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胜拖延症心得:爽翻了

战胜拖延症心得:爽翻了

战胜拖延症心得:爽翻了
战胜拖延症心得:爽翻了

战胜拖延症心得:爽翻了

【导读】拖延症是种病,自己治最有效,借助外部力量则会大打折扣。拖延症的人不在少数,能够战胜的多数不是赖于心理医生,而是自己与人的天性对抗。

学弟问我:成功战胜拖延症的感觉如何?我沉思片刻,说,简直爽翻了!

我大概是在两年前战胜拖延症的,目前没有复发迹象。我对于战胜拖延症的标准是:你做事情不拖延了,并且能在感觉到“将要拖延”的时候克制住自己的行为。整个生活都在正轨上。

我还记得以前身患拖延症的时候,每天的日常时间表里什么都做不了,基本上整日都是看漫画/看电影/宅度过的。要真有学习上的东西要做,也是临时抱佛脚,做出来的东西粗制滥造,不堪入目。因为事情做的很差劲,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最终导致丧失自信,变得更加拖延了。这条道路你决定值得走一趟,保证一个月内妥妥变成大LOSER,从此无缘男神女神,好身材好成绩,也算断了对红尘的想。

上边是我现在已经治好拖延症的日程表。没有拖延症后,我立刻觉得时间变得多起来,每天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做运动、看书、写东西、基友聚会等。从外形上,我也从一只185cm,200斤的胖子,变成一个有肌肉没肥肉的人,不再被女生认为是猥琐的死宅;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成功概率大大提升。久而久之,

人的精气神就会好起来,一个是源自身体变好,一个是源自自信的提升,最后一个是时间多了,能学的东西多了,脑子也灵活了。

我的蜕变轨迹

战胜拖延症之路是漫长的。局外人站在一旁风轻云淡地说,你们不就是懒么?你们不就是不努力么?你们不就是好吃懒做又爱玩儿么?你们怎么不能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这句话说来容易,不过要真正办起来很难。我听说一个说法,就是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是一种技能。有人通过家庭教育训练出来了,有人天生办事有条理,有人天生有强迫症。有人,例如我,沦为拖延症患者。我对自己身患拖延症的愧疚感是短暂的,就像有一些胖子天天喊减肥,薯片却一片都不少吃,在心底,我和他,早已经接受自己懒搓的形象。

真正促使我去战胜拖延症的事情是,EX跟一个男人跑掉了。当时我极度悲愤,她给的解释是:她和我这种状态萎靡的人在一起,搞的自己也萎靡了。为了避免最终成为我这幅鸟德行,她决定毫不犹豫地离开我。

我深感被羞辱,决定要战胜拖延症。我去书店买回许多相关书籍,买了一本特好看又昂贵的本子和钢笔,报名参加了拖延症互助协会。前几周,我过的非常打鸡血后的生活,精神状态和卖安利的疯狂英语的李阳差不多,日日想着成功学,意志力,正能量。每日读几篇正能量书籍,感觉小宇宙都燃烧起来了。参加拖延

症互助会让我也知道同类,我有一种感觉,拖延症不是一种绝症,就跟感冒一样,很多人都得了。这种日子过了一段时间,除了变成一个神经病意外,拖延症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变好。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鸡血的激励下,脑子一鼓作气地写一个宏伟的计划,如同小时候看了在老师引导下看了爱迪生传记,立刻决心明天就要当发明家。这不是做计划,这叫做白日做梦,屌丝YY,鸡血鸡汤后遗症。如我这般病入膏肓的拖延症患者,先是受到激励,然后白日做梦,最后梦碎。从此,拖延症变得更严重,我也放弃治病了。

放弃治疗

再一次决心要治疗拖延症,是因为要申请研究生,而且与某学霸当上室友。室友长得很萌,喜欢他的姑娘很多,他偏偏对此没有兴趣,除了学习看文献以外,他就是跑跑步。必须一提,他人品很好,对我这种末等学渣毫无歧视之意。

某日,我们坐在家里吃麦片牛奶,我问他,怎样才能战胜拖延症?

