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的“模仿说”:

(一)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

1.理式论摹仿说

a.“理式”的基本含义:

“理式”(I d e 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 d e 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需要注意的是:理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超越于具体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2.文艺的社会功用论

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普通劳动者)

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一对应。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

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

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朱光潜

他不是不要诗,而是不要那种摹仿的诗,而对于那种所谓来自神的灵感、培养人的理性的诗,他是非常重视的。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3.灵感说

灵感的基本含义

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它是“灵感”一词的根源。英文中的e n t h u s i a s m(热情)源于此。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

神灵附体----------灵感的源泉

迷狂--------------灵感的表现

灵魂回忆----------获得灵感的过程(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

柏拉图灵感说的价值:

首先,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就是灵感的产物。

其次,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术制作的区别。

第三,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对现实美的摹写上,而是努力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

他的文艺理论总的倾向是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但在阐述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社会功用说以及灵感说的过程中,又揭示了文艺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包含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萌芽。

一、亚理士多德:

(一)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3-公元前322)古代希腊著名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论的奠基人。在哲学、论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心理学等各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学》是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它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文献。至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二)文艺思想:

1、关于文艺本质: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模仿说,但有新的开掘,比以前的哲学家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艺术模仿对象本身的真实存在。为以后现实主义的文论奠定了基础。

②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他认为历史写的是业已发生的个别的事,而诗所写的是可能发生的,即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

③文艺求其似而比原物更美。文艺进行了理想化的创造。

2、关于悲剧

(1)亚里士多德给予悲剧的经典性定义: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示,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这个定义,首先规定了悲剧的本质在于,对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给古希腊至17、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的悲剧理论和创作指定了高贵化的基调。

其次,指明了作为一种模仿的悲剧艺术的模仿媒介和模仿方式--语言和表演方法。

再一点,很重要的是,它指明了悲剧的审美效果--卡塔西斯(陶冶或净化)。在我国,朱光潜先生译”净化”;罗念生先生译为“陶冶”。“净化”取宗教术语(洗涤灵魂),也有医学上“宣泄”之意;“陶冶”是让观众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保持一种平衡。

2、悲剧的布局

情节安排是“悲剧艺术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如何安排情节?提出“情节的整一性”原则时间:“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

3、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错误说

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一种是不知误犯,如俄狄浦斯。他推崇后者的写法。

4、社会作用——卡塔西斯(katharsis):

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净化”,一种认为是“宣泄”,朱光潜认为:“可知‘净化’的要义在于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罗念生认为其作用就是借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使观众的太强太弱的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头上。”

“恐惧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或恐慌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想象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

二、新古典主义:

(一)简介:

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

新古典主义是以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为依据。

新古典主义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新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布瓦洛。他的《诗的艺术》被称为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二)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哲学基础——唯理主义

文化历史传统: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逐贵族风习,寻求典雅规范。

(三)新古典主义文论的特点: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唯古典是从。

(四)为什么新古典主义要学习古希腊:

新古典主义强调文艺应该描写普遍永恒的人性,这样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得到古往今来的一致赞赏。而久经考验的作品必定是抓住了普遍人性的作品。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作品经受时间的洗礼,因此成为了新古典主义者模仿和学习的地方。

新古典主义重视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研读与学习,基于这样种思考:“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为人所赞赏,它们就是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西,真实的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去怎样看自然,怎样表现自然。”这样一来,学习古典作品就与模仿自然、遵从理性的要求完全一致了。模仿古人也就是模仿自然。学习用古人的方法去模仿眼前的自然。就是寻求一种理性和自然原则指导下的艺术创造。

三、启蒙主义文论:

(一)简介:

18世纪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高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与扼杀: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宗教蒙昧,他们相信理性和知识是照亮人们思想、改造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力量,是建立“理性王国”的强大武器。

(二)启蒙主义:

启蒙即“照亮”,”启蒙运动即“光明观念”或称“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即他们所倡导的”理性原则”,从哲学上主要是“人性论”和“自然神论。”

人性论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视其为人的本性,强调“天赋人权”;而“自然神论”主张大自然就是神。自然规律支配一切,这样就对绝对神权和王权提出了挑战。

马克思说:“自然神论----至少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不过是摆脱宗教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罢了”。

启蒙运动首先发起于荷兰,高潮在法国。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启蒙主义运动的侧重点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三)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的总体特征:

1.启蒙主义文论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转折型文论;

2.反对封建专制:

针对“神权至上”和“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等主张。

3.反对宗教迷信:

主张无神论或自然神论,提倡探索自然和研究科学,将宗教视为理性的大敌,罪恶的祸首。

(四)观念:

1.理性:古典主义用理性来压抑感性,强调一种规约性,万事万物合乎规范、礼度,反对放纵情感和过分渲泄;启蒙运动将理性与科学相结合,宏扬理性,使理性得到充分发展,用理性来评价、判断一切,用理性反对等级制度。

2.自然:古典主义指事物自身规律,强调规约性,即合礼。启蒙主义指合理。A指合理的社会秩序,自然即合理的,平等是自然的。

B指与文明相对的原始状态。卢梭的返回自然。

C忠实内心生活的自返行为,一切以内心需要为出发点,浪漫运动。

D指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自然观念与科学发展相结合。

四、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简介: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种反对古典主义、崇尚个性解放、追求情感表现、倡导想象自由、鼓吹艺术天才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持续近半个世纪,影响深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其理论上的表达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文学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欧洲社会急剧动荡,封建贵族日趋没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启蒙思想家的预言并没有实现,阶级矛盾复杂,贫富分化加剧,欧洲社会弥漫着一种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气氛。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说,富有与贫困的对立更加尖锐,犯罪状况日益恶化,商业变成欺诈,博爱变成嫉恨,金钱成为至高权力,卖淫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婚姻以不胜枚举的通奸为补充。“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理性王国的破产,为浪漫主义的到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思想文化的传承来看,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有深刻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浪漫主义先知卢梭有着崇尚自然和感情至上的独特倾向,正是这种独特性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讴歌、对文明状态的厌恶本身就是对法国社会现实不满的产物。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特征也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到来提供了思想武器,康德提倡艺术的无功利和无目的性,席勒把艺术理解为自由的游戏,这些思想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基本原则。费希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则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产生了直接作用。浪漫派理论家认识到,“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以完全抽象的方式闸释了人类心灵的无限能力,即在一切中发现自身、又在自身中发现切的能力”。费希特的“自我”概念让浪漫派作家返回自身、探究心灵。“谢林原则上复活了新柏拉图主义:艺术乃是洞见成理智直观。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参悟到宇宙本质,即绝对。所以艺术打破了实在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障碍。艺术以有限表现无限,是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因为它是意识和无意识的共同产物,是无意识地创造出我们的实在世界和有意识地创造出艺术的理想世界这样一种想象力的产物。”他们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和柯勒律治等浪漫派思想家,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论诗的本质:

