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6课

第八单元第二十六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天津高一检测)《大国崛起》中关于“德法和解”的解说词中提到: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法德两国由世仇走向和解的根本原因是(C)

A.美国对欧洲的援助B.民族意识的觉醒

C.国家利益的驱使D.相同的社会制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属于外部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故A 项错误;“民族意识的觉醒”不利于法德和解,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自身国家利益的驱使是其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相同的社会制度”为法德和解提供了可能性,但并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2.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

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

[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把欧洲主要的工业区置于共同管治之下,保证了这些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加强了法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法德之间矛盾的和解,从而防止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故选B项。

3.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步曲”的表格,其中有两处没有完成,请你帮他完成(A)

时间标志意义

第一步20世纪50年代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联合之门

第二步20世纪60年代加强经济合作

第三步20世纪70年代“用一个声音说话”

A

B.欧洲共同体加强思想联合

C.“北约”加强政治联合

D.“北约”加强军事联合

[解析]“北约”是美国主导成立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排除C、D两项。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

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故选A项。

4.(2019·淮安高一期末)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C)

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

B.美欧结盟,共同对付苏联

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解析]“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反映出吉斯卡尔·德斯坦不主张抗衡美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对付苏联的意图,故B项错误;“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见吉斯卡尔·德斯坦希望崛起的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希望摆脱美国外交控制,与美国经济控制无关,故D项错误。

5.(2019·贵阳高一月考)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英国被允许加入共同市场,欧洲就有可能被大西洋组织并吞,而大西洋组织是受美国管理的。因此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这说明(D)

A.西欧将启动一体化进程

B.法英两国竞争美国的经济援助

C.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D.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解析]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理由是,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就有可能导致欧洲共同市场受美国控制,这反映了法国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故选D项。

6.(2019·银川高一检测)《大国崛起》一书中说:“日本今天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以下不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是(D) A.重视教育,重视科技

B.战后日本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

C.美国的扶持

D.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本国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不利于发展经济。故选D项。

7.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在国际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D)

A.摆脱美国控制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

C.发展国民经济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解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但摆脱美国控制不是材料内容的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弘扬日本传统文化是材料的直接表现,不是主要意图,故B项错误;材料中“日本政府在国际上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C项错误;日本鼓吹“日本模式”,是在其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故D项正确。

8.下表显示甲、乙、丙三国1950年与1980年的国民平均生产额(以1985年的美元为计价标准)。根据本表判断,甲、乙、丙三国最有可能是(C)

A.甲:英国

B.甲:中国乙:苏联丙:日本

C.甲:日本乙:联邦德国丙:美国

D.甲:美国乙:中国丙:法国

[解析]中国不符合表中变化,B、D两项可直接排除;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发展迅速;丙不可能为联邦德国,A项错误;日本通过民主改革和经济改革,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局面,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故选C项。

9.(2019·苏州高一检测)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决定了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

A.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B.排斥资本主义国家

C.排斥新兴独立国家D.排斥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根据材料得出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0.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这表明不结盟运动(B)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从题干可知主要体现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可知不结盟国家希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B项正确;C项表述的不是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D项也与题干要求完善经济体系不符,故D项错误。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日本崛起,西欧联合发展,西方国家形成经济上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第三世界涌现出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它们有

的已发展成为地区大国。材料反映出当时(A)

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名存实亡

C.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

D.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苏联、美国的国力相对下降”,但仍然主导世界,两极格局并非名存实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新兴力量之间的对抗,因此不能反映出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故C项错误;各种政治力量重新组合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概括,没有反映出本质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错误。

12.(2019·洛阳高一期末)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往往处于少数甚至是完全孤立的地位。以1982年为例,该年联大共通过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有8个决议案,只有以色列同美国站在一起。这反映出(C)