学霸说:那你得我和在一起。

我吓一跳,尼玛,这个是告白吗。

学霸又补充:你跟着我一起学。

我随口说一句,那就跟着呗。

学霸不愧是学霸,第二天早上就敲开我房门,命令我跟他一起跑步。我迷迷糊糊中,就穿着跑鞋出门了。一口气跟着学霸跑了5公里,差点没有死在路上。跑完步,学霸对我很满意,请我吃了一块华夫饼。

回到家中,学霸问我,今天有什么计划?

我想,这个我擅长啊,鸡血不是白读的,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堆。

学霸说,你这个不行。你就说两个你今天必须要做的任务。

我说,我要写曲子&看100页书。

学霸说,行,如果你没有做到,今晚你洗碗。

我和学霸各自回到房间里学习。我在房间里躺倒中午12点,学霸过来敲门,问我学的怎么样了?我说还没有学呢。他坐在我床上,痛心疾首地说了一堆大道理。学霸相当有操守,每隔45分钟来我房间一次,如果我学了,他就给我吃个水果;如果没学,他就跟唐大爷一样唠叨我。我琢磨这,这个应该和巴浦洛夫训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学霸对我的治疗方法如下,每天检查我制定的计划,并且指出不合理之处,然后监督我把任务做成。做不成就去刷碗做家务,在第一个月,我刷了15次碗。而且学霸平日爱好煮咖喱之类特别容易不好洗的食物,不像我,把东西扔烤箱拿出来就吃了,扔掉锡纸就完事儿了。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在一个月内完成了15天的任务。对于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进步。这个月,我难得按照时间点完成绝大部分的任

务,还得到专业老师的表扬,申请事宜也逐渐步入正轨。

通过和学霸在一起战斗拖延症,我学到几个比较关键的方法。首先,千万不要大脑充血,给自己制定宏伟计划,一定要从小做起,贵在坚持。就拿减肥来说,别一上来就觉得自己肯定能每天跑,能一个月瘦30斤。肯定是不现实的。应当制定一个每周3次,少出2包薯片,少来点汉堡的计划。要从坚持小事情做起,成功后再增加任务量。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扣治不好拖延症。

我还想讲讲,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拖延症患者,常年过着颓废的生活,意志力、决心早已废掉。有时候,我们想做,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找一个能监督、给你自信心的人。治病这种事情,有朋友的支持很重要。如同受伤病人,开头会给个拐杖,再慢慢多锻炼,才能恢复成正常人。命令一个伤者去跑步的是神经病,拖延症就是伤者,朋友,家人是你的拐杖。

战胜拖延症的过程差不多经历了1年半,这个过程其实挺悲催的,任何需要和天性对抗的事情做起来,都不会太开心。能支撑我继续战斗,现实的回馈也给了很多帮助。就是,我发现不拖延了,朋友更喜欢我了,身体也变好了,学业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划掉一天计划感觉太爽了。当你不断地做啊做啊做,现实也会给你回馈,你会发现原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竟然都可以做到了。我认为,每次克服一个障碍时,都应当给自己买点礼物、吃顿大餐以做表扬,久而久之,拖延症就逐渐变好。你也能回到正常人的范畴里了。

以上为个人战胜拖延症经验,没有什么专业的心理学经验,纯素个人之谈,

各位切莫见怪。

小编短评

拖延症人群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爱做计划,而且计划总是看起来很理想很完美。但却没有落到实处,总是给自己一点理由,一个借口,然后当天的计划就泡汤了,日程表上堆积了一堆。向战胜拖延症的人致敬,战胜拖延症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终结拖延症》读书笔记

