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浅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浅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浅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浅谈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发表时间:2020-01-03T13:31:56.080Z 来源:《云南电业》2019年8期作者:田小鹰管晓静[导读] 当下,各类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层次化的提升和增长,更加强调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田小鹰管晓静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当下,各类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层次化的提升和增长,更加强调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种变化就要求相应的企业也应当从传统的建设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而电力作为保证社会基础建设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今天,要尤为注重电力监控系统的

网络安全防护。本文以电力监控系统为出发点,重点叙述该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测技术。

关键词:电力企业;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技术

引言:

现阶段,我国电力网络建设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相应电力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力监控系统作为保证电力生产和输送稳定开展,促进电力故障顺利解决的重要基础,其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网络设备和信息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力监控系统规模的扩张,网络安全监测所需要面临的负担和压力也就有所提升,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存在部分风险和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主体必须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监测技术的创新,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质量和水平。

一、立足整体,分析现状

当下,网络安全监测风险是我国电力监控系统在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应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没有完全适应我国电力建设的实际需要,与宏观上的目标仍旧存在一定差距。网络安全监测技术纵向防护强度较弱,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其自身并没有配备较为完全的网络监测设备。规划实践现代化的电力监控系统,完善网络安全监测技术和防护系统,是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我国电力企业也应当意识到网络安全监测技术发展对推动电力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整体性和严密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价值和潜力,推动国家电力生产向着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实现企业市场经营的优化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提高对网络安全监测技术和系统的重视程度,增强整体的人力和物力资本投入。

现阶段,我国电力监控系统在整体上存在的主要不足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有效的网络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不够科学合理,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电力监控系统运行的效率。其次是电力企业相关主体在意识上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监测的重要性,没有对这一领域中的问题加以足够的关注,当电力监控系统运行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和解决。最后,有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在宏观上确立长远的网络安全监测发展目标,同时也没有明确定位自身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没有对其加以统筹设计,进而埋下众多安全隐患和风险。

二、纵观系统,分析技术

现阶段,我国电力监控系统中所运用的网络安全监测技术大致可以列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评估风险

对运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当下网络安全监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运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分析和探测两个部分。分析主要指的是对电力监控系统主机的运行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探测主要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设备来分析较远距离的主机的运行风险。风险评估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和服务站等关键设备,所依赖的技术基础是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中的装置或者是程序,所指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故障的解决提供数据信息基础,为后续相关主体的操作提供帮助。风险评估技术对于网络安全监测系统而言,具有明显的辅助性和侧重性[1]。

(二)物理隔离

就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的横向防护而言,其所依赖的技术主体便是物理隔离,以此来维护网络边界区域的稳定。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要按照宏观上的标准规范来选取隔离装置,连接电力监控主机,同时也要保证两个主机之间连通的间接性。物理隔离技术所依赖的装置主体包括即时开关,网络交换设备和单向连接器。即时开关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物理隔离装置能够迅速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隔离,同时也可以保证信息数据的有效传递。单向连接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传递的不可逆转性,这一操作也需要通过特定的设备来完成。网络交换设备主要指的是在同一设备上实现两台虚拟设备的信息传递,这一设备在整体运行中所花费的时间较长[2]。

(三)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重的主要运用领域集中在SSL技术上,这一技术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敏感数据传播的安全性,其主要运行的载体是传输层,并结合应用层的作用,以此来保证信息的严密。如图1所示。在电力监控系统中,SSL技术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客户端和中终端设备上,其具体的运行也更加侧重于对电力企业用户的认证与检验,相较于普通网络信息传输设备而言,SSL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

