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精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精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精选.]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精选.]

实验十五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缝干涉的原理,能安装和调试仪器.

2.观察入射光分别为白光和单色光时双缝干涉的图样.

3.掌握利用公式Δx=l

d

λ测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Δx/l.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

附:测量头的构造及使用

如图1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向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度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乙,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刻度.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图1

实际测量时,要测出n条亮条纹(暗条纹)的宽度,设为a,那么Δx=

a

n-1

.

四、实验步骤

1.安装仪器

(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

图2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

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3)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相互平行.

2.观察与记录

(1)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3)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 条相邻的亮条纹中心对齐

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Δx =|a 1-a 2|n -1

. (4)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3.数据处理

用刻度尺测量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 ,由公式λ=d l

Δx 计算波长.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误差主要由测量引起,条纹间距Δx 测量不准,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不准都会引起误差,但都属于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六、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

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

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

4.不要直接测Δx ,要测多个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Δx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

记忆口诀

亮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成一线;

遮光筒、测量头,中间有屏把像留;

单缝双缝平行放,共轴调整不能忘;

分划线、亮条纹,对齐平行测得准;

n 条亮纹读尺数,相除可得邻间距;

缝距筒长记分明,波长公式要记清.

例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

(1)实验装置采用双缝干涉仪,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现准备了下列仪器:

A.光源,

B.双缝片,

C.单缝片,

D.滤光片,

E.毛玻璃(其中双缝片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把以上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2)关于本实验,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时应调节各器件共轴,并且单缝和双缝的缝应相互平行

B.观察到的白光的干涉图样是:可以看到彩色的干涉条纹,中央为一条白亮的零级干涉条纹;彩色条纹的排列,以零级亮条纹为中心左右对称,在第一级亮条纹中紫色在最外侧

C.看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后,在单缝前面放上红色或绿色滤光片,即可看到红黑相间或绿黑相间的干涉条纹,且红条纹的间距比绿条纹的间距大

D.测量时应使测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再读数

例2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双缝间距d=0.4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 m,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如图3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也如图中所示,则:

图3

(1)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分别为x A=______mm,x B=______mm,相邻两条纹间距Δx=______mm;

(2)波长的表达式λ=________(用Δx、l、d表示),该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m;

(3)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3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实验中,将两片刀片合在一起,在涂有墨汁的玻璃片上划出不同间隙的双缝;按图4所示的方法,让激光束通过自制的双缝.

图4

(1)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不同间隙的双缝,双缝的间隙越小,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保持双缝的间隙不变,光屏到缝的距离越大,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3)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都不变的条件下,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实验,发现用蓝色光做实验在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距比用红色光做实验时______(选填“大”或“小”).

1.利用图5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2.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按各元件的合理顺序正确的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B.没有安装滤光片

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3.如图6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图6

(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3)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 mm,

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7甲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为________mm和__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

图7

4.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8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图8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

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___、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

上的示数如图9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如图乙所示的手轮上的示数为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mm.

图9

(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 m,由计算式λ=_

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nm.

5.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0所示),并选用缝间距d=0.2 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 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图10

图11

(1)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

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11(a)所示,图(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 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c)所示,此时图(d)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________ mm;

(2)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x=______ mm;这

种色光的波长λ=______ nm.

答案

课堂探究

例1 (1)ADCBE 或EBCDA (2)ACD

例2 (1)11.1 15.6 0.75 (2)d l

Δx 6.0×10-7 (3)变小 例3 (1)越大 (2)越大 (3)小

随堂训练

1.ABD 2.AC

3.(1)滤光片、单缝、双缝 (2)B

(3)0.641(±0.002) 10.293(±0.002)

536

4.(1)E D B (2)放置单缝、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单缝、双缝间的距离要适当 (3)13.870 2.310 (4)d Δx l 660

5.(1)15.02 (2)2.31 660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有实验数据)

