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16年9月,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

京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其中,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生命观念”作为最具学科特色的核

心素养,是当今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任务之一。对于中学生而言,对生命现象、规律和内在本质的理解,对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落实“生命观念”素养的养成,值得每一位生物学科教师重视。

1 生命观念

生命作为自然界的独特群体,与非生命有诸多差别,如何看待生命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生命观念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N态度,包括对人类自身的态度,本质上生命观念属于世界观。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看,生命观念的要素包括: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动如何进行和生命为什么会这样。作为高中生物学科的四大核心素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养之一,

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几个方面入手,并通过这些基本的观点去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2 高中生物学教学如何渗透生命观念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课堂并不是仅局限于教室,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利用更多的手段,开发更多的资源。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师须结合时代特色,将教学向不同方向延伸。为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如下策略。

2.1 利用模型构建

模型的形式很多,物质模型以实物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来构建生物模型,对生物知识进行研究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知识,同时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细胞的成分与结构特征,直观显示微观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的模型包括氨基酸、ATP分子结构模型,各种细胞器模型,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活动模型,突触结构模型等。通过模型构建,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命观念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

利用科学实验2.2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生物实验的探索、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来源。除了教材实验,教师还可以通过积极摸索丰富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步骤和增加拓展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教师可以将实验材料酵母菌换成动物水蚤或植物紫萍更直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以大蒜、香蕉或者鲤鱼籽为实验材料,则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恰当的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被动获取变为主动探求,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养成。

2.3 利用科学研究历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生命科学史内容丰富,除教材正文外,“科学家访谈”“资料分析”“科学前沿”“科学史话”等板块也有所涉及。教材共提到了40位科学家的名字,还出示了部分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介绍了部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将7个重要事件的史实记录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分析;在课外读物中有19篇科学史读物,在习题中也涉及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和分析。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养成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入生物发展史上的经典事例,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生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应充分还原科学史,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

学生参与到探索生命、认识生命的过程中来。

2.4 利用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及周边各种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

关系,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探秘”,并编写

了校本教材《榕琢桑梓》。校园植物辨认虽然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但许多植物的背后有精彩的人文典故。如校园后门附近的凌霄花,教师在介绍时引入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又如,介绍荠菜等十字花植

物时,引用《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一句,对荼、荠作了一番讲解;介绍白菜时引用了俚语“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适当与学生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洋洋华章、世俗

俚语等无不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深刻体察。生物科学如辅以人文艺术的手段讲解,除了美的享受之外,也激发出学生对学科的强烈好奇心。

2.5 利用实践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笔者所在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湘江边生态实习考察、湖南师大生物标本馆参观、岳麓山实习考察以及暑假野外科学考察夏令营等。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的植被、动物类群、生态环境特点,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科学生命观念的养成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2.6 利用研究性学习

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高中阶段,每位学生都必须要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教师从课题的选择、开题论证、过程指导以及结题报告撰写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熟知课题研究的过程,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索奠定一定基础。利用研究性学习,学生开展了许多小课题研究,如“长沙市水资源状况研究”

“湘江水污染的现状”“岳麓山生态调查”“校园植物探秘”“长沙市雾霾天气成因”“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研究”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生命认知。

3 对生命观念教学的反思

3.1 生命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不可割裂生命观念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生命观念属于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与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三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割裂开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需要理性思维的支撑,所有生物学知识都来自对客观生命的理解,讲究事实与证据,学生需要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养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更

为紧密,如何行使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所形成的世界观。教师对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应朝着学生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方向前进。

3.2 不能偏离对生命观念理解的初衷,热爱生命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中学生物课程的主

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素养包括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理解生物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生要理解生命,从而热爱生命。缺少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对生命存在诸多困惑和臆测,有的还痴迷于唯心主义的谬论和妄断,对迷信与伪科学不能有效区分,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出现偏差。提升对生命世界的理解力主要不在于讲授了多少生物学知识,而是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认识事物的视角。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生命观念的培养,立足于正确生命观、世界观的养成,更多依赖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b16098986.html,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作者:姜玉华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09期 核心素养是关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2],因此,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摆在高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3]。体育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教育理论上的抽象表达,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 落实,它应帮助体育教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等主要问题。 一、为什么教——精确设置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也终于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 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但作为终点的课程目标是笼统而宽泛的,很难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对接。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课程目标精准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具有侧重点的课时目标,如果不精准,课时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就不能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如,“积极主动地参与技能的学练”,精准对接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在学练活动中学会控制情绪”,对接的是课程的健康行为目标等。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将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后,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精确设置课时目标。因为课的容量有限,不能包罗万象,进而设置的目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含核心素养3个维度的课时目标,在不同维度应各有侧重点、重点突出,适切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什么——精选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

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三、理性思维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理性思维指的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的基础之上对现象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说过:“教育是将已学习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同样,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更是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科学探究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具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此外还包括团队组织、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李红莲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高新四小李红莲 摘要: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语文教学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