浅析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 【摘要】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所面临的考验也日益严峻。全文分析了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的几个主要来源及局域网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问题,并从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路和方法,增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逐步增加,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MIS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电能电量计费系统、SAP 系统、电力ISP业务、经营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可以说目前的电力资源的整合已经完全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来管理了。因此在加强信息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要防范利用网络系统漏洞进行攻击、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攻击解密攻击、后门软件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网络上带来诸多安全问题。 如何应对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要把信息安全规划好,就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我们来谈谈软件这块,其实这块主要是指安全防护意识和协调指挥能力和人员业务素质。 作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企业网络的管理制度,没有任何设备和技术能够百分之百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使用管理规定。对违规内网外联,外单位移动存储介质插入内网等行为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企业信息网络安全架构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堆加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安全管理问题贯穿整个动态过程。因此,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也应该贯穿整个过程。 通过贯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超前预想,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应急资源准备、保障措施准备,编制各现场处置预案,形成定期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常态机制,提高对各类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综合处理能力。 按照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有系统、分层次的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预防、应急处置、恢复运行、事件通报等各项应急工作。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网络信息的逐步建立,电力系统的网络业务及其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电力系统自身网络结构以及业务系统的相对封闭性等特点,使得电力系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之间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电力系统又是与政府、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有业务连接的重要系统,如果其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不能使其更好的顺利运行。因此,在电力系统内,网络是否安全已经成为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因此,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有必要建立完善而安全的保护屏障,确保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以及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运行。 一、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快着,同时,国家电力数据通信网也已经把各级的电网企业相互连接起来,最终实现电网企业间的信息系统相互联通,及其资源共享。然而,我国电力系统仍然存在系统运行不稳定、内部资料被泄露以及网络利用率低等网络安全问题。尽管大部分电力企业对电力信息网络的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安全系统建设进行了加强,但是,由于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管理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有力的监督机制,使得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时时得不到解决,再加之各级电力系统网络内部出现的问题,如:访问控制不严格,发现网络异常状态不及时处理和上报等,我国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更是刻不容缓[2]。 二、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觉得网络的安全与否不涉及自身的利益,于是便不顾及对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注意。工作人员基本上认为电力企业注重的是网络的效应,对网络的安全领域,其投入和管理的都很少,甚至远远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使得电力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滑的消极状态。此外,从管理层到基层,大部分工作热源普遍都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形成自身的主动防范以及积极应对的安全意识,于是就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以及抗击能力。 (二)病毒的侵害 计算机病毒是对其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自从产生计算机病毒以来,它就是计算机系统的最大敌人,它是网络安全的最大阻碍。病毒感染能够造成网络通信的阻塞,使得系统数据与文件系统均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服务,甚至在被破坏后无法恢复的现象,对于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的数据来说更是如此,一旦被破坏,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三)信息化机构、制度的不健全 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顺利进行除了需要专门的机构来推动之外,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然而由于信息部门对此重视程度不够,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配置,也没有规范的制度和岗位,从而加剧了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再者,有的电力企业并没有专门的信息部门,有的只是附属在生产技术部下或者其他部门或科室[3]。 三、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必须要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首先就有必要加强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懂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各级部门应该积极配合,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教授工作人员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网络安全的知识,从而使得全民都具有网络安全意识,从根本上确保电力系统网络的安全性。 (二)使用防病毒系统 由于电力系统中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基本上覆盖了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岗位,用户在进行数据的传输时,都有受到病毒攻击的可能。为了信息网络的安全,必须在信息网络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严加防范,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或者控制病毒的再次侵害。其防病毒技术必须要具有实时监控、支持多平台以及提供各类服务的特点这样,才能起到对新型病毒的快速防治与控制。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病毒管理体系,进而能够负责防病毒软件的自动分发、集中配置以及告警处理,从而最终保证电力企业网络病毒防护体系的高度完整性。 (三)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最重要的体系之一,因此,为了加强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就有必要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行健全和完善。必须强化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强化网络的安全策略规划以及业务的连续性监督;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日常管理,制定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从而预防各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数据进行备份,对仪器进行检修;组织和开展相关技术讲座和培训,加强广大电力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4]。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关系到我国民生的基础产业,需要较强的信息保密及其安全要求,而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了要定期对电力系统的信息网络进行安全状况评估之外,更需要建立一个权限清晰、服务完善以及安全到位的网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朱腾,朱黎.基于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风险控制[J].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论文集,2010,21(12):289-292. [2]肖红亮.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及其对策浅析[J].电力与资源,2010, (10):326-334. [3]吴凯.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系统安全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33-34. [4]杨建东,马永.浅析电力系统系统信息网络安全[J].电腩知识与技术,2009,5:1074-1076.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王磊 (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464000) 王磊: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156 ··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管理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管理 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网络的认识与理解,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作为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电力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有所帮助,以便更好的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标签: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安全隐患 引言 电力系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其创新体制的改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使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就电力系统而言,网络信息化的广泛使用不仅仅可以保证供电信息的安全可靠,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就我国目前现阶段电力网络信息化发展而言,有些地区对此还不能够给予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大面积断电情况的出现,不仅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是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针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使用必须给予重视,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力网络系统安全的使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力网络系统的安全使用。 1 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隐患及其危害方式 电力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安全隐患:(1)计算机病毒入侵,导致系统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影响电力的正常使用。(2)计算机黑客任意破坏信息网络系统,影响电力信息网络的运行。(3)电力操作人员因不熟悉电力信息网络操作流程,恶意或是非恶意的操作进而导致电力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综其上述原因而言,电力信息系统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人为上的操作所导致的,电力信息操作人员由于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且在系统内部并没有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抵御风险攻击的安全措施,故此,电力信息系统得不到很好的用户认证,与此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资金技术支持。 下面主要针对上述三种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计算机病毒入侵主要是针对用户在进行数据拷贝中因移动硬盘自身带有信息病毒进而传输过程中将病毒传输至软件系统中,导致电力用户人员因其自身便利的身份而从事不正当的操作影响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其次,在整个电力信息系统使用中,尤为重要的就是防止黑客任意破坏而导致信息网络的无法使用。黑客在入侵的过程中,轻则导致网络信息速度变慢,稳定性差,重则导致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网络瘫痪,进而使得重要信息数据流失,将带来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通常情况下,黑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做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以及相关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装调试、研究开发等单位。 第五条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技术管理 第六条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联接。 