实验七 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及角色散率 一、 目的: 1 加深对光的衍射理论及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 2 掌握用透射关光栅测定光波波长、光栅常数及角色散率的方法。 3 测量光波波长。 二、 仪器及用具 分光计、透射光栅、汞灯。 三、 原理 1光栅衍射及光波波长的测定 由夫琅和费衍射理论,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至光栅上,满足光栅方程 λθk d =s i n ( ,3,2,1,0=k ) (1) 时,θ方向的光加强,其余方向的光几乎完全抵消。式中d 为光栅常数,θ为衍 射角。若已知λ,则可求d ;若已知d ,则可求λ。 2 光栅的角色散率 光栅在θ方向的角色散率为 θ λθsin d k D =??= (2) 测出d 及θ,可求出该方向的角色散率D 。 四、实验内容 1 仪器调节 分光计的调节,见实验三。载物台调水平后,使光栅平面与入射光垂直。 2 测光波波长、光栅常数、角色散率 以汞灯的绿谱线 A 75460?为已知,取1=k ,测该谱线左、右衍射光的角位置1T 、2T ,则衍射角212 1 T T -=θ,由(1)式可求光栅常数。 a) 绿光 ''014818±= θ 由(1)和(2)式可分别求得光栅常数和角色散率分别为

m d 510)002.0645.1(-?±= 1410)02.088.1(-?±=cm D b)紫光 ' _ 4115 =θ, '02=?- -θ, ''024115+= θ 由(1)和(2)式分别求得 A 4454360?±?=λ 1410)02.094.1(-?±=cm D b) 黄光 ''041121±= θ A )8.50.5774 (±=λ 1410)03.068.1(-?±=cm D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波长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堂课主要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的波长。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并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了解每个实验元件的作用,学会科学设计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案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艰辛与喜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波长是光的重要参数 ⑵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光的干涉测定光的波长 ⑶更进一步理解光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探究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⑷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会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各种实验元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体验探索科学的艰辛与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测定光的波长。 第 1 页共6 页

四、教学过程 1.实验装置的介绍——双缝干涉仪。 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如图—1所示。 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屏 图—1 双缝干涉仪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探究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可从屏上观察到。 把直径约10cm、长约1m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玻璃屏,在筒的观察端装上测量头。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cm~10cm,使缝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这时在屏上就会看到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2)。 图—2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就可见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3)。 第 2 页共6 页 图—3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高中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练习题 基础·巩固 1.若把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改在水中进行,其他条件不变,则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如何变化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解析:光在水中的波长小于空气中波长,由条纹间距公式Δx=d l λ知,Δx∝λ,B 选项正确. 答案:B 2.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B.屏幕上到两狭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的那些地方,将出现明条纹 C.屏与双缝之间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的距离增大 D.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条纹间距小于蓝光条纹间距 解析:双缝干涉,若入射光是单色光,则得到等间距分布的明暗相间的条纹,A 选项对;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出现明纹,B 选项对;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Δx=d l λ,若屏与双缝之间距离L 减小,屏上条纹间距减小,C 选项错;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所以保持L 、d 不变时,Δx 红>Δx 蓝,D 选项错. 答案:AB 3.利用双缝装置观察色光的干涉现象时,用同一双缝且保持双缝到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色光在屏上产生的条纹都应是明暗相间且等距的条纹 B.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 C.由于色光波长不同,位于中央的条纹可能是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 D.红光产生的条纹间距比紫光产生的条纹间距小 解析:由条纹间距公式Δx=d l λ,同一双缝且保持双缝到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B 选项正确;不同色光在屏上产生的条纹间距是不等的,A 选项错误;虽然各色光波长不同,但中央的条纹一定是明条纹,C 选项错误;红光产生的条纹间距比紫光产生的条纹间距大,D 选项错误. 答案:B 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B.中央明条纹宽度是两边明条纹宽度的2倍 C.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屏上条纹间距增大 D.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与蓝光的条纹间距 解析: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由条纹间距公式Δx=d l λ,若其他量不变,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屏上条纹间距减小,C 选项错误;由于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所以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与蓝光的条纹间距,D 选项错误. 答案:A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含答案

