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C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C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数的表达方法

为了方便编程时书写,规定在数字后面加一个字母来区别,二进制数

后加B十六进制数后加H。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对应表二进制十六

进二进制制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01234567100010011010101111001101 11101111十六进制89ABCDEF3、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从右向左每4位二进制数转化为1位十六进制数,不足

4位部分用0补齐。

例:将(1010000110110001111)2转化为十六进制数解:把1010000110110001111从右向左每4位分为1组,再

写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即可。0101000011011000111150D8F

答案:(1010000110110001111)2=(50D8F)16例:将1001101B转

化为十六进制数

解:把10011110B从右向左每4位分为1组,再写出对应的十六进制

数即可。100111109E

答案:10011110B=9EH4、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将每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例:将(8A)16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将每位十六进制数写成4位二进制数即可。8A10001010

答案:(8A)16=(10001010)2例:将6BH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将每位十六进制数写成4位二进制数即可。6B01101011

答案:6BH=01101011B

二、计算机中常用的基本术语1、位(bit)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所以1位二进

制数称作1bit,例如110110B为6bit。2、字节(Byte,简写为B)8位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1B=8bit3、字(Word)和字长

两个字节构成一个字,2B=1Word。

字长是指单片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如AT89S51是8位机,就是指它的字长是8位,每次参与运算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为8位。

8位可以表示256个状态,每位二进制有0和1两种状态,8位就是

2的8次方个状态。这256个状态可以表示0~255这256个无符号整数,也可以表示-128到+127这256个有符号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等,这些

表示方法叫做数据类型。8位机能表达数的范围是0~255,这意味着参与

运算的各个数据不能超过255,并且运算结果和中间结果也不能超过255,否则就会出错。在实际问题中往往有超过255的情况,比如用到1000这

个数,这时就需要用两个字节组合起来表示这样的数。16位机能表达数

的范围是0~65535。三、寄储器

51单片机的寄存器分为工作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两大

类。工作寄存器在内部RAM的00H~1FH地址区,共有32个。特殊功

能寄存器在内部RAM的80H~0FFH地址区,51单片机共有21个,52单片

机共有26个。

特殊功能寄存器主要有累加器A,寄存器B,程序状态字PSW,P0~

P3I/O口寄存器,定时/计数器及串行通信控制、中断控制等特殊功能寄

存器。1、工作寄存器(R0~R7)

工作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分为4组(0~3组),每组8个,

共有32个,每组的8个寄存器都用R0~R7表示。工作寄存器是以组为单

位来使用的,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有效。可用PSW寄存器中的RS0、RS1两

位来设置当前要使用的工作寄存器组。2、累加器A

累加器A是一个8位寄存器,它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一起完成各种算

术逻辑运算,既可以存放运算前的原始数据,又可以存放运算的结果。3、寄存器B

寄存器B是一个8位寄存器,用于乘除法运算。4、程序状态字(PSW)寄存器

程序状态字PSW(也称为标志寄存器)是一个重要的8位寄存器,用

来保存指令执行结果供程序查询和判别。四、寻址方式

单片机工作时,在程序指令的控制下,要对数据进行各种操作,所以

必须要先找到操作的数据。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只有找到要操作数据的

存储地址,才能对该存储地址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寻找要操作数据的存储地址的过程称为寻址。单片机常用寻址的方式

有七种: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和位寻址。1、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是在指令的操作码后直接给出要操作的数据(不是数据的存

放地址),这个数据称为立即数,为了表明该数值是一个数据而不是地址,

要在该数值前加个“#”号。例如:MOVA,#0FFH;将数据0FFH(11111111B)送到累加器A中。

MOVA,#6BH;将数据6BH(01101011B)送到累加器A中。2、直接寻址

直接寻址是在指令的操作码后给出数据的存放地址,指令可以操作该

地址存放的数据。例如:MOVA,58H

该指令的含义是:将58H单元中的数据送到累加器A中。如果58H单

元中的数据为11010101,执行该指令后,58H单元中的数据会送到累加器

A中,累加器A中的数据也为

11010101,累加器A中之前存放的数据被冲掉。

直接寻址方式可以访问存储器的30H~7FH单元(数据缓冲区)、位

地址单元和特殊功能寄存器(SFR),而且特殊功能寄存器只能用直接寻

址方式访问。3、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寻址是在指令的操作码后给出寄存器,指令可以操作寄存器中的数据。例如:MOVA,R7

该指令的含义是:将寄存器R7中的数据送到累加器A中。如果寄存

器R7中的数据为11010101,执行该指令后,R7中的数据会送到累加器A 中,累加器A中的数据也为11010101,累加器A中之前存放的数据被冲掉。五、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如下:

[标号:]操作码(空格)[操作数1][,操作数2][,操作数3][;注释]

例:下面是一条汇编语言的指令:

MAIN:MOVP3,#0FFH;将数据11111111送到P3口标号:用来标注指令的地址,一般由1~8个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但必须以字母开头,以冒号“:”结束。上面的汇编语言指令中,标号是“MAIN:”。

操作码:用来规定指令的操作功能,一般由2~5个字母(英

文单词或单词的缩写)组成。上面的汇编语言指令中,操作码是“MOV”。

操作数:它是操作码的操作对象,操作数和操作码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在一条指令中可以有0~3个操作数,操作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上面的汇编语言指令中,操作数是“P3,#0FFH”。

注释:它是编程者对指令的说明,通常用来描述程序的功能。注释以分号“;”开头。

注意:编写汇编语言的指令时,指令中的“:”、“,”、“;”等为半角符号,应将输入法设为英文状态。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共有111条,根据功能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数据传送类指令(29条)、算术运算类指令(24条)、逻辑运算类指令(24条)、控制转移类指令(17条)、位操作类指令(17条)。