第七条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用数据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八条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 第九条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浅谈智能变电站中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浅谈智能变电站中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7T10:20:20.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李杨杨 [导读] 摘要: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发展智能变电站。 摘要: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发展智能变电站。目前,中国也把智能变电站归入了重要规划。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十分强大,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利用电力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管理水平,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变电站中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事故带来的损失,也减少了变电站及电网管理运营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及电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电力监控;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1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实践 在智能变电站中,监测系统的实践主要表现为网络管理、顺控操作、智能告警、对软压板予以检修、GOOSE和SV监测几方面,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1网络管理 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在站控层、过程层进行通讯时,均是在网络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网络通讯过程中,应将交换机作为重点。其原因为交换机的正常工作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密切相关,对交换机运行进行强化显得至关重要。而智能变电站内监控系统的应用,需要以网络管理的增加为主,利用SNMP协议,从而对交换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从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为工作人员进行监测、使用提供便利。 1.2顺控操作 智能变电站的不断推广,促使其中的刀闸操作面临全新变化,即程序化操作,可以将其称为“顺控操作”,主要是利用运行状态的不同对其进行具体转化,然后将操作票录入运动机、后台机等相关装置,再进行具体操作。例如,在某间隔,从运行转换为检修,通过程序自动操作,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具体转换。通过实际应用发现,顺控操作优点相对较多,不仅能降低运行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缓解运行人员与变电站间的矛盾,从而达到无人值班的目的,使其操作在更具安全性的同时明显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1.3智能告警 在原有變电站中,对于电力监控系统来讲,往往是在获取事件报文之后,根据先后顺序予以警告,一旦出现变电站相关事故,其事件数量会持续增加,最终无法掌握事故发生情况,造成较大的事故危害,促使事故处理工作效率不断下降。但智能变电站的监管系统则不同,因其告警功能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可以依据间隔数据及主设备参数,对信息予以检索,并以时间先后顺序对其排列,然后结合事件发生类型,对保护、测控信息进行划分,为工作人员更好查阅提供便利。而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仅需利用简单操作,即可直观掌握实际发展情况,为更好地处理事故获取更多处理时间。 1.4对软压板予以检修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电力监控系统的运用还能实现保护装置的全面检修,并根据软压板运行状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在完成一系列检修工作后,应实施软压板的校核,使其达到正常标准值。与此同时,对软压板进行监测时,其监控系统可以将实际情况进行直观展现,具体呈现于显示界面,借助相关措施的应用,以保证其实时值和标准值相同。在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测时,如果校核值、实时值存在偏差,则会发出相应告警,在完成保护装置的认真检修后,以人为触发的形式判断软压板状态前后是否相同。 1.5 GOOSE和SV监测 智能变电站中光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传统电缆存在的不足,而GOOSE接线方式的运用则直接取代了原有电缆电气的连接,致使传统电力检测方法无法得到有效应用,最终造成通讯过程频繁出现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GOOSE和SV监测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话题。OIS参考模型主要分为7个不同层次,例如物理层、网络层等,以数据链层为核心组播通信,GOOSE效果和SV值主要是通过接收方予以判断,然后根据通讯状态,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送至监控系统。而在电力监控系统中,利用二维表方式,实现以上两者的监测工作。 2常规电力监控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2.1在智能变电站中,电力监控系统对配电室内的二次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改造 在安全自动化设置装备、传统测量仪表、操作控制、信号系统等。其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事故发生自动报警系统等,有自动化系统间相互通讯和信息共享功能。避免了传统常规的人工电力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电能的测量、监控、采集信号、事故处理和超负荷控制,轻易就可以使智能变电站中的配电管理更加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系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电力监控系统可以方便和智能变电站中的其他系统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联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例如:在一个大型的小区中采用智能化设计,小区的总体面积比较大,有很多建筑物,有厂房、办公用楼、办公宿舍和饭堂等。园区中有装有一些大型空调、动力电源、安全设备等装置。在电力监控系统中,共有5个10kV的变电站,每个变电站有两台10kV/380V的变压器,采用两进线一母联结构,每个变电站内有低压馈出线80多条。提高小区智能变电站的管理水平,采用了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将全系统分为5个小工作站和1主监控中心,主要的通讯网采用100mTCP/IP光纤以太网,小站内的现场监控层使用总线通讯。 2.2在智能变电站中,电力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采集 电力监控系统在设计中提出对远动数据通道的技术方面的一些要求,主站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设备的基本功能有:实现对遥控对象进行遥控,遥控方式包括以下三种,分选点式、选站式和选线式控制;实现汉化的屏幕画面、模拟盘显示和其他方式显示,以及事故处理记录信息的打印;实现电能统计,日月报表的打印;实现系统自检功能。 在数据采集方面,开关量的采集中,可以收集隔离开关状态,运行报警信号,断路器状态、接地状态灯信息。电流监控系统会对模拟量进行采集,如对各段母线电压、电流和功率、频率信息进行采集。模拟量有交流采用和直流采用两种方法采集方式。电力监控系统还会对电能进行计量,通过对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的采集。而电力监控系统是利用软件计算和电能脉冲计量的方法。软件计算是指运用交流的采用方式,数据采集系统得到的电流、电压、功率值,利用软件计算得出无功电能和有功电能。电能脉冲计量法是指利用机电一体化的电能表或者脉冲电能表。利用电力监控系统来实现对智能变电站物配电系统的整体全面管理。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安

