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理论部分

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钢筋密度按7850kg/m3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2/4)X7850X(1/1000000)=0.006165d2,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见图1-10

3、钢筋锚固长度(LAe、La)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所示

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作,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见图1-18

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

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B:@200. Y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

打头注写。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B:x&00

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放射状配筋时,以R 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见图2-9

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2.5m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交错配置,最靠边的钢筋除外。见图2-4所示。

8、条形基础钢筋标注:

条形基础钢筋标注采用集中标注。如图2-14中B、C轴线基础TJBp02钢筋标注的“B:

50”、“T@1002@200”分别表示:

①代号B:表示基础底板底部配筋。

2@200,/8@150

的受力钢筋,间距150mm;的构造钢筋,间距200mm 。

②代号T:表示基础底板顶部配筋。

@10000,/@10

16的受力钢筋,间距100mm;/后的代号2@200表示基础底板顶部纵向配置的构造钢筋,间距200mm。

当对双梁(或双墙)条形基础底板进行配筋时,除在底板底部配置钢筋外,一般需要在双梁或梁墙之间的底板顶部配置钢筋,其中横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从梁的内边缘(或墙边缘)配置。见

图2-16

9、钢筋混凝土柱编号表:

注:柱截面可为矩形、圆形、工形、T形等。

10、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根柱,将其在原位放大绘制“截面配筋图”,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如图3-2和图3-3所示。

截面注写方式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其在柱截面配筋图上直接标注的内容有:柱编号、柱高(分起止高度)、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箍筋等。如图3-2所示。

(1)柱截面标号(芯柱除外)

对于芯柱之外的所有柱截面按列表标注的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标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bX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纵筋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当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芯柱时,首先按照规定进行编号,继其编号后注写芯柱,起止标高、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照标注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芯柱定位同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2)柱编号的原则:

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如柱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给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柱平法施工图如图3-3。图3-4所示。

(3)其他:

柱平面布置图单独绘制或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时,如果局部区域发生重叠、过挤现象,可在该区域采用另外一种比例绘制。

10、箍筋长度(部分非复合筋):

各种非复合筋如图3-19所示,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一字形箍筋长:L=a+2X弯钩长+d

矩形箍筋长:L=2X(a+b)+2X弯钩长+4d

圆形箍筋长:L=3.1416Xa+2X弯钩长+b

12、梁的类型:在工程中有地梁,框架梁、连系梁、悬挑梁、圈梁、过梁等,平法图集将梁归

纳如下(梁的平法分类与标号) 。

注:(XXA)为一端有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13、梁钢筋种类:

(1)梁钢筋的表达形式:

梁的钢筋有纵筋、箍筋、拉筋、吊筋几种形式,纵筋又分上下通长筋、上部支座负筋、侧面纵筋,箍筋又分为2肢箍筋、4肢箍等多种形式。见图4-1

(2)梁钢筋分类图:

14、梁钢筋的平法标注:

(1)梁钢筋的平法标注表示方法:平法图集03G101规定了梁的各种钢筋在图纸上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两种表示方法。

(2)梁钢筋平法标注内容的注写规定:

梁钢筋

纵筋

梁上部

上部通长筋

支座负筋

架立筋

梁中部

构造腰筋

抗扭腰筋

梁下部

下部通长筋

下部非通长筋

箍筋

拉筋

吊筋

平面注写方式

集中标注

梁编号

截面尺寸

箍筋(必注值)

上部通长筋或架立钢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

扭钢筋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味标注梁支座上部纵筋

梁下部纵筋

附加钢筋或吊筋

①集中标注的注写规定:

梁编号为必注值如WKL(3)表示3号屋面框架梁,3跨;KL7(5A)表示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L5(7B)表示5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截面尺寸为必注值。当为等截面时,用bX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XhY c1 Xc2 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 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用bXh1/h2表示。

如:250X450表示该梁为矩形梁,截面宽250mm,高450mm 。

300X700Y500X500表示该梁为加腋梁,矩形部分截面宽300mm,高750mm,加腋部分的腋长为500mm,腋高为250mm 。

300X700/500表示该梁悬挑梁,截面宽300mm,根部高700mm,端部高500mm。

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用斜肩“/”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用斜线;当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间距及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如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4肢箍。

4)/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4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2肢箍。

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4个箍,间距为150mm;梁中跨部分间距为200mm,4肢箍。