《终结拖延症》读书笔记 荐语 威廉·克瑙斯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拥有超过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他的专精领域是现代都市人群各种负面心理的引导与治疗。他是认知疗法的先锋,还为美国军方等提供咨询服务。他根据心理咨询和治疗经历写下的著作《战胜拖拉》、《如何控制你的挫败情绪》、《积极改变你的生活》、《克服压抑的心理操练》等成为畅销全美的心理自助畅销图书。他也是同行公认的治疗拖延症的权威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豆瓣网“战拖心理成长会”完成的一本译著,由一群资深“拖拉机”来完成如何“战胜拖拉”的译校工作,想必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果不其然,这是一本在编辑不厌其烦催促下产生的作品。选书、翻译、校对、润色等都是由这一群完美主义拖拉者完成的,因此,质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正如“战拖会”推荐所言: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提供的这套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三叉戟,却包含了不少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本书建议的策略,在结构化方面非常出色,按照作者的说法,熟练使用习惯之后,可以有效预防反复,威力强大。 法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朱尔斯·贝约尔认为:“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地生活。”如果你想变得与众不同,各位拖友,开始知而行之吧!

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 1、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procrastination)的拉丁字源的解释,是“向前”(pro)加上“为明天”(crastinus)。拖延就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难免会对一些即将要做的事有些厌烦,这种情绪包含着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用一些无关紧要但快乐的事来代替,比如打游戏。拖延不是简单的逃避行为,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相关联的理解和想法(认知)、情绪和感受(情绪)以及行动(行为)。 我们看一个案例 简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她的任务是要尽快完成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在拖了一段时间后,她决定今天必须要完成这个报告,看看下面发生的这些事:

“时间去哪儿了”战胜拖延症系列活动策划书DOC

目录 一、活动介绍部分 (1) 1.1 活动名称 (1) 1.2 活动时间 (1) 1.3 活动背景 (1) 1.4 活动目的及意义 (2) 1.5 活动内容及具体流程 (2) 1.6 可行性分析 (7) 二、前期工作部分 (10) 2.1 活动前期宣传方案 (10) 线上宣传 (10) 线下宣传 (12) 2.2 前期宣传工作内容 (15) 2.3 物资筹备 (16) 2.4 经费预算 (20) 三、现场工作部分 (22) 3.1活动工作安排 (22) 四、附录部分 (26) 附录1 活动亮点 (26) 附录2 《时间都去哪儿了:测测你的拖延症》 (29) 附录3 活动海报 (30) 附录4 摊位设计图&“战拖神句”牌 (34)

一、活动介绍部分 1.1 活动名称 “时间都去哪儿了”战胜拖延症系列活动 1.2 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1.3 活动背景 1. 拖延现象在校园内普遍存在,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的、后果不利的推迟行为,主要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据估计,超过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现今社会中,拖延已经逐步升级为困扰青年人精神健康的一大隐形疾病。大多数人长久地处于迷茫状态当中,主要是大学本身是管理比较宽松、时间较充裕的环境,自律性不强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大学生就会出现拖延现象。为了使大多数有拖延现象的同学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拖延问题,学会时间管理、克服拖延心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变得尤为重要。 2. 校团委严抓学风建设,倡导健康活力的学习、生活方式 1

作文:终结拖延症读后感_1000字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_1000字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 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

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 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 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

第4课战胜拖延症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你的确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拥抱你的改变。 你好,我是陈华伟。 今天我们来谈谈: 除了使用番茄工作法锻炼深度工作的基本功之外,如何治疗「懒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拖延症,从战拖这个维度打造从0到1的自我管理基本功? 1. 战拖不能靠蛮力 人人都有拖延症,或轻或重;拖延症是难言之隐,迁延不愈。 刚开始一个工作的时候信誓旦旦,信心满满,充满构想; 要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东搞西搞,安慰自己「反正时间还早」;

