写出数级的位置) 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情景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师:这个数在含有两极的数位顺序表中还能读吗?谁能将数位顺序表再完善一下呢? ⑷出示:10040002000400305000000 同桌试着读出这两个数。(指名读数。)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初步理解导学案 教学内容: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课本P91—P93的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自学指导: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有一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1 B: 半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理解几分之一 请看书P92-93。并填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要动手、动脑、动口哟: 用不同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你有几种折法),并用斜线表示出二分之一来。并口头叙述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结合你的图用这种模式说: 把一个()平均分成了()份,其中的一 1 份是()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像这些数都是()数。你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如:()()。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注意:分数必须强调:()分】 3、用一张正方形纸 3、你知道分数的写法、读法吗? 写法:写的时候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2,

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1,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我会写: 九分之一 写作:( ) 你会读分数吗?如: 读作: 4、请看书P91你在画面上找到哪些地方有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5、你还能表示出其它几分之一的分数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示?(把你表示的分数写在纸的背面,涂色部分后,并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得出这个分数的。 二、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同一形状的纸分别折出 并涂上颜色,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大? 小结: 从上可知:1、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 )。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它的每一份反而越( )。 也就是说:2、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 )。 41 2 1分数线: 表示( ) ( ):表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 这是( ),表示其中的( )份 1 3 1 8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DOC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学生自由谈 以组为单位按要求数数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 观察图片,试着读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拨回去,在万位上拨一个珠子。 10个一万是十万 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 同桌互相数数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全班交流 复习所学的数的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大数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 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瞿惠风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下面这几个数你会读吗? 出示:30706900 7000543 61000000 思考: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干什么?几位一级?(课件:分级)指名读。提问: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出示读法) 2、如果我在61000000后面添上更多的0,又该怎么读呢?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出示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创设情境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美丽的蓝色地球原本在轻快的转动着,现在上面站满了人,地球累的大汗淋漓说:“我快背不动了!” ⑵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⑶谁来读我国人数?说说你是怎么读的?为什么不读61万呢? 借助数为顺序表来读比较方便。(出示数位表)因为61在亿级,所以读作六十一亿。) ⑷出示:10040002000 4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说出理由。 思考: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⑸讨论: 1、先读哪一级? 2、亿级的数和万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3、数位上的0怎么读? 4、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指名汇报。强调: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确定最高位

是什么位。 ⑹试一试: 读出下面各数。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0000 3 0020 0000 提问:读含有亿级、万级的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你们会写吗?请看例2. 1、三亿怎么写?能写成30000吗? 2、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两个数怎么写?自己试一试。 3、写亿以上的数,关键要先干什么? 4、出示:说一说亿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先找到“亿和万”字,每级的数的写法都和个级的写法相同。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说明:为了便于检查,每级中间空一格或用小逗号隔开。 强调:写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关键要先找到“亿”或“万”字。 5、试一试: 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 四、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自学例3 2、讨论: (1)、怎么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不是整亿的数怎么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的。 得出:改写为以“亿”为单位,只要去掉8个0,再写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不是整亿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在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试一试: 五、巩固应用 1、读出下面各数。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2、写出下面各数。 (1)、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十亿颗星。 (2)、地球海洋总面积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 (3)、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亿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亿以数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容:教材第3--4贞 学习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 “白万” “千万”个大数;知道亿以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学习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白万、千万和亿”。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㈠导入:你能举出身边比“万”更大的数吗?比“万”更大的数,还有多少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㈡尝试练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白是(),10个千是( )。 2、数数: 1)从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 一^|——的数到540 3)从1010 一千一千的数到9010

4)从200一^|——的数到1000 3、个、十、白、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㈢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10个一白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4、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白、千、万、十万、白万、千万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一(个)位、十位、白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白万位、千万位都是 ()。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5、把数位按从大到小,从右到左的顺序排列起来,制成数位顺序表,如下(补 充完整):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22-25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确立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 教材分析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将身边 的只管感知和操作作为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 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 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过程: 、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 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 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 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 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 子,一般长为13?14 cm ,径粗0. 2?0. 3 cm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 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