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4肢箍,间距为150mm;梁中跨部分间距为200mm,2肢箍。

上部通长筋或架立钢筋为必注值。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钢筋时,应用“+”

将通长筋和架立钢筋相连。

,表示用于双肢箍的通长筋。

+表示用于六肢箍,2为通长筋2为架立筋。

2;的通长筋,通长筋。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为必注值。侧面纵向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接续注写设置在梁两侧的总配置筋值,且对称配置。

G2,表示梁的两侧面的共配置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

表示梁两个侧面共配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

梁顶面标高高差为选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高差时,须将其写入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写。

②原位标注的注写规定:

梁支座上部纵筋为包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4/2,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两排设置,,下一排纵筋为5。

,表示梁支座上部纵筋同排设置,但有两种直径,其中放在角部

2放在中部。

梁下部纵筋有的全部伸入梁支座,有的不全伸入梁支座。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梁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5 2/4,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下一排纵筋为

5,全部伸入梁支座。

52(-2)/4,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且不伸入梁支

座;下一排纵筋为,全部伸入梁支座。

2(-3),表示梁支座下部纵筋两排设置,上一排纵筋为5和

2,其中5,全部伸入梁支座。

附加钢筋或吊梁是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置值(附加钢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钢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在原位引注。

15、KL6(2A)平法标注识读:

(1)集中标注表示的内容:

KL6(2A)300X600:表示6号框架梁,2跨,一端有悬挑;截面宽300mm,截面高600mm。

100/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150mm,2肢箍。

表示梁的上部配置通长筋为2根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梁的下部配置通长筋为2根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

(2)原位标注表示的内容:

12:表示一跨的端支座有6根纵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其中上排为4根,2根通长筋,2根支座负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3跨左支座处表示梁2跨的左支座有上部4根纵筋,一排布置。其中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2根支座负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3跨(悬臂跨)+0 4/2:表示梁3跨的跨中有上部6根纵筋,二排布置。其中上排为4根,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18mm,2根跨中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下排为2根,属跨中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0mm。

1表示梁1跨的下部有一排纵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其中2根通长筋,1根非通长筋,但伸入支座。

1跨梁下部8@100(2):表示1跨梁箍筋与集中标注不同,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 m,间距为100,2肢箍。

2跨梁下部无标注,表示2跨梁下部的纵筋和箍筋与集中标注相同。纵筋为2根通长筋,三级钢筋,直径为22mm。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150mm,2肢箍。

3跨梁下部N214:表示3跨梁两个侧面共配置214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114。3跨梁下部8@100(2):表示3跨梁箍筋与集中标注不同,为一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100mm,2肢箍,

2跨梁上有一根次梁相交,但无标注附加钢筋或吊梁。主次梁相交处,主梁在次

梁两侧无论有无吊梁筋应各加密3个附加钢筋,间距50mm,直径及肢数同主梁箍筋。表示在2跨梁的次梁处增加附加钢筋6根一级钢筋,直径为8mm,间距50mm,2肢箍。

16、KL6(2)吊筋计算:

(1)框架梁吊筋计算公式:

当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需设置吊筋见图4-11;

当主梁不大于800mm,吊筋角度45°;

吊筋长度=次梁宽+2X50+2X(主梁高-2X保护层)/sin45°+2X20d 当主梁高大于800mm,吊筋角度为60°;

吊梁长度=次梁宽+2X50+2X(主梁高-2X保护层)/sin60°+2X20d

式中d——吊筋直径。

(2)KL6(2A)吊筋工程量计算:

KL6(2A)2跨上的次梁L6梁宽为250mm。

吊筋长度=250+2X50+2X(600-2?X25)/0.851+2X20X16=2283mm吊筋计算简图:

吊筋工程量=2X2.28X1.578=7.20Kg

17、板式楼梯钢筋注写:

板式楼梯钢筋见施工图纸中的集中标注。见图7-3

如图7-3中集中标注的2@125”和图名下的@280”表示板式楼梯钢筋。

表示,的钢筋,间距125mm表示,板底下

的钢筋。板面钢筋的负筋按下部纵筋的1/2

各种钢筋的形状见状图7-4

注:板式楼梯钢筋工程计算,必须根据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各型(包括AT、BT、CT、DT、ET、FT、GT、HT、JT、KT、LT型)楼梯板钢筋构造的规定计算。

二、应用部分:

1、软件操作流程图:

指导老师:陈 燕 编辑学生:李 东 配图学生:刘东洋

新建工程工程设置选择计算方式

绘图输入(基础、剪力墙、柱、梁、板)

定义构件绘制构件

导入GCL8.0文件

导入CAD 文件

单构件输入(楼梯、桩等零星构

件)

建立构件

直接输入

平法输入参数输入

修改钢筋信

汇总计算

查看结果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全集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一、梁 (1)框架梁(P54)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二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15d*2)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Ln/3+端支座锚固值(0.4Lae+15d) 第二排Ln/4 +端支座锚固值(0.4Lae+15d)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首尾支座锚固值(0.4Lae+15d)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①当支座宽》La且》0.5Hc 5d时,直锚,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取Max{Lae, 0.5H c+ 5d }。 ②当支座宽w La或<0.5Hc 5d时,为弯锚,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取Max{Lae, 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支座宽与Hc的区别?) ③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二Max{Lae,0.5Hc+ 5d } 4、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 Ln/3 ;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 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5、腰筋 构造钢筋(G):(Hw梁高》450时)算法同贯通钢筋 抗扭钢筋(N):算法同贯通钢筋 6、拉筋(与构造钢筋同在) ①拉筋长度=(梁宽— 2 X保护层)+ 11.9d<(抗震弯钩值)+ 2d ②拉筋直径: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mm;当梁宽>350伽时,拉筋直径为8 mm ③拉筋根数:如果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二布筋长度/布筋间距(第一跨+1)。 ④新说法:如果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二(箍 筋根数/2 )X(构造筋根数/2 ) 7、箍筋P35 箍筋长度=(梁宽— 2 X保护层+ 梁高X保护层)*2 + 2 X 11.9d 8+ 箍筋根数二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 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P63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2、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梁的分类 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如据截面形式,可分为矩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十字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匚形截面梁、囗形截面梁、不规则截面梁;依据梁与板的相对位置,可分为(正)梁、反梁。在这里,为方便大家对梁钢筋计算的理解,我们进行如下分类:按照结构工程属性,分为框架梁、剪力墙支承的框架梁、内框架梁、梁、砌体墙梁、砌体过梁、剪力墙连梁、剪力墙暗梁、剪力墙边框梁;按照其在房屋的不同部位,分为屋面梁、楼面梁、地下框架梁、基础梁;依据梁与梁之间的搁置与支承关系,分为主梁和次梁。而实际上出现于工程项目中一根具体的梁,多数是由上述N种属性的叠加,即不是单纯的某一种梁。 梁钢筋的种类及其作用 纵向受力筋。配置在梁的受拉区(梁下部),承受由弯矩产生的拉力;当荷载比较大时在受压区也配置受力筋,它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弯起筋。由纵向受力筋在支座处弯起而成,弯起部分用来分担剪力或支座的负弯矩。 架立筋。配置在梁上部两边,用以固定箍筋的位置以便形成空间骨架,当梁上部设计有纵向受压筋时,可用之代替架立筋。 箍筋。沿着梁长间隔布置,承担斜截面剪力、限制裂缝的开展及用来固定纵向钢筋。

吊筋。当主梁上有次梁时,在次梁下的主梁中布置吊筋,承担次梁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 腰筋。当梁在受有弯矩的同时受有扭矩,则应在梁高中部两侧沿梁长布置受扭钢筋,在施工图上用符号“N”表示;当梁的高度超过一定的数值,为保证梁的稳定性,应在梁高中部两侧沿梁长布置构造钢筋,在施工图上用符号“G”表示。 受扭钢筋与构造钢筋一般统称“腰筋”,它需要用拉筋来固定,拉筋的直径一般同箍筋,沿梁长间隔布置,其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2倍。 梁的配筋表示方法 梁平法施工图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截面注写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具体表示方法详见03G101-1。 梁钢筋的计算