之后,痛心疾首地反省「下一次绝对不能这样拖延了!」 结果,下一次依然如此恶性循环。 战胜拖延症,不能靠蛮力,而要靠制度! 就好像反腐败,不能指望个别人有超出常人的道德操守,而要靠正常人都没机会、有机会也不敢冒险的制度设计。 国家反腐如此,家庭婚姻如此,一个人的战拖,也是如此。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它就是战胜拖延症的一个制度。 而且,这个制度不是干巴巴的、僵硬的条文条款,而是一个游戏化的机制,是一个和拖延战斗的游戏。我称之为「熊猴大作战」,让你轻松就在游戏中战胜拖延症。 2. 熊猴大作战 将拖延症比喻成猴子,来自美国人Tim Urban,他做过一次非常棒的关于拖延的TED演讲。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或轻或重的拖延症患者?因为,人生就像在大海上扬帆航行,去探索未知的新大陆。 大多数情况下,大脑中理性的化身,一个理性决策者在掌舵,他着眼未来,制定长远计划。 但是,所有理智决策者的身旁,都还站着一个及时行乐的小猴子,它一直活跃得很,不断要抢这个舵的控制权。 脑子里的这个小猴子,很明显是个比喻,指的是人脑里的边缘系统。 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人还有两个大脑。除了所有动物都有的旧皮层和边缘系统,这是人的第一个大脑。 人还有第二个大脑,就是新皮层,它是人之为人、经过进化选择成为万物灵长的决定性生理机制。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诗中可是看出,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 今天,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因为,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慢工出细活。试想,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沿着这条新路,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以及分心的活动,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来对抗拖延行为。遇到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它就像一张“借据”,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再为“现在”买

单。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所以,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终结拖延症,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改变拖延思维,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练出情绪肌肉,克服拖延,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让自已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克拖延。 人的一生中,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当我们愿意去战胜拖延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和我们的拖延坏习惯说再见。今天的事就让我们养成今天就做的习惯,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那么,告别拖延,就从现在开始吧! 王俊 2018年3月20日夜

如何让自己克服拖延

如何让克服拖延 把任务都拖到最后一刻来做的坏习惯,叫做“拖延”,这种坏习惯常常对人的事业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失去重要的机会,混乱的工作时间,压力、紧张、怨恨、内疚等等都会成为其后果。这篇文章将探讨“拖延”的深层原因并且给出几点克服“拖延”的实际方法。 一、变成“必须”为“愿意” 首先,抱着你一定要做完某事的想法是导致“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你告诉自己你必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其实就在暗示自己你是被强迫着去做,所以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厌恶和抵触。正是因为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你选择了“拖延”。如果你的任务有一个最后期限,那么这个期限越近,这种不愉快就越强烈,如果你还不立即开始工作,那么这种不愉快感将不断增强。 针对这个心理障碍(mental block)就是要认识并且接受这种想法:你不需要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情。即使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你仍然有权力选择不做。所有你所做过的决定造就了今天的你,而如果你并不喜欢今天的状态,你可以开始做不同的决定,这将带给你不同的生活。你还应该意识到其实你并不是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习惯“拖延”。最严重的拖延者也有不拖延的地方。比如说,也许你从来没有错过一场世界杯,也许一有机会玩魔兽你就毫不犹豫,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所以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工作一推再推,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在何时开始工作的,这其实取决于你。这样想,“拖延”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二、变“完成”为“开始” 第二,总是想着你要完成一些大的复杂的工作显然会导致你的“拖延”。如果你总是想着一定要完成一些连具体步骤都还不清楚的复杂任务时,你会感到被狠狠地打击(“崩溃了!”“吐血了!”“晕倒了!”)。这样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你尽量地拖延。当你对自己说“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时,你其实就在让自己倾向于拖延。 如果想解决,方法就是试着想想只是开始做一小块工作而不是总想着要把大任务做完。想想“我现在能开始哪一小步”,而不是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其实你坚持简单的每次都做一点,你就肯定可以做完。假设你需要清理一个大的车库,一想到要清理那么大一个空间你就会感到要吐血了,这样你就倾向于拖延。其实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只是做一小部分,比如说去车库时带上一本小本子,写下你可以想到的十分钟内做完的简单任务,像扫一小块地,或者丢掉一两堆垃圾。不要操心什么时候做完它,而专注于现在能做的事。其实如果你这样做上一些次数,你也许在哪一次就发现根本没有剩下多少了,这时你就一鼓劲就把它做完了。 三、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做个正常人 第三种容易导致“拖延”的错误想法就是完美主义。要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的想法非常有可能让你根本不开始工作,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给这项工作附加上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愿意工作了。于是乎,你把工作拖延到临近最

