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2讲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法(2019年新版)

第22讲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法(2019年新版)

第22讲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法(2019年新版)
第22讲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法(2019年新版)

第22讲第六章_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法(2019年新版)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3《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该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2月28日修订,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一、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水防法》)

《水防法》第2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

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海洋污染防治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

《水防法》第8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熟悉水污染防治原则的有关规定;

第3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

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

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掌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污染物排

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有关规定;(实为违法行为的界限)

第9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超标即违法)

第74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

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

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

关闭。

(只有县级以上政府有权对企业责令关闭或停业,环保部门只能限制生产)

【例题】对于排放水污染物的法律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各单位可以超标排放,但不得超总量标准排放

B各单位不得排放水污染物

C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是违法行为

D对超标排放水污染物单位,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治理,并罚款

答案:CD

四、掌握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1、环评规定:

第17条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单位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

域管理机构同意;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

产或者使用。(三同时制度)

2、处罚:

第75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

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

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

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依照前款规定采取

措施、给予处罚。

【例题】

某单位在某河流航道内侧新建排污口,对该项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B该项目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征求交通、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D该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同样应当遵循三同时原则

答案:ABCD

五、熟悉国家对重点水污染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18条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具体办法和实

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19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予以公布。

【例题】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B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C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D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答案:C

解析:A是针对排放标准的,不是针对总量控制的;B的范围太不确定;D的表述错误。

六、掌握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有关规定

第20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

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

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第22条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

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在江河、湖泊设置排污口的,还应当遵守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包括:①将废水稀释后排放②将废水通过槽车、储水罐等工

具或容器转移出厂、非法倾倒③在雨水管道分离后利用雨水管道排放废水④其他擅自改变

污水处理方式、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废水等行为。

【例题】下列应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是:

A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B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个体餐馆

C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医院

D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

答案:ABCD

七、掌握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关规定

1、一般规定

第29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第30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

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注意:禁止中高放射性物质废水排放,可以达标排放低放射性废水)

第31条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32条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33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

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第34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

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35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

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36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

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37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

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第38条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

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39条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2、工业水污染防治

第40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要求造成

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和污染

物排放量。

第41条国家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水

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

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设备名录中的设备。工艺的采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

前款规定的工艺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42条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

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

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第43条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水污染物的产生。

3、城镇水污染防治

第44条城镇污水应当集中处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

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城

乡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编制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组织建设、经济综合宏观调控、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城镇污水

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规划,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并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

的监督管理。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

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应当用于城镇污水集中

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得挪作他用。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45条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缴排污费。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46条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采取防渗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

4、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第47条使用农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应当加强管理,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48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指导

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第49条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

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其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

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50条从事水产养殖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

药物,防止污染水环境。

第51条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

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利用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进行灌溉,应当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5、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52条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事海洋航

运的船舶进入内河和港口的,应当遵守内河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船舶的残油、废油应当回收,禁止排入水体。

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

船舶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应当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的措施,防止货物落水造

成水污染。

第53条船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防污设备和器材,并持有合法有效的

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证书与文书。

船舶进行涉及污染物排放的作业,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在相应的记录簿上如实

记载。

第54条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应当备有足够的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

收设施。从事船舶污染物、废弃物接收作业,或者从事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清

洗作业的单位,应当具备与其运营规模相适应的接收处理能力。

第55条船舶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编制作业方案,采取有效的安全和防污染措施,并

报作业地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进行残油、含油污水、污染危害性货物残留物的接收作业,或者进行装载油类、污染危害性货物船舱的清洗作业;

(二)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

(三)进行船舶水上拆解、打捞或者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

在渔港水域进行渔业船舶水上拆解活动,应当报作业地渔业主管部门批准。

八、掌握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

第56条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跨市、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协商提出划定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划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部门提出划定方案,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第57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第58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

动。(注意: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只能建设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有关的项目。禁止任何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第59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注意: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建设不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并且可以从事旅游垂钓等活动。)

第60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

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61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

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

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62条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

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

第63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规定在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

等措施。

第64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

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环境质

量标准。

第65条在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

护区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应当保证保护区水体不受污染。

九、了解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

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的规定

第66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

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第67条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

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第68条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

政府报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

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其他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

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给渔业造成损害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通知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调查

处理。

十、掌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适用标准的有关规定

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第21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0.058H+0.0065B)(gHI)1/2 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B—河流宽度,m; 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M y—横向混合系数,m2/s;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2020年普法考试题目及答案【最新版】