实验十五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双缝干涉的原理,能安装和调试仪器. 2.观察入射光分别为白光和单色光时双缝干涉的图样. 3.掌握利用公式Δx=l d λ测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Δx/l.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 附:测量头的构造及使用 如图1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向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的中心刻度对齐条纹的中心,如图乙,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刻度.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个亮条纹间的距离. 图1 实际测量时,要测出n条亮条纹(暗条纹)的宽度,设为a,那么Δx= a n-1 . 四、实验步骤 1.安装仪器 (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 图2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 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3)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相互平行. 2.观察与记录 (1)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3)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 条相邻的亮条纹中心对齐 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Δx =|a 1-a 2|n -1 . (4)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3.数据处理 用刻度尺测量出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 ,由公式λ=d l Δx 计算波长.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误差主要由测量引起,条纹间距Δx 测量不准,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不准都会引起误差,但都属于偶然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六、注意事项 1.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条纹的中心对齐,记清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和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纹间的距离. 4.不要直接测Δx ,要测多个亮条纹的间距再计算得Δx ,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 记忆口诀 亮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成一线; 遮光筒、测量头,中间有屏把像留; 单缝双缝平行放,共轴调整不能忘; 分划线、亮条纹,对齐平行测得准; n 条亮纹读尺数,相除可得邻间距; 缝距筒长记分明,波长公式要记清.

习题25 双缝干涉

一、选择题 1.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 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两相邻明纹之间的距离为:( ) (A )nd D λ (B )d D n λ (C )nD d λ (D )nd D 2λ (明纹条件 sin tan x d d d k D θθλ≈== ,k D D x k x d d λλ?=??=,n n λλ=) 2.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幕相距300 cm 。用波长为6000?的光照射时, 幕上干涉条纹的相邻两条纹距离(单位为mm )是( ) (A )4.5 (B )0.9 (C )3.12 (D )4.15 (E )5.18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初级单色光源S 到两缝 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O S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S 的位置仅仅影响中央明纹的位置) 二、填空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 距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少,则干涉条纹间距 。(D x d λ?=,都减小) 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 用波长为 λ的光照射双缝1S 和2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 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1 S 和2S 到P 点的光程差为 。若将 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 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光程差sin 3d k δθλλ===,k ’/k=4/3, 则n =λ/λ’=4/3)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名称:光的双缝干涉、光具盘几何光学演示实验 2、实验目的: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几何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实 验的要求,熟悉光具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结构、性能,熟练 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借助仪器说明 书学习独立使用仪器的能力;体会新型光具盘在设计上的特色 和尚存在的问题 3、实验教学目的:⑴双缝干涉: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 波长;培养严谨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⑵光具盘:学 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4、实验教学要求:认识区分常用几何光学仪器和元件,了解它们 的特点、光路元和用处;本演示实验光路的安装和调整使学生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测量方法。学会利用双缝 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 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5、实验在这一章有什么意义: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明白光的干 涉原理和干涉图样的形成。通过光具盘验证光学的原理可以使 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光学原理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理论还要 通过实验说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的波动性。 6、实验仪器:j2515型双缝干涉试验仪、j2501-1型光具盘演示仪、 学生电源。 7、实验原理:⑴双缝干涉:两条靠的很近的平行双缝,能把一个 线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当这两列相干光在空间相遇

时,会出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现象,即在光程差等于零或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相互加强形成亮点;在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相互抵消形成暗点。若在双缝后面置一屏幕,则可以见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⑵光具盘:根据已有光学原理,自行组装光具盘中的光学仪器从而验证所学光学原理对应现象的真实性。 8、 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①按照说明书对实验仪器进行安 装,并进行调节使各部分等高共轴。②在遮光管一端装上观察系统,调节使之出现双缝。③先观察白色光干涉现象,然后观察单色光并记录.④计算。 9、 数据记录 1.红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10.52 10.50 10.52 10.50 10.51 X 7(mm) 22.52 22.54 22.54 22.52 22.53 mm X X L d L d 4171067.66 51.1053.22600200.017-?≈-?=--?=?X ?= 红λ 2.绿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9.92 9.90 9.92 9.92 9.915 X 7(mm) 19.52 19.52 19.54 19.54 19.53 mm L d L d 4171034.56 915.953.196002.017-?≈-?=-X -X ?=?X ?=绿λ