诗的本质是什么呢?古希腊将之归结为模仿,新古典主义认为是理性,但华兹华斯则认为是激情的直接流露。这就是浪漫主义文论著名的表现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一般是因现实事件唤起的教情而写作的“。“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的见识。”在这里,他提出了“直接的快感”的概念,并认为这在诗歌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华兹华斯认为,首先是由诗歌创作的特点决定的。诗人与律师、医师、航海家、天文家及自然科学家不同,

“诗人与事物形象之间绝无障碍,但是传记家及历史家与事物形象之间就有成千障碍了”,所以诗人就以常人的姿态、生活原本的样子来表达“直接的快感”,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这就是诗歌作为艺术创作的特点所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是“爱”的人性使然。他认为,诗人都是“以爱的精神来看世界的人”。“诗人是维护人性的碉堡,他是人性的支持者和保存者,不论到何处都带来亲和爱。”正是由于这种“爱”的人性,所以诗人要传授“直接的快感”,要表达“激情”。他认为,“这是对天赋而又明显的人之尊严的崇拜,对快感的博大基本原则的崇拜”,也是“对宇宙之美的道谢”。

(三)论想象:

对于想象的突出强调是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重要特点,是其突破新古典主义“三一律”等程式化写作的重要理论支撑。柯勒律治在《文学生涯〉中运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艺术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柯勒律治说:“诗人撒播一种统一的情调与精神,以那综合之魔力来混合一切,并且逐个融合起来,这种魔力我专给予一个名称叫做. 想象'。”很明显,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魔力,可以将艺术创作中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发酵式地创造出具有无比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他还认为,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量"。柯勒律治还进一步分清了想象与幻想以及第一性与第二性想象的关系。对于想象与幻想,他说:“幻想和想象并不是如普通所理解的那样词异而义同,或者至少是同一能力的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幻想和想象乃是两种截然分立、大不相同的性能。弥尔顿的头脑富有想象,柯莱的头脑富有幻想。”可见,在他看来,幻想是一种简单的联想,而想象则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接着他又分辨了第一一性与第二性想象。他说:“我把想象看作第一性或第二性的。第一性的想象,我认为是一切人类知觉所具有的活力和首要功能,它是无限的‘我在’所具有的永恒创造活动在有限的心灵中的重现。第二性的想象,我认为是第一性的想象的回声,与自觉的意志并存;但它在功能上与第一性的想象完全合,只在程度上,在活动形式上,有所不同。”可见,他的第一性想象即为再现性想象,而第二性想象则为创造性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想象。

五、现实主义文论:

现实主义文论是19世纪初期在欧洲萌发,随后盛行于全欧洲的以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特征的文学创作与批评思潮。从文学创作态度看,现实主义具有挑战此前已产生强大影响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鲜明姿态。它提倡客观地观察社会生活,着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以精确细腻的手法去再现现实。文学因此被视为能够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与批评观念有着丰富而深远的历史渊源。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指出诗的本质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意味着诗所表现的不仅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还意味着这本来样子中蕴含普遍性与必然性。到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借助哈姆雷特之口,说出戏剧不过是现实的镜子。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反映”观念不过是这种镜子观念的延伸。

作为文艺思潮的现实主义,其实并不直接源于文学,而是源于绘画。1850年前后,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等人初次使用“现实主义”一词标示当时的新型文艺,并由杜朗蒂等人创办种名为《现实主义》的刊物。刊物发表了库尔贝的宣言,主张艺术家要如实刻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这种

现实主义潮流明确把狄德罗、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奉为现实主义创作的楷模,主张现实主义的任务在于创造为人民的艺术,而在文学上的基本形式则是现代风格的小说。如此,才逐渐产生了文艺中以“现实主义”正式命名的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深刻地折射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色彩。法国现实主义深刻折射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尖锐冲突,并体现在巴尔扎克和左拉的文艺实践中。英国现实主义在狄更斯对现实的思考中展示出工业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的激烈碰撞,詹姆斯的叙述理论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深人发展。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俄国现实主义则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

六、自然主义文论:

左拉(1840 -1902),法国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生于巴黎,家境贫困,19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仓库管理员和书店雇员,对法国下层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从新闻写作开始转向文学写作,并完善了自然主义文艺理论。1868年开始以法国第二帝国为背景,创作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左拉的目的在于描写一个家族在遗传法则的影响下,其盛衰兴亡的历史。作品包括二十多部小说,它们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左拉对劳资关系尖锐对立的描述、劳动者苦难经历的刻画,给人印象深刻。

“自然主义”一词非左拉首创,它产生于16世纪,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只是用于哲学领域。其含义是指除自然外,任何事物均存在于自然法则之内,此外不存在超自然的事物。19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绘画,是指对自然的写实。受圣伯夫的传记批评和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的影响,在法国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这一思潮的基本观念就是回到自然,从物体和现象出发,借助于实验和分析,寻求物体和现象的本源。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即回到人的自然状态,借助直接的观察、精确的解剖以及对世上事物的描写,塑造艺术世界。在左拉的写作实验中,《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这一理论的直接实践。左拉将工人的贫困归结为包括遗传、酗酒在内的生理行为,把工人的反抗描述为一种向上爬的生理本能。左拉在完善自然主义理论的同时,具有比较明确地反现实主义创作过程中的“典型”理论的意识。他认为所谓的“典型”必须是以人的存在的生物本源为基本前提,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把握并认识人。

那么,左拉所谓的自然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实验小说论》中,左拉写道:“在作品中必须反映自然,至少是科学已为我们揭开能密的那那分自然。我们没有权力对这部分自然进行杜撰。实验主义小说家因而是接受已证实的事实的小说家,他描写人和社会,指出科学已掌握的现象的原理。只有在表现其决定因素尚未弄清的现象时,才表现个人情感,同时竭尽所能用观察和实验来检验这种个人情感,这种先验思想。”结合左拉的定义,可以看到他所说的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涉及以下两个大的问题:

其一是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左拉之所以将其所倡导的文学思潮命名为“自然主义",其目的是为了与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拉开距离。所以,在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其明显的反现实主义观念的论证,包括对所谓的“典型”观念的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左拉否定文学真实是以现实真实为基础的这基本律则,相反左拉是文学真实性的积极倡导者,他坚持认为艺术真

实必须以现实真实为基础,这尤其表现在他早期的文艺观念中。但是,当左拉倡导自然主义的时候,他对真实的认识就与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念拉开了距离。左拉的真实更多地强调其必须以自然科学研究的真实为基础,即一种科学真实。事实上,在左拉看来,所谓的社会现实中的真实也是可以还原到科学真实的层面来的,如对于人的认识,人是可以依靠科学进行测量的,还原为一系列的心理学、生理学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正是人的“自然"状态的真实表现。所以,在左拉的“自然主义”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他刻意要求作家所反映的艺术世界,必须是以科学真理为前提,即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秘密;而超出科学真理的地方,也正是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

其二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依据问题。在自然主义理论对科学观念膜拜的同时,左拉积极倡导科学方法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其结果就是文学创作成为科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左拉的这-认识还有另外一个基础,即对人的认识的根本性改变。左拉认为科学的不断发展已经证明,客观条件对于生物和非生物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因此对于人的研究,生理学的价值将和物理、化学具有等同的意义。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人不过是一架机器,如同齿轮系统一般,人的身体可以按照科学实验者的要求进行组装。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的情感心智必然也会成为科学关注的对象,这也就意味着文学写作必然也会成为科学写作的一一种。左拉将这种科学写作命名为“实验小说”。所以,在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作家的职责已经转化为如何证明科学观念的正确性了。即使是能为科学所证实的情感领域,也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反复检验认证。

左拉毫不回避自己对科学家克洛德.贝尔纳医学观点的遵从,在其《实验小说论》中,可以看到他大段大段引证贝尔纳在《实验医学研究》导论中的观点。他以此为据,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观念的论证,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开始(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写作,刻意表现人物在医学和遗传学方面的自然状况。

左拉的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对人的生理学和医学状态的细致观察,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人的自然生理状态,从而深化对既定条件下的人的认识。在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艺观念中,隐含着后来弗洛伊德从心理学角度思考文学的影子。此外,这一做法无疑也是现实主义文艺观念的一种深化,是现实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一种延伸,对于更为准确地把握人、认识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更为准确、细致地塑造人,也具有推动作用。就左拉个人而言,他也不回避自然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承继关系,并将现实主义的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诸人列为自然主义的文学大师。

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艺观念同样缺陷明显,最主要的就是混淆了科学和文学的根本区别,并使文学沦为科学的附庸。这无疑取消了文学的独立性,曲解了文学的创作规律,并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此外,由于刻意强调生理学和医学对文学写作的指导性意义,文学写作不仅颇显烦琐、刻板、冰冷,其社会性价值也受到了伤害;它使生理性的人得以突出,而社会性的人受到了压制。它不仅会降低文学的社会意义,还成为左拉文学实践的不足所在。

七、文学的人民性: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民主主义批评家)对文学人民性的考察首先表现在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文学和人民性的关系,他认为文学的改变是以社会生活的改变为前提的,文学中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新的形式的出现正是因为社会生活提

供了这些内容、观念、形式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同样,文学中的人民性之所以日益突出也是一种新的现实的折射,即在现实生活斗争中,人民日益觉醒,并不断地从农奴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文学也成为人民捍卫自身利益和需求的表现。杜勃罗留波夫更为深刻的地方是,他认为这种新的文学所反映的观念只有为人民接受以后,文学的社会作用才会转化为现实,而这也是现实的文学写作无法满足人民需求的原因。文学还不能有效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呼声,还不能理解人民的疾苦,因此也就无法反映这种疾苦。基于上述认识,文学需要进步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

文学的人民性的特征:

首先是反映人民的生活,表现人民的愿望。这种反映不仅仅是一种对自然的生活现象的记录,还要善于发现人民身上一切美好的愿望。杜勃罗留波夫的这-要求在俄罗斯当时的社会语境中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它是对当时俄国社会中国粹主义者所宣扬的“国民性”的一种反抗。这种“国民性”是忠实于沙皇专制政权的,忠实于其宗教利益的,忠实于其贵族体制的,而这恰恰是逆社会进步思潮而行的。

其次,新的人民的文学思潮是从普希金的诗歌创作发轫,到果戈理等文学家手中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普希金使文学深人到社会现实之中,并成为有教养的贵族生活的一部分。但普希金还没有理解人民性的真正含义,他的诗歌获得了新的形式,即生活的形式,但还没有新的内容,即人民的生活。这种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则是要到果戈理、莱蒙托夫等作家出现后,才转化为现实。因为在这些作家手中,当代生活的缺陷、人民的生活内容成为文学表现的内容。

最后,站在人民的立场,饱含人民的情感,与他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体验人民的质朴的精神生活。文学反映的内容可以是人民的,但如果这种立场、情感、观念缺少人民性,则反映这种内容有可能是反人民的,即普通民众在文学中以丑陋的、卑劣的形象出现。而这就要求作家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面对社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如此才有可能反映人民的利益。同时,他还必须获得人民的情感,如此才有可能以同情的方式表现人民的生活,发现人民身上的善良和美好。杜勃罗留波夫的这一一认识,对于俄罗斯彼时以贵族出身的作家的写作而言,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这意味着作家必须放弃自己的阶级偏见,主动接近民众,体会民众的疾苦,努力贯穿人民的精神。

八、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论——“为艺术而艺术”

(一)唯美主义简介:

唯美主义是从法国起源,再波及到英国、美国,并影响到全世界。它大胆的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向传统的文艺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引起了轩然大波。

唯美主义是西方文艺理论的转折点。可以说:从唯美主义到形式主义、直觉主义,再到西方现代文论各流派,它实际充当了承上启下的中间枢纽的角色。(二)唯美主义产生的起因:

1、唯美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19世纪20—30年代是法国政治上最暗淡无光的时期,知识分子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面对平庸、腐化的现实,产生了绝望和反叛情绪。他们把热情投向艺术,以追求艺术的纯美来映照现实的丑陋和平庸。