2020年普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A 单选题 A监测数据 B监控数据 C监视数据 D监察数据 2.《水污染防治法》规定, 国家鼓励、支持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 )保护的宣传教育。 D 单选题 A生态环境

B生态文明 C环境 D水环境 3.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坚持( ),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C 单选题 A从严治党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打倒 4.《宪法》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通过。 C

单选题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过半数 四分之三 5.《民法总则》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 单选题 A法定代理人 B父母 C家长

D指定代理人 6.《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的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 C 单选题 A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B书面检查并责令整改 C严肃批评、依规整改、一定范围内通报 D给予纪律处分 7.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的,不得破格提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A A一年 B两年

D四年 8.()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结合综合分析研判情况,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D 单选题 A党委(党组) B组织(人事)部门 C纪检监察机关 D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 9.根据《广西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以下选项属于交通运输部门按照管辖权限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合同协议书范本新版

编号: 城市规划设计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___ 月_____ 日甲方(委托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设计方): 法定代表人: 上述各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第 1 条本合同签订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和相关设计收费标准。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规划项目批准文件 1.4 其他 第 2 条设计依据 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行业规范 2.2 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委托书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6 《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 2.7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 号) 2.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8 ) 2.1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版)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12 国家及省、市相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

第3条 合同文件的优先次序 构成本合同的文件可视为是能互相说明的,如果合同文件存在歧义或不一致,则根据如下优先 次序来判断: 3.1合同书 3.2设计任务书 第4条 本合同项目的名称、规模、阶段及设计内容深度 名 称: 规 模 :口 用地: □ 人口: □ 其他: 阶 段 第4条设计内容及深度: 4.1 设计内容: 4.2 设计深度: 详见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依 据) 第5条 委托方向设计方提交的有关资料、文件及时间 5.1县城建设区电子地形图 1 : 500或1 : 1000 5.2《 ___________ 县城总体规划》 5.3 _________ 城市路网专项规划设计 5.4 _________ 中心城区内现已编制完成的各组团的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5各片区基础设施现状资料及接入口等资料 5.6县城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资料,区域内河道及防洪有关资料 5.7 __________ 给水、排水、电力及通信各行业“十二五”规划及其专项规划 5.8编制本次专项规划所需的其他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固体废弃物-河海大学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方式(**)●固体废弃物环评主要内容(*)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防治措施(**)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固体和泥状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不适当堆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扬尘,污染周围大气;经雨水淋溶或地下水浸泡,有毒有害物质随淋滤水迁移,污染附近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同时淋滤水的渗透、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大量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又是病原菌的孳生地。

第六章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来源及分类 ●固体废弃物就其来源可分成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按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第二节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和迁移转化(1)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对大气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造成污染。 ●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和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排出粉尘、HCl、Cl甚至二噁英等污染物,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二节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和迁移转化(1)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对水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面有效面积,降低其排洪和灌溉能力。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危害。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于2008年2月28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孙佑海对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的诸多亮点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月28日全票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与在此之前施行了近12年之久的、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相比,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新意颇多。 一、加大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对水环境承担实实在在的责任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有关加大政府责任的新规定主要是指:1.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最重要的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而这个规划是有项目和资金作保证的。2.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3.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这些新规定意味着,今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承担实实在在的责任。今后,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如何,都要纳入到对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来。 二、明确违法界限:超标即违法,不得超总量 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本条规定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界限,是对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的重大突破。

1984年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以及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仅仅把超标准排放水污染物作为征收超标排污费的一条界限,这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规定。 鉴于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同时也考虑到我国企业达标排放能力日益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抽紧环境政策,明确将企业超标排污作为构成违法行为的界限。不仅如此,排放水污染物,还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违反这些标准也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此次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同时规定,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予以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未按照要求完成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市、县予以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法规定、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予以公布。 以上3条规定是总量控制制度的核心条款。专家们认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防治水污染物的有力武器,是实行排污许可证的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才能切实把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下来,把水环境质量提高上去。 四、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规范企业排污行为 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和规范排污行为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一是对于排污许可证制度,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最新版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国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 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 取排污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以及含重金属、放射性物 质、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其他废水和污水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者; (三)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或者在城市市区噪 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四)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的。依法需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 单位除外。