光栅衍射法测量光波长

光栅衍射法测量光波长数据处理参考 1.数据记录 表一 汞灯绿光衍射角的测量 次序 k θ 'k θ k -θ 'k -θ 1 230°3’ 50°0’ 268°27’ 88°25’ 2 230°2’ 49°59’ 268°28’ 88°24’ 3 230°2’ 50°0’ 268°26’ 88°23’ 4 230°2’ 49°59’ 268°28’ 88°24’ 5 230°3’ 49°58’ 268°27’ 88°24’ 6 230°2’ 49°59’ 268°28’ 88°25’ 7 230°2’ 49°59’ 268°27’ 88°25’ 8 230°3’ 49°59’ 268°28’ 88°23’ 注:极限误差0.017,2,1/300()m k d mm ?=?== 2、实验数据处理(数据计算要有过程,即计算公式、数值代入,有效数字的保留要正确) A 、对 k θ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k θ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1 1230.048k ki i θθ===?∑ 0.0031k S θ= =? vp t =1.08 1.080.00310.0034k A vp u t S θ==?= 0.0098B u = == 0.010k u ===? B 、对 'k θ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k θ 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1 149.988k k i i θθ===?∑ ' 0.0038k S θ= = ? vp t =1.08 ' 1.080.00380.0041k A vp u t S θ==?= 0.0098B u = == '0.010k u ===? C 、对 k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k θ-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测试题(含答案)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测试题(含答案) 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题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某同学安装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调试好后能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 (1)根据实验装置知,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次实验时,该同学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mm. (3)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再次从螺旋测微器上读数.若实验测得4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1=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______mm.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光的波长。 (1)用某种单色光做实验时,在离双缝1.2m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4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图甲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乙读数为___________mm。已知两缝间的间距为0.3mm,由以上数据,可得该单色光的波长是_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若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方法有____________。 A.改用波长较短的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换窄一点的单缝 D.换间距为0.2mm的双缝 3.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到实验室想利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老师给他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回答下列问题:

激光波长测量l

一、引言 长久以来,人们都一直在进行着与光有关的研究以及应用。人类都还没有形成文明的时候,由于人类掌握了火源的获取,我们将火光用于照明。再在之后一两千年时间里,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制造玻璃的工艺的产生,以及人们对于光的反射和渐渐地一系列的简易的光学器件,如凹凸面镜、眼镜、透镜。然而还是没人知道管到底是什么。非常自然地,人开始对于光的本质产生了好奇。对光本质的研究道路是十分曲折的,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犯过错误。 我国古代对于一些光学现象就有详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墨翟(公元前468-376年)所著的《墨经》中就有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在镜面上的反射现象的记载。而目前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关于光学的系统著作《光学》出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之手。而也就从这开始,我们终于对光学有了系统的研究。受限于研究手段,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光的研究进度十分缓慢。 一直到进入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的十七世纪,光学理论研究终于迎来了飞跃。作为新哲学创立者之一的笛卡尔根据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他对于光本质地见解。其中他就认为光本质上就是一种压力,而这个力传播媒介就是完全弹性地、充满整个空间的以太,他解释说光之所以由颜色差异就是因为各色光所在媒介中粒子做转动运动时的速率不同。而几乎就是在同一时期,1621年斯涅尔(1591-1626年)从实验室中带来了著名的折射定律。二十六年后,费马(1601-1665年)提出了最小时间原理——光永远沿一条路线行进,并且是用时最短的路线,而后他在这个原理上假设不同介质对光的阻力就使其变为定律。而正是这两个定律将光学研究带入几何光学时代。在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由此揭开了物质颜色之谜,说明了物质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质不同颜色反射率以及折射率不同。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肯定了光的粒子性。而同时期的一个荷兰人惠更斯(1629-1695年)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光是一种波,在“以太”中传播。因为牛顿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波动假说并没有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整个十八世纪,光学的发展近乎停滞。 但是随着干涉、衍射等波动现象的出现,光学又向物理光学阶段进发。1801年英国人托马斯·杨(1773-1829年)进行了“物理最美实验”之一的双缝干涉实验。杨用光源照射间距极小的两条缝,从而获得了来自同一波列的两束偏振光,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然后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光程差,最后人类第一次测出了光的波长。1807年杨在他的论文中详细记述了双缝干涉实验,写道“比较各次实验,看来空气中极红端的波的宽度约为三万六千分之一英寸。”他所测得的“波的宽度”与现代精确测量值近似相等。它证明了光是以波动形式存在,也就推翻了牛顿所想象的光颗粒,为波动说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之后,一个法国人菲涅尔(1788-1827年)对惠更斯地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成功解释了光衍射现象。另一个法国人马吕斯(1775-1812年)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至此波动光学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1845年,法拉第(1804-1891年)发现光的偏振面在强磁场下的旋转行为。而后麦克斯韦(1831-1879年)在提出他最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之后,成功预言了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德国人赫兹(1857-1894年)则是在实验上证明了电磁效应。至此,光学也就正式地步入了物理光学。1896年,洛伦兹(1853-1928年)创立电子论。同年塞曼(1865-1943年)发现了塞曼效应。基于干涉现象李普曼(1845-1921年)发明了照片重现彩色技术。物理光学整一个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将光学与电磁学结合在了一起。 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光学的研究深入道路光的发生以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围观机制中,开始了量子光学时代。先是普朗克(1858-1947年)于1900年提出著名的黑

杨氏双缝实验实验报告

杨氏双缝干涉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杨氏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光的干涉。 (2) 了解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相干光源的概念。 (3) 掌握和熟悉各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钠灯(加圆孔光阑) 2:透镜L 1(f=50mm ) 3:二维架(sz-07) 4:可调狭缝s (sz-27) 5:透镜架(sz-08,加光阑) 6:透镜L 2(f=150mm ) 7:双棱镜调节架(sz-41) 8:双缝 三、实验原理 由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单缝s 上,使单缝s 成为实施本实验的缝光源。由杨氏双 缝干涉的基本原理可得出关系式△x= L λ/d ,其中△x 是像屏上条纹的宽度──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单位用mm ;L 是从第二级光源(杨氏狭缝)到显微镜焦平面的距离,单位用mm ;λ是所用光线的波长,单位用nm ;d 是第二级光源(狭缝)的缝距(间隔),单位用mm 。 9 :延伸架 10:测微目镜架 11:测微目镜 12:二维平移底座(sz-02)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 14:升降调节座(sz-03) 15:二维平移底座(sz-02) 16:升降调节座(sz-03)