根据指令转化为机器代码占用的存储空间可分为:单字节指令(49条)、双字节指令(45条)、三字节指令(17条)。根据指令执行需要的时间可分为:单周期机器指令(64条)、双周期机器指令(45条)、四周期机器指令(2条)。六、数据传送类指令(29条)

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功能是将源操作数中的内容送到目的操作数中。它可以分为五种:内部RAM的数据传送指令、外部RAM与累加器A的数据传送指令、ROM与累加器A的数

据传送指令、数据交换指令和堆栈操作指令。1、内部RAM的数据传

送指令(16条)

内部RAM数据传送指令的操作码助记符是“MOV”指令格式:MOV目

的操作数,源操作数

指令的功能是:将源操作数中的内容送到目的操作数中。执行指令后,源操作数内容不变,目的操作数的内容与源操作数一致。

内部RAM的数据传送指令又可分为五种:(1)以累加器A为目的操

作数的传送指令

以累加器A为目的操作数的传送指令有4条,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

如下:

以累加器A为目的操作数的传送指令指格式令指令功能指令功能指令

功能举例说明表示说明例:MOVA,#36HMOVA,#data(A)←data将数据

data指令功能:将数据送到累加36H送到累加器A器A中中,指令执行后,A中的数据为36H。MOVA,Rn(A)←(Rn)将寄存器例:MOVA,R6Rn

中的数指令功能:将寄存器据送到累R6中的数据送到累加器A中加器A 中,如果R6中的数据为2EH,指令执行后,A中的数据为2EH。其中,

#data表示8位数据(立即数),Rn表示工作寄存器组中的8个寄存器

R0~R7。

(2)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数的传送指令

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数的传送指令有3条,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

能如下:

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数的传送指令指令格指令功能指令功能指令

功能举例说明式表示说明将数据MOV(Rn)←data送到寄存器Rn中例:

MOVR5,#36H指令功能:将数据36H送到寄存器R5中,指令执行后,R5中的数据为36H。例:MOVR6,A指令功能:将累加器A中的数据送到寄存器R6中,如果A中的数据为2EH,指令执行Rn,#datadata将累加器MOVRn,A(A)←A中的数(Rn)据送到寄存器Rn中后,R6中的数据为

2EH。七、位操作类指令(17条)

位操作类指令的功能是对单片机内部存储器的位单元进行操作,位操作类指令有数据位传送指令、位变量修改指令、位变量逻辑指令和位控制转移指叙。1、位变量修改指令(6条)

位变量修改指令有6条,它们分别为清0、取反和置1。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位变量修改指令指令格式指令功能表示指令功能说明清0指将某位单元中的数据CLRbit(bit)←(0)令清0置1指SETB令

bit(bit)←1将某位单元中的数据置1八、逻辑运算类指令(24条)逻辑运算类指令的功能是进行与、或、非、异或逻辑运算和对数据进行清0、移位。它包括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异或、清0、和移位指令。1、清0指令

清0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清0指令指令格式指令功能表示指令功能说明

CLRA(A)←(0)将累加器A中的内容清0。2、移位指令(4条)移位指令又分不带进位的左环移指令、带进位的左环移指令、不带进位的右环移指令和带进位的右环移指令。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移位指令指令指令功能说明格式将累加器A中的各位数据共同左移一位,(即A0RLA位数据移至A1位,A1位数据移至A2位,以此类推),A7位数据环移至A0位。将累加器A中的各位数据共同右移一位,(即A7RRA

位数据移至A6位,A6位数据移至A5位,以此类推),A0位数据环移至

A7位。九、程序控制类指令(17条)

程序控制类指令具体分为无条件控制转移指令、有条件控制转移指令

和子程序调用及返回指令。1、无条件控制转移指令(4条)

无条件控制转移指令在使用时无须规定程序转移的条件,它分为短转

移指令、长转移指令、相对转移指令和散转指令。(1)长转移指令长转移指令比短转移指令的跳转范围更大,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

长转移指令指令指令功能表指令功能说明格式LJMPaddr16示(PC)

←addr16将16位的地址送给PC,PC则指向该地址,并执行该地址处的

指令。2、有条件控制转移指令(4条)

有条件控制转移指令在某种条件满足时执行转移,不满足则不执行转移。它包括累加器判0转移、位控制转移指令、比较不相等转移指令和减

1不为0转移指令。(1)减1不为0转移指令

减1不为0转移指令有2条,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减1不为

0转移指令指令格指令功能表示式指令功能说明(Rn)←(Rn)-1若(Rn)≠0DJNZRn,rel则(PC)←(PC)双周期机+2+rel器指令若(Rn)=0则(PC)←(PC)+2将寄存器Rn中的数据减1,若Rn中的数据(已被减1)不等于0,则转移执行地址标号rel处的指令。若Rn中的数据等于0,则

执行当前指令的下一条指令。2、子程序调用和返回指令(4条)(1)子

程序调用指令

子程序调用指令有2条,长调用指令和短调用指令(绝对调用指令)。各条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子程序调用指令指令格指令功能表指令功能

说明式示先将程序计数器PC中的值加(PC)←(PC)+3(SP)←(SP)

+1LCALLaddr16((SP))←(PC7~0)3,得到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也就

是断点地址)。然后将堆栈寄存器SP中的值加1,得到一个8位地址,

再将PC中的低8位数保存在SP中的地址所指的单元中。接着将SP中的

值再加1,得到下一个8位地址,再将PC中的高8位数保存在SP中的地

址所指的单元中。最后将addr16地址送给PC,PC就指向addr16地址,

并执行该地址处的子程序。该指令可调用64KB(216)范围内的子程序。

长调用(SP)←(SP)指令+1((SP))←(PC15~8)(PC)←addr16(PC)←(PC)+2(SP)←(SP)+1ACALLaddr11((SP))←(PC7~0)短调用(SP)←(SP)指令+1((SP))←(PC15~8)(PC10~0)