钢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四、钢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1、钢筋工程的内容: ※钢筋工程主要包括现浇砼钢筋(现浇砼基础、柱、梁、墙、板、楼梯、其它构件等钢筋)、预制构件钢筋(主要是指预制桩、过梁、沟盖板等钢筋)、预应力钢筋(分先张法和后张法钢筋,先张法钢筋主要是指预应力空心板的钢筋)、钢筋网片(主要是指锚杆支护、土钉支护中的钢筋)、钢筋笼(主要是指灌注桩中的钢筋)和砌体加固钢筋等内容。 ※钢筋清单的划分:编制清单时,每一类钢筋项目应划分为Ф10以内圆钢筋、Ф10以上圆钢筋,Ф10以内Ⅱ级(螺纹)钢筋、Ф10以上Ⅱ级(螺纹)钢筋,Ф10以内Ⅲ级(螺纹)钢筋、Ф10以上Ⅲ级(螺纹)钢筋。 ※钢筋常见形式:直钢筋(不带钩、带钩、弯折等)、弯起钢筋(吊筋)、箍筋(圆形、螺旋箍筋)、措施钢筋 2、钢筋的图示表示方法: 1)传统的表示方法:基础、柱、梁、墙、板、楼梯等构件的尺寸和钢筋主要用剖面图(节点图)和平面图来标注。 2)平面标注方法:平面标注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注构造详图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即由各类构件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件详图两部分构成) ※柱、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在柱、墙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在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量)或截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与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编号(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臂挑)、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常筋或架立筋、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板支座处的负筋)。 如LB5 h=110 XΦ12@120;YΦ10@110 ※独立、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有平面注写(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与截面注写(截面标注和列表注写)两种表达方式。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系在基础平面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进行。 3、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钢筋工程量按设计图示钢筋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以T计算(即其工程量为图纸用量、净用量、钢筋工程量不考虑损耗)。 钢筋图纸用量计算公式:G=L×n×g×k L—计算长度 n—钢筋根数 g—每米长重量 k—构件根数 1)每米长钢筋重量(g)(g/m) ①查钢筋重量表(教材P458)②[直径(mm)/10]2×0.617 2)长度计算(L)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总结 A、梁 ⑴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部长筋l)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 Hc+5d}.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0.5 Hc+5d}.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长度+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 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 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⑵、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钢筋工程量计算 (1)

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理论部分 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钢筋密度按7850kg/m3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2/4)X7850X(1/1000000)=2,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见图1-10 3、钢筋锚固长度(L Ae 、L a )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 所示 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作,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见图1-18 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B:x:14@200. Y:12@15: 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B:x&y:14@200 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放射状配筋时,以R 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见图2-9 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

钢筋工程量计算(最终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 土建类钢筋计算范围: 一、柱钢筋 二、剪力墙钢筋 区分墙柱、墙梁和墙身钢筋 三、梁钢筋 四、板钢筋 五、基础钢筋 桩、承台、独立基础、基础类梁、筏板等钢筋六、楼梯钢筋 梯板钢筋、梯梁钢筋、梯柱钢筋、休息平台板钢筋 七、构造钢筋(11G329系列) 包含砌体墙内构造柱钢筋、砌体墙水平系梁、砌体加筋、板内马凳筋 八、其他零星钢筋 板放射钢筋、预埋钢筋(电梯井内、楼梯扶手、涉及水电安装预埋、沉降观测点、阳台栏杆扶手) 钢筋基本知识点 一、钢筋的种类(新国标)

1、300 热轧光圆钢筋,屈服强度300,广联达软件代号A 2、335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335,广联达软件代号B ,该钢筋2012年底强制淘汰,属于过渡钢筋。 3、4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C 4、400 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 5、400 余热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广联达软件代号D 6、500 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E 7、500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广联达软件代号 二、影响钢筋计算长度的六大因素 为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形象的称为“三等级三尺寸” 1、构件的抗震等级 2、构件的砼等级 3、钢筋自身的强度等级 4、保护层厚度

5、钢筋的连接长度(机械连接和焊接为0,搭接按规定) 6、钢筋自身的直径大小(直径的大小影响搭接锚固长度) 三、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区别 1、国家全统定额规定:钢筋长度按钢筋的中心线计算 2、设计师给出的尺寸全部是按照外皮长度,我们预算也是按照这个尺寸计算的,所以外皮长度被称为预算长度。 3、施工下料长度是按钢筋的中心线来下料的,所以下料长度是符合国家定额计算钢筋长度的要求的,这样二者之间就有一个弯曲调整值。 下料长度(中轴长度)=预算长度(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 四、钢筋的连接规定 1、宜避开柱端梁端加密区范围,若无法避开,只能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且接头面积百分比小于50%。 2、受拉钢筋>25mm,受压钢筋>28mm,不可绑扎。 3、框架柱:①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机械连接②三级抗震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可绑扎可焊接