四、实验步骤 (1)调节各仪器使光屏上出现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2)使钠光通过透镜L1汇聚到狭缝s上,用透镜L2将s成像于测微目镜分划板M 上,然后将双缝D置于L2近旁。在调节好s,D和M的mm刻线平行,并适当调窄s之 后,目镜视场出现便于观察的杨氏条纹。 (3)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x,用米尺测量双缝至目镜焦面的距离L,用显微镜测量双缝的间距d,根据△x=Lλ/d计算钠黄光的波长λ。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表如下: M/条x1(mm)x2(mm x(mm)λ(mm) r1(cm) r2(cm) d1(mm) d2(mm) r(cm) d(mm) r的平均值:d的平均值: 根据公式△x=L*λ/d求得λ(如表所示),最后求得λ的平均值为 六:误差分析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十八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一)目的 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原理 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λd L x =?得,波长x L d ??=λ。已知双缝间距d ,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 和条纹间距Δx ,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三)器材 实验装置采用双缝干涉仪,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如图实18-1所示,各部分元件包括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 (四)步骤 1.将光源和遮光筒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源发出的光能平行地进入遮光筒并照亮光屏. 2.放置单缝和双缝,使缝相互平行,调整各部件的间距,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在光源和单缝间放置滤光片,使单一颜色的光通过后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4.用米尺测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用测量头测出相邻的两条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5.利用表达式x L d ??= λ,求单色光的波长. 6.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图样的异同,并求出相应的波长. (五)注意事项 1.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并且双缝和单缝间的距离约为5~10cm. 2.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3.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应着亮(或暗)条纹的中心. 4.为减小实验误差,先测出n 条亮(或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a,则相邻两条亮(或暗)条纹间的距离1 -=?n a x . (六)例题 例1.(1)如图实18-2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 光源 滤光片 单缝 双缝 遮光筒 屏 图实18-1 图实18-2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精)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双缝干涉实验原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 2.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难点 “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弄清测量原理.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图样测定波长.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如图20—29所示,灯丝发出的光,经过滤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 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 相当于一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达到双缝S 1和S 2之后,再次发生衍射,S 1、S 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通过S 1、S 2后的单色光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当路程差P 1S 2-P 1S 1=k λ(k =0、1、2…)时,在P 1点叠加时得到明条纹,当路程差P 2S 2-P 2S 1= (2k +1)· 2 (k =0、1、2…)时,在P 2点叠加时得到暗条纹.相邻两条明条纹间距Δx ,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S 1、S 2间距d 及双缝与屏的距离L 有关,其关系式为:Δx =d L λ,只要测出L ,d ,Δx ,根据这一关系就可求出光波波长λ.

若不加滤光片,通过双缝的光源将是白光,因干涉条纹间距(条纹宽度)与波长成正比,因此在亮纹处,各种颜色的光宽度不同,叠加时不能完全重合,从而呈现彩色条纹. 二、测量方法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1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课本图实—3),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课本图实—4),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条纹间的距离,即Δx =|a 1-a 2|. Δx 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 条明条纹间距离a ,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即条纹宽度Δx =1 n a .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测量,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1)按课本图实—2,将光源、单缝、遮光管、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 (5)放上单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6)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 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 2,a 1与a 2之差即为n 条亮纹的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 (4)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d (这一步也可省去,d 在双缝玻璃上已标出) (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四、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学生若有探索的兴趣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要指导学生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指导安装时,要求学生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引导学生分析理由.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实验中会出现像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的清晰与否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很有关系.因此(3)(4)两步要求应在学生实验中引导他们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6)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类似“故障”,教师要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

13.3实验: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教案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 ㈠设计思想 本堂课主要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的波长。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并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了解每个实验元件的作用,学会科学设计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案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艰辛与喜悦。 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波长是光的重要参数 ⑵通过实验,学会运用光的干涉测定光的波长 ⑶更进一步理解光产生干涉的条件及探究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⑷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会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各种实验元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体验探索科学的艰辛与喜悦。 ㈢重点与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测定光的波长。 ㈣教学过程 1.实验装置的介绍——双缝干涉仪。 它由各部分光学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双缝干涉仪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探究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光源发出的光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可从屏上观察到。 把直径约10cm 、长约1m 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玻璃屏,在筒的观察端装上测量头。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cm~10cm ,使缝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这时在屏上就会看到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2)。 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就可见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如图—3)。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明暗相间、等距分布。 3. 猜测: 相邻的两条明(暗)条纹的间距△x 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3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图—2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S 1S 2图—4 实验示意图