←addr10~0上面两条指令都是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两者有一定的区别。最大区别是调用范围的大小。初学时可以不加以区分,一般来说,除

非程序空间非常紧张,否则都是首选LCALL。ACALL是在调用点为中心的

2K范围内,因为它的参数是11位的,LCALL是整个64K范围内调用,因

为它的参数是16位的。

ACALL相对比较节约程序空间,因为机器码是2个字节(命令加参数),而LCALL移植方便,但机器码是3个字节。(2)返回指令返回指令有2条,子程序返回指令和中断返回指令。各条指

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返回指令指令指令功能表示格式(PC15~8)

←RET子程序返回指令((SP))(SP)←(SP)RET指令放在子程序的

末尾,它-1使子程序在功能完成后返回子指令功能说明(PC7~0)←程

序调用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继((SP))(SP)←(SP)-1续执行。

十、伪指令(8条)

汇编时,汇编程序会将源程序中的指令转换成相应的机器指令。有时

需要汇编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一些处理,这时可在源程序中加入一些特殊的

指令。这些指令用于告诉汇编程序如何处理源程序,它既不控制机器的操作,也不转换成机器指令,这些指令就被称为伪指令。1、汇编起始指令汇编起始指令的格式和功能如下:汇编起始指令指令格指令功能说明

式ORGaddr16该指令用于指示下一条指令在程序存储器中的起始地址。2、汇编结束指令汇编结束指令指令格指令功能说明式END

该指令用于结束汇编程序。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51单片机汇编语言 单片机C51汇编语言 单片机(C51)是指一种集成电路上只包含一个集中式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具有完整的CPU指令集、RAM、ROM、I/O接口等功能。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是用于编写单片机指令的一种语言。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操作单片机的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因此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中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单片机C51的汇编语言编程。 一、了解单片机C51 单片机C51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单片机系列,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C51指的是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MCS-51架构的单片机。该系列单片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用于各种控制和通信应用。 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与机器语言紧密相关。它使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指令的二进制表示,使程序的编写更加易读。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每一条汇编指令都对应着特定的机器指令,可以直接在单片机上执行。 三、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 在单片机C51汇编语言中,有一些基本的指令用于控制程序的执行和操作寄存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令:

1. MOV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复制到另一个 寄存器或内存单元。 2. ADD指令:用于将两个操作数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目的寄存 器中。 3. SUB指令:用于将第一个操作数减去第二个操作数,并将结果存 储到目的寄存器中。 4. JMP指令:用于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5. JZ指令:用于在条件为零时跳转到指定的地址。 6. DJNZ指令:用于将指定寄存器的值减一,并根据结果进行跳转。 四、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的步骤 编写单片机C51汇编程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程序的功能和目标。 2. 分析程序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程。 3. 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 4. 编写汇编指令,实现程序的功能。 5. 调试程序,并进行测试。 六、实例演示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程序设计语言,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能够充 分发挥硬件的性能,是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而51单片机是广 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一种微控制器,具有功能强大、易于掌握等 特点。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51单片机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编程指 令以及应用实例,帮助读者快速入门。 一、51单片机汇编语言概述 1.1 51单片机简介 51单片机是一种由英特尔公司设计的8位微控制器,其核心是一个CPU,具有RAM、ROM、I/O端口等外围设备。它采用的是汇编语言 编程,具有指令集简单、易于学习等特点,因此深受嵌入式系统开发 者的喜爱。 1.2 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相比,更接近计算机底层的 硬件操作。在汇编语言中,程序员通过编写指令来告诉计算机具体的 操作,如数据存储、运算等。 二、51单片机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2.1 寄存器 寄存器是51单片机中的一种重要的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地 址等信息。51单片机共有32个寄存器,其中一部分用于存储通用数据,

一部分用于存储特定功能的数据。在汇编语言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寄存器来存储数据和进行运算。 2.2 程序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是51单片机中存储程序的地方,它可以分为ROM和RAM两种类型。其中,ROM存储的是不可修改的程序代码,而RAM 存储的是可以读写的数据。 2.3 I/O端口 I/O端口是51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指令,可以实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在汇编语言中,我们需要了解如何使用I/O端口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三、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指令 3.1 数据传输指令 数据传输指令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常用的数据传输指令有MOV、MOVC、MOVX等,通过这些指令可以实现数据的读取、存储和传输等操作。 3.2 算术运算指令 算术运算指令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操作。51单片机中的算术运算指令包括ADD、SUB、MUL、DIV等,通过这些指令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操作。 3.3 逻辑运算指令

C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C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数的表达方法 为了方便编程时书写,规定在数字后面加一个字母来区别,二进制数 后加B十六进制数后加H。2、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对应表二进制十六 进二进制制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01234567100010011010101111001101 11101111十六进制89ABCDEF3、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从右向左每4位二进制数转化为1位十六进制数,不足 4位部分用0补齐。 例:将(1010000110110001111)2转化为十六进制数解:把1010000110110001111从右向左每4位分为1组,再 写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即可。0101000011011000111150D8F 答案:(1010000110110001111)2=(50D8F)16例:将1001101B转 化为十六进制数 解:把10011110B从右向左每4位分为1组,再写出对应的十六进制 数即可。100111109E 答案:10011110B=9EH4、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为:将每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4位二进制数。例:将(8A)16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将每位十六进制数写成4位二进制数即可。8A10001010 答案:(8A)16=(10001010)2例:将6BH转化为二进制数

