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

【本讲主要内容】

原子的构成、元素

1.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

3. 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4.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

11⎧⎨⎩⎧⎨⎪⎩⎪

2.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二.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

1

12

(约为166

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 r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

3.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

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三.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 离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 离子

4.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原子序数——1H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氢

相对原子质量——1.008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据中央电视台对某某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量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的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子数为6

B. 质子数为6

C. 电子数为6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解析: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6。故B、C正确。根据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故D正确,中子数=14-6=8。

答案:A

例2.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

1836

,通过下表,不仅可以总

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纵看“中子数”一栏,只有氢原子无中子。再纵看“质子数”和“中子数”两栏,会发现“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接着纵看“质子数”和“电子数”两栏。会发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最后再横向比较“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三栏,和题目所给信息,可以得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结论。

答案:(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2)有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3)在原子里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相对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3. 一瓶气体经过化验知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 一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

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解析: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有不同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它们虽说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却是不同种单质。化合物必须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且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是中考的考点内容。

答案:D

例4. 现有以下四种粒子。

用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电子层排布相同指核外电子层数及每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在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电子数时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反之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少于4,而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

答案:(1)B、C;(2)A、B;(3)C;(4)A、D

例5. 元素周期表中对每种元素都安排了一个位置,并标上了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如图1所示。

原子序数——35 Br——元素符号

溴——元素名称

79.90——相对原子质量

图1

()()

12.01

()()14()()P

()硅()

26.98 28.09 30.97

图2

图2为元素周期表中一个部分,已知碳的核电荷数为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7,请填写图中的括号。

解析: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与某种元素相邻的左、右、上、下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同一横排中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依次递增;同一纵行中的元素上下之间相差一般为8。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得一些有关解题的信息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答案:

(6)(C)

12.01

(13)(Al)14(Si)(15)P

(铝)硅(磷)

26.98 28.09 30.97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本部分知识涉及物质结构和构成是初中化学入门的关键,本部分知识更新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在中考各种梯度的命题均有出现,相关知识的考查一般集中在选择题、填空题及简单题中。

1. 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根据具体原子或离子确定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也是中考易考题之一。

2. 预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一般以开放性试题考查。

3. 描述物质组成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趋势。

4. 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约占10%左右。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03某某)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应用,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应满足核内质子数相同的条件即可,B和D的质子数为12,属于同种元素,相对稳定结构看最外层电子数为8,A 和D满足题意。

答案:(1)BD;(2)AD

例2. (’05某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A. 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 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 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析:本题以卡通图形式考查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增强了考题的趣味性。

解题关键是结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仔细阅读和观察图中文字及卡通人物的动作表情。“急躁”的钠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结构“一脚踢开”了最外层仅有的一个电子,结果被“着急”的氯原子捕捉到,最终钠原子变成钠离子(Na+),氯原子变成氯离子(Cl-),它们互相作用形成氯化钠。

答案:D

例3. (’05某某)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解析:本题利用图示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是中考新题的特点,4H表示4个氢原子。

答案:C

例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由表某某息可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

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关系的发现规律式开放性试题。元素的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也将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般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的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为2)的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1)氯得金属

(2)质子数=电子数;第二排每个原子都有2个电子层;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达标测试】

一. 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 氧气

B. 水

C. 汞

D. 二氧化碳

3. 钠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3

B. 11

C. 12

D. 1

4.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 原子核上

B. 核外电子上

C. 质子上

D. 中子上

5.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t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A. 146

B. 92

C. 136

D. 238

7. 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质子、中子、电子)为()

A. 18

B. 40

C. 58

D. 62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是()

A. 空气

B. 氧化镁

C. 氯酸钾

D. 高锰酸钾

9.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质子数

10.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微粒数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1. 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症”。这里的“铁”是指()

A. 铁单质

B. 四氧化三铁

C. 铁元素

D. 氧化铁

12. 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CO和CO2

B. 氧气和臭氧(O3)

C. 冰和干冰

D. 液氧和氧气

13. 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元素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

B. 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D.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4. 下列各选项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O2

B. Cl-

C. 2H

D. Fe

15. 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见毒品,其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A. 3