浅谈地铁电力监控系统组成及其调试

浅谈地铁电力监控系统组成及其调试 发表时间:2018-05-31T09:59:13.2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浅谈地铁电力监控系统组成及其调试[导读] 摘要:电力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地铁变电所现场运行的供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使调度中心实时掌握各个变电所设备的运行情况,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天津路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250 摘要:电力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地铁变电所现场运行的供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使调度中心实时掌握各个变电所设备的运行情况,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关键词:地铁;测控单元;电力监控系统;调试 电力监控系统(Power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简称:PSCADA系统,它的控制对象为地铁供电系统的所有设备,包括:110kVGIS、110/35kV主变压器、SVG静态无功补偿装置、35kVGIS、动力/整流变压器、DC1500V开关柜、0.4kV开关柜、排流柜、交直流盘、上网隔离开关、轨电位限制装置等。 因此,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地铁供电系统供电好坏、稳定性及地铁运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以成都地铁三号线为例对地铁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各监控单元特点、现场调试方法进行介绍。 1系统构成及特点 成都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主要由110kV/35kV主变电所及分布于沿线各站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组成,地铁内部由35kV电压组成一个独立开环供电网络,该网络以双回路馈电电缆向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供电。电力监控系统对全线上述各类变电所的供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控制,负责全线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正常检修及事故抢修的调度指挥,确保整个供电系统及设备安全、可靠接地运行。各级监控系统特点如下: (一)中央级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全部车站变电所信号控制盘检测控制,同时可以完成报表和事件打印,调度员可以根据要求灵活调整供电方式。中央级控制系统和车站级控制系统采用环形网络传输通道,如果一端通道故障可采用另一端通道,有效降低通道故障率为通道维修提供保障。 (二)车站级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本站的监控单元检测控制,或中央级监控系统故障,监控将下放至车站级。车站级监控系统装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完成对本站各测控单元的监控也可以接受来自中央级的命令,同时也将各测控单元状态上传至中央监控系统。(三)测控单元,是电力监控系统中最基本的测控单元,主要完成检测信号上传以及上级控制单元的命令执行。 2 调试 (一)调试程序 调试原则:先完成各测控单元至信号控制盘之间调试,再完成各测控单元至中央级综合监控室调试。调试内容:根据信号控制盘点表逐条调试。 调试步骤: 1 信号控制盘与各测控单元之间调试。 2 各子系统与中央级综合监控室和供电车间复视系统调试。 变电所信号控制盘与各测控单元之间调试完成后,可安排各子系统至中央级监控室和供电车间复视系统调试同时进行。调试步骤如下: (1)通道测试 (2)地址设定 (3)信号控制盘至中央级监控对时 (4)遥信、遥测功能调试 遥信、遥测功能调试时将信号控制盘调到远方位,按照电力监控点表要求的项目逐个输入模拟量,在中央级监控室和供电车间复视系统同时完成检测遥信、遥测功能。遥信、遥测信号须正常传至供电车间电力监控复视系统。(5)遥控功能调试 变电所信号控制盘调到远方位,完成中央级对各自单元的遥控调试。遥控功能不纳入供电车间电力监控复视系统。 3 杂散电流监控系统调试 (1)地址核对 1)各测量端子至传感器的地址核对。 2)传感器和排流柜至信号转接器地址核对。 3)信号转接器至杂散电流检测装置地址核对。 (2)功能调试 由于信号传感器和传感器没有人机接口,所以杂散电流监控系统不能逐级调试,功能调试由各子单元和杂散电流检测装置之间一步调试到位。 (二)调试方法 1 通信通道测试 2 被控站监控子系统调试 变电所电力监控盘、柜内的设备有以下各子系统: (1)遥控输出子系统:调试其接收控制输出命令并通过遥控出口继电器执行状况。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85-78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从组织上可划分为发电、调度两大系统和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大环节,发电系统根据电厂的发电能级以及所处的位置分为跨网电厂、网级电厂、省级电厂、自备电厂及小水电等四个发电级别,统一向电网供电。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生产的过程是: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整个过

互联网信息安全监控技术方案

互联网信息安全监控技术方案 ? 2013 道驰科技

目录 一. 前言 (3) 二. 需求分析 (3) 2.1政策需求分析 (3) 2.2安全需求分析 (4) 三. 解决方案 (4) 3.1串接部署方式 (5) 3.1.1 桥接方式 (5) 3.1.2 网关方式 (6) 3.2旁路部署方式 (6) 3.2.1 端口镜像 (6) 3.2.2 TAP分流 (7) 四. 主要功能 (8) 4.1百度贴吧监控 (8) 4.2网站监控 (8) 4.3邮件监控 (9) 4.4QQ监控 (9) 4.5MSN监控 (9) 4.6搜索引擎监控 (9) 4.7监控数据检索 (10) 4.8敏感信息的定位和告警 (10) 4.9非法信息的阻断和过滤 (10)

一. 前言 网站数量激增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数量急剧增多,至2009年初全国网站数量达到280万个,年增长率86.7%,全国网页数量达到160亿个,年增长率89.4%,全国域名数量达到1682万个,年增长率达到了41.9%,网站信息总量达到460,217GB。而目前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不容乐观,特别是二级代理商通过租用专线或租用IDC服务器接入各类低俗网站(淫秽色情、迷信反动等),此类网站,监管难度大,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严重。 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工作会议提出要求,相关企业应切实加强接入服务监管,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坚决关闭违法违规网站。而IDC目前仅能采取非常有限的措施。 二. 需求分析 2.1 政策需求分析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1月23日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指出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005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第82号令,颁布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要求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单位要做到记录并留存用户注册信息;在公共信息服务中要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留存相关记录。同时,明确规定联网单位要依次规定落实记录留存的技术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16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标准版本