Excel钢筋工程量自动计算表格.doc

工程名称:粉煤灰库 序号构件名称编号 直 径 根数计算式根数筋长计算式m 一、环形基础 单根长 度 件 数 重量kg 备注 1 环形基础上下环筋25 11+11 #NAME? 15.25*3.14+ (50-31)*0.025*6 #NAME? 1 #NAME? 2 环形基础上部环筋12 0.5/0.2*2 6 15.25*3.14+ (50-31)*0.012*6 #NAME? 1 #NAME? 3 环形基础下部环筋25 0.5/0.15*2 8 15.25*3.14+ (50-31)*0.025*6 #NAME? 1 #NAME? 4 外层腰筋10 1.2/0.2*2 #NAME? 15.25*3.14+ (50-31)*0.01*6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0 #NAME? 0 #NAME? 1 #NAME?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 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解析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 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 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

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规则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 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 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 螺杆另行计算。(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 0. 15m, 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 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 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 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 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Im ;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 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 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 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钢筋计算规则和对照表

第一部分钢筋规格重量表 工字钢规格重量表 工字钢型号尺寸(mm)截面面积 (cm2)重量 (kg/m) 高腿宽腹厚 1010068 4.514.311.2 1212074 5.017.814.0 1414080 5.521.516.9 1616088 6.026.120.5 1818094 6.530.624.1 20A2001007.035.527.9 20B2001029.039.531.1 22A2201107.542.033.0 22B2201129.546.436.4 24A2401168.047.737.4 24B24011810.052.641.2 27A2701228.554.642.8 27B27012410.560.047.1 30A3001269.061.248.0 30B30012811.067.252.7 30C30013013.073.457.4 36A36013610.076.359.9 36B36013812.083.565.6 36C36014014.090.771.2 40A40014210.586.167.6 40B40014412.594.173.8 40C40014614.510280.1 槽钢规格重量表 槽钢型号尺寸截面面积 (cm2)重量 (kg/m) 高腿长腰厚 5 5037 4.5 6.93 5.44 6.56540 4.88.54 6.70 8 8043 5.010.248.04 1010048 5.312.7410.00 1212053 5.515.3612.06 14A14058 6.018.5114.53 14B140608.021.3116.73 16A16063 6.521.9517.23 16B160658.525.1519.74 20A200737.028.8322.63 20B200759.032.8325.77 30A300857.543.8934.45

钢筋工程量计算[最终版]

钢筋工程量计算土建类钢筋计算范围: 一、柱钢筋 二、剪力墙钢筋 区分墙柱、墙梁和墙身钢筋 三、梁钢筋 四、板钢筋 五、基础钢筋 桩、承台、独立基础、基础类梁、筏板等钢筋 六、楼梯钢筋 梯板钢筋、梯梁钢筋、梯柱钢筋、休息平台板钢筋七、构造钢筋(11G 3 2 9系列) 包含砌体墙内构造柱钢筋、砌体墙水平系梁、砌体加筋、板内马凳筋 八、其他零星钢筋 板放射钢筋、预埋钢筋(电梯井内、楼梯扶手、涉及水电安装预埋、沉降观测点、阳台栏杆扶手) 钢筋基本知识点 一、钢筋的种类(新国标) 1、HPB300热轧光圆钢筋,屈服强度300MPa,广联达软件代号A

2、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335MPa,广联达软件代号B,该钢筋2012年底强制淘汰,属于过渡钢筋。 3、H RB400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MPa,广联达软件代号C 4、H RBF400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MPa, 广联达软件代号CF 5、RRB400余热带肋钢筋,屈服强度400MPa,广联达软件代号D 6、HRB500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MPa,广联达软件代号E 7、HRBF500细晶热轧带肋钢筋,屈服强度500MPa, 广联达软件代号EF 二、影响钢筋计算长度的六大因素 为方便大家记忆,我们形象的称为“三等级三尺 __ ” 寸 r 1、构件的抗震等级 2、构件的砼等级 3、钢筋自身的强度等级 4、保护层厚度 5、钢筋的连接长度(机械连接和焊接为0,搭接按规