2、唯美主义的学术基础。康德美学从德国传到法国,导致法国文艺理论的复兴

和变化。康德提出的“纯粹美”“审美无利害”等经过知识分子在大学讲堂的讲演和各种艺术沙龙的谈论、流传,成为法国青年一代用以反对鄙俗、丑陋的社会的武器。“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不胫而走。

3、唯美主义走向形式主义。

(三)唯美主义的发展历程

1.上升期

指是 19世纪 30年代中期以后,戈蒂叶已创造出唯美作品,写出唯美评论,而且陆续受到比他更年轻的法国青年人众星捧月般的拥戴和推崇的时期。

2.全盛期

指 19世纪 70年代,惠斯勒与罗斯金诉讼案的胜利,是唯美主义全盛期的突出表现。

3.衰落期

指 19世纪 90年代王尔德与昆斯伯里侯爵诉讼案的失败,标志着唯美主义衰落期的到来。

(四)唯美主义的主要特点

1.“为艺术而艺术”

2.“形式”和“美”至上

3.“批评家等于艺术家”

(五)代表人物:王尔德----形式就是一切。英国唯美主义作家

1.主要著作:

(1)《谎言的衰落》

(2)《批评家即艺术家》

2.文艺观:

1)艺术与自然:不是艺术摹仿自然,而是自然摹仿艺术。

2)艺术与人生:艺术不应该摹仿人生。

3)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时代相对抗。

4)艺术与道德:艺术是非道德的。

5)艺术以追求“形式”为目标。

6)艺术批评:完善的批评纯粹是主观的。

九、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在法国,后来遍及欧美的诗歌流派。这一派的文论家主要是诗人,他们的美学倾向与唯美主义、直觉主义有一致的地方,并互相影响,又以其强调文学的象征本质形成了独特的象征主义理论。

象征主义宣称是“客观摹写的敌人”。将文学的着眼点从外部物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把文学的内容从呈现自然世界的真实转向对超验世界至美的探寻,变文学的再现方法为暗示、象征。

象征主义文学运动本身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世纪80年代到实际末。主要代表是法国的三大诗人:魏尔伦、马拉美和韩波。此间,青年诗人让·莫雷阿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而正式为这个运动命名。

后期象征主义始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盛极一时,超越法国迅速波及欧美。代表诗人有法国的瓦莱里(瓦莱利)、奥地利的里尔克、美国的艾略特和庞德、爱尔兰的叶芝。这一时期的象征主义不仅限于诗歌,而是深入到戏剧,最有名的象征主义戏剧大师是比利时的梅特林克。他的代表作品《青鸟》是富有哲理

的象征剧。

(一)象征主义的先驱:

A、爱伦·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代表作品《乌鸦》,一般认为他也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他提出了“神圣美”。

B、波德莱尔(1821--1867)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代表作品《恶之花》,其主要观点:

1、“最高的美”与“感应论”。象爱伦·坡一样,波德莱尔把美视为诗的最高范畴,他认为在现实客观世界背后,还有一个超验的审美世界。诗人应当解读出深刻复杂的意蕴。

波德莱尔提出了著名的“感应论”,并写有十四行诗《感应》,其理论要点是:第一、大自然神秘玄奥,万事万物都相互应和,互为象征;

第二、人的各种感官互相影响,互相转换、契合(如香味可以看到颜色、可以听到声音);

第三、外界事物是人的内心的象征,二者互相感应、契合。诗人的使命就是把上述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翻译出来。

怎样做到这些呢?波德莱尔特别推崇想象、幻觉。在幻觉中,主/客体界限消失,万物处于诗人的精神主宰之下。

2、发掘“恶”中之美。

(二)象征主义理论代表

1、马拉美(1842--1898)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和理论家。被称为象征主义运动的领袖。1897年其论著被收编为《彷徨集》。

在诗歌的内容和对象上,马拉美强调表现“心灵状态”“心灵的闪光”,主张把创作的着眼点从客观的物质世界转向自我内心。马拉美寻求诗的最高境界,与爱伦·坡的“神圣美”、波德莱尔的“最高的美”一脉相承。

马拉美提出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即梦幻和暗示。他说“诗写出来原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去猜想”这就是暗示、梦幻。

马拉美为寻求一种纯粹的诗的语言倾注了毕生心血,他认为日常语言完全不同于诗的语言。日常语言意指明确、单一,而诗的语言蕴藏无限丰富的意义,指向未知世界。

马拉美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把诗歌看成无声的韵律和音乐。

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中,马拉美是灵魂和核心,是领袖人物,被称为“象征主义的象征”。

其他代表人物:

瓦莱里(1871--1945)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他提出了“纯诗论”。

叶芝(1865--1939)爱尔兰著名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艾略特(1888--1965)美国诗人。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荒原》。(三)结语----象征主义的基本特点:

1、世界万物深藏着深奥神秘的意义,那才是世界的本质,因此诗歌不应该再现世界,而应追求“彼岸的真与美”;

2、世界万物之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有着内在的感应关系,诗人的任务是揭示它。

3、诗人的表现手法不应是描绘和解说,而应该是象征和暗示。

4、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的语言,它指向完美的艺术境界,诗意凝聚在形式中,音乐性是其魅力所在。

(四)象征主义与传统的象征手法的区别:

象征主义不同于传统的象征手法,它不是一种手法,更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传统的象征手法表现对象是清晰明确的意识和情感,因此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一种明确、单一、稳定的关系,如红色象征热情、青松象征坚贞、玫瑰象征爱情、鸽子象征和平等等。而象征主义的象征源于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感受,象征的对象是深藏隐秘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后面的“纯粹本质”,由于对象的复杂、无形和多变,以及不明确性,使得象征主义在意义上不是单一、明确的。象征主义从理论到创作都呈现出神秘色彩和精神贵族倾向。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 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 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 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 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西蒙的《第二性》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 21.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 2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以其大而周和论说精细见长。 23.英伽登说,具体化是积极阅读的姿态和方式。 24.主要的阅读态度:学者的态度和读者的态度。 25.现象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指出,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26.索绪尔的《论》:在语言学倡导共时性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和所指的概念相结合。 27.结构主义强调在对客体的分割与重组中,突出客体在某一方面的意义,后结构主义则指出重组意义的不可能性。 28.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表现,功能等叙事文本的普遍特征,而不考虑叙事媒介。 29.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个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 30.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 31.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南部康士坦茨大学的五位教授:姚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康士坦茨”学派。 32.精神分析批评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批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 二、名词解释 1.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发展。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生来就有的,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2.意图谬见:维姆萨特的主要观点,就是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用作者的意图来解释作品的蕴意,维姆萨特认为这是一种意图谬见,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 3.感受谬见:认为当读者阅读时,在他的心中会产生生动的形象,浓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觉悟,以读者感受为依据的批评模式的批判,对于这些主观感受即不能驳斥,也不能作为客观批判的依据。 4.表现主义:一般指20世纪初叶发端于德国的一场文学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和思潮,在文学思想和批评史上主要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理论,它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重视艺术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道德主义,对艺术本质做了进一步探讨。 5.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的什科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对对象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6.意识流: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一、古希腊文化 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灵感说。 “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首先他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即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