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总则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是依据电监会5号令以及电监会[2006]34号文的规定并根据电网二次系统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目的是规范和统一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划、实施和监管,以防范对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起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电力二次系统是指各级电力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SPDnet)以及各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OMS)

和电力数据通信网络(SPInet)构成的大系统。本方案确定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区的划分原则,确定各安全区之间在横向及纵向上的防护原则,提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方案,严格执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规定,并指导各有关单位具体实施。 二、 1) 安全分区。分区防护、突出重点。根据系统中的业务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区,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生产电力生产的系统。 2) 网络专用。电力调度数据网SPDnet与电力数据通信网SPInet实现安全隔离,并通过采用MPLS-VPN或IPSEC-VPN在SPDnet和SPInet 分别形成多个相互逻辑隔离的VPN实现多层次的保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项目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项目

技术规书

年月 目录 技术规 技术服务和卖方资质要求

附件技术规 一、总则 本技术规适用于丰鹤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建设工程,为了符合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它提出了涉网安全监测装置后台系统及其他安防方面的功能、性能、结构、接入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书提出的要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技术条文,卖方提供符合本规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本规提出异义,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书的要求。 本规书所使用的标准和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对国家安全、环保及其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对于标准中未做出明确规定的,参照同等规模电厂的经验,但必须与买方做充分沟通。 本规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二、实施(技术)依据 、年国家电网公司修订了《常规电源并网调度协议(水电、火电、燃气)》、《风电场并网调度协议》、《光伏电站并网调度协议》合同本,明确了并网电厂落实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实时监测手段相关条款:“乙方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落实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实时监测手段建设,在本地实现对生产控制大区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及安防设备网络安全事件的实时采集、监视、告警、审计

和审核功能,并将相关信息接入甲方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号)附件:“网安全监视生产控制大区应当逐步推广网安全监视功能,实现监测电力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非法外联、外部入侵等安全事件并告警。”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号)第三十七条“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组织实施网络安全重大专项工程,加快网络安全实时监测手段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调网安()号“国调中心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技术规(试行)的通知”。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下发年统调电厂安全防护重点工作的通知。 、年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开展电网调度自动化及网络安全排雷专项行动的通知. 三、技术要求 .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本地管理工作站 继现场部署完Ⅱ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应最新文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下发年统调电厂安全防护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文件中要求年底前完善本地网络安全实时监视和事件告警功能,开展本地网络安全运行监视。鉴于现场已安装的的网络安全监测装置选用厂家为市鸿瑞信息科技股份,为了装置与后台监视设备保持一致性,故本地网络安全运行监视后台软件选用市鸿瑞信息科技股份产