解:将每位十六进制数写成4位二进制数即可。6B01101011 答案:6BH=01101011B 二、计算机中常用的基本术语1、位(bit)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由于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所以1位二进 制数称作1bit,例如110110B为6bit。2、字节(Byte,简写为B)8位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1B=8bit3、字(Word)和字长 两个字节构成一个字,2B=1Word。 字长是指单片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如AT89S51是8位机,就是指它的字长是8位,每次参与运算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为8位。 8位可以表示256个状态,每位二进制有0和1两种状态,8位就是 2的8次方个状态。这256个状态可以表示0~255这256个无符号整数,也可以表示-128到+127这256个有符号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等,这些 表示方法叫做数据类型。8位机能表达数的范围是0~255,这意味着参与 运算的各个数据不能超过255,并且运算结果和中间结果也不能超过255,否则就会出错。在实际问题中往往有超过255的情况,比如用到1000这 个数,这时就需要用两个字节组合起来表示这样的数。16位机能表达数 的范围是0~65535。三、寄储器 51单片机的寄存器分为工作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两大 类。工作寄存器在内部RAM的00H~1FH地址区,共有32个。特殊功 能寄存器在内部RAM的80H~0FFH地址区,51单片机共有21个,52单片 机共有26个。

51单片机汇编语言

51单片机汇编语言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是一种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汇编语言,它是一种直接操作硬件的低级语言。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经常需要使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底层驱动程序和实现特定功能。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以及常用指令集。 一、51单片机简介 51单片机是一种基于哈佛结构的8位单片机,由英特尔公司设计,并于1980年发布。它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易于编程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工控设备等领域。 二、汇编语言基础 1. 数据类型:51单片机汇编语言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位(bit)、字节(byte)、字(word)和双字(dword)。可以通过定义变量来使用这些数据类型。 2. 寄存器:51单片机包含一组通用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特殊功能寄存器用于控制和配置硬件。常用的通用寄存器有ACC累加器、B寄存器和DPTR数据指针。 3. 指令集:51单片机汇编语言的指令集丰富多样,包括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跳转指令等。例如,MOV指令用于数据传送,ADD指令用于加法运算,JMP指令用于无条件跳转。

三、汇编语言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示例,实现了一个LED 灯的闪烁效果。 ``` ORG 0x0000 ; 程序起始地址 MOV P1, #0x00 ; 将0x00赋值给P1口,关闭LED灯 LOOP: MOV P1, #0xFF ; 将0xFF赋值给P1口,打开LED灯 CALL DELAY ; 调用延时子程序 MOV P1, #0x00 ; 将0x00赋值给P1口,关闭LED灯 CALL DELAY ; 调用延时子程序 JMP LOOP ; 无条件跳转到LOOP标签 DELAY: MOV R0, #0xFF ; 将0xFF赋值给R0寄存器 DELAY_LOOP: DJNZ R0, DELAY_LOOP ; R0减1,如果不等于0则跳转到DELAY_LOOP标签 RET ; 返回调用子程序的指令 END ; 程序结束标志

51单片机总汇编语言

51单片机汇编语言 a)单个与多个LED灯,位操作与字节操作—输出 ORG 0000H START: CLR C MOV P0.0,C MOV P1.1,C MOV P2.2,C MOV P3.3,C CLR A

CPL A MOV P0,A MOV P1,A MOV P2,A MOV P3,A END 程序说明: 可以用7段数码管来代替各端口的8个LED灯,硬件的这种显示方式使得数字表达成为实用。数字显示由数码管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7个LED灯的几何变形组合)和数字表达的数据格式确定。 如: 共阳极数码管显示数字3,则有P1口送数据#4FH;MOVP1, #0B0H 共阴极数码管显示数字8,则有P1口送数据#80H;MOVP1, #7F H 用数据表表示则有: TABshuziyang: //阳极管(共阴极管取反即可) DB(数字0~F) C0H,F9H,A4H,B0H,99H,92H,82H,F8H,80H,90H,88H,83H,C 6H,A1H,86H,8EH

TABshuziyin: //阴极管(共阳极管取反即可) DB(数字0~F)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77H,7CH,3 9H,5EH,79H,71H b)单个与多个LED灯闪烁—延时子程序—注意定时器 前边已经看到,通过改变位或字节的赋值,可以使得LED灯亮或灭,以此形成闪烁效果。但是硬件的响应时间太短,使得效果不佳。虽然可以通过改变单片机的时钟设置来改变效果。但时钟的改变极其不方便,因此需要利用延时指令(注意定时器功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延时效果是利用单片机空转来实现的。 ACALLDELAY;调延时子程序 ************************************************* ************************