西方文论学生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 第一部分单选 1、谁第一个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 B ) A、康德 B、歌德 C、黑格尔 D、狄德罗 2、初创“三一律”思想的是( A )。 A、卡斯特尔维特罗 B、布瓦洛 C、亚里士多德 D、蒲伯 3、谁是西方第一个提出要文学雅俗之别的理论家( C )。 A、亚里士多德 B、狄德罗 C、贺拉斯 D、歌德 4、不属于莱辛的文艺理论作品是( B ) A、《当代文学书简》 B、《审美教育书简》 C、《拉奥孔》 D、《汉堡剧评》 5、“数即宇宙”是以下哪个学派的著名论题( A ) [A] 毕达哥拉斯学派[B] 智者学派 [C] 小苏格拉底学派 [D] 赫拉克利特学派 6、《大希庇阿斯》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C )。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D] 贺拉斯 7、“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B )。 [A] 毕达哥拉斯学派 [B] 智者学派 [C] 小苏格拉底学派 [D] 赫拉克利特学派 8、《为诗辩护》的作者是( C )。 [A] 本?琼生 [B] 莱辛 [C] 锡德尼 [D] 布瓦洛 9、认为诗歌本质在于“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文论家是( B )。 [A] 柯尔律治 [B] 华兹华斯 [C] 施莱格尔 [D] 施莱尔马赫 10、“新批评”之谓,来自兰色姆的著作( B )。 [A] 《文学理论》 [B] 《新批评》 [C] 《实用批评》 [D] 《含混七型》 11、《大希庇阿斯》关于"美"的结论是( C )。 A.美是恰当 B.美是视觉和听觉的快感 C.美是难的 D.美就是善12.一般认为,"新批评"之说来自( D )的著作《新批评》。 A.布鲁克斯 B.燕卜荪 C.理查兹 D.兰色姆 13.在华兹华斯看来,最适合诗歌表现的题材,是( A )。 A.微贱的田园生活 B.动人的法国大革命 C.朴素的爱情 D.强烈的感情 14.莱辛关于"画与诗的界限"之区别,主要是针对( C )的学说。 A.康德 B.布瓦洛 C.温克尔曼 D.狄德罗 15.关于“三一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三一律”的最早的阐释者是卡斯特尔维特罗 B.卡斯特尔维特罗所阐释的“时间限制”指的是“情节”意义上的时间 C.新古典主义是“三一律”的奉行者 D.新古典主义与卡斯特尔维特罗在关于“三一律”的阐释上存在明显区别 16、提出灵感说的是( A )。 A、柏拉图 B、康德 C、巴尔扎克 D、亚里士多德 17、不属于莱辛文艺美学作品的是( B )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1.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P18-20) 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与悲剧理论。(P29-34-42) 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摹仿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你,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其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说”,即是好人犯了错误。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他规定:悲剧人物是好人,但不是完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所以犯了错误。然而他的性格、品质又是善良的,是“比一般人好的人”,是与我们相似的人,这样,当他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 第一章 1、苏格拉底主要思想: ①神学目的论 ②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③“功用”说: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如果某一事物能实现使用者的“目的”,就既是善的又是美的。 2、柏拉图 ①理式论摹仿说 “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这种本体是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事物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最高的神的化身。 ②(对摹仿艺术的看法)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第一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罪状: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第三条罪状: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无理性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③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④迷狂说(灵魂回忆说): 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 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秉承亚里士多德思想。一、合式法则,即尊重规则。1、反对诗的随意虚构,诗必须切近真实。2、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类型说的描述;剧中人物语言要与他的身份遭遇相符合;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特别是倡导寓教于乐,体现文学的教育作用。二、天才和艺术:不赞成诗为迷狂说; 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 奥古斯丁: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一、文学的罪责: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得到强调。2、语言问题,文学的做大祸害是不敬神明而为世俗的洪流所驾驭。3、继承了柏以道德标准为唯一标准的文学评价传统,认为文学偏离理性刺激情欲。二、论符号:1、区分了事物和符号:把符号定位在指意功能上,显示了符号最一般的特征;语言以言指物事符号,事物也可以指物,也是符号;这里强调的以物指物的符号功能并不涉及每一件日常事物。2、符号的特征:人言及事物是指事物本身不超越本身之外的意指,言及符号必须超越符号本身。中世纪阿奎那,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 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 中世纪但丁:《神曲》又叫《喜剧》。《论俗语》诗为寓意说:主要讲字面义、隐喻义、道德义、神秘义,神秘义高于一切。把阿奎那的四义说用于解诗。论俗语:俗语是自然的,文言是人为的,俗语是雅俗共赏;但丁的俗语是一种崇高的文学语言;俗语必须经过提炼,然后才能入诗,光辉的俗语是最好的俗语,应匹配安全、爱、美德这样好的主题。 文艺复兴锡德尼(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英国,《为诗辩护》针对《骗子学校》。诗的自由创造特征:对亚《诗学》创造性阐释,对诗的本质功能职责等问题深入研究,不把诗的研究依附于圣经;肯定诗人的崇高地位;受亚影响,认为模仿是一种创造,是为了教育和怡情从事模仿;强调诗的自由创造的本质,诗人的创造不受束缚,创新,造出比自然产生的更好的事物,自然是铜质而诗人能创造一个金质的。诗的虚构问题:诗人超越现实的虚构能力,有没有想象力,诗人的职责是虚构、创造完满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教育和提高道德的目的;诗人是虚构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的“模仿说”: (一)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 1.理式论摹仿说 a.“理式”的基本含义: “理式”(I d e 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 d e 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需要注意的是:理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超越于具体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三层”。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2.文艺的社会功用论 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哲学家——武士——百工(普通劳动者) 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一对应。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第一,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 第二,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 第三,悲剧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同时,指责喜剧投合人类“本性中的诙谐欲念”。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朱光潜 他不是不要诗,而是不要那种摹仿的诗,而对于那种所谓来自神的灵感、培养人的理性的诗,他是非常重视的。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3.灵感说 灵感的基本含义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第二节象征主义艺术理论 一、波德莱尔的“感应说” (一)艺术与自然:放弃自然,反对复制 自然,不仅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更指人本身的自然肉体,肉体的自然性。 (二)艺术与道德科学:道德科学不是艺术 道德求善,是宗教的事。科学求真,是哲学的事。而艺术是求美的,所以,科学道德都不是艺术。 (三)艺术的本质:美、忧郁、不幸 艺术是美,而真正的美、纯粹的美是“忧郁”和“不幸”。其著作《恶之花》寓意“恶之美”、“病态之美”(四)艺术感知:想象力 1、艺术感知就是洞悟宇宙、人生的奥秘。 2、宇宙万物和人生百态都受“普遍相似性”的支配。 3、诗人必须有想象力,去辨认和表述事物之间的普遍关系。 4、想象力是“向所有的精神生动的说话的创造力” 5、想象力就是促动诗人发生感应的能力、前奏。 (五)艺术思维和创作:感应与象征 感应,又译应合,曾出现在《恶之花》中,影响深远,被称为“象征派的宪章”。 1、垂直感应:指由物质客体以及引起的感觉层面到抽象观念和个人情愫层面的运动。(人与大自然的感 应) 2、水平感应:指由一种实在的感知到另一种在同一层面的感知的运动(通感、人与自身的感应) eg:自然中的万物之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等。 两种感应都是强调诗在不同之间把握相似,在无关之间抓住关系的能力。二者各有特点,相互渗透,其 目的是通过意向及其积累,在读者身上再次引发诗人体验过的情感。 总结:波德莱尔反对复写自然,坚持艺术的独立性,强调官能、想象力。把忧郁、不幸看作高于欢悦的美的特征,影响颇巨。 二、魏尔伦“音乐、至高至上”的诗歌革新主张(强调诗歌的节奏韵律) (一)土星情节:土星,即人生是忧郁、痛苦、不幸的隐喻。这是魏尔伦诗歌主题的来源和理论基础。 (二)纯粹:自然是诗人心灵的象征性森林,应热爱、领略、洞悟它,以写出意在言外,有“轻松自如节奏”和“绝对形式”的纯诗。(“纯诗”概念没有严格限定和完整体系,但启发了瓦雷里,成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主要概念。) (三)音乐至上:即要求诗歌具备音乐性。《诗艺》“象征派宣言” 内容:1、音乐至上,诗歌的音乐性最重要。 2、提倡“奇韵诗”奇数为音节。 3、不要色彩,只要色调。 4、反对讽刺,雄辩。主张把诗歌从理性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音乐性,力图打破作诗枷锁。 三、兰波的“通灵人”理论。 (一)“他”者理论:诗人要作为他者观察洞悟自己的思想、精神。 诗人首先不是观察世界,而是内视自身,这是作为“通灵人”的第一步。 (二)“通灵人”理论:通灵,在各种感觉之间沟通,渗透和游动。诗人只有封闭理性,用直觉沟通各种感受,才能领悟宇宙人生。 (三)音、色、声相通论 四、马拉美“暗示”:不说明白,不说清楚,强调诗歌的神秘性。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 一、亚里士多德得悲剧理论: 1、悲剧定义: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得行动得模仿,她用得就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得装饰,个就其位地在剧得各个部分,模仿得样式就是戏剧表演,不就是一味叙述;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而就是这两种感情得到净化。 2、悲剧得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得因。 3、悲剧得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二、贺拉斯: 1、生平:屋大维统治下得著名诗人,写讽刺就是与抒情诗; 2、古典主义三原则: (1)模仿说(借鉴原则):在秉承亚里士多德得文艺模仿人生急促上提出文艺模仿古典(古希腊典范)得原则,主张向前人学习; A、沿用古典题材(讲古希腊诗篇改为戏剧); B、提倡发现新体裁; (2)合式原则:恰如其分得表现诗中描绘得人物,艺术上得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情理、观众心理与艺术得原则;具体要求: A、结构上虚实参差,毫无破绽; B、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类型说,定型说) C、要有高贵得内容与优雅得形式:要求文艺必须就是高贵得、优雅得,要有阶级内含,就是雅俗文化划分得滥觞; (3)理性原则:作家素质论: A、认为作家最重要得素质就是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得思辨能力 (如何判断改写什么与怎么写得能力); B、技艺训练得三个方面:a、模仿古希腊作品,将其作为范例;b、要敢于创新 c、敢于接受批评,不断修改作品;作家正确判断力得源头:思想、道德、知识。 3、寓教于乐说:教:诗得教化功能乐:娱乐 (1)认为诗得教化功能与娱乐作用并举(寓教于乐说得核心); (2)认为诗人给人益处(教化功能)与乐趣(娱乐),将乐瞧作就是教得手段,使其为政治、法律服务。容易走向极端。 三、朗基努斯《论崇高》: 1、《论崇高》:西方文学史上最早谈论“风格论”得著作,“风格”就是指“崇高得风格”,认认为崇高得作品能给人以惊叹与狂喜,不容判断而必然接受,感染力就是不可抗拒得,使读者陷入迷狂状态,文学上得崇高就是指伟大心灵得回声。 2、崇高得五大来源:(第一个文论思想) (1)构思庄严、伟大观念得能力(崇高要求得首要条件); (2)强烈得灵感与激情(除开卑微得情感); (3)词格得就是当形构(运用藻饰得技巧); (4)高雅得言辞(措辞); (5)结构得堂皇卓越(指高贵、优雅得结构); 3、文艺创作论:(第二个文论思想) 两个要求:A、题材得选择与组织;B、借助于意象(虚构性); 4、作家修养论:崇高作品得创作意象,要求: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西方文论 一,名词解释: 1逻各斯(1)道,理性,规律等。赫拉克利特曾经说:世界的本源就是逻各斯。(2)哲性和话语(word)(3)中介(4)本源和上帝的话——语言作为上帝创造世界的中介。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逻各斯。 2,理念(1)世界背后的那种超自然的东西,这种东西至高、至上、至善。(2)这理念必须是最高的,指本源、绝对精神,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理念所呈现的“相”。(3)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所以,理念不仅不会受事物的影响,而且理念与理念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因为理念是绝对的自身存在而不可能变为他物 3,模仿说(1)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2)柏拉图接受先辈哲人的模仿说,承认文学艺术模仿现实世界。但他理解的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理式世界第一性,现实世界第二性,艺术世界第三性。艺术世界只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4,卡塔西斯(1)心里层:净化,疏泄。(2)灵魂层;净化,提升。(3)医学上:指驱除病痛的过程。 5,天才(1)很大程度上的独创性,从人们所熟知的领域引起人的心灵震撼。——亚里士多德(2)康德:这种独创性必须是一个典范,它也是天才的第一标志;天才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艺术潜规则的素质与才能;;(3);天才可能与迷狂癫狂疯狂有关,但它是驾着理性的翅膀飞翔——康德(4)天才与它所处的时代与民族有关——黑格尔。 6,二律背反(1)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学概念。(2)意指对同一个对象或问题所形成的两种理论或学说虽然各自成立但却相互矛盾的现象,又译作二律背驰,相互冲突或自相矛盾。 7,这一个(1)指典型化的艺术形象。(2)她具有普遍性,也具有丰富复杂的个性。(3)是理想艺术表现的中心,它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性格表现出来。 8,日神、酒神精神:日神:理性认知;唯美、安详、宁静、可知;一种外观的静美。 酒神:本能生命体验;它变化多端;一种祭祀时的迷醉、狂欢与出神。 9,镜子说(1)文艺复兴时的说法,强调艺术要模仿自然。像达尔文的第二自然。(2)类似康德:美是当它显得像自然时的艺术(3)莎士比亚:艺术应该是自然的镜子,是人生的缩影。 二,简答题 1,谈谈柏拉图思维路径的矛盾。 要点:在《文艺对话集》的《会饮篇》中,柏拉图与一女先知蒂奥提玛从人的外表美与心灵美谈起。他从具体可感的事物中提取了理念美。他评价事物的标准是把理念放在首位(从一般到个别)而他认识事物的路径则是从具体可感的事物到理念(从个别到一般)。这就是他维路经的矛盾。 2,谈谈柏拉图的两种灵感说及其区别。 要点:灵魂俯身说灵魂回忆说 不同:(1)来源不同:俯身说可能来自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女神;灵魂回忆说来自圣经。 (2)俯身说中人的完全被动;回忆说中人的不完全被动。 形同:(1)都是唯心主义的(2)都具有神学色彩(3)人的主体性都很大程度上被淹没了 3,观看艺术表现能获得快乐,而不管表现什么。 要点:(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将音乐分为三种:公众教育的;让人消遣的;有种强烈情绪要表达的。他的艺术主要指的是第三种。(2)联系着人的审美体验,像狂风暴雨般的扫过,而让你的心情得到了平静,某种情绪得到了宣泄。让人得到了一种卡塔西斯,强调人的情感体验。 4,悲剧表现比今差的人,喜剧表现比今好的人。 要点:(1)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一个有一定完整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体是语言,具有各种总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手法;借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 (2)鲁迅: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毁灭给人看。 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毁灭破给人看。 5,诗歌比历史更富有哲理味。 (1)从特征上讲:诗歌和哲学是一般的、概括的;而历史是具体的、个别的、偶然的。 (2)诗歌始于惊异,而哲学始于怀疑,比较接近。 (3)从定义上讲:哲学和诗歌都是在一种强大生命力的指导下去解说这个世界和生命。 6,美的艺术就是当它显现得像自然的艺术。 要点:(1)说它显得像自然是因康德在强调艺术要模仿自然(如达尔文的第二自然)。 自然像艺术,因为自然是美的。正如尼采认为的:自然就是世界艺术家; 7,康德审美判断的基本特点。 要点:(1)审美判断的超功利性、无利害的静观。(2)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共性)。(3)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8,对无目的合目的性的理解