B. 1

C. 2

D. 4

16. 市场上销售的牙膏大部分都是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元素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找到一个小方格(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种氟原子的质子数为()

9 F

19.00

A. 9

B. 10

C. 19

D. 28

17. 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吸取了物理学家开尔文的思想,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①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这个球体中;②带负电荷的电子像蛋糕中的葡萄干那样,分散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上;③负电荷中和了正电荷;④因此原子从整体上看是不带电的。根据所学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以上四句话中,对原子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 据中央电视台某年对某某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

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中子数为6

B. 质子数为6

C. 电子数为6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二. 填空题

1. 原子核中_____________带正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______个质子,最外电子层上有___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该原子的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数发生变化。

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是原子,则该粒子含有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若该粒子为阴离子,则n________10(填“>”“<”或“=”);若该粒子是阳离子,则其相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__。

4. 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识,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面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我们发现如下规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6. (’05某某)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美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______________。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填符号)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_。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

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05某某)某原子的结构示意

图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

___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______个电子。

【综合测试】

一. 选择题

1. 小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2.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3. 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发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 该原子的原子核

B. 中子

C. 质子

D. 电子

4. 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下列关于氦3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B.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

D. 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5. 如下图所示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A. 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 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 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6.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7.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

A. 同一种离子

B. 同一种原子

C. 同一种元素

D. 不确定

8. 镁原子和镁离子的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9.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10. 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 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 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之间无间隔

B. 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12. 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X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 115

B. 49

C. 66

D. 164

13. 氢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电子层数不同

14. 在饮用水中添加钙、镁、锌、硒等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A. 原子

B. 物质

C. 元素

D. 离子

15.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 摩擦创造了电荷

16. 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空军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宣布合成并表征了一种含有

N

5+粒子的物质。该阳离子可看做是100多年来第3次可分离获得的全氮物种。下列有关N

5

+

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种阳离子

B. 它能与阴离子形成物质

C. 一个N

5+粒子中有36个电子 D. N

5

+粒子也属于N元素的X畴

17. 最近,美国科学家宣布其发现的两种超重新元素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家则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14号元素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75

B. 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3

C. 科学家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错误是可耻的

D. 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可能有错误的

18.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该粒子为阴离子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9.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20. 要实现全球卫星通讯,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其发射卫星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6

D. 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二. 填空题

1. 用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_________;3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2个钠离子__________。

2. 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原子核内有_________个质子,核外电子分__________层排布,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个;其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填“硫元素”“氯元素”或“碳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 (’04某某)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的铀元素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则它的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___。

4. (’04某某)微观模拟题:通过下面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05某某)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____(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___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表示构成化合物的分子是图___________(填编号),图___________(填编号)中的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图③中的分子化学式是___________,图①中的分子能否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图②中的分子转变成图①中的分子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有一种商品名为扶他林的抗风湿、消炎、镇痛药,其化学结构式为:

填写下表:

8. 下表是核电荷数为

3~18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氢、氦元素也排入上表,已知氦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可得到以下两种形式: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甲乙

你同意___________种排列方式,针对氦元素说明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

三. 探究题

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

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如图所示,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②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③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1)得到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述三个现象的解释:

现象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C

3. B

4. A

5. D

6. A

7. C

8. A 9. D

10. D 11. C 12. B 13. D 14. D 15. B 16. A 17. A 18. A

19. B

二. 填空题

1. 质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16 6 质子数电

3. 10 < 3

4.

5. (1)硫得金属

(2)①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②第一周期只有一个电子层

③同一列(纵行)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 (1)门捷列夫 (2)12 S (3)A (4)118

(5)第三周期开头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7. 3,13

【综合测试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C

4. B

5. ABC

6.

B

7. D 8. D 9. B

10. B

11. A

12. B

13. B

14.

C 15. A 16. C 17. A 18. B 19.