51单片机汇编语言及C语言经典实例

51单片机汇编语言及C语言经典实例 实验及课程设计

一、闪烁灯 如图1 所示为一简单单片机系统原理图:在P1.0 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 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0.2 秒。 延时程序的设计方法,作为单片机的指令的执行的时间是很短,数量大微秒级,因此,我们要 求的闪烁时间间隔为0.2 秒,相对于微秒来说,相差太大,所以我们在执行某一指令时, 插入延时程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这样的 延时程 序是如何设计呢?下面具体介绍其原理:如图4.1.1 所示的石英晶体为12MHz,因此,1 个机器周期为 1 微秒,机器周期微秒如图 1 所示,当P1.0 端口输出高电平,即P1.0=1 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知,这时发光 二极管L1 熄灭;当P1.0 端口输出低电平, 即P1.0=0 时,发光二极管L1 亮;我们可以使用SETB P1.0 指令使P1.0端口输出高电 平,使用CLR P1.0 指令使P1.0 端口输出低 电平。 C 语言源程序 #include sbit L1=P1^0; void delay02s(void) //延时0.2 秒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i,j,k; for(i=20;i>0;i--) for(j=20;j>0;j--) for(k=248;k>0;k--); } void main(void) { while(1) { L1=0; delay02s(); L1=1; delay02s(); } 汇编源程序 ORG 0 START: CLR P1.0 LCALL DELAY SETB P1.0 LCALL DELAY LJMP START DELAY: MOV R5,#20 ;延时子程序,延时0.2 秒D1: MOV R6,#20 D2: MOV R7,#248 DJNZ R7,$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END 图2 程序设计流程图图1 单片机原理图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 汇编语言是一种底层的编程语言,常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而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因其功能强大而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帮助读者入门并掌握相关的编程技能。 一、汇编语言基础 汇编语言是一种基于机器指令的低级语言,它直接操作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在汇编语言中,程序员通过编写一系列的指令,来控制计算机执行特定的任务。在学习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 寄存器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一些用于存储数据和执行运算的临时存储器件。51单片机中包含了一组通用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而特殊功能寄存器则用于控制和配置单片机的各个功能。 2. 程序计数器(PC) 程序计数器是一种特殊的寄存器,用于存储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程序计数器会自动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 指令集

指令集是一组可执行的机器指令的集合,用于控制CPU执行各种 功能和操作。51单片机的指令集包含了各种常见的指令,如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 二、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基本步骤 下面是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步骤,供初学者参考。 1. 硬件准备 在进行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硬件 设备,如单片机开发板、编程器等。另外,还需要安装相应的开发工 具软件,如Keil C等。 2. 编写程序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程序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格式。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必要的寄存器和变量,并进行相应的初 始化。然后,编写主要的功能代码,包括各种指令和运算操作。最后,编写程序的入口和出口代码。 3. 汇编与烧录 将编写好的汇编程序进行汇编,生成相应的机器码。然后,将机器 码通过编程器烧录到51单片机中。烧录完成后,可以将单片机连接到 电子设备中进行测试。 4. 调试与优化

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汇编程序

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汇编程序 一、背景介绍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其中,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型号。而串口和并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两种常见方式。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将串口转换为并口的51单片机程序。 二、串口与并口的概念 1. 串口 串口是指利用一对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串口通信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且占用的引脚较少。 2. 并口 并口是指利用多条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接口。并口通信一般只能实现单向数据传输,常用于单片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并口通信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但由于占用的引脚较多,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引脚的分配和接口电路的设计。 三、串口变并口的原理 串口与并口的数据传输方式和电气特性不同,因此需要一定的电路转换才能实现串口变并口。常见的串口变并口电路采用的是移位寄存器,通过串行-并行转换实现数据的传输。 串口变并口的原理如下: 1.串口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串行-并行转换电路和移位寄存器转换为并行数据。 2.并口的数据通过并行-串行转换电路和移位寄存器转换为串行数据,然后通 过串口发送出去。

四、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汇编程序实现步骤 以下是使用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的串口变并口程序的实现步骤: 1.初始化串口: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 2.初始化并口:设置并口的工作模式、数据线的方向等参数。 3.循环接收串口数据:使用串口中断,将接收到的串口数据存储到缓冲区中。 4.将串口数据转换为并口数据:通过移位寄存器和并口接口电路将串口数据转 换为并口数据。 5.将并口数据发送出去:将转换后的并口数据通过并口接口电路发送给外部设 备。 6.跳转回循环接收串口数据的步骤,完成循环。 五、注意事项 在编写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汇编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程序中的延时设置合适,以兼顾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2.对外部电路的连接进行仔细检查,包括电源、地线、数据线等。 3.针对不同的外部设备,根据其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和配置。 4.在程序中添加适当的错误处理机制,避免因异常情况导致的数据丢失或传输 错误。 六、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的原理和实现步骤。串口变并口的程序设计需要考虑到串口和并口的不同特性,以及外部设备的要求。合理的电路设计和编程实现可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和正确接收。希望本文对您理解和掌握51单片机串口变并口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8051单片机原理与实验》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二版教学设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二版教学设计 单片机技术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51是单片机应用非常广泛 的一种单片机,掌握其原理及应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 C51程序设计,并对第二版教学进行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的概念 单片机是集成了存储器、计时器、I/O接口、中断系统等功能模块的微处理器。 单片机的分类 单片机按照架构可以分为CISC型、RISC型;按照位数可以分为8位、16位、32位等;按照指令集可以分为MCS-51、MSP430、AVR等。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的工作流程:控制信号产生–指令解码–操作执行。 单片机的应用 单片机在家电控制、车载电子、安防系统、医疗器械、电视机、手机等应用中 很常见。 C51程序设计 C51的基本架构 C51的基本架构包括CPU、时钟电路、I/O口、复位电路、中断系统等模块。 C51是基于MCS-51指令集的单片机,是英特尔公司开发的一款8位单片机。

C51程序设计流程 C51程序设计流程:编写程序–烧写到单片机–调试运行。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是C51程序设计的主要语言之一,就像C51一样,C语言也是英特尔公司开发的一门语言。 C51编程语言 C51支持汇编语言和C语言两种程序设计语言。 相关工具 COSMIC、KEIL C、IAR编译器、STC-ISP工具等工具是C51程序设计中常用的工具。 第二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熟练掌握C51程序设计; 3.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单片机概述; 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C51程序设计; 4.单片机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战能力。

51单片机设计交通灯(汇编语言)

题目: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 班级:p09电气四班 姓名:刘强0903110429 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城市交道口交通灯控制糸统 二、要求:根据下图交道口模型,装上交通灯。交道口模型如图所示。