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中国数字: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中国数宇:I til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 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 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 式和纵式图)。 12 3 4 5 6 7 8 9 探式:I HI HE皿脚T rr nr W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 29), 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青岛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小学数学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研讨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建立数学概念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坐标,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各一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两个小朋友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发生争执,你能不能帮帮他们? 1、4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2、2个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

师:如果把2个饼都分给一位小朋友这样行吗? 为什么? 生:这样分不公平。 师:如果要想分的公平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分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饼要想分给2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 生:一人一半。 (指名上台指出哪一部分是饼的一半。) 师小结:只要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他的一半。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怎样找出蛋糕的一半。 二、探求新知 认识分数 师:一半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那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表示呢? 生:可以用12 表示。 …… 这个小朋友知道的真多。 师:没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用12 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1、 教授12 的读法及意义。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课木9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学习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 1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认识几分之一 自学指导:请看书P90,并填空 一、分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1个刀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二、小组合作,认识1/2。 1、你能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吗?可以画图表示,还可以口己试着创造一个数学符 号来表示。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 2、小明这样说对吗? 小明说:“我把一个西瓜切成两块,我吃了其屮的一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丄: 2

3操作交流 (1)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你能找到手中图形或毛线的丄吗? 2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得到1 ? 2 思:刚才我们所用的图形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三、认识() () 1、认识了 1 ,你还想认识1 ?赶快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把你得到的 2 () 分数写在下面吧。 2、如果把你折的图形多涂几份,可以用()表示?涂一涂,写一写。 () 四、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1 ……( ) ----- ??????( ) 2…… ( ) 五、巩固练习 1、下面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8 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抽象概念,而且是较为。无论是从其意义还是读、写法上来看都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知道分数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3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4)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以老师讲解为主,利用情境演示与操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逐一掌握要学的知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几分之一

新课。(6分钟)1.(1)把4块凤梨月饼平均分给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把2块蛋黄月饼平均分给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3)把1块豆沙月饼平均分给2 家人,每家分得几块? 2.导入新课。 质疑:把4块和2块月饼分给两家 人很好分,但是把1块豆沙月饼平 均分给两家人,每家分得几块呢? 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分到的月饼 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 内容。(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42÷7= 28÷4= 27÷3= 81÷9= 答案:6 4 6 7 9 9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 中的阴影部分。 3.下面哪个图形中的阴 影部分可以用 1 4 表示? (能的画“√”,不能 的画“×”) 答案:(1)√(2)× 4.填一填。 (1)把一块长方形布 料平均分成6份,每份 是这块布料的() 二 探究新知。(25分钟)1.认识 1 2 和 1 4 。 (1)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一半, 用自己准备的圆形纸、长方形纸、 正方形纸说说是怎么找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 明确物体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 一,写作 1 2 。明确把物体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1 4 。 (3)找找、写写、说说。 教师演示:拿起一张长方形纸任意 撕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问:“这 1.(1)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喜 欢的学具表示出二分之一。 (2)明确物体的一半,也就是 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1 2 。 学生交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 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 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 作 1 2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它的 1 2 …… (3)将长方形的纸任意撕成两 半,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 1 2

《亿以上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亿以上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够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知识体系:本节是在亿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主要根据数位顺序表进行学习亿以上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建立在亿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以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写法作为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通过观察数位顺序表,亲身感受到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后学习亿以上数,主要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学生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以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为基础,通过作业和练习,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写”掌握良好,达到了要求,那么,在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中,继续通过例题讲解,作业批阅,练习订正,小结检测等方法查漏补缺,让学生完全掌握各个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 2.学生已经能对亿以内的.数进行读写,本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