定) 6、钢筋自身的直径大小(直径的大小影响搭接锚 固长度) 三、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区别 1、国家全统定额规定:钢筋长度按钢筋的中心线计算 2、设计师给出的尺寸全部是按照外皮长度,我们预算也是按照这个尺寸计算的,所以外皮长度被称为预算长度。 3、施工下料长度是按钢筋的中心线来下料的,所以下料长度是符合国家定额计算钢筋长度的要求的,这样二者之间就有一个弯曲调整值。 下料长度(中轴长度)=预算长度(外皮长度)-弯曲调整值 四、钢筋的连接规定 1、宜避开柱端梁端加密区范围,若无法避开,只能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且接头面积百分比小于 50% 2、受拉钢筋〉25mm受压钢筋〉28mm不可绑扎。 3、框架柱:①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机械连接②三级抗震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可绑扎可焊接 可机械连接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涵洞翼墙计算》

课时授课计划

引入:上一节课主要讲了有关涵洞施工技术的概述及其施工准备工作。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 1、了解现场预制 2、掌握现场浇筑 3、涵洞工程量计算 技能目标:懂涵洞设计、精通施工、会进行施工质量管理。 (在此点击课件 7) 涵洞洞口建筑工程数量计算 一、八字翼墙 1.八字翼墙的布置形式 (1) 涵洞与路线正交时,其平面形式如下图。 (2) 涵洞与路线斜交时,八字墙洞口可以正做,也可以斜做。正做洞口都用正翼墙,端墙一般做成台阶形.也有做成斜坡形,其平面布置如图4-13所示。斜做洞口的翼墙角度应根据斜角大小、地形和水文情况确定;其平面布置如图4-14所示。θ为水流扩散角,β为翼墙向外扩散角,α为涵洞的斜度,11,βθαβ=+为正值,翼墙是正翼墙;22,βθαβ=-是负值,翼墙是反翼墙。当20βθα=时,=此时翼墙为最经济。

2.一个正翼墙的体积计算 (1) 墙身体积 单个翼墙体积为 2233000 1() ()26m V m H h C H h n =-+- (2) 墙基体积 单个翼墙基础平面尺寸如图4-15 所示,其体积为 22001202130()()()21[()]2m V m C e e H h d H h d n h e e e C ed n =++-+ -+++++ 斜交正做的八字翼墙 斜交斜做的八字翼墙 八字翼墙基础 二、 锥形护坡

1.一个正锥形护坡的体积计算 (1)锥形护坡体积 ① 片石砌体 单个锥形护坡外形如图4-所示,其体积为 33101()12 V V V mn H H π=-=-外内 (3-3) 式中:H 0 -内锥平均高度 0H H = 0α= 0β=t -片石厚度 ② 砂跞垫层 1212 t V V t ≈ 式中:t 1-砂跞垫层厚度 ③ 锥心填土: 312V V V V =--外 锥形护坡勾缝表面积(090θ=) 2001()12 A mn H παβ= (2) 锥形体积 其值为椭圆周长的1/4和基础截面积的乘积。由图4-可知 ()()000011[2]444 s V b d a b Kb d K m n H e b b d ππ==+=++- ( 式中:K -周长系数(其值可从表3-1查得,见教材)。 第三节 涵洞施工 一、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放样 (一)准备工作 1.现场核对 2.施工详图 (在此点击施工放样动画) (二)施工放样 涵洞施工设计图是施工放样的依据,根据设计中心里程,在地面上标定位置并设置涵洞纵

各种涵洞工程图识图算量

各种涵洞工程图识图算量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涵洞工程图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涵洞是常见的道路工程泄水构筑物。涵洞结构复杂多变,识读工程图让人摸不着头脑,经常由于尺寸判断失误而造成工程返工。下面我们就带你深入认识各种涵洞,用3D模型图手把手教你怎么识读涵 洞工程图及工程量计算。 下图左为某段道路一正在施工中的盖板涵洞,下图右为石拱涵洞。 涵洞分类 (1)按建筑材料分类涵洞按建筑材料分类有钢筋混凝土涵、混凝 土涵、砖涵、石涵、木涵、金属涵等。 (2)按构造形式分类涵洞按构造形式分为圆管涵、拱涵、箱涵、 盖板涵等,工程上多用此类分法。 (3)按孔数分类涵洞按孔数分有单孔、双孔、多孔等。 (4)按洞顶有无覆盖土分类涵洞可分为明涵和暗涵(洞顶填土大 于50cm)等。 涵洞组成 涵洞是由洞口、洞身和基础三部分组成的排水构筑物。如下图所示为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立体分解图,从中可以了解涵洞各部分的名称、位置和构造。 涵洞工程图