交通灯控制规则如下: 1)每个街口有左拐、右拐、直行及行人四种指示灯。每个灯有红、绿两 种颜色。自行车与汽车共用左拐、右拐和直行灯。 2)共有四种通行方式: ①车辆南北直行、各路右拐,南北向行人通行。南北向通行时间为1 分钟,各路右拐比直行滞后10秒钟开放。 ②南北向左拐、各路右拐,行人禁行。通行时间为1分钟。 ③东西向直行、各路右拐,东西向行人通行。东西向通行时间为1分钟, 各路右拐比直行滞后10秒钟开放。 ④东西向左拐、各路右拐。行人禁行。通行时间为1分钟。 3)在通行结束前10秒钟,绿灯闪烁直至结束。 1, 基本部分:按照上述控制要求,用发光二极管代替交通灯,用 PROTEUS绘制电路图,并仿真调试实现之。 2, 发挥部分:1.有倒计时时间显示。 2若交道口出现紧急情况,交警可将糸统设置成手动:全路口车辆禁行、行人通行。紧急情况结束后再转成自动状态。 3当有119、120等特种车辆通过时,糸统自动转为特种车放行,其它车 辆禁止状态。特种车辆通过15秒钟后,糸统自动恢复,用模型车演示。 4其它自选措施。 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 1.系统功能的确定

功能一:可以实现红绿灯的转换以及控制路口的基本功能。 功能二:有倒计时功能和最后十秒绿灯闪烁的功能。 功能三:出现紧急情况时,警察可以手动控制特殊状态,并维持交通。 功能四:119或120等特种车经过时,可转换成为特种车道行驶状态,并在情况消除后15秒,恢复原状。 2.方案论证 2.1方案一:如下图所示,为proteus仿真图。 其中,P1,P0端口的8位分别来控制东西,南北方向的红绿灯。且运用了4个74LS164的8位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来控制4个LED的数码显示,通过AT89C51单片机的P3.0,P3.1两个扩展端口来接4个并行连接的74LS164

51单片机c语言教程

51单片机c语言教程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计算机。它可以用来完成各种任务,如控制电机、采集数据、控制显示等。在单片机中,C语言是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通 过使用C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程序,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 各种功能。 单片机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的主要流程如下: 首先,需要搭建一个适合的开发环境。在使用C语言编写单 片机程序之前,需要安装相应的开发工具,如Keil C51、IAR Embedded Workbench等。这些开发工具可以提供编译、调试 等功能,方便我们进行程序开发和调试。 接下来,需要了解单片机的硬件平台。在编写单片机程序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各个引脚的功能。单片机的硬件平台通常包括定时器、串口、数字转换等模块,通过对这些模块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完成各种任务。 然后,可以开始编写C语言程序。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高级语言,通过使用C语言,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单片机程序的编写。在编写C语言程序之前,需要了解C语言的语法和常用 的函数库,如输入输出函数库、定时器函数库等。通过灵活地使用这些函数,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想要的功能。 在编写C语言程序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需 要合理地分配内存空间,避免内存溢出等问题;需要注意函数

的调用顺序,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需要考虑编程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资源浪费;需要进行适当的程序调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等。 最后,需要进行程序的下载和调试。在编写完成单片机程序后,需要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的存储器中,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工作,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试工具查看程序的执行过程,可以进行单步调试、变量跟踪等操作,帮助我们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并进行修正。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C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程序。当然,单片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C语言的编程,还可以使用汇编语言、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开发工具等。无论是使用哪种编程语言,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深对单片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应用它来完成各种任务。

51单片机汇编双字节比较程序

51单片机汇编双字节比较程序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微控制器。它基于8位的8个通用寄存器和一个特殊函数寄存器(PSW),并且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和内置的外设模块。在编程中,单片机的汇编语言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直接操作硬件资源,并提供更高的代码效率和灵活性。 在51单片机汇编语言中,实现双字节的比较程序非常常见。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种实现双字节比较的程序,并解释其每一步的逻辑。 1.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两个双字节数据,分别存储在两个16位的寄存器中,比如说R0和R1。假设我们要比较的两个双字节数据分别是A和B。 2.我们可以使用CMP指令来比较这两个双字节数据。该指令将比较两个操作数,并设置相应的标志位(PSW寄存器中的标志位)以反映比较的结果。 3.我们需要检查标志位来确定比较的结果。在CMP指令执行后,我们可以使用JZ、JNZ、JC、JNC等条件转移指令来根据不同的比较结

果执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如果A等于B,则跳转到一个标记为EQUAL 的代码块;如果A大于B,则跳转到一个标记为GREATER的代码块;如果A小于B,则跳转到一个标记为LESS的代码块。 4.在以上的各个代码块中,我们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显示 比较结果、保存结果到寄存器或存储器、进行其他相关的逻辑处理等。这些操作将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51单片机是基于8位处理器,双字节数据需 要通过两个8位寄存器来存储。在使用CMP指令进行比较时,我们需 要注意比较的顺序和字节的对齐方式。同时,由于RAM有限,需要合 理使用寄存器和内存空间。 总结起来,编写51单片机汇编双字节比较程序需要以下步骤: 1.定义两个双字节数据,并将其存储到16位寄存器中。 2.使用CMP指令进行比较,并设置相应的标志位。 3.根据标志位使用条件转移指令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4.在相应的代码块中执行相关操作,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处理。