浅谈对我国电网用户侧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研究

浅谈对我国电网用户侧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3T17:22:34.6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朱佳盈 [导读] 摘要: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对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应急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和EPS/UPS/ATS 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 摘要: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对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应急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和EPS/UPS/ATS 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实时记录单相/三相电压、单相/三相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度、频率和电流开关状态等各项参数实现监测,当参数值超出允许的范围时便产生预警、报警,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它以较少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电网用户侧;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系统结构 一、前言 电网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组成,“配电、用电”即是电网的用户端,电能80%是由用户端消耗的。用户端主要有工矿企业、建筑楼宇、基础设施三块。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网用户侧楼宇、体育场馆、科研设施、机场、交通、医院、电力和石化行业等诸多领域的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中。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已成为城市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智能建筑的组成通常有三个要素,即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BAS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控制管理的统一体,它以计算机局域网络为通信基础,用于设备运行管理、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便是BA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可大大提高整个变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方便地与其它BAS联网,构成完整的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因此,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是智能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智能电力监控的建筑称不上是智能建筑。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对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应急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和EPS/UPS/ATS 等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实时记录单相/三相电压、单相/三相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度、频率和电流开关状态等各项参数实现监测,当参数值超出允许的范围时便产生预警、报警,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它以较少的投资,极大地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 二、系统结构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是由智能测控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等互联布局而成。系统因项目规模不同、功能性能不同、重要程度不同、用户投资水平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拓扑结构。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拓扑结构都是采用了“站控管理层——网络通讯层——现场设备层”的分层分布式设计思想。这种分层设计,符合当前通讯体系设计实现的标准,在每层都能相对地完成监视控制功能,即可以实现远方的监视控制,也能够在上层故障时不影响本层和下一层的功能。 各个结构层的具体形式如下: (1)主站层(站控管理层) 位于监控室内,具体包括:安装有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后台主机等相关外设。负责将通讯间隔层上传的数据解包,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执行相关操作,负责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整体监控。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提供专用的通讯功能模块,通过专用的以太网硬件通讯接口,以OPC方式或其它通讯协议向上一级系统(如:BAS、DCS 或调度系统)发送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实现系统的集成。 (2)通讯间隔层(网络通讯层) 采用通讯管理机,负责与现场设备层的各类装置进行通讯,采集各类装置的数据、参数,进行处理后集中打包传输到主站层,同时作为中转单元,接受主站层下发的指令,转发给现场设备层各类装置。 (3)现场设备层 位于中低压变配电现场,具体包括:微机保护装置、多功能仪表、直流屏、温湿控制器、电动机保护器等。负责采集电力现场的各类数据和信息状态,发送给通讯间隔层,同时也作为执行单元,执行通讯间隔层下发的各类指令。 三、系统功能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应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自上而下呈金字塔结构,越向下网络结构越复杂,设备种类越多,设备数量越大,越难于管理与维护。系统具有强大、先进的网络管理子系统,把供配电系统的运行设备和运行状态置于毫秒级、周波级的连续精确的监视控制中。 a、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HMI) 标准的变配电系统具有CAD一次单线图显示中、低压配电网络的接线情况;庞大的系统具有多画面切换及画面导航的功能;分散的配电系统具有空间地理平面的系统主画面。主画面可直观显示各回路的运行状态,并具有回路带电、非带电及故障着色的功能。主要电参量直接显示于人机交互界面并实时刷新。 b、用户管理 本软件可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权限,从而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对某重要回路的合/分闸操作,需操作员级用户输入操作口令外,还需工程师级用户输入确认口令后方可完成该操作。 c、数据采集处理 Acrel-2000型电力监控系统可实时和定时采集现场设备的各电参量及开关量状态(包括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能、温度、开关位置、设备运行状态等),将采集到的数据或直接显示、或通过统计计算生成新的直观的数据信息再显示(总系统功率、负荷最大值、功率因数上下限等),并对重要的信息量进行数据库存储。 d、趋势曲线分析系统提供了实时曲线和历史趋势两种曲线分析界面,通过调用相关回路实时曲线界面分析该回路当前的负荷运行状况。如通过调用某配出回路的实时曲线可分析该回路的电气设备所引起的信号波动情况。系统的历史趋势即系统对所有已存储数据均可查看其历史趋势,方便工程人员对监测的配电网络进行质量分析。 e、报表管理系统具有标准的电能报表格式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符合其需要的报表格式,系统可自动统计。可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实时运行报表、历史报表、事件故障及告警记录报表、操作记录报表等,可以查询和打印系统记录的所有数据值,自动生成电能的日、月、季、年度报表,根据复费率的时段及费率的设定值生成电能的费率报表,查询打印的起点、间隔等参数可自行设置;系统设计还可根

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7828某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Security protection scheme for a power system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从组织上可划分为发电、调度两大系统和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四大环节,发电系统根据电厂的发电能级以及所处的位置分为跨网电厂、网级电厂、省级电厂、自备电厂及小水电等四个发电级别,统一向电网供电。供电系统实行分层次管理,即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局/独立省局、地区和县电力公司四级;总体架构为金字塔形,上层对下层进行严密的控制。电力生产的产品是电能,其有着发、输、配、用电同时完成,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生产的过程是:由发电系统向供电系统售电,供电系统将电经由高压电网送往全国各个城市并售给每个用电户,其中的资金结算由电网的计量关口电能表确定,整个过程复杂严密,对信息系统存在很大

的依赖性。 电力二次系统主要是指支撑电力调度任务的相关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其中电力监控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网及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处理系统及智能设备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等;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电力二次系统是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信息网络也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国家对电力二次系统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非常重视,20xx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30号令《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电力系统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xx年电监会印发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NY-***.**-**-****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发布****-**-**实施 北京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1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职责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总体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总体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6检查、考核与奖励....................................................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 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 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 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