涵洞从路面下方穿过道路,埋置于路基土层中,尽管涵洞的种类很多,但图示方法基本相同。 涵洞工程图主要由立面图(纵剖面图)、平面图、侧面图和必要的构造详图(如涵身断面图、构件钢筋结构图、翼墙断面图)、工程数量表、附注等组成,各种图形表达涵洞的结构形状及尺寸,工程数量表给出全涵各构件的材料及数量,附注说明一些图中无法表达的内容,如尺寸单位、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工程图特点 (1)在图示表达时,涵洞工程图以水流方向为纵向(即与路线前进方向垂直布置),并以纵剖面图代替立面图,剖切平面通过涵洞轴线。 (2)平面图一般不考虑涵洞上方的覆土,或假想土层是透明的。平面图上有时不画出洞身基础的投影,而在立面图和断面图中表达。 (3)洞口正面布置图在侧面投影图位置作为侧面图,当进、出水洞口形状不一样时,则需分别画出其进、出水洞口布置图。 (4)洞身断面图、钢筋布置图、翼墙断面图等也可能在另一张图中表达。 读图方法 先概括了解,后深入细读; 先整体、后局部,再综合起来想象整体。 (1)从标题栏、角标及图样上的注释中了解名称、尺寸单位、涵洞所处的位置(里程桩号)及有关要求。 (2)了解涵洞采用了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采用了哪些特殊的表

例题4梁钢筋清单工程量、综合单价计算过程

例题4梁钢筋清单工程 量、综合单价计算过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例题4:梁钢筋的费用计算过程 分析: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梁钢筋:0 1.钢筋工程量计算:(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 (1)梁上部通长钢筋:25 锚固长度LaE=30d=75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2(根) (2)左、右负弯矩钢筋:25,负弯矩筋要求锚入支座并伸出Ln/3。 L单根=(7200-2×250)/3+500-25+15×25=3083(mm)=3.083m N=2×2=4(根) (3)梁下部钢筋:25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6(根) (4)抗扭纵向钢筋:18 锚固长度LaE=30d=54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18=8190(mm)=8.19m N=2(根)

(5)附加吊筋:14(如图) L 单根=250+2×50+2×(700-2×25)×+2×20×14=(mm )=2.748m N=2(根) (6)箍筋:φ10(按03G101-1) 根据抗震要求,箍筋端头为135°/135°弯钩,且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所以每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为:10d++d =13d L 单根 =(300+700)×2-8×25+13×10×2=(mm )=2.117m 12007005.122502720021100507005.1-??-?-+??? ? ??+-?=箍筋根数 =44(根) 另主次梁相交处应在主梁上沿次梁两边各附加3根箍筋,则: 箍筋根数=44+6=50(根) 钢筋长度汇总: L φ10=×50=(m ) L 14=×2=(m ) L 18=×2=(m ) L 25=×2+×4+×6=(m )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集中标注):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通长钢筋为3Φ22, 下部通长钢筋为 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即原位标注)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4章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柱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列表注写方式 用表格的方式将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在图纸上注写出来,就是列表注写方式,见图4.1和表4.1。 图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图

表4.1 柱的列表注写方式例表在实际工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柱,我们把柱分为如下类型,见表4.2: 表4.2 柱的类型 二、截面注写方式 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放大到能看清的比例,直接注写柱的名称、起止标高、几何尺寸、配筋数值、箍筋类型等内容,就是截面注写方式,见图4.2

图4.2 柱平法截面注写方式 图4.2中,KZ1集中标注表达的意思是: 750×700:表示柱的截面尺寸,750(宽)x700(高); 26二级25:表示全部纵筋26根直径为25的二级钢; φ10@100/200:表示柱的箍筋直径为10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第二节柱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柱要计算哪些钢筋量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见图4.3 图4.3 柱要计算的钢筋量

二、柱纵筋的计算规则 (一)基础层纵筋计算 ①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 柱直接生根于基础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柱基础插筋的计算方法。 情况一:基础板厚度小于2m,见图4.4; 图4.4基础板厚<2m的基础插筋配置图 从图4.4可知: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十竖直长度h1+非连接区h n/3+L IE 式中,a的取值由h1和锚固长度L aE决定; h1指基础高度h—基础保护层厚度; h n指基础相邻层的净高(层高—梁高); L IE指搭接长度(搭接率为50%时,搭接长度L IE= 1.4L aE;搭接率为25%时,搭接长度L IE= 1.2L aE。 情况二:基础板厚度大于等于2m,见图4.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