51单片机汇编中断程序调用子程序

51单片机汇编中断程序调用子程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51 单片机汇编中断程序概述 2.中断程序的调用方式 3.子程序的定义与调用 4.中断程序调用子程序的实例分析 5.总结 正文 一、51 单片机汇编中断程序概述 在 51 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中,中断是一种常见的编程方式,可以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程序的跳转和执行。通过中断程序,可以实现对硬件设备的实时控制,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二、中断程序的调用方式 中断程序的调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1.通过外部中断引脚(如 P1.0、P 2.0 等)触发中断。这种方式下,当外部中断引脚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单片机会立即跳转到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执行。 2.通过软件中断实现中断程序的调用。这种方式下,程序员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寄存器值来触发中断,使程序跳转到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执行。 三、子程序的定义与调用 子程序,也称为子例程,是程序中一段可独立执行的代码段。子程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定义和调用: 1.使用“SUB”伪指令定义子程序。在需要调用子程序的地方,编写

“CALL 子程序名”,即可实现子程序的调用。 2.使用“PROG”伪指令定义子程序。在需要调用子程序的地方,直接编写子程序名,即可实现子程序的调用。 四、中断程序调用子程序的实例分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 51 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当外部中断引脚 P1.0 触发时,需要执行一个子程序以完成特定功能。程序如下: ``` ORG 00H MOV P1, #00H MOV R4, #0FFH START: NOP INT0: MOV R3, #0FFH CALL INT_SUBROUTINE SJMP START INT_SUBROUTINE: MOV R5, R3 // 子程序执行的内容 MOV R3, R5 SJMP RETURN RETURN: MOV R4, R3 SJMP RETURN_SUBROUTINE RETURN_SUBROUTINE: MOV R3, #00H SJMP START ```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1课:单片机简叙 1、什么是单片机一台能够工作的计算机要有这样几个部份构成: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 存储)、ROM(程序存储)、输入/输出设备(例如:串行口、并行输出口等)。在个人计算机上这些部份 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一个称之为主板的印刷线路板上。而在单片机中,这些部份,全部被做到一块集 成电路芯片中了,所以就称为单片(单芯片)机,而且有一些单片机中除了上述部份外,还集成了其它部 份如A/D,D/A等。 单片机是一种控制芯片,一个微型的计算机,而加上晶振,存储器,地址锁存器,逻辑门,七段译码器 (显示器),按钮(类似键盘),扩展芯片,接口等那是单片机系统。 天!PC中的CPU一块就要卖几千块钱,这么多东西做在一起,还不得买个天价!再说这块芯片也得非常 大了。 不,价格并不高,从几元人民币到几十元人民币,体积也不大,一般用40脚封装,当然功能多一些单片机 也有引脚比较多的,如68引脚,功能少的只有10多个或20多个引脚,有的甚至只8只引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功能有强弱,打个比方,市场上面有的组合音响一套才卖几百块钱,可是有的一台功放机就要卖好几千。 另外这种芯片的生产量很大,技术也很成熟,51系列的单片机已经做了十几年,所以价格就低了。 既然如此,单片机的功能肯定不强,干吗要学它呢? 话不能这样说,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任何需要计算机的场合都要求计算机有很高的性能,一个控制电冰箱温 度的计算机难道要用PIII?应用的关键是看是否够用,是否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所以8051出来十多年, 依然没有被淘汰,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2、MCS51单片机和8051、8031、89C51等的关系 我们平常老是讲8051,又有什么8031,现在又有89C51,89s51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MCS51是指由美国INTEL公司(对了,就是大名鼎鼎的INTEL)生产的一系列单片机的总称,这一系列单片机包括了好些品种,如8031,8051,8751,8032,8052,8752等,其中8051是最早最典型的产品,该系列其它单片机都是在8051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减、改变而来的,所以人们习惯于用8051来称呼MCS51系列单片机,而8031是前些年在我国最流行的单片机,所以很多场合会看到8031的名称。INTEL公司将MCS51的核心技术授权给了很多其它公司,所以有很多公司在做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当然,功能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89C51就是这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单片机,它是由美国ATMEL公司开发生产的。以后我们将用89C51单片机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 51单片机汇编语言教程:2课:单片机引脚介绍 8051单片机引脚功能介绍 首先我们来连接一下单片机的引脚图,如果,具体功能在下面都有介绍。 单片机的40个引脚大致可分为4类:电源、时钟、控制和I/O引脚。 ⒈电源: ⑴VCC - 芯片电源,接+5V; ⑵VSS - 接地端; ⒉时钟:XTAL1、XTAL2 - 晶体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⒊控制线:控制线共有4根,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 C51汇编是一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汇编语言,广泛应用于单片机的开发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本文将介绍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 一、实验目的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对C51汇编语言的理解,锻炼编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要求和功能。例如,实验要求设计一个计数器,能够实现从0到9的循环计数。 2. 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使用C51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程序可以包括初始化、计数、显示等功能模块。 3. 调试程序:编写完程序后,需要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可以使用仿真器或者实际的硬件进行调试。 4. 测试程序:在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程序的测试。可以输入不同的测试数据,观察程序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5. 分析结果:对于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程序的运行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需要进行错误的定位和修正。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计数器程序,能够实现从0到9的循环计数。经过调试和测试,程序运行正常,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C51汇编语言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C51汇编语言实现特定的功能。同时,我们也锻炼了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我们熟练掌握C51汇编语言的语法和用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C51汇编语言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实验,认真编写程序,仔细调试和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C51汇编语言将会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51汇编程序设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践任务,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C51汇编语言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个实验,取得良好的成绩。

单片机汇编语言设计实例详解

单片机汇编语言设计实例详解 引言: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控制器,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而汇编语言作为单片机的底层语言,直接操作硬件资源,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本文将以一个实例,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单片机汇编语言进行设计。 实例背景: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温度检测系统,要求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在温度超过某个阈值时触发报警。 硬件准备: 1. 单片机:我们选择一款常用的8051单片机作为例子。 2. 温度传感器:我们选择一款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可以通过串行通信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交互。 3. 显示屏:为了方便实时显示温度信息,我们选用一款数码管显示屏。 软件准备: 1. Keil C51:这是一款常用的单片机开发软件,支持汇编语言的编写和调试。 2. 串口调试助手:用于测试串口通信功能。