D 20. A

二. 填空题 1. 2H

32Mg +2Na +

2. 53 5 53 7 氯元素

3. 92 92 146

4. (1)单质 (2)分解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分子而原子仍是原来的原子 5. (1)16 7 氟 (2)Mg 2+ Ne

(3)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或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 (1)①② H 2能

(2)氢气氧气水点燃

+−→−

− (H 2)(O 2)(H 2O )

7. C H O N Cl Na

14 10 2 1 2 1

8. (1)随核电荷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甲 He为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

三. 探究题

(1)①原子内有较大空间,不是实心球

②原子内有带电粒子

(2)α粒子从原子内部空间穿过,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撞到了质量大的金原子核上。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 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8 离子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讲学) 课标定位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原子的构成 (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 ,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1) 原子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表达式为 :A =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在线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很小 , 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核内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 且带的正电荷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内质子数相等。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 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种类的原子 , 核内质子数不同 , 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拓展延伸 (1) 每个原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种类 , 所以同一类原子 ,其核内质子数相同 , 不同种类的原子 , 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2) 在原子内部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中子数为 12。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 B、 D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只有质子 ,故 A 正确,B 错误;在同一原子中 ,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 C正确,D错 误。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知识精讲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元素 【本讲主要内容】 原子的构成、元素 1.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2. 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根据粒子结构推断粒子种类。 3. 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及构成。 4.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 11⎧⎨⎩⎧⎨⎪⎩⎪ 2.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 二. 相对原子质量 1.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 1 12 (约为166 1027.⨯-kg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 2.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A r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种碳原子质量的 1 12 3.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 单位制中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

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三.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从宏观上描述纯净物的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四. 离子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 离子 4.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3.1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及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表示的是一种微观概念,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一种)微粒。 3、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可以压缩。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构成不同,可分三种情形: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个数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高中学习) 4、分子理论的应用: (1)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2)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知识点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注意: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答:不一定! 金属单质 (如:Fe 、Cu 、Al 、Hg )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C 、P 、S 、Si )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 6、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 正 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 的几千亿分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一、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一分子和原子 1、知识重点:原子、分子的概念以及异同 分子原子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相异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分裂, 并重新组成新物质的分子原于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里不可再分 相似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①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粒子,而这些更小的粒子没有再分,而是以新的方 式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新的物质),这种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叫做原子。 ②如:水→氢气——氧气;水分子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会分解成和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3、化学变化的实质 4、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本质区别: 典型例题: [ 例题1] 学习了本课题后,你认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主要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而原子不是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 例题2 ]如亦右图所示,在一密闭的容器内装有棕色的溴蒸气,当把活塞向内推时,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 例题3 ] 将分子性质的序号填写在对应的空格上: A、分子在不断运动1、一滴水中有1.67Х1021个水分子 B、分子之间有间隔2、花圃内芳香扑鼻 C、分子体积很小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AmL酒精与BmL水混合,体积小于(A+B)mL [ 例题4] ( 泰州市)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分子() 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D.空气 [ 例题5](厦门)纽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 知识要点二:原子的构成 1. 原子是,这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但它不是一 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它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 2.原子由居于原子的带电的原子核和核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构成。 3.原子核的组成: 4.原子不显电性。原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相等,相反,所以原子 不显电性。 知识要点三: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2.公式: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1)表示某种元素,如:O氧元素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一个氧原子 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1)7横行(7个周期):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2)18纵行(16族):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 1、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结构的认识 厂质子(带正电) 广原子核 (带正电)Y 原子S I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2) 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 (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 ,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 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 兀素的分类:兀素分为金属兀素、非金属兀素和稀有气体兀素三种 4、 元素的分布: 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0、Si 、Al 、Fe 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0、C 、H 、N ③ 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 、 0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相对原子质量: ⑴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0: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 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 :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质子数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 :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V 4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 (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 (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分子、离子、物质的分类(总结

郭郭精品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二、元素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四、离子 五、化学式与化合价 六、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原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没有单位。 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 郭郭精品 (6)原子和元素的比较。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7)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 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 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荷数为13,核外第个电子,第三电子层 四、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 原子核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 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 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

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 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 ●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 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 ●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如:SO4 2- CO3 2- NO3-+ OH-】 NH 4 Al Al3+ O O2 -