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架构 1.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2011 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它所体现出的课程价值则体现在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四个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的建构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使语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共5页word资料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Abstract The biology core accomplishment was an ability of focusing on both of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the study of biology knowledg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the bi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tatement of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he key accomplishment was based on life concept, rational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inquir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pect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biology; core?accomplishment;classroom?education; training?strategy 教育部在2014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重要的育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各地、各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形成素养的关键时期,何谓核心素养?何谓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核心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得以扩展,主要包括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等方面。“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最关键、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 蛋白质和核酸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 一、考纲要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和蛋白质相关的计算方法。 4.简述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5.学会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一)知识梳理: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巧记“8种”必需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②H 2O 中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脱水缩合多肽――→盘曲、折叠 蛋白质 小贴士 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水解 (1)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2)变性:是由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肽链变得松散,丧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键一般不断裂。 (3)水解: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键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水解和脱水缩合的过程相反。 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 ? ①种类不同②数目成百上千③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拓展: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 ,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过本次网上研修学习,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悟了教育理念,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构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就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品德变得更能指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用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

习方向,帮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素养。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十单元 第33讲 基因工程说课讲解

第33讲基因工程 一、考纲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Ⅰ)。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Ⅱ)。 3.基因工程的应用(Ⅱ)。 4.蛋白质工程(Ⅰ)。 5.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二、教学目标: 1.能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2.能说出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3.能简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4.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5.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素养培养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科学思维:建立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模型。 3.科学探究: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及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供体:提供目的基因。 (2)操作环境:体外。 (3)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4)原理:基因重组。 (5)受体:表达目的基因。 (6)本质:性状在受体体内的表达。 (7)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开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③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 连接酶 ①作用:将限制酶切割下来的DNA 片段拼接成DNA 分子。 ②类型 常用类型 E ·coli DNA 连接酶 T 4 DNA 连接酶 来源 大肠杆菌 T 4噬菌体 功能 只缝合黏性末端 缝合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结果 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③DNA 连接酶和限制酶的关系 归纳提升 与DNA 相关的五种酶的比较 名称 作用部位 作用结果 限制酶 磷酸二酯键 将DNA 切成两个片段 DNA 连接酶 磷酸二酯键 将两个DNA 片段连接为一个DNA 分子 DNA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将单个脱氧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 DNA (水解)酶 磷酸二酯键 将DNA 片段水解为单个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将双链DNA 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成两条长链 (3)载体 ①种类: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②质粒的特点???? ? 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深化拓展 载体上标记基因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02T16:06:25.78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作者:孔丽芳[导读]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江西省贵溪市第三小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符合现在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先阐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再提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 在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其他的学习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用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让这种思维方式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全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只着重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不会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1]。实际上,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有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如果不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很容易让学生掌握到的知识不全面,也就是即使学到了一部分语文知识,但是如果题目或者概念发生转变,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知识,就更不说将其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了,这也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二)缺乏对学生能力评价的标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基本上就在课堂上,课后可能就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再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讲解,虽然有对题目进行讲解,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可能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而且如果不打好语文基础,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会很不利,这也不符合当前这个大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要求。(三)缺乏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现在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也就是所谓的静态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没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而在语文学习后期,可能会涉及到很多需要运用综合语言学习能力的方法,比如阅读和写作,如果学生仍旧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方式,就会让学生在遇到和这两者有关的问题时不知所云,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也会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会影响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真正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应有的收获,以下以《坐进观天为例》。(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不要过分注重课文的背诵而忽略语言的应用;其次,要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使语文真正融入到生活之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有效地将其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最后,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将语文知识和现代信息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2]。在《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寓言故事想要表达的含义,但在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生硬的将其教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和实际景色的对比中得出结论,并且让学生将这个寓言故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且不断深入的进行语文学习。(二)让学生占据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就对语文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对语文课外拓展的素材整理、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汇总,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实践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但是这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使整个语文教学结构和内容有很强的互动性,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更深入的来讲就是教师要利用准备好的语文教学素材,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发言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仍以《坐井观天》这个案例来说,这篇文章属于一个寓言故事,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身的含义,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三)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整体的教学情况,适时的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再次,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整个讨论中,这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从青蛙看到的景色入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想如果青蛙从这个井中跳脱出去,会看到什么景色。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如果青蛙遇到羊、牛等其他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是如果青蛙出井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又会怎么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束语:

学习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生命无贵贱之分。 人文情怀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二、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议题。 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社会责任—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国际理解—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避免了学习过程的枯燥,让学生热爱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亨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学情分析 立定跳远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果一味的跑和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学。据观察了解,小学生十分乐意和小动物交朋友,为了能使本课的情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将主要教学内容用以“小青蛙捉害虫”的方式贯穿,以“小青蛙”来命名立定跳远。安排“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来改变练习手段,让学生带着他们各自喜爱的角色去练习,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情境教学变换进行,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使学生懂得害虫是庄稼的最大的敌人,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我们都应该知道保护它。 三、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社会挑战,具有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具有探索创新精神,能接纳他人的身心健康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 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玩耍一样,设置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报告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 ◆于佳洋 (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技术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 的责任与担当,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帮助高中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世界观,是高中生物学 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以《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尝试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并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 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理性思维(素养二)、科学研究(素养三)以及社会责任(素养四)。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理性思维,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和态度, 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因此,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指向,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认知差异,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教与学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生物知识体系,以此理解相关的生命现象和本质。将生物学的自然现象以及问题作为引导,通过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来提高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且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所以,在做教学设计时,毫无疑问的要将学习指向生物核心素养,把生物核心素养置于教学设计的灵魂地位。 二、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 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结合视频、图片、数据进行问题讨论;根据现象自主探究;教师演示等。重点在于,高中生物学习课堂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 指向性,因此无论教师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都应该注重目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下表为以 “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157 页)