设计步骤: 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显示屏连接起来。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编写初始化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单片机的初始化程序,包括端口初始化、中断向量表设置、定时器初始化等。 3. 串口通信设置:通过串口与温度传感器进行数据交互,需要设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等参数。 4. 温度检测程序: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时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 5. 温度报警程序:在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触发报警程序,可以通过蜂鸣器等外设发出警报信号。 6. 调试与测试:使用Keil C51进行程序调试,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测试串口通信和温度显示、报警功能。 设计思路: 1. 初始化程序设计:先设置端口的输入输出方向,再设置中断向量表,最后初始化定时器。这样可以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串口通信设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的通信协议,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等参数。注意要与传感器的通信规范保持一致。 3. 温度检测程序设计:通过串口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将温度值转换为十进制数,然后将其送至显示屏进行显示。

单片机汇编语言经典一百例

51 单片机实用程序库 4.1 流水灯 程序介绍:利用P1 口通过一定延时轮流产生低电平 输出,以达到发光二极管轮流亮的效果。实际应用中例如:广告灯箱彩灯、霓虹灯闪烁。 程序实例(LAMP.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9 MOV A,#00H MOV P1,A ;灭所有的灯 MOV A,#11111110B MAIN1: MOV P1,A ;开最左边的灯 ACALL DELAY ;延时 RL A ;将开的灯向右边移 AJMP MAIN ;循环 DELAY:

MOV 30H,#0FFH D1: MOV 31H,#0FFH D2: DJNZ 31H,D2 DJNZ 30H,D1 RET END 4.2 方波输出 程序介绍:P1.0 口输出高电平,延时后再输出低电 平,循环输出产生方波。实际应用中例如:波形发生器。 程序实例(FAN.ASM): ORG 0000H MAIN: ;直接利用 P1.0 口产生高低电平地形成方波////////////// ACALL DELAY SETB P1.0 ACALL DELAY 10 CLR P1.0 AJMP MAIN ;////////////////////////////////////////////////// DELAY: MOV R1,#0FFH

DJNZ R1,$ RET END 五、定时器功能实例 5.1 定时 1 秒报警 程序介绍:定时器 1 每隔 1 秒钟将p1.o 的输出状态改变 1 次,以达到定时报警的目的。实际应用例如:定时报警器。程序实例(DIN1.ASM):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BH AJMP DIN0 ;定时器0 入口 MAIN: TFLA G EQU 34H ;时间秒标志,判是否到 50 个 0.2 秒,即50*0.2=1 秒 MOV TMOD,#00000001B;定时器0 工作于方式 1 MOV TL0,#0AFH MOV TH0,#3CH ;设定时时间为0.05 秒,定时 20 次则一秒 11 SETB EA ;开总中断

51单片机经典流水灯汇编程序

单片机流水灯汇编程序设计 流水灯汇编程序 8只LED为共阳极连接,即单片机输出端为低电平时即可点亮LED。 ;用最直接的方式实现流水灯 ORG 0000H START:MOV P1,#01111111B ;最下面的LED点亮 LCALL DELAY ;延时1秒 MOV P1,#10111111B ;最下面第二个的LED点亮 LCALL DELAY ;延时1秒 MOV P1,#11011111B ;最下面第三个的LED点亮(以下省略) LCALL DELAY MOV P1,#111011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01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01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01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10B LCALL DELAY MOV P1,#11111111B ;完成第一次循环点亮,延时约0.25秒 AJMP START ;反复循环 ;延时子程序,12M晶振延时约250毫秒 DELAY: ;大约值:2us*256*256*2=260ms,也可以认为为250ms PUSH PSW ;现场保护指令(有时可以不加) MOV R4,#2 L3: MOV R2 ,#00H L1: MOV R3 ,#00H L2: DJNZ R3 ,L2 ;最内层循环:(256次)2个周期指令(R3减一,如果比1大,则转向L2) DJNZ R2 ,L1 ; 中层循环:256次 DJNZ R4 ,L3 ;外层循环:2次 POP PSW RET END

51单片机汇编程序集(二)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10:27 辛普生积分程序 内部RAM数据排序程序(升序) 外部RAM数据排序程序(升序) 外部RAM浮点数排序程序(升序) BCD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2位) BCD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N位) BCD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1位) BCD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2位) BCD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3位) BCD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N位) 二进制小数(2位)转换为十进制小数(分离BCD码) 二进制小数(M位)转换为十进制小数(分离BCD码) 二进制整数(2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分离BCD码) 二进制整数(2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组合BCD码) 二进制整数(3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分离BCD码) 二进制整数(3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组合BCD码) 二进制整数(M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组合BCD码) 三字节无符号除法程序(R2R3R4/R7)=(R2)R3R4 余数R7 ;二进制整数(2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分离BCD码) ;入口: R3,R4 ;占用资源: ACC,R2,NDIV31 ;堆栈需求: 5字节 ;出口: R0,NCNT IBTD21 : MOV NCNT,#00H MOV R2,#00H IBD211 : MOV R7,#0AH LCALL NDIV31 MOV A,R7 MOV @R0,A INC R0 INC NCNT MOV A,R3 ORL A,R4 JNZ IBD211 MOV A,R0 CLR C SUBB A,NCNT MOV R0,A RET ;二进制整数(2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组合BCD码) ;入口: R3,R4 ;占用资源: ACC,B,R7 ;堆栈需求: 3字节 ;出口: R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