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

如何改掉拖延的毛病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 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我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即使结果不好,我也可以说,那是因为我没尽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肯定会结果很好的(心理学上的高自尊人格)。 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放火来逼自己走过木板,那样的话,总会有烧着自己的一天;而且,那种压抑的焦虑感和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愉快。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木板的高度降低——不要对自己的结果(比如分数)太高的要求,认真完成就好。由于我们的天资和其它能力的限制,也许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像某些出众人物一样做得那么好,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尽力的结果都会比我们不去努力要来得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在豆瓣的那个帖子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那位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同样以“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当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

改变拖延克服拖延的方法

改变拖延克服拖延的方法 我们总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即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些永不休止的内心斗争会深深地打乱我们的情绪,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对我们有利的是,你能够意识到这些内心对话,注意到它们出现的形式,可以将其转化为激励我们的语句,从而帮助你克服不良情绪。 让我们看看内心对话是如何帮助我们克服拖延习惯的。 先认识一下拖延者心中的这句“箴言”,它经常以不同的方式掠过我们的心头。“我不得不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它早该被完成了,我正需要要去做它。” 这个小小的,看似没有错误的想法,几乎包含了所有造成拖延的精神因素。我们会经常使用这句话,如果你是个习惯拖延的人,也许每天都会说类似的话。 但这句“拖延者的箴言”错在哪里?这句话用什么方法使你拖延?我们对此能做什么?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句话的每个部分,把它们改成激励你的表达方式。如果你愿意,让我们把“拖延者的箴言”换成“行动者的箴言”。 首先,你没有“不得不做的事”。 “我不得不”是每个拖延者最爱的表达方法,它也最能让你失去信心。每次你对自己说“我不得不做某事”时,就在暗示自己别无选择,是被逼迫的,其实你很不情愿做这件事。这种感觉当然会对此事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解决方法是:不要说“我不得不”,换成“我选择”或“我愿意”,因为你做的每件事最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填报纳税申请表)。用“选择”这个词会提醒你,你的所作所为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这能帮助你恢复信心。 关注开始,而不是“完成”。 如果一心想着事情的完成,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一个模糊的,高度理想化的将来。想象完成时的情景对许多人都有激励作用。但是,如果一个起步困难的人想像着一个难以掌控的将来,会使他感到压抑,甚至失去信心。对此的解决方法是:不要在意完成,只关心开始。专注于自己的起跑,暂时忘掉终点线。只在意现在能做到的而不是最终结果。有时侯,一件事被尝试足够的次数,我们最终会完成它。开始行动本身就能带来足够的动力,让你把事情继续做下去。 把长期任务分解成几个短期任务。 总想着一个逼近的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会打击你的信心,因此造成拖延。任何任务,开始时不管多么让人望而生畏,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步骤。诀窍就是,每走完一步,只关注能够完成的下一步。暂时忽视你的最终任务,只要抓住下一个小任务,确保能清楚预见其完成结果。比如,别想着写一本书,从写完一页开始。如果还是没信心,就给自己定下写作时间。不要忘记你的最终目标,但也不能被它吓倒,把它当作你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篇一】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 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 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 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 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 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 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 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 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 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 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 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

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 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 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 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 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 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 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 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 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 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 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 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