向海洋倾倒废物、种植业、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持证排污原则、按证排污原则)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四条(总量控制原则) 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海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持续削减原则) 国家鼓励排污者采取可行的经济、技术或管理等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削减其污染物排放强度、浓度和总量。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储存,供其自身发展使用,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实施有偿转让。 第六条(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排污许可证的审批颁发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经费保障)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 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法规 工程分析和环境调查 影响预测 影响评价 实例分析 第一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法规 一 技术工作程序 1 准备阶段 2 调查、监测 3 预测、评价、对策 4 编写报告 二 评价等级的划分 (一)地表水评价等级划分 1 建设项目的排污量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3 地面水域规模的确定原则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5km2。 4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为依据 (二)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划分地下水评价等级尚无标准。通常依据的条件有: ①工程特点;②地下水埋藏条件;③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三)评价范围 与监测调查范围一致 三、水环境法规、标准和规划 (一)水环境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另由法律规定,不适用本法。

水污染防治法职责规定是什么

水污染防治法职责规定是什么 第九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我国及世界水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同于风资源等等再生资源,所以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我国法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水资源进行治理。那么水污染防治法职责规定是什么? 一、水污染防治法最新版规定 河长制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我国水环境治理体系和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修改后的法律增加了河长制的相关内容。

1、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2、农村污水、垃圾的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明显,但还是治理的薄弱环节。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国家支持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同时规定,制定化肥、农药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使用标准,应当适应水环境保护要求。畜禽散养密集区所在地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3、针对饮用水安全,新修改的法律规定,饮用水供水单位应当做好取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检测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同时规定,饮用水水源发生水污染事故,或者发生其他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突发性事件,饮用水供水单位应当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向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4、修改后的法律加大了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若企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污染物、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等情况,将被

水污染防治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6月1日起施行。A.2005 B.2006 C.2007 D.2008 答案:D.2008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92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的污染防治。 A.地表水体B.水资源 C.地下水体D.水环境 答案:A.C.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A.江河B.湖泊 C.运河D.渠道 答案:A.B.C.D.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条 4.海洋污染防治适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B.国际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D.国际法 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2条

5.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 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预防为主 B.减量为主 C.工程控制为主 D.开发污染防治技术 答案:A.预防为主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3条 6.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优先保护生活用水 B.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 C.优先保护工业用水D.优先保护农业用水 答案:B.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3条 7.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 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预防为主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的原则D.点源控制 答案:A.B.C. 关键词:水污染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3条 8.县级以上()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A.水利行政主管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经济综合部门 D.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D.地方人民政府

6 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庆元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庆元县内大小溪流纵横交错,往西流流入闽江的松源溪和竹口溪,集雨面积10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36立方米/秒,是该县最主要的两条支流。庆元县环境监测站自建站以来就对两条支流7个断面水质按国家规范开展监测,根据98至2002年监测结果,该县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各类功能区标准。监测结果见附表6-1和6-2。但是从我们现场踏看可知,在今年极枯水期(50年一遇)时,城区河道的水质有明显污染,部分河段水质发黑发臭,说明水环境容量不容乐观。 2、兰溪桥水库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项目建设区域内地面水水质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兰溪桥水库出口、水库库区、西演村下等三个断面进行水质现状监测,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85),对建设区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6-3。由表可知,各参数都能达到(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1、上游水体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兰溪桥水库为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范围为:松源溪周墩桥头,自来水水泵房上游1000m(洋心桥以下段),下游200m(林业车队以上段)为水源一级保护区,洋心桥上游至西演桥为水源二级保护区。引水工程投入运行供水,饮用水水源延长至兰溪桥水库大坝上游,至新桥段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新桥上游至洋心村下游,整个库区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据调查,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没有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沿岸无直接和间接排放生活污水,二级保护区沿岸有直接向水体排放生活污水600人左右,人均生活污水量按150L计,COD Cr按400mg/L计,则向水体排放污染物COD Cr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_343-20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0)、《钢结构设计规范》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3)、《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7)、《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18)、《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20)、《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2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规范》GB50062—2001 (22)、《供水排水用铸铁闸门》CJ/T300—92 (23)、《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JB2921—81 (24)、《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25)、《房屋建筑制图标准》GB/T50001-2001 (26)、《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27)、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新版) (28)、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617-2010 (29)、电气测量及仪表测量规范SL456-2010 (3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GB50255-96 GB50256-96 (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3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 (34)、工业机械电气设备浪涌抗扰度试验规范GB/T22840-2008 (3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 (36)、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 (3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38)、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最新版精选2020年最新行政执法模拟测试版题库1000题(含参考答案)