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 学生:王晓敏学号: 201040610236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专业:物理学 入学时间: 2010 年 9 月 13 日 指导教师:屈奎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2 日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双缝干涉实验的研究 摘要:通过简单的方法和常用的材料分别设计制作出适合于实验室测量用和教室演示用双缝干涉实验器材。介绍了光源的选择和双缝的制作,并对刻线的不同情况对干涉图像的影响进行了图示说明。 关键词:双缝干涉;自制器材;波长; Study of the Double-slit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Abstract: A method and a simple design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are suitable for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classroom presentations with double-slit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equipment. Select the source and describes the production of double-slit, and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engraved lines on interference images were illustrated. Key words: double-slit interference; homemade equipment; wavelength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案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 【教案重点】 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教案难点】 x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案方法】 复习提问,理论推导,实验探究 【教案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教案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 生: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 ·2 λ ,n =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 +1) 2 λ,n =0、1、2…时,出现暗纹。 师:那么条纹间距与波长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推导一下。 (二)进行新课 1.实验原理 师:[投影下图及下列说明]

设两缝S 1、S 2间距离为d ,它们所在平面到屏面的距离为l ,且l >>d ,O 是S 1S 2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O 到S 1、S 2距离相等。 推导:(教师板演,学生表达) 由图可知S 1P =r 1 师:r 1与x 间关系如何 生:r 12=l 2+(x - 2d )2 师:r 2呢 生:r 22=l 2+(x +2 d )2 师:路程差|r 1-r 2|呢(大部分学生沉默,因为两根式之差不能进行深入运算) 师:我们可不可以试试平方差 r 22-r 12=(r 2-r 1)(r 2+r 1)=2dx 由于l >>d ,且l >>x ,所以r 1+r 2≈2l ,这样就好办了,r 2-r 1=Δr =l d x 师:请大家别忘了我们的任务是寻找Δx 与λ的关系。Δr 与波长有联系吗 生:有。 师:好,当Δr =2n ·2λ,n =0、1、2…时,出现亮纹。 即l d ·x =2n ·2 λ时出现亮纹,或写成x =d l n λ 第n 条和第(n -1)条(相邻)亮纹间距离Δx 为多少呢 生:Δx =x n -x n -1 =[n -(n -1)] d l λ 师:也就是Δx =d l ·λ 我们成功了!大家能用语言表述一下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吗 生:成正比。 师:对,不过大家别忘了这里l 、d 要一定。暗纹间距大家说怎么算 生:一样。 师:结果如何 生:一样。 师:有了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公式Δx = d l ·λ,我们就可以用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光的波长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观察,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光波波长测量

梧州学院实验论文 实验课程:近代物理实验 院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学 班级:12物理班 姓名:陈世杰 学号:201200603006 实验时间:2015.6.30

基于光波波长的测量及光栅特性的研究 【引言】 衍射光栅是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一种光学元件,光栅衍射能产生亮度较大、间距较宽的均匀排列光谱,具有分辨本领较高的优点,因此光栅常作为精确测量光波长的一种光学器件。 【摘要】 在已知光栅常数时,利用光栅测量光波长的常用方法是光栅垂直法:将入射光垂直于平面光栅,即入射角i=0,在已知光栅常数的情况下测量衍射角,即可测得光波波长。已知波长求光栅常数。本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光栅的衍射现象,研究光栅衍射的特点.测定光栅常数和汞黄光的波长.通过对光栅常数和波长的测量,了解光栅的分光作用,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关键字】 光栅光波波长衍射角 【正文】 A:实验原理1: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则光束经光栅各缝衍射后将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叠加,形成一系列间距不同的明条纹。根据夫琅和费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所对应的衍射角应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d=a+b称为光栅常数(a为狭缝宽度,b为刻痕宽度,参见图2),k为光谱线的级数,?k为k级明条纹的衍射角,λ是入射光波长。该式称为光栅方程。 如果入射光为复色光,则由(1)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λ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被分解,在中央k=0,?k=0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组成中央明条纹,称为零级谱线。在零级谱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着k=1,2,3,…级