A.资本主义阵营已经接近瓦解

B.苏联对美国进行了坚决抵制

C.联合国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D.美国国家实力已经严重下降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资本主义阵营已经接近瓦解,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苏联与美国的关系,故B项排除;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处于孤立地位并不等于其国家实力已经严重下降,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西欧国家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加强自身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据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英、法、德三国经济变化的概况。

[答案]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法国经济持续增长。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14.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

材料二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关键是明确西欧、日本、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变化:西欧六国、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美国;欧共体的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美国的两倍多;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欧共体与日本实力增强,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影响: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

[解析]应从不结盟运动的背景、内容、实质及作用等方面简要说明。

[答案]认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不结盟运动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

的不同之处。

[解析]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应抓住问题的关键,如性质、宗旨等进行说明。

[答案]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领域具有高度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的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博弈;参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它们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其斗争是坚决彻底的。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形式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转到外交上的博弈,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转到经济上的竞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 ①5月:北京学生 ②6月:上海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新:1919五四运动) 领导(旧: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新:无产阶级) 思想(旧:三民主义;新:马克思主义) 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实现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 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 ①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 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后来也发生了分化。其中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革命事业,有的为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像陈公博、周佛海在党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党,后来,又追随汪精卫,成为大汉奸。张国焘后来也背叛革命。中国革命像一座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滓。 ⑴、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10课鸦片战争试题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 争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 易中 鸦片战争1、23、4、7 战火再燃65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历史必修一第26课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 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 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方针政策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三大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________”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2.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________国际会议,在会上起来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参加在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 知识点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背景 (1)问题由来:1945年4月,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草拟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 (2)条件: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 2.恢复: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知识点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缓和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 公开课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本科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每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虎门烧烟”,讲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讲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等历史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4)班学生是县双语班学生,虽然这些这些学生在初中学过这节课的知识,但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解释清楚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鸦片战争方面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及从历史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引导法及思考问题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许多小问题,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经过、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3)通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和地图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理解吸毒及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3)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虎门烧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发、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回顾前课】 【导入新课】 以“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而把学生带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虎门烧烟 第一目,按以下7个小问题来解释。 (1)请你们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及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 以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合作学习) (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英外贸以那些商品为主?中英外贸中,最初哪个国家处于出超地位?为什么?(4)为了逆转贸易逆 差,英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恶例措施? (5)鸦片走私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6)提出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谁?道光皇帝对此持了什么样的态度? (7)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烧烟?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虎门烧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第二目,按以三个问题来解释。 (1)鸦片战争什么时候,怎样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以展示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学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分析此题) 三、战火再燃 第三目按以下六个小问题来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两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什么时候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 以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4)《天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5)《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天津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讨论此题) 九、总结: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以虎门烧烟为借口,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因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及妥协而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之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因此,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十、巩固练习 (略) 十一、作业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写一篇议论文。 十二、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封建化虎门烧烟鸦片战争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烧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战火再燃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加深了 十三、教学反思 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战后初期,美苏凭借强大的实力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随着战后欧日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力量越来越大。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发展。 新课学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 1、原因: 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联合过程: 问题探究: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0课

第10课鸦片战争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知识点一虎门销烟 1.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国内 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困难。 ②政治: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③对外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鸦片走私 (1)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2)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虎门销烟 鸦片输入严重威胁清政府统治 (1)原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 1.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 (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3.影响 (1)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1841年初,英国军队武装占领香港岛,《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开启了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的先例。 鸦片战争使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知识点三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太原教育教学网北部区班主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第四单元第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故答案为B 项。 2.(2018·海口高一期末)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B) 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 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 [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D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故选B项。 3.(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这场战争是指(A) A.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虎门销烟D.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阶段特征的再现能力。计算时间为1514+325=1839,能够得出此时中国被侵略的战争是A项。B、C、D三项不符合以上特征。 4.历史题材的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角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C)