九年级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过程的科学。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掌 握了许多关于原子的知识和概念。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子的相关内容。 一、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 中子,电子带有负电荷,绕核进行高速运动。质子的质量和电子 的质量相差很大,而质子和电子的电荷量相等。 二、元素和原子序数 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一类物质。原子序 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同位素 同位素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在化 学性质上大致相同,但其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同位素广泛应用 于放射性示踪与医学领域。

四、元素的电子结构和电子排布规律 元素的电子结构指的是描述一个元素中电子的排布方式。电子 根据一定规律填充在原子的能级和轨道上。根据轨道的能级不同,电子的排布顺序可以遵循“Aufbau原理”、“保里排斥原理”和“洪特 规则”。 五、离子和离子键 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的带电粒子称为离子。正离子 是指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的带正电的离子,负离子是 指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的离子。离子之间通 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离子键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 六、分子和共价键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常见 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 七、化学式和化合价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钠,钴镁,铝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带正原子质子(每个质子带 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 万 (不带电)★★几点说明核外电子(每个电 子带一个单位负 ★它们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 高 ①虽然有不同种原子,但是构成原子的所有质子都是一样的,同理所有的中子是一样的,所有的电子也是一样的。 ②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相当,都约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涉及到原子的质量时,可以忽略电子的质量。 ③对于任意一个原子而言,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每一个质子和每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中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中虽有带电的粒子,但整个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 ④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不同种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子数)肯定不同(不同种原子,质子数肯定不同)。 ⑤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H),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⑥在数值上有关系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易错点:由于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而误认为原子带电;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误认为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分子小。 ★★例题 1、利用课本P53表格3-1中相关数据,计算2个水分子中有个质子,个中子,个电子。 2、总结带正电荷的粒子、带负电荷的粒子、不带电荷的粒子分别有哪些?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2、现在发现的所有原子中,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掌握前18种元素原子的排布规律】 ①总是尽可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 2 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3、原子结构示意 ①熟悉课本P54图3-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②会画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一个特点:核内质子数=各层电子数目之和,此例子中有17=2+8+7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它的1/12为1.667 x10-27千克)。 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 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 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 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①.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 Na+、Mg2+、Al3+、NH 4+;阴离子:Cl-、SO 4 2-等。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③.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第四讲原子的构成、元素

第四讲原子的构成、元素 一、原子的结构: 1、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在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4、原子本身带电吗?为什么? 练习: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__ ,电性_____,所以整个原子_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 _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___ 。 二、相对原子质量(Ar): 分析:下表中各项数据,你有什么结论? 1、核电荷数= =

2、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1、填表: 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g B、16 C、2.657×10-26kg D、16g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 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三、元素 分析:下面这三种碳原子:第一种:6个质子、6个中子、6个电子; 第二种:6个质子、7个中子、6个电子; 第三种:6个质子、8个中子、6个电子。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都叫碳原子? 1、概念: 思考:“”为什么都叫氧原子? 例: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分子) 思考讨论:这几个概念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在化学的世界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九年 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详细介 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位于 原子的中心,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电子云则是环 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原子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原子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1.1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约为1.67 × 10^-27千克,电荷为+1。质子的数量 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中子的质 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

1.2 电子云 电子云是环绕原子核的带电粒子的区域。电子的质量非常轻,约为9.11 × 10^-31千克,电荷为-1。电子云并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表示了电子的可能位置。电子云的分布与能级有关,能级越低,电子云越接近原子核。 二、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特性。 2.1 质子数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来确定不同元素的质子数。 2.2 中子数

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的数量。相同元素的不同同 位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和氧-17, 分别具有8个和9个中子。 2.3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例如,氧 的原子序数为8,铁的原子序数为26。 三、原子的性质 原子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原子的尺寸、原子的质量以及原 子的化学活性等。 3.1 原子的尺寸 原子的尺寸极小,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不同 元素的原子大小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原子的尺寸较小。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优秀版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优秀版

原子的构成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6千克它的1/12为x10-27千克)。 2、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3、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 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 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 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①.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 Na+、Mg2+、Al3+、NH 4+;阴离子:Cl-、SO 4 2-等。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③.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