2020最新行政执法模拟考试题库10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市建筑材料厂超标排放污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市环保局对其处以2万元的罚款。在规定期间内,该厂既不缴纳罚款,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市环保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市环保局应当自罚款决定生效之日起90日内向法院提起执行申请 B.市环保局如有理由认为某市建筑材料厂逃避执行的,可以在提出执行申请之前要求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C.市环保局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某市建筑材料厂财产状况的材料 D.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此罚款决定前,应当对罚款决定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正确答案.B,C,D 2.下列哪些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一个代表团或者二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A,B,D 3.刘某被公安局拘留,在该公安局的拘留行为被确认违法并被撤销后,该公安局应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采用什么方式对损害刘某名誉权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A.消除影响 B.恢复名誉 C.赔礼道歉 D.支付赔偿金 正确答案.A,B,C 4.刘某拟向镇政府要求赔偿乱摊派的费用,为此,刘某应()。 A.应向镇政府提出 B.不服镇政府的决定,再向县政府申请复议 C.不服镇政府的决定,再向县法院提起诉讼 D.不服县政府的复议决定,再向县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A,C 5.张某在某市租用一服装营业厅经营服装。该市某区公安分局公安人员驾驶警车追捕一在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 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 二、水体污染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 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 s 计算式(4-1): Q s = 86400 s qNK(4-1) 式中:Q s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 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 N——设计人口数 K s ——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 s 按式(4-2)估算:

Q = t m M K i 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 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 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 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三、水体自净 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这种过程叫水体自净。水体自净可以看作是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和衰减有过程。 1. 迁移和转化作用包括:推流迁移、分散稀释、吸附沉降等方面。 2. 衰减变化包括: (1) 污染物的好氧生化衰减过程 见图4-2; (2) 有机污染物的好氧生化降解 (3) 硝化作用 (4) 温度影响 (5) 脱氮作用 (6) 硫化物的反应 (7) 细菌衰减作用 (8) 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衰减作用

工业废水三级排放标准【新版】

工业废水三级排放标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促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污水资源化利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制定《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标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污水三级排放标准。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污染物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控制项目两类。基本控制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水环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常规污染物,以及部分一类污染物,共19项。选择控制项目包括对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污GB 18918-2002染物,共计43 项。 基本控制项目必须执行。选择控制项目,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接纳的工业污染物的类别和水环境质量要求选择控制。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基本控制项目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污水二级排放标准、污水三级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一类重金属污染

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 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污水三级排放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污水二级排放标准。 具体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三级排放标准执行表1标准值: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水环境影响评价

某年产10万吨啤酒生产线项目环境影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工程分析见上部分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4.1 区域水资源与污染源调查 舞阳县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大小河流11条,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三里河等,过境径流总水量年平均1.68亿立方米,合计水资源总量为2.65亿立方米。本工程的纳污水体三里河发源于漯河市境内的排涝泄洪道,河床窄,流量小,现主要接纳舞阳县城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为主要的排污河道。三里河出境后汇入洪河。2000年监测结果显示,该河流水质已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呈有机污染型。 本区域的污染源除了生活污水之外,较大一部分是工业废水。工业废水以造纸废水为主,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当,经常有超标排污的现象,废水中污染物含量较高。区域中的75%的生活污水和除了万成纸业外的全部工业废水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经过排污总干渠汇入三里河,万成纸业的废水直接排入三里河。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 监测断面的布设 本项目所排放的废水经过排污总干渠汇入三里河。由于该区域拟建一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县城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将经过处理之后排放,进入三里河。根据实地勘察,拟在三里河上布置三个监测断面,在排污总干渠上布设一个断面。具体监测断面的位置和功能情况见表9和图3。

4.2.2 监测因子 根据本工程的废水排放特点和地表纳污水体的污染现状,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选取PH,COD,BOD5,SS,NH3-N五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

4.2.3 监测时间,频次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间为纳污水体的枯水期,连续监测三天,采集混合样品,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2.4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监测分析方法见表11。 4.2.5 评价因子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COD,BOD 5,NH 3-N 共四项。 4.2.6 评价标准 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拟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 4.2.7 评价方法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表水各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公式为:ij S =ij C /si C 式中,ij S ——某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 ij C ——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i C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PH 的标准指数为: j pH S =sd j pH pH --0.70.7 j pH ≤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