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19-11-19T15:24:27.2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作者:胡祝干[导读] 一个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理念,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培养学生们个人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基础能力。 胡祝干(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四中学安徽宿州 235300) 摘要:一个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理念,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培养学生们个人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基础能力。对于高中生物课来说,生命观念应该始终渗透课堂教育当中。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为案例,概述了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中图分类号:G68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26-01 高中生物学科主要研究了生命现象以及一些生物的活动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活体生物进行实验观察。所以培养高中生生命观念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以及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也成为生物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生命观念的概述 生命观念在生物学科中,是学生们对所观察到的生命迹象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解释后的抽象理解,生命观念不是简单地思想,它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证实后的想法和观点。学生们通过培养生命观念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解释相关事件背后的联系。学生们要想培养生命观念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生物理论概念基层,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有生命活动有关的知识观念。生命观念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的统一性,在学生们的脑海里建立起一个生物关系网络,能够指导学生们更好地探究生物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新课标也规定了,生命观念也要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要注重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能让学生们形成更加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的整体内涵就是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 二、高中生命观念培养方法 1.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 高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并且还要求学生们需要运用生命观念来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物学中的生物个体生命规律。所以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当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发现生命、观察生命成长所要经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生命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这一单元时,生物教师可以在未开课前,让学生们提前种植一些喜光植物,并让学生们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记录。同时生物教师也应当要求学生们在种植职务时,设立相关的对照组,从而更好地研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素产生的条件。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植物的种子,这样也能保证学生们实验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让实验更加具有说服力。如果学生们的不同种子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学生们也能从实验中更好地总结出实验结论。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做实验的方法,可以直观的向学生们展示生物科学理论,让学生们能够自己说服自己。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而且学生们也能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们也能慢慢体会和形成和保护生命的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进化与适应生命观念。 2.采用探究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们对生命成长过程的理解 高中生物不仅需要对生命进行认识,并且要求学生们需要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生物教师在直观教学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把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们能够在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找到实验结果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分析植物成长所需要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课本只是生物课程的基础,要想得到更加深刻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生物学科的知识面,学生们就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对生命的成长过程也能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建立起生物知识联系系统,满足更多学生对生物学和生命的好奇,为学生们生物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生物生命科学的宣传纪录片,从而让学生们对生物生命活动规律有着更好地理解,学生们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从而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3.发现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在日常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们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知这一教学目的,很多学生对于生命的本质没有很清晰地理解和认知。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发现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主动性,例如学生们在学习细胞相关内容时,要对细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进行分析,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要进行分类处理,并且设立对照组,在学习过程中,在研究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采用动手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们自己列举可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例如温度、反应物的成分,水质的好坏等等。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控制环境因素,来分析是什么环境因素影响酶的活性,并且要使用对照,将实验内容以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的表现进行记录。教师在学生们做实验时要进行适当的规范指导,防止学生们因为操作不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够为学生们观察提供方向,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学生们对生命本质有着更加鲜明的理解。 结束语 生命观念这一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学科素养之一,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们的生命观念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生命观念在生物这条康庄大道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欢,徐世才.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才智,2019 (18):103. [2]赖克武. 生物学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王剑锋.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和提高生命观念素养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21-22.

体育核心素养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

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难点。而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理清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理解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并从课堂教学效益精准化,课堂教学效果实效化,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三个方面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 关键词: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自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一些国家陆续开始关注公民素质的提升,对学校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系列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培养逐步聚焦公民能力、关键技能和核心素养,提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来培养21世纪的合格公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核心素养是个人素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石。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中的突出地位,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对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业质量要求进行了相应改革,从高中教育到义务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展开。课堂教学要发挥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就必须以优质高效的方式开展起来。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首次从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角度探析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面对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多个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关教育改革措施以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 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促进个人实现成功和社会良好运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绪和价值观的集合体。欧盟(European Union)指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人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改变。美国提出核心素养包括生活与职业生涯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科技技能等。英国英格兰认为核心素养是年轻人为了适应将来的生活需要具备的关键技能,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资质。钟启泉教授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林崇德教授领衔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不是指数量众多的、满足人基本求生需求的素养,而是指少数的、能促进人向上发展的素养;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社会生活,特别是学校教育进行培养,而又在具体社会情境中得以体现;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含能力、态度等要素,并且超越了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总之,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 二、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探讨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需将它们置于更加广阔的教育背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中观的学科分化,更依赖微观的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发挥课程的功能,即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改造和固化,而这种经验的改变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实现。根据相关调查,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贡献可达到70%左右。而且,相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其更能有效地传播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学生适应个人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完整版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