克服拖延症 中英文演讲稿

Hello and welcome to another video. By the end of this video, you will learn 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once for all. If you are watching this video there was something else, you are supposed to do but then you decided to spend five minutes on Facebook or YouTube and somehow you ended up watching this video.It has been probably an hour or two since you have decided to spend only five minutes. 欢迎你来看这个视频,看完这个视频,你将学会如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拖延的毛病。假设你正在看这个视频,但同时有些其他应该要处理的事情,但你还是决定花五分钟刷下微博或者B 站,然后不知怎么的,当你停下来一看时间发现从你决定要花那五分钟开始,到现在一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I wonder what kind of five minutes are there. Of course you are not planning to waste two hours of your time, but then you wanted to know who liked a recent picture on Instagram or Facebook or may be you wanted to know if I have uploaded a new video and that is how it all started. 说好的只看五分钟呢。。。当然,你并没有打算浪费两个小时,只是突然想知道谁给你的朋友圈或在你的微博上发的东西点了赞,或可能你想看看T君有没有发新的推送。就这样,你开始了拖延。紧接着我会教你怎样用实际行动解决拖延的毛病。 In fact, it always starts like that and then you end up wasting your whole day doing nothing. In short, we just procrastinate in this video. We will see how procrastination works and I will show you a practical way to defeat that please for God's sake don’t procrastination on watching this video till the end, otherwise I won't be able to help you. 事实上,拖延都是像这样开始的,接着你就无所事事的浪费了一整天。简单说,从决定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拖延就开始了。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样发生的, 紧接着我会教你怎样用实际行动解决拖延的毛病。然后看在老天的份上,拜托你千万不要在看完这个视频前干别的事情,不然我也帮不了你。 Just be patient for the next few minutes and I promise you that this is the only video you will ever need to watch about how to end procrastination because you will find what ever you are looking for. Before we move on, don’t forget to hit the subscribe button andthe bell besides it to never miss another video. let's first understand how procrastination works in the first place. 只要接下来的几分钟保持耐心,我向你保证,看完这个视频你就会发现它真的能够帮助你解决拖延的问题,因为你可以在视频中找到答案。在视频开始前,赶快关注我吧! 02 Let's first understand how procrastination works in the first place.Look, your brain always wants to relax. It tried to avoid anything that will force him to work by promising you that will get a better opportunity in the future,for example if someone would give you ahundred bucks now or two hundred bucksafter a year. What a truth. Of course, a hundred bucks now because your brain starts telling you?

克服拖延——7个技巧让你坚持前进

克服拖延——7个技巧让你坚持前进 要想弄明白人们为什么拖延很简单,但是要想弄明白如何克服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克服拖延的习惯已经被很多人列为自我提升的任务清单的头条内容。所以,如果你能把拖延减小到最小,你会拥有幸福而有效率的生活。谁不想这样呢? 为了能够现在就停止拖延,你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技巧: 1.应付你的压力。 很多人发现有压力的生活是让他们养成拖延习惯的主要原因。你可以通过健康的方式减压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足够的时间来放松,当你需要时可以寻求别人帮助,这些都可以减轻你的压力。你还可以发现更多对你有效的方法。 推荐看看《探索频道健康一族:释放压力》(Discovery Fitnation All Stressed Out)英语/中文字幕[DVDRip] 2.做一个日程安排表。 它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规划每一天的生活。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表也是人们拖延的主要原因。因为你很容易就忘记你要干什么,并且计划表可以让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会迷失目标方向。看看一整天的计划表可以让你立即行动完成任务,拒绝拖延。 另一个技巧就是为自己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如果你一整天都被填塞满,你的身体和头脑会自主的帮你抵抗拖延的习性。还有,就是在日程表里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一些放松的项目,如慢跑,音乐等。

推荐看看这本书: 这里有下载地址:《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How to Get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Your Life)中译本,扫描版[PDF] 3.把任务分解。 有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拖延是因为你手头的任务看起来有点巨大。你可以尝试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比如你有一个车库要清理,里面堆满了纸盒和箱子。你可以每天从里面拿走一两个,一周过后,看似很巨大的工作就被分解做完了。 关于这个可以看看目标分解—-《小强升职记》这篇文章。 4.善于休息。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这几天把《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读了一遍,感觉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所谓拖延的意思就是把事情不断延后,却迟迟不去做。有的人认为时间有的是,明天可以再开始“记得有句古诗说得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总认为时间还有很多,离最后的时间还很远,我们总会拖延到最后迟迟不肯行动。 读了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4.我觉得我会失败.....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能否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下面我举一个我的例子以坚持早起床为例