西方文论选复习精要

西方文论选复习精要 1. 柏拉图的作品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 2. 柏拉图的"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3. 柏拉图的"理念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4.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 5.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 寓教于乐"。 6.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文艺家。提出" 7.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 8. 《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 9. 普罗提诺将"太一"视为宇宙和艺术的本源。 10. 奥古斯丁是教父神学文论者。 11. 阿奎拉主张: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12. 锡德尼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 13. 达o芬奇扬画抑诗。

14. 卡斯特尔维屈罗是意大利文论家。 15. 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崇尚理性;摹仿自然;皈依古典,人物塑造类型化,戏剧创作遵守三一律,诗人要加强人格修养,肩负起教化社会的使命。 16. 《论戏剧诗》主要讨论了狄德罗大力提倡的"严肃剧"的问题。 17. 莱辛认为: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 18. 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发生的根源。 19. 维柯"诗性智慧"的主要内容:首先,维柯认为智慧是实现人的理智和意志的功能,它建立在某种超越精神所启示的关于永恒事物的知识上;其次,他认为诗性智慧是在超自然的信仰感召下的诗人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发生的根源。 20. 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是不同于自然,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二是不同于科学,科学是知识,而艺术是"人类的技巧",科学无所谓美丑,而艺术则是以追求美为重要目的的;三是不同于手工艺,手工艺生产是雇佣性劳动,不是出于自由意愿,无快乐可言,而艺术创作像似自由的游戏,自身是愉快的;四是艺术是合目的性的主体自由创造的产物。 21. 黑格尔艺术美的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艺术。在初始阶段的象征型艺术中,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要的形式,常常要受到外在感性材料的束缚,导致艺术存在着图解的缺陷;在古典型艺术中,理念已自由地妥当体现于本质上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使理念内容与外在形式完满地融为一体;浪漫型则再度高扬了理念,力图摆脱感性形式的束缚,在较高的阶段回到象征型艺术所 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黑格尔将这一发展历程概括为"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于超越"。根据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肯定的是古典型艺术,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引言 西方文论是研究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文论 古希腊时期的文论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戏剧上,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诗歌的模仿理论,认为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通过模仿可以达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2. 罗马文论 罗马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文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家是奎因提利安努斯,他提出了诗歌的三个要素:发明、布局和表达,并强调了诗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3. 文艺复兴文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达·芬奇和莱昂纳多·布鲁内蒂,他们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概念,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 4. 古典主义文论 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论的再次回归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尼古拉·波佩和皮埃尔·科尼勒,他们提出了“规则美学”的理论,强调艺术的规则和规范。