①漫画的作者可能是中国人②《南京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③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败④作者意在表达对外国侵略的不满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结合漫画中英国入手里拿着枪以及清朝官员大汗淋漓等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即清政府是在鸦片战争战败的前提下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据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5.(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C)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 6.(2018·南京高一检测)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D) A.杭州B.温州 C.镇海D.宁波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浙江的是宁波,故选D项。 7.(2018·潮州高一统考)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而只有大大降低关税,才能满足其对华商品输出的需求,故选C项。 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历史必修一第六课笔记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主要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叶罗马制定和实行的全部法律制度) 一、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建立起来。 2、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 年,罗马帝国建立起来。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习惯法—→成文法(从形式上看) (1)习惯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早期(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中期)。 特点:法律和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具有随意性、伸缩性、不确定性。(局限) 评价: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贵族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平民进行反对贵族的斗争; 特点:内容广泛,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评价:a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c局限: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d实质: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从结构上看) (1)公民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及罗马帝国统治前期 概念: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作用: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万民法 时间: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概念: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适用范围: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原因:A随着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结果——主要原因)B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C 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变化 目的:为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过程:A、皇帝重视: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B、法学家充实:法学家充实罗马法律。 C、广授公民权: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结果: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的评价: 1、本质:为了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律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4、作用和影响 积极:( 1)维系统治(对罗马即现实):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保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2)影响后世(对西方即后世): A、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 到源头。(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 B、近代资产阶级还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等国的立法产生影响 局限: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1

【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含解析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肇庆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江西九江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解析:C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所以这里的“下层群众”主要是指工人阶级,C项正确。 4.(2017·福建厦门期末)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利用图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社会现状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国共双方对比的史实分析和现场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个政党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同时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国民大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从而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通过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风雷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根据以前我们学的,巴黎和会是为什么召开的呢? 生:是一战后,商议对战败国的安排的会议。 师:很好。而且从引言得知中国为一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生: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并派出了大约5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军工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为一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是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幅照片(多媒体展示劳工图),这是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上艰苦工作着。而他们当中有20万左右最后没有能够回国。一战结束后,中国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一方,这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于是在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派出使团,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巨大希望来到巴黎。在和会上,中国使团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有谁知道是哪些要求吗? 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收回山东主权。 师:是的(展示多媒体巴黎和会),但是结果呢? 生:遭到了列强的拒绝! 师:是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收回主权,而且当时中国还是战胜国一方。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列强分赃的大会,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而且不同战胜国之前,得到的利益也不同,是由各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而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日、意操纵,而中国力量弱小,所以虽然我们的

2019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6课 随堂 含解析

第八单元第二十六课 一、选择题 1.(2018·焦作高一检测)“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B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 B.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解析] 据材料“欧共体……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故选B项。A、C两项仅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 2.(2018·淮南高一期末)“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40年代,它们各自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掠夺对方的基础上,冤冤相报。从20世纪50年代后,它们寻求合作,谋求共赢。”上面所描述的国家关系比较典型地发生在( C ) A.英国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间B.美日之间 C.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间D.美欧之间 [解析] 结合所学史实,最符合材料信息的国家是法国和德国,法德都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因此,正确的答案为C项。 3.(2018·延吉高一联考)日本外务省1991年版《外交蓝皮书》指出:“日本已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这表明日本( C ) A.成为世界头号霸主B.拥有国际问题否决权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主导亚洲稳定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材料中“起到中心作用”,说明日本想在亚太地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A项和B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后的政治主张;D项明显不是日本的目标。故选C项。 4.(2018·苏州高一期末)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认 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1924年到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 “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材料探究、对比讨论、史论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刚才我们通过一组图片大致回顾了中国近代史,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

的探索与抗争。但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未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务,旧式民主革命改变不了中国人民的命运。面对民族危亡,敢问路在何方?中国又该往何处去?摆在了中国人面前。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新开端(新阶级新觉醒) 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线的是什么事件? 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期望能将德国在山东攫去的特权归还中国,而巴黎和会却蛮横地把这些特权转交给日本。愤怒终于像火山那样爆发了。 1、【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展示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 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学生:(略) 教师: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