吧,”今天早晨六点定点闹铃响了,时间太早了,还是再睡会吧明天再坚持六点起。不行一定要起床,因为六点起床洗脸刷牙做饭送孩子上学时间刚刚正好,而且我不用再着急开快车了就算遇上堵车孩子上学也不会迟到了。 我们真正迈出第一步很难,我们总是存在着拖延。在我们还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时拖延思维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 压力,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我们变得又拖延了。 针对拖延引发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 我们可以学习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几点建议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

关于中学生拖延症研究综述

关于中学生拖延症研究综述 摘要:拖延症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应该了解拖延症的特点、拖延症人群的类型、引起拖延症的原因、拖延症的危害、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有真正懂得了这些前因后果,才会对我们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找到解决的办法,战胜拖延症。 关键词:拖延症中学生成因克服 前言: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e”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和“crastinus"。“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推到明天”亦即“以后再做”的意思。心理学家给“拖延”的定义是:当事人故意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比如刘文静的“关于拖延症的思考”[1],讲了拖延症的研究,有关原因,特点,危害以及如何克服;岑文华的“和拖延症说再见”[2],讲述如何克服拖延症;顾琳珺的“拖延及其应对方式”[3],讲了关于拖延症的概念,原因,应对方式;孙萌的“对付拖延” [4]中,关于职场中的拖延现象,等等。 一、拖延症的特点。 1、自信心不足。每次完成任务都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从而对自己失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就越来越低,下次再有任务,就拖着不想去做。 2、总是推脱自己太忙。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太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用,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做。 4、喜欢操控他人。别人急也没用,只有等我准备好了才可以进行。 5、抵制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时期一直被拖下来。 6、抱有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却做不

克服拖延症的6个好方法

克服拖延症的6个好方法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SU)读书的时候,拖延症这个坏习惯可真把我给害惨了。每逢大考前一天晚上我总会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宿舍楼,或者是修理我的发型,而不是去复习迎考。自那以后我就决心去攻克拖延症,下面就是我的经验心得; 克服拖延症第一步:告诉自己手头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 要是你每天只能通过透晰治疗机才能够维持生命,你会腾出时间去完成某项任务吗?还是说,“我都快要死了,哪有空去做这等事!” 去年,我在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体检报告,发现墙上贴了一副漫画简报。画中有一个看上去非常忙碌的商人站在他的医生的办公室里,手上拿着一份不乐观的体检报告和医生说着什么。从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超重了。医生对这个商人说,“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每天锻炼1小时,要不然你就是死气沉沉地度过了24小时。”除了幽默之外,这幅卡通宣传画还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事情进行优先排序。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必须要腾出一些时间去行动。 对于人生中的大多数梦想而言,只要你每天都留出1个小时去做这件事,你就能最终实现它。每天卖力地奋斗一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就是360个小时。这么多时间足够你减掉40磅肥肉,也能让你多花些时间陪孩子,或是创业,也可以去提升一下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阅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克服拖延症第二步:开始行动。 耐克公司的标语就是“开始行动”。立刻开始行动要比正确地去做一件事更加重要。现在就开始行动的话,你就会犯更多的错误,这样你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伟大,就是勇于做梦;当你青春年少时,意气风发;但拥有更难忘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在你走到终点时可以说声‘梦想成真了’。“奋斗是人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此时此刻便是开始奋斗的最佳时机。 记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做了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克服拖延症第三步:做重要的事情,其它的事先放一边。 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呢(如,创业,择偶等)?列份清单出来吧。而且一定要确定你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能够让你离目标更近一步。如果你想去芝加哥,而你目前居住在洛杉矶,那么只要朝着芝加哥的方向前进,你最终就会到达目的地。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了,快点制定计划吧! 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自有其重要的地位。但要是你稍不留意的话,你就会纠结于制定出一个万全之策的话,你就很少去采取实际行动。所以,当你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之后,