谱线,且同一级谱线按不同波长,依次从短波向长波散开,即衍射角逐渐增大,形成光栅光谱。 由光栅方程可看出,若已知光栅常数d,测出衍射明条纹的衍射角?k,即可求出光波的波长λ。反之,若已知λ,亦可求出光栅常数d。 实验原理2:将光栅方程(1)式对λ微分,可得光栅的角色散为角色散是光栅、棱镜等分光元件的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波长间隔内两单色谱线之间的角距离。由式(2)可知,如果衍射时衍射角不大,则cos?近乎不变,光谱的角色散几乎与波长无关,即光谱随波长的分布比较均匀,这和棱镜的不均匀色散有明显的不同。 实验原理3:分辨本领是光栅的另一重要参数,它表征光栅分辨光谱线的能力。设波长λ为和λ+dλ的不同光波,经光栅衍射形成的两条谱线刚刚能被分开,则光栅分辨本领R为 根据瑞利判据,当一条谱线强度的极大值和另一条谱线强度的第一极小值重合时,则可认为该两条谱线刚能被分辨。由此可以推出 R=kN (4) 其中k 为光谱级数,N是光栅刻线的总数。 B: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整分光计。调整望远镜使其能接收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垂直;调整载物台平面水平且垂直于中心轴;调整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且光轴与

看说双缝实验

看说双缝实验 一项人类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科学实验,一种神秘力量在主导着感官 罡罡先生 2018-07-06 07:07:20 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科学家们想观察清楚如何会这样,于是他们在微观层面上来观察,架设高速摄像机,观察光子是如何一个一个通过缝隙形成波干涉的,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光子波的特性消失了!又变成人类最容易理解的粒子,只出现了两条条纹。这才引出了超级可怕和诡异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和后来石破天惊的的“延迟选择实验”,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 无数的科学家马上开始动手设计实验。当科学家在确定电子已经通过双缝后,迅速的在后面的板上放上摄像机的结果是,出现了两道条纹!反之亦然,如果迅速的拿掉摄像机,又会出现干涉条纹,即使我们在决定拿掉摄像机的时候,电子已经通过了双缝!这说明了什么?这意味着当我们没有看电子的时候,电子就不是实在的东西,它像个幽灵向四周散发开来,以波的形态悬浮在空间中。你一睁开眼睛,所有的幻影就立马消失,电子的波函数在瞬间坍缩,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随机出现在某个位置上,让你能看到它。 这个实验几乎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流认识,具体而言,就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意识决定着客观对象的呈现方式。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可这真真实实就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带给我们的震撼。在二十一世纪初科学界评选的令人头皮发炸的十大实验中,该实验高居榜首。用“毛骨悚然”来形容该实验一点也不为过。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含答案)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试题(含答案) 一、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题 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A.灯丝和单缝及双缝必须平行放置 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C.干涉条纹疏密程度与双缝宽度有关 D.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 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刻度线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该读数为 _____________mm. (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____________实际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1)利用甲图所示装置研究光的某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若在光屏上得到的图样如(a)图所示,则光源和光屏间放置的是单缝挡板 B.若光源和光屏间放置的是双缝挡板,光源由红光换作蓝光后,图样的条纹宽度会变窄C.若光源和光屏间放置的是三棱镜,光源能发出红、绿、紫三色光,则红光最有可能照射不到光屏上

D.若光源和光屏间放置的是三棱镜,光源能发出红、绿、紫三色光,则紫光最有可能照射不到光屏上 (2)用双缝干涉测量某单色光的波长时,所得图样如乙图所示,调节仪器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一条亮条纹A的中心,测量头卡尺的示数如丙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mm,移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条纹B的中心,测量头卡尺的示数为18.6mm。已知双缝挡板与光屏间距为0.6m,双缝相距0.2mm,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m。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光的波长。 (1)用某种单色光做实验时,在离双缝1.2m远的屏上,用测量头测量条纹的宽度: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4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图甲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乙读数为___________mm。已知两缝间的间距为0.3mm,由以上数据,可得该单色光的波长是_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若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方法有____________。 A.改用波长较短的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换窄一点的单缝 D.换间距为0.2mm的双缝 4.(1)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测量周期时,秒表指针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