有知识学习亿以上的数,学习方法和亿以内的数学习方法相同,继续利用数位顺序表来学习。 3.运用数位顺序表来学习亿以上的数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如何突破“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这一难点,提高读写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按级读数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亿以内每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我们在三年级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读法、写法,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5080是由()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4..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5.读一读:246 1067 2400 5080。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6.课件出示老师收集到的信息: 四年级的小明同学身高150厘米。 爸爸买了一台手提电脑,价格是7008元。 皮衣打折后的价格为2161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三、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一)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这些数是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都是比万大的数,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要认识这样的大数首先就要先认识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等知识。出示例1:北京人口:19612368人。 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1.回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个、十、百、千、万。如果有学生说到十万就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 2.课件展示:数一数: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页。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课,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几。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的认识分数,本课选取几分之一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对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分数、乃至小数的认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识了整数、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平均分”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对于分数的意义、读写法上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半个”是学生原来生活中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此为生长点,进行突破,使学生建立“半个”与“二分之一”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西瓜”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概括等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在读写二分之一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导入语: 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人们为了获取食物,经常一起打猎,一起采摘果实……瞧!勤劳的人们有收获了! 今天真幸运!收获4个西瓜,分给2人,怎样分? 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2人,每人2个。 公平公正的孩子,让每人分得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做- ——平均分。 请列出算式把解答过程记录下来。 4 ÷2=2(个) 今天真倒霉!收获了2个西瓜,分给2人,怎样分? 2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1个。 2 ÷2=1(个) 今天真不幸!收获了1个西瓜,每人吃了多少?(半个) 怎么得到半个? 1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半个。看来想吃西瓜的人总是有办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认 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亿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科目:数学 年级:四年级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能力目标: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阐述多位数读法的规律。 情感与态度:结合实际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2、如果1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不同颜色的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一位快乐老人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他是谁? 生:圣诞老人。 师:圣诞老人想让我们帮他分分礼物,你们愿意吗? 生:我们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有哪些礼物?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生:2个。 2、(课件出示2个桃子和2个小朋友)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 生:1个。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上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是个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十进关系。 2.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掌握我国 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按级读数。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亿以内每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5080是由( )个一千和()个十组成的。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3、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4、读一读:246 1067 2400 5080。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信息。 师:同学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信息请看大屏。例如(大屏出示)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比赛用)

《认识分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90_91页,《认识分数》 【课前思考】《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都有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积累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应用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练习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今天呀,丁丁和当当出去郊游,他们正准备分食物呢,能帮他们分一 分吗?我们用手势表示结果。 (屏幕出示:6个苹果,4瓶矿泉 水,有2个棒棒糖。)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 做什么?教师板书“平均分”。 现在,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

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我们可以用一个种新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教学二分之一 1.认识“二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这一半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1/2) 2.读写“二分之一”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会读吗? 你们会写吗?举起手指跟刘老师一 起写二分之一好吗? 教师在黑板演示书写1/2,学生书空。 这个2表示什么意思?1呢? 同学们,这块月饼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这块月饼有几个1/2? 只要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板书: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同桌说一说1/2的意思? 出示课件,不平均分。这块月饼这样分,能表示二分之一吗?为什么? 3.折出“二分之一” 我们学会了1/2,你能折一折,用画 斜线的方法表示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吗?(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正方形 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学习难点: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 一、自主学习 1、90023600 是个含有()级的数,9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读法(例1)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下面的3个数,再读给同桌听。 6100000000 读作:10040002000 读作: 400305000000 读作: (2)和同桌交流,试着说说读数的方法。 (3)读数时先分级,从()位读起,一级一级的读,读完亿级的数后再加一个()字;每级末尾的()不读,每级中间或前面的0要读,不管几个0只读()个。 (4)完成书上21页做一做。 2、写法:

(1)写出下面的数。(例2) 三亿写作: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2)亿以上数的写法是先分级,从()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占位。 3、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2)、独立完成22页例3 300000000=()亿1276270000≈()亿 20897000000≈()亿 (3)、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三、过关检测: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2、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1063800 1280009600 304500 8673100 96320000 2098600540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