《战胜拖延症》读后感

《战胜拖延症》如何告别拖拉机称号 拖延是个天性,“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地生活。”那么,如何战胜拖延症? 一、不要把自己称为拖延症患者。 全世界有25%的人有拖延症。 有拖延行为不等于有拖延症。 简单的小拖延未必就是拖延症。 二、开始清单行动 克服失败的恐惧,奉行立即行动。 举个栗子: “你回家就拿出一张纸,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六件事, 每天都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六件事, 然后每天就保证把这六件事做完,就OK!” 如果每天真的能干六件对工作和生活有推进意义的事,你的人生真的很有效率。 其实来自于拖延症的最根本的动机, 是自己的完美主义, 是你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真正的事实是: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只有你自己在乎自己。 抛掉完美主义,“先完成,再完美! 三、应对拖延的5步自我调节方法 1.觉察,和拖延症对话 运用认知方法看清拖延症, 运用觉察疗法,跟拖延症行为对话。 学会运用觉察,以第三方的视角来观察“此时此刻的我”。 ABCDE模型。 A:事件发生 B: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C:结果 D:重新看B改变看法 E:效果 2.开始行动 立刻、马上、NOW,现在就去做, 5分钟法则:任何想拖延的事情,给自己5分钟,只需要做个框架或者开头,思想立刻会不一样。 “太棒了!这次终于不会再临时抱佛脚了!”心里轻松很多! “行所当行”----做自己该做的事。 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反而行为拖延会有好转。

3.调节情绪 工作中,忽然想起来要去打个电话,回个微信,刚集中的注意力又被杂事来分散。那就和这个情绪对抗,控制自己不去打电话,不去回微信。 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持久性,练习自己的忍耐力和定力, 就像禅修,会让自己做事情更加专注,从而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在专注的时间内,只做当下的事,不被其他事打扰。 4.接纳自己 看到自己的进步,奖励自己。经常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比之前更进步。 5.自我实现 你真的去战胜了拖延的行为,真的去按照日程表上每天六件事的清单去做, 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跟过去完全不同。 你的人生就会重新上了一个高度。 总结五步法:【觉察,行动,调节情绪,接纳自己,自我实现】 面对一些特别困难的事情,还有一种方法叫“把背包扔过墙”。 就是对外界发表自己的承诺,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完这件事情。 例如:月初列清单,月末复盘总结。 例如:立个FLAG,两周一本书。

浅谈拖延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42636.html, 浅谈拖延的成因及应对方法 作者:王太和徐冬青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6期 摘要:拖延不仅影响你的个人生活,影响你的学习事业,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拖延可能由于过分追求完美,也可能是恐惧。但只要你改变观念、克服恐惧、持之以恒,定能克服拖延。 关键词:拖延;成因;应对方法 你是否经常会在deadline之前的一点点时间才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工作?你是否每次开会总是踩着点才走进会议室?你是否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着手完成?如果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拖延。如果还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强烈的负罪感,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那可能就是拖延症了。它不仅影响你的生活,而且影响你的学习或事业,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那么,拖延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怎样才能克服拖延现象呢? 一、拖延的成因 拖延现象自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存在,无时不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此,不少现代人做了大量的研究。那么,拖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想努力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好,以至无懈可击,这是人的天性,但这会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可能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殚精竭虑,这会导致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导致拖拉,产生抵触的意识,常见的现象就是推迟延期。 (2)恐惧。追求安全,避免受到伤害,维持稳定,害怕改变,这也是人的天性。害怕犯错,害怕失败,由于害怕,迟迟不敢着手做事,一拖再拖,由此而导致拖延。 (3)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焦虑和紧迫感往往会促发人的斗志,让人觉得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的状态,往往等到最后才不得不着手做事,最后的成绩可能还不错,这就强化了个体觉得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的高压状态下工作,也为自己拖延找到了借口,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错误的自我暗示,久而久之就形成拖延的习惯。 (4)避重就轻,总是做一些日常无关紧要的事情,譬如看邮件短信微信整理书籍或漫无目的的来回走动等等,磨磨蹭蹭貌似很忙,实际上正事一点都没做,如此恶性循环,这实际上是一种结构化拖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