5. 浪漫主义文论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古典主义文论的批判和超越。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弗里德里希·谢林和约翰·凯尔,他们提出了“天才艺术家”的概念,强调创造力和个性的重要性。 6. 现代主义文论 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主要是对传统文论的颠覆和创新。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是西奥多·阿多诺和罗兰·巴特,他们提出了“批评的自觉性”和“文本的解构”等理论,强调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主要理论流派 1.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一种关注文学形式和结构的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的美感。代表人物有俄国的维克多·甘布尔和美国的新批评家。 2.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符号系统的理论流派,它强调文本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代表人物有瑞士的弗迪南·德·索绪尔和法国的罗兰·巴特。 3. 语言学派 语言学派是一种关注语言和符号的理论流派,它强调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达意义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诗人特里·伊格尔顿和法国的文学理论家米歇尔·福柯。 4. 后现代主义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 一、亚里士多德得惨剧理论: 1、惨剧定义:惨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好、有必定长度得行动得模拟,她用得就是语言, 拥有各样精心雕琢得装修,个就其位地在剧得各个部分,模拟得款式就是戏剧表演,不就是一味 表达;经过惹起同情与惧怕之情,而就是这两种感情获取净化。 2、惨剧得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得因。 3、惨剧得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二、贺拉斯: 1、平生:屋大维统治下得有名诗人,写嘲讽就是与抒怀诗; 2、古典主义三原则: (1)模拟说(借鉴原则):在秉着亚里士多德得文艺模拟人生急促上提出文艺模拟古典(古希腊 模范)得原则,主张向古人学习; A、沿用古典题材(讲古希腊诗篇改为戏剧); B、倡议发现新体裁; (2)合式原则:恰到好处得表现诗中描述得人物,艺术上得协调一致、合适、得体,切合 自然、情理、观众心理与艺术得原则;详细要求: A、构造上虚实参差,毫无漏洞; B、人物性格自相一致,符合种类,符合特色;(种类说,定型说) C、要有尊贵得内容与优雅得形式:要求文艺一定就是尊贵得、优雅得,要有阶级内含,就 是雅俗文化区分得滥觞; (3)理性原则:作家素质论: A、以为作家最重要得素质就是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得思辩能力 (怎样判断改写什么与怎么写得能力); B、技艺训练得三个方面:a、模拟古希腊作品,将其作为典范;b、要敢于创新 c 、敢于接受责备,不停改正作品;作家正确判断力得源泉:思想、道德、知识。 3、寓教于乐说:教:诗得教化功能乐:娱乐 (1)以为诗得教化功能与娱乐作用并举(寓教于乐说得核心); (2)以为诗人给人好处(教化功能)与乐趣(娱乐),将乐瞧作就是教到手段,使其为、法律服 务。简单走向极端。 三、朗基努斯《论高尚》: 1、《论高尚》:西方文学史上最早讨论“风格论”得著作,“风格”就是指“高尚得风格”, 认以为高尚得作品能给人以惊讶与狂喜,不容判断而必定接受,感染力就是不行抗拒得,使读者 陷着迷狂状态,文学上得高尚就是指伟大心灵得回声。 2、高尚得五大根源:(第一个文论思想) (1)构想威严、伟大看法得能力(高尚要求得首要条件); (2)激烈得灵感与激情(除开低微得感情); (3)词格得就是当形构(运用藻饰得技巧); (4)文雅得言辞(措辞); (5)构造得堂皇优秀(指尊贵、优雅得构造); 3、文艺创作论:(第二个文论思想) 两个要求: A、题材得选择与组织;B、借助于意象(虚假性); 4、作家涵养论:高尚作品得创作意象,要求: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 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一、西方文论的源头 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 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 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 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特征: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XXX《诗学》 (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情节有机统一)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3)性格应该相似。与原型相似,在求得

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XXX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三个“不应”: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关于犯错:1动机,行为的性质不是邪恶的2选择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强调事后发现犯错3发现犯错了,中断了行为就不是后果。关于行动:自愿-----不自愿:A受外力逼迫的行动a纯粹的外力逼迫(自然灾害)b有外力逼迫,但行为当事人经过思考选择、斟酌、作出的行动B无知的作出行动a强烈的情感所导致(胆怯、懦弱),缺乏理智 b对历史时势,缺乏普遍原则,认识不清c强调事后的追悔。过失说的意义:亚把过失放在人性内部去阐述,人性缺陷导致

西方文论史(1) 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史 第一节文论 一、文论的概念 文论: 是人们对文学的认识,理解而成的观念形态,又称之为文学观。 二、文论的表现形式 1、凝聚为理论形态例如: 古希腊亚里土多德《诗学》17世纪文艺理论家布瓦罗的《诗的艺术》 2、参透在作品中 如: 高尔基的《母亲》 3、散布为社会心理 如: 西方的“模仿说”、中国的“文以载道” 二、文论的产生及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 (一)文论的产生 1、文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文论与一定的哲学思想相联系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不同的哲学方法就会影响到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如19世经初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论就是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 (二) 、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 1读文论作品,要读懂全文,领会文意。 2把握西方的社会现实、哲学思潮,领敛论思想产生的背景。 3 理清西方文论发展的线索,把握每一个时期的文论内容。 第二章古希腊文论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其文论对后来欧洲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文学丰富,神话、史诗、戏剧、抒情诗等为文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的说来,古希腊的文艺思想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学与社会的现实关系(模仿说) ; (二)文学创作的动力(灵感说) ; (三)文学的教化功能(服务现实) ; (四)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真实性) ; (五)文学的功效(心灵的净化)。 第一节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472-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主要的专著有《伊安》、会饮》、《理想国》等。 主要的文艺思想有: 一、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艺术的基本理解,在柏拉图之前有德谟克利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